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三亞的東北人那麼多,有什麼特殊的原因嗎?

相關問題:

三亞為什麼那麼多東北人?

海南島800萬海南人,100萬東北人,客觀公正的分析下這個現象?


1990年代,中國有兩件幾乎同時發生的看似不相干卻關係密切的事情:

一是國企職工下崗潮,二是海南的房產熱與破產。

1997年底,東三省國企員工下崗的數量達到了259萬,佔比超過全國下崗人數的22%,接近四分之一的下崗職工都在東北。此後,東北經濟雖經大力扶持,但回天乏術,導致大量人口持續不斷外流。

值得注意的是,東北的外流人口與中西部地區流出人口很不一樣。東北外流人口很多是技能素養較高的下崗職工和城鎮人口,而中西部地區主要是農村人口。前者比後者更無依靠,因為後者在其家鄉畢竟還有幾畝無法變現的薄田,而前者除了一點下崗補償,幾乎一無所有,移民傾向更強烈。

就在這個當口上,海南島的房地產垮了,每平米300元的房子隨處可見。據說一些東北下崗工人手裡拿著一筆遣散費後,下海南買房定居。這是第一次迎來東北人。

此後,海南開始打造「國際旅遊島」,以三亞為首的旅遊業開始迅猛發展。

一個三亞當地司機對東北人最初是怎麼進三亞的這個問題的回答是:

「我們當地人原先都不會講普通話,全國各地來的遊客,我們無法跟人家說上話。而東北人普通話講得好,能說會道,人家遊客要到哪裡,要吃什麼,要住哪裡,全被他們把生意做了。」

從這名司機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東北人一開始到海南,從謀生的角度來說,憑藉其先天的語言和城市生活的經驗,如魚得水,就壟斷了與旅遊相關的一切行業,尤其是需要與人溝通的事務。

東北人在三亞整個旅遊業中的壟斷地位,無處不在的東北話,至少使前來旅遊的東北人感到異常親切。北方冬季的嚴寒與三亞的溫暖,以及無處不在的鄉音,促使本世紀初年,越來越多的東北老人考慮在冬季到海南過冬,經濟條件好的人家,開始考慮買房置業。這樣一個帶一個,一家帶一家,人數越來越多。


每一個正宗東北人,從小到大都在一直心心念念著三亞——那裡是東三省的聖地與首都。就如同藏族人的香格里拉;基督徒的伊甸園;穆斯林眼中遍地蜂蜜與牛奶的天堂。

東北人是勤奮的,他們長年累月的對抗著嚴酷的自然環境,在冰天雪地中獻出自己的青春。而當他們過了不惑之年後,他們會開始回顧自己的一生,與還不足達到朝聖的境界的親友圍在一個圓桌前,開始一種叫做「對瓶吹」的儀式,而後一一道別。然後虔誠的開啟自己朝聖的心靈之旅,一路向南。

他們遇山開山,遇水造船,遇酒喝乾。如同藏傳佛教朝聖時一步一磕頭一樣,古老的東北人也有自己的秘密儀式——他們每走一步都會左右環視,然後低聲念一句「nǐchǒushá」。有時,他們會碰到同去三亞朝聖的人,他們往往會相視一笑,說一句「chǒunǐzǎdì」。在這個過程中,常有體力不支的人倒下,然而其他人仍然義無反顧的邁向朝聖之路。

我不禁想起吟遊詩人沃·俠扁·得的一句名言「You must have something to fight for.」 朝聖,無疑是代表著現代社會所最缺乏的一種韌性。而這種韌性,在東北人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有時,東北人會將自己朝聖之路的心得用手機錄下來,高呼一聲「老鐵們雙擊六六六關注」,並分享到網上以此來鼓舞其他的朝聖人。而受感染被激勵的人們,往往會氣沉丹田,用經由古老歲月沉澱並磨鍊出的悲壯調子喝出一聲「沒毛病」。

那種調子,來源於東北最傳統的民風與曲風。不為歌詞的悱惻,不為嗓音的柔美,只為那旋律和節奏的大氣磅礴,如同鼓點般震撼著你。有人曾問我「中國是不是沒有真搖滾?」 我反問他「你聽過喊麥嗎?」三天以後,他給我發了一張機票的照片,目的地鐵嶺。還有一段語音,他說他終於找到了他一直追尋的東西,他要去遼寧民間藝術團尋找朋克去了。

喊麥,是中國人的搖滾。它陪伴著東北人走過了上千年的朝聖之路,讓人捱過孤身一人的旅途。給受挫的勇士以心靈的慰藉,給迷途的旅人以前進的方向。或許某種意義來說,喊麥,就是朝聖的一部分,沒有喊麥,就不算一次完整的朝聖。

也許,正是這樣古老的文化積澱,還有成為這些虔誠的朝聖者的一員,是我作為東北人的驕傲所在。此刻,我不知道有多少的朝聖者在多少低落的夜裡,用家鄉的古調唱出那一句動人心弦的「一人,我飲酒醉。」來破碎途中的迷惘。我只知道這一分,這一秒。縱使懸崖萬丈,哪怕前路茫茫。總有朝聖者們星夜兼程,不畏路長。

事後才感覺「好像有哪裡不對」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知乎

有哪些劇情反轉的有趣故事? - 知乎


此為應許之地,

阿布卡赫赫許於此地之人,

哦阿布卡赫赫你直接理解為女媧,沒毛病。

你不是東北人,

不會明白一個沒有寒冷的地方,

一個沒有冬天的地方,一個永遠溫暖的地方,

一個有大海的地方,一個有海鮮的地方,

一個有各種各樣水果的地方,

對身處寒冷地方的人的吸引力有多大,

但是你看歷史,

你會發現北方的游牧民族是一定要往南打的,


國家宣布振興老東北工業基地後,三亞和溫哥華的房價應聲而漲。海南省長喜出望外。


三亞不僅東北人很多,而且俄國人也還多,多的出人意料。我感到可能只有一個原因是真的,東北和俄國都太冷了,冷的讓人受不了,所以東北人和俄國人的夢想就是去一個四季都沒有隆冬的地方生活,三亞作為中國的最南端的城市,自然就成了最佳選擇了。

三亞就是他們心目中的天堂。


贊同高票回答

小時候過年串門拜訪親戚都會有如下對話

「你們可算來了,路上凍夠嗆吧」

「哎呀媽呀可不是咋的,外面齁冷齁冷的」

「來來來趕緊進屋暖和暖和」

「哎呀你家今年暖氣不錯啊,這屋裡能有二十五六度吧」

「嗯呢還成吧,你家咋樣啊」

「哎呀不好啊,那在家都得穿棉襖啊,愁完了愁的」

「愁啥愁,來年做點小買賣,就去海南過年,那地方冬天老暖和了……」

每一個東北人心中都有一個海南,海口和三亞之於東北人,就如伊甸園之於基督徒,麥加之於穆斯林,耶路撒冷之於猶太人。放寒假回家,發現隔壁王大爺家已是人去屋空,不由得問起去向,答曰「老王頭不退休了么,把房子賣了一家人去海南享福了。」


家裡老人去海南待了三個月了,兒女們無數個電話催他們回來過年,他們寧肯老兩口冷冷清清也不回來熱鬧。聽說有個親戚家裡兒子新開點產業想要老娘回來慶祝一下,老娘直接就發火了嫌兒子不懂事。

說實話如果同樣有個四亞五亞的條件和三亞差不多,我想東北淫也不願意打攪三亞的。

全年十二個月必須有六個月維持供暖,地里五月份才長草六月份樹葉還沒長齊七月份才開花九月份就開始掉樹葉十月已經飄雪,每年光暖氣費就五六千,白天零下二十多度八點鐘天才蒙蒙亮,晴天都飄雪,晚上零下三十幾度四點天就黑,北風呼嘯,出門穿的跟肉球一樣,進屋脫得就剩個褲衩,馬路就是個冰場哧溜滑,每年總要摔死幾個老太太,幾乎人人都有鼻炎,人人都風濕關節炎靜脈曲張的地方你住了一輩子了,要是還不想去三亞那說明你這個人思想上已經死了。

最後,感謝黨和國家以及全國人民給了東北人這個可以去海南避寒的機會,感謝海南人民的熱情接待,同情北面俄羅斯和西面蒙古的同人還在吃雪,最後的最後祝大家雞年大吉吧。


成都人表示不明白為什麼東北人在三亞買房會被調侃。

有錢人才特么會有度假房產呀!

我倒是想問問笑話人家在三亞買房的,你父母每年出去旅遊幾次呀?住什麼酒店呀?

住酒店的笑話人家買度假房的,簡直搞siao啊這是。。。


南方人恐怕理解不了東北人對溫暖的執著,因為東北實在太冷了。

知乎上開玩笑說南方的冬天是魔法攻擊,北方是物理攻擊。所以南方更冷。

那不是扯犢子呢么,零下幾度的地方和零下三四十度的地方比冷?

是,北方供暖,室內暖,但人不出門么?門裡門外60多度的溫差,一天經歷無數遍,你再試試?北方的冬天是特么地獄。不信你來東北住幾個冬天。

海南,房價低,氣候暖,又有海,冬天正適合居住,所以,東北人喜歡。就這麼簡單。

鑒於評論區里某些人,我加一句,我在瀋陽這邊,連著兩個冬天沒有暖氣,我也過來了。難道瀋陽的冬天比南方的冬天暖?


怎麼說呢,我說的物價不高一是與哈爾濱冬季的物價相比真的沒有說到接受不了的地步;二是,我還是從一個遊客角度出發,只是可能去的稍稍勤一些的遊客,而不是生活在海南的東北人。所以可能有些偏題;還有一點是,前幾年海南的房價真的還可以,當年能買個房的錢現在也的確只能買個廁所了吧。現在房價就不清楚了

以下原答案

凍跑的

去三亞買個房過年基本上就是原來的給女人買個貂了。

再說還能滿足對海的執念。

能同時滿足暖和和看海兩個要求的也就是海南了。這天總不能去青島,海邊還是冷啊。

加之海南物價又不高。


每年省下來的暖氣費也夠飛海南一個來回了,省下的買貂的錢夠租一冬天房子了,剩下的買菜和買水果的錢,東北冬天菜價貴的離譜,也夠天天下館子了。海南越冬對東北人來說真是平民消費


最早的一批東北人,是解放時期,國共兩黨爭奪海南島,特意從東北四野調遣40和43軍過來的,大約十萬,當時四野的領導是林彪。解放以後由於擔心反攻,就直接派了部分部隊駐紮于海南,沒錯解放紅色娘子軍的那幫共產黨其實是一股東北大碴子味兒,後來由於海南需要開墾戰略物資,如橡膠等等,急需人力,於是無論從實際考慮還是人情考慮,必然會選擇根基更為牢固的隨軍家屬,畢竟對於海南來說,這裡黨宣工作還做的不是那麼充分,當時的民情比較彪悍,現在有些地方也依然如此。但實際發展中由於部隊的限制,所以大街上是看不到東北人的,幾乎都窩在軍區里,隨著逐漸的建設和發展,從解放到建省,人口發展到近幾十萬是很正常的。

2.第二批來的就是全面建省,也就是88年後,大量民間資本進入海南,當時說是民間資本,但資本的來源和途徑大部分來源於三方面,1體制內關係,2部隊,3發展開放已經有苗頭的粵江浙京裡面的財閥。而房地產實質具有購買需的人群,也真就只有北方人,因為北方的冬天嘎嘎冷!在加上原有部隊駐紮老鄉的宣傳和淘金熱的影響於是就來了第二波人,但大部分都是買了房子被套這了,聰明的財閥們早就趁泡沫前跑路了,於是大部分抱著賺錢的東北人就被滯留了海南生活了下去,直到04年,地產才逐漸的回暖,而這從銀行調控的92年已經過去了10幾年。於是沒事幹就造小人唄,啪啪一啪啪,你懂的!反正家裡這麼冷。結果這又多出一苞米地人

3最近這一波是08年,國際旅遊島的興起,房地產的回暖又讓不太精明的東北人發現了地產商機遇,真是記吃不記打,但此時東北已經完全完成體制改革,大批原有體制內的人,在改革過程中獲得紅利,並成功變為大金錶大金鏈的土豪,於是這幫土豪們,看中這次所謂商機,揮金如土的買下了海南多個高價樓盤,結果你猜怎麼著?哈哈哈又套里了唄,三亞的房價現在還沒長回開盤的價格。於是大批的產權酒店,公寓成了這幫老闆們養老的副業,說出去都搞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家庭旅館的老闆開個寶馬賓士,收遊客那200塊一晚的房費。而這幫老闆既然養老於此總得有伴呀,於是又叮叮咣咣弄出不少。在加上之前那兩波子女又生的,就成了現在這種情況。希望對你有幫助


很多東北老年人都有風濕病,到了南方自動好了


為什麼那麼多人以為海南的東北人都是跟林彪下來的?說實話,作為海南土著,海南在98年前是沒什麼東北人的,農場墾荒時代,海南的大陸人基本都是安徽,廣東,江蘇,湖南,江西這些南方省份比較多,特別是廣東知青60年代特別多,我家鄰居都是茂名,潮汕和江門的老知青。

那麼現在漫山遍野東北人怎麼來海南的呢?不得不從海南建省後說起,海南1988年建省,脫離了千年來廣東的懷抱,成為最大的經濟特區。但是說到特區,海南先天不足,既沒有廣闊的經濟腹地,而本地發展因歷史原因很落後,建國前基本只有西北部和海口開化,聽我外公說,他1956年到海南中部開墾時,他們農場剛剛成立就邊砍伐原始森林,邊開路,邊種橡膠。而建國後因為我們是社會主義陣營,海南又身處邊疆地區,工業發展基本就只有橡膠業,海南經濟落後。而建省後,大量資金湧入海南卻沒有發展工業實業,只是過度的投入進了房地產,當時海南房地產泡沫是怎麼樣的呢?舉個例子,海口的房價1992年的一個樓盤被炒到10000一平米,大家不妨看看你們所在的省份城市92年的房價有多少錢。海南地產泡沫越吹越大,終於到97年底全面崩盤!毀的那叫難看啊,跳樓在那段時間是海南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至今大片大片的爛尾樓仍然佇立在海南的各市縣內。

下面說說東北人,1998年我們敬愛的朱總理上台,大刀闊斧玩改革,玩得那叫心跳,大批大批的國企職工下崗,劉歡那首喪心病狂的從頭再來說的就是他們,而東北是共和國的長子,各種大型國企下崗那叫一個爽。下崗的,買斷工齡的,好一點的企業會給點錢讓你自生自滅。當時海南房價已經是破底了,300一平米的房子哪裡都是,東北下崗工人手裡拿著一筆遣散費,大軍浩浩蕩蕩下海南買房定居。這裡又要說到三亞這個城市了,三亞之所以能成為地級市,那是因為在廣東時代,海南有兩個地級單位,北部的海南行政區,也就是海口,南部的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就是在通什,現在的五指山市。建省後,因為五指山市地理位置差,海南又要發展旅遊業,遂將地級市搬到三亞。而之前三亞只有一些黎寨,蛋家人和海軍基地,人口不到八萬人,縱觀海南其他地區,西部的儋州,臨高人口眾多,又有獨特的文化,也相對排外,東部的萬寧,瓊海,文昌也是如此。所以98年以後,東北下崗工人南下大軍就落腳海口三亞的多,這也就是80萬三亞人,五十萬是東北人的主要原因。


看到很多人似乎都沒答道點子上啊,作為一個五歲就來到海南生活的前東北現北京人不請自來強答一下~

海南的人口大規模增長,可以粗略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解放初期,大量官兵在解放了中國中國最南端後,直接就地駐紮,墾邊戍邊。而當時部隊的主要成分是林某的四野,基本都是打完東北就直接拉過去打海南了。因此很多東北人跟海南農墾系統有千絲萬縷的關係,這是後面大規模遷徙的基礎。

其次是1988年海南剛建省的時候,當時海南的定位很好,建省的目的就是為了打造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所以當時差不多是用近乎行政的手段,鼓動各大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在海南設立分部或辦事處(P.S.我們家這是在那時候移居海南的)。而東北當時作為共和國長子,擁有的國企數量和體量都很巨大,因此在移民中佔有很大的比例。這些人是後來海南東北人的中堅力量。

最後就是兩千年前後,東北企業大規模倒閉,失業人口激增,人員流失嚴重。這個時候海南對於東北人來說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了。原因很多比如說:

1.海南房地產泡沫破裂,房價跌至谷底,移民成本極低。

2.前期來海南的東北人逐漸成為社會中堅,對後來人有一定的吸引作用。

3.房地產雖然破裂,但是經濟特區得優勢還在,比如說各種稅費上的優惠。

4.無可比擬的旅遊地位!全國唯一的熱帶國土,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能看到它的經濟價值!P.S.國際旅遊島的建立是奧運前後的事了,海南大多數的東北人來的都比這早。

5.相比於其他城市,海南各行業都處於起步階段,可以容納大量的人口。舉個例子,我們家之前一直從事藥品銷售,據我父親說,其他城市的藥品市場基本上都被劃分好了,後入行者很難開拓市場。但是海南的市場則幾乎是完全未被開發的處女地。

綜上所述,海南與東北千絲萬縷的關係,實際上三十年多前就悄悄開始了。


來過冬,簡稱候鳥族。同樣,在三亞的大部分老外都是俄羅斯人


我不是很懂回答問題一味黑東北的,反正你們黑的開心就好 。?_?


感謝多位知友的回答,我再補充一個別人沒講過的

移民

國家移民,不知道有沒有過公開報道。我只知道在新中那邊有一部分是三峽移民。老實說,這個說出來我自己都不太相信,但據多位農場的人講述,他們確實是三峽移民。當時很多三峽移民被組織成數百、數千人的大隊伍,由國家拉到海南一些交通不便的深山老林里,在當地劃一個農場給他們,給他們生產、建設的初期投入,以後就讓他們自力更生了。(很適合知友開腦洞的叢林復興穿越劇情)

這些移民村一般叫xx隊,比如二十八隊,三十四隊之類的。超過十的,就有可能是移民村,但有些隊的名字不用數字。

當時某同學的父親曾告訴我,建農場前三年沒發過工資,男人每天都是墾荒、種樹,女人種組莊稼,做飯、照顧小孩之類的,基本都是靠國家救濟,日子過得異常艱苦,逃回原籍的人不少。

還有一種移民也很奇怪,就是興隆的印尼村。以前一直認為是坑大陸遊客編的彌天大謊。後來聽那邊的同學說確有此事,是政府將印尼華僑歸國的人集中到印尼村,順便打造成一個景點。

梁鶷說「農場墾荒時代,海南的大陸人基本都是安徽,廣東,江蘇,湖南,江西這些南方省份比較多,特別是廣東知青60年代特別多,我家鄰居都是茂名,潮汕和江門的老知青。」

非常支持這點,海南以前地廣人稀,國家從大陸遷移了幾百萬人到海南墾荒吧。早在房地產泡沫之前,海南就有數量龐大的知青團體了,特別是廣東一些退休的高層領導,就有很多人都到海南當過知青,可以說,幾乎各縣都有到海南當知青的人。其他地方我就不清楚了。


作為一個東北人,從小就對有椰子樹而且不冷的城市有迷之好感,而且一定要在附近有海!!!

看大家的回答才發現喜歡海和溫暖是東北人的通性啊。。。

------咦,這都有人贊,那我再來補充幾句

東北人對於三亞的執念有多深我不是很清楚,但是我家最出息的我大姨一家每年春節都在三亞過,我爸也常說以後度假要去三亞 。。

可能是因為東北實在是太冷了吧 (′?_?`)

而且東北人也實在是太怕冷了吧。。。

在上大學以後認識了南方的小夥伴才知道他們竟然一年四季都可以出去玩。。。嫉妒啊。。。

第一次去的南方城市是深圳,和同行的一個黑龍江妹紙在火車上看到椰子樹的一瞬間就高興的蹦噠不停 看到椰子樹的感覺真的不亞於看到了二次元異世界(⊙o⊙)

附深大照片一張

單獨附一張椰子樹大圖!!

這美景和氣候讓我感覺我來到了桃花源(ˉ﹃ˉ)

住在這種地方簡直真的是桃花源一樣的生活啊!!

相比之下我們家。。。

(′;ω;`)

以後可以的話一定要把家安在有椰子樹的城市!!!


看著那麼多回答都在抖機靈真的忍不了。

為什麼那麼多東北人願意去三亞?

就一個原因,東北冷!零下30的溫度,再加上刺骨的寒風,你先來東北體驗一下再說。所以東北人喜歡在冬天去相對溫暖,景色又好的三亞。

但同時我也相信,如果曾母暗沙允許國人去定居的話,東北人一定是第一批去的人!

最後,作為一個東北人,我對我們東三省首都三亞市還是挺嚮往的???


推薦閱讀:

外國也有地域歧視嗎?
「東北大米比南方大米好吃」的說法是怎麼來的?
指責上海人地域歧視是否武斷?
古時候有地域歧視嗎?

TAG:地域 | 三亞 | 東北人 | 東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