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機器人能夠體現人文作用嗎?

最近很火的交通銀行機器人嬌嬌,不僅給交行達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也激起很多人想要去看的想法。

如果視頻中賣萌的不是機器人,是一個小女孩,或者是一個萌妹砸,估計都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而因為是一個有童音的機器人,而且時不時會冒出一點金句,所以才受到這麼多人關注。

這讓我想到有一篇科幻小說講到未來科技的智能家居,一家人的住宅中有一套系統和一個機器人,負責從開關電器到澆花掃地的各種家務,最後機器人和家人產生了感情。

雖然現在不能證明機器人是否存在感情,但是人已經開始對機器人產生感情,從有些蘋果用戶喜歡調戲siri截圖發上網也可見一斑。

那麼人工智慧,或者說更具代表性的機器人除了可以給生活提供便利以外,有沒有可能產生人文上的影響?比如說給人帶來精神上的慰藉?

P.S.我認為嬌嬌除了賣萌以外,在業務上並沒有什麼卵用

某篇文章鏈接: http://www.jqr5.com/news/qynews/659.html


人工智如何能在文化產業發光發熱?

對人工智慧的風險投資,是目前最火的技術趨勢之一,與2012年相比,2016年的投資金額增加了近10倍。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有時與人工智慧的創業方面有關,也成為一個熱門話題,投資AR/VR的資金超過了18億美元,而在2012年時只有8600萬美元。

應用人工智慧來解決通常被認為是創造性的任務是具有歷史先例的。例如,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程序生成已被用於繪製紋理、產生3D模型、並且在視頻遊戲中自動生成大量內容等等。此外,遊戲已經為整個AI景觀做出了重大貢獻。遊戲開放商產生的收入允許像Nvidia這樣的晶元製造商改進硬體,對經典的Atari遊戲研究,成為DeepMind在強化學習方面的突破基石之一。然而,另外一個問題出現了:遊戲是唯一一個人工智慧和創造力合併的行業嗎?

幸運的是,文化和創意產業不僅僅是遊戲。文化和創意產業被定義為其從業者擁有創造性技能、能產生新穎的產品。在2014年,僅僅在英國就產生了841億英鎊的總增值。包括廣告和營銷、建築、IT、軟體和計算機服務在內的九個行業,讓2014年的英國經濟比1997-2014年期間增長速度翻了1.4倍。

科技巨頭還展示了如何將人工智慧應用到創意領域內的各種領域,有人喜歡Amazon、Etsy、Netflix、Spotify這些使用了人工智慧、提高了不同內容的創新。同時,其他一些公司,比如微軟、IBM、Alphabet、DeepMind和Adobe也正在進一步推動發展,音樂生成、平面設計、甚至烹飪技術,都能看到人工智慧技術的參與。

如何讓文化受益於人工智慧技術

技術領導者渴望將人工智慧和創意文化產業結合起來,這並不奇怪。歷史模式表明,創意文化產業是採用技術的受益者。例如,以前的工業革命、電氣化和工廠,帶來了大量的新的文化現象,比如電影院、遊樂場、音樂廳等等。同樣,人工智慧的變革也可以推動文化的產生、傳播和新模式。

一般言論都贊成把人工智慧應用到文化和創造力中。比如,雖然對人工智慧的公眾興趣正在逐漸增加,但當人工智慧涉及創造性、文化或藝術相關問題時,人們的興趣就會激增。關於人工智慧的科幻心理驚悚片、編輯照片的app、或者一款人工智慧遊戲等等,大眾都會非常喜歡。

從技術和科學的角度來看,哥倫比亞大學工程教授,Hod Lipson,表示創造力是「人工智慧最前沿的部分之一」。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和其他領域的進步為我們提供了可以創造性地利用和藝術效果的技術工具。

卷基神經網路讓谷歌的深度流演算法更強大,它增強了圖像中的模式。來自Tubingen的研究人員使用了類似的技術開發了風格轉換演算法,將圖像轉換為Monet或Picasso的風格,Prisma之前也是大火了一把。

同時,人工智慧研究界的許多人已將它們的注意力轉移到生成式對抗網路(GAN)。在努力改進和穩定這項技術的過程中,研究人員創造了偶爾會產生超現實主義的圖像演算法,藝術家已經開始在他們的工作中採用消費應用程序。至於文本和音樂,循環神經網路的開源讓創建說唱音樂、烹飪視頻、短片製作等等更加方便。

因此,公眾的自然利益和技術進步使得創造性人工智慧成為許多公司非常有趣的部門。

當前人工智慧的創造性應用

通過分析94家公司和企業,我們可以找到4個獨特的人工智慧應用到創意產業的例子:內容搜索和發現、個性化、交互和創造性過程增加/自動化。

處理創意內容,對於社交媒體管理者等專業人士來說,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比如,在YouTube上觀看每分鐘上傳的所有的400多個視頻,這是不可能的。人工智慧用於發現書籍、電影或藝術作品,被大型公司,比如亞馬遜或Netflix,以及像Artfinder的創業公司,都在積極使用。

創造性專業人士的產品進一步發展,並涉及傳統意義上是黑盒過程的人工智慧發現這塊。像FindTheRipple和Oz的創業公司,使得基於參數的導航更容易,比如情緒、主題或病毒式內容。

增加一定程度的個性化是人工智慧在文化和創意產業中的另一個應用。作為人類努力之下的產品,文化創意產業產品很難定製。沒有藝術家可以在成本低的情況下大量地創造文化創意作品。而機器是可以的,無論通過能創建捕獲收聽者的增強音樂,還是通過從幾個音樂曲目製作的原始混搭,都可以將個性的風味添加到人類創造性的產品中。

人工智慧可以幫助文化創意產業更加個性化,更具互動性,賦予消費者和藝術家更大的力量。比如,Picasso Labs和Echobox位創造者提供反饋,像他們提供有關公眾是如何對其標題或視頻的屬性做出反應的。一些人工智慧工具還創建了用於人機交互的附加界面。標記視頻的任何元素或將被任何曲面轉變為樂器,都可以通過Wirewax和Mogees實現。

人工智慧愛好者進一步微調人類藝術家的作品:他們使用技術,進行自動化和增強創作過程。應用於音樂、照片、視頻和文本的生成。Jukedeck和Mubert提供原創、免版稅的曲調,而Prisma和Soloshot讓照片變得灰常藝術。諸如來自Automated Insights的Wordsmith等工具從數據中構建了書面敘述,實驗使用了人工智慧來撰寫中國詩歌、撰寫電影劇本、以及為音樂劇製作劇情。

人工智慧藝術的機會

一些壁龕可能仍然是未知領域,其中創造性的人工智慧滲透被一些技術或商業相關問題放慢。例如,開發需要人類和人工智慧之間的交互的應用比開發人工智慧技術本身更困難。航空航天的David Mindell教授和麻省理工學院工程與製造史的Dibner教授指出:「最先進和最困難的技術不是那些遠離人的,而是那些最深入嵌入並相應人類和社交網路的人。」

在某些情況下,創造性的人工智慧應用仍然沒有實現,因為經濟問題。比如,博物館和圖書館等公共資助或非營利機構可能缺乏創新所需的資源。此外,儘管它們具有無可爭議的創造性和文化本質,但一些創意文化產業根據創意強度來執行優先數量的實際創造性任務。當創意強度低時,創造性人工智慧的應用可能會受到限制。

總體來說,關於將人工智慧應用於創意文化產業,有理由說,在遊戲行業之外還是有很多機會的。想要創立人工智慧公司或將人工智慧整合到現有創意創業中的企業家可以通過從四個角度看待它來發現機會:可訪問性和可發現性、個性化、交互性、創作過程本身。也許,你的創業公司可能有助於人類的下一個重大文化突破喲!

關注 @矽谷密探

緊盯全球創新趨勢


能。


嬌嬌能做一些類似前台問答,打個廣告一類的東西,具體讓她半個業務應該沒有這個能力。人工智慧,這東西到現在也沒真正出來,等出來就一目了然了


不太可能

參考劉慈欣的「詩云」


機器人和AI是兩個領域的方向,不能一概而論。機器人可以作為AI的載體,關鍵還是AI。我只對AI了解比較多,只談論這些。 題目有點怪,我就理解成 AI人工智慧的存在是否會對倫理產生了影響。答案是肯定的,你可以看看阿西莫夫的機器人系列小說。上世紀的科幻作家就已經探索AI與人類倫理的衝突。 以下內容純屬參考: AI實際上是通過數學公式演算模擬人類思考過程,AI範圍很大,包括數據挖掘,機器學習,圖像識別,語義識別。。。。。 不同方向差別很大,但又都算AI領域裡的。你如果有興趣可以看看國外經典導論教材。 siri是語音識別和語義識別的結合,語義識別算AI領域一個分支。但目前來說大部分這類產品都只是玩具Siri算比較精緻的玩具,嬌嬌么算粗製濫造的玩具。現在主要是ML和數據挖掘現在很火,因為這兩個方向容易出成果而且容易投入到實際應用中去。(全世界基本上都跟著美帝屁股後面吃灰塵,畢竟計算機科學領域需要大量優秀的科研人員)

-------------------

雖然現在不能證明機器人是否存在感情,但是人已經開始對機器人產生感情 --------------------

AI機器人是沒有情感的,AI的反應都是用代碼實現數學公式模擬人類思考方式,模擬終究只是模擬,最多讓你覺得很像人,但在某些時刻終究只是機器外加一堆二進位代碼。


推薦閱讀:

機器人可以擁有人的情感嗎?
如何評價《Science》上刊載的最新研究:人工智慧通過圖靈測試?
學習機器學習有哪些好工具推薦?
對於人工智慧的學習有哪些建議?
人工智慧10年後會替代50%的工作,那剩下的人類以何為生?

TAG:機器人 | 人工智慧 | 社會科學 | 計算機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