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廣西條件那麼優越,經濟那麼差?
背靠北部灣,丘陵多作物也多,臨近廣東有經濟圈。東部開發有它,西部開發也有它,聽說中部也有它,為什麼經濟還那麼落後?【不行,我編不下去了】
【轉載文,本人是廣西人,也經常思考廣西經濟問題,感覺這篇比較全面,樓主看一下】
廣西,既沿海,又沿邊,比鄰粵港澳,背靠大西南,面向東盟,既擁有東部的區位優勢,同時又擁有西部其他省區眼紅的出海通道,還享受著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庇護。無論抓住了那一條,廣西經濟這艘設計豪華的大船想不騰飛都難!然而現實卻是極其殘酷,中國改革開放進入30年之際,廣西的人均GDP還是列全國倒數前幾位!排大陸沿海省區市倒數第一!淪為與自然環境條件極其惡劣的貴州省同為難兄難弟!我去過貴州的多個城市,人家人說中央一宏觀調控,受害最多的就是後發展地區貴州、廣西兩個難兄難弟,可見在人家貴州人並沒有把廣西當「龍頭」。廣西經濟—這艘設計本豪華的大船為什麼如此這般難以快速啟航?船上的每一個部件單獨工作起來都很優秀,然而作為一個整體一起啟動時,每個部件卻很難有效協調運行,不是這裡出現了短板,就是那裡發生了卡殼!發展的腳步如垂垂老烏龜般蹣跚,問題出在哪裡? 很值得八桂大地上優秀的兒女們用心思考這些問題!一、沿海發達地區都有哪些?
廣西與沿海省區市同屬沿海地區,與內蒙古同屬西部地區,這些省區市與廣西有很大的可比性,因此分析這省區市的經濟發展經驗,可為廣西選擇合理的經濟發展模式提供很好的參考。要實現廣西的大發展,十分有必要借鑒一下兄弟省區市的經驗,結合自身區位優勢,解放思想,找准路子,大膽真干,廣西這個後發展地區才有可能實現跨越式發展,迎頭趕上沿海發達省區市,並加入富裕省份俱樂部。 中國大陸的發達經濟區基本上在東部沿海一帶,從地域上可分為幾大區域:一是京津塘為核心環渤海灣經濟帶。這一區域內有北京市、天津市、遼寧省、山東省、河北省等5省市,以京津為龍頭。這一經濟區域以國有、國有控股的重工業、機電製造業為主,民營經濟也得到一定的發展。二是「長三角」為核心的東部沿海經濟帶。以上海市為龍頭,包括江蘇省、浙江省3等省市,這一區域以上海市為龍頭,先以發展內向型的民營經濟為主,逐步拓展為內外兼顧的民營經濟發達區域。三是「珠三角」為核心的南部沿海經濟帶。以香港特別行政區為龍頭,區域內包括廣東省、澳門特別行政區、海南省。廣東省藉助香港特別行政區這一自由貿易港,以發展「三來一補」外向型經濟起家。福建省是一個特殊的省份,經濟上即不屬「長三角」,也不屬「珠三角」。另有內地後起新秀內蒙古自治區,方圓200公里內的鄂爾多斯、包頭、呼和浩特組成的「金三角」地區經濟進步神速,全區GDP連續6年增速列全國第一!而且得益於資源優勢,大有潛力可挖,有趕超大陸最發達地區的實力。 歸結起來,東部地區相對西部地區之所以經濟發展快,原因是這些發達省區市有著先天的區位優勢,並且思想較為解放,在區域合作中的找准了自身定位,開放合作意識十分強烈,區域經濟發展要素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經濟發展十分迅猛。二、廣西經濟發展到底出了什麼偏差區位的先天優勢是上天給予當地人民的一份厚禮,但僅有區位優勢並不代表經濟發展就一定迅速,廣西就是很明顯的例子。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有著先天區位優勢的廣西經濟發展上都出現了那些偏差,以至於改革開放進入30年後,發展水平還是不高。(一)區域合作戰略失誤頻繁1、區域經濟合作方向失誤現代經濟已全面進入全球化經濟時代。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個地區如不能很好與其他國家、地區進行有效合作,充分發揮優勢互補的雙贏局面,國民經濟是很難取得大發展的,也就是說誰也不可能關起門來單獨謀發展。近代我國的經濟之所以不發達,是因為我國錯過了兩次工業革命的好機會,未能實現國家工業化。放眼我國30年的改革開放歷史,實際上是全球第三次工業革命開始後,在發達國家需進行產業轉移進而升級產業的背景下進行的,整體上我國的改革開放策略就是通過讓出市場交換技術,進而達到升級我國工業技術裝備水平,做大做強經濟總量,發展國民經濟的目的,處於典型的投資拉動型的發展階段。發達國家、地區為什麼要進行產業轉移?其實質就是發達國家和地區在長期高福利的政策下,製造業生產成本越來越高昂,因此急需進行國際、地區間合作,將製造業轉移到生產要素成本低的國家和地區。 廣東省、江蘇省、浙江省等東部沿海省市的發展經驗告訴我們,要實現後發展地區的大發展,就必須加強區域合作。在選擇區域合作的對象上,後發展地區必須主動溶入發達地區,通過發達地區的輻射帶動,發展自己的優勢產業,進而做大做強自身經濟。 改革開放之初,比鄰香港的「珠三角」,首先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窗口試驗田,這一經濟區域最先通過發展「三來一補」的外向型加工製造業起家,逐步成為我國加工製造業之發達地區。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在沿海確定了四個經濟特區,其中3個在廣東省,但除了深圳市發展特別快,當上廣東省經濟發展的龍頭外,珠海市、汕頭市的經濟發展很卻很一般,為什麼?這就必須回到區域經濟合作的基本原理來探討。區域經濟學告訴我們,同樣的政策,不同的自然條件、區位、地緣、人文環境條件等等,也會影響到區域經濟合作的範圍、廣度、深度和優勢互補的發揮,進而影響生產各要素的集聚,最終影響經濟的發展水平。廣東的3個經濟特區唯有深圳市一支獨秀,其實與它比鄰香港有很大的關係。香港這一特別行政區,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亞洲甚至國際重要的金融、貿易中心,具有非常強的輻射帶動能力。改革開放之初,特區就被確定為出口導向型經濟發展的窗口,中央將大部出口指標分配給了特區,而深圳市比鄰香港的區位優勢是珠海市、汕頭市無法比擬的,因此無論是產業資金、技術還是勞動力等等這些生產要素就更多地向深圳市集聚,集聚到達一定程度,鎖定更多、更長的產業鏈,就會產生「馬太效應」,促進更多的生產要素向該區域集中,經濟發展就會加速騰飛,迅速拉開了與珠海市、汕頭市的距離,最終當上了廣東經濟發展的龍頭,進而和另一個老工業基地廣州一起,輻射帶動整個「珠三角」如東莞、佛山、中山等地的快速發展,形成今日之發達的「珠三角」。「長三角」的發展經驗也是一樣的。這一經濟區域首先確定了以上海市這個老工業基地為龍頭,江蘇、浙江兩省都主動將比鄰上海的地區主動溶入上海市這個大經濟圈,通過上海市這個龍頭的輻射,帶動蘇南和浙北如蘇州市、無錫市、常州市、南京市以及杭州市、寧波市、紹興市、嘉興市等地的發展。當蘇南、浙北優先發展起來,這兩個省積累了一定的財力後,逐步拓展蘇北和浙南的發展,因而後發展起來的蘇北、浙南經濟上也比現在的廣西最好的地方強!從以上的經驗來看,廣西在區域合作對象的選擇上實際上失誤了。廣西作為後發展地區,誰來輻射帶動你?這個問題不解決,廣西要實際跨越式發展根本無從談起! 廣西的周邊都有那些?東面是廣東省,東北面是湖南省,北面是貴州省,西北是雲南省、四川省,西南面是越南。改革開放之初,這幾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都差不多,越南自身更是非常落後,加上當時與我國還處於交惡狀態,所以周邊地區誰也沒有能力輻射帶動廣西的發展。總結起來,我國的改革開放進入了第30年,廣西卻連續失去了3個10年發展的好時機。
(1)失去的80年代。改革開放之初的上個世紀80年代,廣西首先確定沿海的北海市作為發展龍頭,這是基於當時廣西現狀的無奈選擇,因為周邊地區無人可以輻射帶動北部灣,廣西只能自力更生,自我發展。北海市作為我國改革開放之初沿海14個開放城市之一,是最小的一個,這在當時中央其實已經很照顧廣西了,因此當時的廣西區域合作決策並無太大的問題,就是自力更生。沿海省區中,福建省與廣西有很多相似之處。福建省的自然條件按理說還不如廣西,大部分是山地,比廣西更「山」,交通條件也不是很好,與廣東比鄰,不過交通距離實際比廣西距「珠三角」還遠,不容易溶入「珠三角」;與浙江比鄰,但距離浙江發達地區也不近,也很難溶入「長三角」。福建省的唯一優勢就是有一經濟特區廈門。這個特區估計是為了海峽兩岸儘快實現「三通」準備的,而兩岸「三通」遲遲實現不了,因此台灣省無法輻射帶動福建發展。但福建省的幹部群眾卻不等不靠,以經濟省會泉州市、特區廈門市、政治省會福州市3個有一定工業基礎的老城組成的三駕馬車,大力發展加工製造業,經濟發展水平亦取得不俗的成績,再逐步輻射省內其他地區的發展。雖然整體上福建省與鄰居廣東省、浙江省相比有差距,但比起廣西來,卻又發達得多。 反觀當年的廣西北海建設模式,自治區將大部分財力都往裡投,但北海市似乎只會跑馬圈地,而圈了地卻沒能集中引進一批加工製造業。當然這與廣西當時的指導思想有關,以至於90年代廣西的第一條高速公路居然不是先修通北海到南寧,而是先修通柳州至桂林,美其名曰要優先發展桂林旅遊產業,誰聽說過一個大的行政區域僅靠旅遊業就的實現經濟快速發展的嗎?無工不富這麼顯淺的道理都沒弄明白?所以北海在90年代發展受限制,沒有高速公路也是重要原因。以至於北海市到了90年代開始搞房地產,沒能很好地考慮快速建設數十上百平方公里以上的工業園區,沒能很好地集中引進一批出口導向型的加工製造業,做大城市的經濟基礎,因而形成很大
的房地產泡沫,與海南省三亞市、海口市其實很相似,最後都因泡沫破裂從此一揭不振。而我們的老工業城市柳州市、梧州市在此期間,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發展舉步為艱,甚至在廣西的地位每況愈下。 假如這一時期廣西鐵了心發展新興城市北海市、南寧市和工業重鎮柳州市,象福建省一樣專心,自我發展泉州、廈門、福州三個「點」,形成區域經濟上三個布局「點」,再加上放手民營經濟活躍的桂東南,讓這些城市群優先發展起來,做大做強桂南、桂中、桂東這幾市的經濟,夯實廣西的發展基礎,帶動廣西的發展的火車頭就能建成,並逐步走向「線」經濟發展階段,再輻射廣西之西北發展。當然,福建模式是在沿海選擇三個「點」,這是福建的自然條件決定的,因為福建相對廣西還說,還要「山」得多,內地沒有建設大城市所需的平原,所以其三個「點」均選擇在沿海。但廣西去不同,海岸線沒有福建那麼長,北部灣很小,是不可能同時在沿海建立幾個「點」的,那樣會內部互相競爭,正確的選擇就是北海市-南寧市-柳州市構成區域經濟發展初級階段的「點」。可惜這些年廣西還沒找到真箇需要重點發展的城市,無法形成生產要素中的「馬太」集聚「點」效應,未能出走出經濟發展布局的第一步。失去的這10年,廣西開始逐步落後沿海省區市!(2)失去的90年代。改革開放的歷史進入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隨著國家大西南扶貧工程南昆鐵路的開通,廣西以為找到了救命稻草,「適時」地將自己決策為大西南的「龍頭」,要傾全區之力建設輻射大西南的出海大通道!建設大防城港!某中央一個人一句話說北海市是個死角,沒有優良的深水港,廣西的頭頭十分聽話,立即調整廣西戰略發展重點,並將發展重點放在建設防城港,修建廣西的出海基地,廢了有一點經濟發展基礎北海市的武功!這個時候廣西的經濟布局就是以防城港市、南寧市為中心,企圖建立輻射雲貴川的大通道,所有高速公路建設也圍繞著這個通道做文章。 可惜大西南有什麼?無非是有一點煤、礦,我們花了大價錢修路,卻發現自己只給別人建設了一個通道。防城港是個鳥籠大點的地方,一面臨海,幾面是山包,也沒有大型河流,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用google衛星地圖看看,這個城市有沒有拓展成為特大城市的可能性。防城港沿海一帶的確有著建設深水大港所需的條件,因此廣西企圖學習深圳特區那樣,從一個小漁村零起家,舉全區之力建設大防城港這個大鄉村,但是深圳特區和防城港有極大的不同,深圳特區有香港這個亞洲金融貿易中心的輻射,防城港周邊有什麼?一切就得從零開始,光有個港口沒人輻射你,就難以建立工業加工出口基地,貨物經過防城港除了留下一點可憐買路錢,廣西什麼也得不到。最後人家大西南雲貴川幾省還是不領廣西的情!大西南的貨物還是源源不斷的通過南梧二級公路跑廣東!直到前幾年,廣西沿海3個港口的吞吐量還居然比不過貴港一個內河港口,這是為什麼?不值得反思么?大西南的煤、礦,通過鐵路運到貴港、南寧(這個時期貴港港很亂收費高,貴州的煤都捨近求遠跑南寧去轉港),再通過黃金水道西江前往「珠三角」。而作為加工製造業象徵的集裝箱運輸,更是通過彎彎曲曲、速度象蝸牛般的南梧二級公路前往「珠三角」,每天幾萬輛汽車象螞蟻搬家一樣走「珠三角」,就是不走北部灣!為什麼?因為北部灣沒有加工製造業基礎,沒有產品需要向大西南地區輸出,大西南地區的汽車將貨物運到北部灣後,得空車回去,變成單向運輸,成本就不合算,這就是大西南貨物為什麼堅持走「珠三角」的原因! 廣西這時急了,眼看自己花大價錢投資的出海通道無人買賬,拒絕修往廣東方向的高速公路!而且南梧二級路即使超負荷運轉壓壞了也盡量拖延維修時間,企圖迫使往東的貨物走北部灣,可惜還是失敗了,還連累了廣西非公經濟最活躍的桂東南地區!為什麼?因為以廣西的經濟發展總體水平,本來就沒有能力當大西南這個「龍頭」,自己卻硬是花了血本充胖子!在這一時期,廣西最大的失誤就是沒有埋頭髮展自己加工製造業,卻一門心思先花錢去建大通道先當 「龍頭」,人家不買賬,卻耽閣了自我積累發展的最佳時機。 失去了80年代,那麼90年代廣西要適時調整發展戰略,那麼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一是繼續在北部灣建立一個重點發展的「點」。選擇條件是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有建設深水良港條件、有足夠的土地資源用於城市拓展、有足夠的談水資源、有足夠的發展加工製造業所需的第一批本地勞動力資源,最好還要有河流解決水資源和內河運輸問題。如果一條路走到黑,那麼堅持繼續重點發展北海市也是不錯的戰略選擇。但如廣西要聽中央的話不再重點發展北海市,那麼正確的選擇新「點」只有一個,就是全力發展欽州市。因為欽州市建設大城市的條件相對防城港市好一些。對照以上幾個選擇條件,欽州市與防城港市相比,除了港口有那麼一點點差距外,其他條件都大大優於防城港市,無論是建設大城市需要的土地、勞動力還是其他條件等(希望防城港的朋友不要罵人,這裡是學術討論,就事論事。防城港當然也要發展,只是防城港做北部灣的龍頭的確不是很合適);二是發展老工業柳州市、首府南寧市這兩個「點」;三是修好一條通往東部的高速路,放手桂東南地區自我發展的成為第四個「點」。因為當時的桂東南地區民營經濟非常活躍,是廣西的溫州地區,並不需要廣西給予太多,一條高速公路足已。可惜廣西還失去了第二個10年, 廣西開始大大的落後了。
(3)失去的21世紀初期。錯過改革開發的前20年,我國的改革開放的歷史前程進入了21世紀,廣東省這個借改革開放率先發展起來的發達省份,隨著全球經濟形勢的變化,區域經濟合作內容的拓展,開始淘汰轉移一批相對「落後」的產業,以便騰出土地著手產業升級。為什麼要升級產業?因為加工製造業發展不可能是無限的,它受當地資源、環境、勞動力價格、生產成本的制約,和當年發達國家將加工製造業轉移到「珠三角」極其相似,因此廣東不可能一直只發展技術含量較低的加工製造業,僅做世界的工廠,那樣的繼續發展,代價是很高的,因此必須升級產業為發展集研發設計加工貿易信息一體化的高技術產業。而在「珠三角」產業轉移開始的這一時期,廣西沒有修通對接「珠三角」的高速公路來承接產業轉移,卻另起心思升級廣西發展戰略,開始不滿足於當大西南的小「龍頭」了,要爭做更大的「龍頭」,適時地將東盟也納入了自己的勢力範圍。提出的口號是「背靠大西南,面向東盟」,多麼偉大口號! 叫叫口號出點名擴大廣西北部灣的知名度,這當然是很合算的買賣。但你北部灣仍至整個廣西的經濟上還真不能主要靠東盟!為什麼?東盟是我國的政治後院,國家當然十分重視與東盟的關係,所以中央將中國東盟博覽會放在南寧也是有其明顯的目的,主要還是基於政治的考慮,當然也有補償歷史上欠廣西太多的意思,可謂一舉兩得,但經濟上的考慮不會是首選。為什麼?因為東盟沒有輻射帶動我區加快經濟發展的能力,東盟中除新加坡、汶萊等小國較發達,馬來西來、泰國處於中等發展水平外,大部分都是後發展中國家,而新加波與江蘇等省的合作已經耗盡了其再投資能力,不可能再投資多少錢給廣西。而我們的近鄰越南、緬甸、柬埔寨、寮國、印尼等國家,卻是些甚至比廣西地區還落後的國家,在承接產業轉移中與廣西是競爭關係,怎麼合作?人家根本無力輻射帶動我們!而我們廣西卻多次組織招商考察團赴東盟招商!乞丐還知道行乞的時候要多找富人要,才能發點富人「財」,而廣西卻開這種到後發展中國家招商的國際玩笑?因此面對東盟,政治上我們要保持與中央高度一致,大力發展與東盟的關係,東盟的市場也是我們需要的,但不能指望東盟能給廣西帶來什麼項目投資! 在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最佳時機里,我們的鄰居們貴州、湖南等省和廣東省內的粵北、粵西卻在快馬加鞭地花大力氣完善通往「珠三角」的交通,主動溶入泛「珠三角」經濟圈之時,廣西卻放著發達的鄰居「珠三角」不主動溶入並承接其產業轉移,卻非要弄個「背靠大西南,面向東盟」獨立於「珠三角」的經濟戰略,希望當更大的「龍頭」。一山不容二虎的通俗道理,歷史上的廣西的高層居然沒弄明白。因此兩廣作為地緣上的近鄰,只能容下一虎,「珠三角」已先廣西成「虎」,做了華南地區的經濟龍頭,而廣西卻不肯認這個能輻射帶動自己的龍頭,自己一門心思想當大西南的雞頭,卻也不甘願做「珠三角」的鳳尾。廣西進入21世紀的快近10年了,GDP總量還不及一個深圳市,自己有多少斤兩都不知道。 直至現在連北都找不著!轉載自新浪博客@gghczj夢幻石頭
廣西在歷史上與廣東並稱「兩廣」,民國時期還被譽為「模範省份」,這裡既擁有中西部省份眼紅的出海通道,又享有西部大開發的政策庇護。然而,區位條件頗為優越的廣西卻一直沒能與大多數沿海省份一樣富裕起來,與相鄰的廣東相比更是相形見絀,原因究竟在哪裡?本文信息量大,視野開闊,雖作於數年之前,某些具體情況或已變遷,但作者眼界不局限於廣西一地,時間並未減損其思想穿透力。讀者若追問所在地區的興衰,也能從本文中找到線索。
廣西,既沿海,又沿邊,還比鄰粵港澳,背靠大西南,面向東盟,既擁有東部的區位優勢,同時又擁有西部其他省區眼紅的出海通道,還享受著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庇護。無論抓住了那一條,廣西經濟這艘設計豪華的大船想不騰飛都難。
然而現實卻是極其殘酷,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了,廣西的人均GDP還是列全國倒數前幾位。排大陸沿海省區市倒數第一。淪為與自然環境條件極其惡劣的貴州省同為難兄難弟!我去過貴州的多個城市,人家人說中央一宏觀調控,受害最多的就是後發展地區貴州、廣西兩個難兄難弟,可見在人家貴州人並沒有把廣西當「龍頭」。
區位的先天優勢是上天給予當地人民的一份厚禮,但僅有區位優勢並不代表經濟發展就一定迅速,廣西就是很明顯的例子。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有著先天區位優勢的廣西經濟發展上都出現了那些偏差,以至於改革開放進入30年後,發展水平還是不高。
1.區域經濟合作方向失誤:寧當大西南的「雞頭」,不當珠三角的「鳳尾」廣東省、江蘇省、浙江省等東部沿海省市的發展經驗告訴我們,要實現後發展地區的大發展,就必須加強區域合作。在選擇區域合作的對象上,後發展地區必須主動溶入發達地區,通過發達地區的輻射帶動,發展自己的優勢產業,進而做大做強自身經濟。
從珠三角與長三角的經驗來看,廣西在區域合作對象的選擇上實際上失誤了。廣西作為後發展地區,誰來輻射帶動你?這個問題不解決,廣西要實際跨越式發展根本無從談起。
廣西的周邊都有那些?東面是廣東省,東北面是湖南省,北面是貴州省,西北是雲南省、四川省,西南面是越南。改革開放之初,這幾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都差不多,越南自身更是非常落後,加上當時與我國還處於交惡狀態,所以周邊地區誰也沒有能力輻射帶動廣西的發展。總結起來,我國的改革開放進入了第30年,廣西卻連續失去了3個十年發展的好時機。
1. 失去的80年代
改革開放之初的上個世紀80年代,廣西首先確定沿海的北海市作為發展龍頭,這是基於當時廣西現狀的無奈選擇,因為周邊地區無人可以輻射帶動北部灣,廣西只能自力更生,自我發展。北海市作為我國改革開放之初沿海14個開放城市之一,是最小的一個,這在當時中央其實已經很照顧廣西了,因此當時的廣西區域合作決策並無太大的問題,就是自力更生。
沿海省區中,福建省與廣西有很多相似之處。福建省的自然條件按理說還不如廣西,大部分是山地,比廣西更「山」,交通條件也不是很好,與廣東比鄰,不過交通距離實際比廣西距「珠三角」還遠,不容易溶入「珠三角」;與浙江比鄰,但距離浙江發達地區也不近,也很難溶入「長三角」。
福建省的唯一優勢就是有一經濟特區廈門。這個特區估計是為了對接台灣而設立的,但由於政治因素,台灣省無法輻射帶動福建發展。但福建省的幹部群眾卻不等不靠,以經濟省會泉州市、特區廈門市、政治省會福州市3個有一定工業基礎的老城組成的三駕馬車,大力發展加工製造業,經濟發展水平亦取得不俗的成績,再逐步輻射省內其他地區的發展。雖然整體上福建省與鄰居廣東省、浙江省相比有差距,但比起廣西來,卻又發達得多。
反觀當年的廣西北海建設模式,廣西將大部分財力都往裡投,但北海市似乎只會跑馬圈地,而圈了地卻沒能集中引進一批加工製造業。當然這與廣西當時的指導思想有關,以至於90年代廣西的第一條高速公路居然不是先修通北海到南寧,而是先修通柳州至桂林,美其名曰要優先發展桂林旅遊產業,誰聽說過一個大的行政區域僅靠旅遊業就的實現經濟快速發展的嗎?
「無工不富」這麼淺顯的道理都沒弄明白?所以北海在90年代發展受限制,沒有高速公路也是重要原因。以至於北海市到了90年代開始搞房地產,沒能很好地考慮快速建設數十上百平方公里以上的工業園區,沒能很好地集中引進一批出口導向型的加工製造業,做大城市的經濟基礎,因而形成很大的房地產泡沫,與海南省三亞市、海口市其實很相似,最後都因泡沫破裂從此一揭不振。而我們的老工業城市柳州市、梧州市在此期間,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發展舉步為艱,甚至在廣西的地位每況愈下。
假如這一時期廣西鐵了心發展新興城市北海市、南寧市和工業重鎮柳州市,像福建省一樣專心,自我發展泉州、廈門、福州三個「點」,形成區域經濟上三個布局「點」,再加上放手民營經濟活躍的桂東南,讓這些城市群優先發展起來,做大做強桂南、桂中、桂東這幾市的經濟,帶動廣西的發展的火車頭就能建成。
當然,福建模式是在沿海選擇三個「點」,這是福建的自然條件決定的,因為福建相對廣西還說,還要「山」得多,內地沒有建設大城市所需的平原,所以其三個「點」均選擇在沿海。但廣西去不同,海岸線沒有福建那麼長,北部灣很小,是不可能同時在沿海建立幾個「點」的,那樣會內部互相競爭,正確的選擇就是北海市-南寧市-柳州市構成區域經濟發展初級階段的「點」。可惜這些年廣西還沒找到真箇需要重點發展的城市,無法形成生產要素中的「馬太」集聚「點」效應,未能出走出經濟發展布局的第一步。失去的這10年,廣西開始逐步落後沿海省區市。
2. 失去的90年代
改革開放的歷史進入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隨著國家大西南扶貧工程南昆鐵路的開通,廣西以為找到了救命稻草,「適時」地將自己決策為大西南的「龍頭」,要傾全區之力建設輻射大西南的出海大通道——建設大防城港。
某位領導一句話說北海市是個死角,沒有優良的深水港,廣西立即調整廣西戰略發展重點,並將發展重點放在建設防城港,修建廣西的出海基地,廢了有一點經濟發展基礎北海市的武功。這個時候廣西的經濟布局就是以防城港市、南寧市為中心,企圖建立輻射雲貴川的大通道,所有高速公路建設也圍繞著這個通道做文章。
可惜大西南有什麼?無非是有一點煤、礦,我們花了大價錢修路,卻發現自己只給別人建設了一個通道。防城港是個鳥籠大點的地方,一面臨海,幾面是山包,也沒有大型河流,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用google衛星地圖看看,這個城市有沒有拓展成為特大城市的可能性。防城港沿海一帶的確有著建設深水大港所需的條件,因此廣西企圖學習深圳特區那樣,從一個小漁村零起家,舉全區之力建設大防城港這個大鄉村,但是深圳特區有香港這個亞洲金融貿易中心的輻射,防城港周邊有什麼?一切就得從零開始,光有個港口沒人輻射你,就難以建立工業加工出口基地,貨物經過防城港除了留下一點可憐買路錢,廣西什麼也得不到。最後人家大西南雲貴川幾省還是不領廣西的情。
大西南的貨物還是源源不斷的通過南梧二級公路跑廣東。直到前幾年,廣西沿海3個港口的吞吐量還居然比不過貴港一個內河港口,這是為什麼?不值得反思么?大西南的煤、礦,通過鐵路運到貴港、南寧(這個時期貴港港很亂收費高,貴州的煤都捨近求遠跑南寧去轉港),再通過黃金水道西江前往「珠三角」。
而作為加工製造業象徵的集裝箱運輸,更是通過彎彎曲曲、速度象蝸牛般的南梧二級公路前往「珠三角」,每天幾萬輛汽車象螞蟻搬家一樣走「珠三角」,就是不走北部灣!為什麼?因為北部灣沒有加工製造業基礎,沒有產品需要向大西南地區輸出,大西南地區的汽車將貨物運到北部灣後,得空車回去,變成單向運輸,成本就不合算。
廣西這時急了,眼看自己花大價錢投資的出海通道無人買賬,拒絕修往廣東方向的高速公路。而且南梧二級路即使超負荷運轉壓壞了也盡量拖延維修時間,企圖迫使往東的貨物走北部灣,可惜還是失敗了,還連累了廣西非公經濟最活躍的桂東南地區。為什麼?因為以廣西的經濟發展總體水平,本來就沒有能力當大西南這個「龍頭」,自己卻硬是花了血本充胖子。
在這一時期,廣西最大的失誤就是沒有埋頭髮展自己加工製造業,卻一門心思先花錢去建西南大通道先當 「龍頭」,人家不買賬,卻耽閣了自我積累發展的最佳時機。
失去了80年代,那麼90年代廣西要適時調整發展戰略,那麼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一是繼續在北部灣建立一個重點發展的「點」。選擇條件是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有建設深水良港條件、有足夠的土地資源用於城市拓展、有足夠的談水資源、有足夠的發展加工製造業所需的第一批本地勞動力資源,最好還要有河流解決水資源和內河運輸問題。
如果一條路走到黑,那麼堅持繼續重點發展北海市也是不錯的戰略選擇。但如果廣西不想重點發展北海,那麼正確的選擇新「點」只有一個,就是全力發展欽州市。因為欽州市建設大城市的條件相對防城港市好一些。對照以上幾個選擇條件,欽州市與防城港市相比,除了港口有那麼一點點差距外,其他條件都大大優於防城港市,無論是建設大城市需要的土地、勞動力還是其他條件等(希望防城港的朋友不要罵人,這裡是學術討論,就事論事。防城港當然也要發展,只是防城港做北部灣的龍頭的確不是很合適)。
二是發展老工業柳州市、首府南寧市這兩個「點」;三是修好一條通往東部的高速路,放手桂東南地區自我發展的成為第四個「點」。因為當時的桂東南地區民營經濟非常活躍,是廣西的溫州地區,並不需要廣西給予太多,一條高速公路足已。可惜廣西還失去了第二個10年,廣西開始大大的落後了。
3. 失去的21世紀初期
錯過改革開發的前20年,我國的改革開放的歷史前程進入了21世紀,廣東省這個借改革開放率先發展起來的發達省份,隨著全球經濟形勢的變化,區域經濟合作內容的拓展,開始淘汰轉移一批相對「落後」的產業,以便騰出土地著手產業升級。
而在「珠三角」產業轉移開始的這一時期,廣西沒有修通對接「珠三角」的高速公路來承接產業轉移,卻另起心思升級廣西發展戰略,開始不滿足於當大西南的小「龍頭」了,要爭做更大的「龍頭」,適時地將東盟也納入了自己的勢力範圍。提出的口號是「背靠大西南,面向東盟」,多麼偉大口號。
叫叫口號出點名,擴大廣西北部灣的知名度,這當然是很合算的買賣。但你北部灣乃至整個廣西的經濟上還真不能靠東盟!為什麼?東盟是我國的政治後院,國家當然十分重視與東盟的關係,所以中央將中國東盟博覽會放在南寧也是有其明顯的目的,主要還是基於政治的考慮,當然也有補償歷史上欠廣西太多的意思,可謂一舉兩得,但經濟上的考慮不會是首選。
為什麼?因為東盟沒有輻射帶動我區加快經濟發展的能力,東盟中除新加坡、汶萊等小國較發達,馬來西來、泰國處於中等發展水平外,大部分都是後發展中國家。因此面對東盟,政治上我們要保持與中央高度一致,大力發展與東盟的關係,東盟的市場也是我們需要的,但不能指望東盟能給廣西帶來什麼項目投資。
在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最佳時機里,我們的鄰居們貴州、湖南等省和廣東省內的粵北、粵西卻在快馬加鞭地花大力氣完善通往「珠三角」的交通,主動溶入泛「珠三角」經濟圈之時,廣西卻放著發達的鄰居「珠三角」不主動融入,卻非要弄個「背靠大西南,面向東盟」獨立於「珠三角」的經濟戰略,希望當更大的「龍頭」。
「一山不容二虎」的通俗道理,歷史上的廣西的高層居然沒弄明白。因此兩廣作為地緣上的近鄰,只能容下一虎,「珠三角」已先廣西成「虎」,做了華南地區的經濟龍頭,而廣西卻不肯認這個能輻射帶動自己的龍頭,自己一門心思想當大西南的雞頭,卻也不甘願做「珠三角」的鳳尾。廣西進入21世紀都10多年了,GDP總量還不及一個深圳市,到現在連北都找不著。
2.經濟布局反經濟學常識:北海失敗了發展防城港,防城港不成就搞欽州,沿海始終未能建成一個北部灣的龍頭區域經濟學告訴我們,一個區域或地區的發展,是按照「點→線→面」這一線路發展的,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一樣。簡單說來就是一定時期內,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的投資總是有限的,經濟發展不可能在發展的初期就做到以「線」、「面」的形式全面開花,必須集中力量辦大事,優先發展「點」經濟,再帶動「線」與「面」。
廣東改革開放之初,經濟優先發展兩個「點」:深圳市、廣州市。這兩個「點」的城市群發展起來後,再輻射兩「點」間沿途交通連「線」城市及周邊地區,如東莞、佛山、中山的發展,最後「點」、「線」城市群擴大後,自然連成一片「面」,也就是今天的發達經濟區域「珠三角」城市群。
江蘇省的經濟發展也是「點→線→面」順序發展典型模式。改革開放之初在蘇南定了四「點」,以比鄰上海以及太湖為中心的蘇州、無錫、常州和省會南京為「點」,投入大量財政資源吸引民營資本參與建設,優先發展四個「點」。其他省如山東、浙江、遼寧等也十分明顯是優先發展「點」,再拓展「線」,最後形成「面」。其中山東以青島市、煙台市、濟南市為「點」。其他沿海省市分析下去,大體也是如此。
從發達地區的「點」選擇來看,都有比較共同的特點:一是有特定的區位優勢;二是有一定的工業基礎;三是三至四個「點」就合適。反觀廣西似乎沒有發展重點城市或區域,只會在西北部革命老區開展農村扶貧,建設扶貧專用高速公路,不會發展工業經濟。
北海失敗了發展防城港,防城港不成就暗地搞欽州,總之沿海始終未能建成一個城區人口超100萬以上的中心城市擔當北部灣的龍頭。三個沿海城市發展失敗後,廣西開始想跳過「點」發展階段,直接進入「線」發展階段,將北海、欽州、防城港三個城市捆綁在一起,整體上叫「北部灣」,後來又將玉南寧、玉林、崇左納入,企圖超越「線」直接進入「面」的發展階段,6個城市變成整體的泛「北部灣」。
沿海三市中心城區人口加起來不知道有沒有100萬,流動人口更是少得可憐,很難擔當起廣西經濟火車頭;南寧市從區位及工業基礎來看,現階段也無法擔當龍頭,南寧市目前還未能建成方圓上百平方公里以上成熟的工業園區,沒有什麼產業鏈,經濟總量並不大;玉林、崇左的經濟實力更是沒有辦法充當廣西的火車頭。實際上,廣西這麼多年有很多做法,本身就不符合區域經濟學的原理,比如前些年提及的「玉貴走廊」。玉林市和貴港市都屬於後發展地區,中心城區的「點」都沒發展起來,怎麼可能有能力帶動兩城公路沿「線」的發展。
發達地區經濟發展還告訴我們一個經驗,就是鄧小平老老人家常提到的「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帶領大家共同致富」。具體到一個省也一樣,廣東優先發展「珠三角」,「珠三角」發展起來後,再輻射帶動粵西、粵東、粵北的發展。有機會大家去粵北的清遠市看看,這個市前幾年還不怎麼樣,在建立大工業園區的基礎上,承接了「珠三角」大量的產業轉移後,是不是發展神速起來了。
而我們的廣西,並不優先發展有一定民營經濟基礎的桂東南地區、有重工業基礎的柳州市,卻將很多財政投資的重點放在桂西北這些區位、自然條件比較差的地區,花了大價錢,經濟發展卻是事倍功半,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也就是說,廣西一直沒有搞明白,廣西區域內誰應該先富起來的問題。
3.公路建設決策嚴重失誤:缺少通往發達地區的高速公路,自我封閉當 「閻錫山」中國發達地區無一不是按照經濟規律來建設高速公路的,哪裡車流量大,收益高就先往那裡修,因此民營資本參與積極性高。
如廣東省修建高速公路,最先修通廣州至深圳、廣州至佛山,因為那裡的車流量最大,收益最高,然後再往其他城區拓展,最終形成「珠三角」密集的高速公路網。福建優先修通了車流量最大的經濟省會泉州市至特區廈門市的高速,再修通廈門市至政治省會福州市。
浙江省的第一條高速公路為杭州市與寧波市這兩個經濟火車頭之間。山東省第一條高速公路是修通經濟省會青島市至政治省會濟南市,再連接另外一個經濟城市煙台市。遼寧省第一條高速為經濟省會大連至政治省會瀋陽之間。這些省修路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哪裡車流量大,就往那裡修。
反觀廣西高速公路建設,嚴重違反經濟規律。不是哪裡車流量大就往哪裡修,而是一切為了還在圖紙上的「大西南出海通道」服務。先修通內地柳州市至桂林市的高速,接著修通南寧市到柳州市的高速,再接著修通南寧市到北部灣的高速,然後再往南寧市為中心,往西南的越南、西北的雲南省、北部的貴州省3個方向拓展,往東的只有條半截的南梧高速。
總的來說廣西的高速公路戰略是逆其道而行,即先修通內地,再修通沿海,先修通西部山區進行「扶貧」,拒絕修通東部通向發達地區之路,以南寧為中心圍繞南寧呈放射狀居然修了6條高速公路,嚴重違反經濟規律。但出區外的高速公路卻全是斷頭路。特別是通往廣東方向的,更是斷得嚴重。
南寧要優先發展是對的,但修了如此密集的高速公路是不是有點浪費?修那麼多高速公路通往雲南省、貴州省幹嗎?雲南省、貴州省有什麼?煤還是礦?還是方便廣西的官員運雲南好煙、貴州好酒?廣西發揮雷鋒精神了?君不見桂西北那些高速公路老半天沒一輛車通過,百姓戲稱廣西喜歡修「曬穀場」嗎?通往發達鄰居的廣東的路車流量那麼大,為什麼就不能早一點修?而且還不允許民營資本修?嚴重違反經濟規律建設的廣西高速公路,建成後就一直整體虧損,只好想著法子提高收費標準坑百姓。有人說,廣西政府窮,沒錢修高速公路,誰讓你廣西違背經濟規律辦事?
缺少通往發達地區的高速公路,廣西等於是自我封閉當 「閻錫山」。
4.工業主導不夠突出:決策失誤,導致柳州工業長期發展滯後1. 工業發展規劃嚴重滯後
要我回答廣西的工業規劃是什麼?還真的有點難住啦。可以說,整體上,廣西的工業規劃嚴重滯後!老工業城市柳州本來很早就可以發展冶金工業,以及建立在冶金工業基礎上汽車製造業、機電加工業等重工業,可惜廣西以前根本就沒有把這座老工業城市放在眼裡,一心想發展南寧市,甚至想把柳州市為數不多的工業都搬南寧去,為首府充門面,造成了柳州市的工業長期發展滯後。
記得我上大學的時候,柳州市的工業在全國5個自治區的所有城市中是老大,然而十多年後,柳州市的工業還是在原地踏步!內蒙古的包頭市、呼和浩特市、鄂爾多斯市遠遠將柳州市拋在後面!直至今年,廣西才提出投資240億,發展柳州的汽車製造業。這都什麼時候了?早些時候看幹嗎去了?為什麼不早點規劃?汽車市場都被全國幾十家廠商瓜分都差不多了,才想起重點發展汽車製造業!可見廣西工業規劃之滯後!
具體到廣西的一個工業園區內,也沒發現什麼好規劃,引進的企業那真叫「八國聯軍」,根本就沒有培植延長產業鏈的打算,什麼企業都往裡放!各地也自為政,自治區安排項目的時候西放兩個,東放一個,亂如一團麻!這就是沒有很好規劃的結果。因此廣西的工業規劃是得提前思考一下了。到底我們確定各個經濟區域應該怎麼發展什麼樣的工業?
我認為要居於以下考慮:一是沿海工業,建議選擇兩個點,一個是防城港市,具備深水港,它可以作為廣西除柳州市外的另一個重工業城市進行建設,另一個是欽州市可以適當發展一些重工業,大力發展加工製造業;二是重振柳州市的重工業輝煌,發展南寧市的金融、貿易、信息技術產業;三是放手讓桂東南梧州市、貴港市、玉林市等地發展非公經濟,全力承接東部產業轉移。
2. 工業園區建設小打小鬧
前文曾說過,東莞一年建成72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後,中央剛清理了工業園區不久,另一個粵北城市清遠又開始大搞大業園區。山東、浙江、江蘇一直堅持繼續做大做強工業園區。
隨便到一個發達地區的城市看看,哪個城市不是建有數十上百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廣西有嗎?看看南寧市那個工業園區小得可憐,而且離中心城區十萬八千里!怎麼解決企業進駐吸引當地人為第一批勞動力的問題?連本地人都無法吸引到工業園區就業,招外地人更不可能,那怎麼安置項目?畢竟廣西的優勢之一就是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工業園區遠離城區,員工如何居住、生活、購物、娛樂?廣西前些年高高在上的領導層想過沒有?準時準點的公共汽車不通達,又沒有公僕們豪華的公車坐,叫當地老百姓如何正常的上班?
廣西目前初步改變了工業園區小打小鬧的規劃問題,但還沒有改變建設時的小打小鬧問題。各地規劃的工業園區少則數千畝,大致數萬畝,但就是不見建設有大動作,每年搞它個幾百或者一兩千畝,這頂個屁用啊。這麼小的動作,你引進一個加工製造型的項目,那它的上游、下游產業鏈的項目如何同步引進安置?不同步引進如何做長產業鏈?
發達地區的工業園區就是一兩次開發建成,產業鏈整體式引進,才能做大做強。像東莞72平方公里一次性建成的工業園區,就引進了多家國際IT巨頭,形成非常完整的產業鏈。蘇州引進的新加坡工業園,也是一個超大型的工業園區,產業鏈非常完整。而廣西的小打小鬧只能引進的項目多數是單獨選址,不需要什麼產業鏈的資源性項目了,因此肯定難以實現跨越式發展。
3. 品牌發展戰略嚴重缺失
現在廣西能拿得出的重量級品牌,看來只有玉柴、桂柳工……等少數幾家名牌產品了。看看中央電視台、各省市電視台,有幾個是廣西企業在做的廣告?這是什麼?這就是廣西自主品牌發展戰略嚴重缺失的結果。想當年,咱買的雙馬電風扇等等廣西名優產品,十多年後還照樣正常運轉,那產品質量是如何的過硬,但是後來都一個一個地消失了。為什麼?政府決策失誤?不作為?還是我們的企業集體不掙氣?
總的來說,廣西的發展就是區域合作方向失誤了,老工業基礎丟了,民營經濟活躍的地區被扼殺了,而新確立的地區去是個投資無底洞,產生不出效益,進而造成廣西今日發展之困局。
廣西條件並不優越啊!廣西欽州人來說一下。
懶得上具體數據,手機隨意答一下。1、 靠近邊境,可靠近的是越南啊!有什麼用。越南有多落後你知道嗎?每年大批量的越南人跑到廣東打工;
雲南廣西有的很落後的農村那裡,有的條件太差的人娶不到老婆,就花錢找人介紹個越南女人(有拐賣的,有自願的,也有合夥來騙了中國人錢就跑的)。東北和內蒙不也靠近邊境,也沒發展起來。2、沿海。只有三個城市防城港、北海、欽州沿海,海岸線才多長?跟廣東兩個城市的海岸線差不多。
3、有知友說港口。有港口卻沒有河,又加上沒有政策支持真心難發展。再看看沿海城市的防城港、北海和欽州的行政級別,除了標準的「地級市」,啥行政名頭都沒有。
再看珠三角,有港澳有珠江入海;長三角也有長江入海;天津呢是個直轄市;大連青島呢!解放前就是重要的港口城市了。4、靠近廣東。
好吧!的確被廣東輻射到了,廣西人全部跑去建設廣東了。5、交通也差。
隨便舉個例子,找找廣西的城市。別說廣西城市的站了,途經廣西的都沒有啊!6、西部大開發。
為啥要大開發?就是落後啊!我查了一下,西部大開發包含的十二個省級行政單位,除了四川和重慶不算很落後,其餘十個都很落後啊!7、題主你說的什麼中部東部的真跟廣西沒啥關係。我作為廣西人,我回答應該比較接近為什麼。
1、雖然廣西靠海,但是修路很難,成本很高,在廣西修1公里的高速路成本是平原地區的三倍,這是制約廣西發展的主要地理劣勢,沒有路,談發展經濟是偽命題,如果廣西高速公路密集超過廣東,那會不一樣,因為越戰的歷史,直到2000年以後才大力修高速,這已慢廣東二三十年。2、一切看ZF的理念害了廣西,在北上廣浙這些發達地區,是企業拉著ZF走,ZF心甘情願為企業辦事,良性環境,不拍馬屁也能做企業。但是在廣西,企業還停留在誰關係硬誰有項目的狀態,ZF也不夠開明,刁難企業的事情層出不窮,曾經遇到過一個家庭因為孩子考上公務員,擺了上百桌宴席慶祝(2007年),所以真正想幹事業的廣西人,都去北上廣發展了,我在北京辦事,辦事人員很熱情,甚至還給你額外的幫助,但是在廣西找ZF辦事,辦事員的姿態高得可怕,所以真正要發展起來,ZF的姿態不謙恭無未來。3、但是還是有好東西的:
人才資源:廣西的人才結構其實滿足企業成本控制的需求,高學歷人才和勞動力的薪金期望值遠遠低於中國其他沿海地區,並且,廣西人是最沉得住氣的,他們在一個工作崗位不升職的情況可以干很長的時間,曾經有個廣西的姑娘說本來計劃跟我干七八年的,哇靠,震驚到我,要知道,在北上廣,一個員工跟你超過3年,簡直是奇蹟。我作為土生土長的廣西人,我也希望廣西變好,廣西近幾年發展已經很不錯了。人很熱情,過斑馬線汽車禮讓已經好過杭州,過去覺得杭州禮讓斑馬線好好,沒想到現在南寧人做得比杭州還好,遇到過好多次全部車停下讓一個行人過斑馬線。我相信隨著高速公路、高鐵、外來人口增多,ZF逐漸開明,發展個十年,廣西應該可以追趕上來。廣西的失誤在於,在南寧和柳州之間,沒有把水端平。 柳州工業基礎良好(擁有柳工、五菱、柳汽、柳鋼、金嗓子、兩面針等一大批名企),交通便利(鐵路幹線焦柳線、水運等等,實為廣西交通樞紐),跟重慶有些相似(相對而言,相對),確沒有被廣西培育成大城市。相反,廣西去培育先天不足的南寧。南昆鐵路不連接柳州樞紐,將柳州鐵路局變成了南寧鐵路局,高鐵時代的貴廣線和雲桂線也跟柳州沒有關係……就這樣,廣西自己在內部把先天條件最好的城市柳州逐步邊緣化了,no zuo no die。題外話:如果建國後廣西首府定在柳州,可能現在的廣西能夠擁有一個二線城市。
百色人前來回答+++++++有一天,我在街上慵懶地曬著太陽你在旁邊的高樓大廈里數著鈔票突然你累了看著窗外的我你說嘿,朋友,你有手有腳,為什麼不去工作呢我摸了摸空空的口袋笑而不語+++++++百色作為國內少有的老少邊山窮全中,你見過多少個縣獲得了一個全國貧困縣的名號之後拉橫幅慶祝的嗎?去靖西德保的火車通了多少年卻只為了拉貨,動車省省通之後15年年底百色才有的動車,地方小得連個飛機場都放不下,交通優勢在哪裡。想發展旅遊業,革命景點就那麼幾個,兩個鍾就看完了。倒是各縣的地理景觀不錯,前兩年還在城外的深山老林里倒騰出了個漂流,去過,還不錯,全程落差,唯一擔心的就是怕翻船。之前去湖南的時候看見一個漂流號稱4A,結果還要遊客自己劃,如果這樣的話,百色那個可以8A了。但是然並卵,從城裡開車到漂流地要走一個鐘的山路,我自己開車都轉到暈,別人都把景點放在城內,換作是我我也不想走那麼遠。沒宣傳?沒交通,誰和你玩?想想百色的農作物出名的也就芒果了,你說要賣到全國,要用飛機運嘛,全賣了可能都沒有油費貴。用火車呢,等到了還能賣幾天?南寧老家的田地里全是香蕉樹,多是多,沒人收,全爛地里了。百色出去的除了鋁好像就沒有多少能保存得久的了。再說壯人治壯,我們也就想想。廣西不都是拿來磨練的嘛,多少年前誰誰誰來廣西做頭頭,開了個城鄉清潔工程,然後上面看時間到了,就調回去了,於是只剩下大大小小的垃圾車丟在路上了。最後收廢舊的最開心了。拿西大來說,大部分是外省的學生,畢業之後又能有多少人發揚大無私精神投身廣西建設,而且西大水平確實不高,不過是他們發展的跳板,用完難道還要收好嗎。百色的重點高中都總是鼓勵學生跨長江過黃河,覺得只上西大都是丟臉,回來後能在廣西混得好就心滿意足了,管誰姓趙呢。照我看啊,百色就適合養老,消費低,地方小。一個城市的人口不如別人一個縣城的多,生活這麼安逸,發展個球。要發展,我說支持。要改變,走開,你擋到我曬太陽了。
條件優越?笑話。經濟?也就比甘肅貴州好點吧。至少有點能力的全去建設廣東去了。交通?一群違背經濟規律的狗,去廣東湖南等較發達省份的交通到現在還是很不方便啊,倒是大力建設去雲南貴州的路了。教育?連甘肅的教育水平都甩廣西幾條街,廣西很多學校的很大一部分老師都是從全國其他省份請來的。(答主目前在蘭州上學)最後一個新課改,不說了,廣西大學從北方重金請老師,老師來了受影響也天天喝酒猜碼。高考志願一個廣西的大學都沒填。文化?兩廣向來是文化沙漠,廣東強於廣西六倍的經濟總量讓廣東目前的文化水平勉強過得去。思想?滯後。qnmdzgl!綜上所述,廣西取消自治區變省,多修些到廣東湖南的交通,廣西經濟至少翻兩番。
用戶們區別不了回答和問題評論的話,知乎要玩完。人數多了,贊多了(真的真的請珍惜你們的贊),高質量答案卻沒有多起來。平時只是看些推送的答案,沒認真看過一個問題的全部答案,現在自己開始寫答案就知道了,這個問題一路翻下來,慘不忍睹。
題主是廣西人嗎?廣西條件並不優越,這是常識。1.廣西配不上北部灣——天然良港千千萬,其中包括素以天然深水良港著的防城港。為什麼香港能成為大港,上海條件不太好也要創造大港(洋山港),腹地決定你是否能成為大港。
廣西沒有什麼拿的出手讓北部灣去輻射,而出了廣西的地方也輪不到北部灣去輻射。出了上海有長江,出了香港有珠江。tip:廣西北部灣原屬廣東,建國後劃入廣西,欽州人操粵語方言(白話)謝提醒。 【紅水河不夠大,不夠長,長一些雲南的資源都會順江而下 。廣西丘陵多,如若不是,長江-西江運河(靈渠處)絕對比多瑙河-萊茵河運河繁忙。湖南會選擇從西江出海,還可能開挖邕江-欽州運河,直接廣西出海。】(腦洞部分)2.地貌、作物等廣西沒有優勢——丘陵多什麼時候成為優勢了?這丘陵下面沒有礦,只有溶洞。
就這點產量我都羞,比廣西排名低的除了貴州福建廣東難兄難弟(不要以為廣東全省都發達,除了珠三角其他跟廣西差不多,所以廣東產量與廣西接近)哪個不是荒漠高原,小省份直轄市。種類多也就是些經濟作物熱帶水果,經濟效益自然不大。要不是南美作物的傳播,廣西更慘(家族為大石山區土著,大部分耕地種玉米,紅薯,連梯田都沒有,因為都是石頭) 。 比自然資源,除了旅遊,廣西沒有優勢,比下有餘比上不足:耕地比不上河南四川,礦產比不上內蒙古山西,人文比不上陝西北京,水資源比不上雲南西藏,行政?呵呵廣西就是發配犯人的地方。3.正因為廣東的存在,擠壓了廣西的發展空間——大量廣西勞動力前往珠三角務工,然後回來蓋房子,廣西人付出這麼多,廣東得到的是高樓大廈,廣西得到的是農村平房。
廣南西路廣南東路本是同根生,古代地位差不多,甚至於古代廣西因為接壤外邦地位還高於廣東,桂林郡、象郡、交趾(誤),哪個行政級別不比廣東城市高。只不過到了近代,接壤外邦的變成廣東罷了。接壤外邦的含義也變了,以前是禦敵,現在是貿易。5.國家政策不夠——正因為上述原因,中央對廣西就是要先脫貧,才能致富。
廣西是漢化很嚴重的地方,@body some 因為壯族長期和漢族混居,是一個和漢族具有同樣文明的民族。經過數千年的融合,壯和瑤,苗一樣是諸夏的一部分,而不再是夷狄了,很多廣西人自我定位中,中國人要大於壯族人瑤族人苗族人。沒有叛亂的危險,中央就不會有太多的優惠。6.柳州難成大器——有答主提到柳州,說的很清楚,廣西的交通樞紐,不是一個大區域的交通樞紐。說白了是個雞頭,鳳尾算不上。一個雞頭不會把廣西的上限抬高到哪去,重點扶持柳州也就是把資源更集中在柳州,廣西總體沒有變,好不到哪去。
廣西的未來:廣西定位很明確,就是邊疆。除非北越幫廣西背鍋成為中國邊疆。危險的時候就是緩衝,例子是蒙古。戈壁丘陵蒙族壯族。好的時候就是大門,人來人往,車水馬龍,好不繁華,例子就是廣東。
才疏學淺,一己之見,還望指正。
更新:人定勝天?人才流失,觀念落後——教育資源上,廣西只有唯一一所211——廣西大學,但水平是211末端。矽谷有有斯坦福,再貧瘠也有人才。但希望還在,就是在外接受更好教育的廣西人是否願意回來,好比日本,土耳其那一批學習西方的軍官。但除了因為家庭、人脈而回鄉,情懷好的人很少。觀念上落後,廣西教育改革永遠是最後一個,全國卷最後一家,比海南還慢,邁不開是因為什麼?我很苦惱啊。大概看了樓上幾位,我試著答一下。
廣西北部這邊基本都是石山多,在農業時代根本沒有什麼優勢,廣東也沒有。你說接壤外國?是沒錯,可是你看看他媽那是什麼國家,越南啊!緬甸啊!寮國啊!那些國家窮得只能搞點原生態旅遊,你還指望他們給你帶來什麼?最多也只能就是越南新娘,三萬一個,跑了自負。最重要的是這邊沒有歷史,以前就是南蠻,和廣東一樣,最最主要的是沒有近代史,沒有被殖民或通商過,你翻開歷史書,現在哪個曾經被殖民通商的城市不是混得很好的,特別突出的就是香港和澳門,直接帶著深圳和珠海起飛,小平同志直接在地圖上畫了一個圈啊,殖民過後,人走了,留下了制度和思想,這是最致命的。
像樓上一位同學說的,最後的一線希望是熄滅在把經濟放在了省會南寧,把柳州鐵路局搬到了南寧鐵路局,南寧是個基本沒有什麼工業基礎的城市,也沒有旅遊,全是服務業在撐著,那還玩個毛啊。大學也少得可憐,一本就三所,其中兩所還是醫學院和師範,廣西大學也才全國排名一百而已,那你基本沒有什麼人才輸血了。還有很多廣西人其實已經移民去了廣東,有錢後就定居在那邊,小孩出國了(很多親戚是這樣)有一個可能的辦法,我亂說的,就是幫經濟中心重新規劃在柳州,然後等,等海南發展起來,建好防城港和北海港口,不過還是得人家帶你玩才行。
這邊唯一優點只能是空氣好點了,至少我回來沒有皮膚過敏,a~啾......冒天下之大不韙說一句,廣西要發展在政治上首先要廢區復省!!!!明清兩代都是行省,改土歸流一路走來,何必再弄個自治區的名頭,硬是把自己定位成「老少邊山窮」,比起民國時「建設廣西,復興中國」的那股衝勁不知在氣勢上輸了多少!!!!廣西總是抓一手無用的牌,成了自治區,就開始打少數民族文化牌,落後文化越搞形象越落後,旅遊資源開發得也極其失敗,看看雲南再看廣西,景點呈散點狀分布,連不成線路,完全沒有縱深。打北部灣經濟區、西南最便捷出海通道牌,與落後地區捆綁越綁越落後。打東盟牌,自身卻與東盟區域經濟互補性差,一陣較快發展後進入瓶頸期,缺乏核心產業支撐,難有大起色。就看未來抓不抓得住一帶一路的機遇與紅利了。廣西目前最大的優勢是環境和自然資源,也得到一些國家政策扶持,這幾年明顯感到南寧的外來人口越來越多,但是真正高水平的人才沒有多少。千秋大業,關鍵在人,廣西要想贏得未來,關鍵還是贏得人才。好在這一屆黨委和政府已經在發展教育方面有所動作了。
廣西條件是真的不優越要是真優越,我為啥放著房子車子在家裡,人還要往北上跑?最大的問題在於:政治和思想還有政策。
好嗎?我們縣20個鄉鎮,縣城在中間去最遠的鄉政府要5小時。
很多人說延邊沿海是廣西的優勢,但其實廣西發展的最好的城市是柳州。不延邊也不沿海。
桂中我很想說,廣西 的GDP都往南寧扔了,南寧一年比一年大,其他地方一個窮,很討厭南寧
【轉載回答】這裡有歷史、緣由、近況、發展目光,可供參考。
廣西和廣東,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和深厚的歷史根基,古時同屬嶺南地區。而且,在地名的命名上,廣東因廣西而生,廣西也因廣東而名。
公元前111年(西漢元鼎六年),漢朝軍隊重新平定嶺南(今廣東、廣西及湖南的小部分地區)後,漢武帝劉徹十分高興。為了鞏固已有的成果,安摸民心,於是,漢武帝劉徹下詔曰:「初開粵地宜廣布恩信」,意思是要求當地官員要用朝庭的恩惠來治理嶺南地區,讓當地百姓安居落業。後來,嶺南的官員為了討好皇帝,就把郡治的地方起名為廣信縣(原廣信縣址,一說為現在的梧州市,另一說是現在廣東省的封開縣城)。到了宋朝,朝庭為了管理上的方便,以廣信縣為界,廣信縣以東,稱為廣南東路,廣信縣以西,則為廣南西路。廣東和廣西,即由「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的簡稱而得來。
由此可見,廣東和廣西的產生,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兩省(區)之間同宗同源同根。但是,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廣東的經濟已老早已走在全國的前列,廣東人令全國人民乃至全世界人刮目相看。而廣西呢,幾乎是貧窮的代名詞,據有關部門統計,2006年廣西的國民生產總值(GDP)是4801。98億元,排名16,而人均國民生產總值(GDP)是8311元,排名倒數第五,廣西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只排在貴州、甘肅、雲南、安徽四省之前。而2006年廣東省的國民生產總值是25968。55億元,是廣西的5倍多!單拿廣東的廣州和深圳兩市來說,2006年,廣州和深圳兩市的國民生產總值分別是6068億元、5684億元,比我們整個廣西全區的國民生產總值還要多得多,我們舉全區之力還比不上廣東的一個深圳市或者一個廣州市!廣西啊,您叫你的子民們如何抬起低矮的頭顱?
為什麼呢?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改革開放之前,廣西和廣東基本還同在一個起跑線上,但是,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政策的熏陶,廣東已遠遠地把我們廣西拋在後面,這到底是為什麼?為什麼??作為廣西人,我們真是百思不得其解。今天,站在廣東老大哥的面前,我們甚至顯得十分的自卑。在短短的三十多年裡,為什麼人家廣東經濟跨越式地超越我們廣西?是不是人家廣東遍地是寶,而我們廣西卻是黃土高坡?要不,我們有什麼理由會輸得那麼慘?作為廣西人,我們真的很不甘心!
誠然,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由於中越邊境那場自衛還擊戰,廣西錯過了不少發展機會,不少商客也不看好廣西的投資環境。但是,如果把廣西的落後全部歸綹於那場短暫的戰爭,依筆者看,這是沒有理由的,也是十分不明智的,理論上也斷然說不過去的。因為那場自衛反擊戰過後,廣西的中越邊境一直十分平靜,況且,廣西和越南邊境地區民間一直有貿易往來,特別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到有九十年代中後期,廣西中越邊境的民間貿易非常火爆,當年,北海成千甚至上萬輛的走私車,絕大部分就是通過廣西中越邊境開過來的,中越邊境貿易那火紅的程度可見一斑。
那麼,為什麼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廣西為什麼發展不起來、廣西為什麼會被廣東遠遠地甩在後面,廣西為什麼還如此地貧窮?筆者認為,最主要原因是當時廣西的主政者們當初在發展廣西的時候犯了方位性的錯誤。眾所周知,廣東省為什麼能抓住機遇迅猛地發展廣東經濟?我想,除了深圳、汕頭享有中央特區的政策之外,筆者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是在我國改革開放政策之初,廣東省主政者們就開始把目光瞄準其東部當時還處於英國殖民地統治的香港和葡萄牙殖民地統治的澳門兩地的商機,廣東的執政者們通過盤活自己的政策,大批地吸引香港、澳門兩地客商到廣東投資辦企業,致使廣東珠江三角洲地區一夜之間商客雲集,工廠林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生機景象。三十多年的歷史證明,廣東的發展和騰飛,就是從珠三角地區開始起步的,幾乎是一夜之間,全國農民工峰涌到廣東珠三角打工,廉價的勞動力,為來廣東投資的商人帶來了可喜的利潤,更為廣東創造了成千上萬的財富。而大批農民工的湧入,也為廣東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由此而帶動的經濟商機,讓廣東人嘗到了改革開放政策帶來的巨大實惠,廣東人的錢包幾乎也是一夜暴漲。
而在這個時候,我們廣西在做什麼呢?我想很多廣西人都會有著清昕的記憶。在上世紀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廣西的定位是「面向東南亞,背靠大西南」的發展理念,主政者們妄想通過出海通道的貫通,依託廣西北部灣的防城港、北海港、欽州港三港為出海口,以此吸引雲南、貴州、重慶、四川等大西南各省的貨物流經過廣西出海口到東南亞各國,以此帶動廣西全線地方經濟的發展。從主觀上來說,這招是好的,但是今天回過頭來,這招切實際了嗎?隨著南昆鐵路的開通、以及桂海高速、宜柳高速公路的順利通車,廣西大西南出海通道已基本完成,但是,防城港、北海港、欽州港三港的碼頭又有多少是大西南各省貨物呢?人家遠路繞道湖南也要經過廣東轉而出口,也不想走我們廣西的「大西南出海通道」,這真是給我們廣西主政者們當頭一棒!曾幾何時,北海火車站曾一度成為放牛場,北海飛機場也沒有幾架飛機起降,這真是天大的笑話啊。浪費人力物力且不說,而由此拉開了廣西和廣東及至全國各省(區)的經濟發展距離,這不是什麼力量可以彌補回來的。筆者認為,就目前來說,廣西的經濟起碼要比廣東落後30年!說白一些,廣西發展和廣東相比,等於這三十年來,我們廣西是白折騰了!我們廣西有多少個三十年折騰得起?如果最不窮起直追,我們廣西父老很難面對嶺南祖先。
當初,如果我們依託廣東的睦鄰關係,以及廣東廣西歷史以來比較密切的經濟聯繫、歷史淵源等等,我們廣西的主政者們如果主動地、大膽地、果斷地把廣西的發展融入到廣東改革開放大潮之中,用廣東人的改革思維模式——「看到綠燈快步走,遇到黃燈跑步走,碰到紅燈繞道走」來發展廣西經濟,吸取廣東人那種不折不扣、敢創、敢幹的精神來發展廣西,那麼,今天,我們廣西至少也可以跟在廣東的腳步後面,廣西的經濟也不至於象今天那樣輸得那麼慘。
我們有什麼理由不走廣東路線而另闢蹊徑呢?我們有什麼理由迴避嶺南歷史文化的根基而左顧右盼呢?縱觀廣東三十多年改革開放所走過的路,廣東無不是通過發展珠江流域的經濟來輻射、帶動全省經濟的發展,以此壯大嶺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三大產業。我們廣西守著嶺南地區西江(珠江幹流)黃金水道不用,而瞎折騰什麼「面向東南亞,背靠大西南」那虛無飄緲的東東,歷史終於給我們廣西的主政者們上了深刻的一課!讓我們廣西人清醒了很多,聰明了很多。我們廣西人一定不要忘記,西江就是我們廣西的母親河,西江是嶺南地區經濟、政治、文化的始祖,西江河流就象一根神經線,連著廣西也連著廣東,西江河流把「兩廣」的命運緊緊地連在一起!廣西要發展,廣西的主政者們就必須先要打通連接粵、港、澳的經濟線,這樣廣西才會真正走上發展的軌道。
可喜的是,這屆自治區領導已認識到西江黃金通道的重要性,廣西構建「西江經濟走廊」的藍圖也正在實施之中。筆者有理由相信,隨著南廣鐵路等一系列「西江經濟走廊」經濟通道的開通,「西江經濟走廊」必然把廣西和廣東兩省(區)重新納入歷史上的嶺南經濟圈,早上從廣西南寧市坐火車到廣州市吃中午飯不再是神話!桂平市、梧州市兩地的廣西人,早上起床到廣州市吃早餐,然後,再從廣州的菜市買菜回家煮中午飯,很快就會成為現實。
廣西自然條件優越??第一次聽說
快來廣西打擊黃賭毒
如果你聽說過「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說法就知道優越個鬼了。真正的山區,很多是類似桂林山水那種大石山,導致交通不便,光這個先天不足就足以被廣東給甩開了。
那邊全是外地人做傳銷,怎麼發展啊
一句話,沒有核心產業領域。放眼全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沒有可以走在前列的經濟產業鏈,平果鋁,柳鋼,柳汽,在中國大環境下沒有立足之地,而靠桂林、北海一類的旅遊產業不能長期帶動經濟。恐怕也就是東盟國際博覽會是廣西人最驕傲的。(最後吐槽一下,,,廣西怎麼能說條件好。。。)
和廣東人相比,廣西人明顯懶了許多,社會風氣向貴州看齊,喝酒抽煙打麻將,白白浪費了這麼好的條件,廣西人要好好反思
推薦閱讀:
※人人都痛恨貪官,遇事卻爭相送禮打通關節?
※為什麼說高儲蓄率不是好事?
※產能過剩後的社會會變成什麼樣子?
※非洲為什麼始終發展不起來?有什麼相關的經濟史研究嗎?
※如何評價最近的中日韓首腦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