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呆夠了怎麼辦?

樓主最近心情很差,在德國呆了三年了。現在在國內,馬上又要回德國讀研。

現在一點繼續呆下去的想法也沒有,覺得這個國家太壓抑了。

有人說來德國的不是神經病,就是變成神經病。

————————

不要說什麼融入生活圈啊之類的,三年都沒有融入。也不想融入。

心情不好,難免不理智,勿噴。


同在德國,我也談談我遇到的一個中國學生吧。

她在德國讀了兩年碩士,當初來德國是父母硬逼著,原因是父母周圍有很多人的孩子都出國讀研,認為自己女兒不去以後要比別人差一截。不知道國內還有多少懷有這種「別人都能做你怎麼不能做」想法的父母。女孩子說她當初畢業就想工作,拗不過父母才來到德國,剛開始很不適應,語言、飲食以及樓主提到的,無法融入當地人的圈子。我作為局外人,不願指責她父母的強勢和她自己的妥協,但如果這影響到情緒和對待生活的態度我就覺得應該說些什麼:

1 無法融入當地人的生活?試著把這個問題看淡一些。文化差異、語言差異擺在眼前(德國人講的笑話有時候真心是抓不到點..)即便是非常友好的德國人也不一定能真的做「朋友」。既然是來學習的,理解別國文化和不同的思維方式、和不同人聊天、感受不同的生活氛圍,有這麼多有趣的事情可以做,為什麼要執意於「我融入不了他們的生活」這樣的想法呢?你在國內遇到千千萬萬個人才找到一小撮聊得來的朋友,來到德國後想找到類似的一群人?難呀!

2 年輕人,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應該堅定的走下去(對不起這是心靈雞湯句式)。如果你拿不出退學或者忤逆家長的舉動,就安心完成學業,早點畢業早點工作,如果不喜歡留在德國那畢業就回家,咱不在這兒耗著。

3 樓主喜歡音樂、喜歡徒步嗎?德國有好多音樂節、音樂會,古典到搖滾一應俱全,偶爾去看看現場,逛逛展覽也不錯;另外德國有很多徒步、自行車路線,空閑了約上幾個人接觸大自然,也是一种放松的方式。

4 (忽略)樓主你可以來找我玩呀!!!我們村兒歡迎你!!!么么噠!!!

總之,對事物保持好奇心是最重要的,如果對這兒沒有,那就儘快讀完走人。

末了想問問,有人去今年的Rock am Ring音樂節嗎?昂..?


呆夠了就走唄!本人在義大利四年也快呆夠了。不過出於工作關係暫時離不開~

其次我想說說融入問題,我覺得一定會有人鄙視樓主這方面。

我一直不認同「在國外混不下去是能力問題的」觀點。要融入一個文化是很難很難的。就先說語言吧。不是說普通話學的有多好就能交流無阻礙的。只要稍稍融入當地年輕人圈子就會發現他們根本不會用正常語言和你玩。各種賣萌,各種俚語,更要命的是一些小圈子裡的切口,都經常讓人摸不清頭腦。去年和@劉碩 討論時我還認為寫作時的習慣用法是語言中最難得,今年才知道切口才是你永遠也學不會的。

如果要融入一個圈子就必須花很多時間去與圈內人交流。什麼時候和老外溝通最困難呢?是一個段子在fb上的小圈子裡傳開了,但你聽完之後完全不知道笑點時。或者他們聊八卦新聞,而你連他們聊的是誰都不知道。這些日常知識往往使判斷某人是否融入一個圈子的重要指標。事實就是這麼殘酷。也許我們認為在外國公司里上班有幾個外國朋友,就可以算是融入了吧。我覺得真不是。在公司里每天交流的是專業知識,你完全深入不到他們的生活中。而和朋友一起時,母語思維和傳統文化會使得你幾乎無法擺脫他人認為你是外國人的看法。如果對方無法認同你是本國人,怎嚒能稱得上融入呢?就想我教授說得:你怎麼學語言都不可能比義大利人寫的正宗,除非你忘記中文,所以寫論文找個校對的人。

怎麼才能融入呢?我兩年前有個中國朋友,現在他是一個外國同學了。她沒有轉國籍,但在文化上,在生活中幾乎完全與中國無交集。不吃中餐,不參加中國人的聚會,在外不說中文,不使用中文網站,交外國女朋友並同居等等使她見我時要麼裝作沒看到,要麼只和我說義大利語。當時覺得這娃心太狠了。不過曾經聽到他打電話回國哭訴,也許是前期融入壓力太大吧。

那融入的人呢?我相信這種文化手術會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但我想說一個失敗案例。我有一個同學是私生子,父親是個香港商人與菲佣私生了一個男孩,在男孩13歲時遷到了義大利生活。中文說得一般,也基本不說。義大利文很溜。但是這個男孩有一個毛病:他喜歡重複字句。每次見到廣告牌,聽到別人說話,聽廣播時都會大聲的讀出來或重複一遍。我覺得和他當時極力嘗試融入當地文化有關。

綜上所述,我認為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去了外國生活的四年是對自己作為一個中國人的事實看透的四年。我逐漸發現我這個中國人與歐洲人與生俱來的不同點,文化背景與思維模式。我對我是一個中國人更加的認同與自信,同時也更專註於學習本國文化。我認為還是做一個中國人好!


不好意思,我下面的回答是回復一個有關種族歧視的答案的。但評論好像不許超1000字,只好分段貼。我好不容易寫這麼長一答案,就獻醜也貼這兒吧。多少跟留學,融入有點兒關係:

種族歧視,話題好大啊。有點兒搞不定的感覺。覺得我也就是能根據我個人的經歷,從幾個角度簡單說說想法。想到哪兒是哪兒,看看有沒有幫助大家打開點兒思路啥的。

先說說我自己,來加拿大13年了。在國內上大學,外企工作,三十了,突然想出國,就來了。來了以後經歷了一整套大概所有出國的人都經歷過的:兩眼一抹黑,語言不通,習俗不懂,然後上學,找工作,開始工作,買車,買房,終於安頓下來。。。經歷雜七雜八,還算不少。

開 宗明義,首先,在加拿大,種族歧視的言行不只是政治不正確,違法的問題,而且是一種非常沒有文化,缺乏教養的表現。我覺得這裡的加拿大人,是從心底里鄙視 種族歧視的思想(不光是行為)的。由於加拿大是移民國家(20%加拿大現有居民出生在加拿大以外,在大城市,這個比例高得多),所以很多人是在小學,中學 就跟別的種族的孩子一起長大的,所以根本就是色盲(color blind,特指對種族,膚色不敏感)。

回過頭來,我能說說哪個國家的人是最種族歧視的呢?我沒去過德國,我去過的,最種族歧視的國 家,wait for it…是 咱們中國!想想吧,咱們最邊上的老外,老黑,老印。。。有咱們覺得好的嗎?包括樓上說的,白人的發自內心的種族歧視。唉,這給人,以種族為基礎的定義,本 身就是種族歧視呀老大。往外發展,北京的歧視外地的,廣州的歧視北方的,瘦的歧視胖的,小時候歧視四眼兒(帶眼鏡)的。咱誰也沒閑著過。

另 外一方面,覺得自己遭到歧視了,咋辦?首先,先得想想,這是種族歧視嗎?你不懂當地語言,當地習俗,人家當地人不帶你玩兒,或者帶你玩兒了,但沒拿你當自 己人,玩兒的不夠好。這,是因為你是中國人,亞洲人,黃種人嗎?還是因為你啥都沒聽懂,大家都笑你不笑,還動不動就急又不願意溝通?換位思考一下,咱一幫 中國人聊得挺歡,來一老外,啥都不懂,你聊天,還得照顧ta的口味,你煩ta不?你煩ta,是因為ta是白人/黑人/綠人嗎?上面還有人提到,對方有時候 會問很mean的問題。這我到時真碰上過。但一般來說,這分兩種情況:一,對方不懂,比如問中國人是不是留辮子,吃不飽。這不是一挺好的機會教育他們嗎? 二,你自己不懂。這種情況還真不少,比如我上學時候有同學批評中國「侵略」越南。我當時很火大—我們那是自衛反擊!後來那人專門給班上所有中國人發 email,解釋侵略這個詞(invasion,在英語里相對比較中性的詞)的用法以及他為了提出中國侵略越南的觀點,看過的幾本書。。。我自己後來又看 了一些書,就沒火了。人家說得對。

要真是歧視了,就點名說你了,你這個黃種人/中 國人怎麼怎麼滴。那其實比較好辦,要是正式場合,學校,公司,報警呀。至少在加拿大,這人會很慘。要是私下裡,大街上,根本不認識對方,報警對方早跑了。 咋辦?不幸的是,基本沒轍。一般這種情況,對方都是算計好了的,要麼在車上,你打不著,要麼一堆人,你打不過,還有,更可能的,對方根本就是
homeless,流浪漢,吸毒的,醉酒的,你不屑於跟ta打。這,就只能培養自己的修養了。基本上,凡是人,成長過程中總被歧視過吧。個子太矮,太高, 太胖太瘦,戴眼鏡,或者乾脆因為你是男的/女的。咋辦?每次都跟人干仗,你還活不活了?好在,咱現在祖國給力,國富民強的,國民自然就有自信,別人歧視? 那叫羨慕嫉妒恨比較合適。

其實,什麼是種族歧視那?我覺得啊,無非就是人在處理陌生的,大量的信息的時候一種本能的分類反應:你 見到一個人,你不認識ta, 但你又需要在腦子裡簡單的建立一個模型好跟對方打交道。你就開始觀察了:女的,好看。。。嗯,在這情況下,這基本就夠了哈。你要是一男的,基本你就開始獻 殷勤了。不過,如果對方是一阿拉伯人,穿白背心,腰上鼓鼓的,表情狂熱。。。你打算怎麼辦?這些極端情況下,種族歧視,分類,都是好事兒,對吧?所以人類 才一直都有這種本能流傳下來 — 沒這種本能的,基因就沒傳下來。所以說這所謂的種族歧視呀,想開點兒,沒啥。就是人類自帶的一種分類功能。大家都歧視來歧視去的。你自己要是不拿它當回事 兒,它就不是回事兒。姚明會在乎別人說他高嗎?

還有上面有人說的白人內心歧視,外表不說。。。這,有點兒誅心了吧?人家內心怎麼想的你都知道?退一萬步說,就算你真知道,人家想想你都不讓?你心裡管人家叫毛猴子,你敢告訴人家嗎?哈哈。

說到融入。這我也沒轍。什麼叫融入那?完全變得跟當地長大的人不分你我?這根本不現實 吧?大部分出國留學/移民的都是18歲以後來的。那時候,世界觀已經定型了,不能也不應該進行大修改了。我上學時發現,班裡的CBC(出生在加拿大的中國 人)都會形成一個小圈子。他們語言上,文化上都跟當地人完全沒有障礙的,他們根本就是當地人。那為什麼自己玩兒那?因為文化認同感更強唄。再想想,在中 國,你就融入了?高幹子弟,富二代,名牌大學畢業的等等,不是都有自己的圈子?不過在中國,你不琢磨這個就是了。我看,這所謂的融入,根本就是假命題。該 上學上學,該上班上班,該繳稅繳稅。跟喜歡的人玩兒,離不喜歡的人遠點兒。就完了。到哪兒,都一樣。

+++++++++++++++++++++++++++++++++++++++++++++

哎呦喂。第一次在知乎上發言就遭到刪貼加封殺了,還好我給貼這裡了。看來我還是不夠成熟啊。這得記錄一下。哈哈


換個環境吧。 老巢歐洲、美洲、澳洲都被白人覆蓋,加上暗白人種的西歐亞,就剩下黑非洲和東亞倆個非白人地盤了。歷史上的白澳、排華,成功驅逐了東亞人,就像佔了原始股,成功控制了這個世界。而東亞人口稠密的甚至需要限制人口出生!!同時白人地盤有著極大的生存空間!!這麼看,元首的雅利安夢想客觀上實現了?? 這樣白人世界無限增長,這個世界將是白人的了。


回來吸PM2.5 500+ ????


呆夠了 就回來 在帝都呆幾天 每天不是去看房就是去開車 上下班時間必跑兩次步 定期去享受國罵 要不了幾天 你就想念神經病德國了 嗯 以上


離開一個地方,最好是因為「有更想去的地方」


我現在和你正面臨同樣的情況,我是國內本科畢業過來準備讀研,但是因為專業不對口,總是申不上,後來機緣巧合的得了個本科的Zu,但是是一個自己非常不喜歡的專業,後來跟家裡商量先讀一個學期,如果不行就回國。我現在已經讀到了第二學期,寒假的時候回了一趟國,父母那種希望我學有所成的期待,真的是讓我有了不小的壓力。現在回到德國以後,看到這學期的課簡直是讓我崩潰,我們專業淘汰率非常高,每門考試都會掛掉一半人數,比其它專業強度大。現在我就非常糾結,因為我也想努力咬牙熬到畢業,但是對於我來說,讓我天天面對一個不感興趣,甚至是厭惡的專業,我真的是連翻開書的心情都沒有。我實在是太痛苦了,跟父母說了這事,他們很理解,說尊重我的決定,但是他們越是這麼說,越讓我覺得自己太自私了。現在我真的是每天都生活在糾結之中。


德國有那麼寂寞嗎?我是在法國讀書,不過暑假在德國呆了不到3個星期,接觸到的德國人都很好啊,很謙遜,不像在法國有特別傲驕的人,當然除了在車站或者什麼服務處的人有點冷淡,法國人對中國人偏見也很大啊,現在每次被人問你們是不是吃貓吃狗,我都回答是啊 你們不吃嗎 膽子太小了吧 我們是戰鬥民族 什麼都嘗試的


研究生畢業就回國嘍。

時間抓的緊的話,2到3年就能畢業了。真正忙起來也不會覺得難熬了。

既然已經選擇了,與其花時間在抱怨上,不如早點努力,快點結束。

畢業後就別在德國找工作了,一旦在德國工作後再想回國工作就難了。各種糾結。

所謂工作幾年攢點經驗回國的話其實是不太靠譜的。


看了回復的以上 談種族歧視談自個兒在德國的感受的 說的不錯 但題主的問題不是單單通過接受所謂的「種族歧視」或者知道身邊人怎麼生活能解決的

我也是個德國村兒里讀書的娃,就題主這問題,我也談談自己的一點兒小想法。

我不知道題主你出國的目的什麼。如果是想通過念書念出成績找到好的工作,那麼很顯然你目前最需要的是一紙畢業證書。

這一紙畢業證書拿到手的方法,也視你讀的專業而定。好比我吧,一純正工科生。除了上課努力聽懂教授的德語,瘋狂記筆記,實驗課結束寫報告,考試拚老命之外,我還有實習,方方面面都有壓力。同作為學生,壓力都一樣,也沒什麼好具體解釋的。

因為有壓力而產生抑鬱,無法生活下去的想法,我個人認為極其愚蠢。想想你為何來到德國。為了教育資源?為了更好的工作?那既然如此,前提是好好生活。好吃好睡。

你覺得自己在德國呆不下去的原因是,生活無趣?沒有社交?有考試壓力?那大可以回國繼續好基友一起好吃好喝。退路是一直有的。題主之所以產生呆不下去的想法,首先還是對這裡的生活有期望值的。不然不要回來也不是什麼大事。

我有個朋友剛來德國一個月覺得自己受不了就飛回國了。我也有朋友在德國呆了十年八年,找到了穩定的工作,跟對象結婚了。關乎個人,而不關乎國家。不要勉強自己去喜歡一個自己不喜歡的環境,而是找到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念有動力的書,做自己喜歡的工作。這是很難的事情,但至少題主你已經嘗試到發現自己不喜歡這個環境,長時間的不喜歡造成惡性循環,這樣下去無濟於事。如果真的想好好生活,試著弄清楚自己想走哪樣的道路吧,這樣一路荊棘都覺得開心了。

P.S.我就是一個從不喜歡自己的專業到現在在公司里實習得非常開心的小例子。

祝活得自由!


愛上三樣東西

啤酒 球賽 各種香腸


現在回頭看看當年的帖子,一晃好多年過去了都。一轉眼我不僅回到了德國,而且master也念出來了。這段話,算是給當年的自己,或者是現在有同樣困擾的留德生吧。

------------

1.呆不下去,朋友圈很重要。

回想當年的我,其實是因為剛和談了五年的男朋友分手,所有在德國的朋友圈都是共同的,而且眾所周知,這邊男女留學生的比例男生遠遠多於女生。所以不可避免的,即使是和平分手,面臨一系列隨之而來的尷尬問題時,男生總是會站在男生那邊。

當時的我,申請了新的學校,要開始新的生活,換了新的環境,一切都看起來那麼的陌生。18歲出國,21歲本科畢業,一直在男朋友的照顧下生存,有顧慮與害怕,是必然的。

然而在換了新環境之後,我發現認識新的朋友並沒有這麼難。我本身就是開朗的性格,有朋友聚會,叫上我,很快就認識了一幫千奇百怪的朋友,交流使者,博士,技術宅,夜店女王....這時候的我發現其實新的生活是很美妙的,自然而然的又對生活鼓起來了勇氣。

2. 獨立獨立獨立

我沒出國的時候,我的外教是一個巨可愛的典型德國老頭。他在德國有公司,退休後開始滿世界亂跑,最後因為熱愛中國的蛋炒飯留在了中國。每天叼著煙斗,泡上一壺好茶....

他對我說的最多的就是selbstst?ndig,也就是獨立。

換了新環境之後,真的克服了重重困難。一個人拖著巨多行李搬家,一個人裝衣櫃,裝桌子,以及面對新的環境新的大學。第一個學期,說真的,我的分數特別低,都在3分左右,因為我完全get不到UNI的點。這邊的UNI都是以個體為單位活動,而我以前在FH則是大部分都是gruppearbeit,以小組為單位活動。

種族歧視的確存在,我現在所在的地方,很多學生非常不友好。他們以德國人為單位,形成小團體,不理任何外國人。當有語言問題向他們請教時,他們根本不搭理你……這個幾乎是在我以前本科三年中沒有遇到的。

但是也有很友好的朋友啊……我也認識了一堆德國同學,大家一起做設計,周末喝酒成傻逼之後去趴體....

3.給我一個竄天猴

其實對比這幾年國內,我反倒不覺得德國是個多麼可怕的地方了。

我現在的目標就是當第三種人類,女博士。或者在這邊繼續工作。

對比國內的房價,我覺得這裡的生活還是壓力小一些。

對啦,我還養了一隻喵主子。

所以其實沒有過不去的坎,生活二字,關鍵看怎麼活咯!

與有同樣困惑的,在德國的,或者其他國家的小夥伴們共勉!


樹挪死 人挪活。真的不喜歡,換城市、換學校、換老闆這樣的決定一定不要拖。

比如從德國搬家到比利時,絕對是我迄今人生中做出的最佳決定。

當然啦,既然要換,對新去處的前期考察務必要做好。當時想好離開德國之後我訪問了四個有興趣的歐洲城市,每段行程不少於三個晚上,最後挑了布魯塞爾,接下去找工作過日子都順風順水無比快樂。駐地的選擇太重要了,這件事上可千萬別偷懶


學了幾年,但是沒有拿到畢業證,咋辦呀


樓主真的不喜歡德國嗎?我挺想去德國讀書的,現在本科就是德語專業,關鍵問題是換專業讀研難度太大,在權衡要不要從本科開始換專業讀。我覺得想融入德國真的挺難的,只德語一項就夠受的了,德國人的品位也比較奇葩。但是這個國家有很多吸引我的地方,當初選這個專業也是出於愛好。我現在在學校還有從網上認識了一些德國人,他們都挺熱心幫我解決問題的。有一個跟我關係不錯,他親口說德國人相當kalt,不管是對外國人還是自己人。看了你的煩惱我突然動搖了,想到一個人背井離鄉肯定有顧慮,會不會待在國內更好呢。


去英國獃獃吧。。。。或者回國感受幾個月。。。。大概你又想回去了。。。。


不考慮融入和種族歧視等問題,就日常生活來說,德國確實死氣沉沉,如果沒有找到喜愛德國留下的原因,那拿了畢業證就走人吧。

提醒一下題主,在國內,剛剛從國外畢業的學生也可以算是應屆生的,可以參加一些銀行,電力公司等國企的招聘,進去了以後也可以享受一些對應屆生或者留學回國人員的政策利好,比如在北京落個戶什麼的。而且想進某些公司的話,通過應屆生校園招聘進去也比社會招聘容易。


回國讀研吧


祖國的霧霾需要你!!!孩子~乖~祖國才是家啊~


推薦閱讀:

在荷蘭瓦赫(格)寧根大學就讀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日本上大學的費用真的那麼貴嘛 ?
在國外生活的中國人是怎樣的狀態?
都是什麼原因讓你突然決定去日本?

TAG:留學 | 留學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