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從「價格歧視」角度,解釋學生證半價現象?


可以,但並不總是如此。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價格歧視是有一定壟斷權力的商家,就相同或類似的產品,向需求價格彈性不同的消費者分別收取不同的價格,以實現利潤最大化的定價策略。

所以當我們說一件事情是價格歧視時,我們實際上隱含地認為1.被收取不同的價格的商品,在本質上是類似的;2.商家是利潤最大化的;3.被收取不同價格的消費者,其需求價格彈性是不同的。

這些條件,第一個我覺得可以模糊對待。商家為了區分不同價格彈性的消費者,經常會刻意製造產品差異,如果真的要完全相同的商品,那這個概念就沒什麼意義了。

比如我記得很久很久以前,IBM有一款印表機,分高低端型號,而所謂的低端型號其實就是加了一塊控制晶元限制了列印的速度。成本相對高端型號其實還要更高,但售價當然是高端型號遠高於低端型號。這兩款印表機是不是同樣的商品?當然不是。但這件事算不算價格歧視?我覺得應該算。類似地,iPhone 64G比16G貴這麼多,尿不濕L比M的貴很多,夏天的羽絨服比冬天便宜n多,甚至高端品牌設置低端子品牌等等,這些行為,都可以被視作價格歧視,或者至少價格歧視是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之一。

所以價格歧視的確是不少學生證半價行為的良好解釋。電影票,學生機,乃至各種學生套餐,都可以視作價格歧視。

但另外兩個條件,卻必須嚴格對待。這兩個條件任何一個得不到滿足,價格歧視的邏輯就是不完整,因而不成立的。所以我們不能一觀察到類似商品對不同人群存在不同定價,就說這是價格歧視。

比如我當初就讀的高中,它會對中考分數略低於分數線的考生收取高額的贊助費,這是價格歧視嗎?不是吧。

又比如 @慧航所說的火車票半價。它是價格歧視嗎?如果它是,我們就得認為鐵路總公司的定價是出於利潤最大化目的的,並且學生在買火車票時的價格彈性更高,而且通過學生證半價行為,鐵路總公司獲取了更多利潤。我不覺得這三個條件是理所當然成立的。別的不說,春運時就算沒有那些買半價票的學生,難道火車票就賣不完了?

甚至一些看似相似的現象,背後的邏輯也未必是一致的。比如很多企業會給本企業員工提供一些優惠,這是價格歧視嗎?多半不是吧。與此同時,我家邊上的銀泰,裡面有不少餐廳在工作日會針對商場內部員工提供折扣套餐,這是價格歧視嗎?我覺得是。餐廳是利潤最大化的,商場員工工作日也只能在附近就餐,很多人收入也一般,價格彈性多半比這時候還來逛街的人高。

同樣地,並非所有學生證半價,或者針對學生的打折行為都是價格歧視。

所以比如我讀書時,浙大門口有家理髮店一直是學生證八折,這當然是價格歧視。但與此同時,浙大食堂對外來人員收額外搭夥費,現在好像是20%?這算價格歧視嗎?我覺得不大能算。一方面學校食堂的定價未必是利潤最大化的,另一方面學生對學校食堂的價格真的比外來人員更敏感嗎?也未必吧。

這裡面尤其要注意的是,收入低不是需求價格彈性高的充分條件。雖然這兩個因素在現實中可能是高度相關的,但我們還是不能由學生收入低,就直接推出學生價格彈性高。

極端點,我老家有所初中,它的食堂是由外部人員壟斷承包的,然後它在經營學生食堂的同時,也提供一個教師專用窗口。然後你覺得,學生窗口和教師窗口會有價格差異嗎?哪個價格會更高?

教師雖窮,收入總比學生高吧?但事實上,那個食堂的教師窗口售價要遠低於學生窗口。

原因何在?因為那個學校會通過各種手段,宣傳校外的飯店是不衛生的,甚至強制要求學生不在校外就餐。這使得校內食堂對學生來說事實上幾乎是完全壟斷的,學生的價格彈性因而消失。


@Zampeli Diana 說的特別有書本范哈。

我來簡而言之一句好了。因為學生窮,對於普通商品而言,需求函數更富有彈性,如果不實行價格歧視很有可能爭取不到這部分收益,那麼自然要實行不同的價格來吸引他們來消費。

關於對@慧航提問(如果算是提問的話)的回復:

我來啦,很高興有討論。:)

邏輯上這麼表示或許更清楚一些:

還真的是有必然聯繫的。

這裡的需求函數是指需求價格彈性,即對於價格變動後,需求的反應;商品是指普通品。

影響這個彈性的因素在wiki上有個簡單的列表: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其中percentage of income提到此。

- 至於火車票和機票必需使用的程度如何,與個人特性有關(收入、目的地),也會影響需求彈性。

另外,干預是一回事,並不代表沒有市場因素的。國外也有第三方的學生優惠卡,且各大火車公司(包括牡蠣地鐵卡)都是可以使用的,如英國的young person railcard。當然高峰期有其他的限制。

至於價格歧視的定義,嚴格而言,要求同質/近似商品,從這個角度而言,火車票與飛機票區別的討論不符合價格歧視的內容。但是火車票硬座/二等座本身、景點門票等是可以解釋的。

而軍人折扣當然也是價格歧視了。

當然我關心的是與性別有關的,如果其他人也感興趣,以下是2010年的文章,關於英國保險的例子:

http://hb.betterregulation.com/external/ABI%20Research%20Paper%20No.%2024%20-%20The%20use%20of%20gender%20in%20insurance%20pricing%20New.pdf


謝謝邀請
(以下回答僅從價格歧視角度回答)
首先想說價格歧視是一個中性詞,它是沒有褒貶色彩的。如果覺得還是有色彩可以在閱讀時心裡替換成價格差別試試?

其次學生證優惠的行為正是價格歧視的經典案例呀。
價格歧視分為三種類型:一級價格歧視,二級價格歧視,三級價格歧視(別打我…)。
一級就是完全,是一種較為理論的狀態,沒有消費者剩餘,廠商利潤最大化,帕累托有效率。現實生活中是幾乎沒有完全價格歧視的例子的。

二級價格歧視簡單說就是廠商按購買數量不同以不同價格出售,但是購買相同數量的人價格是相同的…舉例:批發零售價格不同。這麼說是不是比較好懂?

三級價格歧視就是人以群分,也是最常見的價格歧視了,比如說對老年人的優惠,對於學生證的優惠。這裡 @李永錚 老師提到了:

* 提一下軍人和老人優惠。和學生不同的情況是,往往軍人和老人的ATP &> WTP,學生是WTP &< ATP。針對軍人和老人的優惠,從價格歧視討論是不恰當的(不恰當,而不是說完全不對)。

我認為和軍人優惠作為一種社會福利不同,老年人是可以討論價格歧視的,只不過針對的市場可能不一樣。比如這位老師對於學生群體舉例是電影票折讓,我覺得可以類比的是藥店對老年人折讓,而不是電影院了。這裡的價格歧視是因為廠商會對對價格更加敏感的群體制定低價,而老人和學生明顯對於電影票價和葯價敏感程度不同,引用這位老師的話說應該是WTP不同:)

之所以廠商會實行價格差別,是為了將對於價格敏感的群體制定較低的價格,對於價格相對不敏感的群體制定較高的價格,這樣它可以實現利潤最大化。

細化到這個例子,也就是學生作為無收入人群,對價格更敏感,在關於價格上有較大的需求彈性,所以說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商家自然會實行受學生歡迎的價格歧視。

類似的三級價格歧視還可以舉出一些例子:比如旅遊景點會對持當地身份證的居民給予優惠;個人訂購學術期刊和學校、圖書館訂購的價格不同。

我記得以前寫過關於價格歧視的,但是找不到了…答得匆忙應該沒有錯別字吧哈哈,歡迎私信交流指正。

--

價格歧視寫在之前的書里了,難怪忘記

微觀經濟學筆記軟餅_微觀經濟學筆記全文閱讀_百度閱讀


學生票半價指的是,憑學生證可以購買指定區間火車硬座的半價票,卧鋪的票價為原有的鋪位價格減去硬座票價一半,動車二等座75折。

價格歧視第一個要求是,物品的質量必須相同。雖然學生票不許購高級位置,但同等級下學生票的服務是相同的,車速也一樣,所以學生票提供的運輸服務和普通票是一樣的。

第二, 不同的買家能被區分開,這是通過學生證上的優惠卡實現的。

第三,禁止轉賣,火車票是實名的。

因此可以認為學生票半價現象是價格歧視嗎?不可以。頂多可以認為,這是一種區別定價行為,與實行價格歧視存在某些共同點。

有幾個想補充的地方。一,鐵道部並非私企,但鐵道部也會受自己利益的指引,只是它受到的局限與傳統所說的私有企業不同。二,我個人認為應該謹慎對待以鐵道部為行為主體的經濟分析(應該從個體出發),除非可以很確定的將鐵道部的利益等同於某一個個體(比如局長)的利益,或者其內部能夠達成某種統一的代表性利益(比如票價收益最大,社會評價最優,旅客運輸量最大,或某種綜合)。三,利潤極大化是我們做的假設,不必管一個分析單位是不是利潤極大化的,就好像水往低處流也不用懂物理,只要經濟研究者以此假設進行的分析是科學的就可以了。


可以解釋。

價格分歧(價格歧視)有三種形式。題主的問題涉及第三種——三級價格分歧,即按群體區分的價格分歧。學生與非學生就是兩個不同的群體。

可參考以下資料:

價格歧視


『價格歧視』是『price discrimination』的傳統譯法。這裡的『歧視』是中性詞,實際上是指,商人根據不同消費群體特徵實施『差別定價』的策略。在甄別成本足夠低的情況下,可以最大化增加商人凈收益。

學生相比較有收入人群,對價格的承受能力較低,對這一人群的甄別成本很低。初始定價,可以最大程度上攫取本願意支付高價者的利潤,阻攔本願意支付高價者享受低價。而採取學生半價的方式,又可以吸引學生群體中的潛在購票者,最大化獲取凈收益。

在生活中,打折券、第二杯半價等,都是這一策略的實證。

個人見解,敬請指正。:)


1) 學生的錢也是錢,能賺就賺。

2) 我的服務有季節性時間性不是天天時時都滿客,而這時間或空位的量大致是可預估的。

3) 若我只訂一種價格,我就流失了部分只願付少點錢的客戶。

4) 若我針對不同客戶用不同的價格,我有額外的管理成本。

5) 我不能整體上吃虧,要多賺。

6) 當我判斷我價格分歧的成本比不分歧更小時,我就價格分歧。


學生和其他消費者的區別包括

1. 收入較低;

2. 潛在或預期收入較高;

3. 屬於社會中受保護且對社會有潛在價值(通過自我增值)的群體;

4. 比較單純、素質可能偏高。

半價的話讓收入較低學生也能享受服務,這樣或許能建立品牌忠誠,等畢業以後也能繼續消費,算是一種客戶的培養。同時,由於學生屬於社會中受保護的群體,提供這類優惠可以增加企業的聲譽,也算是一種宣傳,有利於吸引其他客戶,提升企業形象。最後,學生一般比較單純、素質較高,這樣不太容易遇到胡攪蠻纏的客人,服務成本相對也低些。

從社會的角度來說,做學生其實是自我增值的過程,如果成功會有正的外部性,因此應該鼓勵。這也是為什麼政府機構的服務往往會對學生(一般是全日制)有優惠。

價格歧視的本質是根據客戶各方面的不同(收入、性別、偏好),來訂立適合的價格從而最大化收入。只不過了解客戶信息是需要成本的。而學生證卻降低了這個成本。


不明白為什麼需要用價格其實來解釋。這個不需要,因為鐵路局給學生半價,本身肯定沒有價格最大化。按照中國客流量和鐵路運輸能力的關係,假設鐵路資源目前被充分利用了,那麼票價肯定普遍高於學生票價,尤其是學生客流量高峰期是假期的時候。所以這用價格其實解釋有何卵用?

其次,不要拿經濟學理論解釋所有東西。學生票價本身是一個人文關懷,而經濟學研究資源配置的最高效率,學生票價肯定不符合這個本質假設,因此樓主這個問題我覺得沒意義。倘若按照經濟學邏輯來,學生票價肯定會被取消。供需關係決定價格上漲啊。淡季肯定不會有幾個學生會搭乘火車各地亂跑吧?

此外,經濟學說白了是一門科學,目前的發展趨勢是逐漸偏離人文學科,效率和公平必將產生衝突,只注重效率就像是在社會中實行達爾文主義,這真的很可怕。所以樓主就別分析這個了。


不能 這實際上是道德問題而不是經濟問題


你好,本人華盛頓大學經濟專業大四學生。

上個學期剛剛學完Advanced Microeconomics, 首先Price Discrimination 屬於微觀經濟學範疇,要是你覺得我有說錯的可以去翻翻書什麼的,btw如果你覺得我說錯那是我學藝不精,華大還是個好學校

1 首先我們先想想一般什麼樣的商品/服務存在有憑學生證打折現象。我現在馬上能想到的是火車票,可能電影票,在美國在西雅圖的緣故我想到的第一個是亞馬遜會員。他們共享的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都是壟斷(有的同學可能會說美國有的衣服品牌也憑學生證打折,這些exception雖然存在但是也是同理),壟斷經營的公司他就有定價權,國家鐵道部/美國亞馬遜 可以通過他們手上大量的消費數據基本知道自己的需求曲線(Demand和Price的關係)並且結合自己的成本來推導出能讓自己Profit利潤最大化的售價和在那個售價下的需求量。這個售價的最大意義就在於不管買的人有多少,真的有服務到社會上的多少人,在這個價格出售公司的產品利潤最大化。

2 然而這個價格收到諸多限制,比如price ceiling(價格上限)他通常是政府決定的,火車票定價權在鐵道部,那自然是本著為人民服務,造福和諧社會的主旨,然而!!它的美好願景不代表他就不需要盈利,國家投入的錢也不全是領導那一支筆在數字後面加零就出來的(這裡不展開)火車票的定價也是通過需求曲線和成本的關係,結合物價局/價格上限來產生的,並且會選擇在這些條件下profit最大的那個價格用來償還一些國家的投入

3 既然還是追求利潤,那就會dead weight loss (這裡不畫圖,盡量強行用文字來解釋)首先我們假設有100000家鐵路公司全部都有一模一樣的產品(火車)能到的地方都一樣,那如果鐵道部的火車票敢漲價,人就馬上換別的鐵路去了。因此只要A公司的價格比鐵道比低,所有人都買A的票,如此競爭就是Perfect Competition。是沒有利潤的,因為只要還有利潤,就有公司可以通過降低價格的方法來吸引客戶。

4 然而現在的市場上只有一家鐵路公司/Amazon prime 他定的價格又不是完全沒有利潤的價格,那自然的就有一部分人 本來如果完全價格=成本(0利潤)的話 他們買得起,但因為現在價格(=成本+利潤)的價格 他們現在買不起了,於是很現實很實際的他們不消費了

5 Price Discrimination 有一個很重要的條件就是 不能讓全款消費的人覺得不公平,一個例子就是茅於軾的理論 經濟適用房不要建廁所(這裡也不展開)。學生半價那就是通過數據/理性分析後發現學生這類人群 出行需求大/購物需求大 但是錢少(大部分沒有經濟來源),也比較容易能讓全款付錢的人理解,因此憑藉學生證半價出現了,可以理解成企業對於社會的貢獻,福利。但也可以理解成賺沒那麼有錢的人的錢

6 亞馬遜會員再多說一句,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也是培養年輕一代的使用習慣,就像2009年到現在以來蘋果電腦(Mac Pro/Mac air)也對學生便宜一百刀一樣


我覺得高鐵是半盈利半政府性質的,一方面學生無收入對價格變化彈性大,實施價格歧視能吸引更多的學生購買;一方面,政府補助學生群體也是拿了納稅人的錢的~


少部分(像電影院)可以,大部分不可以在很多國家學生免費,學生半價和免費都是一種政府的補貼。

判斷是不是價格歧視出發點是企業是不是想利益最大化。


教師優惠我覺得是福利。學生半價在火車票這個地方上,我更多認為是福利。但是類似於麥當勞第二杯半價,我認為更多是價格差異的營銷手段。學生和其他非學生用戶對於麥當勞飲料的需求是一樣的,麥當勞提供的飲料提供的第一杯和第二杯品質和服務也並沒有打折,更多的是希望通過第二杯半價這樣的營銷手段提升營業額和銷售量。


價格歧視就是壟斷廠商對同一產品收取不同的價格,區別於差別定價,差別定價要求的產品的成本不同收取不同的價格,價格歧視要求的同一產品,這裡的學生證半價就是三級價格歧視的表現,根據不同的目標市場或者人群收取不同的價格,對於需求彈性比較小(即價格變動對消費者購買無影響)的顧客群體收取較高的價格,對於需求彈性較大(即價格變化極大地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數量或水平)的顧客收取較低的價格,比如這裡的學生票,本質上都是為了榨取最大的消費者剩餘以實現利潤最大化~~~


景點都有優惠,學生火車票買起來卻神煩


給未來的國家主席在他們不太富裕的學生時期打個五折,多麼美好的愛意。


支持馮晗鍋鍋!


這是人民幣的地位問題和誠信問題,即是否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商品房,限價房,經濟適用房,人才房,安置房,中小學教師專用房等等層出不窮的花樣,設置種種不平等待遇,目的是什麼?


教師證優惠是更大的價格歧視。學生畢竟沒有什麼收入,打個折照顧下能接受,教師收入不低,也打折說不過去。現在移動的和4G套餐只有出示學生證與教師證才能辦理,就是赤裸裸的價格歧視。


推薦閱讀:

如何用經濟學原理解釋一夫一妻制?
為什麼微觀經濟學中拉格朗日函數都用減號,而高等數學教材中都用加號?
為什麼相同的商品,在貧窮地區反而價格更高?
微觀經濟學對我們個人生活有什麼指導意義?
有沒有比較好懂得例子解釋維克里-克拉克-格羅夫斯機制?

TAG:微觀經濟學 | 價格歧視pricediscri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