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為什麼要對迦太基進行徹底的滅絕?

為何最後一次羅馬與迦太基的戰爭中羅馬人要求徹底毀掉迦太基城。

之前的一系列不平等合約和賠款都能理解,但已經把迦太基壓制的抬不起頭了為何還要把迦太基人趕盡殺絕?

平常羅馬帝國擴展也就是征服或者建立傀儡王權。歷史上羅馬還對過別的民族(文明)下手這麼絕么?


你是個種地的,你家鄰居是個做買賣的。你兩家有矛盾。

每當打起架來,你家是全家上陣,人家都是花錢僱人。

你敗了,死傷的是親人;人家敗了,死傷的是雇來的打手。你氣不氣?

這樣打了幾十上百年,你家是越來越能打,但是擋不住人家的買賣越來越好,願意為他家打架的人越來越多。

終於有了一次機會,你打到他家裡去,你不把他一家都滅了?


稍微說一下自己的觀點;並非歷史專業,如有錯漏還請指教。

第二次布匿戰爭開始至結束羅馬方犧牲兵士數量高達十萬以上,超過十名執政官階層將領戰死,為勝利付出了極大代價;相比迦太基方面所沿用的僱傭軍制,作為戰敗國,犧牲可謂是少之又少:承認努米底亞,解散海軍,只允許保留10艘艦船,割讓撒丁、西西里、西班牙的領地,賠款一萬金(戰敗國迦太基還算是獨立的國家,羅馬不會幹涉其內政,也沒有要求迦太基人付「血稅」;相比羅馬方的重大損失,我不認為迦太基與羅馬簽訂的條約能算被稱為不平等)。

雖然此時迦太基的軍備已經降格成二流國家水準,但僱傭兵產業依然興盛;且古時北非土地肥沃,耕地廣袤,生產力高;即便迦太基喪失了海外領土無法發展採礦工業,然而北非本土的農業經營依然能讓迦太基的經濟維持一定水平(羅馬要求迦太基的賠款分五十年還清,迦太基似乎是不到十年便有能力一次付清,但是羅馬可能認為賠款的條約能夠讓迦太基更安分一些,還是拒絕了)。有錢,便意味著可以招募傭兵,還不至於像題主所說的被壓製得抬不起頭來

雖說迦太基人對農業生產頗有心得,然而他們可謂是對政治一竅不通:迦太基作為羅馬的「被保護國」,有條約明確規定未經羅馬的允許,迦太基不得與他國交戰——但是,迦太基面對同為羅馬附庸國的努米底亞的入侵【存疑,評論區有大大指正出只是商業與政治滲透並沒有軍事入侵】,選擇直接招募來了六萬名僱傭兵準備應戰。事出突然,保家衛國,無可厚非;羅馬得知此情況後也火速派調查團來到北非了解情況:由西庇阿·納西卡帶領的羅馬使節也通過外交手段成功讓努米底亞撤兵。得知西庇阿說服努米底亞對迦太基妥協、撤軍之後呢,not so young but too naive的迦太基人認為這是羅馬軟弱的表現,二話不說馬上就命令先前招募好在首都待命的傭兵軍團朝努米底亞殺過去,直逼首都;所以迦太基人這就作了個大死,違反條約對友邦發起軍事行動,挑釁宗主國羅馬的權威,就算交了四百五,又有誰能保?

漢尼拔給羅馬人的陰影實在是太過太過巨大,誰人知到迦太基以後會不會有第二個漢尼拔呢?若第二個漢尼拔再次到來,還會不會有像馬克盧斯、費邊、西庇阿這樣的人才來保衛羅馬呢?這是羅馬人十分擔憂的問題:對迦太基,元老院裡面有加圖主導的強硬派和西庇阿·納西卡主導的溫和派,一直以來兩派都處於一種十分微妙的平衡中……但是上文有提到,迦太基自己玩脫了(當時羅馬有再次派調查團前往進行調節,但是迦太基方面卻給出拖字訣,不斷敷衍羅馬使節,一副就是要吞掉努米底亞的嘴臉);羅馬方面震怒,加上當時希臘佬胡搞毛事(也只能怪迦太基人時運不濟吧),容忍性變得極差,態度從寬容變得強硬了起來:元老院(在迦太基作死之後,元老院幾乎都偏向於加圖的對迦太基強硬派了)給了迦太基最後通牒——破壞首都迦太基,全體居民遷移到離海岸線十羅馬里的地方另建新城。

這個最後通牒或許還能算是不平等條約吧?迦太基的使節當時的反應是:「這無異於給迦太基判了死刑!」然而,羅馬方面也並未限制迦太基在哪裡另建新城,只是給出了「離海岸線十里」這樣的條件罷了。在阿庇安所著的《羅馬史》以及蒙森所著的《羅馬史》裡面似乎也沒有對這個最後通牒有負面評價——畢竟迦太基前科累累,讓羅馬傷得太深,加上自己作死,受罰也無可厚非(遷都到海岸線十里內的地方,個人認為是羅馬對迦太基方面的經濟壓制吧;古時北非環境杠杠的,又不是要求搬去撒哈拉,我覺得並不算是死刑判決);但是迦太基人還有著古時地中海霸主的驕傲吧,亦或是還很天真地相信迦太基的三重城牆堅不可摧呢,總之市民們都選擇和迦太基城共存亡,選擇與羅馬開戰。(其實本意並非是要對迦太基趕盡殺絕的

再之後的話,便是迦太基攻城戰了;市民不願意淪為奴隸,拒絕了羅馬的勸降。經過了漫長的圍城、城牆攻堅與巷戰,迦太基城被征服;元老院的指示是,完全摧毀。

野蠻,不過羅馬人似乎再也不用擔心會有第二個漢尼拔蹦出來了。

羅馬無論是在王政時期還是共和國時期口碑都是極好的,寬容,願意原諒以前的敵人,能夠接納異族,言而有信,比耍小聰明的希臘佬不知高到哪裡去了!(在第二次布匿戰爭中可以看到,漢尼拔翻過阿爾卑斯山殺到義大利本土,把羅馬人打得一愣一愣的,但是沒有任何一座羅馬同盟城市選擇投靠漢尼拔,他們都選擇了與羅馬共進退)

關於歷史上羅馬是否還有下手這麼狠的話……有啊,公元前146年盧西奧·穆米烏斯率領羅馬軍團攻取並摧毀了希臘城邦科林斯,殺掉了所有男人,婦女兒童被轉賣為奴隸;以及公元前133年西庇阿·艾米里亞努斯率領的羅馬軍團摧毀了西班牙的努曼提亞。


唐太宗有馬名叫獅子驄,肥壯任性,沒有人能馴服它。武則天當時侍奉在側,說:我能制服它,但需要有三件東西:一是鐵鞭,二是鐵棍,三是匕首。用鐵鞭抽打它,不服,則用鐵棍敲擊它的腦袋,又不服,則用匕首割斷它的喉管。


個人認為迦太基的滅絕是羅馬擴張史上的一個極端,羅馬在擴張,但是這種擴張並不完全是征服。提三個例子,對待希臘的問題上羅馬基本算是保持了公正無私的名聲。關於東方的戰事則比較模糊,有帝國主義的成分在裡面。而第三次布匿戰爭則是一個極端。

原因不是羅馬帝國主義,是迦太基作為地中海的霸主三番五次和羅馬發生衝突,羅馬實在是害怕,所以在第二次戰爭結束後聽說迦太基又在發展實力就坐不住了,畢竟漢尼拔的例子擺著呢。

至於說到羅馬對於其他地區的擴張,可以說,羅馬在共和國時代前期還是相當高尚的,應該是一直在古典世界享有公正的名聲,比如對待拉丁同盟就非常好,還有希臘戰事結束後能夠徹底撤兵也備受歡迎。不過隨著羅馬的擴張,大地主和包稅人崛起,他們都要求更多的土地,而且後期羅馬軍隊勢力極度龐大,將領追求戰績,龐培在東方和凱撒在高盧都有主動挑起戰事的嫌疑,這時候羅馬帝國主義開始抬頭,征服行為日漸增多,對於盟友的關係也逐漸變成宗主國關係,同盟者戰爭就是例子。在帝國時期羅馬的征服才是最明顯的。


知乎的老傳統是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那麼迦太基被羅馬滅絕了嗎?

第二次布匿戰爭之後迦太基丟光了海外殖民地,軍隊被限制,幾乎成了羅馬的附庸,但是因為經濟發展的相當好,所以引起了羅馬元老之一—好像是加圖吧—的恐懼,以至於此君沒事就拿著迦太基產的無花果說「迦太基必須被毀滅」。

最後羅馬的元老院被這個話嘮叨咕煩了,就攻陷了迦太基——當然這個過程被極大的簡化了,但是和題目關係不大,所以就這麼說好了。

在羅馬攻陷迦太基之後發生了什麼事。

首先大火燒了好幾天,投火自盡的迦太基人也有許多,倖存者有數萬人淪為奴隸,之後神殿和城牆被摧毀,據說羅馬人還在地上撒鹽,準備讓這個地方寸草不生——但是這肯定是個象徵性的舉動,羅馬人實際生產不出這麼多鹽。

之後迦太基的土地成為羅馬人的亞非利加行省。

那麼問題就回來了,迦太基被羅馬滅絕了嗎?並沒有。

在圖中你們可以大致看到亞非利加行省的範圍,年代不對但是姑且可以了解一下這個行省大體的範圍。

這麼大的範圍如果僅僅攻陷一座城市,然後擄走數萬人為奴就導致整個區域被滅絕是完全不可能的,且在很短的時間之後,羅馬人就又在迦太基城的原址建立了新的殖民城市。

所以我個人認為所謂「羅馬滅絕迦太基」這種說法並不嚴謹,羅馬在迦太基做的,並不會比羅馬人在高盧,或者達爾馬提亞做的更過分,羅馬人只不過徹底摧毀了當地的行政體系,並且讓迦太基人同化在羅馬人里而已。

至於為什麼羅馬要這麼做,因為羅馬能做到。

對於西邊的高盧和西班牙等地,當地人雖然文化落後,但數量眾多而根深蒂固;對於東邊的希臘和敘利亞還有埃及等地,希臘人的統治年深日久,因此把當地的勢力連根拔起是不可想像的,所以只能採取一定程度上懷柔的做法,而不可能根絕當地的舊統治者。

但對於迦太基來說,迦太基是個腓尼基人的殖民城邦,亞非利加當地的土著是柏柏爾人,所以羅馬人可以通過強制遷徙的手段來把迦太基人的統治連根拔起。


古羅馬一直很兇殘,馬略群滅了日耳曼三個部落,除了6萬多賣做奴隸,別的四十萬全部殺光你不知道?當然日耳曼人也是不留俘虜,全部殺了祭神,當時歐洲打仗都很殘酷


《全球通史》上提到過,說因為因為雖然當時迦太基的軍事實力消耗殆盡,但是後來經濟奇蹟般的發展的很好,這導致了古羅馬的忌憚,決定斬草除根,才有了後來倚強凌弱的第三次布匿戰爭。


就結論而言,羅馬沒有對迦太基趕盡殺絕,羅馬滅的只是迦太基城,而迦太基不止有迦太基城,還有別的城市。

至於為什麼滅迦太基城,一方面是迦太基倒霉還作死,一方面是元老院里有加圖這樣的死硬反迦太基派鼓吹。

當時是努米底亞人先蠶食迦太基的地盤,迦太基人因此開始招募僱傭兵作戰。之後羅馬馬上就派了調查團去調查情況,不過因為這個調查團里有加圖,所以基本沒起啥作用。第二年羅馬換了一撥調查團,這次是西庇阿·納西卡帶的隊,這個西庇阿跟加圖剛好相反,每次加圖說完「必須滅亡迦太基」之後,他都會跟一句「而我認為迦太基必須存在」。這一次羅馬調查團成功地說服了努米底亞人撤回自己國內。

之後迦太基人就開始作死了,直接帶著6萬僱傭兵打進了努米底亞,這明顯違反了禁止迦太基行使交戰權的和約。羅馬當時就毛了,努米底亞是跟著羅馬打天下的老戰友,迦太基是老冤家,還敢違反和約,違背承諾可是羅馬人極度痛恨的行徑,所以元老院里反迦太基派立刻佔了上風,當即決定派4個軍團去滅了迦太基。

迦太基這下也知道自己闖禍了,趕緊派人去羅馬求饒,保證處死指揮官並解散僱傭軍。羅馬這時候也同意了,暫停了派遣軍隊的行動,改派調查團監督迦太基履約。

結果迦太基又開始作死,履約極不幹脆,磨磨蹭蹭挑戰羅馬人底線。

迦太基國內其他城市看首都這麼個德行,趕緊一起合計合計,派了代表去跟元老院保證,羅馬要是跟迦太基城干仗,我們站羅馬一邊。

這時候元老院也開始發出要跟迦太基城撕破臉的信號,迦太基城這才趕緊又派特使去羅馬解釋,之後又送了300個人質去羅馬,並且立即解散了僱傭軍。

羅馬派去阿非利加的執政官要求迦太基城解除所有武裝,迦太基城照辦了。

本來這事到這應該也就和平解決了,結果迦太基倒霉,好死不死碰上了希臘人造反,羅馬國內對之前寬鬆對待戰敗國的方式產生了很大質疑。

迦太基城也跟著遭殃了,元老院向迦太基城下達最後通牒,要求他們拆除原迦太基城,隨便找一個離海岸15公里的地方重建新城。

羅馬人沒覺得這是個太過分的要求,因為當時北非還是一片沃土,很適合農業生產,而且離海15公里對於不是海洋民族的羅馬人來說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羅馬城還離著海岸線有20多公里呢。

但是迦太基城的居民拒絕接受這個條件,他們寧願選擇戰爭也不願離開大海。

之後就是第三次迦太基戰爭了,迦太基城被夷為平地,沒死的迦太基城居民被賣為奴,迦太基被改為阿非利加行省,首府定在烏蒂卡,之前迦太基的第二大城市。


瀏覽了一下迦太基文物。和古希臘文物實在太像了。發展歷程也及其一致。

雕像上的人也好像好像。當然,也許是閃族人種也未必。但說實話,就算這樣,血統差異很小的。

感覺就是希臘、羅馬這一批地中海人就是同文同種的。

這種情況,滅了政權也就滅了文明了。

何況那時候還是半野蠻人的羅馬。記錄的歷史是迦太基之後超百年的希臘人。把融合了地中海各地文明的羅馬人寫成傳統就是如此的。掩蓋了其中吸收的迦太基因素。也是正常得不得了的事情。


簡單的說,仇恨和恐懼!

漢尼拔的軍隊要不是因為離迦太基太遠,沒有士兵和糧草補給的話,幾乎就把羅馬滅了,這段歷史是羅馬人的陰影。

布匿戰爭之後,羅馬人對迦太基的那段戰爭始終難以釋懷,加之當時的對羅馬有重大影響力的老加圖屢次元老院開會鼓吹屠城思想,導致羅馬下定決心最終滅了迦太基。


類比大唐與高句麗.(不是高麗!!!)。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啊。


希特勒為何要毀滅?


直接原因是第二次布匿戰爭給羅馬人帶來的心理上的威懾太巨大了。漢尼拔帶著一隊由各個民族和僱傭兵組成的烏合之眾差點把羅馬滅了。多虧羅馬全民抗戰才抵住攻勢反攻獲勝。所以羅馬人懼怕迦太基恢復元氣後捲土重來,所以先下手為強發動第三次布匿戰爭把迦太基給屠了。

根本上就是羅馬和迦太基爭奪地中海霸權,一山不容二虎而已。


因為兩方都沒有底氣和能力在實力上完全碾壓對方。而且兩方都是那種有野心的,並且他們的生存環境和地理位置也決定了他們這種對待競爭的方式,下狠手…

過去拉丁各部鬆散落後不成氣候,而且由於羅馬村最開始位置偏內,不是什麼商貿港,很窮,也不構成威脅。後來能耐了,也沾到了一片海岸線,就看迦太基眼氣了。迦太基同樣害怕羅馬的發展趨勢以及羅馬搶市場的野心,又沒法像慣用套路那樣「招安」,所以也是有一定的打壓之心的...前期的一些舉動確實為猥瑣了點,但第一次布匿戰爭是羅馬挑起的,並簽訂了屈辱的條約。但是以迦太基的實力,緩一緩是有能力衝破局面的,尤其是軍事力量這麼強大。很快就出了一個漢尼拔,和他弟一起簡直是吊打羅馬,把羅馬伊比利亞半島的殖民地控制了,打的羅馬覺得就快要死了的時候,也是命不該絕,迦太基內部出現了很大問題…最後漢尼拔失去了後方援助,最得力的弟弟也死了…羅馬才開始出現了轉機,最後反敗為勝…

經此一役羅馬人也徹底明白了敵人要徹底掐死他的狠心,不甘控制的倔強,以及一點機會就會死灰復燃的能力……所以這種你死我活的局面,只有徹底咬死對方才能安心...這其中有恨有悔有恐懼吧…


要斬草除根


戰略威脅


主要原因還是迦太基的腓尼基人不但坐擁四通八達的地理位置,商業文明和海上貿易也是他們的優良傳統。本來第二次布匿戰爭後大家已經相安無事了,怪就怪在他們又有錢了。。那個時候僱傭軍十分普遍,錢=士兵+兵器。。


第二次布匿戰爭後,羅馬無法坐視迦太基農業優勢,再加上新仇(無故入侵羅馬盟友努米底亞)舊恨(漢尼拔你怕不怕)


推薦閱讀:

如果美國是新羅馬帝國 那麼現在的格局 是羅馬與埃及 還是羅馬與漢朝?
羅馬帝國當初只是個農業小城邦,為何最後卻能戰勝一眾強敵,成為地中海的霸主?
神聖羅馬帝國最終沒有完全吞併義大利的原因是什麼?
如果1453年奧斯曼攻陷了君士坦丁堡,世界會有什麼變化?
在你的心中誰是最偉大的羅馬人?(從羅穆盧斯-1453)?

TAG:羅馬帝國 | 古羅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