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能欺負弱者?
15年的春晚在知乎上被吐槽不尊重女性,更可怕的是一貫的以欺負弱者為笑點。不能欺負弱者,直觀來說是顯而易見的結論,但是背後的邏輯是什麼呢?包含了怎樣的社會學或者哲學的道理?
謝邀,因為每個人都會是某個方面的弱者呀,營造「不欺負弱者」的社會是為了自己或自己關心的人少受欺負。這就是為什麼John Rawls提出在「無知之幕」後設計出來的規則才比較公正。
優勝劣汰是大自然的法則。但是在越發達的人類社會中,「不能欺負弱者」更容易成為一個崇高的價值取向。背後的邏輯肯定不僅僅是「同情」這麼簡單。
一方面來說,更發達的社會提供了更充分的物質條件,讓弱者也有生存的可能,
第二方面,更加發達的社會更崇尚民主,強者需要弱者的選票
更重要的是,「不能欺負弱者」的社會價值取向能夠幫助社會更加高效的運行。我目前想到兩種情況。
一,不能欺負小孩和老人:
小孩雖然現在很弱小,很難保護自己,為社會創造價值,但是未來卻會成為社會的棟樑力量(現在的弱者未來會變強);而每個人都有可能變老,保護老人對青壯年來說意味著一個對未來生活的樂觀的穩定的預期(自身可能/未來一定會陷入到弱者的境地中去)二,不能欺負女性:
女性雖然在體力上不如男性(統計學上),但是在腦力上跟男性卻是平分秋色,欺負女性,或者說是因為一些偏見限制女性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束縛了一半人口的智力可能激發的生產力。(此方面的弱者可能是別的方面的強者)為什麼高度發達的人類社會更可能出現不能欺負弱者(小孩,老人,女性,殘障人士)的價值導向呢?
主要邏輯解釋如下:
強者可能需要弱者的選票,現在的弱者未來會變強,自身可能/未來一定會陷入到弱者的境地中去,此方面的弱者可能是別的方面強者。看到題主這個問題,我一瞬間就想到了下面這幅圖。
左圖是平等,右圖是公正。無疑,平等能夠使我們在大多數情況下達到效率最高,而公正往往可能會導致資源利用不能達到最大化。可是我們還是要提倡公正,為什麼?一方面,為了社會和諧;另一方面,每個人或者自己愛的人都可能成為那個弱者,(最常見的就是孩子和老人)所以為了這個可能,我們必須儘可能地營造一種為之服務的社會氛圍。
這讓我想起了多年前看到的一個故事。。
小男孩有很多漂亮的石頭,小女孩有很多好吃的糖。男孩說想用全部的石頭和女孩交換。女孩同意了。但是在交換時男孩偷偷藏起了最美麗的石頭。問誰會更加開心呢?很多人會想當然是女孩啊。男孩會受到道德的譴責balabala。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用道德倫理去約束一個人本身就是不靠譜的。因為很多反社會人格殺人的時候會很爽。並且留戀這種感覺。然而如果這樣為什麼男孩不能騙小女孩呢。答案是因為小男孩也會懷疑女孩藏起了最好吃的一顆糖。他會處於不安中。而女孩則會很開心。所以類比到欺負弱者上。可能你卻是不會受到真正的懲罰。也容許你足夠內心強大你不覺得愧疚。但是當你去欺負弱者的時候你同時也會防備著會被別人欺負。這種想法會讓你一直處於不安中。所以你怎樣對待世界世界就會怎樣對待你。善待他人說白了就是為了內心的安寧強者不會欺負弱者,弱者才會欺負更弱的人。
亞里士多德在關於倫理學有這麼一段描述:對於地位高的人應該不失其莊重,對於中等階級的人也不倨傲,因為要高出前者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但對於後者來說就很容易,對待弱者態度倨傲是一種庸俗的炫耀,是沒有教養的表現。其實亞里士多德的意思就是強者才不屑欺負弱者呢!他們已經獲得了足夠多的社會資源,幹嘛和窮人過不去,還不如做做慈善顯得自己又富有又善良,簡直就是社會楷模。其實現實生活中大多都是弱者欺負弱者,因為在生活中他們太少能體會到被尊重的感覺,這種缺失導致強烈的自卑心理,而欺負,凌辱同樣社會地位低下的弱者使他們感到征服的快感和心理的滿足。
Just imagine how you feel
If you would be the one they"re picking on
Would you would you be the who"s gonna stand up strong
Honestly
Would you let us lie break down and cry, oh
Would you would you would you
Never let nobody step on your right
What if it was your brother sister mother father child
Then would it still be cool
Why can"t you see your words are hurting
Everybody deserves to be themselves and no one else
So think before you move
What about if that was you
That would the victim
Of the critisism and they treated you that cruel
What about if that was you
That would be bullied (bullied)
How would you feel if they were doing it to you
What about if that was you
How would you would you would you feel
Honestly
How would you would you would you feel
If they were doing it to you
Just imagine how you would feel
If everybody always laughed at you
Would you would you would you
They think it"s okey with me and you
If you were me
And the people "round you were having you down now
Would you would you would you
Like if they did that to you
What if it was your brother sister mother father child
Then would it still be cool
Why can"t you see your words are hurting
Everybody deserves to be themselves and no one else
So think before you move
What about if that was you
That would the victim (victim)
Of the critisism and they treated you that cruel
What about if that was you
That would be bullied (bullied)
How would you feel if they were doing it to you
What about if that was you
That would the victim (victim)
Of the critisism and they treated you that cruel
What about if that was you
That would be bullied (bullied)
How would you feel if they were doing it to you
What about if that was you
……
——Darin的單曲《What If》
不知道題主有沒有聽過把人逼瘋這種事。如果沒聽過題主應該知道梁山好漢把。其實梁山好漢基本都是被欺負的受不了。做出出格的舉動。才上梁山的。作為統治者。我不會希望我的統治被推翻。所以我將不要欺負別人作為一種風俗傳遞下去,不把人往絕路上逼。這樣我的統治才會長久,為了不招人非議,我為這個風俗取了名字。叫做道德。
人人具有的共情能力。舉個例子,很顯然題主自己不想被人欺負,如果是這樣,那麼題主欺負弱者有什麼正當性?反過來說,如果欺負弱者具有正當性,那麼把題主當成弱者欺負也是正當的。可能題主認為自己是強者,你們沒資格欺負我,問題是強者還是弱者是誰界定的?憑藉什麼來界定?題主說我身強力壯,能把別人打翻在地,那麼當有人把題主打翻的時候題主又變成了弱者,又來呼籲社會保護弱者了。以上全部都是廢話,因為「自由平等博愛」是近代以來文明社會的基礎,不證自明的公理。
我前段時間一直被一個道德問題所困擾為什麼我們非得給老人讓座?不讓座不行嗎?如果在森林裡,一隻動物老了,不就是只有任人魚肉的命嗎?後來我想只有人類,會在生下來之後,受到種種道德教育正因為我們是「人」,才被賦予了這種任務啊
看馬洛需求層次理論: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行為科學的理論之一,由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所提出。書中將人類需求象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你再看看被我們稱為聖人的人比如印度聖雄甘地,就是完全違背了自己的動物性啊!就說這些,你意會吧。【參考資料:網易公開課 耶魯大學:《心理學導論》羅輯思維:為魔鬼辯護一 因為弱者還沒受到致命衝擊。哪個弱者要是被qj了,被逼債了,上當受騙了,所有人都欺負
二 因為弱者被欺負是有規律性的,不同的階段由不同的人來欺負。也因為規律性,弱者就是不斷被吃空的過程。
因為欺負不了強者才會去選擇欺負弱者,為什麼要欺負弱者?當然是為了滿足高人一等的優越感和征服感。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一個人每個方面都強?總有自己可以被欺負的部分。人是群居的,如果互相傷害還不如獨居。
不攻擊沒有還手之力的人。
為了團結弱者,避免社會分裂和衝突。
否則,農民分裂出去,要求提高農產品價格,要求提高農村耕地價格,社會就不是現在樣子了。
現代社會,身體的弱勢(如婦女、小孩、老人進而孕婦、殘疾人的弱勢)正不斷被縮小,資源的弱勢才是真正的弱勢。
故本文認為農民為弱勢群體。他們無知,沒文化—信息資源的弱勢,他們窮困—物質資源的弱勢。
故每次見到「窮山惡水出刁民」這樣標籤式的人身攻擊總是異常憤怒。現代文明的規則、城市的規則別人不懂,別人只能用自己的方式發出一點聲音,於是你直接一句「刁民」,正如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黑鬼」標籤,殖民歷史中的「野蠻人」標籤,也正如金庸武俠中的「魔教」、「妖女」標籤。一旦貼上,人人得而誅之!
這是一種根本不試圖理解你,根本一味否定你且否定你的一切,根本不和你交流也不讓第三方聽見你呼聲的態度。
一旦佔據了輿論高點,那踩死你都是名正言順了。對於弱勢群體一方呢,此時心存任何幻想都會死無葬身之地,只剩你死我活一條路了。 向《攻殼機動隊》致敬。如果欺負弱者會怎樣?參照奴隸社會
do as you would be done by
人們都會不自主的同情和保護弱者,要是故意欺負人家不會遭到圍攻嗎?
因為感同身受,在溫飽解決後有了更高的追求。
因為我們是人。
很多人說,我們人類和動物的區別在於利用工具。這個我一直不同意,動物園裡的猴子也會啊。
個人感覺:人類的偉大在於人性,雖然在萬惡的資本主義下,這種東西被一點一點的消耗,損傷,但它總還是不時的給人溫暖。
人性中有道德,同情,理智,感性……保護弱勢群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種東西不要去問為什麼,是哲學,太深奧,還是想想我們從哪裡來的吧?
其實,我相信不論是人還是其他動物,很多物種天生也存在著這種保護弱勢群體的心,不過其他物種收到環境逼迫,無力為之,而我們在現有的環境基礎上可以得到很好的生存,可以幫助同種族的生物,又有何不可的?這樣,我們就可以很高尚的把畜牲這兩個詞來當做罵人的話語了。
寫完了才發現我沒有直接回答這問題,看了看其他答案,上面有位同學從功利主義的角度來分析,那還不錯。推薦閱讀:
※人類早期文明為什麼一般都採用君主制度?
※日本年輕人在社交網路也使用敬語,為什麼這種「民族性社會規範」會在線上延續?
※貧富懸殊是社會的必然現象嗎?
※中國女性離異後經濟水平普遍下降,而男性經濟水平反而上升,這種說法是否有數據支持?
※如何評價「按鬧分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