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三省的實際經濟狀況到底有多差?

看經濟數據的話東三省的GDP增速都在全國倒數五名,同時最近一年不停有新聞唱衰東三省經濟,那東三省的實際情況究竟如何?是不是講了多年的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真的失敗了?


2015年上半年GDP增長速度倒數前六名:遼寧2.6%、山西2.7%、黑龍江5.1%、吉林6.1%、河北6.6%、內蒙古6.9%。

三個東北,三個華北。

如果從名義GDP增速來看,有些數字會更加觸目驚心:大連-11.4%,瀋陽-10.6%,唐山-9.1%,大慶-27.1%,榆林-9%,鞍山-15.8%,包頭-5.3%,丹東-20%,鐵嶺-31%……

【只看東北】

大慶。

石油城,黑龍江GDP第二,工業產出佔據黑龍江規模以上工業比重50%,石油正在枯竭,原油綜合含水量已經高達90%以上。10桶油,9桶都是水。

預計從今年起每年產出將下降150萬噸原油。加上油價暴跌,人口減少,資本逃離,這裡將慢慢成為一個歷史名詞。

2014年統計公報:全年固投下降33%,工業投資下降29%,房地產投資下降43%。

鐵嶺。

本山大叔的故鄉,全國八大煤炭基地之一。

2014年統計公報:全年煤炭產量下降8.7%,固定資產投資下降38.1%。其中,工業投資下降42%,房地產投資下降46%。

丹東。

中國最美的邊境城市,十大養老勝地之一。

2014年統計公報:全年固定投資下降9%,其中工業投資下降12%,房地產投資下降44.9%。

主要工業產品中,粗鋼產量下降73.3%,化學纖維下降32.7%,水泥下降14.3%,汽車產量下降15.8%。

鞍山。

遼寧第三大城市,東北鋼鐵業中心。

本地區經濟支柱,鞍鋼集團,2015年上半年銷售收入下跌24%,利潤下跌73%。

如果說,人口流失是東北的一個嚴重社會問題,那麼鞍山會是其中一個主要的地方。2010年開始人口連年負增長,2015年初中新生人數下滑三成。鞍山2015年初中生新增人數下滑三成 創歷史新低

瀋陽。

東北最大工業中心。

2014年統計公報:全年國有經濟投資下降18.4%,外商投資下降29.8%。房地產投資下降9.5%,商品房銷售額下降35.1%。

大連。

東北最大港口,商業中心。

一直以來,大連都是我印象中東北最有活力的商業城市,但是,不幸也淪陷了。

搜房網上顯示的大連房價,2014年4月新房均價12000元,2015年8月份的最新均價是10346元,下跌13.8%。

2014年統計公報:財政收入同比下降8.2%,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38.9%。

三大主要工業產品產量:船舶,下跌66.3%,軸承,下跌25.5%,原油加工量,減少2266萬噸。

說中國經濟崩潰還早,不過要是說東北和華北資源產區經濟崩盤,確實是進行時了。。。

資源產業的周期性大起大落,全世界都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這大概就是所謂的資源詛咒吧。要走出這個困局,只能留待時間去慢慢化解了。

天佑中華!

【說說山西】

除了太原,其他各市的GDP普遍-10%,也是悲催。。。備註:數據來自各地統計公報,自行百度查閱。


補充一句,貌似自從保研政策改變了之後,能保研的幾乎都選擇保外,學校研究生生源堪憂,各種政策希望大家留校。。。浙江人,目前哈爾濱讀大學。我從南北差異來說一說吧。三年前來的哈爾濱,第一眼看到老舊的太平機場,就對這座共和國長子之稱的北方冰城感到有一點點失望。機場是城市的門戶啊!!!第一印象,這麼破,設施落後,讓外地遊客情何以堪。。。。說起哈爾濱,算得上是慕名而來,一直覺得北方的冰城應該很美很浪漫,不過現實是骨感的。去學校走的西南門,是一個小門,有一個研究生老鄉帶的路(離他公寓近)。那條路叫做華山北路,第一印象簡直是,一塌糊塗,各種攤販,垃圾很多,衛生堪憂,房子也有點歷史了。進了學校還不錯,風景還是挺美的。那時候對哈爾濱的感覺就是,城市很大,路很寬,但是城市建設很一般,城市衛生更一般。 如今,待了三年,從大一小鮮肉變成大四老臘肉。。。。對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了解。我很喜歡哈爾濱人,這裡大多數人很實在。是的,很實在!!!但是,太實在的是做不了生意的。一次想去冰雪大世界,聽說很冷,在中央大街的戶外運動店,想買一條厚的褲子,買個帽子啥的,結果在店裡轉,和店裡的小哥嘮上了,說要去冰雪大世界,覺得衣服穿少了。結果,那小哥上下打量了我一下,說,兄弟啊,冰雪大世界我去過,你這身差不多行了,不用再買了。。。那個時候,我的內心幾乎是(⊙o⊙)…對哈爾濱人好感劇增的同時,也很無奈,哪有這樣做生意的,太實在了。。。在我們那,怎麼的也得給你繞進去,嚇唬你,很冷啊,多買一點。。。。 這只是一個小插曲。下面來點真實的感受吧。東北經濟狀況差的主要原因:1.體制僵化,各種人情關係網,官僚作風非常嚴重。計劃經濟遺毒吧。很多答案都說到這一點了。而且思維模式比較固定,感覺有點跟不上時代變化。比如旅遊業。哈爾濱的冰雪,太陽島等等也算是全國聞名的,可是哈爾濱並沒有為旅遊業做太多的投入,旅遊景區管理混亂,各種黃牛,景區配套設施差,比如交通不便,售票不規範等。 產業結構還是以50年前一二產業為主。反觀杭州,從十幾年前,西湖環線就免費開放,吸引大量遊客的同時,帶動產業結構變化,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同時,哈爾濱市場不規範。比如計程車這個城市的名片,晚上的出租和黑車差不多,不給你打表,漫天要價也不是沒有。對哈爾濱的旅遊業還是有一定的影響。(我想解釋的是,並不是哈爾濱沒有好的計程車司機或者杭州沒有壞的,只是一個大體)還有考駕照,黑的不行了,有錢好辦事,沒錢下絆子。而杭州為了打響東方休閑之都的名號,對城市基礎建設,規範計程車市場,提升公交車質量下了很大工作。起碼杭州是不會遇到不給你打表的師傅的,晚上打車也很方便。

而哈爾濱糟糕的城市建設和公共設施,以及城市衛生,對人才的吸引力大打折扣,我們學校(某211)基本上外地的要回去,本地的想出去。。。。留不住人才,後繼發展乏力。我看到有答主說到國家政策,其實這只是一方面,關鍵是地方政府的活力不夠,三年沒看到哈爾濱有什麼大的變化,城市的基礎設施,衛生,交通配置規劃,市場規範,都不是中央的事,這一些都是地方自己都能做好的,可是哈爾濱一樣都沒有做好。這就是最大的頑疾,曾經哈爾濱靠近蘇聯,有大量的國有企業,基本靠著國家扶持,所以發展的很快。我浙出了個總統,國企少的可憐,但是像溫州人那樣,只要法律沒說不可以的,都敢去闖,都要去試,雖然遇到很多問題,但是城市很有活力,經濟發展的也很好。國家的政策決定你的上限能有多高,但下限,靠的是自己。當然,不可否認的,黑龍江幅員遼闊,尤其是北部地區的交通是欠發達的,但北大荒也是糧食主產區,未來還是很有潛力的。大型交通工程這和國家政策是有關係的,怨不得當地。

總結一下,說起來東北人很多人當年創關東才定居北方,骨子裡應該有比我們更強的拼勁,更強的吃苦耐勞的精神,更有闖的毅力,或許建國初期的那黃金十幾年,固化了東北的思維。東北,遠沒有跟上鄧公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的步伐。。。而浙江抓住了這個機遇。。。。。說一千道一萬,東北振興的首要任務,是先改變自己,改變了自己,才能吸引投資,放低姿態,向其他人學習,才能提升自己。

身邊很多人,貌似還生活在曾經共和國長子的夢裡。是時候醒過來了,美麗的白山黑土,勤勞實在的東北人民,配得上更好的未來。我愛東北!!!東北加油!!!

(手機碼字,不喜勿噴)


自己隨便寫的,在知乎的第一個長回答。

先說GDP增速問題。很多人,一看到和東北經濟相關的問題,都會不假思索、下意識的認為:國有經濟比重過高導致市場沒有活力,東北人性格保守作風懶惰。這幾乎已成為一種巴甫洛夫與狗式的條件反射。

但問題是,就算這是事實,它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東北地區深受計劃經濟體制影響,自從建國以後被規劃為共和國的長子開始,就已經這樣了。然而我們討論的是東北經濟為何一夜之間「跳崖」式停滯,為何在上屆班子的2003-2012年間GDP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情況下「跳崖」式停滯。顯然並不是在這兩年東北地區國有經濟突然間反噬了,也不是東北人在這兩年突然變懶了的原因。

上世紀90年代國企改制,東北作為國企最為集中之地,受到的影響最大,一時間下崗遍地,哀鴻遍野。這些人被迫進入山海關,到中國內地謀生。但問題是這些人本來並不是農民,所以不屑於當農民工出賣苦力,很多人去當了所謂的「B社會」。這樣一來,這些人並沒有在中國賴以經濟騰飛的勞動密集型工廠里流汗,反而在各種灰色地帶讓自己或別人流血,造成了嚴重的社會不安定因素。那些比較老實的,留在東北勉強維生的人們,雖然沒有直接造成社會的不安定,但他們原本的」工人階級領導一切「的思想體系瞬間崩潰,信仰出現了真空。然後,這片土地上有一個某李大師橫空出世,順勢發展了N多信眾,剩下的事就不提了。

如果一個地方一直窮,也就罷了。可你先讓它成為了」共和國的長子「,先讓它吃上了皇糧,先讓它習慣了」從出生到墳墓「都有人管的、雖然也就是那麼回事但畢竟是有的福利,並先讓它相信上述的一切都是這個政府和這個主義天經地義就該提供給它的東西,然後在一夜之間把這些東西全部奪走……可想而知,它的反應肯定比別人更激烈啊。

所以東北的問題比其他地方更為嚴重。何況東北集中了全國相當大比例的裝備製造業和國防工業,同時還是重要的原材料輸出地和糧食產地,又直接面對著幾個不安份的鄰國,一旦亂了則會動搖國本。於是國家很快做出了反應,提出了」振興東北「的口號。

國家馬上準備了滾滾雞血,準備往東北方向投射,這時問題來了:這雞血,具體要怎麼打?大致有如下幾個選項:發展在上一輪下崗潮中殘存的央企/國企精華;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民營企業;發展現代服務/金融業;吸引外商投資;發展房地產;全體東北人民統一發錢用於喝小酒/聽二人轉。

負責打雞血的人想:國家準備了這麼多雞血讓我來打,肯定不能打水漂,必須得見效,而且得馬上見效啊!民營企業?浙江廣東那邊的血汗工廠正如日中天,先發優勢太強了,東北一時干不過他們,不行。現代服務業和金融業?現在大家連飯都吃不上,這不扯犢子么,不行。吸引外商投資?外商來中國無非圖個勞動力便宜+肯干,東北人寧可砍人也不當農民工,不行。發展房地產?房地產發展的原動力是城鎮化,而東北工業化非常早,城鎮化已然很高了,不行。大家去喝酒聽二人轉?真這麼幹了槍斃五分鐘都不多啊,不行……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於是惟一可行的方法還是回到老路上,發展重工業,資源、原材料和裝備製造。當然,上面的那些其他的選項的分析純屬調侃,在實際操作中,除了最後一個選項外或多或少也得到了執行。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振興東北政策中得利最多的還是東北原有的那些優勢和主導的央企/國企集團,而且這些集團經過了上一輪下崗改制大潮,去粗取精,戰鬥力更加強悍了。

與此同時,在東北之外的國土上,正在進行著熱火朝天的建設。我們來看看他們在幹什麼吧。血汗工廠們迅速增加,除了血汗勞工之外它們還需要大量工業設備,東北有!房地產迅猛發展,蓋樓需要大量鋼材,東北有!汽車逐漸開始在民眾中普及了,東北有!有了汽車還要有汽油,需要石化煉廠,東北有!待到4萬億經濟刺激政策出台,上述這些趨勢得以加劇,同時還大修高鐵,需要鋼軌,機車……這些東北統統都有!

所以,在國內需求大環境的影響下,振興東北的資金和政策用來扶持東北原有的產業是最能見到效果的,最有利於政績的。於是,大批本應淘汰,限制,轉型,升級的產能不降反升,GDP增速飛快。

但雞血早晚有一天會停,國內需求大環境早晚有一天會變。

變化的原因是複雜的,很難分析。但我們看到的結果是,很多血汗工廠不幹了,房地產發展減緩房價不像十年前那樣飆升了,很多城市開始限制車牌汽車不那麼好賣了,高鐵建設的速度也放緩了……

東北這十年來賴以為生的國內環境,變了,而且是迅速變了。

其他省份也並非都是好消息。比如,浙江的民營實體經濟也在衰落,不斷有工廠停工,但人家早就完成了原始積累,藏富於民,而且趕上了互聯網經濟的浪潮進行了產業轉型和升級;河北的鋼鐵廠也是產能嚴重過剩,但是人家趕上了京津冀一體化的發展趨勢,正在承接首都的產業轉移;還沒來得及工業化的暫時落後的省份,本來就啥都沒有白紙一張,基數太小,增幅多少也就沒什麼所謂了。

東北在之前十年的振興政策,出於要迅速見效的目的,主要的好處都給了原本就佔優勢地位的國企。借著有利的國內需求大環境,表面上GDP增長飛速,實際上GDP質量堪憂。等到外部環境變了才發現,在這十年間,民間資本分的蛋糕很少,產業升級基本談不上,最近又沒什麼利好政策,和其他省份相比哪一樣都不沾,沒有緩衝的餘地,結果GDP增速一下子就」斷崖「式下跌了。

---------------------------------------------------------------------------------------------------

再說人口流失問題,有一個數據說東北平均每年流失200萬人口,後來又見社科院闢謠,說這個數字並不是一年的,而是兩次人口普查之間十年的人口流失總量。

當然這個數字並不能完全反映真實情況,因為人口普查只能體現戶籍人口的變化,戶口在原籍但本人長期在外的情況無法納入統計。具體的數字,應該界於每年200萬和十年200萬之間。事實上,遼寧省甚至還是一個人口凈流入省份(當然主要吸收的是黑吉兩省的人口)。

但人口流失這件事本身並不能說明什麼。放眼現在的中國,除了北上廣等個別地區,絕大多數地區的人口,都是在流失的。找了一張圖,一定程度上能說明問題。原鏈接如下:

《中國各地人口凈流入流出示意圖》反映的情況是否符合你親眼觀察到的情況? - 城市化

(貼了圖就超過長度限制了,不貼了)

可以忽略」黑河——騰衝線「以西的區域,大致包括西藏,青海,四川和雲南的藏區,新疆,甘肅和內蒙的大部等地,該區域人口只佔全國大概5%。

就廣大內地而言,在地圖上很明顯可以看到京津,長三角和珠三角三個大紅點,其他地區的藍點對紅點有壓倒性的優勢,東北地區並沒有什麼不同。

東北的人口問題主要是生育率。首先,東北地區的經濟是國有企業主導,主要就業崗位由這些企業來提供,而這些企業對員工的計劃生育政策監管的相當嚴格,以致於東北地區是全國計划行育政策執行的最徹底的地區。其次,東北的城市化程度高,從世界普遍經驗來看,城市化提高則生育意願會降低,東北也不能例外。第三,傳統中國內地都有鼓勵生育的文化,重視傳宗接代,而東北人口絕大多數都是通過」闖關東「等方式遷移過來的,又在動蕩的年代受到了本地少數民族和外來殖民者的雙重影響,所以傳統習俗並不像中國內地那樣根深蒂固,計劃生育的阻力小很多。

所以,儘管北上廣如同抽水機一樣源源不斷的吸納著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力資源,但中國內地省份與此同時也在源源不斷的製造著新的人力資源,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東北的人口卻4-2-1式的遞減,也許就三世而亡了。

---------------------------------------------------------------------------------------

不過個人對東北經濟發展的前景並沒有特別悲觀,本來寫了具體的分析但超過了長度(第一次寫長答案,不了解規則),就不發了,只是表明一下態度。


當東北大姐不再買貂的時候……經濟形勢不言而喻。

先看去年年末的數據:

10月30日,來自東營的郭先生帶了一批貂皮大衣特地趕到濟南,參加第30屆山東畜牧業博覽會。在博覽會上,郭先生和妻子兩個人顯得有些低落,因為「問的多買的少」。「和去年相比價格跌了近一半,這款15000元貂皮今年才賣七千。」郭先生說,雖然價格便宜,但是買貂皮的仍然不多。

……從2013年開始,受丹麥、芬蘭、美國等進口水貂皮價格走低影響,國產貂皮大衣價格也出現了下滑,幅度在15%-20%左右。2014年價格略有下降,但是幅度尚在可承受範圍。可是,今年再受全國消費市場低迷的影響,貂皮大衣的價格下降了30%到50%。即使是進口貂皮大衣的價格也很難賣過兩萬元,比2012年時動輒四五萬的價格,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貂皮大衣價格一年跌了近一半

再來一個能精確量化的:

最近,伴隨著寒風和降雪,大連貂皮價格略有回升。「現在,大連地區母貂皮主流價位為每張120元左右,公貂皮每張170元左右,這要比10月上旬時的價格小漲了15元左右,而這波小漲主要歸功於最近的寒冷天氣。」大連毛皮協會名譽會長張志明表示,今年,貂皮價格跌入谷底,大連養貂行業因此籠罩在一片陰影之中,而最近的嚴寒降溫對疲軟的貂皮價格略有提振,一些養貂戶的眉頭也因此稍霽。

——今年貂皮市場不景氣 貂皮服裝價格降40%

最新數據:

2016-6-6 黑貂皮:山東母標準黑貂皮一般質量價格在55-65元左右/張,高質量價格在70-85元左右/張。山東公標準黑貂皮一般質量價格在90—100元左右/張,高質量價格在110—120元左右/張。東北母標準黑貂皮一般質量價格在90-100元左右/張,高質量價格在100-120元左右/張。東北公標準黑貂皮一般質量價格在110-130元左右/張,高質量價格在 140-160元左右/張。

——尚村市場水貂皮行情快報

這雖然對貂和人來說都未必是好消息……但辯證地說,總歸算個移風易俗的好事兒吧


作為一個出生在內蒙大興安嶺,幼兒園在漠河、小學大部分時間在遼寧丹東呼倫貝爾盟、最後徹底脫離東北生活的人,感覺沒有誰比我更有資格從個人的角度來談論一下東北了,先佔坑,以後慢慢填

---------------------------------------------------------我叫講故事的分割線------------------------------------------------------

嚴格來說我並不算是東北人,爺爺是一五計劃從青島到呼倫貝爾盟的,當然並不是海拉爾市內,而是呼倫貝爾盟--根河市(額爾古納左旗)--金河鎮。吶,大家應該能理解有多偏了吧。姥爺是部隊的,這一支河南親戚是59年到海拉爾市--牙克石市,然後徒步到金河鎮的。當時未開發之前,真的是林海,莽莽之中鮮有人煙,有個房子就算是人煙了,比如「四排房」--這是60年代後家屬的住宅樓,後來居然變成地名了。祖父一輩的事情我知道的也不多,先講幾個我爹娘小時候的事情吧。

爹娘是在牛耳河鎮長大的,這個地方的全名是:呼盟--根河市--金河鎮--牛耳河林場。他倆都是60生人,我姥姥生了6個,我奶奶生了4個,然後我爹娘都是家裡的老大。當年環境尤其好,夏天到處都能摘蘑菇、野果子,秋天的時候大家會攔截一段水道,向水裡撒鋸末子(喔,我的上帝,應該叫它木屑才對),然後魚就會窒息,浮起來。當時的環境好到什麼程度呢?我爹有一次進家門的時候撞了什麼濕濕的東西,一看是一條超大的魚被吊在樑上! 然並卵,該挨餓還是要挨餓。東北氣候苦啊,夏天確實餓不死,冬天就是來回幾樣:土豆、白菜、「不留客」及其他鹹菜,在他們小的時候最好的吃的就是麵條嚕。。。。btw,奶奶改嫁過一次,後爺爺是大車師傅--不是卡車昂!是小驢+糞袋的車。地位很高,頗有卡朋特兄妹提到的「Mr Postman」或是神曲《老司機帶帶我》里老司機的感覺。

-------------

簡單的說下我爹娘生長的地方吧:呼倫貝爾盟額爾古納左旗金河鎮牛耳河林場,當年林場人口3w人;金河鎮人口5w人。從一個林場就能佔小鎮3/5的人口就可看出,開發森林是這個小鎮的重要任務。當時林業局、鐵路局那都是能與「地方」即地方政府平起平坐的存在,問人在哪兒上班,基本都是這三個答案。人口組成中本地人特別少,基本都是外地來的,尤其以山東人與河南人居多,自然的地域歧視就會很多,因愛吃棒子麵,山東人被罵「山東棒子」。在我爹娘小時候,仍然是記工分的勞動制度,他倆都是家裡的老大,算是半個頂樑柱,我媽媽在上初中的時候扛原木掙工錢一直做到20多歲,一開始拚死了10多塊,後期漲價了能到4、50塊;拉磚每塊2厘錢,一趟能掙1塊錢;拚死了拉糧食每天能有16塊。還有下班之後可以做的活:打燈籠板、削雪糕桿、打豬草--聽著很多是吧,然而這些工作都不是長期的,都是抓到了算。還有,超脫極限的體力活每天都要做?我媽媽的脊柱當年被壓彎了,幾乎是不可逆的。我爹家的條件稍微好點,從16歲開始在鐵路系統接班。一個月上班15天,休班15天,工資是43.5塊。實際上都是休班的時候比上班的時候更累,這樣我爹就可以去做搬磚打燈籠板等工作了。其實我爹的這種行為並不是孤立的,這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所以鐵路部門時不時的會因為疲勞的工作人員出現各種不大不小的事故,屢禁屢犯(當然更多的時候司機師傅都很機智的避免事故啦)。人不敢得病,得病了就是雞蛋紅糖水;吃飯了就是苞米面,秋天夏天會脫離老兩樣,這種日子基本上只有6~9不到三個月。 我爹曾經打乒乓球得了獎,獎品有3個桃子,我奶奶把其中一個珍惜的放到柜子里一個星期,拿出來的時候變成了一大團綠毛。----在這裡,大家是不是以為我要講一個關於謙讓的故事了?不!是!我奶奶當時根本不知道這個東西保質期這麼短!桃子什麼的難以運到東北的這麼偏僻的小山村!他們只吃過蘋果和雪梨,喔,還有水果罐頭!直到後來我爹進城了,他還在想:「丹東這個大城市的人真是糟蹋錢,沒生病為什麼要吃水果呢?有什麼必要?」

父輩的故事大概到此為止,相信大家也能了解當年東北經濟稱雄時期,部分東北地區的經濟狀況咯,接下來說說我自己的感悟。

東北是一個很大的概念,黑吉遼以及部分內蒙地區都算是東北,雖然文化、方言類似,經濟的差距還是很大的,當年遼寧被稱作遼老大的時候,和全國的狀況基本一樣,發光發熱的只是那幾個大城市,其餘部分的遼寧依然是泯然眾人。 所以我父母當年從 牛耳河林場到丹東市的時候感到特別牛逼:「卧槽你看大馬路上那麼多路燈!咱整個林場就有一個燈!」即使後來發達的城市哪個沒去過?我娘自認為還是剛到丹東的時候最接近科幻了。 其實當時的形勢並不好,「投機倒把罪」依然存在,丹東市的木材大王(還是個年輕的女子TAT)剛被槍斃,然而我爹娘依然堅定的沿著投機倒把木材的道路繼續走下去。 好在投機倒把很快消失,中國進入大建設時期,建材各處供不應求,於是我爹娘就向著太陽的方向奔跑了!騷年!

------------------------------------------------再次更新的分割線-----------------------------------------------------------------

雖然丹東仍屬於東北,但是經濟較林區發達得多,我爹娘當初聽到丹東市有60w人口嚇得不得了。我問過,為什麼當初他們都離開林區了,不走得再遠一點呢?有兩個算得上可笑的原因:1.他倆覺得到丹東就算出了東北,實際上他們認為出了林區就不算東北(很多人也都這麼想)2.有遠遠房親戚在丹東。親戚無財無權,住在丹東城郊,算是同一社區中下的生活條件。在後來的生活中,他們不但沒有幫過我們還坑過我們,然而遠遠房親戚這樣,我爹娘也要去投奔,大概求個心理安慰吧,,,,,,

我爹娘的建材銷售點是在92年我出生後正式建立起來的。介紹一下大背景吧:90年代絕對是中國發展的最快的年代,丹東的木材大王剛被槍斃之後,投機倒把罪正式被廢除,同時國企改革開始,整個中國包括東北的基礎建設都迅速增長。可以說,北方大多數城市的建築都是在90年代搭建出來的。千禧年之前,整體的經濟形勢很好,基本沒有貨款壞賬,雖偶有拖欠然而這樣的繁榮並不能遮擋殘酷的事實:國企體制改革。

國企改革是必須要說的一個點,所以我要展開筆墨重寫,在東北,國企/政府/xx局。。。這些東西老百姓有一個普遍的戲謔稱呼:給xx黨上班。東北大型企業從80年代起其實就開始績效下滑,東北的裁員風在90年前就悄然興起。我爹在91年萌生退意,然而在這之前,有前輩就智慧的急流勇退了。最開始他們鐵路會花3w買斷工齡,然後是2w,最後屁話沒有讓你退休你就退休。好在我爹還是在96年退下來了,一心一意的在丹東打拚。有人就要問了,92~96這四年的空期是怎麼回事呢?
我爹的這種上班狀態在東北有個詞叫「半退」,
每年回去上班+自己外出找活干,這種狀態是普遍存在的,大家可想當年的國企/政府有多急迫於裁員。
既然國企過去在東北那麼昌盛,當然要有相應的文化,比較典型的就是子繼父業。子繼父業在東北叫:「接班」。還記得當年我爺爺是趕過大車的吧,後來鐵路通了,不用大車了,於是我爹就接了我爺爺的班,當了鐵路的扳道員。
即使有這種傳統,國企改革仍然完成了,對國家來說是好事,但對個人家庭來說其實是滅頂之災的鐵路部門還算好的,像工廠這種原先囤積了大量剩餘勞動力的地方,裁員是大刀闊斧的,就像「李逵鬧起成排價的砍去」。雖未親眼見證,然而當時有流言說哪裡哪裡全家都上吊了,悲壯而沉默。

我沒有趕上90年代初波瀾壯闊的那波國企改革,然而卻碰上了黃海客車廠的改革。給同學們科普下,黃海大客車是中國比較有名的國產品牌,這個廠是丹東的名片之一。(背景相關:當時我家住在黃海汽車廠附近,為了便宜也總會去廠子的浴池洗澡)突然有一天黃海工人發現自己的場子被賣了,據說是50w賣掉的,於是群情激憤,大家集體散步,打橫幅。據說散步的人多到能堵塞街道了,省里派來的警察驅散了一次又一次。集體散步並沒有什麼卵用,絕大部分員工被辭退,廠子原來配套的幼兒園、居民區、生活商店等全部被荒廢。我現在也不知道這些員工做了什麼樣的努力來找尋新生活,真可憐。

國企改革之後,大概東北就被遺忘了吧?在98之後丹東的生意越來越難做,欠賬壞賬特別多。爹娘逐漸萌生退意,從2000年開始控制生意,直到03年才徹底退出。求黑道白道幫忙要錢終於還是有一大筆壞賬。

---------------------這一節就叫闖出東北第一章節吧--------------------------------------------------------------


瀋陽人,12年畢業至今,感受就是一年不如一年,各行各業。

大家都知道南方無論是經濟還是氣候都遠優於東北,說白了,我們就是落後。

但是我們依舊愛著這片土地,想把她整好,努力吧,我大東北同胞們。


更新

看來是我強調的不夠,圖中所有數據都選取的是增長率!!

總量小了相對增速快,總量大了相對增速慢,這麼淺顯的道理難道還需要我贅述么。

至於為什麼北方經濟發展現狀遠不如南方。

作為在山西太原這個重工業城市生活了18年後到南方讀書到現在近10年的我

總結幾句我的看法

關於吾城吾民,

計劃經濟時代重工業城市的烙印,仍深深的印在人們心中。

官本位,體制內,大鍋飯,鐵飯碗是我所欲,

高科技,新技術,做生意,玩資本是走鋼絲。

有想法的回不去

沒想法的出不來

人的思維,或許是北方重工業城市,最頑固的隱疾。

---------------------------------------------------------------------------

老規矩,上圖,不評論

數據來源:國家數據

數據全部選取的是增長率而不是總量,全部是已發布的最新一期數據

2015年二季度GDP(上年=100)

工業增加值

工業利潤

固定投資

居民可支配收入

我真的沒有刻意的選取什麼指標,只是隨手調了幾個指標拿出來看看,結果,連我自己都有點觸目驚心。。。

看著那一片片淺色的區域,我有點更新不下去了

因為,最讓我滴血的,是我的家鄉

山西


我回趟家看到的所有人都讓我考公務員,家鄉父老的思想得改改啊


我又看到了關於我家鄉的話題。

這次是經濟衰退

我先說一下我的家庭吧,我在遼寧省。父母是最最普通的工人,三班倒就是那種晚上不睡覺上班早晨回家那種。在一個水泥廠,最近效益越來越差了。他們的工資是多少呢?嗯說出來大家可不要驚訝呀!他們兩個的工資加起來也就3000多一點⊙_⊙,我們這還有一個化工廠,工資參考我水泥廠。我有同學家長在本地最大的百貨打工,每日工資50元。本市前兩年有很多個大型連鎖超市入駐,比如什麼樂購啊,大潤發啊,但是樂購根本沒有人,超級空,就影院能有幾個人去看電影。

我這個家境在我們班算是什麼情況呢?並不算是窮人,因為還有更多比我們還窮,連房子都沒有的。

我爸最大的願望就是我以後能當體制里的人。當官兒的最牛了,即使是一個很小很小的官。在我們這兒當個醫院的護士只要這醫院是正式醫院,沒有個十幾萬和關係你想都不要想。

東北就是各種靠關係,各種花錢。人民思想很落後。簡單點說就是大多數百姓見識短淺。

我奶家的小平房在小山坡上,就是棚戶區,下雨會漏,有一面牆倒了,透過它我們可以看到院子。政府說要改造,於是蓋了點樓,但是這個本地政府好像把那個錢拿去不知道幹什麼了,所以沒有錢給施工方所以現在這個小平房還要在住不知道多少年。

我們這兒的小學,老師讓補課。是了你沒聽錯小學補課,一個月交700不交的就各種折磨,曾經有學生因為得罪老師,所以因遲到被罰下跪跪一天,這人就是我朋友。這種事非常普遍,某天我心血來潮跟同學在嘮,發現每個人都有類似這樣的經歷。越小學老師越邪乎,高中老師反而沒有這麼嚴重。

最近兩年我們這特殊旱苞米都絕收了。很多農民都苦死了。

大家說高考以後都絕對不留在本地和東三省了我也是這麼認為的。

——————————

剛才我同學問我,北京不是遼寧省的?闢謠是誰?我……

他家是我們這周圍一個農村的,成天那個見視,你不知道有多窄。

這應該不是個例,全國都有這種現象,我覺得這個教育啊,除了學校家庭也很重要。他如果出生在一個,富有的,有見識的家庭會不會不是這樣?教育是公平的嗎?就算是吧,可是家庭就絕對不是了——我有點跑題,不過大意就是經濟上不去,大多數文化也上不去。


日本人和毛子羨慕的流口水,想強佔的地方。。。。

滿清的龍興之地,tg實力大爆發的寶地

。。。一聲嘆息。

人,才是經濟發展的終極基礎啊。我是不是跑偏了?請摺疊

額好吧,東三省經濟不振是事實,可不振總有原因的吧?是不可抗力還是啥。。。。。怎樣提振起來是個問題


從生活角度來說:

1 人才流失過於嚴重。答主坐標哈爾濱,凡是有點闖勁兒的年輕朋友都去了北京上海等地,因為家鄉的發展待遇實在太差。比如一個二十來歲剛畢業的大學生,如果是計算機金融等熱門專業幾乎找不到對口的單位,找到了待遇也比投入和預期低得多。如果是文科或者學校不夠好,只能做銷售後勤之類的工作。國有企業三大動力的閑散人員過多,除了少數通過校園招聘從事低級的體力勞動,大部分都靠關係進入,人才得不到重視,公司自然發展前景不好。

2 封建陳舊觀念深入人心。作為90後,獨生子女,父母多是60後,他們從小就給子女灌輸打公家的工吃公家的飯的概念,大部分人從小的職業理想就是公務員,一問未來想做什麼都是報關員,稅務員的職業,大學時一門心思考公,畢業後考不上就一戰二戰直到考上,浪費了大量人才。在婚姻問題上,家長過多好期待,物慾要求過高,女方結婚必要房,讓很多適齡男青年把過多精力投入在買房身上而不是如何用錢提升自己,如何創業,如何職業規劃,被房事牢牢綁住。

3 發展極為不均衡。哈爾濱的人口有一千萬,而邊境地區,北至呼瑪漠河,一個市的人口才區區4萬,整體水平過低。大慶以前人均收入高,現在油田枯竭未來發展也十分嚴峻。

4 經濟發展渠道單一不靈活。東北靠著資源輸出,重工業和賣地維持著自身經濟,大部分人的想法就是找個好工作(多數靠花錢,關係)喝喝茶過一輩子,勇於創業嘗試新事物時,身邊的人會給予極大心理生理上的攻擊,國家政策在這裡看不到任何體現。


一個東北人來說說

我家 七台河!可能很多人沒聽過這個地方!首先告訴大家 這是個地級市!

七台河是黑龍江的四大煤城之一,煤炭行情好的時候一切都好。煤礦工人一線的能有大概四五千收入!對,你沒看錯!基層勞動人民就是這麼容易滿足,因為我爸就是其中一個煤礦工人!井下一線工作辛苦程度不贅述,大家應該知道!

然後這幾年12、13、14年連續三年每年經濟下滑百分之十幾,GDP從300億到現在一百五十多億。

嗯,如果一個省或者整個國家經濟這種情況,我想可能馬上有大規模混亂風險。

說個小事,家裡有個大型電廠,裝機180W,發電用煤從內蒙古拉過來。可是!!!!我們就是煤城啊,身邊的不用,大老遠的買內蒙古的!嗯,原因么,人家內蒙的運過來還比你你這不加運費的原煤便宜100/t。這裡有生產成本的問題,一個是效率低下還在用大規模的人力生產,另一個呢,嗯,煤礦上人員的冗餘配置的安全係數真是高,不贅述。

除了煤礦呢,好像就是餐館、網吧這些了,對,還有個雙葉傢具!但是,靠這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企業帶動整個經濟?然並卵。煤礦一完蛋,原來決策者的短視暴漏無疑。現在很多同學關注股票,打個比方,在全通教育(煤炭)熱炒的時候把所有能動用的資金全倉進去,然後漲停(煤炭漲價)了幾次,沒少賺,哇,這個好啊,來錢快,專職炒股(發展煤炭經濟)然後能滿倉連續跌停,吃飯都成問題了!!!再想干點別的掙錢,環視四周發現啥也不會,再學也來不及,人家早學的已經把工作佔滿,你學會了也沒有位置!

其實從小生長在七台河,目睹了太多的現在看來很不好的現象。

只說幾個老百姓的表現:

1、某某人吹牛,或者顯示自己厲害一般會說「我哪哪有人」(意思是認識ZF相關人員,惹我你會很麻煩)

2、老百姓辦事,首先想到的是送錢,而且還沾沾自喜(我爸即如此,發生過數次我爸辦事歸來,贊贊自喜他熟悉潛規則,主動送東西把事辦好了,都是很簡單的事,其他地方不可想像)

想了想再說可能會涉及到具體的人,還是不再繼續說這個了。

我想造成東北現狀的不僅是東北ZF等決策部門的問題,老百姓的保守思想也是的原因之一。就像年初大慶發生的不安排子女工作就上訪,應該略見一斑吧。在人們心目中,國企,ZF是絕對強勢的,穩定的,有地位的!做生意的都是小販!事實上也是這樣。不敢說整個東北,在我的家鄉這種思想覺得不亞於大慶。

我從上大學開始即走出了東北,也想過回去,可是現實是作為一個礦工的兒子,拿著一個二流211學校的文憑回家根本就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全部吃了閉門羹,哦,這樣形容的不恰當,應該是簡歷投完石沉大海,你無從得知什麼時候面試筆試。嗯,人家只要子弟!面試筆試時間根本不告訴你,你要去了萬一成績比較好,子弟往哪放?多下不來台是不。招完了一個公告出來,跟你玩了個時間差,你也無話可說。具體單位不說了,都這樣子,無需責怪。

總結下,在一個交通很不便,思想很僵化,當下又沒有什麼值錢東西的地方。想讓經濟好起來,好像和登天差不多。

經濟外行 ,只能儘力答成這樣了。

答主現在在成都,雖然在西部,但是這裡真的很好很好。

希望家裡能好起來,但是我好像盡不上什麼力了。

高中時候班級整體成績還可以,五十多個人記得只有一兩個沒考上重點吧,留在東北的有三四個吧,都在省城。

完~


舉個例子,在吉林,姥姥家那邊和我同輩5個孩子,都是boy,小時候一塊長大,最大的35歲,最小的26歲,說說現狀吧。

老大,大舅家獨子,高中畢業後繼承父親的衣缽,在吉林某軍工廠工作,十幾年前上班時候,工資900,今年的工資剛漲完,拿到手1500,給交住房公積金,今年有了孩子,這點工資實在不夠,東北物價也不低,索性又去一個單位兼職保安工作工資1300。兩份工作來回倒班,每個月現金到手不到3000.

老二,二舅家獨子,高中開始就不上學了,一直在東北各地轉悠,開始干保安,後來去哈爾濱做波導手機客服(波導,手機中的戰鬥機,這個大概是十年前吧),然後去大慶賣手機,沒賺到什麼錢,回吉林結婚和媳婦開串店,生意不好,賠本,欠銀行十幾萬,離婚,目前欠銀行大概20萬,已經扔掉身份證隱姓埋名在東北一帶繼續轉悠修手機了。

老三,我,讀了不少書,現在安家關內某二線城市,基本小康生活。

老四,三舅家獨子,高中沒畢業。三舅當兵的時候是汽車兵,現在也跟父親一樣,在吉林給一建築公司開車,一個月2500,沒有兼職,可能每個月能報銷一點電話費。

老五,老姨家獨子,在北京讀了個大專,回吉林在聯通工作,後跳槽到長城寬頻,給用戶裝寬頻,月基本工資1500,裝一個寬頻50元,每個月到手不到2500.準備結婚。

這就是東北年輕人的現狀。

總結:

1讀書在我們那個年代,(原諒我們都是80後了),確實是改變命運的工具。

2,東北工資相對於一線二線城市,低了好多,但是基本上符合三線城市工資水平。

3,東北的國企工資確實很低很低。

4,涉及到家庭,匿了。

---------------------------------------------------------------

更新一下哥幾個現狀2016.4:

老大:由於倒班時間安排不開,已經辭去了一個保安工作,繼續在原單位當保安,收入也就減半,好在嫂子也上班工作,家裡也算過得去。

老二:已經好幾個月沒有聯繫了,原先留的電話已經停機,這一年以來,每兩個月找他媽也就是我二舅媽要房租1000塊,估計是他身邊的朋友得知他欠錢跑路,工作也不會給多少錢。

老三:我狀況比一年前好好的多。

老四:我弟弟,建築行業不景氣,原公司已經幾個月沒有發薪水,於是辭職,干計程車司機,老婆沒有工作,在家帶孩子,生活水平低。

老五:我弟弟,已經辭職,現在沒有工作,買了個麵包車,目前裝修家裡拆遷安置的房子,準備房子裝修好之後結婚,然後打算做點買賣。

以上。


人才流失真的太嚴重了。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遼寧瀋陽人,在天津讀大學。高中班上的同學幾乎都沒有要回東北的,而大學裡認識的東北同學也幾乎沒有幾個要回去的。

目前大四在找工作,和家長說想要回瀋陽,家長強烈反對,都說與其回東北還不如留在京津或者去南方闖一闖。瀋陽姑且還是個省會,然而連本地人都不是那麼看好它。

其實還是蠻心塞的,真的要不是家人都在東北我大概也不會回去吧。作為「文化沙漠」且現在看起來沒多大發展空間的東北,真的對那些名校畢業的大學生沒什麼吸引力啊,可沒有優質人才的不斷湧入,光靠著老一輩們的支撐,東北又怎能重新崛起呢?

我的小學就叫「振興」,這口號喊了十幾年了,卻還是沒有看到東北的振興。以前天真的以為將來我們這代人長大了東北就一定會實現振興,可是現在,就連小夥伴們都不回東北了。

不過我想,我還是會回東北工作的吧。

畢竟家在這裡,我愛東北。


樓上各個答案給振興東北支了很多著,額外有一點我的淺見:打倒趙本山農村文化傳播集團。二人轉以前東北絕大多數地方從沒人聽說過!一個城市化特別高的地區居然以農村形象示人?大紅大綠絕不是東北特色,皮草皮靴才是東北特色。一個地方的形象絕對影響經濟。試想一下,紐約巴黎倫敦東京以什麼聞名於世?潮啊!要是都是二人轉大紅大綠的形象,看誰還去!

======================

家鄉丹東,高中在省重點理科實驗班,全班五十多人。現在四十個在北京,十幾個在北美。人都走了,拿什麼振興東北?可是如果不走,讀書學的本事保准在老家餓死。


大家印象里貴州大概是全國最窮的地方了吧,去年的經濟數據,黑龍江如果把大慶這個Bug去掉的話,人均GDP跟貴州比也就多個幾百塊而已。


東北之所以興起最早可以追溯到闖關東,帶來大量勞動力,日滿在這留下的基礎再加上靠近蘇聯得到的部分援助,後來還竟然挖出了石油,再加上木材煤炭,黑土地的大農場,以及當初國家政策的傾斜,這些因素湊到一起我國當還是封閉的計劃體制,想不興起也難。然而改開以後政策不在資源枯竭人口流出,

並不是東北衰退了,而是他正在回歸他本來應該的樣子。人口地理氣候決定了他本就不該發達的,機緣巧合闊過一段時間罷了


我行收回東三省除大連分行之外的全部項目貸款評估許可權。


有多差就不用說了,東北和山西,都有數據擺著。

但你需要明白兩點:第一,東北加山西只代表中國的4個省,而中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第二,這是有辦法解決的。

現在的問題是怎麼辦?東北經濟就死了?誰去收屍,怎麼收屍?

資源衰竭經濟下滑很正常。這不是末日,沒什麼恐怖的。

歷史上,歐洲、美國、日本等國家工業化過程在時間上領先中國幾十上百年,也造就了很多老工業基地。其中代表為:

英國曼徹斯持、伯明翰老工業基地,德國魯爾工業區,日本九州老工業基地,美國以匹茲堡為核心包括底特律、克利夫蘭、布法羅、巴爾的摩、費城在內的東北部老工業基地。

這些地區在歷史上也經歷了類似現在東北、山西的經濟困境。現在幾十年過去,雖然失去領頭羊位置,但並沒有無限衰敗,有些地區轉型十分成功(如日本九州),其中的轉型之路值得借鑒。

拿德國魯爾地區來說。魯爾工業區是以煤炭和鋼鐵為基礎、以重化工業見長的重工業區,二戰前由於煤炭資源豐富,鋼鐵市場需求強勁,就業情況良好,人們生活水平日漸提高。

隨著戰爭的爆發及結束,戰敗後的德國經濟一派蕭條,加之煤炭資源的日趨枯竭,重化工經濟結構的弊端越發明顯,傳統的煤炭工業和鋼鐵工業開始走向衰落。很多煤礦和鋼鐵廠紛紛倒閉,大批的工人開始下崗失業。

為此,當地政府和企業做了這些事:

「改造傳統產業,完善基礎設施

建成公路、鐵路和水運構成的歐洲最密集交通網。

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新興產業

為優化投資結構,北威州規定:凡生物技術等新興產業企業在當地落戶,當給予大型投資者28%、小型投資者18%的經濟補貼。因此,雖然與歐洲其他國家相比,德國在這方面起步較晚,但2000年已擁有330多家生物技術企業,其中1/3落戶北威州。

多特蒙德依託高校和科研機構,大力發展軟體業;杜伊斯堡發揮港口優勢,成為貿易中心;埃森市則憑藉廣闊的森林湖泊,成為當地的休閑服務業中心。」

當然,這是一個極其痛苦的過程。下崗失業,經濟蕭條,心理落差,曾經的輝煌一去不復返。但是當你曾經的優勢這個世界不再需要時,你不得不轉型。新的環境造就新的物種,屬於資源的那個時代過去了,懷念沒有用,抱怨更沒用。

你需要的,是邁步走向新的時代。

--------------------------------------------------------------

關注公眾號並回復「一句話自我介紹+你的常用郵箱」,將有65%的機會獲得:

1.五本推薦電子書《思考的技術》《通向財務自由之路》《禪與摩托車維修技術》《與機器賽跑》《失控》;2.《未來知識圖譜》1~19期;3.紅包50~500;

http://weixin.qq.com/r/70jRye-EHrJhrauq9x39 (二維碼自動識別)


無力撕逼


推薦閱讀:

是不是有一些人反對中國進行經濟改革,這些人會是什麼樣的人?
日本GDP最高佔美國70%,中國談超過美國為時尚早嗎?
福州的房價還會上漲嗎?
哪些股票適合長線投資?

TAG:經濟 | 遼寧 | 東北 | 黑龍江省 | 吉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