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橙是怎麼做營銷的?


你們說褚時健的雲冠冰糖橙叫褚橙,柳傳志的金艷獼猴桃叫柳桃,不知道這些媒體朋友們怎麼想的,你們讓同樣搞副業的網易丁總以後還怎麼給產品取名兒。哎,人艱不拆。

雖然說啊,馬克思主義史觀教育我們人民群眾創造歷史,但是不得不說,這個社會有這麼一小撮人是時刻在聚光燈下,他的一舉一動都會吸引著上千萬人的眼球。名人一旦搞起副業賣點十足,不談養豬養了四年的丁總每年都要因為這事上幾次報,就最近褚時健和柳傳志兩位就已經讓傳統農副業乘上互聯網的東風洋氣起來了。

借知乎寶地給各位看官草理下思路,博君一贊。

提到褚橙的營銷概念,不得不提到一個被大家廣泛提及的概念「The Tipping Point」,或許在不久的將來,褚橙將作為流行營銷的經典案例在MBA課程中講述。

美國作家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的書籍「引爆點」(The Tipping Point)中用流行病類比流行,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引爆一種流行病不只有一種途徑。流行病爆發需要三個條件,人們傳播傳染物的行為、傳染物本身和傳染物發揮作用所需的環境。當一種流行病爆發時,三個條件就失去了平衡。它被引爆,是因為一些事情的發生讓其中一個兩個甚至三個條件發生了變化。這三個變化條件我稱之為:個別人物法則(the law of the few)、附著力因素(the Stickiness Factor)和環境威力(Power of Context)法則。而褚橙的營銷就完全依照這個路子。

1..個別人物法則(the law of the few)

作者在文中認為,聯繫員、內行、推銷員,作為個別人物容易導致流行的產生。

傳播學中有一個概念:意見領袖。這類人與作者所說的個別人物法則中的具有社交天賦的聯繫員有一些相同之處,他們在社交網路中都異常活躍,同時這類人還具有內行以及推銷員的一些特質,這類人作為公眾人物被大部分人所信任,同內行一樣為他人提供意見,而且因為個人影響的原因更加容易被接受。

昔日煙草大王褚時健75歲再創業,搞農業的還有比這個更有賣點的人物么?

附上百度百科介紹,給不了解的同學看看。

褚橙_百度百科

「褚時健」 的「褚橙」

1928年,褚時健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

1949年參加雲南武裝邊縱游擊隊

1952年入黨

1955年擔任玉溪地區行署人事科長

1979年任玉溪捲煙廠廠長,紅塔山成名

1994年被評為全國「十大改革風雲人物」

1998年雲南省紅塔集團原董事長褚時健嚴重經濟違紀。

2002年獲準保外就醫,在經歷了人生的輝煌與沉淪之後,76歲的褚時健又回到了哀牢山,種起了橙子。

2010年2000畝山地種橙子「褚橙」風靡昆明大街小巷,成為一時人們津津樂道的傳奇。

我們都曾失敗過,是一蹶不振還是再次站起,褚時健這個最富爭議的人物,給了我們一個答案。

褚橙,勵志橙,這麼高大上的名字,在正能量欠缺的現在,這個名字還不夠么?褚時健,一個上一輩人口中的傳奇人物,你買的不是一個褚橙,而是一個和家中老一輩好好談談的機會。當真看到有這樣的文案的時候,我就感覺一個符號誕生了。

2.附著力因素(the Stickiness Factor)

要把消息傳播出去,一個重要部分在於怎樣確保消息不會從聽到者的一個耳朵進,而後從另一個耳朵出去。信息有了附著力就意味著它會對人產生影響。你不能把它從你的腦海中趕出去,不能把它從記憶中清除出去。

這時候微博營銷和個人影響力的威力就體現出來了。

橙子不是稀罕物,本不大好賣,廣告也未必奏效。褚老不做廣告,他講了故事。就和成名要乘早一個道理,老人沒有少年成名的新聞爆炸性,但是他有滄桑故事可以講述。自然會媒體幫他做足了文章。褚橙進京的文章24小時內被轉發了7000多條,王石的評價又誘發4000多次轉發,11月5日一發售,前5分鐘被搶購了800多箱,一時間褚橙成了勵志的圖騰。

這是去年褚橙進京的套路,今年故技重施,效果依然不同凡響。通過送微博紅人,巧妙互動,無形中做出了恆源祥羊羊羊的重複記憶,使大多微博用戶都知道褚橙這東西,現在手機一拿就各種褚橙,老羅說褚橙,售書送褚橙,新財經訂閱電子版還送褚橙,韓寒的one也是褚橙,招商銀行網上商城也有賣的了!還能分期支付一個~「二八定律」就是說的這個。這個法則表現在流行身上就更為極端了,極少數人完成了絕大多數工作。

本來生活是褚橙的全國經銷商,作為一家新崛起的電商,說實話這一套玩的真溜,今年又成功運作了「汨粽進京」。被多數媒體評價為精準價值定位,以及擁有廣泛社會資源和成功傳播經驗的「媒體化電商」。「媒體化電商」聽起來好洋氣的樣子呢。

3.環境威力(Power of Context)法則

流行的趨勢需要一個發展的溫床,當一個環境形成的時候,個人的因素就不重要了。環境威力法則認為,人對自己周圍環境的敏感程度比他們所表現出來的更為強烈。

十幾塊錢一斤,吹的上天入地的,現在生活條件這麼好,買來嘗嘗又何妨?誰家過年還不吃頓餃子?啊,你買了啊,我也去買了,好多明星都買了哎,好像挺好吃的啊。然後又趕上年底雙十一的消費狂歡,自然供不應求。

今天在微博上看見一小姑娘說,她買褚橙並不是想吃橙子,而是買的褚老的勵志概念,買的是健康生活的理念,下面一群小伙稱讚。我就知道,褚橙這東西在中國是實在是火了。在現在這個中國,某樣東西只要上升的逼格的高度,沒有什麼東西是火不了,只要你操作的起來,再小眾都是大眾。

這篇答案也沒啥乾貨,就介紹了一本書,一些概念,都是老生常談,就算拋磚引玉了。第一場看這本書的時候是看豆瓣網創始人楊勃的博客上看到楊勃喜歡這本書,然後去看了看,還行。豆瓣能成為文藝青年流行風向標或許和這本書還有點關係。

完。


就我的觀察和理解,褚橙的市場目標是成為大中城市白領的平常送禮首選,就像腦白金的目標是成為兒女送父母的禮品首選一樣。平常走親訪友選禮品是個麻煩事,貴的不合適,便宜的太寒酸,10斤一箱的褚橙價值一百多,拿得出手又不破費,有味道有健康有勵志有品牌,還多少有點稀罕,不是街頭巷尾隨便能買到的,作為平時走親訪友禮品簡直太合適了好嗎。

定好目標和主體,接下來就是精準營銷了。媒體介紹、寫字樓廣告、意見領袖推薦、聯繫大公司直接發給職工當禮品或優惠價直銷給職工等等,目標人群最信賴、最常接觸的渠道一一瞄準開火,不得不說這個營銷策略相當有效和經濟。


部分因為工作關係,部分由於個人興趣,前後花了好幾個小時研究褚橙的案例。發表於自己的微信公眾號life in 404(歡迎關注),在此也貼出來跟大家分享。

目前找到的所有文章中,都沒有提到褚橙在2012年用的傳媒公司-太美傳媒。個人任何褚橙的大熱離不開這個公司的炒作。

=====以下為正文=====

除了遵循引爆點三法則之外,本來生活的媒體基因、太美傳媒的高大上資源、褚時健的傳奇經歷,網民的勵志情懷,共同組建了褚橙的熱賣。

褚橙可以被寫作2013年經典營銷案例。趁著橙子快停止售賣,我也來湊個熱鬧。

先說說購買體驗吧。

一直聽說,但實際購買,還是因為11月27日看到朋友圈有人分享本來生活送給韓寒一個褚橙的營銷文章,感覺有點意思。

第二天收到貨,沒有想像中那麼好,我買的是118元5KG M型。每個橙子上都有編碼,頗有陽澄湖大閘蟹認證戒指的風騷。個頭偏小,甜度和贛南橙區別不大,沒記錯的話確實肉質細膩一些。

於是便很想寫寫褚橙的營銷權當case study。但是最近自媒體解讀這件事兒的很多,最靠譜的還數最近知乎周金欣的回答,而源頭可能來自2012年12月24日商業周刊中文版:

「勵志橙」是一宗典型的引爆點事件,其「附著力因素」是昔日煙草大王褚時健75歲再創業,十年後褚橙首次進京;「個別人物法則」是媒體報道後王石、徐小平等名人微博轉發,引發熱議;「環境威力法則」則是年底的政經氛圍和消費狂歡,需要某種精神宣洩……

讀完知乎上所有關於褚橙和褚時健的回答後,不禁對於本來生活網及褚時健究竟經過怎樣的起落產生了興趣,於是發現了更多好玩的事情。

一、操盤手本來生活網的媒體基因

無疑褚橙是一起成功的營銷及公關事件。微博、網媒、自媒體報道接連轟炸。除了電商大佬們的雙11和上市收購外,我們許久沒看到如此生動的事件了。而這背後的推手,離不開本來生活網。

關鍵因素1:本來生活網是一群南方報系+網易背景的創業者建立,2012年殺入生鮮電商藍海。

關鍵因素2:褚橙的第一把火,是在2012年11月12日點燃的,單日訂單突破1000單。起因是騰訊網彈窗

搜索得知應該是這兩篇之一:

這兩篇分別是轉載自傳統紙媒《京華時報》《中國新聞周刊》,由此可見本來的傳媒關係,或者公關公司能力可見一斑。

二、太美傳媒搞定意見領袖

其實早在2012年11月,就有騰訊財經、太美傳媒、本來生活共同承辦的騰訊專題活動頁面。

專題頁詳細列舉了2012年的紙媒報道,包括《21世紀商業評論》《經濟觀察報》《東方企業家》,並提到11月將攜手數十位青年企業家共赴雲南拜訪褚老。於是便有了「意見領袖們」,亦即王石、潘石屹等的交口稱讚。

而這些意見領袖們是怎麼來的呢?除了本來生活網自身南方報系的資源除外,我們可以看看活動的合作方太美傳媒——率屬太美集團。百度百科後,發現這是高大上的傳媒,主導了一次上流人士影響全社會屌絲搶購的瘋狂事件。

太美集團服務理念:聚合了以企業家為核心的影響力人士,並為他們提供諸如高端主題生活服務、媒體資訊服務(網路+平媒+媒體聯盟)、電子商務服務的品質生活服務,以及打造影響力媒體聯盟/品牌聯盟、全球品質生活供應商網路、全球品質生活服務集群等高端資源聚合平台。

於是我想,引爆點的關鍵因素——意見領袖們——應該是太美帶來的吧。做營銷的都喜歡把自己的人群吹得很高端,但是太美似乎是真高端。。「太美集團是涵蓋旅行、傳媒、天天太美、私人航空、健康、黑卡會、趣皮士會等板塊,致力創造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品致生活管理平台。」

三、褚時健本身的故事性和爭議性

仔細拜讀了網路上能夠找到的新聞,對於褚老的人生經歷產生了新的認知:煙草大王18年貢獻1400億稅收,貪污近億元數倍於當時盼死刑的金額,自己及妻女都蹲過監獄,女兒獄中自殺,保外就醫後75歲創業,近十年果樹長成……

以上這些,隨便一個新聞點都會引發一場社會現象和制度的大討論,何況都集結在一個人身上。目瞪口呆之餘,只覺得本來生活的文案無比奇妙和到位:

人生總有起落,精神終可傳承。一點點的倔強,一點點的不服輸,一點點的超然淡定。看到褚老的貪污相關離奇事件,卻又高齡成功創業,彷彿一夜間成為所有青年人的楷模,佔據道德最高點。怎麼感覺有一絲絲微妙在裡面呢~

貪污的金額蠻大的(以下轉自騰訊網):

1998年1月新華社報道,褚時健的「女兒共索要和接受3630萬元人民幣、100萬元港幣、30萬美元,妻子及其他親屬共收受145.5萬元人民幣、8萬美元、3萬元港幣及大量貴重物品」。褚時健本人,後來被司法指控貪污和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最主要的情節是,他把巨額公款直接划到自己的名下,其中一筆是174萬美元,另一筆1156萬美元。按當時中國對貪污犯罪的「判例」,褚案涉及金額已數倍於死刑。

當然貢獻也很大,18年任職期間為國家貢獻1400億稅收,個人收入卻不到80萬。褚案後,國企老總的薪酬獎勵甚至都重新設計了。

很有故事性的話題,風頭甩馬雲要求阿里員工每人拉100個來往粉的爭議性不知道幾條馬路。而當今能火的,要麼是娛樂八卦,要麼是勵志,要麼是爭議擦邊球。褚橙事件,這些要素全佔了,不火才怪。

四、褚橙的企業內購,及搭上互聯網的橋

商業周刊中文版主筆李志剛在知乎上稱:

根據我2009年的採訪,每年全國煙草系統就要幫他消耗1千噸左右,紅河集團的廠長是褚時健的弟子,前幾年,每年紅河集團就幫他消費400噸,當時產量也才1千多噸。

還是商業周刊中文版,李潮文寫到:

2012年7月,本來生活還沒上線,一位有20多年農業經驗的高層認識褚時健的外孫女婿李亞鑫(他在幫老人打理生意),很快就聯繫上了。正好褚老也在找雲南外的市場,今年麗江給了他1500畝地,五六年後橙子成熟產能會翻番,他擔心雲南市場容量,雙方一拍即合。

這樣一來,所有的疑點都紛紛解開,如何炒熱,如何找到意見領袖,如何找到本來生活,電商和分銷佔比是怎樣的。簡直就是事件營銷實操備忘錄了~呼~

===========================

如有轉載請說明出處,作者及我的微信公眾號life in 404,謝謝。


就憑褚時健三個字,就可以了。


互聯網的人評論搞實體的行業永遠找不到重點。

重點只有一個---其有廣闊的人脈關係,與其說是營銷創新,不如說是其有關係、背景、人脈資源。

你能學到他的營銷,你有他的關係嗎?

經濟犯在監獄裡認識的人都是牛逼的好不好,你以為和刑事犯關在一起?

怎麼沒人贊我。


其實,煙草系統內部已經把他的橙子買的差不多了,而且是高價。根本不愁賣,而且他進去的時候沒有把別人供出來,煙草系統很多人還是賣他的帳的。


其實你可以更關心,褚時健是怎麼做產品的,產品和營銷切不可本末倒置。


昨天在雜誌上剛好看到這個,褚時健剛開始不用做,因為雲南本地就可以消化,後來擴大,雲南已經消化不了,就必須賣到外省,剛開始褚橙進入過大型超市,但一方面,超市是先賣再付款,對農民來說這周期太長了。另一方面,超市是講究效率,薄利多銷的地方,而且講究賣相,褚橙雖然好吃,但賣相比不上,最後就退出了超市。這個時候本來生活網找到了褚時健,通過賦予褚橙故事等等做法,加上褚橙的品質^O^想必大家都了解褚時健激動人心的故事吧^O^讓本來預計賣一個月的量,三天脫銷,不僅成就了褚橙,也成就了本來生活網。


先從一個小故事做引,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很久之前,認識的一個大哥,算是比較成功的人士了,某次聚會,當我拿出手中的塔山的時候,他湊過來跟我要了一根,飯桌上是他的硬中華,看著我詫異的眼神,他就說了句:有點想這個味道了。。。

80年代,當時中國沒有中移動、中石油這些世界500強企業,在那個沒有壟斷的市場,很多品牌通過產品的質量和信譽獲得大家的讚譽。而被譽為中國煙草大王的褚時健絕對是時之翹楚,而他的故事影響著一大批人,當時正剛開始改革開放。再之後,褚時健因為貪污被抓,這件事在當時中國造成極大影響,最終褚時健被判無期徒刑。2002年褚時健保外就醫,開始種橙子,很多之前的老部下、老分銷商及煙農得知訊息後,紛紛提出入股。

褚橙這個產品,因為創始人褚時健的傳奇經歷,它的種子用戶不僅僅是雲南本地區的百姓,很多的是那些之前仰慕他,現在有所成的企業家,前幾年北京就有「CEO送褚橙,沾沾褚老仙氣」的故事,這就是偶像的力量,褚時健根本不用送,就有很多人會過來買他的橙子,之後這種送橙行為被譽為勵志橙,很好的寓意。

再者說,截止到現在為止,吃過褚橙的都認為味道很不錯,當然可能有光環效應或者如烏合之眾所說的從眾心理。但是不可否認,橙子本身質量是沒有問題的,甚至說是不錯的。

所以那些說褚時健營銷的,不如說老頭子本身魅力太大,讓那些大V紛紛自掏腰包幫他賺吆喝,成為話題,讓媒體專註,原因無他,老頭子本身就TM是個傳奇。

奉勸一句,那些捕風捉影說送老羅橙子、諷刺營銷的,看著這種評論真心覺得很好笑那種不負責任的話能不能少說一點,不要把無知當好笑。


「褚橙」,不同於一般的橙,它皮薄,柔軟,易剝,味甜微酸,質綿無渣。

橙的辛辣香氣、強烈酸甜都被馴化了。但更多人對這口味趨之若鶩。2014年,因為災害天氣,「褚橙」嚴重減產,產量僅8000噸,一個月內全部售罄,價格提高還供不應求。

馴化滿山的冰糖橙,褚時健用了6年。起初,橙子的味道不行,銷量也不暢。全靠褚時健昔日的朋友、徒弟們幫襯,雲南的各大煙廠就把哀牢山的橙子消化泰半。

但就像當年褚時健出山並非僅憑時機,現在,他也不想全靠人脈。他又用上了煙廠的那套打法:重視技術,利益共享。事實證明,這在種橙子上同樣奏效。

他對肥料、灌溉、修剪都有自己的要求,工人必須嚴格執行。種橙期間,遇到任何難題,他的第一反應就是看書,經常一個人翻書到凌晨三四點。他不上網,但是每天看報、聽收音機。就算在山上,《新聞聯播》也是他每天必看的。

「管理果園和管理煙廠一樣,首先要考慮員工利益,不讓他們吃虧,事情就好辦。」說起種橙子,褚時健談興漸濃。他詳細地和我說起,以前這些農民在家鄉種玉米、種甘蔗,一年就賺一兩千塊,現在跟著他種果樹,一年賺四五萬。「每家都有兩台摩托。他們原來在老家是最窮的,這才出來打工。現在他們回老家請人吃飯,算是最富的。所以幹活才特別周到。」

「雲冠」在雲南聲名日盛。2012年,褚時健種橙的第十個年頭,經過生鮮電商平台「本來生活」網的社會化營銷,「褚橙」挺進北上廣,成為全國範圍的勵志象徵。

他再次證明了自己,也為聲名所累。每天都有大量的人前來拜訪,青年想從他那裡得到智慧,企業家想從他那裡得到力量,媒體想從他那裡得到故事,官員想從他那裡得到助力。他們有時候會問很實際的問題,更多時候只是想要一張和褚時健的合影。尋褚,更像一種儀式。

在地方政府的盛情下,褚時健不情願地上馬了一個新項目——褚橙莊園。

雲南省計劃5年內在全省打造100個現代特色農業精品莊園。建成後的褚橙莊園,將囊括當地上萬畝冰糖橙果園,容納遊客在莊園內吃住。

褚時健並不相信這個投資2000萬元的莊園可以產生政府所期待的效益。建這個莊園,他需要出資600萬元,其它部分由雲南省、玉溪市、新平縣三級政府承擔。

褚橙莊園主打休閑旅遊牌,莊園內可垂釣

「一年最多1/3的時間有人來,其餘時間都閑置。我一年要拿100多萬來補貼這個莊園,不然人家來了吃不好住不好。」褚時健說。

莊園建設和未來迎客,對果園的影響也很大。可以想像,大家來莊園多是想見褚時健,會給這位年邁的老人帶來多大的困擾。

「他(褚時健)說如果回絕了,有點對不起來說這件事兒的好心人。政府也是想把這件事做大,以點帶面。我們新平種了二十多年橙子。銷路一直不行,現在大家都好賣了。」任新明說。

「是『褚橙』讓你滿足了、甘心了?」我問褚時健。

「也不完全是。搞了這麼多年,我感覺我現在全身心都搞不動了。兩條腿不行了,心臟、血管都不行了。」褚時健說,自己隨時可能因為心肌梗塞而死去。

但接著,他話鋒一轉,「可我心裡還老想著,現在是1萬噸果子,過個三五年要搞到五六萬噸。這個目標還一直壓著我。如果我現在因為這些毛病一下子不行了,我還有點不放心。這個目標怎麼實現?品質能不能維持?我還希望再有十年時間,讓我把這些都辦了。」

「人生總有起落,精神終可傳承」,這句廣告語讓「褚橙」打動了很多人。從生產到品牌都打著深刻褚時健烙印的「褚橙」將如何傳承?

褚時健咳了兩聲,「還能再活多少年,我也沒把握。所以我希望能趕緊把差的東西補上。」

在他的主持下,2014年果園的土地又被深翻一次,旨在提高保水能力,應對高溫乾旱天氣。 他點燃了一根煙,是「紅塔大師」。據說這是紅塔集團向褚時健的致敬之作,空心過濾嘴,1000塊一條。本來還想讓他在上面簽名,但顧慮到簽名就要對品質完全打包票,他最終還是沒簽。

「品牌靠質量,一旦質量出問題,這個品牌就不行了。」褚時健希望兒子褚一斌可以繼承自己的這片心血,把品牌和質量延續下去。


首先,請移步閱讀下文,褚橙操刀者本人寫的一篇文章。

褚時健「勵志橙」背後的營銷方法大揭秘

(鏈接指向梅花網 消息源:i黑馬 原作者:CEO來信)

——————————————————以下是本人嘮叨—————————————————

不少所謂的「解讀」文章,多是寫個「熱門案例」(甚至連案例都沒有,只有一個熱門品牌),然後就套上一些營銷理論,千人一面。

這一篇則平實很多。

個人理解,褚橙的成功路徑有關鍵的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褚老的故事自動給產品植入了「勵志」基因,在品牌塑造上先人一步,也帶動了初始的一波銷量。貌似這一步是無心插柳,但恰恰體現出營銷者的對市場的敏銳洞察(大家都在找項目,為什麼只有他們找到了褚老?)。

但如果僅僅憑著「勵志」這個天然基因,市場容量還不夠大,褚橙不會在兩年內翻出十幾倍的銷量。

所以第二步,是成功地將受眾從60後引導到80後群體,給這個產品賦予了更多的使用場景和人群標籤。此時,品牌、產品、渠道和客戶完美融合在一起了。客戶通過「買—送—分享」這幾個動作,參與了一場樂在其中的社交遊戲。

甚至,這個分享所觸及的人群,遠遠不限於親朋好友,還有欠錢的供應商,幸災樂禍的前男友,高冷孤傲的熟人(對,就是屌絲版韓寒)等。

世間沒有孤立的「互聯網營銷」,只有永遠的客戶洞察和品類再造,你對產品理解到什麼程度,營銷就做到什麼程度。

褚橙團隊對這顆橙子的認知梯度,是:好的商品(口感、品質,產品屬性)—全世界最好的代言人(品牌精神)—食品(進而延展到「禮品」、分享,社交屬性)

褚橙的成功路徑,正是完美詮釋了後面兩個梯度的認知。

然而大多數營銷人,還在「產品屬性」中苦苦掙扎。

這篇文章值得營銷人有代入感的讀一讀,想想如果是你,你會在哪個環節跑偏?


不要把什麼是都想成營銷,想成有預謀,你可以先去看看褚時健的故事

思考他的路,反思他的行為,看看他的一生

曾經的紅塔山,曾經的亞洲第一,曾經的貪污,曾經的女兒,曾經的國企改革

他是一個時代的標註,七十多歲出獄創業

這樣的故事不是什麼人能編出來的

這些都是這個時代欠他的

人的感情早在橙子成熟之前就存在了


他用一輩子結識了那麼多大佬,他還需要什麼營銷呢?


恩,臨睡前回答下這個問題,很多答案其實都沒有在回答問題,而是在分析問題,根據自己的廣告經驗,我來試答下,答的不好莫怪。

首先,人們其實忽略了一個重要的點,什麼是好的營銷?

讓人不覺得是營銷的營銷才是好營銷,就像讓人不覺得是廣告的廣告才是好廣告。

褚橙就是就是這樣的,在橙子被種出來之前,褚時健本來就是一個公眾人物,並且話題性很強,在商界,政界都具有一定的號召性,所以,在褚橙之後,他本人就已經是一個被社會認可的品牌了,就像羅永浩一樣,羅胖子在微博上的影響力都差不多抵得上一本全國性的報紙了,加上人們對於羅本身的認同,羅推出他的鎚子系統也就順其自然了,所以根本不用花什麼精力營銷。

所以在這裡,我想陳述一個自己的觀點,隨著互聯網將人類聯繫到一起,每個人獲得的信息不再有差異或不對衡的問題,未來的品牌將是自己生長出來的,而不是人為創造出來的。

所以,褚橙與鎚子系統一樣,都是互聯網營銷去中心化,品牌自已生長的結果。如果真要說營銷,那隻能說禇老爺子用了85年的時間,花費了畢生的精力與財力,才營銷出來這麼個橙子。

答的有點亂,大夥湊合著看吧,晚安了。


我覺得褚橙帶來的惡性效果遠大於所謂的「健康」口碑。

我們拿到手上的褚橙真的有多少是真的健康於普通橙子。這種貨強大的營銷只能帶來普通人更多對傳統行業的恐慌,而民眾的恐慌也就成了褚橙為什麼比普通橙子貴很多倍的好借口。

奶粉行業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已經開始做分眾了,這是走下坡路的節奏了


5年前還在雲南讀大學時,褚橙剛剛上市沒幾年,那時宣傳也不多,第一次吃是本地同學家長到學校看他們時帶了一兜,嘗了一個驚為天橙。我們這些外地的放假回家,無論飛機火車,從此記憶里就有那麼一個畫面:拖著行李箱,上面放了一箱橙子,用白麻繩捆了又捆,哪怕是最追求形象的某個日劇愛好者女同學,也不惜為此變身民工。後來畢業了,每年當地同學幫忙寄一些來,甜的有點像鄉愁。


我這個答案或許偏題,但是想說的是:最好的營銷方式還是口碑,真的。


首先是足夠好吃好嗎?


雇老羅發微博


靠關係人脈做社會營銷,靠老人脈直接做銷售也消化了很多(例如賣給紅塔集團)。

其實像褚時健這類人,只要他願意,他做什麼都可以這樣賣。他做路由器,賣奶茶,都不會差嘛。


推薦閱讀:

網站運營和網路營銷有什麼不同,各自的側重點是什麼?
如何看神州專車APP下載量增幅超200%?
如何看待喪茶?
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 Marketing 人員?
如何看待小米在知乎的營銷行為?

TAG:市場營銷 | 網路營銷 | 品牌營銷 | 褚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