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不放開進口糧食?

國內的糧價顯著高於國外。為什麼不能放開進口糧食,以降低國內糧價,讓有效降國人低生活成本,並有效改善中國糧食生產的產業化水平呢?


就算你不關心中國的8億農民的死活和糧食安全的重要性,也要知道糧食出口國對農民的補貼在貿易規則中幾乎類似於傾銷,中國開放進口會坑死那些對農民高額補貼的國家。這其中的邏輯我不會給你解釋,希望你自己能想通。

而且以中國買啥啥貴的尿性,開放了糧食進口,糧食價格也不會有很大的降幅。

再而且,在中國人的消費結構中,用於購買糧食和糧食相關商品的比例已經不算很高了,這從恩格爾係數就可以看出來。

糧食在食品支出里最多佔10%,加上與糧食直接相關的糧食衍生品和飼料因素,糧食價格對食品支出的影響就是一半。就算糧食價格降一半,反應到食品支出上也就25%,反應到總支出上就只有可憐的5-6%,並不能達到你所謂的

有效降國人低生活成本

至於中國糧食生產的產業化水平難以提升,不是沒有外部低價糧食競爭的緣故。農民素質,科技水平,耕地分布、數量、質量才是制約因素。


有些基礎問題要搞清楚,問題自然明了。

首先是我國的每年的糧食產量基本與世界糧食市場可供交易的總和相當,這種大致平衡已經持續很多年。這其實就解釋了為啥進口的糧食會那麼便宜。如果我國的糧食產量某年驟降,開放糧食進口有多少要多少,那世界糧價就不僅是天價的問題了,而是要餓死人了,但你放心,絕餓不死一個中國人,餓死的是那些靠進口糧食吃飯,而靠別的產業掙錢的小國。

從某個角度可以理解為國際糧價低,除了人家成本確實低以外,有一半以上的原因在於有13億張嘴自己種地吃飯。所以你只能賣到這個價錢,當然你也可以認為人家賣的便宜就是讓咱們別種地了,都來買糧吧。但別忘了我們的祖先中了3000年地,也飽受了3000年的飢餓之苦,自己餵飽自己是我們的最低線。所以,世界糧價這個樣子,雖不能說任由我們擺布,但我們絕對是價格基礎。如果定價問題我們是重要的砝碼,那所謂的開放不開放進口其實就不是什麼政策問題,而是經濟上的商業行為,他為政治服務。

其次,不僅糧食,在眾多農副產品,相當一部分種類的肉蛋蔬菜水果。我們的產量已經超過了世界的一半,是其餘200多個國家的總和,好多東西,我們的一個省甚至一個市的產量就是世界第二。當我們的眾多農產品處在這麼個量級上的時候,我們要對世界負責,進口出口都不再是放開和收緊那麼簡單,在別人眼裡,我們已經是大的可怕。


伴隨著美聯儲主席珍妮特·耶倫主導的美元加息,市場反應哀鴻遍野,這莫非就是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說的最偉大的美聯儲主席?那天聽幾個鋼材貿易商說鋼材價格,一個市級鋼材貿易商說:鋼材的價格比白菜還賤。另外一個市級鋼材貿易商說:期貨市場的鋼材比現貨市場的還低。接著省級總代理倒了一杯水說:哎。明年(2016年)還會更低的。

這讓我想到了另外一個市場,那就是棉糧期貨市場,截至目前為止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棉花、糧食進口國,是全世界最大的棉花、糧食儲備國。而糧食和棉花具有和礦產品不一樣的特質,那就是產量恆定,是必須消費品。而中國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倉儲、消費、生產地位,重新定義國際市場棉量價格,而中國需要的是國際視野,中國需要的是大戰略。

2014年糧食進口量將突破9500萬噸,其中大豆進口約7000萬噸。任正曉說,近些年,雖然三大穀物品種配額內進口得到有序管理,但高粱、大麥、酒糟粕、木薯乾等非配額品種進口快速增加,2014年這些替代效應明顯的品種進口總量接近2500萬噸,擠佔了國內玉米市場份額,加劇了產大於需的矛盾。

在槍炮、細菌、鋼鐵這本書第十六章343頁寫道:中國是怎樣成為中國人的中國。而我們可以發散思維,世界如何成為中國人的世界,當中國人擁有棉糧價格的話語權,那中國的三農問題就都不在是問題,我們可以拿美國補貼農業的錢,通過定價權來補貼國內的農業生產。就中國糧食供求總量平衡與部分品種階段性過剩的矛盾;糧食高產量、高收購量、高庫存量「三高」疊加的矛盾;玉米、稻穀階段性過剩的矛盾都可以那來炒作,把做空當成中國農業發展新的增長點。這就是我說的傳統農業與現代金融業結合的中國特色農業,自此以後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的悲劇將在中國的土地上徹底絕跡。

對於一些非戰略性的資源,中國完全可以在亞非拉實現訂單農業,實現歐美的農業殖民,棉量是一種商品,只要你能出得起比亞非拉更高的價格,你就能遠離饑荒。中國歷史上不止一次地出現過小冰川時期,假如有了訂單農業和棉量期貨的話語權,那中國將重新定義國家、社會、經濟版圖,多麼肆虐的小冰川都不會對中國經濟、社會、政治造成影響。


拿衣服!!!

中國現在大概還有7億多農村人口,如果因為進口糧食,讓他們失去最根本的生存來源,你猜猜這7億多人還會本本分分的過日子嗎?你知道為什麼建國以後那麼多次政治動蕩,共和國為什麼沒有被顛覆,就是因為中國溫順的農民們安分守己,不瞎摻乎,所以這個國家的根基動不了。什麼獨菜也好,皿煮也罷,中國的農民只關心日子能否過得下去,如果讓他們活不下去了,會怎麼樣?那就看看明朝末年的流民、流寇吧,這才是真正的動搖了國本。

再說說中國的農業確實是不發達,不是因為咱們技術落後,也不是咱們產不了金坷垃。最大的問題就是成規模的現代化農業會把多數農民變成無業人口,有動蕩的隱憂。

現在有些個人吶,總以為中國大部分人都和他們一樣仇視黨,蛤蛤,一看知乎、微博啊什麼的都是他們的同志,覺得這就是民怨沸騰。艾斯比!!!

只要中國的農民還能活的下去,我朝就丸不了,而我黨也很明白這一點。至於那些公知什麼的,一群艾斯比......


豬都是養肥了宰。

道理一樣,糧食依賴進口,中國的農民都不種糧食了,那就離死不遠了。

中國自古是農業國家,犧牲什麼也不能犧牲農民、農業,特別是填飽肚子的糧食。

大豆玉米可能會走上市場化的道路,但口糧不太可能。


因為如果放開進口糧食,我國的糧食生產就會受到極大的衝擊,就會產生糧食危機,如果發生戰爭,外國只要不對我國出口糧食,我們就呵呵了


首先,中國目前還是一個農業國家,工業無法吸收更多的勞動力,鞏固農業有利於農村穩定。

其次,中國人口眾多,要是依賴進口,一是會直線拉高國際糧價,那還不如現在自己種的划算了呢,而且受影響最大的就是城市中的中低收入者,這不是國家願意看到的,也不利於城市穩定和發展 。二是可供選擇的進口國不多,可以說基本就沒得選。目前國際糧食貿易量貌似連中國糧食總產量都不到,不夠中國人吃。如果完全進口,能給中國賣得了糧食的就加拿大,阿根廷,巴西,美國等這幾個國家,前三個國家出口量相對於中國糧食消費量而言太少了,主要還是看美帝的臉色,那就意味著我們又光榮的進入了兩半社會了。

更糟糕的是,這還涉及到國防安全。糧食這玩意兒和其他商品不一樣,它是有生產周期的,雖然不是很長,但先相對於它的消費周期而言那就相當長了。糧食每天每個人少一頓都不行,萬一哪天美帝不進口給你,過個十天半月,他們一艘炮艇照樣可以打開中國的大門。退一萬步說,哪怕是謠言,後果都很嚴重,參考日本核輻射那年食鹽風波。

以後沒事可以多看寫書,春秋時期成書的《管子》有類似經典記載的。不要以為上面領導都是飯桶。


哎,茅於軾那個老神棍忽悠了多少年輕人啊!


1.顯著高於國外的不光我們。日本之類的比我們高多了。跟日本比我們高的並不顯著。1倍多我記得。

2.我們不是沒進口。我們是糧食的主要進口國之一,主要就是因為價格因素。實際上我們進口的農產品也很多,比如玉米之類的。美國算是玉米的最大產地。因為確實國外的便宜。比如玉米可以當飼料或者做玉米糖漿,所以有企業也是進口的。

3.一旦開放進口,那些以前種地的農民怎麼辦?現在這個糧價雖然比國際高,但是實際上已經不算高了在國內。應該說很低了。從農民那邊收購的價格。因為中國和美國不一樣。中國除了東北以外其他很多地方並不適合機械化大生產。農耕文明現在很多還是小農經濟。因此我們的種糧成本本來就是比國外高的。因此糧價一旦下來,那些靠種地生存的農民很可能會入不敷出。然後他們吃不飽飯起來造反了,倒時候讓你去拿機槍鎮壓嗎?

4.糧食有關國家安全。60年代的時候發生了什麼大家又不是不知道。因此對這點我們看的很重。而且我們和美國的關係不好,將來哪天美國想就這個搞我們(你不要看現在好像不可能,道理我都懂,當年誰也不知道特朗普會上台)我們總不能毫無還手之力吧?


知道中國有多少農民么?何不食肉糜?


試答。首先基於國家安全考慮,中國的糧食應自給自足,進口糧食只起補充作用。其次,國內還有很多靠種田養家的人,完全放開後對他們的生產生活會造成巨大衝擊。最後,中國的胃口不是一般的大,若是馬力全開的進口,世界糧價就不是現在這個價錢了,也會對其他靠進口糧食支撐的國家造成巨大衝擊。


光伏產品 導彈 航母 坦克 手機 飛機 衣服 鞋 低工資工人 各種商品 中國都比外國便宜 為什麼人家不從中國進口


開放進口糧食,結果大概是國內糧價沒降多少,全球人民卻一起喜迎糧價上漲吧。


中國的糧食生產沒有那些出口地來的規模大,也不集中,沒有形成產業集群。

中國的糧食生產成本是不低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技術問題,非機械化生產靠勞動力成本高,且中國的勞動力不再像以前那麼便宜了。

成本本身就高,如果再加上開放進口糧,那本土的糧食賣不出去了怎麼辦,糧食生產技術的進步不是一蹴而就的,不開放是為了保護本國糧食產業


希望從另一個角度搞定這個問問題。

希望以授人漁的方式讓題主明白是怎麼回事。數據全為估算,誘導題主自行查閱。

結論:中國的糧食問題只能靠中國解決,不開放糧食市場主要為了保護本國糧食生產不受世界炒作力量衝擊。即使開放糧食市場也不能達到降低糧食價格,倒逼生產效率提升的目的。政府最主要考慮的還是糧食安全問題,畢竟中國這個龐然大物的糧食問題只能自己解決。

簡單來說就是提問者沒有考慮量綱的問題!

首先要考慮如下問題,中國佔世界人口的1/5,每年消費掉的糧食佔世界總產量的多少?每年世界糧食市場上又有多少糧食用於交易?明白了上述問題,題主就不會有疑問了。

我們一定要明白一個13億的中國,對於世界市場是什麼概念,中國在世界市場購買產品,不是你去超市買大米,想買就去買,絕對能買到,貨品齊全價格優惠!世界市場就那麼大!世界產糧大國有幾個?糧食出口大國有幾個?國際市場與中國不是超市與個人的關係,可以源源不斷的供應,與此同時價格保持不變。

如果中國停止糧食生產,世界糧食市場的糧食即使全部賣給中國,也無法滿足2層中國人的口糧需求。更何況!其他國家還要進口糧食!

回到題主關心的價格吧。通俗易懂,不提供數據。

糧食不比其他商品,人一定要吃飯的!假設題主擁有某年世界糧食市場的所有糧食,13億人口找你買口糧,而你的存貨只能滿足3億人,而人不吃飯是會死的!題主認為,自己會賣多少錢呢?

最後,假設中國的糧食產量下降,使得10%的中國人需要進口糧食,即使他們腰纏萬貫,有手段,有渠道優先買到糧食!那買不到糧食的亞非拉怎麼辦?這個世界真的能夠再容得下一個1億將要餓死的人嘛?


推薦閱讀:

中國現在的糧食大量進口嗎?
中國的糧食產量到底是什麼情況,是否不進口已不足以維持國人的基本需求?
如何看待草甘膦致癌真相被埋40年?
如何看待國家人文歷史上的文章《為什麼在天寒地凍的東北,卻有中國最好吃的大米》?
沒有袁隆平,中國真的會餓死很多人嗎?

TAG:經濟 | 國際貿易 | 糧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