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評價「12怒漢」這部電影?


好萊塢的劇本有一些近乎偏執的教條,比如在同一個場景內絕不停留超過一分鐘以上,體現在劇本里就是一頁篇幅的內容。演員們絕不會站在原地木納的對著台詞,他們在不同的場景來回穿梭,對白簡潔有力,這一切都是為了緊抓住觀眾的注意力,不給人一絲走神的時間。

節奏是好萊塢的生命力。

由此你才可以體會這部《十二怒漢》的不凡之處,它99%的劇情竟然是發生在一間封閉的屋子裡,劇作者從一開始就將自己逼入絕境。

然後他們絕地反擊。

他們把一間屋子變化分割成眾多場景,讓各懷心事的角色在其間衝突,激蕩,最後居然把一部聽起來註定會無趣的電影拍的扣人心弦。

很多電影可以算是優秀,而這一部卻是偉大。

它是1957年的一部黑白片,至今仍無人可以超越。


莊嚴的鐘聲響起,法官闡述了一段話,「在本案中,已有一人身亡,另一個人的生死掌握在你們手上,如果你們能提出合理的懷疑,無法確認被告是否有罪,基於這個合理的懷疑,你們必須做出無罪的判決,如果你們找不出合理的懷疑,你們必須基於良知,判決被告有罪。」
第一遍,我認為這只是每次庭審必說的套話,但第二遍再看時,會發現法官的這段話,其實闡述了整個片子的邏輯體系:無法證明有罪即無罪。有罪的反面不是無罪,而是無法證明有罪,借用中國的古話來講:寧可錯放一千,不可冤死一個。這裡體現了一個成熟的法律制度對人權的尊重,這也是整個故事中慢慢改變每個人觀點的決定因素,有了合理的懷疑,就不能武斷,輕易決定一個人的生死。

法庭上。

在這裡,每個人的神態都值得深究。法官語氣輕鬆,不時端起杯子喝兩口水,完全沒有將要決定一個人生死時的凝重,而坐在被告席上的少年,臉上毫無仇恨和扭曲,卻一反常理得平靜、落寞,完全和一個弒父的嫌疑犯不符,兩者的輕鬆和平靜與「死刑」「謀殺」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這也預示著劇情的反轉。

進入房間後。

這部影片中,天氣一直是第13個參與者,而且是決定和預示人物心情和情節發展的重要部分。剛剛開篇,陪審員們有的擦汗、有的試圖打開風扇和窗戶,整個房間充滿了悶熱和躁動,只有一個人與房間里的氣氛格格不入,8號陪審員一個人站在窗邊眺望遠方,陷入沉思。

當鏡頭慢慢地掃過12位年齡、身份、神態各異的陪審員,很容易猜想到後面會因為不同的背景產生巨大的分歧,12個人其實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整個社會,所以我們最後不妨上升到整個社會的層面上進行討論。

接下來的一段閑談,看似冗餘,其實卻是凸顯每個人性格的絕好體現。

7號穿著花西服,帶著帽子,形容並不是很整潔,將口香糖紙隨意地丟出窗外,說明他是一個缺少良好教養的人。

3號不斷強調著他很有當陪審員的經驗,本案的兇手是誰十分清晰,這裡說明,他是一個缺乏實證精神的人,僅僅堅持自己主觀判斷,從不在意證據的真實可靠,當然,本篇的最後,也為觀眾揭曉了他如此固執的內心世界是緣何而來。

X號提到「幸好我們碰到的是謀殺案,盜竊案很無聊。」他的這種心態其實代表了陪審團中的大多數人,他們平時有著自己的工作,只是將陪審當做一件可有可無找樂子的事情,將他人的罪責苦難,看做自己生活的調劑。孟子說過,人之所以區別於其他動物,是因為人有惻隱之心,能為別人的苦難產生同情,這裡卻不盡然,不禁讓人思考:法律的制定、道德觀的確定,是否讓人的心腸變硬了呢?法律確定的「惡人」是真正的惡人嗎?大眾觀念中的「惡人」是否就不值得同情了呢?

隨後,3號和4號開始進行生意上的交往,拓展人脈。儘管我也一直認為,商業和法律是人類發展以來最偉大的創造,商業通過驅使人類的逐利心控制思想,法律通過規範人類的道德心進行約束,但是這些人類「巧奪天工」的創造在真正的大自然造物——生命——面前,都無足輕重,讓我產生了「法律有沒有權利剝奪一個人的生命?」即「死刑是否應該存在?」的疑慮。

會議開始

團長的一番介紹中提到「我們12個人必須達成一致,否則判決無效。」,後來11號也說:「我們被通知要來這裡決定一個跟我們素昧平生的人到底有沒有罪,不論做出什麼樣的判決,我們都拿不到好處,也沒有損失,那就是我們的國家能這麼強大的原因。」

陪審團制度的出現,在我看來,就是為了減少因為法官個人傾向性問題而產生的錯判,12個背景、生活經歷各異的人,有的關注證據的真實性,有的關注情感的共鳴,最後想要達成一致,無疑有一方要妥協,這不正是一場理性和感性的鬥爭嗎?需要注意的是,本片的理性背後,其實隱藏著更深的是對生命尊重的熱愛,感性背後則是先入為主的固執和人云亦云的盲從,我們無法剔除這些人的存在,也正是他們的存在才讓這個社會的發展多了諸多不確定因素。

第一次投票,11票有罪,1票無罪。

8號的理由是「雖然我不知道,但是看到11個人都舉了手,我真的很難舉起手,完全不經過討論,就把那個孩子送上電椅。」這個時候,8號雖然沒有確定的懷疑證明孩子無罪,但是他出於一種對生命的敬畏,勇敢地投了反對票。《烏合之眾》里有一個觀點「人類的理性會在群體中消失。一個人可以是理性的,一個群體絕不可能。這說明了,一個人想要提出與眾不同的意見的巨大心理壓力。

之後我們看到,第一次投票里,9號的老先生是因為壓力而投了有罪,並非忠於內心的信念,試想如果沒有第一個舉起反對的人,人類最寶貴的良知就會被掩埋,最可怕的是人們還誤以為自己堅持了正義,並為自己高尚的道德而洋洋得意。

第二次投票,他們採用了秘密投票的方法,這使得每個人能夠靠理性獨立思考,終於多了一位無罪擁護者,群體讓人盲目的力量就是如此巨大,像空氣中的迷幻劑,潛移默化。

第一次投票中,另一段引起深思的話是:「你覺得那場審判要花掉多少錢?他有這樣的機會就已經夠幸運了。聽著,大家都是成年人,我們都聽到了實際經過,對吧?我們不該相信那孩子的說法,我們都知道他是什麼樣的人。我跟那樣的人生活過,你不能相信他們說的話,你知道的,他們一生下來就是騙子。」
這裡,10號的話已經違背了法律的根本原則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雖然每部法律序言都會著重強調平等,但是真實情況中,又有多少人能夠由內而外的做到平等看待呢?人們大多會因為一個人的家庭背景,以前犯過的錯誤而先入為主地為這個人下了論斷,這也是經常發生在法庭上的事。通過列舉嫌疑犯的前科,來影響本次案件的判斷,或是通過前科來激起輿論的反對,法庭最終屈服於輿論,作出了不公正的宣判,尤其是在中國,一個用成文法代替判例法的國家,往往會因為涉案人員的不同,而對相似的案件區別對待。

其中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在對幾個證據進行分析的時候,旁觀者往往是通過自己的感受揣度判斷。比如「看電影怎麼會記不得名字和主演?」,比如將幾個單獨的動作自動在腦子裡串聯成案件發生的過程,並以此替代真相。這裡又是主觀想法主動彌補了未知的部分,當8號提出科學的證明,這些主觀的臆想似乎又像乾冰一樣,消失了,證詞變得漏洞百出。

此外,進行判斷時,他們都只考慮了單一的變數,默認證人說的是真話,「因為他們都宣誓了,確保證詞無誤可靠。」將證詞作為事實來量度嫌疑人的行為,卻忽略了證人也是一個易變,易受情感左右的不定因素,當一個個證人的內心世界被剖開,證詞里的重要環節像肥皂泡一樣破裂,看似完美無缺的鐵證邏輯鏈慢慢斷裂。

激烈的爭吵後,氣氛發生了變化,窗外下起了暴雨,天氣漸漸變涼,他們燥熱的內心也漸漸平靜,他們開始冷靜的從事實層面上分析證據的可靠性。

8號說了這樣一段話:「面對這種事,要排除個人的偏見真的很難,不論哪裡,偏見總是遮蔽了真相,我真的不知道真相是什麼,我想應該沒有任何人知道真相是什麼,我們九個人現在覺得被告是無辜的…但我們是在賭一個可能性,或許我們錯了,我們或許會放走一個殺人犯,我不知道,沒有人知道,但我們有合理的懷疑… 那是我們的司法制度中非常珍貴的一部份,除非十分確定,陪審團無法判決被告有罪。」這段話也再次闡明了,陪審團的這次會議並不能決定已經發生的事實走向,他們做的,只是找出疑點,避免錯判。

這部影片,全片場景只是一間會議室,12個人各自、互相闡明觀點,說服別人,但是我卻在每個人背後看到一股力量,似乎這個小會議室就是整個社會的縮影,良知、道德、正義、生命、情感、法律、罪惡、階級、平等……這些人類永恆的話題,都緊密地交織在一言一語中,第一遍看完是震撼,腦子裡亂亂的,似乎有千頭萬緒抓不住,第二遍再細細的讀台詞,隱秘的推測每個人的心裡變化,好像掘到了寶藏一樣的開心,這可能是我第一次如此認真的看一部電影,這部電影也讓我對法律產生了巨大的興趣,


這是一部有情懷的電影,而現在有多少中國電影能做到有情懷?當然,這裡面有制度的關係,只能說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貌似跑題了哈。。。)


今天剛看完這部電影,光看影片名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某些好萊塢大片,比如,第一滴血,又比如,第二滴血,再比如,第三滴血。。。(也是這片名害我之前錯過了這麼一部經典啊魂淡!!!)

一開始十二名陪審員進屋,我開始自行腦補劇情,一定是有些人反對有罪,有些人贊成,於是怒而爭辯,此謂十二怒漢,哈哈,事實證明,我還是too young,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 只有一人反對,其餘全部贊成有罪!這時候請問有多少人?到底有多少人?仍敢于堅持自己的觀點?要知道,我們看見他反對的是十一個人,但在此情此景下,這十一個人就意味著除他本人之外的整個陪審團,在那個小小的房間內,那個近於封閉的系統內,他反對的是整個世界!你捫心自問:有多少次你被周圍的大多數左右了思想,有多少次你隨波逐流只為不被看做異類?有多少次你甚至僅僅因為別人的一句話你就放棄了你的堅持?


那是一個炎熱的夏日,所有人都燥熱不安,都希望早點結束討論,一致贊成那孩子有罪,然後各回各家,有些人真心認為孩子有罪,而還有一小部分人,they just don"t care! 球賽比較重要,人緣比較重要,工作比較重要,一個來自貧民窟的有諸多不良記錄前科的孩子的死活跟我有什麼關係?!I don"t give a shit! 影片關於這點的描寫非常客觀真實,個人認為直到最後,七號陪審員,那個球賽男,還是don"t give a shit. 真實得觸目驚心。


而後,可愛的八號陪審員,通過自己對案件的疑點的解讀,一步步說服大家,通過多論投票,這之間的高潮迭起,真爽翻了~


十一號真的很出彩,兩點,第一,十號問:since when you became so polite? 他淡定答:the same reason you are not,--the education I received since I was a child. (貌似有點記錯,但是大概是這樣,逼格爆表,瞬間貴族氣質顯露無遺)第二,that"s why we are strong. 那段,瞬間覺得林肯附體,此刻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身後是整個民主思想,理性和原則,在一個成熟男人身上的厚積薄發!

(爪機碼字不容易,先寫這些,待我再看一遍來更吧,寫得太差,還是匿了。。。)


剛看完,來知乎搜了下,有這個題目。。可以說,這不電影開始後我一點都不想拿起手機,根本沒有這個念頭,看完了還發了下呆。很久沒有什麼電影或者其他東西能夠這麼讓人專註了。


我不是說這個電影里的法制問題。而是這裡體現的 個人魅力 道德觀念 對社會的責任心 等等 價值觀念。


推薦閱讀:

美國很多嚴重醜化政府的電影電視以及遊戲會影響人民對政府看法嗎?
目前好萊塢有沒有這樣一種表現形式:即體現校園裡的部分高大、健壯、無腦的白人男性時,棒球夾克是典型著裝?
電影神秘家族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電影once插曲If you want me 歌詞怎樣翻譯比較好?
近十年來,中國大陸最出色的導演有哪些?

TAG: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