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是座怎樣的城市?

在你的記憶和印象里,哈爾濱是怎樣的城市?

任何方面,謝謝回答


差不多4年前去的東北,去了6個城市,大體印象中就是:

1、我去!松花江風怎麼這麼大!

2、中央大街好長啊!

3、進屋子眼鏡要霧掉好麻煩!

4、飯店裡的菜量好大呀!

5、周圍都是說東北話的,真好玩!

6、靠!又一個這麼高的男/女 生!

7、哈哈,原來小賣部叫 倉買!

8、你看,那家店的牌子也只剩下幾個偏旁了。

9、靠!住宿好便宜!

10、地下通道怎麼有這麼多攤位?!

11、哈哈,人蔘怎麼稱斤賣的?!

12、哈哈,超市門口的地上都是雪糕!

13、菜市場的海鮮全是凍住的?!

14、火鍋真好吃!

15、天上雲這麼少!

16、怎麼這麼多大煙囪在排廢氣呀?!

17、打車不貴啊!

18、俄式建築好多呀!

19、媽的,地上好滑!

20、冰雪大世界怎麼又漲價了!

21、東北人真實在!

22、秋林的東西好貴!

23、亞布力滑雪場也好貴!

24、看到南方的東西,好親切,好激動啊!

25、東北人真能嘮!

26、"咦,小夥子,你杭州的呀,普通話說挺好呀!個子也挺高呀!"

27、當地人總說:「東北啊,還是夏天來好啊!不過來看看雪也不錯,你們南方不下雪吧?!」

28、哎,手機和相機怎麼又沒電了!(放在口袋裡捂捂,怎麼又有電了?!)

29、糖葫蘆好硬啊!

30、市場里的東北特產感覺挺便宜啊!

31、大哥,大哥,這酒,我真喝不了了,再喝就得躺著回去了~

32、哈哈,昨晚放在外面的可樂凍住了。

33、「走!走!走!吃火鍋燒烤去!」

34、怎麼又找給我一塊的紙幣?!

35、這肉真好吃!

36、姑娘是挺好看的,怎麼腿這麼粗呀?

37、只要是屋子裡,到哪裡都暖和?!

38、銀行里好暖和,但是真的好乾好乾!他們怎麼受得了!?

39、這裡人不但實在,對朋友還真不錯!對待朋友的朋友也很好誒!

40、哈哈,啤酒飲料常溫的是冰的,冰櫃里的是「常溫」的!

41、這河面上的冰怎麼這麼厚!?好多裂縫,我不會掉下去吧?!

42、原來景區該坑人的還是一樣坑人!

43、啊?!怎麼有人開車在松花江上玩漂移?!


「」13年夏,去哈爾濱遊玩。晚上11點多,在兆麟街的一個燒烤攤準備吃夜宵,邊上站著一個膀大腰圓,緊身黑色上衣並且戴金鏈子的胖子,嗯,就是電視劇常以看場子的身份出現的那種東北漢子的造型,和他女朋友。嘴裡正擼著串子同時在等著剛點的下一波。

點了羊肉串後就在一旁等,也下意識的和那一對保持著一定的距離,當時已經夜半。而當師傅烤好了肉串遞給他們時,胖哥朝我這比和了一下和師傅說:我這還有沒吃了的,先給他們吃,他們正餓呢。

我接過,和胖哥道了謝,胖哥憨厚的一樂,胖哥的女朋友胖姐沖我說:這就是和諧社會嘛!

這是我認識的哈爾濱,我了解的東北人。

-------------------------------------------------------

答案在短時間內獲得這麼多贊,出乎意料,但也頗讓人感到欣慰,因為我看到有如此多的人認同這樣的價值觀,在東北,互相關照,與人方便的事情本來就屢見不鮮,聽老人說起過,這本是闖關東時的災民留下的遺風!

也看到評論中有很多朋友說道以偏概全,不能一概而論,而面對著諸多平台上對這一地區這一族群不負責任的口誅筆伐,我想說一句,如果一艘船上人人都坐在船頭,你坐在船中心時,是無法阻止船的最終顛覆的。因此我希望自己成為那個永遠坐在船尾,永遠成為「另一種觀點」的人。


當年去哈爾濱之前,問哈爾濱的朋友去那旅遊需要注意什麼,有什麼推薦的地方。

那個挨天殺的損友!推薦我去舔鐵門!!說哈爾濱的孩子從小就不吃冰棍兒,鐵門甜甜的和冰棍一個味道!!當時年幼,對友誼還充滿了信任,故事就這麼慘烈的發生了...

!!!!!!!!!!

哈爾濱,是一座讓人舌頭疼的城市。


作為一個純種的浮藍人,在哈爾濱呆了幾年,一個形象就是一年四季各種涼快!先上圖

1天氣篇。

冬天出門睫毛會結冰的那種!第一年到哈爾濱,拍的室友的睫毛,當時都震驚了!!

在哈爾濱上大學,只要下雪連續超過3個小時,學校就會叫整個大一的出去掃雪鏟雪活動,站外面1個點兒腳感覺都凝固了

冬天各種地方能堆雪人。學校,肯德基門口

哈爾濱城市有專門堆雪人造冰雕的施工隊,放在中央大街一些景點出和道路兩邊,用機器弄的,3.4米高特別霸氣,後兩張逛街時候隨手拍。

索菲亞晚上特別漂亮!!哈爾濱中央大街附近俄羅斯建築特別多,

晚上江邊遊客,3點多就開始黑天,一般4點30左右差不多黑完了,溫度好低,在室外呆1個點兒就會凍透,

冬天滑雪特別好玩,當時跟的團去的附近平頂山滑雪場99塊錢包車包門票雪具午餐,滑雪場都在偏遠的地方,建議跟團,錢充足的可以去亞布力滑雪場!極力推薦!!!! 滑雪是個會發熱的項目,當初拿的圍巾耳罩滑了一圈統統撇一邊了

專門用來遊客塗塗畫畫的大坨子

冬天江邊滑雪。。對於當時的我太貴了,記得50一次,一直沒玩過,有點遺憾

松花江冰凍上了,可以在江面上各種玩,不過腳真的好冷,而且風吹的臉頰爆疼

每次去都看見狗狗,真的感覺好可憐

在街上追著我玩兒的狗狗,好像是被丟棄的,看它在雪地里找吃的,給他買了餅,感覺它跟地上的雪好搭配呀

對沒錯!這就是我學校掃雪過後情景!!哈哈哈哈哈當時任人吐槽像墳墓,宿舍樓正好面對著,不過現在慢慢懷戀

大冬天的都要穿保暖才能出的了門

中央大街的雪糕是這樣賣的哈哈哈

冬天差不多就這樣~哈爾濱只有兩個季節,一個冬天,一個初秋天,

冬天一直到6月初,我都穿長袖晚上開著窗戶蓋被子完全不熱,夏天晚上還冷,8月開始就感覺進去了秋天,每年開學來夏天裙子短袖完全穿不了,已經開始冷了,早晚溫差好大,開始了薄長衣長袖。

哈爾濱很少下雨,不向南方,一年出了7月夏天會下10天左右,9月到次年6月,下午次數不到3次,在我印象中,根本就沒下過雨!從南方帶過去的雨傘至今猶如全新

2.美食篇。

典型一枚吃貨,每到周六日就坐車溜達,經過長達2.3年的探索,老道外美食積極推薦,雖然看起來破破的,但超有年代感,典型看哈爾濱的象徵,我特別喜歡老道外的建築

老道外的百年老店特別特別多,

大骨棒,山東包子。

老道外光頭餅,特別好吃!每次去排長隊,冬天也不例外,手上拿的特寫就是它,長得挺不起眼,

豆腐丸子砂鍋,記得是6.7塊一碗

忘記道外幾道街了,店鋪不起眼,但年代久遠,

紅光餛飩,火勺

上面那是我一天尋找吃的,肚子都快撐到爆,最後來了個冬天特色糖葫蘆收官回宿舍

一根超級巨無霸糖葫蘆

中央大街賣的糖葫蘆我覺得特別好看擺出來

學校附近糖葫蘆車,想一車都帶回家!

感覺冬天冰淇凌特別好吃,哈爾濱冬天雪糕是這樣擺攤的,哈哈哈哈哈哈

中央大街金安負一樓買的冰淇淋泡芙特別好吃!!!

從哈爾濱帶回來的大麵包,比我姐臉還大,

去哈爾濱,一定一定要嘗試農業大學裡面的水餃!!!超級便宜!!吃了農大的水餃,我才感覺以前在南方吃的都不叫水餃,真的好吃到爆炸!誰吃誰懷戀,每個月至少跟室友去一次農大專門吃餃子,避免午晚飯點,學生高峰,根本沒座位

晚上夜市,目前我就知道兩個夜市,師大和香坊的。圖一香坊夜市的大俠和師大夜市得人群,冬天沒有夜市的,太冷了~幾乎5.6點接上看不到幾個人

想試試鍋包肉的可以去中央大街那兒的「老廚家」,百年老店,有明星去吃過忘記是誰了,不過他們門口有照片~酸酸甜甜得鍋包肉我是吃不上來這個味兒,每次最多最多一個就吃不了了,

最有名的大米也是我目前吃的最香的一種大米,五常大米!真的好吃,我當時還想抱一袋回家給我爸媽嘗嘗,可惜太沉了,放棄了。。。。。

補充!!!!真的是哈爾濱是一個非常喜歡穿貂的城市!!!!上到老人下到年輕小伙,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冬天只看見滿大街的貂在跑哈哈哈哈,傳說真的好抗風,哈爾濱的風是你穿再多都會吹穿透的,「寒風刺骨」再形容不過了。貂下至幾千上到好多好多(傳說幾十萬的,相當於一部車),而且我總覺得款式一模一樣,就是顏色不一樣,東北大爺門兒穿貂給我印象總有大金鏈子配脖子哈哈哈哈然後腋下夾錢包給我一種暴發戶的象徵,

室友買的貂,摸著真的好舒服,當時納悶這麼輕這麼薄的能抗凍嗎,然而真的扛!比穿毛衣?羽絨服暖多了感覺,不過必須送去專門地方清洗,這挺麻煩的


可能答這個題和我以前的畫風不太一樣,對於大多數人,哈爾濱這地方熟悉又陌生,某歌手的老媽最近也弄出了個大新聞,這一下也把這個城市推到了風口浪尖。

看了這麼多答案,竟然基本沒有哈爾濱人,或許你們看到的哈爾濱,都不如我們來的更為入骨,所以看到這個,就總是想寫點什麼。

  • 在知乎里,總有私信問我是哪裡人,我也曾經寫過各種各樣的地方,卻很少提到我的家鄉。

記得初中的時候媽媽和我說:「我小時候聽劉蘭芳講「岳飛傳」,心裡想那個「鐵浮屠、拐子馬」的金國得是一個多可怕的地方啊,後來才知道金的首都上京就是哈爾濱的阿城縣(現已改為區)。」

1995年的冬天我出生在這個中國最北邊的省會城市,聽家裡人說那年特別的冷 ,-36°C,暖氣還不太好,據說小小的人嘴唇都凍紫了,後來還是姥姥拿了個飯盒裝上熱水放在我腳上,這孩子才甜甜的睡過去。

很多南方人說你們北方都是乾冷,不如南方的陰暗潮濕。但是哈爾濱的冷並不同於其他北方地區,每年10月天氣開始轉冷,11月就很有可能零下,西伯利亞的冷風跨過大興安嶺吹過來,寬闊的松花江千里冰封,小皮卡都可以肆無忌憚的開在江面上。大多數時候哈爾濱的雪根本沒法堆雪人,不是因為少,而是雪都是一個個小冰粒,早就失去了溫暖的空氣下鵝毛大雪的粘性,一粒粒隨著西風打在臉上,生疼。

  • 所以我從小的印象里,冬天就是白色的,也或許是個冬天出生的摩羯座,我還真的越發的喜歡冬天的肅靜,哈爾濱在北緯45°附近,高高的緯度導致冬天4點天就大黑,早晨總是摸著黑跑到學校。人們世世代代生活在北國,北國的意志或許也慢慢的流淌在血液里。

我從小的路線和別人不太一樣,8歲就上了初中,15歲的時候我參加了高考,等到後來填志願的時候,糾結許久放棄了這個我兒時的遊樂園哈工大(當然並不是因為我媽說要在我上課的時候給我送飯),坐上了通向北京的火車,土越來越黃。

對於遊客,你們未必熱愛哈爾濱,但是你們願意來這裡觀看美輪美奐的冰雪和拜占庭建築。對於我們,我們熱愛哈爾濱,但是我們卻沒法回到這裡。

哈爾濱地處松花江的沖積平原,是個一望無際的平坦地帶,厚厚的雪和冰「發酵」了純黑色的鬆軟土壤,生長著森林和灌木。也正是因為這種優勢,平原周圍山區的漁獵的「靺鞨」(音「墨盒」)人跑到這裡逐漸走向定居農業,他們把松花江稱為「粟末水」當成母親河,這也就是歷史上的「粟末靺鞨」,他們學習唐朝開始漢化,最終在首領大祚榮的帶領下發展出名噪一時的「海東盛國」——渤海國。

所以雖然總說「自古以來」,但是哈爾濱或者說「黑龍江」、「吉林」這個區域,在渤海國之前幾乎沒有被漢族中央政權控制過。

  • 後來渤海國被西遼河(內蒙遼寧)一帶的契丹滅掉,曾經留在森林裡的「黑水靺鞨」在一個高麗人完顏函普的帶領下逐漸崛起在白山黑水之間,最終完顏阿骨打螞蟻吞大象,改族名女真,建國金定都上京,滅掉契丹的遼國,隨後也直接給我們漢人的北宋帶來了靖康之恥。

可是金終究還是走上了遼的老路,更為野蠻的蒙古開始力壓這個曾經強悍的民族,最終木華黎、窩闊台等摧毀了已經逃到河南的金朝政府,但是中國卻和這個自古以來都基本不屬於我們的地盤扯上了密切的關係。

  • 蒙古吞併女真,進行蒙古一樣的「萬戶制」管理,女真開始蒙古化,後來在一個都已經起了蒙古名字的萬戶「猛哥帖木兒」帶領斡朵里部(哈爾濱依蘭縣)和明朝合作一起對付蒙古,最後朱棣封猛哥帖木兒「建州左衛」,這也就是歷史上所說的「建州女真」,走進體制內的他們也開始進一步的漢化。

當然了,猛哥帖木兒還有個名字叫做「愛新覺羅·孟特穆」,而建州女真也就是後來又一次給漢人帶來恥辱的滿族。當然滿族就像很多曾經想控制中原的外族一樣,隨著清的覆滅,他們的老家也就徹底成了「中國」的一部分,滿洲人把自己的老家看成「龍興之地」來保護,設置吉林將軍。

  • 所以到了近代變革最黑暗的時代,大量的山東、河北破產農民逃入滿洲,歷史上轟轟烈烈的大移民「闖關東」開始,我們周圍大多數人的祖輩,都是那個時代逃難來的人們。他們在這片幾乎未開發的黑土地上創業經營,很快的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秩序,而俄國這時也早就把手伸到東北,從海參崴一直到莫斯科的「亞歐大陸橋」穿過這片土地,在那個被滿人稱作「松阿里烏拉」(松花江)的大江上出現了一條大橋,也就是在這裡,一個嶄新的城市伴隨著鐵路發展起來,至於「哈爾濱」這名字到底是怎麼來的,現在說法也很多,一般認為是滿語天鵝、曬網、「扁」等等,經歷了俄、日的一系列佔領和經營後,哈爾濱帶著「共和國長子」的帽子走到了我們的時代。

圖 日據時代的哈爾濱,也是最早期的哈爾濱樣子,被稱作亞歐大陸橋的「中東鐵路」在哈爾濱拐了一個彎子,第一個彎子包住的就是哈爾濱地勢較高的一個區域「南崗區」(這個圖的時代我家那邊就是城區了),而在松花江邊,中東鐵路左邊被稱為「埠頭區」,右邊被稱為「傅家甸」,後來這兩位就改名成了「道里區」「道外區」,當然了,這次某歌手的母親就是道里區的副區長,不過從這個規劃就能看出,鐵道和這個城市早就結下了不解之緣,三個區的交匯處,正好就是哈爾濱火車站,也是哈爾濱的市中心。

圖 曾經的哈爾濱市中心「聖尼古拉教堂」,老哈爾濱人叫這個「喇嘛台」,後文革被拆毀,我也沒見過。

現在這地方就是哈爾濱所謂的「紅博廣場」。

圖 哈爾濱紅博廣場。

  • 我家所在的地方,正好距離中東鐵路3個街區,南崗區的主幹道「西大直街」從中東鐵路上走過,這地方也就被叫做「西大橋」,從小時候起,我就往往聽著火車的汽笛聲睡去,最後竟然變成了強迫症,只要沒有火車過來,就怎麼都安心不下來。

沒事的時候,姥姥總是帶著幾歲的我,一路從南崗走到道外,跨過濱江鐵路大橋,看著我們的母親河,走到當時還荒無人煙的松北地區。

圖 濱洲鐵路橋,我記得橋頭有個墩子上面寫著「1900」。

所以鐵路在哈爾濱一直有著很大得勢力,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包括我的成長過程中,「鐵路」和「市內」好像都是兩個機構,鐵路局有自己的居民區、學校、醫院,甚至在哈爾濱鐵路家庭的固定電話外撥之前,還要加上一個10。所以等到初中的時候有了手機,撥電話的時候還是會條件反射的按上這兩個數字,甚至現在撥電話都總感覺缺了點什麼。

其實就如同鐵路部門一樣,哈爾濱有著各式各樣這樣第一次工業革命帶來的舊產業,現在你還會在哈爾濱看到各式各樣帶著奇怪數字的區域,這些都是已經廢除多年的重工業產業或者軍工工廠,聽姥姥說在那個不可描述的時代,火光紛飛。

鐵路部門終於也隨著全中國產業的轉型開始失去了原有的地位,國家扶持的重工業開始衰落,東南沿海開始發展,計劃經濟時代的鐵路局也失去了原有的財力和勢力,商品經濟下的哈爾濱市開始大量收回曾經鐵路的學校和醫院,省重點中學「鐵路一中」變成了「省實驗中學」,「鐵路五中」被「哈十九中學」吞併,「哈鐵路中心醫院」變成了「哈醫大四院」,大量的鐵路附屬企業或倒閉或賣出。

同樣作為哈爾濱支柱行業的,還有大名鼎鼎的製藥行業,因為家庭原因我只能了解有限的這兩個行業了,哈爾濱曾經在國家的計劃經濟下修了很多的藥廠——哈爾濱製藥廠、哈爾濱製藥二廠、哈爾濱製藥三廠、哈爾濱製藥四廠、哈爾濱中藥二廠等等,但是改革開放後,哈爾濱的製藥廠們和其他國有企業一樣被衝擊的頭破血流,到了90年代哈葯也開始聯合改組走上了集團制的道路,最終哈爾濱製藥廠和哈爾濱製藥二廠合併成「哈葯總廠」,加上三廠、四廠、六廠等存活下來的企業以「哈葯集團」的身份存活了下來,後來哈葯三廠改名「三精製葯」,也就是大家小時候被洗腦的那個「藍瓶的」。

後來哈爾濱的「天鵝股份」獲得了三精製藥廠的股份,天鵝改為「三精製葯」上市,並隨後控股哈葯四廠也就是那個1234胃必治,哈葯變得更為複雜,後來冰島的外資進入哈葯集團,這個哈葯集團就成了名副其實的「三資企業」。

壯大的哈葯集團伴隨著一系列瘋狂洗腦的廣告開始響徹大江南北,導致後來我看著帶著哈葯標誌的筆和筆記本都會感覺眩暈,哈葯利用廣告、會議兩位一體的傳統營銷模式進行企業管理,在那個經濟轉型的階段成為了最大的受益者,哈葯六廠「蓋中蓋」的「一片頂五片」沒人不知道。

  • 但是吃過這鈣片的應該知道,這東西明明就是大小一片頂5片,完全就是個碳酸鈣的坨坨。

不過雖然大家的努力很重要,卻不能忽略歷史的進程——曰。。曰

龐大的哈葯集團就和僵化的東北經濟一樣,有著太多的滯後和短視,哈葯的營銷幾乎都是等著經銷商點對點的取貨,而省外以及國外商品卻利用各式各樣的渠道進行營銷。而大量投入的電視廣告費用也成為了集團的負擔,相比而來對於新藥品研發的投入卻不斷地下滑,所以對於市場經濟缺乏敏銳度的哈葯開始進入到了衰落期,最後就連經銷商都不選擇哈葯的產品,失去市場影響力的哈葯產品開始塵封在藥店架子的底部。

2014年,三精董事長劉占濱自殺,原因同樣不可描述,隨後不久,三精股份退出市場,而一個哈爾濱本地的連鎖藥店「人民同泰」代替進入,但是三精曾經的輝煌就一去不復返了。

  • 作為生產抗生素為主的工廠哈葯總廠,一直以來總是把握不住市場動態,幾乎無法在市場上推出像樣的醫藥產品,最後導致這個大型企業帶著上個世紀的塵埃走進2010後,工人的工資多年增長率極低,在2016年,扣除養老保險等的月工資,僅僅只有2000餘元。

以我身邊接觸到最深的這兩個行業為代表,哈爾濱確實在向越來越大的危機走過去,普通百姓的工資水平極低,而大多數人還都是在轉型後的舊有大型國企任職,官僚體制盛行,第三產業極其不發達,每次寒冬到來,這個城市越來越失去了曾經的生氣。

大部分哈爾濱人的祖籍是山東,曾經流浪的農民們來到人生地不熟的東北為了生存,形成了一波一波的集體,後來外族人在這裡構建一系列的工業設施和社會秩序,導致這裡的民風有著極強的「循規蹈矩」性質,人們樂於活在自己從小到大被周圍人精心布置的關係網中,極其的重視人情,也不願意去打破任何的規矩,在生活中的哈爾濱人非常害怕破壞了自己用送禮送錢來維持的「人情」構成的穩態,因為大部分人從事的行業和圈子一輩子都不會變更,所以往往「會來事」「有心」的人都被拉攏,而不懂人情的就會逐漸的被邊緣化,後來我大學去了北京,研究生來了日本,這種特性在任何地方都有,但是我的家鄉卻尤其嚴重。圈子固化,官僚橫行,經濟停滯,哈爾濱和中國其他大城市越來越遠。

  • 將近200萬的人口,離開黑龍江,離開哈爾濱,隨處可見無人居住的鬼城,但是開發商仍然在松花江北的郊區像蘑菇一樣的蓋樓。

今天過年的時候我沒有回家,但是夢裡見到了兒時和爸爸一起走在下雪的西大直街,還有每天接送我上學的小麵包,路過正在修建的「龍塔」。

爸爸身體越來越不好,現在沒人攙扶也走不了雪路,我想回家,但是回不去了,不是說回不去的才是家鄉么?

其實家鄉自己已經回不去了。

記得有一年,都已經4月份了,天卻黑的嚇人,我和爸爸說不會是要下雪吧,老爸說都這時候不會了吧,結果那一天哈爾濱下了史無前例的大雪,踩一腳就直接到了腰,艱難前行。所以對於哈爾濱的學生,每年最常見的活動就是鏟雪,大路上最多的就是除雪車。

  • 春天開化,滿街都是泥濘,黑色的泥漿滿地,但是我們知道不久之後,丁香就要開了。

丁香是哈爾濱的市花,幾乎路邊的每個花壇都會種著這種灌木,米粒大的小花,一簇一簇,貌不驚人,但是卻香到人的骨子裡,我記得有一次在北京走過一片丁香林,那味道雖遠不如哈爾濱的丁香沁人,卻讓從不說思鄉的我流下眼淚。

姥姥常說,丁香「皮實」,無論颳風下雨,這東西從來不會掉落,後來爸爸摘了一大把丁香插到花瓶里,媽媽還給埋怨了一頓,可是這花整整半個月沒有凋謝,為這個房子奉獻著自己的余香。小時候老師總說,哈爾濱人就和丁香一樣,無論有任何的風吹雨打,但是我們總能撕碎寒冬,綻放出無人比擬的香氣。

圖 哈爾濱的丁香。

我家旁邊,是哈爾濱的第一學府哈爾濱工業大學,這個大學在多個領域尤其是航空航天,都是全國頂尖的地位,小時候總是鑽進工大一個偏僻花園裡遺棄的飛行器外殼,跳上跳下。哈爾濱需要人才,也需要無數的人才來帶動區域轉型,如果哈爾濱這個城市有靈魂的話,或許也希望自己松花江水哺育的精英都能留在哈工大,而哈工大的精英也都能被這個城市的美所吸引,願意和這城市融為一體。

  • 可是靈魂藏在堅冰後,就像冰雪大世界看似繁榮的冰雕建築牆,她出不來,我們也沒法進去,只能選擇回頭。

丁香一開,我們就知道堅冰就快融化。

希望能有這麼一天,我不僅僅驕傲的介紹哈爾濱奇蹟一樣的冰雕,走在折衷主義和拜占庭圍繞的中央大街上,還能看到前方熱火朝天的年輕人,忙碌在CBD。

我們總津津樂道於索菲亞大教堂,而Sophia正是希臘語里的智慧。

放幾個圖吧。

圖 松花江上的取冰作業。

圖 賣冰棍的(這個冰座目測是坑外地人的,一般都是直接拿個紙箱子就賣了。)

圖 冰雪大世界,這些東西的大小都是真實的建築一樣。

圖 道里區的索菲亞教堂。

圖 龍塔,當年號稱全亞洲第一高鋼塔,當年哈爾濱人著實還高興了一段時間。

圖 哈葯六廠的公益廣告,「媽媽洗腳」,這熊孩子就是家有兒女那個夏雨。

李白的故鄉,有一種說法是碎葉,也就是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瑪克,難道李白思念的就是這地方么。

其實有時候或許不僅僅是思念家鄉,而是有些東西再也回不去了。

其實我們都是遊子啊。

以上。


翻了一下相冊,先補點圖給你們爽一下。

有一條街,叫安發橋。(天吶,好像是橋,算了不要在意這些細節)

這個地方是學校門前的一個小島的冬天霧凇掛的景觀。

常常會有這樣的場景,茫茫雪原偶爾路過的一棵樹,或者一片叢林。

大雪漫過城市和叢林,漫過目光所及的所有實體。

東風伴烈酒,問君共飲一杯無?

———————————————矯情的正文:—————————————————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差點忍不住眼淚都要流下來了。

2013年第一次去到那裡的時候,只記得天很藍很藍。

坐大巴到火車站附近賓館的時候已經是晚上十一點多了,住的27樓仍然能稀稀落落傳來樓下的聲音。

我仍然能想起來那天做了一整天延誤七個小時的飛機一整天沒喝水的晚上透過窗子看到的迷離的燈光讓我有忐忑的睡不著。

我花了很長時間習慣這個城市,也習慣學校門口紅燈時候還是會飛馳而過的私家車以及馬路頭頂的天橋。

今年大三,來哈爾濱沒覺得兩年半了。

花了兩年的時間讓自己在這個城市不覺得自己晚上睡覺是睡了別人的床,不覺得過馬路的時候自己走的是一座流浪途中的休整站。

在我的印象中哈爾濱是一座什麼樣的城市呢?

是夏天34度就晒傷的紫外線?

還是冬日裡的呼嘯寒風和數月難化的冰雪呢?

是火車站吆喝著"江北差一位「的計程車師傅?

還是手插在袖子里推著三輪車賣地瓜和冰糖葫蘆的大爺大媽呢?

大一的時候,覺得天大地大自己無所不能。

但那種對於整個城市難以融入的自卑感和一種莫名的自己給自己的自負讓自己在生活中越來越鑽到牛角尖的縫裡。

自己的眼界都被局限在學校里的一畝三分地里,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哈站到濰坊車站那一趟23小時的火車。

現在看看那時候敏感脆弱又矯情的日子,常常還會有一種自憐的感覺。

第二年的時候,慢慢的開始走到外面去。

從一個跟著地圖迷路到說走就走一個人搭上公交車頭也不回的去吃一種傳說中的美食。

【當然現在還是經常會迷路,經常走在路邊不知道自己在那裡要打電話找別人去找我】

夏天的時候差不多隔三差五都要去松花江,在公路大橋慢慢的走,背後是慢慢落下去的橘色的夕陽。

然後一路走到防洪紀念塔坐在台階上看一陣子落日,或者中間和釣魚的大爺嘮會磕,聽聽他們吹的牛逼。

或許會去逛個超市採購一大袋子【假裝是】日常用品【實際是零食】

或許直接溜達到老道外 坐在破敗的樓房中

慢慢的秋天來的時候感覺好像不是很真切 楊樹早早的落了葉 江邊的柳樹還都是綠色的

然後在一個突然降溫落霜的早晨 綠葉都被凍死了

仍舊是綠但綠的發白 讓人很心疼

你能很清楚的感覺到 綠葉在一夜之間在寒冷中掙扎的失去生命

我不知道這樣子算不算是愛上一種城市。

你坐在江邊的台階上,看一隻被浪花的水滴掀翻的七星瓢蟲看了一整個下午。

你在路上走著的時候,看到路邊的爛尾樓會心疼這個城市被凍結的經濟血管。

你坐在這個他破敗的已經沒有人居住的危樓里,會想像曾經有多少人的悲歡離合都在腳下。

大概是又愛又恨吧。

看自己另一個答案里對這座城市的描述:

有那麼一刻,我一個人站在路邊等待著也許不會再有的末班公交車。風很冷或許是穿的太少,我忍不住開始發抖。公交車來的左手邊或隱或現的紅綠燈紅了綠綠了紅,我就那樣盯著路口站著。明明時間已經過了可我還在等。

後來我坐在車上開始想其實自己並不喜歡這座城市,我討厭這個城市寒冷的冬天和刺骨的風,它讓我的手永遠是木木的狀態。我討厭這座城市一過八點就死寂的街道,蕭條的讓人感到沒有迴音。我討厭這個城市的黑夜永遠比白天長,討厭這個城市與我的故鄉之間不能忽視的距離。

也常常會因為漫長的6個月冬日弄得整個人都覺得渾身浸著冰碴子。

但是春暖花開的時候又覺得更讓人愉悅。

這個城市能感動我的東西太多了。

門口有一個冬天賣糖葫蘆的老頭 是個啞巴

門衛常常欺負他

我每次經過都會買一根

有一天經過 天氣太冷了 沒有買

後來想想 又跑回去

買了兩個烤地瓜 分給他一個

當時他一個勁的推辭 我給他解釋說 本來就是買給你的 我自己也吃不完

他嗚嗚的喊我也聽不太懂的話 眼睛憋的通紅也說不出一句謝謝

遇到很多很小人物都在很努力的活著

遇到一些合拍的朋友,一起走一段然後說再見。

現在活的很快樂了,是那種自己走在路上聽這歌都能蹦起來的快樂,希望你們也都能快樂。

祝好,有緣人海見。

————————————————噠!—————————————

2016.8.3更新

離開哈爾濱到別的城市 莫名其妙的就很想念他

想他一到八點就沉寂的街道 也想冰天雪地的半夜在路上遇到的酒鬼

想哪裡每天晚上擼的串 也想那些晚上烤的羊腿

想跟他們打招呼說的 : 干哈去啊

也想他們跟我說的 : 滾犢子

想那時候我第一次去吃的凍柿子最後差點把牙凍掉 也想第一場雪的時候撒的歡兒

這邊一切都好 有24小時便利店 我夜跑的隨便進一家店就能買一瓶水

門口社區里有一個小的圖書館 也不會因為 你瞅啥就掐起來

下一場雨的夜晚照樣悶熱潮濕 不像哈爾濱 一場雨之後就晚上睡覺都要幸福的蓋著大厚被子

到處都是小龍蝦 到處都是商場 小區都很乾凈 到處都是夜跑的人

這是個很有生機和活力的城市

可是,哈爾濱,

還是很想你。

————————————————噠!—————————————

2016.9.6更新

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

大概這首詩能講述我現在的心情,很多的學長學姐或者學弟學妹私信我或者評論這個城市好的壞的。

一年兩年很難吃透他,也很難品味到她骨子裡的韻味。

有時候挺奇怪的,在上海搭四平八穩的公交車倒總想起曾經一往無前在霧霾天氣還會迷路的門口的88路公交車。

從東三省以外的地方來到這個城市難免的都會覺得不習慣,或者不舒服。

但是你帶個三年五年之後再出來,慢慢發現那座城市的風土成了自己的一根肋骨。

寫簡歷寫到哭跑出去逛街,地鐵的轉角看見大聖,又看見熟悉的學長回了學校大家一起胡吃海喝。

一時間有點心裡好像有一顆沙子。

二十幾歲的年紀啊就這麼幾年了,希望大家都能過得開心一點,看不見方向就在原地坐一會,跌倒了就在地上趴一會,看得見未來就使勁跑,趁年輕有時間有精力使勁折騰自己愛的事情。

好像寫成了日記,每看一遍就好像我重新長大了一次。


http://weixin.qq.com/g/AZcVXfyQlpHyox4A (二維碼自動識別)

我來更新下:

雖然沒有特別多人來看我那排版糟糕胡言亂語的答案,但是!看下面一行:

歡迎微信勾搭:tracy50630

我想弄個群 可是一個人建不了的趕腳...所以再來幾個 我就組團

我剛畢業~現在在諮詢公司和新東方來回奔bobobo....心累哦

健身/音樂/電影/萌物/寶寶/書/美食/旅遊/什麼都想說....

講真 我想認識更多朋友啦啦啦~

還有一句忘說了....

無論北方南方 都有它的特色和另我嚮往的地方!

還有在外工作的人兒啊 你們要加油哦~累的時候才是自我增值最快的時候呀! 加油加油!

~~~~~~~~~~~~~~~~~剛從哈爾濱回來 呆了五天 隨便講講自己的感受吧。本人坐標上海,所以只談自己的感受小夥伴不喜勿噴

1. 夜生活結束的很早啊!

某天和小夥伴在張家包鋪吃飯,結果晚上7點半左右基本上就不接待客人了,準備打烊了....然後我和小夥伴出門準備搭公車,結果地圖顯示公車有可能趕不上末班車了...那時候才晚上8點啊……當時真是一臉懵逼了....我住在哈西服裝城附近,那裡附近都是各種大學,但是夜市基本9點多就開始收攤了...這和我們學校旁邊的黑街收攤時間真的有點太大對比啊....

讓我放兩張圖先 hhh

這是6點半的老道外~

再來張再來一張

講真哦 學府路這裡的夜市真的好大 什麼都有賣...黑暗料理也是各色各樣的hhhh

~~~~~~~~~~~~~~~~

2.東北人好實誠!人都好熱情!東西也好好次!!!所以去了哈爾濱之後,我人生的願望之一就是嫁個東北漢子!紅紅火火恍恍惚惚

為什麼這麼說捏?先上圖

老昌春餅

喜家德餃子

馬迭爾冷飲廳的酸奶和雪糕

毛毛熏肉大餅

鐵鍋燉

馬迭爾雪糕

這是麵包發酵出來的 有點像啤酒 但是甜滋滋的 冰的比較好喝~ 哈爾濱還有個叫大白梨的東西 是裝在啤酒瓶里的那種 木有圖片~所以大家自動腦補青島啤酒瓶吧 hhhh

張家包鋪的鍋包肉 真的量好大...而且貌似才30不到? 敲好吃的呀!

各種包子~講真張家包鋪的包子皮薄餡多啊 哇哈哈哈哈 而且排骨包子真的很好吃啊 但是一定要趁熱!!!

這是果戈里大街附近的秋林商廈 然後看到那個比我臉還大的麵包了嗎..我忘了叫啥了..但是類似於法棍那種感覺 比法棍軟一點 真的超大一個!!!還有好多香腸 我忘記拍照了.....你們要是去了 一定一定要吃香腸 肥而不膩hhh 很香誒~

找到了! 拍的不好 大家隨便看看...

之所以說東北人很實誠 是因為每次出去吃飯 真是價廉物美啊 便宜又好吃 量超級大!基本他們兩個人的量夠四個人吃的hhh 而且啊每次去飯店 那些叔叔阿姨看到我不是本地人就很熱情地招呼我 告訴我什麼好吃什麼不好啊 大妹子 hhh 計程車上的大叔好熱情 和我聊這聊那 小姑娘幾歲啦 男朋友有嗎 我和你說你來哈爾濱一定要先了解歷史啊 什麼下次來 我給你帶著玩啊~ 逛夜市的時候被一些人要了微信 各種給我介紹~在哈爾濱學院還認識了兩個學體育的小同學 他們帶我逛了半天 各種熱情啊 搶著付車錢 請吃飯 要盡地主之誼啊!!! btw 東北人說話也超級逗 好可愛的啊!

~~~~~~~~~~~~~~~~~

3.沒什麼事情是一頓擼串解決不了的 如果有那就兩頓!

我到的時候 哈爾濱正好下大雨 所以飛機晚點了,凌晨兩點,我剛下飛機 就被同學帶去擼串了.... 可是我沒有圖片了...講真...哈爾濱的口味普遍更重一點...至少和上海的擼串比起來... 還有啊 哈爾濱人真的好能喝啊 這啤酒喝起來就是喝茶 喝茶 喝茶....

~~~~~~~~~~~~~~~~~

4雜圖雜說

索菲亞大教堂

中央大街

太陽島

防洪塔

哈西附近的一家書店

夜晚的老道外

書店裡的關公 hhh

中央大街上各種吃的

果戈里街附近的教堂

學府路附近的電子書城 真的超大!不過設施有點破了..書真是超全的..我感覺比上海書城更全一點

黑龍江大學裡面

松花江 那個時候我正坐在擺渡上hhh

一家小咖啡店

格瓦斯的機器hhh

我6月去的 不是冬天 所以冰雪大世界 冰雕什麼都沒有看 731紀念遺址還有老虎也木有喂。最後兩天基本沒有特別要逛的了,就是到處走走看看 看看這個城市。哈爾濱的地鐵現在只有一條線,天氣真的很好啊!!!然後沒有大城市的喧鬧浮華 但是真的很適合居住 夏天簡直避暑好去處 白天比晚上多 冬天還有暖氣片!開著窗戶睡覺啊!而上海現在已經熱成狗了

很多時候我們去一座城市並不是因為他的景 而是因為他的人。

最後 手機打字 知乎首次長答...請各位小夥伴溫柔相待 手下留情 排版不好多多體諒 很多東西我也還不了解 但是哈爾濱是目前我在國內喜歡的城市之一. 冬天再去逛一圈 hhh

最後 我要上照... 為了我完成我找個東北小伙的願望 hiahiahia

我是眯眯眼

再來一張

隔壁那位異國風情的妹紙是藏族人 歡迎各大五講四美好美好青年前來勾搭!


我的高中在索菲亞教堂旁邊,中午休息的時候,我會去教堂廣場上坐坐。冬天,天空飄著白雪,索菲亞放著說不上太高雅的音樂,心總是會靜很多。

索菲亞教堂一帶是很熱鬧的區域。我和同學們常常趁著午休到金太陽吃個午飯再逛一圈,買點後來在淘寶上泛濫的小玩意。我們也去哈一百和麥凱樂,營業員們看到穿著校服的學生往往不屑,但我們也不覺尷尬,照樣挑選試穿。偶爾我會去兆麟公園走一圈,也曾多走幾步去琴行轉幾圈或是去郵市買打折郵票。書店更是當時我們常常逗留的場所。走到中央大街要遠一點,有個同學一天中午跑去了中央書店買書,在上課之前趕了回來。要知道中午休息只有四十分鐘。冬天,哈爾濱到處都是冰雕,我們學校也在學校院里做了一個冰雕,路過的外國遊客就走進校門來拍照。

(對,這學校就是哈一中。它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校舍也是三類保護建築。《夜幕下的哈爾濱》的故事發生在這裡,電視劇在我們學校取景拍攝,主演陸毅的老婆鮑蕾還是一中畢業的。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詩人馮至早年曾在哈爾濱第一中學任教,在這裡他寫下了《北游及其他》。)

我人生中讀過的第一本散文集,是蕭紅的散文作品選。這讓我一度覺得,和作家生活在一個城市是很正常的事情。上學路上,我經過作家曾就讀的蕭紅中學。放學時,我在歐羅巴旅館前面等車。周末,我和幾個同學結伴坐車去呼蘭參觀蕭紅故居。這座城市留著她的印記。

哈爾濱同時也留下了很多人的身影。俄國人、猶太人、朝鮮人、日本人都曾在此逗留,給後來生活在此的哈爾濱人留下了可供追溯的許多。我初中的校舍曾經是中東鐵路男女商務學校。我讀過幾段日本人的滿洲訪問記錄,發現他們參觀過的那些地方至今仍存在,而我非常熟悉——就在我學校的四周,那些中東鐵路的遺迹作為哈爾濱鐵路局、鐵路文化宮等等存留了下來。春夏交會時,丁香花就在那百年歷史的石頭建筑前盛開著。

在人來人往的哈爾濱站,有一座韓國義士安重根的紀念館,紀念這來自另一個國度,卻和我們的仁人志士一樣,為自己的國家獻出生命的人。

哈爾濱是有過傷痛的。在731遺址和東北烈士紀念館,你能感受到這傷痛的重量。也許你經過的某處老建築,就曾是731軍官的宿舍,或關押愛國者的水牢。高端的商場所在地,也是一位烈士的遇難地,哈爾濱人在商場樓下建起了紀念館來紀念他。

好在歷史也留下了快樂的一面。太陽島的野餐,姑娘們的布拉吉,手風琴悠揚的樂聲,還有好吃的麵包和紅腸,都是歷史留給這座城市的禮物。許多哈爾濱人都曾對東大直街相鄰而立的三座教堂中,很少開放的那座東正教教堂感到好奇。也是後來我才聽說那座教堂只允許信徒進入,而哈爾濱的東正教信徒多是俄僑和混血兒。說到混血兒,許多哈爾濱人都認識幾個。我也有俄羅斯混血的同學,不過已是第三代了。

現在,哈爾濱的俄國人也是有的,但和當年逃亡或建設的目的不同,現在的俄羅斯來客只是普通地學習或工作著。我家住在哈工大附近,常見到留學生或明顯不是留學生的異域中年人,在寒天里包著厚厚的外套,看上去和這個城市的任何一個普通人無差。一個寒冷的秋夜,在餃子館裡吃著熱騰騰的餃子,鄰桌有母親和讀中學的兒子,有獨自吃一份餃子的中年男人,有邊吃邊聊的朋友,還有一桌聚會的俄羅斯人。又來了一位中年女性和兩個年輕人,彷彿與那桌俄羅斯人認識,中年女性過去用俄語熱情地說了幾句。餐罷離席時,他們又去用俄語打了招呼。這就是一個哈爾濱式的生活場景吧。

哈爾濱的人,愛熱鬧。或許是因為冬天太過寒冷的緣故,每到春末夏初的端午節,人們便紛紛走出家門外出踏青,中央大街和松花江邊洋溢著歡樂的人群,直把端午節變成了狂歡節。哈爾濱的聖誕節彷彿也比別處更有氣息一些,也許是飄雪增添了人們的興味。每年的聖誕節,雖然氣溫已降至零下二十度,但夜晚的中央大街還是擠滿了人。

想要熱鬧的生活,就要多尋找些樂趣。對有的人來說,樂趣是馬迭爾賓館陽台上的演奏,是江邊吹拉彈唱的老人,是老會堂里的一場小型音樂會,是大劇院里一次值得銘記的體驗。對更多人來說,這樂趣更加簡單。夏天街旁隨處可見的燒烤攤,啤酒瓶子和散發香氣的羊肉,或者學府四夜晚的燈光,就是生活最大的樂趣。

哈爾濱算是一個旅遊城市了,雖然大多數人在這裡停留不會超過三天。哈爾濱人總是會傲嬌地說不去冰雪大世界,但也都因為這種那種的理由去過一兩次。哈爾濱人的世界裡,「外地」里存在感最高的是關里/南方/北上廣深。關里的代表地是山東,很多哈爾濱人的故鄉在那。南方的代表地是海南,每到冬天便有大批哈爾濱人飛向海南。北上廣深,那是很多年輕的哈爾濱人工作的地方,每到春節,無數個年輕人就從這些城市趕回來。

哈爾濱不是一個大城市。朋友圈裡會有人分享「哈爾濱被列為二線城市」的鏈接,點開全文會發現那二線還是二線弱。哈爾濱沒有優步,沒有天貓超市,沒有711和羅森,有的只是一家家小倉買和門口掛著幌的小飯店。人們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對,一盆熱氣騰騰的茄子燉土豆要比711的盒飯更有吸引力。

哈爾濱也並不是一個土氣的地方。在星巴克、costa和zoo遍布全城之前,哈爾濱的青年已經習慣在磚街的某家小店裡消磨時光。這裡的漂亮姑娘滿大街都是,只是外地人會畏懼她們的東北口音—別誤會,事實上哈爾濱人的口音並不重,也許她只是不想切換到普通話模式而已。這裡的地鐵站也沿襲老建築的風格設計,在零下三十度的天氣里地鐵運行如常,車廂里放著皮草的廣告。

哈爾濱有幾所985211大學,但顯然存在感更高的是江北。有云:高考不努力,江北做兄弟。又云:江北江北嘍,江北差一位!

每次經過公路大橋,都看到那些年輕的臉,去江北或從江北來,富有生命力。也許他們不會留在哈爾濱,但哈爾濱給他們留下了四年的回憶。

先寫到這,之後應該還會繼續寫。哈爾濱的生活實在是太有趣了。

在外生活了幾年,最近回到哈爾濱。回家之後,突然會跟人說話了。不是說我以前是啞巴,但是只有在哈爾濱,能和陌生人親切自然地聊上幾句。

小時候住在公路大橋附近。姥姥經常帶著我在公路大橋附近的江邊放風箏、玩沙子。公路大橋的引橋下面有很大的燕子窩,小燕子在裡面張著黃色的嘴。春天,江邊的花樹開滿了粉紅色的花。我和姥姥能一直從公路大橋走到防洪紀念塔,江邊總是坐著很多戀愛的男女。小時候的我說:「這麼多情侶啊!」姥姥大笑。

哈爾濱的公園也是與別處不同的。兆麟公園原名道里公園,因紀念安葬於此的李兆麟將軍改名。兆麟公園內還保留了幾座老亭子和老橋,不是中國特色的園林,有幾分中西結合的味道。

斯大林公園原名江畔公園,大概沒幾個城市在今天還能用一個蘇聯獨裁者的名字為主要景點命名。不過,天天斯大林公園的叫著,也沒人會去在意它的名字。

我和姥姥從公路大橋,走到九站公園,再走到斯大林公園。松花江完全對人們敞開懷抱,不像某些海邊城市,無法完整地擁有一條海岸線。

我在防洪紀念塔江邊的沙灘上遊玩,蹚水去摸黑色的貝類,回家可以把它吃掉。水位高的年份,則沙洲不見,水沒到江邊的台階。沿著那台階一直走到水裡去,也是很有趣的。好多松花江畔的記憶,在江水裡隨波浪起伏。李健的《松花江》里唱「松花江水,我童年的海洋」。初聽有點好笑,但卻很真實。

在公路大橋上,能看到水裡生著樹木,是被水淹沒的小小江心島。

冬天的時候松花江冰凍起來,每年都有人在還沒凍嚴實的時候在上面開車走路,然後掉下去。

有時候姥姥帶著我去道外,常常是去花鳥魚市場。一整條街賣的都是花鳥魚蟲,很熱鬧。我在其他的城市也去了些花鳥魚市場,但總覺得沒有哈爾濱花鳥魚市那樣的熱鬧。

道外還有賣燈具的、批發家電的,以及批發便宜貨的瑪克威。到處都是人、貨、物流廣告。還有一個爛尾樓,爛尾到現在。

那些中華巴洛克建築,十年前就已經很破敗了。有一次經過一條賣醫療器械的街,那老樓似乎是剛遭了火災,燒黑的床單從二樓垂下來,牆面燒得焦黑,建築燒得只剩下外殼似的。可怕的還有那些醫療器械,被稱為「肌肉人」的人體模型,包裹它們的塑料膜居然帶著血跡。

後來再去道外拍老建築,一個女人以為我是去找房子的,告訴我:「租房子別在這租!這沒有自來水,還要去外面接水。」

哈爾濱的老建築是不少的,甚至多到讓人有些不太珍惜了。但想到這畢竟是個GDP墊底的落後城市,一切就變得可以理解。有太多城市將老街區「修復」得毫無生氣,也有太多老建築隨著城市建設的進程消失。哈爾濱老建築的現狀實在不能說是好的,但也說不上是最壞的。

經過道外時,我還是會為那些「修復」得只剩外立面的「中華巴洛克」悲哀,但一想到那失火的老樓和沒有自來水的居民,就覺得也實在不能任它們破敗下去。希望將來會有更好的規劃和修復團隊,希望會有的。

我曾經有過一個美術老師,她說她以前在廣告公司工作,參與了哈啤商標的設計。我在她的畫室里畫了一個骷髏頭的素描。美術老師說,這骷髏頭是從前她班裡的男生在文化公園挖出來的。

文化公園——哈爾濱遊樂園,原址曾是俄國人的公墓。公園靠近極樂寺那側的大門,其實是公墓教堂的塔樓。教堂被改成了放4d電影的地方。墳墓都遷到郊區的皇山公墓了。

小時候我聽了骷髏頭的故事,心想什麼時候自己也去挖一個。

現在才覺得,那些在異國他鄉死去的俄國人,死後墳墓還要被遷移,甚至在遷移中遺落,也是讓人悲傷的。

我的美術老師也聯繫不上了,我忘記了自己是怎麼不再去畫室。如果能找到她,我還想再去她的畫室學畫畫。我不記得她的名字,只記得她長得很端正,留長長的黑色馬尾。她現在應該不到五十歲,零幾年在道里哈葯路附近開過一家「彩虹美術學校」,後來又搬到通達街的一個二樓。如果有認得她的人,請聯繫我。

有一段時間,我還是女高中生的時候,我常常去哈師大旁邊的一條小街。那裡有些賣東西給學生的小攤,我還記得有個攤位的肉夾饃很好吃。哈師大的江南校區好像有很多藝術生,所以那也賣些美術、音樂方面的書。不過我的目的並不是書或肉夾饃,而是一家打口店。

後來打口店當然是不在了,不過我常常想起,當時那些青年們形容那個打口店所在小街時用的一個詞:窮街陋巷。沒有比這更精準的詞了。

在那窮街陋巷停留過的樂手們有些去了北京,大概都也還沒有取得世俗意義上的巨大成功。不過我在哈爾濱第一次看音樂節看到的丟火車樂隊,現在也算是小有影響力。

「生命中最善良的時光 就像是水一樣明亮 記憶里總有人坐在身旁 撫摸著我枯萎的肩膀」

這首歌十幾歲時聽,更多的是故作姿態,但現在想想,或許那還真是我生命中最善良的時光。年少無知,心中沒有惡意,對世界懷著完全的善意和接納。這樣的時光,在哈爾濱。

後來我讀到蕭紅的一篇散文,名字叫做「破落之街」。那種相通的感覺擊中了我的心靈。不愧是哈爾濱的女兒。

每年冬天積雪將融未融時哈爾濱的街道是骯髒的。泥水在不平整的小路上橫流。在某幾條未經改造的街道,那種破落的感覺更加深刻。棉鞋踩在泥水的上面,泥水濺在褲腳上。

春天終歸不一樣。春天的融雪一樣骯髒,但風是和煦的。吹面不寒楊柳風。離第一縷春風吹來的日子又過了些時日,便可以去江邊看走冰排。據說開江魚很貴,我沒吃過。

我的朋友們和鄰居們紛紛搬離了原來的老住房,在群力、江北和哈西新買了房子。群力是好地方,有很寬敞的山水書城。江北是好地方,萬達的室內滑雪場在建設中。哈西也是好地方,哈爾濱的宜家將在那裡開業。

群力和江北的街道一點都不臟,只是少了些小倉買和小飯店。

比起師大或學院路,我更熟悉的是工大這一片兒,因為家在這裡。

中學時代我在這附近的一個酒吧看了人生中第一場搖滾演出,是義大利的一個金屬樂隊。後來我發現工大附近的酒吧漸漸變得密集。我也和朋友在小酒吧聚會過,還記得那酒吧的店員是漂亮的俄羅斯金髮妹子。

工大附近更多的是咖啡店。零幾年,廣受好評的「快樂窗」就在了。起初它開在西大直街上,每天走路上學都看到那可愛的招牌。後來西大直街修地鐵,它陸續搬了幾個地方。仍記得它還在西大直街時,看到有幾個黑人為它畫著外牆。那時的菜單里,好像就有了好吃的牛肉潛艇堡。

09、10年前後,磚街一帶的咖啡店越來越多。很喜歡哈爾濱一些小咖啡店的氛圍,和那些大的連鎖店完全不一樣。以至於後來我一直覺得,咖啡店就應該是哈爾濱這樣子。沒有統一的桌椅,裝修不是千篇一律,不一定很大,但卻溫馨。

我曾經戲稱磚街為東北鼓浪嶼,充滿了咖啡店。現在我發現好像真有這個趨勢——因為不光是磚街,同樣靠近工大的橋東街和橋南街也開滿了年輕人常去的店鋪。甚至還有創意市集,取了橋東街和橋南街各一個字,叫做「東南集市」。

這裡並沒有東南形勝三吳都會,但有很多看上去有點兒意思的小酒吧和小飯館,甚至還有錄音室。有些店的門窗上貼著地下演出的海報,雖然這附近只是再普通不過的居民區。

磚街或橋東街並不會成為東北鼓浪嶼,因為沒有人會來這旅遊。這隻有野生的青年文化,上不得大檯面,卻是土生土長的。

高雅些的音樂和文化,哈爾濱也有。這裡曾被稱為音樂之城,雖然地處東北深處的它沒有太多像樣的演出,但近年政府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在城市文化上。每年的哈夏音樂會是常規節目了,新建的大劇院由企業運營,也頗有幾場重量級的演出。通江街的猶太老會堂曾被咖啡店和文化學校佔據,如今翻修成音樂廳,每周四場演出。有時是國外的演奏者,有時是黑龍江的交響樂團和哈師大音樂學院的師生,最便宜的票價只要20元。前些天和朋友去聽了一次,本地樂團的弦樂四重奏,古典樂我不懂,但那現場演奏的音樂真美。

小小音樂廳,票價低廉,觀眾素質也不差。沒有閃光燈、沒有手機鈴聲、沒有小孩哭鬧。在哈爾濱,習慣了中央大街總有琴聲,地下通道有手風琴伴奏的老人們合唱,江邊有帶著各種樂器表演的人。欣賞藝術也好,看熱鬧也罷,聆聽音樂在這裡不是一件和生活脫節的事。

通江街還有一處猶太中學舊址,現在是格拉祖諾夫音樂學校。我好久沒在家,看到這個很驚奇。朋友說,我媽媽就在這裡學的鋼琴。回家問我媽,我媽說:那音樂學校早就有了,我在那兒學過唱歌。

評論有知友說,哈爾濱的冬天雖然冷,但是冷的很舒服。嗯,太對了。

雖然我曾經晚上十點多下課等不到公交車,在零下三十度的冬夜裡凍得快要僵硬;雖然我曾經在寒冷的清晨坐一個小時公交車去上班,看著公司旁邊穿著粉貂和修身牛仔褲的公務員走下私家車時艷羨不已。但不得不說,哈爾濱的冬天的確冷得很舒服。

冬天,冰棍放在地上賣,食材可以放在陽台上冷凍,可以吃到凍柿子和凍梨。冬天的哈爾濱人的確常常吃冰棍,有時候不在室內也如此。我初中時曾經熱衷於在冬天的晚上放學後去小賣部買一小杯冰淇淋吃,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冬天吃冰淇淋就是感覺特別對路。

冬天人們走進屋子裡時總是帶著一種「冷」的氣味。如果你聞到過那種味道,應該知道我在說什麼。冬天,從外面回到屋子裡,用冷水沖一衝手,會感覺水龍頭裡的水是溫的。進了屋子之後,凍僵的手會慢慢緩過來,有一段時間的酥麻。

冬天人們總是里三層外三層,還有一部分人熱衷於在羽絨服里穿短袖然後脫了羽絨服晃蕩一圈,在凍得嘶嘶哈哈之前趕緊進屋。加絨保暖褲解放了人們的雙腿,但最暖和的還是小時候姥姥做的手工大棉褲,還帶兜兜的。太厚了,穿上腿都不會打彎。

不穿貂的人,很難理解穿貂者的那種熱衷。也不排除有時候周圍的人都穿貂,自己就不得不去買一件貂。嗯,跟買iphone買包包一個道理。

我朋友的母親,思想開明教育人士,為了回鄉探親而買了一件貂。我室友的父親,就職於著名企業哈葯六廠,同事們一起去團購了貂。年輕姑娘穿白貂,男士一般穿黑貂,大媽穿棕色長款貂特別像黑瞎子。貂真真是老少咸宜。

我目前沒有貂也不想買貂,不過我驚奇地發現自己對兔毛製品越來越感興趣。也許這就是東北姑娘的必經之路吧(笑

雖然我拍了很多哈爾濱的照片,但這個答案太長了,我不太想插照片。就在文字里想像哈爾濱的樣子吧。

高中期間我開始拿著卡片機隨便拍拍。在江邊拍到夕陽,在兆麟公園拍到花朵和水中的白鵝,在索菲亞教堂拍到春天的花和教堂的剪影,還曾經學著當時流行的lomo每天拍一張藍天,把照片當生日禮物送給當時的男神。

不得不說哈爾濱的天空真的很漂亮。霧霾相比華北來說,很少很少。回家這段時間,總是被以前難見的藍天驚嘆。天是高遠的,雲是低的。

現在回想起那些用卡片機和低像素手機拍下的藍天,覺得其實也不是很差。

看到有答主說,哈爾濱人的稱呼會給人以親近感。的確如此。

這裡的人會用一種彷彿早就認識的方式互相交流。我去郵局取包裹,郵局的工作人員自然地關心我這麼大包裹要怎麼拿。我去找修鞋師傅拿鞋子,修鞋師傅說「孩子,坐這等會兒」。在公交站等車,不認識的女人和我一樣凍得抖抖索索,她對我說:「今天這風真大」。

去逛商場,聽到商場的店員說:「咱家這幾天銷量不行啊,真著急。」「款不行,你看隔壁他們家有新款衛衣,咱家沒有。」

很多哈爾濱人管工作的地方叫「家」,領導出差了叫「領導這兩天沒在家」,就連公務員都說「我家科長」。

我相信他們真的把單位當成家。

哈爾濱的服務態度一直被很多人詬病,但至少在飯店和商場里,和服務員溝通只要直來直去就可以。你表達需求,他儘力解決。不帶拐彎的。

計程車司機不提,太超綱。東北人對惡劣司機的態度應當是「不慣著這幫癟犢子」。

哈爾濱這些賣貨的也很逗。去菜市場買菜,一個賣茄子的大聲宣講著他的茄子有多物美價廉,「趕緊向我這奔跑吧!」買的人都是一邊樂一邊挑。去商場看到鞋子打折很便宜想買,店員問「你多大碼的?」我回答之後,店員說:「哎呀,你這可太好了。」我心想是有我的碼?店員說:「全是35 36的。」我穿不了。

跟這樣樂呵呵的人交流,自己也能高興起來。

哈爾濱真正意義上的「本地人」是少的。

遇到一位阿姨,六十歲了,說自己是南方人,江蘇的。實際上她九歲從江蘇來哈爾濱,說話都有了東北味兒。一位姐姐,三十多歲,父親從潮汕來哈爾濱,母親哈爾濱人,在哈爾濱長大,仍說自己是南方人。

這也可以看出,「南方人」並不是一個帶著貶義色彩的稱呼。如果有南方朋友來哈爾濱,被說「一看就是南方人」之類的話,別生氣。很多時候「南方人」意味著精細、頭腦靈活、會賺錢。

黑龍江省內的人也多,南來的北往的,佳木斯的鶴崗的。

小學時班裡統計祖籍,全班只有一個男生祖籍是黑龍江,其他都是山東、河北等等。

像雙城、呼蘭的人,在哈爾濱這範圍內,也不常以「哈爾濱人」的身份自居。我朋友圈裡有個雙城的女孩,每次來哈爾濱市區玩,都說「今天去哈爾濱」。哪有從哈爾濱去哈爾濱的呢?

哈爾濱內部也有些微差異,早年有句順口溜說「道里是人,南崗是神,道外都是些老屯」。現在這話早不適用了,我只知道哈爾濱最貴的樓盤是江邊的哈公館。話說回來,道外早年是哈爾濱中國平民聚集的地區,也許就是這樣才形成了現在這雜亂、老舊但又生機勃勃的城區。

周邊區域里,我最熟悉的是阿城。小時候媽媽的朋友家在那裡,每年去阿城一兩次。阿城的「阿」讀四聲。《黃金時代》里湯唯讀一聲,立馬讓人齣戲。那裡幾乎是哈爾濱歷史最悠久的地方吧,阿勒楚喀城,金上京會寧府。橋上都有坐龍的雕塑。

阿城有金代相關的博物館和遺迹,不過遊客不多。某年國慶假期,下著雨,和媽媽及她朋友母女一起去了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陵,除了我們沒有別的遊客,在幽深的地宮裡嚇得不敢多待。

哈爾濱郊區有個近幾年新建的景點,叫伏爾加莊園。這個莊園里一比一重建了哈爾濱歷史上的很多俄羅斯建築,加上地處城郊環境優美,給人一種異域的感覺。

後來我看電影《秋之白華》,有段情節彷彿是瞿秋白去蘇聯,一家人在蘇聯的雪地上玩雪。一看不對——這哪是蘇聯?這不是伏爾加莊園嗎?

後來又看韓國綜藝《兩天一夜》。節目組先在哈爾濱活動,然後把藝人們用大巴車拉到伏爾加莊園,告訴他們——俄羅斯到了。

韓國藝人差點真信了,我笑到停不下來。

很有趣的一件事:

哈爾濱和新潟縣是友好城市。也許是因為雪國?還是因為大米?太陽島有一處新潟園。另外,黑龍江和北海道是友好地區。

白雪深深的地方,總是給人相似的聯想。不過,當看到有人叫哈爾濱是雪國,我還是想笑。哈爾濱是冰城夏都,不是別的什麼呀。

我的親戚們大多生活在伊春的林區。有一年過年我回去,拍了林場的照片傳到社交網路,好幾個人問我是不是在雪鄉。

說是也沒錯,都是被白雪覆蓋的小地方。

我媽一直覺得,林區的天比哈爾濱的更藍,雲都是流動的,雪景也更美更純凈。而我卻覺得哈爾濱就足夠了。要看藍天和白雲,站在隨便哪座橋上一望,就足夠讓我驚嘆。要說安靜遼遠的郊野景色,那江北的一些區域就很安靜了,也有厚厚的積雪。

這也許就是人對自己成長之處的一種特殊情感吧。

伊春或雪鄉,新潟或北海道,還有更遠的埃德蒙頓或者明尼阿波利斯。世界上有太多個冬季積雪的地方,而我最熟悉親切的只有我的家鄉。


哈爾濱其實和很多的中國城市沒有什麼差別,那裡有高樓有平房,有繁華有市井,有熱情也有冷漠,有好人也有壞人。

所以它不能被單純的定義為是好的或者是壞的,它很普通,和中國很多地方是一樣的。

很多人喜歡冬天去哈爾濱,其實夏天的哈爾濱也很有特色的,那時太陽直射北半球,緯度高的地方,陽光旺盛,夏至前後大概兩三點就天亮了。

白天走在路上會很曬,陽光旺盛,天藍的透明,雲朵飽滿,氣溫也很高。哈爾濱夏天的熱是來自於太陽的焦烤,而不是類似於南方蒸籠式的悶熱。這裡太陽下曬得人發暈,但是一到陰涼地方吹吹風,就會很涼快,這裡的夏風很清透。

哈爾濱的寒冷很漫長,有時四月份還要下一場大雪,等到雪融化的時候呢,地面上都是黑色雪渣,濕漉漉的,經常會弄髒鞋子。

五月時會迎來春天,街道上有很多桃樹盛開,很多是矮矮的壽星桃,到了暖和一點,哈爾濱的市花丁香就會盛開了,白色的丁香,紫色的丁香綿綿延延開了一路,丁香的味道,非常馥郁,有時夜風一吹,整條街都是那種香。

夏初的時候哈爾濱會經常下雨,下過幾場雨之後,被暴晒幾天,溫度升高,就會正式迎來夏天。那裡的夏天很短,六月末才算入夏,八月份立秋以後天氣就會變涼了。七月份會下大暴雨,是那種瓢潑大雨,酣暢淋漓的。

哈爾濱的綠化並不是很好,樹不多,也沒有很好看的行道樹,種植的大部分都是抗寒的楊樹,春天的時候,楊絮四處紛飛,教室里都是白毛毛,直往人的鼻孔里鑽。

哈爾濱不算很繁華,也不算有錢,但是它很煙火很熱情,也有點浪漫。

中央大街很美,真的有很多歐式建築,有咯腳的麵包石,有華梅西餐廳和馬迭爾冰棍,夏天時街上非常熱鬧,有的商店二樓的窗口會有俄羅斯的好看男生在唱歌,這裡俄羅斯人很多。

江邊離中央大街很近,那裡非常適合傍晚散步,很涼快,黃昏也很美,那裡有防洪紀念塔,算是地標吧,江上橫著鐵路橋,可以過火車也可以走人,走鐵路橋很酷,橋上全是人們用塗改液書寫的愛情誓言。

在江邊也可以坐船,非節假日大概兩元一位,過江對面是小島,應該就是太陽島的一部分,有俄式畫廊,還有露天電影放映場,

夏天時,島上很多有人支著帳篷釣魚,很多水窪里可以看見遊動的小蝌蚪。

江邊的傍晚很美,晴天的黃昏,殘陽如血,浮在涌動的江面上,慢慢下沉,整個城市都浸泡在晚霞與餘暉之中。

落日之後,城市就會變得寧靜,當然,某個小區樓棟的鐵皮燈下,還是會有老頭們趴趴砸著象棋將軍的聲音,家家戶戶亮著朦朧的燈,小孩子舔著冰棍守在電視機前面。很多人家都沒有空調的,因為真的沒有那麼熱,要用空調。

即便是繁華的中央大街,九點左右也會人煙漸稀,很多公交車,八九點就收車了。夜裡的城市會很寧靜,只是路燈,信號燈還是會綻放著各種各樣的光芒。

夏天有很多條夜市,我所熟悉的是學府路的,賣很多吃的,有很多人,浩浩蕩蕩的,年輕的學生,漂亮美眉,還有各色小吃,烤冷麵,魷魚,關東煮,烤扇貝等等。也有廉價的衣服和飾品,還有啤酒瓶式的汽水,要是逛一逛的話,會覺得很有意思。

夏天水果攤主賣西瓜和香瓜,那種黃色的圓形香瓜,我在華北這裡很少見到,也很少見到家鄉里那種扁扁寬寬的豆角,還有家裡那邊的西紅柿品種有好多,我奶奶種過小皮球柿子,雞心柿子,牛心柿子,賊不偷柿子。都很好吃的,我在其他地方也沒再見過那麼多種類又好吃的柿子,超市裡全部都是一水的大棚西紅柿,很硬,味道也不好。

哈爾濱香坊區有個森林植物園很不錯,我去過挺多植物園的,哈爾濱的那個植物園最讓我難忘的是那條森林大道?不記得是不是這個名字了,總之是一條很長很乾凈很寬廣的道路,兩旁種的應該是高大筆直的樟子松,是一條很清幽很美麗的林蔭路,我走的時候正直黃昏,陽光變得溫順,像小熊維尼蜂蜜罐里的蜜糖,餘暉真的是金色的,四周都是樹木的香氣,那個場景,一直都令我難忘,現在回想,心裡還是會有種異樣之感。

哈爾濱道里地區還留著很多古舊的外國式建築,有的已經很破敗了,在湯唯演的黃金時代里,有些鏡頭是描寫上世紀初哈爾濱的樣貌的,但是現在道里地區的一些地方依舊保留著以前的那些場景,我曾經見過。灰色的三四層小樓,很破舊了,但好像依舊有人生活。

在道里幾道街,有狗市,各種各樣的小狗,還有賣花盆和金魚的很熱鬧,還有條街,專門賣燈具。

我離開家很久了,現在寫出這些來,感覺很慚愧,好像記憶只有這些而已,而且因為記憶模糊,很可能出現偏差。

我因為曾經一直生活在那裡,所以一直就沒有去用心感受過那裡。這真是奇怪,我對自己的家鄉了解的好少,沒去過太陽島,也沒去過冰雪大世界,說不出到底一共有幾個區,也有很多沒有走過的路,這種感覺就像,它是我最熟悉的,卻也是最漫不經心的,它在心的最裡面,像我的親人或者是愛人,因為太親近太熟悉,所以反而會慢待,但這不能否定它對於我的重要性,無論我走到哪裡,我的家我的根都在那裡。

這個是冬天的江邊,松花江被凍得十分堅實,可以在上面走路的,可以直接走到江對面。


在哈爾濱吃冰棍要趁熱吃,過一會兒就涼了……


此刻坐在哈爾濱西站,來這裡純粹是旅行過年,也是為了找個能逃離的城池,沒想到卻愛上了這冷得拔涼拔涼的城市。

來之前別人都說哈爾濱司機坑外地人厲害,沒想到我打車都還蠻順利,第一晚打車遇到同姓的司機,第二晚打車遇到一個拒載的女司機,之前溝通過了,她停在中央大街的對面,死活不掉頭,還威脅說我們不走過去他就點確認,顯示我們上車了。司機信息本來是男的,司機卻是女的。差評!後來打的,計程車很屌,說計程車今天不打表,三十塊,愛坐不坐,後來遇到一個師傅,說十五塊,還送到樓下。停車第一句就是新年快樂,感覺很溫暖。今天下午去太陽島打車的師傅也不錯……總的來說,哈爾濱還是蠻迷人的城市,別給壞人扣的屎盆子弄的烏煙瘴氣!

美食方面,份量偏大。我和朋友吃飯,我說點四個菜,他驚呆了,說點兩個,那好吧!後來兩個菜一半都沒吃完,份量嚇人,外賣也是份量嚇人,小哥態度巨好,還是見面問新年快樂,都不容易啊!

中央大街老廚家的鍋包肉好評!

萬達的珍粥道,去看電影前吃的,服務和味道都可以,只拍了包子照片。

我是在airbnb上訂的房子,房東完全沒在,鑰匙給房客的,剛好房客姐姐是武漢大學新聞系的,我也是那邊的,所以投緣,湘妹子做菜很不錯,她除夕夜等我貼對聯,還準備了大魚大肉,後來到了就洗澡喝粥吃飯喝酒,哈啤普洱伏特加輪番喝了一場。

對素未謀面的人百分之百的信任,很簡單,因為好人多。

哈爾濱的便利店叫倉買,很特別,就連隔壁的大慶都不這麼叫,所以滿街都是什麼什麼倉買。

昨晚買巧克力送房客姐姐,倉買的叔叔阿姨還在猜我是南方哪裡人,我說西北人他們驚呆了。

另外一家倉買的阿姨說我一看就是外地人,我問為什麼,阿姨說我穿的像外地人,因為本地人都是穿貂,還有高筒靴,哈哈…

其實我穿了秋衣衛衣毛衣羽絨服大衣,看起來還是像外地人…後來阿姨跟我說哈爾濱紅腸,跟我說哪裡的好哪裡的不好,哈哈!

這是松花江隨拍,再來幾張吧!

答得亂七八糟。想起來再寫……

總的來說,哈爾濱是個小和西安一樣黑的城市,但底蘊在。

候車室一個小孩16個月,會說很多話,我在教她backpack,milk…這趟旅行內心滿滿。下一站大連,想快點回家見到男朋友,我想他了!


作為一個在哈爾濱上了四年大學的孩子,雖然現在已經回天津,也許對哈爾濱有點發言權。記得11年剛剛踏上哈爾濱的一片熱土,其實我是拒絕的,特別是看到了哈爾濱火車站,那一剎那是想回家復讀的。也許是自己沒有那麼大的魄力,最終選擇了留下。其實後來我媽媽也在聊天的時候說你要是留在天津上個大學也許就和現在是不一樣的人生軌跡。我喜歡哈爾濱是從中央大街的麵包石開始的。踩在上面有一種厚重感,我失戀的時候閨蜜陪我在街上走了一宿,見證了哈爾濱從喧嘩到沉寂,從夕陽到日出。至今我都很感恩生命中出現了這麼多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大抵是哈爾濱的物價並不是很貴。哈爾濱的麻辣燙很好吃。哈爾濱的人情味很重。哈爾濱的老昌春餅很有意思,曾經說大學畢業開個連鎖店吧。也或許是在一個陌生的城市幾個小姑娘一起抱在一起取暖,在一個出租房裡聊盡了那四年。更或許是在哈爾濱我收穫了這一輩子的愛情,他穿的厚厚笨笨的從哈西下車,只為了牽起我的手,陪我過聖誕節平安夜,而我卻欠他一個生日,沒關係,要用一輩子慢慢陪他過以後所有的生日。說了這麼多,語無倫次,怎麼說呢,我喜歡哈爾濱,我愛我的第二故鄉。


第一次認真答題,輕拍啊!

我出生在哈爾濱,成長在哈爾濱。可能和大多數人一樣,在沒有經歷其他城市的生活之前,對出生地並沒有太強烈的情感。因為沒有什麼經歷,也沒有很多思念。

直到考大學考到了武漢,離開了家鄉,開始一個人的生活。南方的夏天,悶熱,曾經沒有空調的時候一天要洗3遍澡,晚上把身上淋濕了才能入睡。冬天的冷里夾雜著潮濕,就算蓋兩床被子鑽進被子也是需要下一番決心的,早晨起床也如是。

於是開始想念哈爾濱的夏天:家裡是不用裝空調的。高中打完籃球回來抱著半個西瓜坐在地板上用勺子挖著吃看著電視等汗消了去洗澡的傍晚,總有溫和的風從紗窗外吹進來。兩邊屋子的窗戶都開著會有穿堂風,自然是最舒服的狀態。八月轉涼,晚上睡覺又要關窗。常常是半夜會被凍醒,然後起床關窗拉上窗帘,心中想著繼續美覺。

國慶假期的時候,總是盼望著一場郊遊。近的去松峰山啊,遠點的會去蛟河紅葉谷和松花湖,至少也會纏著爸媽去趟太陽島公園吧。葉子都紅紅黃黃的了,人也扮的漂漂亮亮的,融入到火紅絢麗的光景里。小時候還流行著一種叫「梗梗」的遊戲,第一個讀四聲,梗就是葉柄。大致就是每人選一個粗壯的葉柄,雙手各拿葉柄的一端,兩個人的葉柄交疊到一起往自己的方向拉拽,看誰的先斷。這個遊戲在落葉成堆的秋天特別流行,江湖傳言鹽水泡過的梗韌性極強,無堅不摧,有時有特別厲害的小孩拿著祖傳老梗到處挑釁。

十月中旬供暖,十月底會下雪。有時天氣奇怪,每天乾冷乾冷的要等到十二月才有初雪。不知是不是個例,即使是北方的孩子看到下雪也還是會興奮的不行。有時天氣預報說夜間有雪,可是一直等到要睡覺了也沒下來。鑽進被窩,心裡想著也許外面開始落雪了吧,窗檯變白了吧,北風呼呼吹了吧,這樣能睡的特別踏實。第二天早上往下一看,真的院子全白了,於是迫不及待地踏著雪上學去。冬天的家裡有些年供暖不大好,溫度上不去,在家也要穿絨衣絨褲。但是被窩裡永遠是舒服溫暖的,其次是午後陽光灑在我桌子上的時候。

轉年開春,感覺冬天過去的時候,也會忽然降一場大雪。凌冬的雪如粉砂,是堆不起來的,適合打雪仗,不疼。而這時的雪,粘粘的可以堆起雪人。再過後是青草從枯草里鑽出來的季節,柳枝上有小苞米一樣的芽子生出的季節,榆樹錢可以摘著吃的季節。而滿城丁香花開的季節已經是五月了。

有點晚了,有時間再繼續更。


85年生人,08-12年北漂,然後回到哈市工作至今。

如今的哈爾濱已經基本上從上世紀最後十年的下崗潮中恢復了過來,但是好景不長,度過了這個世紀的頭十年以後,隨著四萬億大搞基礎建設的雞血效果消退,哈爾濱的經濟又開始疲軟了,一句話,轉軌沒轉明白。

在北京的時候,業餘時間到近郊徒步穿越,背著單反掃街,看場先鋒話劇或者逛逛畫展攝影展什麼的,都是常事,而且很輕鬆就能找到年齡相仿的同好。然而回到哈爾濱之後,發現背著相機在江邊打鳥,在群力拍荷的都是中老年的大叔大媽們,家鄉的年輕人們似乎更喜歡擼串、桑拿、K歌。畫展攝影展之類的文化產品更是欠奉。

城市環境不能要求太高了,歷史上中國人俄國人日本人先後建設過這座城市,而且基本上各建各的不考慮整體風格和規劃,沒有圍牆的城市嘛可以理解。解放以後也同樣,圍繞著城市邊緣建起了一圈工廠,留下了大片大片的蘇式住宅樓。每一任地方官都想要給這座城市留下幾個有代表性的建設成果,有些完成了,有些則在他們調任之後爛尾了。

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滲入骨髓,為了迎接一個衛生城檢查,可以把市中心商圈的所有門市商鋪全都關張一星期,等等等等吧,不能盡述。

想搞旅遊城市,無奈基礎建設、服務意識都跟不上,遊客們走馬觀花看一圈就走了,之後卻未必會再來。年初時的天價魚事件,例證之一,但說實話,本地人已經見怪不怪。


我老家在江蘇,但是從小在洛陽長大,所以一直說自己是洛陽人,以北方人自居。

前幾年去了一趟哈爾濱,見到一個男生,他說你是哪的啊?我說洛陽。

他說,額,南方人啊。

……南方人……

果然哈爾濱看全國都是南方嗎??!


我對哈爾濱的最初印象源於初中時候看的一部電影《五月之戀》。

那時候我超迷五月天。記得好朋友大晚上發簡訊告訴我,有個電視台在演一部關於五月天的電影。那時候父母都已經入睡,我偷偷打開電視,把電視聲音開到最小,心驚膽戰地看完了一整部電影。

那時候的劉亦菲和陳柏霖還未成名。五月天也才剛剛開始在大陸被大家熟知。後來我又重溫了很多遍,每每看到阿磊為了尋找瑄瑄,從台灣去到冰天雪地的哈爾濱,走過索菲亞教堂,走過江邊;看到五月的台灣,十二月的哈爾濱;看到那份最純真的感情,都覺得世界最美好的樣子也不過如此吧。我一直記得瑄瑄在純白的背景下拍打車窗時俏皮的樣子,她眼睛裡那耀眼的光,讓南國的油桐花在北國的白雪皚皚中悄然盛放。

後來,哈爾濱和台灣都成了我想要去看一看的地方。

上了大學以後,我認識了我大學時代最好的朋友,大米飯。大米飯是哈爾濱人,雖然來自東北,但卻有著南方人小家碧玉的性格。標準吃貨,喜歡撒嬌。跟她同宿舍七年,已經養成了不少的默契。她不吃的海帶我幫她吃!她不吃的金針菇我幫她吃!她不吃的海鮮我幫她吃!她不吃的雞蛋羹我幫她吃!她不吃的…全都我幫她吃!她是巨蟹,我是金牛,我倆幾乎沒吵過架,唯一一次鬧不開心是她不願意陪我去買豆腐腦引發的…不過不經常生氣的人一旦發火,基本就是火山爆發,瞬間會從江南女子變成母夜叉。

大四那年十一之前,她保研失敗,哭了一鼻子,超級失落。本來計劃十一假期回家的她也改變計劃決定留在學校奮戰備考。誰知她運氣超好,學校保研名額突然多出來兩個,老師四處找她,她卻在這個時候跑去洗澡了。我想都沒想衝進浴室,從一樓喊到三樓,終於逮到她。最終我倆雙雙保研。她一雞凍,你帶我回了一趟哈爾濱!我多年的夢呀,終於讓大米飯給我實現了!

在哈爾濱的一個星期里,去了索菲亞教堂,去了江邊,去了太陽島,去了極地館。吃了正宗鍋包肉,喝了秋林格瓦斯(跟我們新疆的格瓦斯也太不一樣了(?°?°?)),嘗了大米飯家的大醬,吃了東北酸菜,吃了無數頓燒烤。除了沒看到冰天雪地,所有的願望都實現了。大米飯的媽媽超親切。十一的哈爾濱已經到了零下,米飯媽媽還給我買了一件熊貓服,超溫暖。

再後來,我去台灣的願望也實現了,當然,陪我的也是大米飯!

我想,去看哈爾濱冰天雪地的願望估計要等大米飯結婚的時候,就可以實現啦!

願我和大米飯的友誼天長地久!願黑龍江和新疆的友誼天長地久!


作為在哈爾濱生活了前十八年的人,看到這個問題沒幾個本地人回答,撅腚第一次答題獻給家鄉。

樓主大學考去了帝都,所以這幾年放假回來再去上學,這一去一回看到了很多讓我感觸的東西。

東北的考學現象和南方很不同,多數的孩子還是希望離開這裡,而且我們大多數的祖籍並不是本地,祖輩多是闖關東過來的。

以前哈爾濱是東北重工業基地,現在來哈爾濱坐公交可以留意地名,什麼電機廠,發電廠,鍋爐廠等等,有的廠房已經做他用了,但是我們老百姓還是這麼叫這個地方,近年來發展重點轉移到農業和旅遊業。基本上是在靠資源吃飯,沒什麼可創造性。我感覺東北這幾年的衰落和人才的流失有很大關係。

城市規劃

首先說說城市規劃,樓上有人說它的城市規劃很亂,我認為這主要並不是因為當時的規劃的不好,而是現在我們沒有實際的結合當時的設計進行規劃,再有就是一百年前的工業水平不可能和現在同日而語,僅僅是道路寬度就會有很大變化,所以這幾點綜合下來確實很亂。當時的規劃者是按照歐洲先進的田園城市理論以及花園城市理論來進行規劃的,如果大家有機會可以去哈爾濱城市規劃展覽館去轉一轉,10元,學生證半價,很有趣。可以看到這位俄國規劃師最初的依據鐵路和地形的設計理念,這和中國傳統的北京四九城中軸線規規矩矩的布置,南方水鄉依水而居的城市有著相當大的差異。

建築

建立在城市之上的就是建築,火車站上行是紅軍街,這條街上沿街排列著各個時期不同特色的建築,以前用作各國大使館,現在基本上是商用,此外在西大直街,哈工大附近有很多中東鐵路高官住宅,還有就是老道外的中華巴洛克建築群,這裡是最早哈爾濱中國人的聚集地。

老道外,這裡保留著哈爾濱最原始的文化。包括美食,人文。這裡對我來說比中央大街有意思多,有很多老店,我爺爺那一代就總去,一直到現在,我還會帶來玩兒的同學去。暑假我發起了一個尋找鄉愁的活動,找了四個大學城規建築專業的學生,我們一起調研,就是研究老道外的建築和人文,拍了一個紀錄片,low了點,不過挺有意義的,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Y0MjE1ODgw.html

這裡其實是哈爾濱的一個傷痂,有最貧窮的人,也有最有歷史的故事。

美食

美食,其實最主要的是燉菜,大家都知道冬天有多冷,在以前運輸業不發達的時候,沒有新鮮的青菜,為了補充人體需要的營養,每到秋天我們要儲備土豆,白菜,大蔥等等,有的要進行暴晒,有的像柿子凍起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有足夠的不會爛掉的蔬菜過冬。燉菜是能迅速提供給我們身體能量和熱量的食物。

俄式西餐,主要的菜式是酸黃瓜,紅湯(紅湯和燉菜很像),罐羊、蝦、牛

老道外的壇肉,扒肉,大骨棒,老鼎豐(哈爾濱的稻香村),可以去北三市場看看,有粘豆包和凍豆腐(冬天)

肉灌製品,紅腸,茶腸,干腸,粉腸,水晶腸,小肚,干豆腐(不是豆皮,也不是豆乾),還有熏醬

美女、男

大概是因為冬天很長,女生都願意穿鮮艷顏色,想想前十八年買黑色衣服都會被親戚大媽說老氣,現在終於有了買衣服的自由。因為祖上很多是河北,山東的移民,有的家裡可能還有當年滿族留守在關內的後代,很多人都是「混血」,別笑,這要是放歐洲就是西、法、德混血,美女多,但是並不都是彪悍,還是要看人,不過社會風氣是相對南方粗獷一些,百姓很熱情,很溫暖。

冬天基本上是靠旅遊業吃資源,有世界四大冰雪節之一的國際冰雪節,雪博會,冰雪大世界,東三省以外的遊客看了會很興奮,我們對興奮的遊客也已經習慣了,夏天有音樂會,集中在中央大街,流行古典歌唱,沿街很多表演的,很有文藝氣息,別提二人轉,很少有人聽

反正想來的抓緊來,再不來真的拆光了,呵呵。。。


謝謝老卷的邀請,么么噠!第一次在知乎上回答問題還有點小激動呢,所以也覺得要答得認真一點。

對一座城抱有的或喜或厭,都來源於在這個城市的經歷,每個人都有在一個城市裡的故事,所以每個人都對一座城市抱有自己的想法,片面卻不盡相同。

一.初遇:四個逗比首次出行

最早去哈爾濱市大一中秋節,受室友邀請去過節,去了中央大街,龍塔,聖索菲亞大教堂。感受到的就是無處不在的俄羅斯風情,中央大街商業化比較嚴重;龍塔貴而沒有看點,因為恐高,在186米高空時差點嚇尿,仍然在191高空那裡照了相;聖索菲亞大教堂,我對她是一見傾心,精緻的宗教建築最令人肅然起敬,我對宗教建築尤其是教堂情有獨鍾,看了好多這方面的紀錄片,聖索菲亞是第一次看到的實景,現在想起那天下午,樂聲、白鴿環繞的索菲亞大教堂和暖暖的陽光,還是那麼舒心,等老了,有機會還想回那裡看看。

二.精算師考試

黑龍江大學時中國精算師考試的考點,因此為了精算師去了兩次,有幸過了幾科,為了精算師去的日子是緊張的,每天緊張的複習,哈爾濱,也是見證了我奮鬥的城市啊。

三.撕撕撕得六人行

這無疑是我關於哈爾濱超級愉快的回憶了,好巧的事,我們真的一路撕斯斯,火車上、酒店裡、中央大街上各種撕斯斯,好開心;凍死人的冰雪大世界,好衰的是我的腿好像凍壞了,膝蓋天一冷就疼;中央大街和高端的華梅西餐廳;炫酷的東北虎園;還有我心心念念的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夜景,好美,像畫里的景緻,我真的已經詞窮。

為這次旅行,我還做了一個不太成熟的計劃,仍然不能排除各種變數的干擾,也算是為以後漫長的人生里無數次的旅行積累經驗

這也是高中畢業之後,我們這幾個人第一次聚在一起,這麼長時間,我也是很珍惜很懷念那幾天,本來暑假還有一次機會去成都玩,可是放假太晚沒有成功,以後有機會,希望我們幾個還有機會一起出去玩,真的好歡樂的說,以後也是美好的回憶啊。

這就是我心中的哈爾濱,沒有多特殊的一座城市,有我很多回憶的城市,我想,等大學畢業,離開東北(或許),我是會想她的吧


那是大二那年的寒假,我們是六個「革命戰友」一起去了哈爾濱,一起玩過牌,一起打過「敵人」,然後一起來到了哈爾濱這個大城市。第一頓飯在丁香小鎮吧好像,巨大的盤子,吃得特別爽,除了那個酸甜的鍋包肉。住的酒店是由那個有很多酒店會員卡的朋友定的,真是定了個好地方,讓我們可以和他們的經理大哥,掃地大媽,還有服務大嬸一起全方位多功能撕逼,我們九個人站在過道里嗷嗷的講,說真的,我第一次覺得吵架還真挺爽,後來那大哥過來道歉,一臉的憋屈,萌萌噠。不撕逼的話哈爾濱的人民還是非常好的,我們特別聊得來,尤其是那幾個計程車司機,老妹兒啊,吃飯了不?不吃飯可不能去玩兒啊,凍壞了可咋整啊!太喜慶了。在冰雪大世界的時候,各種照相,手機各種死機,最後都已經凍得沒知覺了還歡天喜地玩滑梯,真心是作呀。喜歡東北,沒有為啥,就是感覺很親密,可能跟家鄉比較像,所以親切。喜歡哈爾濱,因為有很多回憶,我們一起走過的地方,都是好地方!


謝老卷邀,提到我對哈爾濱的印象,就不得不提我們的哈爾濱六人行,歡樂啊,愉快啊,痛快啊。開始時,下了火車打算打車去酒店,每問一輛就有一個司機不搭理我們,好不容易有人理了,開口就要八十,果斷選擇了公交車,每人一塊錢搞定~到了賓館,放下東西開始找吃的,丁香小鎮,東北菜。點了六盤,超大盤,六個吃貨,生生剩了一半,東北菜太實惠了!

說說逛到的地方,索非亞大教堂夜景絕對贊,人也超級多,各種自拍桿,咔咔咔。東北虎園名不虛傳,雖然高冷的豹子總用屁股對著我們,看到了好多粉舌頭,萌萌大,還有髮型犀利的獅虎獸。中央大街,站在中央大街上吃一根馬迭爾冰棍,愜意!還有冰糖葫蘆!

我們分析了一下為什麼冰糖葫蘆比冰棍還涼,得出結論是,冰棍在冰櫃里,也就零下幾度,冰糖葫蘆可是在零下二十幾度的室外~~~

冰雪大世界,冰雕巨漂亮,我不得不說我印象最深的一個冰雕是一個子宮裡裝了很多東西的冰雕,作為一個醫學生,我一眼就認出了那個子宮。還有一個不知道是什麼東西的冰雕,我們覺得它像棺材,就每人都裝做死人狀拍了照片,結果後面的人都把它當棺材了……冷也是絕對的,手機直接被凍死機了,在計程車里焐了半小時才活過來,冷~~~

好吧我想不起來其他地方我去了哪兒了。說說哈爾濱紅腸,風乾的那個,好吃好吃好吃。

華梅西餐廳個人覺得對不起我排的兩小時的隊,福利是在餐廳里看到北京人和東北人打架了,撕逼哪家強?~

其他的方面,例如撕逼之類,我的小夥伴們已經說過了,總的來說,哈爾濱帶給我的記憶是歡樂的,哈爾濱人民雖然脾氣火爆,但還是很熱心的,吵架什麼的無所謂了,反正我們贏了~~~六人小分隊戰無不勝,哦耶!

現在十分想念哈爾濱紅腸。


推薦閱讀:

你是如何探索你所在的城市的?
如何評價滕州這個城市?
上海哪些地方落後於北京?
我國各城市建成區面積排名(前20)是什麼?建成區面積占城市面積比率排名(前20)又是什麼?
溫州這樣的城市是否會衰落?

TAG:城市生活 | 城市 | 旅行 | 哈爾濱 | 中國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