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聽英文歌與日文歌而不喜歡聽中文歌是怎樣一種心理?

簡單的可以概括成意欲逃離中文語境的潛意識嗎?或者趨向小眾與距離感以獲得某種優越感?


什麼文不是先決條件,曾經聽過一首泰文的歌覺得很好聽,關鍵是好聽。

衍生一個問題:一個審美的事情,強加一個中外,是什麼心理?


因為中文我能聽懂,有些歌詞寫得令人反感。


我大概就是題主所說的喜歡聽英文歌和日文歌勝過中文歌的那種人,就我個人的經歷和感受而言,這種現象是由多方面原因的造成的。

手機上暫且不詳細回答,僅大致列一下各條原因

一 編曲製作和整個產業都更成熟

二 亮耳的、和我口味的聲音更多

三 風格更加多元化

四 就帶給人的感受而言,平均水準的中文歌詞,不如平均水準的英語、日語歌詞。

這條只是我自己的一個想法,也沒有機會去查證,今天有機會就分享一下,如想法有誤,也請各位知友指出。

當我們聽到的非母語歌詞的時候,一般腦海中會有一個詳細的翻譯過程,而這個過程就加深了對歌詞的印象和理解,而聽到母語歌詞的時候,翻譯的過程是不存在的,而歌詞一般又不像日常對話那樣好理解,所以很多時候對母語歌詞的印象和理解,會不及對非母語歌詞的理解。而這就導致了同樣水準的英語歌詞和中文歌詞,我們聽起來會覺得用於歌詞更好。

(以上純為個人扯淡,既無理論也無數據支持)

關於題主說的逃離中文語言圈的潛意識,沒有相關知識不作答,同時期待有這方面的知友能給出答覆。

最後其實想說,我們聽音樂,最大的最終極的標準就是音樂好不好聽,我現在喜歡歐美日韓勝過大陸音樂,歸根結底的原因就是他們更好聽。如果國內出現了優秀的作品,我自然也會去聽,比方說最近就覺得甄嬛傳的結尾曲很不錯,又比方說最近很喜歡蘇打綠。 所以說崇洋媚外這種說法,對有些人可能是成立的,但絕不一定是大家聽歐美日韓歌的主要原因。


類似於喜歡聽純音樂的心態,聽中文歌因為能聽懂歌詞所以容易將注意力放在歌詞而不容易感受到旋律的好聽。

後來學了日語之後,聽什麼日語歌都噁心。

學了英語之後,英語歌也聽得少了。

現在聽印度歌。


最開始聽音樂肯定聽是都是華語,隨著我聽的越來越多, 我就知道了我到底喜歡聽的是什麼類型,但是華語歌並沒有這種類型的音樂,或者說很少。還有,我聽歌是不怎麼看歌詞的,主要聽編曲,節奏,旋律什麼的,所以就喜歡聽歐美和日本的音樂了。


因為你聽的是旋律啊,英文也好,日文也好,中文也好,其實不同國家的歌的曲風也是不太一樣的,有的人比較喜歡日文,也有喜歡英文,因人而異。還有就是中文歌你能很容易聽懂歌詞,就琢磨歌詞的意思啊,我沒有地圖炮的意思,但是有很多中文歌的歌詞是很矯情的,讓人有點兒膩得慌……


純粹欣賞音樂,節奏旋律等,而不是聽台詞


太容易聽出歌詞的會比較容易聽膩


歌詞是一首歌很重要的一部分,聽日文歌和英文歌我也會很注意歌詞是否對歌曲質量有增色,而韓文法文等等會因為聽不懂敬而遠之。當然日文在押韻這方面有先天優勢。

聽習慣了外語歌(這也包括了篩選過程),再聽中文歌會覺得大部分歌旋律單薄,一路鋼琴一路吉他一路鼓也許就完事了,歌聲還不一定動聽,歌詞也亂七八糟。可能也就曲子的主旋律還不錯,但是只有主旋律怎麼能說是好歌呢。

說到底只是因為喜歡聽好歌。


我是比較喜歡聽英文歌,日文歌,韓文個,但就是不怎麼喜歡聽中文歌。我想應該有幾個原因吧:

1.中文有音調,編詞會比較難,所以就可能會導致詞與曲銜接不上。

2.中文歌的的音樂元素還不夠豐富,就是感覺伴奏很多時候就是簡簡單單的鋼琴,吉他那些,但是韓文歌,英文歌就給人一種很豐富的感覺,作為一個充滿活力的騷年,我也比較喜歡變化多樣,難懂一點的音樂

3.還有作曲方面,中國每年那麼多歌手選拔節目,每個人都想當台前發亮的歌手,卻少甘於默默享受音樂的作曲人。我以前也是聽中文歌的(小學時候),畢竟在廣東長大會受到港台娛樂的影響,那時候覺得有很多歌也挺好聽的,長大後才發現很多好聽的中文歌都是翻日本的,所以從此我就對中文歌沒什麼好感。

4.歌手對歌的感悟,其實每個歌手有不同的風格,歌手應該以自己對歌的理解為我們傳達一些信息,一種意境。但是中國還是比較多歌手比較糾結於唱功方面,當然唱功也是不可或缺,只是缺乏感情的歌曲會讓我覺得無聊而已。

————

當然,我也聽一點中文歌的,不過大多都是舊的中文歌。喜歡beyond,陳奕迅,五月天,蘇打綠,陳綺貞,王若琳,王菲,黑豹樂隊等等。。

新出的歌手就比較喜歡竇靖童


因為好聽啊,哪有這麼多理由。。也不是就不聽國產歌,聽得比較少,中文好作品還是很多的。不過英文日文的好作品更多。華語樂壇的歌,幾乎只有華人在聽。英文歌,全世界都或多或少有人喜歡。華語樂壇(港台)80,90年代這麼繁榮,日本是最直接的「老師」。

影視、遊戲、動畫、音樂等方面,美日還是很穩的世界前二,而且拉第三名很遠。(日本電影有點弱)


是錯覺


本人以前是只聽歐美歌曲的,因為歐美的音樂產業鏈更加成熟,歌曲的曲韻旋律也多變,一首歌曲中出現的混音,樂器組合絕對要比大多數華語歌曲要複雜,也更加耐聽,後來發現隔壁霓虹的歌曲也不錯,女聲太毒了,而且曲風創作穿插傳統與創新,非常欣賞,現在呢,我對國風古風的樂曲越發喜歡,特別是純音樂,在接觸了徐夢圓,newton這類年輕音樂人的創作之後,發現中國的音樂創作也趨於成熟,風格也開始多樣有所創新,而且身為一個中國人,聽這種曲子就感覺夢回古漢大唐,穿越榮宋盛明,身體里的華夏血液也跟著律動,而對於歐美日歌曲,我的耳朵也越來越刁,只會留下那些耐聽有所創作的。 對於很多人只聽歐美日韓歌這種現象,我想說的是,華語歌曲只要有創新哪怕是一點,就會有一批新的人來聽,總是陳情濫調,不變的曲風,過度的煽情,簡單的層次,當然會失去很多有特定需求的受眾。現在我的曲庫總體還是英文歌居多,日語,國風音樂和純音樂其次,華語歌曲有所增添,但還是稀少,只靜靜地躺著那些經典。

有幾個人不愛戀自己民族,自己國家的文化,但是現在的大眾華語歌曲卻鮮有自己的特色,也少有開發自我文化底蘊的例子,所以說,不知道當我曲庫中華語歌曲豐滿的那天什麼時候到來,更大一步講,這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實現文化自信里細膩的一環,希望更多中國的音樂人正重自身,也許那天到來時,亦是中國強盛復興之時。


喜歡聽粵語歌 英文歌 國語歌的比例在我的曲庫中甚至比韓文歌要低 我從小就聽粵語歌英文歌長大 所以我一直認為是習慣問題

後來我開始看國內的歌唱節目 像歌手這一類的 我發現如果不看字幕我有時居然會聽不清藝人在唱什麼 有高人說是因為國語相比粵語英文有更多的同音字 所以剛開始聽就有點不適應… 遂放棄

綜合來看 我覺得人們喜歡聽英文日文歌而不聽中文歌的原因有幾點

一 歐美日韓的經濟相對發達 音樂產業發展成熟

二 不排除有一些人就為了滿足內心的求異心理

三 聽外文歌的人們很多著重於旋律 要說英文歌 現在流行英文歌的詞也不怎麼樣 美國那邊簡直是黑人當道啊 而聽粵語歌的人們大多著重於詞 畢竟華語區實力比較強的如黃偉文林夕等人都是粵語人士

相比起來 華語歌的現狀…


小時候受日漫的影響很大,成人之後雖然日漫不常看了,但是聽日系音樂卻成了我的一種習慣。不太聽中文歌只是自己不喜歡而已。


喜歡聽粵語歌,日語歌。唯獨聽國語歌不多(在我的音樂庫里國語歌的比例比較低,比英語歌高點)。

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 國語歌很多歌手唱歌風格太多,有些歌曲的填詞很莫名其妙,或者歌曲感情帶不起共鳴,又或者部分國語歌口語味很重,曲子有時候也讓人感到莫名其妙(有時候聽著聽著調子就變了 )

我覺得聽歌,喜歡就好。不必想太多。


從來只聽外語歌,英文的,韓文的,日語俄語法語只要好聽我都聽!但是唯獨中文歌不怎麼聽,很奇怪,聽起來真的感覺很奇怪,說不上的感覺。

手機里音樂600+,倒是有幾首中文歌,王菲的《約定》,《千年等一回》-_-|| 《情深深雨蒙蒙》,《那年夏天寧靜的海》好像就沒有了,這幾首歌是我怎麼聽也不會聽煩的,要不早就刪得一首不剩了。

就在剛剛,我試圖聽了幾首排名較高的幾首中文歌,對不起!對不起!我真的努力了,還是聽不下去-_-# 就是聽不下去


中文歌聽的會想到難過的事情 英文歌都是愉快的事情 你覺得這個中不中肯


探索發現的心理,對沒有怎麼接觸過的充滿好奇,而且逼格高,能唱更是高大上。


音樂和一些產業代溝

比如說動漫產業,一些日本動漫就很注重op ed,並且日本動漫確實做得好,關注的人也多,自然能發掘並喜歡上那些好聽的歌。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 Pierre Bensusan 及其音樂?
如何評價趙雷的第二盤專輯《吉姆餐廳》?
趙雷現在有沒有火起來?
有什麼關於杭州的歌曲?
怎樣看待王麟新歌《我是歌手》?

TAG:音樂 | 歌曲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