我有一個設想,是否可以解決國家既不想花錢、又要維持醫療體系運轉?

嚴格限制公立醫院的職位數:一個病區只能有一個正高或副高把關,每個治療組只配一個主治醫師和一個住院總,其餘全是住院醫。其餘到達相應職稱的醫生,要麼去其他公立醫院尋找職位,要麼去私立醫院,要麼自己開業。公立醫院維持較低廉的價格,私立醫院及自由開業者價格自定。 這樣,公立醫院發揮培養年輕醫生和解決人民基本醫療需求,而且分錢的人少了,公立醫院醫生收入也會改善。私立醫院滿足高端醫療需求與醫生光明正大賺取相應回報的需求。中國醫療體系的困局會不會好呢?

有其他已經晉陞高級職稱、但沒有拿到公立醫院職位的醫生,會去私立醫院開診,從而和公立醫院競爭,他們是公立醫院培養,水平在同一層次。總的供給沒變,挂號費不會飛漲。公立醫院政府定價。


中華醫學會2016年學術年會於今天上午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

陳竺副委員長工作報告相關內容粗略記了幾個要點:

1.全社會醫療衛生投入總體不足,在世界各國衛生總支出佔GDP比重中,中國排倒數第四。

2.大醫院普通門診要逐步萎縮至消失,普通門診資源回歸中小醫院至社區醫院。

3.大醫院高級職稱人員呈圓桶狀或倒金字塔,衛生資源及技術人才不對稱。

4.期望醫師的工資要高於教師的4倍。

5.全科、專科失衡,專科內部失衡,強化全科醫師建設及培訓,各三甲醫院均要建立全科,2年後沒有全科的三甲全部出局。

6.強化醫聯體,雙向轉診。

7.兒科、精神、傳染、病理、公衛等專科稀缺,現狀不容樂觀。

8.下大決心把醫療衛生重點放到基層去,未來衛生工作主戰場在基層和社區,尊醫重衛。

9.一定要降葯價,徹底醫藥分開。

10.反覆強調三明經驗,是今後醫改的方向。不能說「醫改失敗」,只能說有缺點。

11.人均500元每年的全民醫保到2020年可以達到1,000元,增加商業保險。

12.「推進健康中國建設」面臨許多問題及挑戰,「十三五」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政策建議。

13.擇期成立「國家健康管理委員會」;減少健康不公平;實施「健康精準扶貧計劃」;「職業人群健康計劃」。

14.加強全科醫師、科技人才及管理人才培養。

15.加強傳統醫學與西醫之間的互動(注意是互動,不是結合)。

楊整理稿(不全),僅供參考。中華醫學會2016年學術年會中提出的問題,大家還有補充嗎?

我們學校一位教授,多年前去巴西聖保羅大學附屬醫院參觀。當時他恭維陪同的醫生:「貴院規模好大,好氣派啊!」對方也不謙虛,說「我們是巴西學術水平最高的醫療機構,聖保羅大學醫療體系光是護士就僱傭了一萬多人呢!」教授繼續說過年話:「你們的病人一定不少吧!」對方說:「沒錯,所有的病房都收的滿滿的,好多病人要等N久(教授講的是「三個月」?記不清了)。」教授繼續恭維:「那你們收入一定很高吧?」對方黯然道:「哪啊,高級職務一個蘿蔔一個坑,要不就耐得住清苦,做學問、熬年資,等著當教授,要不在這裡練足本事刷夠人氣,就出去單幹或是做兼職了。很多人周末兩天都在自己的診所工作。這倒是客觀上讓社會上的中小醫院也有了我們醫院水準的醫生。」說罷,陪同參觀的醫生伸手指向不遠處,那裡有一片看上去比聖保羅大學附屬醫院更氣派的建築群:「那才是本地醫生收入最高的的醫院,民營的。」

這個段子是我在教育超市搬磚的時候,聽排隊結賬的顧客說的,細節一直沒有核實。比如說股溝地圖上沒有發現聖保羅大學附屬醫院周邊有別的大型醫院。巴西有全民免費醫療體系,但是這個體系只提供了全國一半的診療服務。


萬一那僅有的一個病了,或者出國學習,整個科室就不用運轉了。

其實現在醫生被衛生部們當做自己的資產看待的。你這種方法會被扣上國有資產流失的帽子。


所以說……

幹活兒的住院醫到年限了,可以干主治了,然後去哪兒干呢?

去其他公立醫院?大家不都是這樣的嗎?一大批待業青年啊。去私立?不瞞你說,現在私立醫院基本上是診所plus的形式,沒有幾個大的私立的,那兒裝的下那麼多人?

要是以後私立醫院真要能達到那個規模,跟現在的公立醫院有啥區別?無非就是共有醫院變成了私有化的醫院,出了問題都是市場的錯,這鍋甩的,完美。

另外,醫生也是人,寒窗苦讀20年被人這麼捏來揉去的「為人民服務」,也真是*了狗了。

以上。


我覺得題主的想法很好,雖然在具體政策施行上可能需要極大地改頭換面,但題主已經抓住了醫改的核心。

醫改的核心是:在決不加重政府負擔、維護社會穩定的前提下,將目前的醫療體系向兩級分化,形成覆蓋最底層人民的基礎醫療需求(水平低但保證供應量的兒科醫生等)和覆蓋趙家人的高端醫療服務。

如何以溫水煮青蛙的方式下調城市中產階級對醫療的期望值是改革過程中的重要攻堅點。


題主的設想與香港醫療系統模式相似~香港公立私立醫院和診所定位明確,社區街道上的診所處理了90%以上的病人,其中70%由私立診所解決,公立診所佔30%。公立便宜但是等待時間久私立貴但是服務好等待少。需要專科醫生處理的再轉到上面公或私立醫院。香港醫療費用佔GDP約5%,跟內地差不太多,差距在於錢有沒使在刀刃上和衛生資源利用效率。。。香港的醫生是最貴的,但咱們的葯貴檢查貴人太廉價。。。所以醫生過度醫療浪費資源。。。這個不糾正,國家投再多錢也是浪費還害了病人 。。。


一個病區只有一個高級職稱,這看門診挂號不得賣到幾萬……


哈哈,你真聰明,德國這邊很像你說的這樣,如果想看主任級別的醫生,請每月買4位數的醫保么么噠!


馬雲早放話要投資醫院,據說是400家。你要相信馬雲不是傻子,精得很。現在國家擺明了是要把醫療的擔子往外抖,難道還指望莆田系接盤?清華長庚和北大國際只是一個開啟。我是醫學生,要我說這也是最好的辦法,有的人有錢花幾千幾萬買沒卵用的保健品治療儀會沒錢看病?窮人看不起自然有公立醫院擔著。醫療民營化是必然的趨勢,套用政治課本和知乎大神的話,這就是典型的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


你提出了一種新思路——用公立醫院來制衡價格,私立醫院來分流患者,但是有這樣一個問題,在這種價格被制衡的情況下,誰會去投資公立醫院呢?所有資源都是有相應的價格,強行降低價格,勢必會扼殺這個行業。為什麼要國家定價呢?是因為我們都明白,很多疾病治療起來,本來就是很昂貴的,而我們的人民,還很貧窮。


公平和效率在經濟學中的矛盾關係很難調和.......這個矛盾是方方面面的.


我看還不如用計算機給人看病


其實很簡單,我具體不是很清楚,但我聽到的情況是

行醫資質是在醫院的,不是在醫生身上,醫生個人在非在職狀態是不被允許行醫的,也就是醫生個人是沒有行醫資質的。醫生要行醫,只能掛靠在某個醫院,而不是某個資格認定。

只要能改變這個狀況,醫療環境一定能大有改善,但事情很簡單,實行起來卻幾乎不可能,因為動了太多人太多群體的利益。管理上也確實會出現亂象。

醫生能憑著個人資質開個人診所,能作為合伙人,想想就很美好。


醫生最好不要給自己開藥,這種事還是找同行比較好。


推薦閱讀:

基因檢測只採集唾液,最後的結果能靠譜兒嗎?
三甲醫院醫院會不會偷偷減少藥量?
醫術和醫德哪個更重要?
家用制氧機哪個牌子比較好?老人用的,求推薦

TAG:醫療 | 社會 | 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