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說要復興大武漢?


寫給失落的武漢

朋友說起北京是帝都,上海是魔都。

而這座城,被稱為失落之都。

你默默的琢磨著一座城的失落,漢江水如同心臟的的脈絡。

一聲聲,躍動著,從你眼前流過。

你知道你腳下的,是一座張揚了很多年的舊城。

1123年,漢口鎮成為南宋的東南巨鎮,由此開啟這座城市的恢弘氣象。

1281年,元朝在此建立了湖廣行省,余闕在詩中曾把武昌、漢陽並稱為「雙城」。

1474年,不斷改道的漢水從此沉默湧入長江,三鎮鼎立的格局由此劃定。

1630年,明末四大市鎮的格局奠定了漢口的全國地位,從此便是「十里帆檣依市立,萬家燈火徹夜明」。

1822年,那是清朝最後明亮的歲月,這個城市終於有了統一的名字——武漢。

你說起這些,內心微微驕傲著,朋友笑你言不在點。你不反駁,靜靜的聽他說起她最美艷的時刻。

1858年,屈辱中武漢打開了面向世界的大門。

上海一枝獨秀的局面迅速的被改寫。武漢港成為了中國船碼頭的代名詞 。

1889年,張之洞督鄂,盧漢鐵路一朝通行,九省通衢從此成為武漢的專有名詞。

漢陽鐵廠乘風而起,中國鋼鐵中心便隨之轉移。兩湖書院巍然而立,革命的星火偷偷的在楚地燃起。

1911年,一百年前,在我此刻可以望見的土地上,一聲槍響,點燃了一個時代的轟鳴。

那時這裡是中國的心臟,孫中山驚嘆武漢一呼,天下響應。瓦爾特感慨,東方芝加哥赫赫威名。

言及此處,卻再難以往下繼續,彼此默默無聲,我們知道這座城市到1911年行至頂峰,就悄悄的開始了倒退。

1931年整個武漢是一片澤國,水中是誰悄然垂下的手臂;

1938年整個武漢是一片血海,炮聲中是誰惶然破碎的尾音;

1949年武漢是一片歡騰,可是笑靨里是誰凌然推翻的結局。

最終,曾經在經濟上比肩上海,在政治上直逼北平的武漢。僅僅成為中國十五個副省級的城市之一。

她從不與外人道寂寞,卻依舊有人讀出了她的失落李先念早有言說,武漢要不要搞,怎麼搞好,該怎麼搞。聲聲相續,儘是對這座城的執著和關切。還是副總理的溫家寶就公然在國務會議上問起,「武漢在哪裡,我找不到她?」溫總理當然找得到這座城,他只是找不到,這座城裡曾經明如烈日而今卻漸漸消磨的鋒芒和壯闊。前年三月,武漢成為中部地區中心城市,無聲的回歸了六都,卻依舊冠以失落。這座城裡的人也不動聲色,像曾經滄海的江城,巍峨無聲。

或許習慣了繁華和苦難,這座城市把他的智慧默默地凝結在一杯杯豆腐腦里,一碗碗熱乾麵里。

失落的是外城的兵荒馬亂,安逸的是城中的粗茶淡飯。

曾經絢爛的武漢,美麗讓人心醉。而今失落的武漢,美麗得讓人心碎。


在武漢生活了將近3年,武漢復興的快節奏是有目共睹的,我想我可以粗略回答一下題主的問題。

如果我記的沒錯,自2011年(也就是本人來武漢上學的這年,辛亥紀念100周年)溫總理來漢考察明確表示要大力支持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時候,「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復興大武漢」的口號便成為了整個武漢人奮鬥的目標;然後就是習總書記先後三次來漢考察都提到「復興大武漢」是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並對其寄予了厚望,可見意義非同。

提起「復興」二字,很自然讓人想起那段令人難以忘懷的歷史情緣,話說答主的家鄉很早就提出了振興的口號,直到"武漢城市圈"發展戰略的提出並實施,民國之後一直萎靡不振的經濟發展(本著對歷史嚴謹的態度,我很不淡定的翻了下資料發現,社會主義建設初期也就是第二個五年計劃實施以後,家鄉有名的重點國企還有幾家,其中讓我印象比較深刻、也是上一代人老生常談的的湖北棉紡,企業歷屬中國紡織工業部直管,聽說當時為中國的紡織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不過現在都已經改制了。)才漸漸好了很多,貌似說跑題了!言歸正傳,那歷史上的武漢究竟有哪些讓人傲嬌的地方呢?

沒有哪一個城市的市民,像武漢人對「武漢情結」這般糾結。曾經很長時間內,讓武漢人驕傲的是,武漢是全國「一線城市」、「中心城市」。特別是在以「大」著稱的中國城市中,除了「大上海」,就是「大武漢」。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武漢便開始走下坡路,與東部沿海城市的差距在擴大。從那個時候起,武漢開始逐步跌出一線城市的行列。

關於武漢的輝煌史

1.清末民初 中華民國時期

1889年張之洞到漢,被視為武漢發展的重要界標。清代後期,武漢是中國近代工商業的重要發祥地,全國四大金融中心之一。張之洞督鄂後,武漢的傳統商業優勢進一步發揮,並由內貿型的商業重鎮一躍成為國內屈指可數的國際貿易商埠。

張之洞督鄂17年,武漢創下數個中國第一。當時的媒體驚呼:「漢口商務在光緒三十一二年間,其茂盛較之京滬猶駕而上之」。從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初,武漢外貿連續42年全國第二。

得益於武漢居於中國天元地方,經濟的正中心,又是長江沿線除開上海外最大的港口,1861年開埠後,英法德日俄五國相繼於漢口開闢租界(當時租界雖然是屈辱的產物,但是極大程度促進了武漢與現代化的融合),整個江岸區包括延伸到江漢區部分都是租界組成的,武漢的租界數量在中國僅次於天津,大小僅次於上海、天津,再加上張之洞開闢了漢陽鐵廠、武昌大學(現武漢大學)等工業教育體系,整整42年間,對外經濟量僅次於上海,18年僅次於天津,一度使武漢成為全國第二大工商業城市,在當時名聲大震,被外國媒體譽為東方芝加哥!

2.新中國 54-80年代中期

解放後,武漢曾被列為中央的直轄市。1954年,雖然不再直轄改為湖北省省會城市,但仍然被國家列為重點投資地區。  

1957年,萬里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通車,讓長江天塹成為通途。武漢長江大橋的建成通車不僅圓了中國人民千百年來在長江天塹上架橋的夢想,同時也奠定了中國現代橋樑行業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基礎。「一五」期間,國家在武漢地區開展大規模經濟建設。武鋼、武重、武船、武鍋、肉聯、國棉一廠、漢陽枕木防腐廠、青山熱電站等重點建設項目。

改革開放初期,即1979年,漢正街在中國率先恢複發展個體民營經濟,發展成為佔地2.56平方公里中國中部地區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也被譽為「天下第一街」。據說,那個時候全國人民腳上穿的襪子,80%都出自漢正街小商品批發市場。  

省委常委、武漢市委書記阮成發曾這樣描繪武漢:新中國成立初期一直到改革開放初期,武漢在中國的地位僅次於三個直轄市,北京、上海、天津。

近幾年:滿城儘是工地的武漢

近十多年以來,武漢的發展又重新回到上升通道。特別是近五年,武漢開足馬力向前跑,地區生產總值連續跨越3000、4000、5000億元台階,邁入全國副省級城市第一方陣。武漢向上的動力,越來越足。「弘揚武漢精神,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底氣也越來越足。

2013年,《第一財經周刊》根據一系列的經濟、政治和學術資源等指標綜合評比後,武漢被劃入「新一線城市」之列。


深圳的發展模式:小漁村-普通城市-國際大都市

武漢的發展模式:小漁村-國際大都市-普通城市

你說要不要復興?


寫在今天:國務院發文!!一直在說一個城市的核心理念和城市信仰 我想現在 是時候提出來了

——————————————

遍布武漢街頭的「復興大武漢 打造國家中心城市」這樣的標語也終於坐實了,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就在今天:地鐵六號線開通,東湖綠道正式開放,雄楚大道BRT公交開始運行(雖然被噴的飛起)。但一切都似乎表現著:大武縣從今天開始不一樣了。

其實仔細想想和武漢競爭的其他幾個中部城市,比較起來和武漢確實有著不小的差距.如圖:

經濟實力,科研水平,製造業發展,再到城市歷史底蘊,發展潛力,社會影響等等,武漢都是中部老大哥,毋庸置疑(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但很多細節上,武漢確實還任重道遠:城市改造進度,社會體系進一步臻於完善化,人民素養更向著我們偉大中國夢靠攏,文化娛樂體育產業也做到大哥大水平上來(不小心暴露自己足球狗的身份),沒錯,說的就是你,武漢卓爾,混跡中甲,不死不活,正如前十幾年的武漢一般,威名總是靠著過去的老本,希望今年的你也像今年的武漢一樣,超越不凡!

不想再提,也不要再過多提過去的武漢如何睥睨大上海怎樣怎樣,過去的大漢口如何獨領一時風騷如何如何,真正要做的,是走好當下每一步,畢竟上帝給了你雞蛋,籃子還得你自己買!

—————來自一枚武漢大二理工男


因為20世紀前半段武漢曾經非常牛逼

改革開放後90年代卻因為保守錯過了發展時機

但是就武漢這個地理位置,它能夠也必須發展起來,撐起中國中部

借著沿海向內地轉移的機遇,通過投資建設和教育資源,武漢現在正奮起直追

總而言之,武漢有著過人天資,也曾經輝煌,今天所謂復興,和中華民族復興的訴求是相似的


你們都沒說到點子上,武漢落後是90年代向國家輸血太多造孽的


推薦閱讀:

90年代的武漢光谷是什麼樣子?
武漢的漢陽為什麼相對於武昌和漢口落後很多?歷史上有什麼原因嗎?
華中科技大學附近有什麼一定不能錯過的美食?
武漢和武漢人在全國人中的印象如何?
2017年以後武漢的房價還會漲嗎?

TAG:武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