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上海這座城市?
此乃五年前的舊文。2010年國慶期間去上海參加世博會,後記錄下來的上海印象。五年後再看自己的文字,簡直不敢相信這是自己的習作。不得不承認,鋪天蓋地的上海影視敘事嚴重影響了我對上海的判斷,我差不多是帶著「上海灘」的情結去來驗證上海,可惜我看到的只是一個五年前處於狂歡節的上海,除了人山人海和炫目的城市景觀,我一無所獲。然而,我還是寫下了歷史幻想中的上海,或許,其實我留戀是老上海,而不願接受現實中的上海。
百年歷史看上海。上海,落寞千年,卻繁華一紀。
歷史總是出乎人意料。它埋下長長的沉默的跫音,靜遺千年,只待那一個華麗的轉身,鳴著世紀的禮炮。
一、 上海路·零度崛起
戰爭毀滅了天朝大國的迷夢,卻成就了上海的姿態。一切都是那麼迅速,一切都是那麼的無可比擬。上海,這個素麵朝天,滿身鹹魚味的漁家姑娘,來不及梳妝打扮,來不及與家人告別,甚至來不及答應,就被人推上歷史的舞台。她搖身一變,成為最摩登的女郎。沒有嬌羞,沒有忸怩,沒有苦苦啼啼。彷彿,她早已習慣了袒露豪放,早看慣了開放。別人給她蓋上紅蓋頭,她就披上。
黃浦江賦予她水一樣的精神,大海賜予她寬廣的胸懷。一切皆容,一切皆流。她對此習以為常。上海,她可以身撲法國的香水,腦裝美國的自由開放,吃義大利面,去英國的教堂。她從不拒絕,也無力拒絕。那個年代,她沒有自己的特點。像一鍋大雜燴。有人說,這是她最大的特點,因為包容,因為多元化,儘管都是別人硬塞給她的。在歷史的戲謔與不經意中,她一步登天,成為世界的交際場。
上海,源於拐點,來自偶然。她是一道地平線,從海浪的低端湧來,漸漸連成白茫茫的一片。她沒有北京、南京、西安的政治氛圍與文化底蘊,她沒有歷史文化名城的高度,但無可否認的是,零度崛起的上海給了中國一個最平坦、最廣闊的視角。
這是關於零度崛起的一個奇蹟。
二、 上海夢·浮生如夢
是誰,十里洋場百樂門前燈紅酒綠?是誰,千姿百媚風情萬種歌舞昇平?是誰,碼頭吞吐輪船貨物不止息?
這是三、四十年代的上海。
是誰,窗扉緊掩狹窄弄堂一線天?是誰,機器轟鳴工人零件一體化?是誰,戰火紛飛罷課罷工罷商一罷再罷?
這也是三、四十年代的上海。
上海,你可以說它繁華如斯,浮生如夢,你也可以說它藏污納垢,剝削如麻。它本來就是一個飽受爭議的城市。自從走向使命的那一刻,它就打上了中西文化雙重烙印。光明與黑暗,戰爭與和平,傳統與現代,愚昧與文明,善與惡,新與舊······它彷彿是在大海中漂浮的一艘大船,載著滿船的榮耀繁華,載著滿船的艱辛卑微,搖搖晃晃,盪在黑夜延展的海上。
所幸,它平穩地渡過來。
黃浦江的碼頭上永遠是繁忙的景象。有腰纏萬貫的資本家,也有勞苦卑微的搬運工和小販。你可以看到它的生機勃勃,也可以看到它背後赤裸裸的壓榨剝削。上海,總是將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剖開來給人看。
上海灘,一個真正的傳說。當蕩氣迴腸的歌聲響起,誰又能忘掉流傳於江湖,醉了,迷了,卻永沒有死去的關於上海的黑勢力交錯和兒女情長?爭奪地盤,鐵與血的較量,無疑是那個年代上海特殊的標誌。鋪天蓋地的關於上海灘的影視文學作品用鏡頭和文字述說著人們對老上海的念念不忘。老上海,大上海。打開記憶的閘門,這些詞接踵而來。為何,人們對老上海情有獨鍾?
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應該有著昏暗的小酒吧里搖搖晃晃的燈光,光線斜斜地投在人的側臉上,微醺的神態,透著點紙醉金迷,說不清曖昧,一如三十度的光線。三十度的上海,是一個夢,宛如晚秋的夕陽中穿著旗袍的美麗女子,淺淺暈起遺世獨立的微笑。泛黃的質感,恍如隔世,讓人懷疑真實。
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世界,除了萬眾矚目的美國夢,還有一種夢,叫上海夢。
懷念老上海。做著亂世中的上海夢。夢裡不知身是客,一響貪歡。夢醒後,一片荒蕪、荒涼。
三十度的上海,留下一個浮生如夢。
三、 上海上·東方明珠
南京路的街頭,人潮湧動。人行道內側,是一條長長的隊,各種膚色的人被擠在一塊,朝著一個方向慢慢移動。望不到盡頭,盡頭的盡頭直通外灘。暮靄輕臨,夜色漸濃,直至完全包圍了嘈雜的人群。人群的頭頂及蒼穹,是光鮮的霓虹燈在閃爍,是劍指的高樓大廈在冷眼俯望。
幾十年過去了,上海一直是中國的窗口,一直是世人矚目的焦點。從90年代的浦東開發,到跨世紀初的世博會,上海的高度一拔再拔。轉眼間,金茂大廈也不再是最高的建築。上海的速度是地鐵的速度,呼嘯而過,乾淨利落。
黃浦江穿城而過,一個城市的年華在江水邊靜靜流淌,江水帶走了記憶,江邊的風景記錄下了一座城的變遷。浦西,浦東,「東方明珠」電視塔沿江閃耀,紅紅綠綠的顏色投映在江水中,伴著江水漾在城市的脈搏上。
沿著世博中心軸,五光十色、異彩繽紛、各具特色的世博館如同即將起航的母艦,傲視東方。世博是上海發展的一個契機。它催育了上海國際化大都市的氣度,吊足了世界人的胃口,加速了人們迫不及待想一睹上海速度的心情。從原來的租界、通商口岸、殖民者的娛樂場、工廠和市場到擁有獨立的城市性格,上海,第一次以最昂然的姿態呈現在聚光燈下。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世博的口號,醒目、簡潔、深刻。「better city, better life 」,看似簡簡單單讓人振奮的一句話,卻無意中暴露出上海目前城市發展的最大弊病。像所有的大城市一樣,上海也有著甚至更嚴重的城市病。上海的銀行鱗次櫛比,上海的地鐵線越來越長,上海的城市生活幸福感卻是一個問號。世博,讓世人伸頸齊仰這顆耀眼的「東方明珠」,但「東方明珠」的光芒照不進千家萬戶。真實的生活,還是從每天清晨的第一班公交車開始,從一棟棟寫字樓中鋪展,從一個個「蝸居」中尋找落腳。
上海上,東方明珠在閃,指引著上海的方向,在微茫的黑夜的海上。
上海的故事,還沒有結束。
一座走進去需要勇氣,走出來需要魄力的城市。
圍城
如果說中國是一個大家族的話
上海就是…1. 家族裡能夠提供最重要經濟來源的那一個。
2. 率先闖出一番名堂的那一個。發展模式被家族內兄弟學習去之後,還被罵「城市相似度太高」那一個。
3. 最應該驕傲,卻被各兄弟罵得不敢驕傲的那一個。偶爾會私下裡小小自戀一下。
4. 曾經是家族內有話語權的那一個,現在希望成為世界上有話語權的那一個。只可惜,家裡上有老下有小,只是在慢慢接近這個「希望」而已。
5. 在家裡的其他兄弟看來,上海是大哥,跟著大哥混,能吃香喝辣。但關起門來,這個大哥活的也蠻苦逼的。
6. 沒得到太多家族裡的文化熏陶的那一個。比起人情,更相信理智。即使天堂,也是地獄。
一個範圍非常大,無特色,沒有文化積澱的城市。一個用金錢和利益和商務關係驅動的城市。
行業產業門類齊全,經濟堪稱國內最發達,科技,金融,IT 中心。各行各業企業密集,待遇跨度很大,更容易獲得高薪,吸引了眾多附近的勞動力,人才的聚集。
市區人口密度大。外來人口眾多。一個排外情緒最嚴重的國內城市。
因此,消費水平或許算大陸最高,跨度很大。因此,相對的欠缺一定的人文,文化,溫情。(即使有各種各樣的活動)。所以特別容易令我這樣的人,感覺迷茫,產生對人生意義的困惑。
因此,也顯得「危機四伏」,集中了各種騙術和犯罪方式大全。(很多犯罪和騙術形式往往是在上海形成或者傳入後,擴散到其他地方)。
外地來上海打工的人口多,和本地人發生了資源分配的矛盾,
人口太多,人口密度太大,就醫困難,外地人生存艱難,產生了類似於香港的本地和外地矛盾。但只是民間自發,得不到政府的鼓勵,所以矛盾停留在網路上為主。
所以上海人比較喜歡聽周立波這個偽上海人誇讚上海。
因為城市持續擴張,所以常動土木,有時候感覺就像一個大工地。。。
城市自相似度太高,沒什麼趣味,到處都一樣,它就算再大再繁華都顯得沒什麼意義。所以,沒有什麼朋友,親人的話,在這個城市生存是精神貧瘠的,痛苦的。
如果有什麼城市,能讓兩個親密的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快速的陷入不相往來的境地,非上海莫屬。
人流密集,人來人往,腳步匆匆,穿梭不息,地鐵上的擁擠的人們,打電話的都是在談工作,要麼就是神情麻木疲憊。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上海,中國電影的搖籃,堪稱偉大,現在就算了,不提了
推薦閱讀:
※哈爾濱給人的印象怎麼樣?
※馬德里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金澤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曾經很繁華,而今卻沒落的城市?
※哪些城市的交通體驗很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