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機如何分清敵我?

玩《鷹擊長空》《使命召喚》等遊戲的時候產生了疑問。現實中的戰鬥機或無人機是否如遊戲中那樣能用方框辨別出敵我的機動單位?甚至能在萬米高空分辨出地面的敵方坦克和人員。如果可以那是怎麼做到的呢?


機身上有IFF標識,雷達可以分辨


1)自動應答機

飛機甲:天王蓋地虎

飛機已:寶塔鎮河妖

2)戰場指揮系統

飛機甲:前方100KM處不明飛機

指揮中心:那是你回程的油料,打了他你就別回來了


敵我識別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大問題,特別是在超視距武器應用之後。

在沒有任何設備支持的情況下,可以簡單地抵近目視識別。實際上,這即便在現在,也是重要的敵我識別方法,因為肉眼直接看是最可靠的。然後,可以根據戰場態勢識別,比如從敵人的機場起飛的飛機,基本就只會是敵人的飛機。

經典的IFF設備是這樣工作的:我對你發出一條信息;你如果識別了這條信息,就回復一條信息;我識別了你的回復,確認你是自己人。在戰鬥機上,IFF天線通常與雷達天線同指向,以便在目標探測的同時完成敵我識別。它有幾個缺點,首先是只能識別自己,而非己未必是地方,也有可能是另外的第三方。然後,如果目標為非己,它並沒有什麼辦法知道目標的類型。

現在有所謂的非合作識別技術,通過目標對雷達波的調製方式,比如頻率、強度,來推測目標的型號。


識別敵我有很多辦法

首先當然是目視識別,這是最原始的識別方法,實戰中受其他條件影響,很容易發生誤判,比如蘇聯飛行員把波音747識別成RC135然後擊落了,美國的則把自己的黑鷹看成了米24…

第二是敵我識別應答機,原理是向需要識別的目標發送詢問,根據對方是否回答或者答案對不對來判斷目標性質,但是這個方法也有問題,應答機可能出現故障,或者由於角度之類的問題沒有收到信號,導致判斷錯誤

第三是非合作識別,和第二相對的,它並不需要對方來回答,而是通過雷達來完成的,數目標的發動機葉片數目或者通過合成孔徑模式直接檢測目標外形來實現的

海灣戰爭時期,美軍規定必須有至少兩種不同方法識別目標後才能開火,當時只有F15擁有第三種模式,其他飛機都只能通過目視和敵我識別機來識別,因此只能在目視距離作戰(F14可以用紅外攝像機識別,但距離並沒有比目視遠多少),所以只有F15進行了中距作戰,並取得了絕大多數的戰果

以上這些是常規手段,當然還可以隨機應變,還是海灣戰爭,某次夜戰時,一個美軍飛行員從後面追趕一架敵機,敵我識別機已經判斷是敵機,但非合作無法識別,目視也看不清楚,周邊還有很多友機,當時目標正在開加力,於是飛行員要求這個區域的所有友機關閉加力,而目標卻還開著,於滿足了第二種識別的要求,遂發起攻擊擊落了目標

未來,隨著紅外光電設備的發展,通過熱成像來遠距識別敵我也將變得可能,中美俄的第四代主力機型都配備了這類設備,F35的EOTS系統,曾在測試中發現了一千三百公里外發射的火箭,對戰鬥機目標估計也有幾十公里


以大陸為例,境外軍方會給大陸邊境軍方報飛行計劃,雷達部隊會對已報計劃的進行標記


美機如鎖定目標後hud右下有F字樣,是為友機


別的戰機都行,如果是A10……先給他標記友軍方位吧


戰機駕駛員頭盔顯示器上敵機是一個紅點上面一行小字BF109之類的

友機是一個藍點顯示初教6之類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飛行員在突發事故前大都選擇最大限度挽救戰機?
如何看待j11d項目下馬?
Idf lca 梟龍這三款戰鬥機的戰鬥力如何?
5架飛豹和2架空警200穿越到福克蘭群島海戰,帶10枚鷹擊12導彈,能否擊沉英航母,戰績超過超軍旗?
相控陣雷達相比脈衝多普勒雷達有哪些特點,會帶來什麼優勢?

TAG:軍事 | 無人機Drone | 戰鬥機 | 導彈 | 現代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