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運用國家資金保護歷史文物有什麼積極意義?

不友善問題被非題主修改,請原題主參考知乎提問標準。請各位理性答題。

——————————

原題目:為什麼要動用國家資金保護文物?原描述:國家資金來自全體民眾的納稅,憑什麼用來保護少數歷史狂看文物的個人喜好?

文物壞了,不影響國計民生,最多就是少數歷史狂看不到了心裡不太痛快而已。

絕大多數人不懂文物,和文物素昧平生;喜歡文物的人,應該自己出資保護文物,不要佔用公共資源。


雖然這個問題問得極不友善,但我準備還是作答一下。

1.文物的價值:學界較為公認的說法是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然而我準備換個維度來解釋。

(1)文化的自明:一個文明的歷程,被看做是一個系統,文物在原生文化的環境中,可以起到自明的作用,使原生文化的普通觀眾了解文明發展的歷程和脈絡,甚至會促使普通觀眾去學習文明的發展史,在了解和學習的基礎上,實現對於文化的認同。有些人認為普通觀眾未必看得懂文物,其實觀眾基本上是在博物館中觀看文物,博物館的展
覽以及一系列的教育活動,都是很好的學習方式。此外,儘管可能理性上難以理解,但是普通觀眾在博物館展覽環境下的感性理解,即一種宛若對話的體驗(文物說
明牌在此時非常關鍵)也十分重要。

(2)時間的認同:現代社會往往不強調過去與未來的對抗,而是吧過去、現在、未來看作是一個有機的體系。現在和未來是在過去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並且受到過去的影響。人類社會進步的實現,有賴於從過去的和永恆不滅的知識中,尤其是從傳統的文化遺產里體現出來的真理中汲取營養,文物有助於人們了解、認識我們今天的社會、歷史、人類取得的一切成就,以及與我們息息相關的自然與環境變遷。

(3)經濟的增長:文物的經濟作用我想可能很多人都能體會得到,旅遊、文化產品開發等等領域都有文物的身影,很多機構和企業還以文物作為自己的形象logo(中國郵政的馬踏飛燕、華夏銀行的C形玉龍)。《文化遺產藍皮書·2008》做過一個測算表明,文物系統財政投入1元給國民經濟所帶來的產出為8.1元。雖然這個數字可能高估了,但是仍說明現有的文物保護方式不但能夠給文物所在地帶來益處,而且具備可持續發展性。

2.文物保護的責任主體:

(1)宏觀層次:

一切機關、組織和個人都有依法保護文物的義務。

(2)政府層次:

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主管全國文物保護工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文物保護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承擔文物保護工作的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文物保護實施監督管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行政部門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負責有關的文物保護工作。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重視文物保護,正確處理經濟建設、社會發展與文物保護的關係,確保文物安全。

(3)職能部門層次:

基本建設、旅遊發展必須遵守文物保護工作的方針,其活動不得對文物造成損害。公安機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海關、城鄉建設規劃部門和其他有關國家機關,應當依法認真履行所承擔的保護文物的職責,維護文物管理秩序。國家發展文物保護事業。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文物保護事業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

以上摘自《文物保護法》。所以文物保護不是一個人、幾個人的事,也不是題目中極不友善的提法-「少數歷史狂」的事兒,而是全社會每個人每個機構的義務。而且也不是「不影響國計民生」,至少旅遊業就會和提問者這種提法過不去。我曾經略研究過博物館與旅遊的關係,結論如下

博物館通過自身職能的實現已經自覺或不自覺的參與到以旅遊活動中,這是博物館社會化化和旅遊大眾化、文化化發展特點不斷加強、共同作用的結果,同時,是博物館所生產的文化產品和所提供的公共服務同樣能夠創造財富並形成價值,但是其發展意義更主要的體現在對城市人文環境的巨大貢獻。博物館對於旅遊產業發展而言,雖然直接經濟效益並不明顯,但是能夠在旅遊目的地形
象建設、旅遊文化環境營造、旅遊文化產品開發方面形成直接的推動作用。具有美學價值和文化獨特性的博物館旅遊產品的創意、生產與銷售推動了博物館事業的發
展;以旅遊產品生產和銷售形成的服務市場也拓展了博物館公共文化空間的功能與範圍。

文物保護就是國計民生。

3.文物保護需要國家投入

嚴格意義上來說,文物在社會領域的劃分中(一般把社會化為四個領域:個人、商業、公共、國家),是屬於公共領域的。北京大學文博學院的宋向光教授對這一問題有一精彩闡述我引用一下:

從根上說,出土文物是屬於全民所有,既不屬於博物館,也不屬於國家,是咱們國家和民族共同的財富,國家承擔著替全國的老百姓保護和管理這批財富的責任。對於出土文物,重要的要放在博物館裡讓公眾都能看到,有些則通過不同的途徑去滿足社會的一種需要,比如說教學、展示、收藏或通過商業方式投入到市場。

現在文物保護也不能完全用「國家」來涵蓋,一些私有文物(特別是民居)的保護國家是有政策要出錢的,博物館裡一些文物的修復是有企業家捐助的(譬如上海博物館的「交龍紋鑒」),文物保護這個領域已經從國家代管在慢慢走向真正的公共社會,國家、個體、機構的資金和力量都會進入到這個領域中來。

從文物保護的收益人來說,也不是一部分人,而是社會全體。且不說基礎教育中就包含了文物保護的成果(哪本歷史書上沒有考古的成果呢?!)博物館和一些開放的文物保護單位,大家都可以平等的去參觀,好多博物館都免費開放了,文物保護的收益人是社會全體。


謝邀。

有些人只要國家不把錢花到自己頭上就是浪費就是腐敗就是為了少數的人利益。

按照這個邏輯,知乎上馬上就要出現這種問題。

政府為什麼要把錢花在京滬高鐵上,只為了兩地的人,有這個錢為什麼不改善一下民眾生活補助一下西部?

政府為什麼要花錢建設大學,只為了滿足部分學生狂上大學的想法,為什麼不把錢用來給農民工?

政府為什麼要把錢花在軍隊建設上,為了滿足軍事狂的想法就花這麼多錢,為什麼不把錢用來給我買煎餅果子,加12個蛋?

完全可以寫篇朋友圈瘋轉文。

中國,請省省你的面子,等等你的百姓。

不匿。請盡情地摺疊我吧。


我不是文物狂,甚至根本不懂文物,但我還是想親眼看看過去的藝術,乃至「國計民生」是什麼樣的。我希望我孩子的「民生」里包括文化傳承、精神享受,而不僅僅是吃飽喝足。


謝邀。

第一,文物保護對全民都有意義,@螺旋真理 博物館君說的很好了。沒有直接感受不代表沒有意義。

第二,ZF的職能就是統一調配資源,如果收的錢必須投入到對自身直接利益的地方,那就搞同類自助組織好了。否則死宅說國家為什麼要收了大家的錢搞旅遊呢,不愛聽戲的說為什麼要收了大家的錢去保護戲曲?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需求點,平衡好,大家最終是扯平的,總有照顧到你,而別人無法獲益的地方。

第三,參觀如果收門票,就是有需求的人自己出資,用市場的方式來保護文物。市場行為和ZF扶持是互補的。


國計民生,國計民生,是你計你生吧?錢撒不到你頭上就要嚷嚷是吧?

文脈傳承才是真正的國之大計,想不明白就多讀點書去。


國計民生包括國家經濟和人民生活。如果題主認為人民生活只包含吃喝拉撒睡的話,這麼提問倒是也沒什麼不對。

看題主描述問題時不友善的態度,大概也能推測出題主的生活也只包括吃喝拉撒睡了。

盡情反對+沒有幫助吧。


首先,有一部分人,他們的用錢,比自己存款要麻煩點,要找個借口。

再者,這個錢不白花,花完了有名聲,未來幾十年還有穩定的收益。收益最少也幾十個億吧,這個錢怎麼分?肯定不會拿來給你,想白看,做夢去吧,修好了也不是白看的。

扯什麼名族大義,歷史傳承的想太多了吧,要是有利益可圖,皇帝老子的墳扒的還少嗎?

一般真正愛護文物的,都沒這個權,也沒這個錢去維護,想要維護個文物,還得想好點子找好借口,到掌權者面前一番遊說,讓人覺得有利可圖,名利雙收,才能曲線救國。

這年頭什麼也不好乾了呀。電費還沒到一毛呢?


推薦閱讀:

如果說青花瓷是中國獨有,那為什麼藍色釉料要從外國進口?
為何元青花很珍貴?
如果一個大墓中的顯貴的後人還在,可以考古嗎?
怎樣看待中國文物保護「修舊如舊」的理念?
如果發現了祖傳的文物,是否要上交國家?

TAG: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