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股票市場實行 IPO 註冊制有何利弊?

我國如果推行註冊制,有哪些好處,哪些壞處,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看排在第一那位兄弟說了一大堆,但貌似沒有完全理順,老衲今日出山,就細心整理一下這個問題.

註冊制:這個概念網友們肯定都已經炒得不願炒了,說的簡單一點:註冊制,即摒棄了以前對發行人的資質進行實質性審核和價值判斷而將發行公司股票的良莠留給市場來決定。

那麼利的地方在哪呢?網上鋪天蓋地的討論,我就做如下總結:

1.發行人成本更低,資本市場的效率會大大提高:為什麼這麼說呢?大家不妨想想,其實說註冊制的優點就是說核准審批制的缺點,以前審批的時候,發行公司和中介機構通常都會花很大的心思在粉飾財務報表上,以達到上市要求,由於審批制下低下的效率導致每年能夠上市的名額非常小,所以就逼迫著想要上市的公司花費很多資源去爭取本來就名額很少的首次公開發行機會上,試想想,這樣的大環境下每個上市人或多或少都要花精力去玩虛的,當然更加助漲了擅於玩假的一些公司的動力.

這樣一來,資源會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市場也相應的發揮了最大功效的融資功能.有能力的公司會比有手段的公司更加快的進入投資者的視野.隨著擬發行公司的批量上市,將很好地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2.重建了一個新的健康的證券市場生態:何出此言呢?以前我們股市的生態大致比較明顯的惡性環境是這樣的:核准制下帶來的人為操縱IPO供給、破壞價格信號,因為核准制所帶來的IPO審核給予了證券監管部門尋租的機會,不僅僅是發行公司,包括中介機構都想取得審核下的每年那麼可憐的供給缺口,可這樣惡劣的生態結果就是不僅使證券監管機構審核公司資質的要求難以達到,而且使發行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實性也難以得到保證,使得投資者在各種錯綜複雜,加上媒體這個完全沒有做好一個信息引導的大喇叭的環境下難以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而一旦生態里引入註冊制這個規則,合規監管是很嚴格的,除了要求發行人將依法公開的各種資料完整、真實、準確地向證券主管機關呈報,還須回答主管機關細緻詢問,上市公司在上市前後均須接受公眾和媒體的全方位監督,公司一旦被發現違規造假,不僅要停牌退市,而且公司相應人員還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各種訴訟賠償.說白了,由註冊制構建的新生態最好的就在於:把發行風險交給了主承銷商,把合規要求的實現交給了中介機構,把信息披露的真實性交給了發行人.註冊制下,證券監管能將發行風險,合規要求等監管內容交出去,只負責審核信息披露的真實性,並且賦予其法律責任,通過違規的高成本來約束中介機構不敢造假,這也同時會極大的規範我國上市公司的內部治理問題.(當然這是理想狀態下的)

以上"利"大致如此.

但是弊端呢?這個大家探討的還比較少,我覺得可能會出現的以下幾個問題.

1.我國的法律制度並沒有完全跟上腳步.註冊制須有更完備市場體系作保障,需要更高的市場化程度,更規範的市場運作,較完善的法律法規,發行人及中介機構更好自律,更成熟的市場化監管手段等系列條件作為前提。對於國外註冊制之所以成功,實際上外圍市場有完善的制度昨保障,可是我們現在還沒有.

這裡我去網上找了以下:西方國家註冊制度的一些經驗:

1、美國:根據企業性質組織由律師、會計師、分析師以及專業從業人員組成的審核小組,審看企業上市文件,按審核情況向企業發出「意見書」,通過多輪反饋,直到美證監會認為所有投資者需要了解的信息都已披露為止。通常這一過程將持續兩到三個月。同時,各交易所對企業進行上市審核,如紐交所就對擬上市企業提出股份流通量、總市值、財務指標等要求。

2、日本:一是強調公開原則,要求發行人依法依規,全面、真實、準確地提供一切與發行有關的資料;二是主要進行形式審查,對投資價值不作判斷。同時對信披的要求更高,對於財務真實與企業狀況核查的要求也更加嚴格。

3、香港:採取發行與上市合一的方式,香港證監會以信息披露為核心,對公司上市進行審查;聯交所以上市條件為核心進行審查,判斷企業是否符合上市規則要求。兩方面審查同時進行,且均具有否決權

所以說,註冊制該不該先行呢?其實我覺得回歸理性來講,我們要做的更應該是先把我們之前一些非常不合理的法規進行修改,比如我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個觀點就非常好,大小非兌現的問題.為什麼現在會有這麼多企業擠破腦殼都要上市,難道不是為了大小非兌現圈錢么?我覺得這樣的思考在當下是很有必要的,如果那以前的思維去配套先進的理念,估計最後又會搞出一個特色社會主義資本市場.

2.中介機構的自律問題.因為在註冊制下,企業上市基本就過渡到了中介機構的手上,而監管部門的審核權力卻逐漸發生改變,僅進行形式性的審核.因此,問題似乎又回到了一個新的操縱者的手上-----中介機構.他們如若不能履行自己的義務就會成為推行註冊制的弊端.

其實這麼多年來,有中介機構導致的上市公司出現違規造假的事件太多了,萬福生科,再到近期的海聯訊,包括近年來上市公司的違規造假案件中,以平安證券為首的中介構遭到媒體的多次曝光。中介機構面對誘惑和需要規範的問題其實正是政府目前該去做的事情.雖說證監會監管模式在註冊制下會得到改變,更注重「事中」或「事後」的監管.但如若對中介公司將來的懲辦力度不大,甚至沆瀣一氣,那麼註冊制也無非是換了一個審批主體繼續玩老把戲,那樣帶來的後果可能會更嚴重.

3.最後就是一個網上說的比較多的弊端,說註冊制會帶來批量上市,對市場造成衝擊.對於這麼一個沒有假設前提的猜測我個人覺得是沒有意義的,畢竟西方市場已經實行了那麼多年,加上我始終相信市場投資者理性的觀點,我們現在中國的投資者對於資本市場的教育的確是大大不足的,但是,推行一個制度我相信也是循序漸進的,大可不必擔心投資者得到觀念跟不上你改革的速度,這都是杞人憂天或者是有心者無病呻吟的事情.

Ryan Damon 2014/1/2


文章來源: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 林采宜

何為註冊制

註冊制即所謂的公開管理原則,實質上是一種發行公司的財務公開制度,以美國聯邦證券法為代表。它要求發行證券的公司提供關於證券發行本身以及同證券發行有關的一切信息,以招股說明書為核心。

證券發行註冊制是指證券發行申請人依法將與證券發行有關的一切信息和資料公開, 製成法律文件,送交主管機構審查, 主管機構只負責審查發行申請人提供的信息和資料是否履行了信息披露義務的一種制度。 其最重要的特徵是:在註冊制下證券發行審核機構只對註冊文件進行形式審查, 不進行實質判斷。

另外,註冊制還主張事後控制。

股票註冊制對中國股市的影響

今天我跟大家介紹的主要就是股票的註冊制,其實股票註冊制現在講的主要是新股發行這一塊。為什麼會談這個問題?我們現在是核准制,但是我們這個核准制跟德國的核准制有點不同,跟台灣早期的核准制更像一些,它有以下幾大弊端:

首先,核准制會導致過度包裝。企業為順利通過發審會,粉飾財務數據,對擬上市資產進行過度包裝,導致估值偏離。

其次,超額募資屢見不鮮。核准制就是政府控制你的發行規模和發行節奏,可能企業排兩三年都還沒排到,既然上市這麼不容易,不管擬上市公司是好公司還是一般公司,都有激勵去使勁圈錢。超額募資為什麼能夠盛行?很簡單,一級市場普遍存在「承難銷易」現象,新股出來認購倍率是很高很高的。從資源配置角度而言,這種方式絕對不是最佳的。

第三,一級市場定價畸高。監管機構在證券發行中的主導作用使其成為上市新股的「隱性擔保者」,投資者在政府機構的發行審核機制背書下,往往低估投資風險,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上市企業和中介機構合謀出的高報價容易被市場接受。

第四,權力尋租。發審制度使上市資格成為一種「稀缺資源」,上市意味著「獲利」,股票發行審批中容易出現權力「尋租」現象

我國整個發行市場存在的問題遠不止這些,比如操作層面,網下配售比例、新股詢價過程、股票回撥機制、及綠鞋等其他發行輔助機制都有待進一步完善,但上市發行核准制是核心癥結。

要解決這些問題很簡單,就是從核准制走向註冊制。

1、帶來透明信息的完備披露

實行註冊制,證監會是不是就不要審了?依然要審,但證監會要審核的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完備性。目前,證監會作為監管者的角色其實是錯位了,證監會其實沒有義務保證每個股民都賺到錢,更沒有義務保證融資方一定能圈到錢,證監會要做的是保證上市公司必須清晰準確地披露應該披露的信息,把可能遇到所有的情形包括風險,都準確地披露給投資者,接下來就是自由交易,願打願挨的事情。

交易所審核上市公司的財務指標是否達到上市標準,但不對盈利前景、募集資金使用提出實質性意見。上市公司在海外的上市標準很簡單,它們可以接受一個不盈利的企業,因為不怕公司沒盈利就怕沒未來——可能這個公司現在不掙錢,但是兩三年以後可能會掙很多錢,比如谷歌上市的時候也是虧損公司,可是後來的發展大家都知道。某種意義上,交易所看重的是交易性指標,哪怕是虧損公司,只要投資者接受,公司就可以正常上市;而如果一個股票如果跌到一塊錢以下,而且沒什麼交易量,那就是說市場不認可這個公司,它就應該退市。

也就是說,註冊制下,市場擁有了鑒別一家公司值不值投資的權利,市場用鈔票來表達它的選擇,雙方利益對稱,進行願打願挨的自由交易。註冊制就是使監管者的職能和角色發生一個調整,但不代表它的缺位,就是說家長退出、變成警察——監管者仍然在那裡,維持市場的秩序,保證上市企業不欺騙投資者,而不是替投資者做價值判斷。

2、帶來市場定價的規則

其實,不同國家的發行制度都是不一樣的,包括像台灣、日本,甚至是德國等大部分國家都是從一開始管制比較嚴格的一種制度,慢慢轉向一種比較開放的、以市場同業自治為主的制度。但是,無論哪一種發行制度,都是在投融資者之間找到利益的平衡點,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這個利益的平衡點是不一樣的。

而資本市場運行的制度環境是決定發行制度選擇的重要因素。我記得十多年以前中國有個很熟悉的口號,「資本市場為國企改革服務」,大家那時候覺得挺正確的,國企改革就需要資本市場。現在想想對嗎?國企是融資者,當資本市場為它服務的時候,證券市場整個的規則就是嚴重有利於融資者,也就是資本市場替國企來圈錢,幫它完成國企改造。當國企把大量的不良資產剝離出去後,再通過上市從老百姓那裡圈了很多錢,於是,虧損的國企一下子就變成了盈利的國企,現在國有資產龐大的基礎,跟那時候資本市場的功能定位是有關係的。這裡我也不去做歷史的評價,但從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角度,資本市場應該考慮投資者的利益,否則投資者就會離開市場,所以大部分資本市場都會慢慢走向均衡性的市場。

每一個發行制度都是跟它的歷史相結合的,我們新股發行制度從一開始的審批制,發展到2005年以後號稱是核准制,但由於我們的核准帶有太強的行政權力色彩,其實跟審批制還是沒有完全脫鉤,所以,我們現在有點像審批制,有點像核准制,接下來就是往註冊制方向發展。從趨勢上來看,各國對公開發行股票的審核標準在趨松,審核標準在不斷降低,也就是說,監管者權力放到一個比較小的地位,只要擬上市公司不違法違規,股票發行的選擇權交給市場,只要市場願意接受,公司怎麼虧損都可以,IPO定什麼樣的價格都可以。

信息披露制度:很多人說股票價格太高不公平,其實,公平與否,第一個關鍵在於雙方信息是否對稱,存不存在欺詐行為;第二個關鍵在於雙方是否自願交易。只要是信息透明的自願的交易,任何一種價格都是公平的。在這種原則下面,政府就不會去管市場定價的具體市盈率,比如現在完全市場化的美國,發行時就是管住上市企業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準確性。

美式累計投標詢價制:為什麼高報價在中國股票市場會遭到詬病,因為裡面存在一種貓膩:目前機構並不需要為自己的報價負責,於是有些機構就會報很高的價格,但是報完以後只買一點點,而且最後的買價是使用大家報價的均價,肯定低於自己的高報價,這種報價制度會拉升股票的價格,導致價格操縱。而在美國股市,機構要為自己的報價負責,報了最高價就要以最高價買這個股票,就跟上海在沒有進行價格管制之前的車牌競拍制度一樣:你報10萬就10萬塊一張,你敢瞎報嗎?你不敢瞎報。每一個報價的投資者,要為自己的報價負責任,既然報出這個價,就說明你認為它值這個錢。中國目前投標的報價制度是存在漏洞的,但這個操作漏洞是可以堵上的,只要讓投資者為自己的報價負責,並且對購買的數量也做出一定的要求,這樣的規定就能剔除價格操縱的一種貓膩。

自主配售制和超額配售選擇權:現在中國股票發行既然沒有自主配售,那麼中介機構可以把價格抬的很高,賣不出去總承銷商負責,註冊制以後,機構的綜合能力,包括股票客觀的定價,都會成為整個發行過程中必須把握的東西。當發行股票很容易後,可能大家都覺得沒有必要圈那麼多錢了,也不會再有超額配售。

總之,整個發行的制度實際上都是逐漸寬鬆的,隨著市場的成熟,市場的權力是越來越大,這是整個全球發行制度變化的一個趨勢。

3、帶來退市制度

註冊制還會帶來真正的退市制度。其實,退市制度在中國出台了很久,但幾乎沒什麼公司退市,退市最大的障礙就是沒有註冊制,俗話說,「吐故才能納新」,但在中國股市,其實納新才能吐故。在非註冊制下,上市非常不容易,不僅僅是上市公司會拚命保,地方政府也會保,所以最後就變成交易所、證監會跟地方政府在博弈,在這種情況下,吐故是很困難的,而如果不能吐故就是不斷地炒作,於是就有了殼資源。IPO實行註冊制以後,退市就會很容易,因為企業只要符合上市標準就可以掛牌,上市就不再稀缺,也就沒人去花大價錢購買殼資源,所以一個上市公司只要沒有價值就可以退市了。

目前從全球範圍來看,退市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香港式的退市,一種是美國式的退市。

美國式的退市相當於逆轉板,企業股票可以從一個OTC市場升到一個創業板,從創業板升到主板,同樣,主板退市以後,股票仍然可以到OTC市場去交易,這樣儘管已經退市,但股票仍然有流動性,也就是說還可以起死回生,盈利前景好到一定程度,這個股票還可以轉回去,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投資人的利益。

但是香港不一樣,香港沒有OTC市場,退市就意味著破產清算,退市就是徹底的退。因為這一點,香港的退市實際上是非常慎重的,根據Wind數據,退市企業的比例為10%,但是,這個數據是虛高的,因為香港把所有轉板都理解成退市,實際退市的公司里90%都是主動退市的:比如我在香港退市到美國上市了,他也理解成退市;還有一種是因為業績好,或者業務發展改變以後,我被更大的股東收購了,收購完成原來的就退市了。也就是說,企業在香港股票市場被迫退市的比例比歐美國家要低很多,大概就是1%的股票。

在這兩種退市方式中,我覺得中國將來的退市制度可能更像美國的逆轉板退市,就是新三板可以進入中小板,進入主板,如果主板股票表現不好,也可以退到OTC市場或者新三板去,股票仍保持流動性。

註冊制改革的目標與路徑

從路徑來看,我個人判斷中國的IPO註冊制肯定是漸進式的:從審批制到核准制然後再到註冊制,我們走了20年。台灣也是這樣,台灣從1983年就開始實行核准制和註冊制並行的制度,經過23年、到2006年以後才真正完成實行註冊制。中國可能不會走那麼長時間,但是肯定是從新三板、中小板這些比較基礎的、影響力也比較小的市場里開始,最後才是主板的註冊制,是一步一步來的,絕對不是休克式的。

從本質上看,註冊制改革有兩大主要目標:

第一個就是通過解決供求的失衡,來解決高IPO價、高市盈率和高超募現象,正是因為上市的額度和規模管制,股票供求不平衡造成了這三高,註冊制就是創造一個供求平衡的環境。

第二個是通過減少審批環節去行政化,提高發行效率,減少權力的尋租。

在這些目標下面,中國的註冊制可能會呈現四個基本特徵:

第一個企業天然擁有發行股票籌集資金的權力。這裡面他把在市場上募集資金的權力,就是股權融資的權力,讓度給每個企業。也就是最近克強總理說的,中國要鼓勵一個創業的社會。如果你沒有給他一個股權募資的很寬鬆的環境,他創業怎麼創,就靠自己積攢的那些積蓄來創業,肯定不是這個民族產業發展的健康之道。所以說應該有一個,包括股權眾籌在內的多渠道的一個股權融資的平台和路徑,他才能夠有一個非常好的創業時代的到來。在這種情況下面,我認為制度應該賦予一個企業天然發行股票來募集資金的權力。

第二個我們會跟美國一樣,秉持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監管理念。換句話說,我們的證監會要從家長做回警察,警察和家長的功能是不一樣的。

第三個各個市場主體歸位盡責。上市公司中介機構和監管人、投資人都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如果你錯了,你應該付出代價。

第四個寬進嚴管,重在事後和事中的監管。以後上市會容易,但是違規的懲罰會比現在嚴厲的多,也就是違規的成本會上升很多。

這就是IPO註冊制以後整個的監管環境的一種改變,註冊制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市場化的一個路徑,真正的目的就打造一個很健康的證券市場。

我們看看中國IPO註冊制的漸進式改革,會有哪些要素是必須的:

第一個就是信息披露制度,以後虛假信息在法律和法規層面的懲罰會更加嚴厲。

第二個與之相匹配的集體訴訟的法律框架,在行政監管者退出之後,所有投資者都是監管者,如果一個投資者發現公司存在虛假信息,或者存在侵犯投資者利益的行為,這個投資者起訴你後勝訴了,那麼所有的投資者都將獲賠,在這種情況下,公司造假的代價就非常大,從而抑製造假行為。

第三個就是簡單高效的轉板機制。如果一個公司沒落到一定的程度,它就應該逆轉板到一個中小板或者新三板去,反過來,新三板的公司如果好就轉到主板。這樣一種轉板機制能鼓勵資金,尤其是一些PE和風投,投向一個創業期的企業:因為上市很容易,上市以後轉板也很容易,所以上市對這些投資者而言變得不是那麼重要,關注點轉向被投資企業業績怎麼樣、是否能不斷成長。

第四個就是中介機構的職能和相應的約束機制也會加強。

在這種前提下面,註冊制的環境才會成熟,跟註冊制誕生相對應的就是退市會變得順理成章。註冊制本身它不是孤立的,以上這些制度的相應出台是為註冊制創造一個必要的政策和法律環境。

從註冊制改革的路徑來看其實就兩個,一個就是去行政化,證監會不再控制發行規模和發行節奏;一個就是放開市盈率限制,把定價權交給市場,再通過一個立法的方式和行業自律的方式來約束企業的一些不良行為。

註冊制對資本市場的影響

新股發行註冊制,會為資本市場帶來哪些影響?

1、證券市場結構發生根本性變化,新三板、創業板的迅速擴張

這個影響現在已經看出來了,現在新三板企業的數量有4000家了,我覺得2015年還會翻倍的增加。美國的OTC市場有18000家公司,主板才2000多家,中國是反過來,主板市場最大,新三板不死不活,但是,轉板機制將提高新三板和創業板的吸引力,證券市場最終將逐漸變為主板、三板、OTC的正金字塔結構。三年之內,中國的新三板規模可能將超過2萬億;數量上來看,今年到年底新三板上市企業可能達到8000~10000家,明年數量達到18000~20000也有可能。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只有買對了才能賺錢。

2、私募市場將對創業和創新的促進作用增強

市場結構發生根本性的改變以後,私募市場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現在私募投資都等著企業上市,一旦上市,投資就退出,投機性很強,而對扶持新的技術、扶持創業者的興趣很淡。註冊制以後,股權投資基金對實體項目的介入時點前移,風險投資的專業性提高,投機性下降,整個私募市場的收益率會更加市場化,而對創業和創新的促進作用會加強。

3、中國資本市場的競爭力和吸引力提高

很多在國內上不了市的公司,選擇到海外去上市,某種意義上,這是中國目前的制度缺陷造成的,註冊制以後會有相應的制度競爭力改善。

4、註冊制對資本市場的其他影響

中國資本市場現在很多的弊端都跟現在的發行制度有關,如果發行制度改掉了,首先會減少殼資源炒作現象,寬進嚴管使得借殼上市成為過去時;第二,投行的通道競爭將變成專業能力的競爭。承難銷易時代結束,市場定價和自主配售考驗券商包括定價、風控、銷售等在內的綜合專業能力;第三,註冊制弱化上市公司圈錢動力。發行門檻降低,發行效率提高,在信息披露監管趨嚴和退市制度完善的情況下,超額募資帶來的風險增加。

註冊制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從宏觀經濟整體來看,實行註冊制後:

1、中國將從貨幣時代邁入資本時代

如果說過去20年我們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是由信貸擴展支撐起來的,那麼未來20年中國這個創業時代的繁榮絕對要靠多元化的資本市場,這也就「賣掉房子買股票」的一個大的制度前提。

我們之前是以間接融資為主,而直接融資方面,債券市場不發達,股票市場也不發達,做實業只能去借貸,以後,做企業就可以去發股票。李克強總理說了,以後要少發鈔票多發股票,這個話會應驗嗎?我覺得未來20年一定會應驗,鈔票發的速度肯定沒有股票發的速度快,過去10年發的那些鈔票,用股票吸收起來就不會造成大通脹。所以,未來20年是一個不斷發股票的時代,股權融資會支撐起中國一個多元化創業繁榮的時代。

我們知道目前,整個的金融市場體系有三種:一種是以金融市場為基礎、由市場競爭決定的價格來分配資源的金融體系,美國就是典型;第二個就是中國這種以信貸為基礎、關鍵價格受到政府管制的金融體系,比如政府控制存貸款利率貸存比、每年的貸款指標等;還有日本那樣,以信貸為基礎、由金融機構主導的金融體系,銀行跟大企業之間的股權盤根錯節。

在不同金融體系下,儲蓄轉換為投資的效率是不同的:美國那樣的金融體系下,儲蓄的轉化非常高效,而在後2種情況下,政府可以通過金融機構去影響公司選擇,但都比較糟糕。總而言之,我們中國現在的改革方向,是從信貸為基礎的金融體系轉向以資本市場為基礎的金融體系,不同的金融體系決定著不同的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的原生動力,我認為我們未來就是一個資本市場繁榮的時代。

2、註冊制會改變社會的融資結構

根據2014年底的社會融資結構數據,目前企業債券市場和企業發行的股票在所有的社會融資額中的比例只佔8.37%,這是一個非常不正常的現象。將來這種現象會改變,信貸在社會融資當中的比重會大規模的下降,註冊制不僅是股票發行制度,也將推及企業債券市場,公司債券註冊制和各種資產證券化產品備案制也就接踵而至,推動整個資本市場的迅速發展。

3、註冊制降低企業的負債比率,釋放中小企業的增長動力

註冊制還會帶來什麼?它會降低企業的負債比率。現在的企業負擔很重,尤其是創業型企業,而如果企業在起步的時候,財務負擔越輕,發展起來就越快。也就是說,在企業創立最需要錢的時候,股權融資還是債券融資,對企業初期的發展影響非常大。根據中美上市公司負債率的比較,中國上市公司的負債率比美國的大概高三個百分點,而如果拿中國製造業的比例來比較,負債率就更高了,所以如果能夠有效地降低負債率,有利於小企業的成長。

總體而言,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就是註冊制給我們帶來什麼,儘管註冊制開啟的不一定是牛市,但它一定會給中國整個資本市場帶來一個歷史性的轉折,資本市場將在國民經濟發展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會使未來中國經濟的增長模式跟之前有非常大的不同。


其實,一言以蔽之,中國的一系列經濟改革都是在進行市場化鬆綁,就是把行政審批配置資源導向轉變為市場機制配置資源導向,讓「看不見的手」去發光發熱。

註冊制下,證監會的權力下放給交易所、協會和市場,讓市場力量去大浪淘沙,但對信息披露等監管要求會更苛刻,因為市場有效的一個前提就是信息要充分。讓市場去遴選一個公司的價值,而不是去逼行政部門判斷一個公司的優劣。這聽起來很詩意也很科學,但淮南為橘、淮北為枳,很多西洋玩意到了我大天朝都會變了味。

註冊制理論上是更有效地配置了社會資本,在金融脫媒的大潮下,A股市場能更好地接棒銀行等金融中介,讓資源跨時間跨空間的配置變得更有效率,好處是大大的,無論是對投資者群體還是對上市公司群體,更有效的市場都是帕累托改。

但是!這可能也意味著短期股市股票供給量的增加,如果,場內資金還是這樣存量折騰,而場內股票是增量進入,股指死得有多難看,自己想像。

而且我國法治體系、信用體系太不完善,資本市場太不成熟,一旦開閘放水,信息披露和事後監督能否保證,現在也是個問號,如果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解決不好,再藉助A股賭博猖獗、看圖說話之風,鬧不好就是個垃圾股滿天飛、暗箱操作不足為外人道也。

總之,站在歷史高度,看註冊制本身,理論上講那絕對是大好事,但我國有沒有準備好……就不好說了。


一個很簡單的邏輯:核准制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政府通過行政手段,嚴格審核上市公司的上市資質,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仍然發生那麼多粉飾報表、內幕交易的行為。現在轉變為政府放權更多依靠市場披露對上市公司進行約束,在這種情況下,上市證券的質量還能提高,這不是很荒謬嗎?註冊制肯定是好的,而且對於任何一個成熟的資本市場來說也是必須的,但只能說現在時候未到。


說到利弊,大的方面談不上,我自個兒說幾句普通人視角的看法:

其實註冊制能不能為A股長期護航無所謂,瘋狂地借垃圾股的殼還是排長隊IPO也無所謂,畢竟資本市場雖然光怪陸離妙趣橫生,但這種樂趣並不能實實在在地讓韭菜們感受到。很多時候韭菜們只是借著浪潮在意淫,真正擼動的可是政府的大手。妳是個浮標就別打腫臉冒充燈塔了。

反倒是,股市如若能借著註冊制的風,反哺實體經濟,那才是善莫大焉。畢竟,咱們搬磚的就該有咱搬磚的情懷,資本市場為妳們提供茶餘飯後的消遣,但我們搬磚的還指著手裏的磚頭混口飯吃。別人開口閉口都是世界風雲國家大事,各種雄渾氣象虎踞龍盤;而我這幾天論文寫瘋了,現在滿腦子都是「中小私企」幾個卑微的字眼……


我就捅破這張紙吧,2850點至今全是國家坐莊人為搞出的假行情。全是錢咂出來的,這麼說一點也不冤枉。

不是我陰謀論,說白點吧:註冊制這玩意就是赤裸裸的圈百姓錢搞經濟發展。赤裸裸啊赤裸裸,新三板,科創板,這板那板,說白了,就是錢!錢!錢!一群嗷嗷待哺的吸血鬼。只有鮮血才能讓他們生存,資本的鮮血就是錢錢錢!你我他口袋裡的錢!

從頭到尾就是一個國家級的局。

1註冊制讓上市變的簡單,資金緊張的公司寫張白紙用百姓的錢做生意。

2降准降息進入零利率時代,配合註冊制,為什麼?變相逼你取出存款搞投資!還存?我接著降!

3戶口開到營業部,三分鐘開戶一人多戶,買買買!

我說直接點,現在你就盯著次新股,垃圾股,妖股,這些股沒的玩了,A股和散戶就沒關係了。什麼價值投資大藍籌,轉移你的視線而已,變相的銀行利率罷了。我今年才19歲都明白了,你也該多想想

A股現在突破也不對,不突破也不對,無論怎麼樣,要麼到3000點,要麼3200使勁盤,不然這猴市場,看都不用看。


股票市場:

憧憬之時,萬物復甦,實現之時,凋零開始。


造富運動的機會來了!


利:平等待遇,自由競爭。

弊:交易風險,各自承擔。


如果變成註冊制,那些靠幫助公司上市包裝的公司很可能不能好好地吃飯了~他們目前屬於市場既得利益者,超額回報被他們拿走了~現在想弄個政策拿走他們的肉,難道他們不會想辦法反抗?所以註冊制的推出很必要,然後暫時不能推出的可能性灰常大。

不過都是我瞎想瞎說,只是單純覺得要弄個註冊制出來,肯定有人讓證監會後悔推出註冊制的。。。。


肯定是利大於弊,至少讓人明白什麼是真正的藍籌


我比較擔心的是,沒有監督機製做配套,恐怕所有上市公司都會造假。


要從股民心態上去想這事兒。


推薦閱讀:

股市新手怎麼選一隻股票研究?
央行每年發行的紀念鈔是不是騙局,對經濟有什麼影響?
如何看待萬家文化大股東變更為趙薇?
請問金海棠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怎麼樣啊?今天叫我去面試風控?

TAG:首次公開募股IPO | 股票 | 證券 | 金融 | IPO註冊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