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小米3的定期發布和搶購模式?

對企業:好處在哪裡?

對用戶:怎樣影響用戶對小米的品牌印象?


我給話題加上了「供需關係」。

營銷是什麼?營銷不是娛樂圈炒作名氣。營銷的本質是商業關係,要服從經濟學原理,如果不願意理解供需關係,那營銷就無從談起。

所以,討論這個問題之前,請先了解供應鏈,硬體從研發到生產的步驟以及各大元器件廠商的產能。這其中涉及太多行業內部的知識,以至於我也不完全知道,但希望你明白,一個產品的產能,是有限的,並不是你拿錢工廠就能變出貨來。如果還不理解可以玩玩《家園7》,那是最基本的供應鏈,我到現在連老百姓都喂不飽。

接下來的討論是基於產能有限的,如果還覺得產能是無限的話,可以另外提問題去討論。

請不要說為什麼蘋果三星可以生產那麼多手機,請看看小米的銷售量在全球排名第幾吧。

現在才談到正事,小米為什麼定期搶購?

現在假設你是小米,你每個月可以生產100萬台手機,但因為你手機本身和定價的原因,有需求的用戶在千萬的級別(這個問題有空我會再後面補為什麼這麼多用戶會買小米)。當然這裡面還有為什麼使用電商銷售的問題,我真的不想多說了,不了解的去學習一下一台手機從廠家出來到商店中間的渠道成本有多少再說吧。

那麼你有幾個方案?

我能想到的無非這麼幾個:

1、預定和發貨要排隊,可以隨時預定,生產出來就發貨

按照供需關係,基本上最後排隊的人至少要半年以後才能拿到手機。別說半年了,你買過什麼東西是一個月以後發貨的么?哪個用戶受得了等那麼長時間。而且這裡面先收錢後收錢的問題也很麻煩,先收錢,用戶會大量退款,造成現金流不穩定。後收錢,則廠商的產量不好估算,一旦需求驟降,庫存就會堆積(可以參考某雲手機)。

2、只賣現貨,生產出來庫存就+1,誰上去看到數字大於1就可以去買

這個不用等了,有就買,沒有就不用買了,看起來好看。但問題更多了,小米幾點更新庫存?如果有規律,則跟搶購一樣,如果沒有規律,隨時隨地就+1,那基本上就是在線時間長的人才能買到了,誰會一天24小時趴在電腦前面搶手機?而且你別忘了有個職業叫黃牛,如果使用這種策略,基本上所有手機都歸黃牛了。

3、定期發貨

這是個好方案嗎?答案肯定是否的。它讓用戶很不爽,它讓伺服器壓力非常大。但是,貌似只有這麼個辦法了。它讓你每周二必須在電腦前等著,卻不一定能買到,但它至少公平,至少你可以每周二中午去搶一下,就有可能能買到,否則所有東西都會跑到黃牛手裡,你就得跑到路邊小點去買加價三四百的手機,還有可能買到假貨。

題主問如何影響公司形象,這顯然是弊大於利的,很多朋友都很生氣,關鍵是這種模式不是小米覺得它好,而是在所有方案都很爛的前提下,它已經是損失最少的了。你必須承認,有些事情,不是你想做到就能做到的,有些困難真的很難。

4、你還有別的靠譜方案嗎?

如果你有靠譜的方案,請評論我,如果真的讓所有用戶滿意,我相信雷總能讓你當VP。但是,請想想問題的本質,100萬台手機,怎麼讓1000萬用戶滿意?總有90%的人買不到手機,這些人怎麼滿意?

有人說了,你說的太邪乎了,其它手機怎麼沒遇到這種情況?

抱歉,小米的模式的確以前沒有過,純電商銷售+超高性價比+好的產品+手機是剛需,大家看不懂,這是正常的,相信總有一天大家會明白小米的辛苦。

沒人會因為一樣東西買不到才去買,他買是因為他需要。好的商家知道用戶要什麼,外行會以為是商家的營銷做得好,沒有好東西,營銷都是廢話。

有的人說你造成「供不應求」的假象,所以才那麼火,那麼我請問一下:如果我每天賣100部手機,全售罄了,能造成供不應求的假象嗎?請問我一天供1000萬部手機,只賣了900萬部,會不會火(恐怕全世界都得報道吧)?火的真的是供不應求嗎?人家買東西不看價格不看產品,看到供不應求就傻乎乎掏錢嗎?

就比如說海底撈,每天那麼多人排隊,難道這就是飢餓營銷的雛形?顯然不是,海底撈沒有排隊的托,它的店面一般也都比別的火鍋店大,但就是有人排隊。那是因為顧客去他家因為他家東西好吃,更是因為他家的服務好,用戶為了美食和服務,寧可去排隊,而且不是因為有人排隊才去排隊,那是大傻子。別以為幾千萬人都是大傻子,這樣的人自己才是大傻子。


定期發布:

對用戶:

每周迭代,美劇那樣,讓你每周定點定時有個盼頭,時間長久形成一個條件反射「哇!周二中午十二點啦,我要去搶小米啦」。

對企業:

小米活動組不是很了解,之前做版本有類似的經驗我可以談談,一個組在一個周期內做完一個活動接著做下周的活動,連續不斷可能有點累;簡單粗暴的辦法就是把一個活動組拆出來,分成若干組,A組做完一個排期上,B組做完一個排期上,...內部來說,A組可能從一個活動到下一個活動做完周期是兩周,同理B組周期大概也是二周,這樣同時可以減少A組和B組以及更多組的很大負擔,但是對外來說,活動永遠是一周一個,很頻繁很有規律,很讓人有盼頭。

--------------------------------------------------

搶購:

對用戶:搶到了就比較珍惜,一直比較好奇公司發1999的小米可以讓很多人開心興奮很久,但是發1999現金感覺不是那麼強烈。搶購的價值對本身產品是加分的。

但是搶購搶不到也會帶來一些社會的負能量,開始各種猜測,比如「飢餓營銷」等,有很多人心意很誠的想買,但是就是買不到,「對一個東西的愛才會產生更多的恨」(來自《西遊記之大鬧天宮》),其實現在小米搶購的演算法已經是很贊的了,因為他最大屏蔽了你有技術就能搶到的這些原因(比的不是誰手快),現在真的是比人品,買到是運氣買不到也真是運氣人品不行,呵呵。

對企業:考驗的是他們伺服器本身的性能,並發,等等這些,原來搶購是伺服器掛,現在還有嗎?這些都是內部多少次pk和技術公關的結果。

以上都是胡扯,上班!


我記得第一財經周刊2013最後一期就專門講到小米公司這麼做的原因,分析得非常透徹。我現在回想得不多,簡單講講,如果想要詳細,可以專門去找來看看。

對企業方面的好處就是:


一開始幾個月內賣出的產品(現在不止手機)肯定是虧的,因為售價甚至比成本還低,所以每次只買幾萬台;


這樣拖時間,等到零件、生產工藝等等成本的降低,就可以漸漸的開始獲得利潤,就可以加大生產銷售;


再等到售價遠遠高於成本就可以降低售價,這就是手機差不多半年就降價的原因。


這種做法也就是為什麼大家都覺得小米很便宜的原因。

每周搶購要通過預約才可以搶購,這樣小米就會知道下一次大概放多少貨出來,和最近幾個月的生產數量應該是多少。


也可以減輕伺服器的壓力,沒預約的人自然不會上去搶購。

對用戶影響小米公司就是:


買不到才是最好的東西,這樣會有很多人更加想要去買。有一種期貨效應。


每周來一次就會人有一種更大的激動,這周不行,說不定下周就可以買到,所以對小米的影響力也是很大。


況且小米每次開賣都會造勢,有水軍等來轉發宣傳,又有黃牛來搶,有一種很多人買的現象,人們看到黃牛賣得這麼貴,自然就會去官網買。


當然這樣也會讓人憤恨,從而不會去買。

想到更多會再補充。


大冷天手機寫了這麼多,求個贊


推薦閱讀:

如何對售前工作的價值進行評估?
戰略與策略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海爾手持迷你洗衣機能像普通洗衣機那樣有好的普及率嗎?

TAG:市場營銷 | 小米科技 | 供需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