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思維方式,是在你進入心理學專業後漸漸形成的?
01-06
凡事太盡,緣分勢必早盡
學心理學之前是「咦,怎麼會這樣?」
學心理學之後是「哦,果然是這樣。」1自我邊界清晰。
2增強自我認同感,偶爾理性分析自己,有那些優點,有那些缺點。
1.有了一種批判性的思維和透過現象看本質的習慣,現象出現後不是總去抱怨或只是有一些情緒性的反應,而是去想為什麼,去想這種現象是僅僅我所看見的這樣嗎或者說這種現象掩蓋了什麼。就算是很權威的人說的話也會去想是不是真的會去查證據不會聽到什麼就相信什麼。2.一種科學的研究思想。心理學很注重科學的研究方法,科學也就是可重複和可證偽的,這樣能鑒別生活中大眾傳媒中推廣的太多太多偽科學3.能包容各種差異性很大的人,很多人就算有很討厭的行為習慣和社交問題那也許不是本人願意那樣或者刻意而為之,環境影響和生物遺傳因素都會有很大影響,所以嘍,會懷著包容的心去原諒別人還有很多一下還想不起來有想到再補充
「學心理學前我更喜歡阿瑟克拉克和劉慈欣,學心理學後我更喜歡PKD、韓松和劉宇昆」
如果說我之前是一個只歌頌技術對人類漠不關心的人,那麼學了四年之後我擁有了更多柔軟的人文關懷。這是一個觸發點。原因大概是天天學著人在想什麼怎麼想為什麼,很難不把自己的注意焦點放在人本身。從這個觸發點開始,發展出接受差異、換位思考(專業來說共情、心理理論)、悅納自己的思維模式。不過講真,人最重要的還是前二十年的成長背景的影響,如果入學前的價值觀與這些完全相悖,那也不可能變得徹底。一個功利主義者永遠不可能拋棄其利己思維。
謝邀,專業系統的學了心理之後,考慮問題的方式確實改變了不少。首先是對自己的思考,在我出現一些情緒問題或者困惑的時候,經常會思考為什麼我會這樣想或者這樣做,然後會重新的了解自己,認識自己,最後能達到與自己和解(我最希望的,正在努力中)。舉一個最近的例子吧,最近男朋友送了我一份禮物,我沒有開心反而是覺得他做的不對,因為沒有提前告訴我要送我什麼,所以我很生氣,鬧的不太愉快(在這裡也要感謝我男票一直包容我,就算是我無理取鬧也會覺得是他做的不對而向我道歉哄我開心)。然後我就思考為什麼我不喜歡所謂的 驚喜,經過思考,聯繫小時候的一些經歷,我發現自己其實是不喜歡脫離控制的東西,我無法以一種平靜從容的姿態面對脫離控制的東西,面對超出我預期的東西或者場景我會怕的要死,例如吵架和打架。然後是對他人和社會,包容心大了很多,能夠接受那些以前接受不了的人,蒼白的土豆芽也是生命,儘管它扭曲不成樣,但那也是它所處的環境造就的,如果不這樣的話它就會死的,很多人也是如此,我們厭惡他,討厭他的性格,但是他是為了活下去,這樣想的話,雖然不一定理解他,但是接受是沒問題的。社會中的一些問題也比較能接受了,責任分散之類的,明白了想開了就不會被這些思維束縛自己,還挺好的。就先答這些吧。
1.童年經歷真的太重要了,我遇到過好多因為童年沒有建立好依戀關係的人成年後覺得人生無望。沒有時間多回答。大家自己遇到問題的時候多想想自己的童年。並給自己的孩子一個有安全感的童年,尤其是有二胎的。
2. 理解人。知道每個人條件不一樣,人與人有差異。佛家有句話如此:人的痛苦一方面源於自身的缺憾,一方面源於看不慣別人。修行就是通過完善自己來增加快樂,通過寬恕別人來減少痛苦。 學心理學後越能寬恕別人了,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衷,誰知道那個人那個時刻會不會有不愉快的事那?3.更加自由了。通過學習心理學,了解自己,覺察自己,發現情緒內在的原因。更加讚賞自己。很透徹的感覺。雖然我學的也不咋地。大家隨便吃點理解差異。不同的動機,不同的反應,不同的行為,不同的選擇,不同的想法。
挖掘表象。為什麼我會憤怒,為什麼我會跟隨大眾,為什麼想自殺,為什麼別人知道我卻不知道。只有你不知道的經歷 沒有你理解不了的行為
1.一點都不變態的人才是真的變態
2.維持友誼的方式之一就是 你必須帶著最大的善意去揣測對方概率的思維:參數估計再牛逼,置信水平也到不了100%;假設檢驗再可靠,也會有α錯誤,犯錯誤的概率α=0.05或0.01,儘管是小概率。實驗的態度:一切靠實驗和數據說話,操縱自變數、控制額外變數的思維,已然在潛移默化中不知不覺中已刻骨銘心。
總而言之,思維更critical,更接近Science了。
原來我是正常的
理工科出身,看了蠻多心理學方面的書,發現心理學和自然科學在最深層的原理是相同的,條件+規則=必然的結果,精確的知道壓力數值和接觸面面積,必然能得到固定的壓強值,知道反應物的種類和數量,以及各種環境參數,了解反應的規則,產物的情況必定知道。人也是一樣只不過影響的條件太多,不同條件觸發的規則太多,所以只能得到一個大概的結論,樓上說的很好,沒有不能理解的行為,只有你不了解的過去。應該再加一個出生時的具體參數。理解了這些東西會發現,面相和算命這些東西都是有一定道理的,真正摸清條件與規則的算命師傅算命還真有可能很靠譜。
難道不應該是咦這是為毛線。。應該做個實驗。。
換位思考,有時候真的會成為另一個人
「學習心理學不是為了分析他人,而是為了理解他人。」
好像是心理諮詢的複習資料上講的。謝邀~ 剛上大學,學了一個學期普通心理學,期末考試的專業課績點是4.0。
我認為最具有指導意義的思維方式是:我現在學的不是單純的知識,而是一種學習力。
我們專業課不劃重點,老師的要求是全面複習。知識點那麼多,在有限的複習時間內很難全部掌握。但在反覆的整理梳理構建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習力得到了提升,以後再看相關文獻的時候,我可以比較輕鬆的找出中心思想、有用的知識、研究思路。學習力有了,知識的積累就是時間問題了。
自己的一點想法,謝謝~會更理解、更明白一些人,知道他們的性格也許他自己也不喜歡,只是沒有辦法改變,痛苦更甚被他如此對待的我們~~~以前不了解的時候都會罵:我嘞個去,變態啊~真噁心。懂得以後,都會在心裡對自己說:也許他也曾遭遇過我們不知道也無法忍受的痛苦才會這樣。於是也就多了一份包容~~也越來越知道家庭和童年經歷對一個人有多麼重要,所以以後結婚要慎重,養孩子要用心
推薦閱讀:
※如果很不幸,作為一個傻逼,應該如何度過這一生?
※一個成年人看蠟筆小新是什麼心理?
※為什麼在購物時,常常會突然產生毫無理由的「就缺這麼件東西」的感覺?
※在大學,為什麼不想一個人吃飯,為什麼很多人把飯帶回寢室吃,而不願意在食堂吃?
※如何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