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評價歌手陳綺貞?

如題,嗯。


知乎里不方便插視頻和音頻,想看完整版文章的朋友歡迎關注「失眠俱樂部」,文中提到的那些少見的live視頻都在完整版里,微信里搜cannotfallasleep就行。

————————————————————————————————————

今天是陳綺貞41歲的生日。

距離她在內地的開始走紅,已經過去10年。

2009年,《城市畫報》出了一期特刊,主題是「獨立音樂時代」,雜誌封面最中心最顯眼的位置留給了陳綺貞,陳老師的江湖地位可見一般。當年我曾特意買來這期雜誌珍藏,只是後來好像是被那時的女盆友拿走去看,然後...然後就再沒機會拿回來了。

如果你覺得由一本雜誌編輯部做出的選擇不夠有說服力的話,那麼再來看看人民群眾的選擇。

在文青聚集的蝦米上,陳老師的粉絲數量差不多是54萬,對比一下正當紅的新一代文青領袖們,好妹妹10萬,宋冬野9萬,程璧4萬多,陳粒不到8萬,竇靖童4萬多。對了,竇靖童的母上大人、全民通吃的王菲是124萬,她爹竇唯是6萬多。

唯一跟陳老師接近的民謠歌手是在06年晚些時候走紅的張懸,有30多萬粉絲。

說句得罪粉絲的話,其實即便在陳粒和程璧身上,你也可以多少看到一些陳綺貞的影子。

今天的「失眠俱樂部」,是陳老師的專場。如果你也曾經喜歡過她,那就往下看吧。今天會分享一些你難得一見的東西。希望你有耐心看完。

陳老師的出道要感謝一個人,伍佰。

每一次這兩個名字在腦袋裡同時出現,我都會感到一陣違和。一個是知性氣質的柔弱女生,另一個則是粗獷滄桑的地道台客,怎麼看都不搭。

所以你們可以想像我第一次在網上聽到他們兩個合唱《被動》時候所感覺到的那種詭異,陳老師細稚甜美的聲音搭配伍佰的沙啞厚重的煙嗓,實在有夠奇怪。

時隔好多年,我才在youtube上無意看到這首歌的現場視頻,那是大約2000年的一次歌友會。在台上,陳老師回憶道,在她大學時候參加歌唱比賽的時候,伍佰力排眾議給了她第一名,自此也改變了她的命運。

陳老師所說的比賽是1996年的台灣木船民歌比賽,她闖進了最後的決賽,據說本來她是第二名,但是伍佰任性地堅持要給她第一。

陳老師後來接受採訪時說:

我還記得他(伍佰)當時有一個形容:這位得獎者,在台上唱歌的樣子就像是一副畫。我聽到後真是『哦』了一下,真是一種令人很激動的感覺。平常對自己沒什麼自信的,這次之後才真的感到會被別人肯定。

在那次比賽之後,陳綺貞被當時魔岩唱片簽下,自此入行。

走紅這件事,對於陳老師來說,應該是來得比較突然的。

2005年,陳綺貞在台灣發表了新專輯《華麗的冒險》,這張專輯就跟它的名字一樣是一次冒險賭博。因為陳老師靠銀行貸款才完成製作的,2002年魔岩解散,陳老師沒了娘家。

很幸運,專輯大賣。

若干年後回望,會發現2006年是值得被銘記的一年。陳老師在大陸的走紅就是從這一年開始的。陳綺貞的走紅的意義其實不僅僅是對於一個歌手個體而言的,她實際上在不經意間中推開了一個新時代的大門——一個屬於「文藝青年」的時代。

此後這十年間,「文青」群體從小眾走向大眾甚至成為新的主流和俗套,而文青這個詞所形容和覆蓋的群體也急速擴張,甚至讓這個詞開始帶有一些貶義色彩。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時間回到06年,彼時的華語樂壇仍是周杰倫和蔡依林們這些流行歌手們的天下,周杰倫在2005年發行了個人的第六張專輯《十一月的肖邦》,這也是我買的最後一張他的專輯。

少男少女們耳濡目染RB等流行音樂已有些年頭,工業流水線音樂的油腔滑調矯揉造作逐漸讓人生厭。就在這時,陳老師出現了,淡淡的木吉他聲,純美稚嫩的乾淨嗓音,就好像山珍海味大魚大肉吃多了之後,服務生突然給你端上了一杯熱茶,沁人心脾。

埋藏在無數內向青年心中叛逆的種子在陳老師歌聲的澆灌下一夜萌芽。

當然也很難把陳老師在2006年的突然走紅簡單歸結成為尋求個性的青年們對於唱片工業一次不約而同無意識地集體反叛,它其實是許多偶然因素疊加的產物。

比如,《旅行的意義》歌里那一句「你踏過下雪的北京」喚起了許多北京小孩兒的共鳴。

比如,那是深夜廣播最後的黃金時代,陳老師安靜的聲音恰好契合了無數深夜廣播的調性。

比如,同樣在2005年的上線的豆瓣給了這個城市裡千千萬萬孤獨靈魂一個可以彼此交流的精神家園。

《華麗的冒險》的經典無需多說,其中有一首歌格外特別,就是《花的姿態》。

它的特別之處在於,這歌有兩個歌詞完全不同的版本,它的另一個版本叫做《你一直在玩》,收錄在同樣於05年發行的陳升的專輯《魚說》里。

老頑童的陳升搭配純純的陳老師,唱出了一種慵懶溫暖的奇妙感覺。

這也是我當年MP3里無數次單曲循環的歌。

真的特別喜歡陳老師和升哥的組合。《旅行的意義》那句「踏過下雪的北京」經常讓我不自覺地想起升哥的《one night in 北京》。

看似違和的混搭總會不經意地造就經典。除了前面說到的伍佰和陳升,又比如下面這些。

上面這張照片也是個讓人第一眼看到會感到意外的組合。這是2006年許巍的「夏日漫步」演唱會上,陳老師作為特別來賓站台助陣。兩人合唱了一首許巍為葉蓓寫的《彩虹》,可惜沒有清晰的現場live版流傳出來。不過即便是腦補一下也會覺得很過癮。

陳老師在《城市畫報》的一次訪談里提到過內地搖滾樂對自己的影響:

那時候在上大一大二時就是迷 《中國火》,迷張楚啊唐朝啊這種,比較民謠比較男子漢搖滾這種感覺。

《中國火》系列是滾石旗下的魔岩文化在90年代初推出的內地搖滾合集,張楚的《姐姐》就收錄在91年發行的《中國火1》里。

距離發行《中國火》還不到10年,當年曾是這張專輯歌迷的陳老師就被魔岩簽下,成了這些後來的老炮們的「師妹」。角色的變換也往往讓人覺得命運的有趣。

另一次有趣的混搭是在2008年的一次演唱會上,陳老師和李宗盛一起合唱了《生命中的精靈》。陳老師講了一段有趣的往事:當時的她還在麥當勞的後廚打工,然後李宗盛恰好來點餐,於是,陳老師就為李大哥做了一個愛意滿滿的漢堡。

若干年後,她拿著李宗盛為她量身定做的吉他,跟大哥一起唱他的經典曲目。

關於愛情的路 我們都曾經走過

關於愛情的歌 我們已聽得太多

關於我們的事 他們統統都猜錯

關於心中的話 心中的話

只對你一個人說

——《生命中的精靈》

老實講,這些年聽陳老師歌的人應該是越來越少了。

當年聽《華麗的冒險》的小孩子差不多都已經長大成人,整日奔波忙碌於工作之中,不再有什麼精力去關注她的動態,新一代的小朋友們喜歡的是陳粒和程璧。

其實這些年陳老師基本上是按照自己的節奏生活和工作,名氣和利益似乎也沒有改變她太多。差不多三四年才發一張專輯,2009年的《太陽》,2013年《時間的歌》。然後在間隔年裡做一次巡迴演唱會或者偶爾發一兩首單曲EP。

2002年,陳老師結識了同在滾石的製作人、吉他手同時也是後來男朋友的鐘成虎。

講個好玩的事,2010年陳老師的「夏季練習曲」演唱會上,陳升作為嘉賓登台表演,鍾成虎談著吉他給升哥當伴奏,然後升哥對著陳老師含情脈脈地唱了一首《不再讓你孤單》。前奏階段,升哥調侃著對觀眾說:「用她的男朋友彈吉他,然後唱情歌給她,這種事也不是天天都有的。」

陳老師和男友一直相伴至今,沒有結婚。算起來,他們至少已經走過了兩個七年之癢。

這大概就是為什麼這多麼多人會喜歡陳老師的原因,特立獨行,我行我素,不為外界的干擾所動。大概也就是念哲學系的女生才會有如此強大的精神世界吧。

不知為什麼,每次提到陳老師,我想起的總是《旅行的意義》MV里那個帶著可愛頭盔,穿著樸素T恤牛仔的較小女生。

今天,這個女生41歲了,陳老師,生日快樂。

-完-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失眠俱樂部。微信搜索:cannotfallasleep。

我們的口號是:失眠俱樂部,專致失眠。


這個答案寫於一年半前多,偶爾還會有人頂一下。所以我考慮稍微更新下~

其實陳綺貞的歌曲里好聽的吉他伴奏還有很多,比如:

小塵埃

微涼的你(要聽demo版的)

煙火(電吉他)

九分的咖啡店(中間的那段間奏非常好聽,曾經有段我一直彈……)

失敗者的飛翔(很簡單的旋律線,但是原版的和弦好像不太好按)

另外,有很多原來不是吉他曲,改編後也非常好聽。如果可以fq,可以去youtube看看這個台灣女生squintlai的視頻集,裡面的改變並不是很難,但是很好聽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YV7w14U7DBAhXxxmR3qMQ

總之,陳綺貞的吉他編曲還是相當適合初級到進階的吉他愛好者去研究的~

---------------

再次從吉他的角度來評價陳綺貞.

陳綺貞的吉他曲是不適合入門的,旋律的豐富性和和絃的相對複雜性,使它更適合讓進階者學習(當然你要說她也有很多簡單和絃的歌曲我也沒辦法).不少人學吉他的時候是因為類似五月天的擁抱和周杰倫的晴天等歌曲入門,這也就決定了吉他範圍來看,陳綺貞也不會是大眾.

當然,如果是女孩子的話,又有文藝範的話,不少都會拿陳綺貞的歌曲努力.

以上全是廢話.

陳綺貞的歌曲伴奏,純吉他曲或者以吉他為主的歌曲,讓我印象比較深的有:

表面的和平,旅行的意義,太聰明,吉他手,下個星期去英國,AFTER 17,倒數,天天想你,距離等(好吧我已經告訴一些想學吉他的人哪些適合學習又好聽了!)

其中表面的和平和太聰明我實在太喜歡,首先吉他的伴奏層次比較豐富,旋律線非常舒服,單單不唱拿來聽都非常好聽.其次細節上的處理恰到好處.作為一個吉他伴奏曲,這都是一個我個人認為絕對的典範,體現了陳綺貞團隊高超的吉他編曲能力.

就為了這兩首歌,我就可以給陳綺貞一個不低的分了.

好好學吉他,你會更喜歡她!


聰明,有自知之明。凡事可以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得到最好的成果。雖然才華常常被高估,實際上並沒有太多值得黑的地方。


陳綺貞的歌像是在學校里坐你隔壁的那個女孩

她有著對著生活對著愛情的煩惱,有著小女孩的可愛淘氣,

有她在你旁邊的日子,那段時光像是彩色泡泡圍繞在你旁邊,

但即使是滿滿糖霜的蛋糕也是會有厭煩的一天,

時間久了,你往前走了,

那個女孩,那些歌被留在原地,

過了更久一段時間,當你回過頭,

那些歌仍在原地,仍然有著當初的彩色夢幻光澤,

閃得現在已成灰色的自己,睜不開眼

=====

想不到這回答竟然也破300贊了,感謝各位喜歡這回答

我從國中 高中就開始聽她的歌,

上大學後第一次也是目前唯一一次參加握手簽名會,就是參加陳綺貞的

第一次參加大型演唱會,也是陳綺貞的

高中學吉他之後,第一次試著手抄寫吉他譜,也是陳綺貞的,

也從她的歌詞去想像大學可能的美好戀愛

(雖然到後來才發現並不是那麽一回事)

但如今已經快3字頭的我,再聽她的歌,的的確確就是我回答寫得那種心情


她願意去感受生活,然後經過思考轉化成音樂。她也很真實,一直很喜歡她的--《太聰明》和《倔強愛情的勝利》,我心情好的時候聽到這些歌覺得好有代入感啊。真的,你看「總以為迷一般難懂的我,在你理解了以後,其實也沒什麼」,「我的自由全都送給你,好的壞的全都放棄」,「我是你不容懷疑的決定」...怎麼樣,這些情歌和主流不同吧。甜甜的,帶些小女生的俏皮和霸道。戀愛也要偶爾耍耍無賴嘛...

當然,她的大部分歌都是立意深刻的,有一種我站在世界之巔俯視眾生的宏大感,主題也比較深刻,比如生命、時間。

其實喜歡她這麼久,我從她身上學到的東西太多了。

有才氣又不做作的女生多麼讓人喜歡啊。

還有啊,我覺得文藝可以,但不能做作不能裝逼啊。真正的文藝女青年我只認陳綺貞!!

PS 我覺得歌詞的質量雖然和遣詞造句有關,但是邏輯也很重要啊!有些歌手的歌詞乍一看很深刻(因為看不懂他/她到底寫的是什麼意思otz……)。相比於這樣的歌詞,我更偏愛樸實無華但是能把故事或是道理說清楚的歌詞,比如宋冬野的《董小姐》,歌詞夠簡單吧,但是真的很打動人,讓人很有代入感。(個人觀點罷了,每個人感受不同啦...)

所以,民謠真的很打動人的,它不炫技,不故意深刻,你聽著聽著就被感動了,因為你發現你也愛過這樣的女孩,你也有過這樣的生活。

陳綺貞畢竟是哲學系畢業,所以對邏輯與美的把握自然不在話下,而且之前也提到她寫過不少宏大的主題,聽過《魚》或者《時間的歌》的同學應該很有感受吧,她的歌詞真的經得起推敲。

「帶不走的丟不掉的,讓大雨侵蝕吧。」

「時間是死亡的河,解剖後沒有記憶。」

「我總是忽冷又忽熱,隱藏我的感受,只是怕愛你的心被你看透。」

「假如你無法隱藏,就不要故作輕鬆模樣。」

... ...

與你分享。

6.7/今天看到她寫在小黑板上的一段話,特別喜歡!

這樣的你,超美!


//此答案字數超過1w,我認為這是介紹一個人該有的文字量

//內含大量陳綺貞自己的文字作為參考

//純主觀的評價還不如說是在評價評價者自己

//多圖刷屏預警

//作為粉絲這樣評價自己的偶像真的好嘛好害怕TAT

首先我是一個死忠

下面的文字其實算「我為什麼成為了陳綺貞的死忠」

或者說是在介紹陳綺貞的個人魅力

題跑得很遠

我從初一(04年)才開始聽流行音樂,但也只是在盜版的幫助下聽聽而已,連去深入了解歌手的想法都沒有,根本無法理解追星這樣的事情。那段時間聽的不算多,但也不少,主要是華語歌,漸漸養成了一對口味刁鑽(?)的耳朵。許多我覺得音色不錯的歌手,有時一張專輯裡讓我喜歡的歌卻只有兩三首,自以為是因為那些歌手並沒有創作,只是在唱歌而已。

高二時偶遇陳綺貞的第五張創作專輯《太陽》,這是我第一次完整地聽她的專輯。聽完之後就驚呆了,每首歌都讓我如此喜歡的專輯還是第一次聽到。之後便找出陳綺貞之前的所有專輯來聽,越聽越喜歡,但也只是聽覺上的喜歡而已,根本算不上所謂的粉絲。

高考之後,鬼使神差地看了陳綺貞的一張影音出版品《sixteen days》16天 Sixteen Days(陳綺貞),這部五十幾分鐘的片子紀錄了她第四張創作專輯《華麗的冒險》的錄製過程。傳統的專輯錄製方式是在專業錄音棚里分別錄製樂器與人聲的音軌,之後由軟體剪接疊加而成。陳綺貞和她的夥伴們另闢蹊徑,用16天的時間,將淡水一間躲在菜園與小樹林里的普通水泥房改造成了一間錄音室,所有樂手在裡面同步演奏,就像在錄製現場live演出一樣每首歌只錄製一次,並沒有音軌編輯的步驟。這在當時是很前衛的嘗試,把專輯錄成現場live的形式,但這部片子吸引我的並不是這種專業方面的東西。

綺貞、小虎、建騏、奇哥、捲毛、肯尼老師這些看起來像大人的人,在鏡頭中一個個都真實單純得像無憂無慮的小孩一樣。叼著零食在彈奏中隨著音樂搖擺,跟著鼓點跳一些奇奇怪怪的舞步,在屋頂上跳來跳去曬著冬日的太陽,互相調侃扯淡之後前仰後合,在鏡頭前搞怪賣萌耍寶,有人彈錯時所有人抬頭會心一笑,甚至在某人完全不知道的時候關燈端進蛋糕唱起生日歌。看似輕鬆隨性,但他們對待工作完全不馬虎。所有人都希望自己每天第一個到達場地,每個人都盡量挖出自己最棒的東西,力求完美。就這樣,他們在一個「蠻好玩的地方」「自由自在的開心」地錄出了一張銷量不俗、後來也獲得了金曲獎的專輯《華麗的冒險》。這種團隊協作的融洽狀態是我無比嚮往的。綺貞小虎建騏這個團隊也一直保持合作至今,13年的時候還出了一張實驗性質的《The Verse》。可能其他歌手背後也有這樣的團隊,因為宣傳原因無法被人所知,但是綺貞背後的這個團隊是最打動我的,而陳綺貞與鍾成虎的關係也是讓我始終相信愛情的例子之一。但這還不是這片子最打動我的部分。

我沒有要傳達什麼,我只是要撫平自己來回在深層的恐懼,和極度的愉悅。在那樣的界線裡面,我想讓自己看到,喔~原來這段時間,我的轉變就是像這張唱片這樣子。」這是綺貞在片子里的自白。她平時會獨自思考很多東西,然後用音樂的方式把這些想法表達出來,並沒有什麼商業考量或者想要去迎合大眾的想法。「我就是那種,我不喜歡做這件事情,也沒有辦法有人可以去逼我去做這件事情。所以最後我的結論就是,反正我就是做我高興的事,最好這些事還能夠支持我過日子,還可以生存。」她就那樣平靜地說出了我夢寐以求的生活狀態,而且她真的很有才華能夠做到這一點。我從她的創作中可以感受到她背後其實非常厚重的自我,而事實上只要花精力仔細挖掘找尋便可以在她身上發現很多可以引起共鳴的思考。然而最讓我感動的,是綺貞這樣才華橫溢個性鮮明又完美主義的創作人,可以找到一群志同道合默契十足也同樣才華橫溢的音樂人一起工作,並不會有那種「比作品本身被否定還要難過」的孤軍奮戰的挫敗感。天啊,這真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生活狀態了。

於是我變成了一個腦殘粉,毫無顧忌地向世界宣布「沒有當過腦殘粉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其實我覺得光聽歌曲就成為腦殘粉是有點困難的

粉絲其實最後是因為歌手本身的個人魅力才愛得死心塌地

陳綺貞的官方網站上有她自己的博客板塊 ::: cheerego.com :::

裡面記錄的大部分是她最近的所見所聞所想,甚至有讀書心得

這些小日誌娓娓道來,不矯情不浮誇,細細體味後卻能擊中心中最柔軟的部分

隨便摘幾個片段

我曾經隨手寫了一篇日記

關於我到達威尼斯之後的失落感

對一個嚮往已久的城市卻維持不了接觸後的新鮮感

是有智者曾說過沒錯,

悲劇有兩種 : [一種是你想要卻得不到 第二種是你得到了。]

——Travel Stained-威尼斯 January 2, 2008

我們總以為自己不會改變,

也許是因為很喜歡現在的自己吧,所以思索不出有甚麼需要改變的理由。

但是突然有一天新鄰居就開始框框框的裝潢起房子,有一天你收下了別人無心的一句話,有一天你突然想去學一個很少人會的語言,有一天看摩托車日記以後對自己說:[我的人生就要這樣平凡的過嗎?]的隔一天發現自己壓力過大又在筆記本仔細的寫下:[夠了就是夠了],就這樣猛一回頭看甚至認不得那個當初瀟灑的認為不需要改變得自己。

——Travel Stained-法國小莊 January 3, 2008

這只是回憶的一小部分,我想說的是,每一個人之所以成為現在那個所謂很明顯指涉的"你",都是通過了很多人的擁抱和解放,激勵或無心的扭轉了你的世界才來到了這裡,沒有人能夠獨自的不需要任何人或不靠任何具有歷史的事物讓你成長。我們都是用舊的人生在過新的日子,用每一個回想的起並且還珍藏的記憶飽滿你的下一個期待。

——Life for share-一張紙條 March 15, 2008

可以和大家一起喜歡一位很棒的歌手

不管他知不知道

不管我們每個人各自的原因

我們生活在相同的時代

可以共同喜歡一個人 可以大聲的說出來

可以放開心胸的邀請朋友參與

這種感覺原來是如此的幸福

(這段我曾多次抄在明信片上寄給同樣喜歡陳老師的歌迷)

也因為這樣

過去有些自己喜歡的書

喜歡的小吃店

喜歡的電影

喜歡的專輯

喜歡的人

因為私心

因為懶惰

更多是因為害羞

而沒有向大家分享

現在想想 還真有些遺憾

——I Just Can"t Stop Loving You July 9, 2009

(這篇是寫來懷念MJ的)

也因此更能理解,在演出的時候,或是當所有人興奮狂high的時候,偶然也會看見表情木然的臉。

那些帶著些許心事,獨自來看演唱會的人。

那些觀眾席中落單的空位。

也一樣在經驗他們自己深刻的人生。

——太陽巡迴流水帳 May 6, 2010

(作為錯過某場演唱會的歌迷表示淚流滿面)

喜歡看書是純然的喜歡閱讀這個動作,但也同時喜歡自己的疑惑得到解答時的那種,領悟一件事情後的輕鬆自在。面對閱讀的態度也一直在轉變,有時候覺得自己看再多書,卻也追趕不上心中不斷累積的,等待我閱讀的,越來越長的書單。

所以我也看一些人對"閱讀"這件事的看法,希望能得到一些消除焦慮的方法。

——讀書心得 November 28, 2011

除了clip,cheerego會給訂閱了的會員不定時寄電子明信片

(more:Microsoft OneDrive)

每張的開頭都是TO:xxxxx的你

我覺得其實是在寫她自己當時的狀態

這種和粉絲互動的方式在藝人里算很少見的吧

另外一個必須要說的互動方式是小黑板

就是cheerego留言板右邊一塊黑色的留言板::: cheerego.com :::

也是不定期更新,類似於字數不限的不能存檔的微博

有時候碎碎念,有時候回應歌迷,有時候發布消息

總是有歌迷每天勤勤懇懇地看小黑板有沒有更新然後當傳聲筒

(小黑板截圖,20141011,上海simplelife後,這應該是史上最長小黑板了,萌妹為何這麼萌)

(20141127,西安場結束後,簡直不能更暖_(:з」∠)_)

(20141129,怎麼辦要哭了TAT。最後一段可以看成《偶然與巧合》的一種解釋)

(20150607,綺貞生日第二天)

(20150707,最後一段成了神經病院院訓,老師變成了院長。限於篇幅有去掉一些段落)

--------------------------------

————《號外》2014年二月刊

她自認是一個極端個人主義者,內向

習慣於一對一交流的方式,分享自己的見聞與獨立思考

我覺得就是她的真實面貌

獨立,質樸,細膩,深邃,封閉,卻散發正能量

經常會有一些毫無商業考量的舉動,純粹只是她想這樣做而已

比如說一年一次的女巫店live

女巫店是一間小小的live house,面積還沒有一個普通中學教室大

陳老師就坐在一個靠牆的小角落(連舞台都不是),講著自己事先準備好的主題

把歌曲串在裡面,只用一把吉他向周圍坐得毫無縫隙的歌迷傳達自己的想法

能唱一整個晚上,20首歌左右。

(2014年的女巫店筆記見此:20140410女巫店 這個同學已經連續三年記筆記了)

女巫店演出一張票450台幣,僅售一百張

由添翼(唱片公司)組織在google doc上公開搶票,年年都是一秒就沒。

這4w5台幣(大概1w人民幣)的收入即使全部都是陳老師的

也根本抵不上大陸隨便一場商演的出場費

更不用說那些演出場地音響設備相關人員的花費。

陳老師堅持唱女巫店的原因 [Citation needed]

一是在小場地的演出里歌手與觀眾的互動更直接,這樣的經驗與大型演唱會不一樣,也更珍貴

二是陳老師對女巫店有很深的情感,畢竟在出道前,這樣的live house是少數能夠表演的地方

而她的男朋友與製作人鍾成虎也是類似的人。他2013年出了一張EP,《誰說台北不是令人嚮往的城市》。這張EP收錄了五首台北獨立樂團創作的作品,而樂手們都是都市上班族,白天上班,晚上躲在地下室練團。小虎錄這張EP純粹是因為自己買了套很棒的錄音設備,覺得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想到可以幫沒有錄音條件的地下樂團錄音,就去做了。

而他簽下魏如萱、盧廣仲這些奇奇怪怪個性鮮明的人

甚至簽了07年出了一張單曲之後就銷聲匿跡的童圓喻,我也不覺得其中有多少商業考量。

實驗性質的《The verse》就更沒有商業考量了,完全是他們覺得好玩做出來的東西。

小虎在訪談里也坦誠,添翼其實沒有什麼商業考量

綺貞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運氣。

她知道自己的缺陷在哪

出道前參加木船民謠歌唱大賽的時候她就明白自己的聲線唱不了其他人的歌

於是自己寫歌來唱,會多少技巧就用多少技巧

她只是在盡量完美地呈現想做的音樂,而剛剛好有很多人喜歡這些作品。

4年才發一張專輯是才盡了么?

在2015年9月外灘畫報的專訪中,有這樣的對話

B:你有沒有計算過自己一年之中,多少時間在旅行,多少時間在寫作或寫歌?

C:坐下來寫東西的時間實在是不多(笑)。我每天會分配幾個小時屬於創作範圍,可是創作範圍很大,有時候我會收集資料,有時候我會上網上一些課,去學一些新東西來充實自己創作的技能。

其實我的歌寫得很多,但是發表和沒有發表的比例很懸殊。我自己錄的Demo很多,都找不到了。我在家就是一直錄一直錄,不斷地錄新的東西。有的時候用鋼琴,有的時候只有旋律。多到可能有1000條了吧,所以在想,我可能要找兩個月的時間什麼事都不做,專心把這些東西整理出來,我覺得應該可以發三張專輯(笑)。

(為什麼還不出來圈錢啊!!!!)

B:離你發行上一張專輯已經過去兩年了,下一張在哪裡?

C:我覺得沒關係,五年後再出我都沒關係(笑)。我很享受這個過程,因為我覺得這樣寫,跟坐下整理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邏輯,我沒有辦法同時進行。當我像噴泉不停地有東西湧出來的時候,我不想要用回過頭來整理這件事情去打斷它。我想要等到再也沒有東西噴出來的時候,再回過來慢慢地一個一個整理。

(orz)

綺貞寫歌的動機,在她與科爾沁夫的聊天里,有過下面的表述

——有沒有把人生聚散的感觸寫成歌?

——其實每一首的基本都會和這個有關,我覺得我會去寫歌,會去想創造一些東西,基本上就是因為我過於恐懼這些事情,是因為我覺得自己必須做一些什麼來抵抗這種力量。比如說,我們沒有辦法抵抗每一天會過去,新一天會來臨,那是抵抗不了的,所以我們也沒有辦法去接受明天會變成昨天。我會覺得唯一有辦法對抗這件事情的是,我把現在留下來,用各種方式留下來,當現在的東西強烈到它會留下來時,它會變成歌,它會變成照片、它會變成字,它會確切的留下來了。而且它會模糊掉那條所謂時間的線。我今天唱我19歲的時候寫的歌,其實我就可以和19歲的我有很大的交融,我就不會那麼感傷說我的19歲已經完完整整的離開我一去不復返。可能我會寫歌,就是因為這部分的感受太過強烈,讓我說我以為寫歌可以抵抗人會消失會死亡那種力量

比如說《Pussy》,這首歌的產生是因為陳綺貞一個人在巴黎的地鐵車廂里,因為制止扒手的行竊而招致拳打甚至被吐口水在臉上,她生平第一次感受到身為女性巨大的無助、憤怒,「我的憤怒來自於羞愧,羞愧於自己的憤怒,雖然我沒有錯」。 想到經歷這一段可怕的暴力事件,又掛心在出發至巴黎之前所撿到的一直流浪貓,而寫下了《Pussy》這首歌詞。

比如說新專輯裡的《別送我回家》,陳老師在演唱會裡說了這首歌的創作動機:

我家跟我媽媽的家住得很近,那平常大概三天我就會回去一次,跟她聊天吶或者是在她家看電視,因為我家沒有電視。然後有一次我要回家的時候她突然說她要陪我回家。因為平常我都是自己走回家,所以她那天問我的時候我突然覺得有一點不太好意思,因為一直以來我都是一個生活獨立,但是情感很依賴的小孩,所以我就說不用了那麼晚了我自己回去就可以了。那我媽媽堅持要跟我一起走回家。那當我們走到我家樓下的十字路口的時候,我就跟她說媽媽,我在這邊我自己過馬路就好了。於是她就停在馬路邊,我就過了對面。當我回過頭來看到她的時候,跟她揮揮手,她也跟我揮揮手,突然間我的眼淚就掉下來,然後我趕快跑回家,拿起吉他,寫了這首歌。因為在那個瞬間,我突然覺得很像小時候我也是說我要自己過馬路,所以好像小時候的我,和小時候的我的媽媽,跟現在的我,跟現在的我的媽媽,在那一瞬間忽然重疊在一起。那我想,每個人都是一腳踏在社會,一腳踏在自己的孤獨,我想沒有人能夠過著完全封閉的日子,也沒有人能夠不正視自己的孤獨。在長大之後,我想要寫這首歌,送給你也送給我自己,《別送我回家》,謝謝。

------------2015.03.25更新------------------

綺貞在《偶然與巧合》的電視特輯里(陳綺貞 - 偶然與巧合)說了動機

我在想偶然與巧合應該是

一個人的偶然,一個人的不經意就是偶然

然後兩個人的偶然就是巧合

記得是一個在秋天的傍晚

很想要找人吃個飯,結果發現我打電話所有人都沒空

心裏面就突然脫離日常的生活

會開始去想一些我的生活跟別人的生活

是不是漸漸的好像兩條線越走越遠

我那時候就拿吉他隨便彈了一些東西

因為有人送我一個很漂亮的蠟燭

我就想說這麼多年,我從來沒有為了寫個營造一個氣氛

所以我就把家裡的燈全部關掉

然後把蠟燭點起來,一個人在家裡面就著那個小小的燭火

然後就突然覺得自己這種刻意的浪漫,其實是還蠻浪漫的 (神經病hhhh)

因為燭火所以我就開始有了很多想像

有時候我家的紗窗也會有小小的飛蛾或是小昆蟲,卡在紗窗跟玻璃之間

就在想說可能每個人的人生

或多或少都會有這種好像被困在明明是看得見

但是你又,就是在紗窗跟玻璃里的空隙

你覺得你好像是自由的

可是你看起來是自由的,你也看得到你想要去的地方

可是你就不知道為什麼你的身體,或是你的心好像被鎖住了

很可能你會這麼做是因為你看那個光亮看到那個火光

那昆蟲都有趨光性,都會往明亮然後往溫暖的地方去

所以你為了你的夢想,或是你認為最熾熱的方向飛去的時候

卻不小心被困在一個你明明知道自己可以脫離但卻又把自己僵住的空間

所以可能很多人的偶然,就是更多更多的巧合

所以我們是不可能只靠偶然就能夠過我們的一生

我們必須要跟所有的偶然相處

那你必須在這些所有無法預期的改變,或者說是命運

我覺得命運比較沒有那麼浪漫

那你說每一個一點一滴這種不經意的組合

其實它是一個很美妙的圖形,就好像萬花筒一樣

你永遠無法預測,你在同一個地方睡覺,同一個地方醒來的隔一天

你會遇到什麼人,然後你的人生會不會有一個巨大的轉折

或是變得更好

音樂其實就要狠貼近人的生活

其實這首歌一點也不抽象,我自己覺得

我覺得它是很真實的

希望聽的每個人,也許可以稍微注意一下,此時此刻現在的自己

也許就是最美好的一切

那我們的幸福就是在我們的家

我們每天最不起眼最平凡的生活裡面

-------------搬運結束--------------------

而陳綺貞對歌詞的看法,在2015年的《號外》二月刊里有提到:

張鐵志對話陳綺貞:一個想當作家的歌手,她最愛哪些書?

:對你來說,寫文章跟寫歌詞有什麼不一樣?

:寫作是為了遺忘,寫歌是為了不被遺忘。歌詞是咒語,重複以後就會產生魔法的咒語。所以我必須寫我真的相信的事情,才禁得起重複,才會有力量。因為這世界真相紛呈,所以創作需要指鹿為馬的膽量,我不必知道Bob Dylan或陳升寫的是不是真的,但他能唱的讓我願意相信我所相信的一切是真的就夠了。

有時候我看看舞台上所有音樂家,明明我彈得最爛,我也覺得我唱得總是有瑕疵,但我相信我自己寫的這些,而且相信過千千萬萬遍,這都是我生命的一部份,有的還留有搏鬥的痕迹。這讓我有膽量,走過這些眼睛雪亮的音樂家身邊,走到最前面,還把聲音開最大聲,而且一直唱下去,這種莽撞的勇氣,大概就是這些咒語給我的力量吧。

她在採訪里還提到

上大學時我一直都不太快樂,憂鬱的主因是我棄絕快樂,也輕視快樂,那時生活困頓也沒有快樂起來的理由,所以音樂是唯一的寄託,一直到上了尼采這門課,讀了《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那時我決定我要站在酒神的這一邊,似乎意識到過去體弱蒼老的靈魂正在覺醒,突然知道,我必須服從自己的意志,只要不背離自己的意志,就可以永遠年輕。因為過往我無意識地活在尼采所謂「阿波羅精神」主導的世界,一個有秩序,被要求精確複製的世界;被迫相信權威並被植入「得不到權威的認同就不能自我認同」的基因,這才是憂鬱真正的原因

苦痛雖然有價值,但快樂是無罪的,我所需要的獨立精神,根本不是我在找尋的任何精神,也不是任何我正在模仿的對象,而是我必須自己創造屬於我的獨立精神。

尼採的確是先知,他讓我明確感受到,即使跟一條狗一樣奔跑著,也有追著自己的尾巴,追著別人的骨頭,和追著一朵雲的差別

(尼采)給我最大的鼓勵就是說,與眾不同沒有什麼了不起,可是當你意識到你不得不與眾不同的時候,那個跟生命搏鬥的力量就出來了。

我覺得達到這樣的境界,她就不再是娛樂大眾的歌手,而是為世界創造美好的藝術家了吧。

她已經不是流行音樂工業里因商業利潤被財團包裝推出的一顆棋子了

她就是她

有些粉絲不喜歡新專輯《時間的歌》,覺得她變了

「這還是陳綺貞?說好的抓耳小清新呢?」

就像當年被林肯公園主唱的沙啞嘶吼帶入坑中的我發現他們玩起電音時的不適

「這還是linkin park?爆發力哪去了?」

(其實林肯公園從來都沒有以重金屬樂隊自居,陳綺貞從來都沒有以小清新自居)

粉絲還沉浸在小確幸的溫柔鄉里

陳老師卻撇下他們

憑著對世界依然保有的好奇心(*)與敬畏繼續前進

唱著時間的歌,流浪者之歌,踐行普魯斯特行動(**)綻放(***)去了

沒人能聽懂柏拉圖與蒙太奇也無所謂

總有一部分死忠願意跟著她的步調揣摩研究她想表達的深意

讓那些原本只能鎖在抽屜里的歌真的能在這個世界上引起一些微不足道的共鳴

這就夠了

(*)eg1:《The Verse》里有首叫《碎形》的歌,靈感是她莫名其妙研究起了數學裡的分形理論。其實此專輯的封面就是一個分形的圖案

eg2:快四十歲的阿姨了還回政大旁聽文學課

(**) 普魯斯特奇蹟

(***) 從《華麗的冒險》開始的以「腐朽——重生——綻放」為概念的花的姿態三部曲專輯創作理念

——《不在他方》p302

不過由於

—— 《瞬》序p10

的原因,陳老師寫詞很隱晦

有些則是其它詩人寫的現代詩

經常會出現一首歌聽完不知道在表達什麼的情況

但是某些句子,聽久了之後會茅塞頓開

這是我覺得綺貞耐聽的理由之一

舉個例子:

新專輯裡的《柏拉圖式的愛情》,前四句詞是

柏拉圖式的愛情 給我

柏拉圖式的 憂傷

柏拉圖式的快樂 如何

柏拉圖式的 分享

綺貞說最開始她寫完這四句之後發現想說的都說完了

不知道怎麼繼續處理這首歌,於是丟在一邊

快錄新專輯的時候才想起這首歌,聽了小虎的建議後才把整首歌完成

而這四句話,我在看《她 (豆瓣)》之前完全不知道指的是什麼

在我看完《她》之後腦袋裡突然蹦出上面那四句的瞬間

我的腦殘粉程度又加深了

=====2014.07.05 凌晨更新,我實在不知道如何無縫插入這段內容了就這樣吧=====

再舉個例子

剛看了一部紀錄片,《一首搖滾上月球 (豆瓣)》

這部片子也是因為綺貞才知道的。

綺貞在13年big issue(THE BIG ISSUE_百度百科)的專訪里提到了她對新專輯的理解

其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

09 沙漏 View with a Grain of Sand

「那時候我在伊通街租了一間房子,在那房子里寫了第一本散文集。那時候不知道為什麼,寫歌遇到很多困難,一直寫不出來,可能因為租來的房子,傢具都不是自己的。之後朋友送了我一張書桌,有天下午,我坐在書桌前看《一首搖滾上月球》,一位父親跟得了罕見疾病兒童的故事。我哭得很崩潰,邊哭邊想想像當那位父親七十歲的時候,牽著五十歲的兒子散步在沙灘上時,兒子仍舊會提出七歲小孩才會問的問題。於是我把小孩可能會問的問題寫出來,寫著寫著,突然覺得生命這件事情,很難。但我似乎又可以感受他們的傷痛,所以我想要用自己的方式去平息那種灼熱的感覺。邊寫邊哭,哭完之後彷彿看見這對父子在對話後,在夕陽之中開開心心地回家。」

(其他見陳列在美術館裡的一首歌---陳綺貞,嗷嗷嗷我好想要一本big issue!!!)

時間的歌巡迴里綺貞唱到這首沙漏的時候

後面的大屏幕一直在滾動各個樂手小時候與父母的合照

我本以為是演唱會福利(陳萌妹么么噠!!!)

看了《一首搖滾上月球》之後才發現其實是在向片中的罕爸們致敬

現在再回頭看沙漏的歌詞,是不是覺得不一樣了呢?

================更新畢==================

BTW,像上面這樣歌寫一半被封存的例子有很多

比如demo4的曲子一首都沒有出現在《時間的歌》里

而demo4里的某段旋律在06年的時候就已經出現在cheerego的網站上作為背景音樂了

由此可以推斷出現「專輯沒曲子啊隨便找一兩首丟進去湊數吧」的可能性是很低的

連demo都能挖出一大堆含義的陳綺貞 (參見12 月14 日)

有什麼理由懷疑她4年磨出來的專輯的誠意?

縱使她變了,但強迫症般認真對待自己專輯這點,我覺得是不會變的

評價旋律我不懂

評價創作我不懂

評價才華我也不懂

因為喜歡上陳綺貞之後就很少關注其他藝人了(赤裸裸的光環效應)

無法做出對比

我只能告訴你為什麼眾多藝人中我最喜歡陳綺貞

延伸閱讀們

年少破碎家庭 陳綺貞養成獨立仙女

訪談匯總:陳綺貞吧的精品貼

一個信息量很大的採訪:2014.1.15今晚不安婧.mp3

一個信息量超大的電台訪談:2014年6月28日 中廣流行網「StreetVoice未來進行式」 陳綺貞

聽聽就知道她其實很神經,就好玩啦!就胡說八道啦!

(在2015年的小黑板互動裡綺貞已經自稱精神病院院長了,帶領著一堆神經病歌迷)

不過裡面有一句話:

「我覺得我的使命並不是得到全部都是好的評論,而是說怎麼樣讓你的作品活得比評論還要久」瞬間就blingbling的有沒有。

模飯榜樣 | 陳綺貞方所對談實錄搶先聽這個是15年《不在他方》大陸版發售時在方所的活動

ps:關於陳老師不商業的方面,你們去找小巨蛋的wiki,可以找到這樣一個條目

2013年11月29、30日,歌手陳綺貞《時間的歌》巡迴演唱會,以380元的票價刷新台北小巨蛋最低票價紀錄

而最貴的內場也才賣3200台幣.....

以陳老師的賣座能力,把內場訂到6000台幣也是兩場秒殺再加演兩場的節奏啊

而把最低價位訂得這麼白菜的原因,高中曾經翹課聽演唱會的陳老師說過:

坐這一區的觀眾通常都是學生,而學生就像打不死的蟑螂一樣每一場都會到,所以才有這個稱謂!也希望有一天大家都能脫離蟑螂區!

只能說業界良心,德藝雙馨了

大概這輩子都不會脫粉了

在20150622的小黑板中綺貞講了她對錢的態度

pps: 有人可能覺得綺貞很裝,比如動不動就哭,比如這個 說起來,這次摟了一眼陳綺貞,覺得陳老師,大概是我這輩子見過最做作的藝人了:)(豆瓣 你熟悉的小葉哥)https://dig.chouti.com/link/7096174

首先對於哭

我原來也不明白有什麼好哭的,直到某次票都買好了沒去成演唱會哭得淚流滿面

甚至之後在電腦上看原來的演唱會實錄也哭了,甚至《時間的歌》深圳場一開場剛播個MV就哭了

其實我還是不明白我在哭什麼

但是我因此不會因為我無法理解而懷疑別人一定是裝的或者故弄玄虛

評論里還有好幾個回復說看了這篇答案想哭呢...

快問問是不是裝出來的

其次對於在音樂節上用「你們今天好嗎,有覺得比昨天的自己更聰明一點嗎?有覺得比曾經的自己,更自由嗎?來開場

我承認對於一個不了解綺貞的人來說聽到這句都會嚇一跳

但是對我來說,我知道她是真的在分享她最近的思考

我明白肯定會有人會質疑陳綺貞在訪談里博客里或者演唱會上表現出來的所謂「清新」(我指的是那種永遠陽光永遠充滿愛意永遠正能量的感覺)到底是真的還是裝出來的

(希望你們看了上面的答案之後能相信那是真實)

這就引出一個問題,為什麼台灣能出陳綺貞,而大陸出不了呢

在大陸長大的人可能難以想像一個人可以以那樣的姿態活著吧

我原來也有這樣的疑問,直到去台灣當交換生呆了四個月,才真正相信有人可以這樣生活著

著名敏感詞aiww曾經說過

我覺得每個人都會對事情有他的定義吧,這個定義實際上主要是定義了定義者本身,他們的自己的一個思考的一個狀態。

這也是為什麼,我非常討厭那種基本上全是主觀感受的評價方式

附一個體現以上原則的極佳例子

這還是小清新女神?陳綺貞近照發福膚色變黑

事件說明:微博 文章 - 我不反對騰訊娛樂黑陳綺貞,但請把節操稅交給我

上海分享會實錄:『不在他方』 上海分享會 (觀眾問答環節強烈推薦收看)

以及小黑板的回應(20150823)

ppps:

心思細膩的綺貞,肯定是仔細考慮過歌迷和偶像的關係的。

時間的歌演唱會實錄裡,收錄了一段記錄後台的視頻

視頻中有各個場次結束後歌迷在場館出口堵綺貞的場面

尖叫,表白,伸手,擁抱,閃光燈,小禮物

在視頻的最後,綺貞說了這樣一段話

因為愛一個人,所以有些話你就會很謹慎,也會再三地思慮,但也是因為愛一個人,所以有些話你會毫不思索地不斷重複。我想要跟所有有時候對待我很謹慎,但是有時候又很放鬆地不斷地重複告訴我相同事情的朋友,我也要告訴你們,不斷地重複地告訴你們,謝謝,謝謝你們。真的很幸運可以和你活在同一個時代。

綺貞在訪談 20161213 陳綺貞 @ 馬世芳「音樂五四三」 里提到說接下來的一張專輯會著墨於對他人的觀察,而不是之前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裡的樣子。期待會有一首寫給歌迷的歌!

我覺得歌迷和偶像的關係吧,可以用這張圖說明


旅遊行業都在感謝她。


說個故事吧,高一的時候,一次音樂考試,讓我到現在還印象深刻。那時一個女生靠在桌子邊,安靜得唱著旅行的意義,聲音聽著很舒服,很動聽。加上她本身就美如畫,我很快就醉了,那時我覺得那個教室里只有我和她,除了她的歌聲我什麼都聽不見。我覺得那算是一見鍾情,從此我也慢慢得變了,希望自己能變得優秀,讓她能偶爾聽見我的名字。就這樣我從一個本科都上不了的孩子成為了後來高考的學校第一(渣渣高中,這不是什麼太了不起的事)。這麼多年我也從未和她表白,當然這都無所謂了,那段時光已經足夠美好,還有那一首安靜的旅行的意義。。


個人覺得她的大多歌曲套路想通,最開始聽聽還行,聽久了就不是太喜歡了。

而且歌詞覺得過於矯情了,有一點點不能接受

我還是匿了吧,捂臉……


我很少有太堅信的事物,但是我相信即便再過多少歲月,我依然會想起那已經過去了很久之前的,陳綺貞來到北京開她在內地第二場演唱會的那個夜晚。 坐在很前面的地方,摺疊椅子上,舞台上的燈光照在我的臉上,身邊坐著一個喜歡但是也許沒有互相愛過的姑娘,我從南京邀請她從上海到北京一起聽這場音樂會。雖然我虧欠她的是一場王菲音樂會的票,這個遺憾將在不久以後作為她的禮物。對於那時我其實什麼也記不得了,陳老師的樣子,舞台的樣子,她唱的歌曲,遠不如她第一次到北展時的畫面清晰,那次我一個人從南京飛去北京聽了那場期待已久的音樂會。忽然,不知道舞台上閃過了什麼,唱到了,也不知道觸碰了我什麼,我忽然就哭了,然後我突然明白了我為什麼哭泣,頓時有一種幸福感油然而生,原來我心中還有這樣的地方。 為什麼,為什麼我會喜歡陳老師?為什麼我從來沒有會想過這樣的問題,為什麼在這麼猝不及防之間,會讓想起這個問題而又讓我想到了答案。

陳綺貞出道的時候,我大概是讀高中,父母送了一個愛華的隨身聽給我,即便到現在的自己用的是Kenwood B9,也還是覺得PX590是我見過最華麗的作品。要隨身聽是因為虛榮,就好像現在用的這個一樣。這個特質在我的人生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就好像我一生都熱愛著各樣的美女們一樣。其實那時我不愛聽音樂,因為我唱歌很走調,雖然小學的時候當過音樂課代表,完全是因為是當班長之後兼職的。所幸那時有線電視才出現不久,有時候的下午會播點各式各樣的MV,我還依稀記得那時羞澀的她坐上了計程車不給錢就走了。那時的我在一股令人迷醉的氣息中,在也許是那時中國最輕鬆最自由的學校里,然後我聽的音樂很多很多,我最喜歡的專輯是齊豫的駱駝飛鳥魚,或者是Radiohead的Ok computer,或者是Queen的Made in Heaven。還有非常生僻的King Diamond以及mercyful fate或者是Nick Cave的種種,當時我最值錢的專輯好像是Joy Divion的一張原碟。現在想想,其實那時我除了陳老師,絕對不聽小女生的歌,那時我可是一個聽Tori Amos的華麗嗓音的人呢。 所以從一開始對於陳老師的喜歡絕對不是因為音樂,雖然我覺得她音樂做的很棒,但是其實沒有意義,我迷戀陳老師如此漫長的時光里,她做的什麼都是好的,我就是迷戀她,伴隨了我記憶里有的全部時光。 那時我喜歡我們班上一個美女,這段感情在斷斷續續延續了九年之後,在我一天離開她之後走在一段漫長的河道之後無影無蹤,其後又過數年她結婚育女然後她來和我哭訴過她的崎嶇,那曾蜿蜒在我生命之上的崎嶇。在這裡的所有時光里,我們從沒有在一起過,技術上看,我是自己見過的第一個千斤頂,其後也沒有見過第二個。在這段時光里,我是聽著陳老師走了過來,我真正的絕望過也真正的淡漠過,在光陰之中,什麼都可以什麼也都不可以,當被拒絕的時候,也許不是苦澀,當搖搖頭之後,也許不是平靜。 我有陳老師的全部專輯,我甚至有兩個不厭其煩的初版書,主要是第一本買了太貴了,買了第二本拉低平均成本。其中一本送給那時陪我去聽陳綺貞演唱會的那個姑娘,另外一本送給了我一個朋友的朋友,後來成了我的閨蜜然後拉我一起創業。

我也不記不得在上面哪個時間段里,我有了第一個女朋友,這個時間比很多人都要晚。她從遙遠的成都來到這裡,在幾個月之後她終將離開我。這個時候我莫名其妙的有了一種疏離的氣質,在機場最後的分別之後,我突然哭了,我突然捨不得,看起來我有很多值得我捨不得的東西,但是我不知道我捨不得的是什麼?然後其後那一年,在西藏自駕,快要到傍晚的時候,馬上就能看到南迦巴瓦了,但是天色四沉,好像濃墨抹不開,瘋狂趕去,一望而去卻一片淡漠。在之後的路上,我突然哭了,我覺得要是我可以看到這個山峰,我也應該去成都,找回那個成都的姑娘。在成都的機場,又有一種淡漠的情緒泫然而上,我在機場望著天花板獃獃地看了幾個小時,終究一動沒動。

我的生命就是這樣矛盾恍惚,只有對陳老師的熱愛從沒有改變,我不知道我為什麼熱愛,也許正是因為不知道才會有這麼多的力量。但是,我今天知道了這個答案,卻變得更加熱愛。

當陳老師的影子第一次在屏幕上被我看見的時候,那是我的高中,大家都說我喜愛一個姑娘。但是有一個姑娘,在隔壁班,在整個高中里我只和她說了十句話吧。她有著白皙的臉龐,有太陽的紅暈,其實我已經記不得了,好像這個姑娘給人一種呼吸的純凈,朦朧中,我只記得曾有一束光斜斜照在她的臉龐上,我走在她後面,周圍是蘆葦盪,她從船上跨了過去,我也跟著跨了過去。陳老師好像這個姑娘啊,從此我熱愛陳老師。只不過高中之後,我再也沒有見過這個姑娘,不知道她在那裡,不知道她怎麼樣,我將她完全遺忘了,但是我記得陳老師,我記得陳老師在我生命中的重要,這種重要已經伴隨著時光而讓我已忘了當初的起源,當初的那個人。而來到今天,今天也許我會去喜歡一個長得像陳老師的姑娘,而不知道的原因。

在那個喧鬧的音樂會上,也許陳老師唱的是讓我想一想,我想到了那個不付計程車錢的姑娘,舞台上的光讓我想到那束光,然後我就想起來了,我把原因想起來了。原來我這個動蕩的人因為陳老師把那最初的美好深深封印在我心裡,因為埋得深沒有隨時光飄蕩,宛如細細的線把自己連到了過去,多麼不靠譜的自己,多少夢想無影無蹤,多少愛恨都暗淡無影,不過,原來我還是記得愛的,真是安慰啊。

謝謝陳老師,就是這樣。


我貼一篇我以前為她寫的文。

第一次聽陳綺貞的歌我想到了安妮寶貝筆下的那些女人,穿著碎花的長裙,白色的帆布鞋,留著一頭披肩的長頭髮,坐著綠皮的火車帶著重重的心事不斷旅行。有才華的姑娘多半不會很漂亮,就像《飛狐外傳》里的程靈素,雖然容貌平平,但是絲毫不能阻止我對她的喜好。

陳綺貞的歌與都市絕對是格格不入的,她讓我想到墾丁的悠揚的風,清冽的海,還有台灣的火車站,有點簡陋,但是給人一種非常安心的感覺。她說她是個流浪的吉他手,她想把自己的經歷和故事向人們訴說,所以才有了她的創作。她的堅持讓我非常著迷,因為我做不到,她嚮往自由並且擁有自由,她可以在一片金燦燦的麥田裡彈奏著小步舞曲東南西北,而我只能永遠在辦公室裡面暗無天日。我只有戴上耳機,閉上眼睛,才能無法無天地放肆。那一刻,耳機里的就是全世界。

不受外界的影響,邁著自己的步伐,用自己的姿態書寫自己的生命。一個堅強的女子。

有時候我們崇拜或者喜歡一個人,因為我們想成為TA,卻又不能。只能以此慰藉。

陳綺貞的聲音,永遠是那麼清澈那麼單純,她從來不嘶吼,永遠是低吟淺唱,帶著一些孩子氣的感覺。生老病死,失戀苦悶,都被她輕描淡寫一筆帶過。她喜歡彈她的木吉他,我聽多久都不會覺得厭倦,她的歌聲裡面有太陽的味道,正像她唱的,既是人們眼裡的太陽,也是人們眼裡的驕傲。她總是不緊不慢,在這個急功近利,不計其數的歌手和唱片專輯橫行網路的時代,她反其道而行地出單曲。她說這麼多年一直在出唱片,但其實過去了並不知道自己在唱些什麼,她很想作一首歌,若干年過去了,聽回來還能明白當時的感覺,當時的心情。我想,做一首單曲就好了。沒有塵囂裡面的浮誇,她活在她自己的世界裡,她就是一個驕傲的王。她活在她自己的世界裡慢條斯理,並且貓著眼睛偷偷地看著外面紛亂嘲雜的世界。不受影響。平靜如水。

一直覺得獨立音樂人都是非常有個性的,陳綺貞大概也是如此。有三個小故事,第一個是說她在都不打廣告,只是在武林廣場打了一廣告,而且她開的演唱會都是小型的,次次爆滿。第二個是她毫不避諱地公開自己的年齡。第三個有待佐證,說是剛出道的時候公司想把她和其他女歌手一起推出,她不肯,就去剪了一個很傻氣的西瓜頭。25歲的我們早已被磨平了稜角,37歲的她仍舊做著她自己。我們自慚形穢。

陳綺貞的所有歌里我最喜歡那首《魚》,坐在夕陽里,看城市的衰弱。安心而恬淡。


不要拿《旅行的意義》裝文藝;

好好的一首歌,怎麼就招你惹你了?


失戀有千百種,有《躺在你的衣櫃》里的睹物思人,也有《告訴我》裡面對飄忽而閃避的眼神的挽留;有《會不會》里午夜的絕望,也有《旅行的意義》里對他嚮往自由的釋然。

糾結有千百種,有《小聰明》里對你忽冷忽熱的溫柔,也有《還是會寂寞》里失去我你將失去一切的小傲嬌;《嫉妒》里她說:「嫉妒你的快樂,它並不是因為我。」;《太多》里她說:「喜歡一個人孤獨的時刻,但不能喜歡太多。」

喜歡有千百種,《吉他手》里,喜歡是和他視線交錯而融化的那一秒;《微涼的你》里,喜歡是被微涼的風掀起的漣漪;《1234567》里,讓討厭的人全回家,只剩下我和你;《和你在一起》里,每一個平淡的日子有你就不會無聊;《小步舞曲》里,喜歡是在屋檐下躲雨,緊緊相握的兩隻濕熱的手。

生活有千百種,「該如何整理,這忙亂的城市,還有我的心事。」要自己一個人好好想一想;坐火車去湘南海岸,發現只有自己和歐巴桑沒有穿比基尼;《沙漏》里,她說生命和時間就像沙,一不小心就被浪花捲入海洋;《小塵埃》里,她說每個人都是卑微的塵埃,躲在黑夜默默等待保護自己的那個人。

陳綺貞也有千百種,她是那個奔四的大齡女歌手,也是內心永遠十八歲的可愛少女;她是恰到好處的歌詞,是豐富美妙的編曲;她開展自己的「聲音收集計劃」,也走遍了世界上很多寂寞的角落;她是哲學的囈語,也是生活的詩人;她是我獨自面對自己時的朋友,也是演唱會上讓我聲嘶力竭吶喊的,我最愛的吉他手。


推薦《我想記得的四十七件事》,愛了很多年。

她是一個熱愛音樂,熱愛寫歌的人,不溫不火,其實她的地位本可以更高,但也許她沒有那樣的追求吧。

她是一個真正的文藝青年。

當然,我心中的文藝青年不多。


初中開始,自己慢慢成為一個「文藝青年」,慶幸的是這個稱呼在那個時候還算不得是貶義詞。一段時間裡面,我喜歡花掉整個下午只為在網路上找尋一些好聽的音樂,那時候還是BBS大行其道的時候,好聽的歌需要自己一首一首地搜索,那的確比現在各種音樂軟體的大量歌曲清單麻煩多了。可是那就像在某條街道的書攤裡面隨意淘著書,偶爾的一撇,也許就找到了一本我會喜歡的書,也算種緣分吧。自那時候起,我偶爾故意讓自己的時間變得懶懶洋洋,因為喜歡上了好多美妙的音樂,包括一個聽似細弱的女聲。那時自己只有一個大概能存二十多首歌的MP3,而耳機循環傳遞給我的總是她的溫暖聲音,為此也不知道用掉了多少塊電池。後來她從小眾的最愛走上了偌大的台北小巨蛋開一個人的演唱會,再到全國各地的巡演,她就是陳綺貞。對了,我們一般稱呼她為陳老師。

經過高考洗禮的我從某個不知名的小縣城來到了深圳。2014年1月,剛剛結束元旦佳節,天氣依舊寒冷,穿著厚重衣服的我在深圳灣體育館看了自己的第一場個人演唱會,當然是陳老師的。今年她出了自己的散文集《不在遠方》,我跑到香港只為了買兩本,一本送給自己,另一本寄給一位也很喜歡陳老師的老同學,後來他也看了陳老師的演唱會,不同城市罷了。我一直認為,那場演唱會上我距離她最近時只有幾公分而已了,感覺很是奇妙。

人總是很奇怪的生命。總有些風和日麗的時候,憂傷也會變得溫暖;總有些恍然而逝的歲月,卻能被我們一直銘記;總有些無用的意義是我們一直冥想和追索的,總有些燦爛的風景是我們幻想卻又無法觸及的。總有些人值得我們挂念和感謝,因為我們曾經攜手抑或並肩。總有些人我憶起又遺棄,我相信也總有些人將我遺棄而再不曾憶起。當初我們斤斤計較的所謂傷痛和悲哀,被時間的手術刀切割後,其中只有空空如也。人間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我聽的第一首陳老師的歌曲就是《旅行的意義》,可能大多數聽過陳綺貞的人應該也是這樣的。後來看過不少寫陳綺貞的文字,我也用不成熟的文字描繪過我心中的陳老師和她的音樂,那時候的自己迫切地需要認同。中學時候喜歡的一個青年作家七堇年曾經這麼寫過陳綺貞:再沒有人像她那般歌唱。可是,她又是怎樣地歌唱呢?是的,我初次聆聽時的驚為天人,一首首地聽下去的更多感動,我如何忘記深夜裡的那個纖細的女聲呢?沒有融化我的心,只是融進了我的心。很多人都偏執地喜歡過某個人,陳老師就是那個人啊,我甚至以為我再也不能偏執地喜歡另一個人了。

她唱的一直是自己,自己的生活、想法、狀態、情緒還有感情。她不試圖接近每個人,但是每個人都從她的音樂里聽到了自己內心的隱微聲音,或是某句歌詞,抑或某段旋律。她就在那裡平靜地吟唱,氣息平和地講一個不偉大甚至很瑣碎的故事,一直聽到故事結局的人已經在故事裡找到了自己,繼而自己感動了自己。看啊,她的淚水已奪眶。

不曾經歷生離抑或死別,怎能讀懂詩人的篇章。

她唱《吉他手》,我也有過一把吉他,可始終沒有因我而奏鳴動聽的旋律。她唱《self》,我盯著那幾句擊碎我心靈一隅的歌詞,默然而想哭。她唱《太多》,我思考著,喜歡了一個很久很久的女孩,可是不是不能喜歡太多呢?她唱《下午三點》,後來看電影《藍色大門》的時候,我會心一笑。她唱《黑眼圈》,我望著鏡子里的我,這個我是不是我想要的?她唱《小步舞曲》,我在心底盤算著自己的秘密,如今的秘密中還剩下誰呢?她唱《表面的和平》,我記住那句為了不讓你傷心而傷了我的心。她唱《會不會》,我也已習慣了擁抱孤獨。她唱《魚》,我想像著自己就是那條魚,而誰又不是呢?。她唱《太陽》,我則想對著你高聲呼喊。她唱《還是會寂寞》,為了彼此,我們也寂寞了許久。她唱《告訴我》,我也想著你能告訴我,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你不是真的離開我。她唱《華麗的冒險》,我想起漂浮在我的文字里的悲傷,膚淺但卻真實。她唱《花的姿態》,我迷戀那種決然與悲戚。她唱《after17》,我也是我自己的玩具。她唱《1234567》,我們也開始了自己的倒數,奔向前方,至於前路我一無所知。她唱《煙火》,煙花焚城極美但太過易逝。她唱《時間的歌》,我也在自己的歌里記錄著成長。

高中時候因為喜歡陳老師的音樂還結識了一位好朋友。在她的文字中,我讀到了自己。旅行成為一種對我十分重要的方式,關於生活以及思考。行走是一種浪漫的方式,旅行就是意義。旅行的路途中,我們已然明了意義,旅行無法給予,但我們已然忘卻了繁雜。世界無法拋棄我們,我們也無法遺世獨立。我們或許孑然一生,但不能固步自封於井底的天空。

阿蘭.德波頓在《旅行的藝術》中留下這樣的句子:「如果生活的要義在於追求幸福,那麼,除卻旅行,很少有別的行為能呈現這一追求過程中的熱情和矛盾。」

她問我,夜的巴黎和下雪的北京,你更願意去哪?我則問她,許多美景和許多美女,你更願意看哪個?

她高我一級,所以對於我來說,我們的相識就是相見恨晚。她高考結束後,我祝願她會有個美好的未來,海邊有座大房子,大房子裡面的她自由自在地做著事情。當時我想,安東尼再出書的時候,還有誰能借給我呢?許久之後再記起她,我又會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呢?不出所料的是我們的聯繫日漸稀疏。

她的那篇文字叫《陪我去旅行》。後來一定有很多人陪伴她前往了某些目的地,而我也領略過更多風景的風和日麗,我們分別用自己的腳步丈量著各自所能到達的遠方。

陳老師的演唱會上,她一次又一次的encore,唱完了最後一首歌《after17》,當她放下自己的吉他,三個多小時的歌唱與聆聽,像極了一場印證自我的奇妙慢跑。站在椅子上大聲歌唱的自己是有點奇怪,可是那就是真正的我啊。那個青春期的羞澀少年,懵懵懂懂地走過,有自大狂妄的時候,也有疲累傷心的經歷,還留下了很多矯情至極的文字,而如今也跨過了一道終點線,可是生命不能終止於此。音樂上的更多可能性等待陳老師譜寫,我們生活的更多可能性需要自己創造。

本學期的音樂欣賞課的最後一節課程,臨近結束時,老師介紹中國的流行音樂,不曾想到老師會在眾多流行樂歌手中挑選陳綺貞的一首歌作為整個學期課程的結束曲目。伴隨著《旅行的意義》,我緩緩地離開教室,結束一段音樂的曼妙旅程。

恩!這就是綺麗年華中的一段美麗的緣分!

關於音樂,關於旅行,關於生命,關於意義的,未完待續。

喜歡的一句話:我自傾杯,君且隨意。

深情莫過於此。


非常有趣的哲學系女生。

歌詞如詩歌的質感,不浮躁也無浮誇。

低產量小眾歌手,所以不是所有人能產生共鳴。(高嶺之花,欣賞有別)

有偏執但也有堅持,活在自己的矩形中,寫歌寫生活寫時間。


她的歌基本都聽過來了。她作為一位唱作人,歌曲往往詞曲唱包辦,因此大部分歌都是詞曲聲融合很到位的。

嗓音:感覺她的聲音前後是有變化的。早期聲音更為溫柔平滑,像絲滑牛奶。後來到旅行的意義,她的聲音開始變化,有一種類似糖果的聲音。也就是是很多人說她後來聲音變年輕。我還是更愛她早年的嗓音。

說到live的話。。。我覺得她不適合太大的舞台吧。去年聽她的live,唱的氣息不太足,基本都是靠漂亮的舞台背景和大家一起唱烘托氣氛的。

但實際上她早期的現場唱功還是不錯的,喘息聲不會像後期那麼明顯,很清亮。畢竟當年就是各種現場比賽和在酒吧唱歌出來的。

創作:我非常喜歡她的旋律。她寫的旋律非常好聽,比如《還是會寂寞》《小步舞曲》《慢歌3》《旅行的意義》《那麼就要出發了嗎》《太陽》《魚》《流浪者之歌》。當然難免有單調性。《太聰明》和《還是會寂寞》旋律走向基本一致,《魚》開始部分唱段和《雨天的尾巴》是基本一樣的,等等。

她的詞早期展現了很多小女生的思緒,不得不說寫的直戳我膝蓋!在《華麗的冒險》專輯她寫了一些似乎是關於sex的內容(《花的姿態》《腐朽》),寫的比較隱晦但很有意思。後來她開始嘗試寫一些哲學性的內容。之前我不是太喜歡,然而後來越來越覺得感覺《流浪者之歌》對我有一種治癒感。。

她有一些歌曲非常小情調,這裡著重推薦兩首《小塵埃》《不應該》,這兩首在我看來是她詞曲唱都比較完美的演繹,哀而不傷。

她的歌,畫面感很強。比如《九份的咖啡店》《腐朽》《魚》《秋天蒙太奇》《沙漏》《流浪者之歌》《柏拉圖式的愛情》等等。例如《腐朽》就像是陽光照入原始森林,結尾則如同夕陽西下。而《魚》的開頭音樂響起,和「我在椅子上…我坐在夕陽里…」的歌詞融合的非常完美。《柏拉圖式的愛情》用很低的鋼琴聲描繪出了一種在散發出古老氣息的咖啡店裡的畫面。《孤島》的整體感覺就是一座佇立在紅色夕陽和黃昏天空下的孤獨的島嶼。不過她歌曲畫面感的塑造,為她編曲的人也有不小功勞。

我覺得她遇上了不少好的編曲,這為她的歌增色很多。小虎不多說,再比如李雨寰(小步舞曲),林暐哲(微涼的你,下午三點)還有我偏愛的一位為她早期編曲李欣芸(慢歌3的編曲一直是我的最愛)。

總的來說,早期她的音樂整體都很讓我喜歡,到後來,我更愛聽她音樂的伴奏。。

雖然題主問「歌手陳綺貞」,但我還是順帶說一嘴她的寫作吧,看了她的《不在他方》,感覺她的寫作模式不太適合出書,還是更適合寫歌吧,有時覺得她的思維跳躍性太大了。。


想了想,還是回答吧。又想了想,還是匿了吧。

----鋪墊開始----

第一次聽到陳綺貞的歌是01年。夏天晴朗的夜空下,我的初戀女友靠在我旁邊輕輕的給我唱了《微涼的你》。有點跑調,但是沒關係。這是我第一次聽到自己喜歡的女孩離這麼近唱歌給我聽,所以這不妨礙陳綺貞打入我的MP3成為常駐歌手。有多常駐呢?6年後我做了一件至今想來都相當相當非常非常二的事情試圖挽回我的第二任女友未果。回家的路花了我差不多一天的時間。這期間我的耳邊就一首歌,《旅行的意義》,只有吉他伴奏的那個版本,無限循環。

再往後,花的姿態演唱會CD就成了我車裡的常備CD之一。那時候的車不像現在都有藍牙,可以手機里的歌隨便換著放。所以能成為常備CD還是比較難的一件事。更何況陳綺貞在我這裡的競爭對手段位應該還都不算低。

我大概從96年開始接觸流行音樂,後來也開始自己折騰一些音樂作品。雖然最後也沒能實現小時候的夢想去全職搞音樂,但是自認為在聽音樂這件事情上還算是有點積累。

就像現在我可以和你聊陳綺貞一樣,如果你喜歡中文搖滾我一樣可以和你聊上一段老崔如何受到Funk的影響,再分享一下94紅磡的觀後感,最後哼上一段張楚的《西出陽關》;

如果你喜歡中文老歌,我還可以和你顯擺一下我的鄧麗君收藏,裡面還有那首《白沙灘》,然後跟你分析鄧麗君如何巧妙的掩蓋了自己的狹窄音域;

如果你喜歡流行金屬/搖滾,我相信我現在也可以和你一起合唱Bon Jovi的It"s my life或者Eagles的Desparado,雖然EVH的Eruption我一直沒學會;

如果你喜歡更重一點的,我可以給你展示我的Helloween巡演門票和Dream Theater tshirt,可是再重的我就有點無力了;

如果你喜歡那些吉他英雄們,我有十幾個理由向你證明Joe比Vai強出幾條街去,當然,除了颱風;

如果你喜歡英倫風,恩,Suede的Beautiful Ones確實還是可以反覆聽幾遍的,我也覺得他們比Oasis有性格;

如果你喜歡Hip Hop,我家還有一套N年前攢的全套Jay-Z,而且當年Lefteye死的時候我還真是小難過了一下;

如果你喜歡RB,其實Beyonce還是不錯的,至少她翻唱的At Last我覺得比肩Etta James的原唱了;

如果你喜歡電子,我是Daft Punk的死忠,不過不是從2014年開始的,而是2004年,我最喜歡的兩首歌排名不分先後是Something About Us和Digital Love,PSB有點太膩,Chemical Brothers有點太機械,Daft Punk帶點Disco的感覺剛剛好;

如果你覺得這些都太low了,那我們來聊聊Jazz的話我可以跟你八卦一下Swing大師Django同學怎麼就只剩了三根手指頭的,或者展現一下Cool Jazz常青樹Dave Brubeck的親筆簽名,或者和你一起討論一下Mark Levine的這本Jazz Theory的學習心得,或者和你一起裝一把關上燈聽聽Coltrane的Blue Train,或者我們在月光下體會一下Billie的Blue Moon;

如果你覺得Jazz還不夠根源,沒問題,可是Robert Johnson實在不對我胃口,我更喜歡後來的Freddy King,然後我可以偷偷告訴你Eric Clapton有太多段子都是直接拿的Freddy的,就像SRV大段大段的「借用」Albert King一樣;

如果你想把眼光再放到世界其他地方,好吧,其實我小時候還會唱Dragon Ash的Grateful Days,還有Yuzu的Sayonara Bus,不過西語實在太難,Gypsy Kings的Baila Me一直沒學會。

好了,現在你知道陳綺貞在我這裡的競爭對手都是什麼樣的了。鋪墊到此結束。

----正文開始----

先說最重要的結論吧。陳綺貞是我聽過的所有中文歌手裡在巔峰時期最接近音樂靈魂的人。而我的data point就是這張花的姿態演唱會CD。

音樂和其他的藝術形式一樣,都是一種交流方式,用來表達自我。交流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可以形成一個氛圍讓聽眾置身其中。現代的科技讓音樂越來越容易的被聽到,但是音樂最大的魅力始終是在現場。這也是為什麼我特別偏愛收集現場錄音。

而陳綺貞恰恰是一個非常非常擅長於現場表演的歌手。

首先陳綺貞的歌大部分是寫給自己的。歌詞很容易找到,也有朋友貼了,我就不重複貼了。旋律方面其實有很多歌都有一種「原始」的感覺,並非是經過精雕細琢的。編曲也偏向於簡單化。幾乎你聽到陳綺貞的歌你就不難想像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她的blog我以前閑的沒事看過幾篇,和她的歌詞讀上去幾乎差不多的感覺。多說幾句,知乎有個問題是跟陳綺貞這樣的人成為朋友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X 是怎樣一種體驗。即使作為一個很欣賞陳綺貞歌手的人,我還是得說,我無法想像有這麼一個朋友。我會freak out的。她會不那麼矯情的說話么?當然如果有人特別欣賞日常生活無時無刻的矯情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下面回到主題。保持把歌寫給自己這是一個很難得的事情,尤其是在職業音樂人身上。隨著職業發展,音樂人會開始把音樂當作職業。這並不是說一定會導致質量下降。做科學研究不也是個職業么。但是做音樂和寫歌給自己是有本質區別的。做音樂意味著要去挖掘音樂的潛力去更好的愉悅聽眾,而寫歌給自己就是自己想說什麼,就寫成歌,音樂技巧其次。雖然後來的陳綺貞也有做音樂的味道了,後面會展開說,但是有相當長的時期(00-07)陳綺貞就是在寫歌給自己。所以這裡的重點就是,陳綺貞的大部分歌和陳綺貞這個人自身有高度契合性。

其次陳綺貞有非常豐富的現場經驗。而花的姿態這一輪演唱會其實並不那麼像演唱會,反而像是一個放大了的咖啡館演出。歌曲的編排方面有渾然一體的感覺。配樂也是偏簡單,半數的歌就主要是一把箱琴伴奏。整體的氛圍把握得很好。細節上來說的話,演唱會的很多地方還是挺花了一些心思的,比如陳綺貞的「這是我家客廳的樣子,你喜歡嗎?」,或是戴上一頂機車帽來唱《旅行的意義》。雖然從純音樂技術角度來說,表演上還是有一些瑕疵。比如音高節奏有小不穩,有的時候氣息不足,唱一半mic掉了,等等。但是這也恰恰讓人感覺到這場演唱會的「不經意」之處而顯得更真實,陳綺貞本人也並不以為意。另外在很多互動上可以感覺到陳綺貞作為一個現場歌手的經驗,比如那句「表現給我看」,或是「我也愛你們」。再加上演唱會的歌基本都出自她「寫給自己聽」的時期,因此綜合了這一切因素即使是聽CD也不難在腦海中描畫出一個鄰家女孩抱著一把吉他坐在門口隨隨便便唱著她自己的小憂傷和小快樂的畫面,讓你不由得想和她說說你自己的故事。

所以這場演唱會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她就是觀眾,觀眾就是她」。這就是音樂的靈魂。而陳綺貞依靠她多年的堅持和積澱做到了。

至於09年以及之後的陳綺貞。我可以肯定地說就是她開始慢慢向「做音樂」發展了。《時間的歌》這一張大雜燴就不說了,即使是《太陽》你也可以聽出她在不同風格上的嘗試。而太陽巡演的現場CD更是各種元素交織在一起,配樂也明顯更加複雜,竟然還出現了大段的吉他solo。很明顯她想要新鮮的音樂,也想要讓喜歡她的歌迷有更進一步的體驗。結果很難僅僅用一個好或不好來評價,但是如果一個從來不知道陳綺貞的人聽到了這樣一張現場,我不確定她或他是否會因此喜歡上陳綺貞的歌,因為有些地方難免會聽的一頭霧水吧。不過還是希望陳綺貞可以繼續她自己想要繼續的路,畢竟即使是做自己想做的音樂也是很值得堅持的一件事。

最後一句話結語,陳綺貞經過多年的積累,是一個非常擅長用音樂來表達自己以及把聽眾也拉到這個氛圍里的歌手,而且在巔峰期她把這一點做到了極致,雖然她還是慢慢的開始把音樂當作職業看待,但至少她曾經非常地接近音樂的靈魂過。


刷知乎一年了,自知力薄,向來不曾妄自言語,這次初答,獻給陳老師

相信對很多她真正的粉絲來說,陳老師早就不是"喜歡的女歌手"那麼簡單,而她的歌也絕不是"小清新"三個字可以概括。這是一個有才華,有思想,有感情,充滿生命力的女人。

論音樂質量,她每三五年才出一張專輯,每一張都嘔心瀝血,05年台灣曾經有一個非常權威的百大專輯排行榜,當時只有陳綺貞和陶喆兩個人,出的每一張專輯都上了榜單。她的音樂風格多變,但又有一種微妙的統一。彈吉他的人一定知道,她在音樂上的修養和實力,從她不落俗套的和弦又一氣呵成的作曲就能看出,她的歌里有很多非常高質量的吉他和鋼琴編曲。我七年前開始學吉他,就是因為她,而且至今為止練的幾乎全是她的歌。

然而對我來說,最最觸動我的,是她的詞。如果你只聽過她以旅行的意義為代表的傳唱度最高的幾首歌,大概會覺得她是一個聲音甜甜的多愁善感的小女生。但如果你聽過她所有的專輯和單曲,並且認認真真看過她每一句歌詞,你就會發現,這是一個有些理想化,敏銳,善良,自由,頑皮,魅惑,有時有點邪惡,有點悲觀,甚至會有些冷漠,但非常投入和熱烈地活著的人。透過她寫下的那些歌詞,你會感覺到她的不完美,她的矛盾,她的真實,就像你自己一樣。她的歌詞常常讓我產生高度的共鳴,內心深處那些細微複雜的,甚至連自己都不曾察覺的心思,就這麼被她輕易地看透,捕捉了下來,有時候會覺得她似乎就站在我的心裡看世界。

她活得很低調,很自我,她做她想做的事,把她的感受和思考通過音樂分享給別人。她的文字有種獨特的魅力,你會願意靜靜地聽她講話,聽她唱歌,然後被她治癒。

愛她是因為她的音樂,但更多是因為她的思想,內涵和人格魅力。她像是一個不熟悉的知己,能在深夜裡跟我談心,告訴我內心的感受,指引我要走的方向。

另外,我和我老公當年就是因為她的演唱會陰差陽錯的認識,現在已經結婚五年了:)


高中開始喜歡陳老師,網上看到一篇文章不錯,寫的是陳老師的旅行的意義,順便和大家分享下。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zNTA3NTY4Mw==mid=208446669idx=1sn=a35f2900ba027056a7ae945771bb3102#rd


推薦閱讀:

為什麼流行音樂都要把一整段內容唱兩遍?
有哪些唱功好卻沒火起來的歌手?
歌手A-Lin的唱功好嗎?
如何評價鹿晗「XXVII」系列MINI數字專輯番外篇?
為什麼許多中國搖滾樂手與樂迷都鄙視流行樂?

TAG:音樂 | 民謠 | 音樂人 | 流行音樂 | 陳綺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