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的時候,車價與家收入比怎樣才比較合適?

我的看法是車價在1年年收入以內,這樣不會給自己造成太大的負擔。大家是怎麼看的呢?或者可以說說自己包括身邊的朋友們在購車的時候是如何做決策的。


推薦車價:≤年收入的1倍

理性車價:年收入的1~1.5倍

激情車價:年收入的1.5~2倍

2倍年收入是上限,超出上限就是盲目買車。


以上答案沒有一個是令人滿意的。簡單答一下:

用車價收入比來衡量很不合適,因為各人所需要負擔的支出是很不一樣的,比如是否有房貸等。我認為用除掉支出後的凈收入來作比較更合適些。

另一方面,只考慮實用意義上的比如交通成本的比較節約時間的比較,而不考慮車在提高生活質量擴大生活半徑以及在社交上的作用,我也不認同。


2012年的答案到現在有點老了。更新一下我現在的看法。

我之前的思路是把車當成工具,所以考慮買東西是不是划算還是要看成本和收益。買車也一樣,不買車不一定好,買便宜車不一定好。到底買什麼車,還是要看凈收益(收益-成本)。只是分析買車的成本,這個相對容易。現在用車又多了不少新方法,比如租車、比如滴滴,這些替代品的成本就沒那麼容易估計了。收益算起來就更複雜了, 面子里子還可能都需要考慮。既然算起來那麼麻煩,那算了吧,分析啥啊。

車就是一玩意兒,想買就買,想買啥車就買啥車。交錢那一刻,你只要捨得,那這車就買得值。

----------------------------以下為原答案,供批判---------------------------

我的演算法是把車價按照6年平均折舊,殘值為零,加上養護費用,基本能得到每月的使用成本。這樣就容易得知對自己來說是不是值得買,或者是不是負擔得起。

比如,買10萬的車,每年折舊成本1.7萬,使用費用大概2~2.5萬,總體成本大概每年4萬。折算到每個月是3k多點。如果這車每個月給你帶來的便利大於3k多的成本,那就買,否則就不買。像我這種上下班乘班車的人,買車帶來的便利自己估算1k都不到(平時打的多舒服),當然不會買。但可能有的人上班不方便,開車上下班的便利非常高,那就值得買。

年收入影響到對便利成本的估算,肯定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考慮維度。


我也唱反調,中國人買車成本太高了。動不動就用全年的收入買車,也許等車子的面子屬性轉為工具屬性後就正常了。


我是這麼覺得的,如果是買20,30萬的車,值得用一年的收入買。買50萬以上的,就只能是一年收入的一部分,具體原因,我覺得樓主想想就明白。


這個,沒啥關係吧,我和我身邊的同事,個人年收入大概在300K,有房無貸,一家三口,老婆穩定工作,開的車不超過十萬,也從來沒想過要買超過15萬的車。


其實個人認為,年收入和車價並無直接關係。原因如下:

大家關注收入和買車的預算,無非就是想知道【我到底應該拿多少錢買車】才是【合適的】!

首先【合適】這個標準,個人認為既然車是消費品,合適的標準應該是 滿足基本需求且不影響家庭的日常生活,車畢竟是為了提高生活質量才存在的不是?

好,有了這個合適的標準,我們再來看【我到底應該拿多少錢買車】

現在普遍的認為是年收入的1倍但不超過2倍,這個價格範圍內,不太會影響家庭基本生活且不至於買車後抗風險能力極度下降。

舉個例子:

小王家庭年收入20W,假設我們光看年收入,那麼他買個20W-40W之間的車「可能」是合理的。

但是!

小王房貸15W/年,有一個剛出生的小孩,老婆在家做全職太太,你們認為他買個20W-40W的車還是合理的嗎?

我們顯然認為是【不合適】的。

原因是,他還有好多其他支出。

所以,確切的說,在扣除「主要」負擔後(比如房貸,孩子用度,贍養老人等),結餘的可支配年收入的1-2倍是合理的。

從小王的情況看,扣除房貸和孩子支出和家庭常規其他支出,他最多只能考慮10W以下的車,比如5W-8W的區間

再比如小李家庭年收入20W

其他支出:房貸年還6W,沒有孩子也無暫無計劃,老人,看病保險等預算平均2W/年, 遠期也沒有大額支出,那麼考慮(20-6-2=12W)12W-24W的車是合理的。

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買車還是要以【不增加自己額外負擔】為準


題目挺早,但近期想購置第二輛車,有不少思考。

在今天,中國的私家車普及率已經非常高了。早20年,一輛桑塔納開到農村,那圍著看的父老鄉親嘖嘖羨慕。

如今,一輛大奔保時捷飛馳在村間道路,旁邊田間耕種的大媽連抬頭都懶得抬。

而我仍認定,現今的中國汽車消費,是身份大於代步工具的消費。

假如我有100萬,我會買多少錢的車?在虛榮心加別人的誘導和自己的心理對抗下,我很可能拼上了50萬左右的豪華車。但我買後會後悔,應為覺得犯不著,不理智。

但中國的汽車消費市場是多樣化的,有很多人有100萬,可能買的是100萬的車,甚至超過100萬的車貸款買。

多少合適呢?我覺得最好不買,也可以買個10萬左右的代步。其他錢應該好好想想如何增值投資。做個調查,假如你有100萬1000萬甚至更多,你會做什麼?應該多數人會把心中的DREAM CAR列入清單。人們願意花很大的錢甚至自己多半的積蓄買車,為什麼?我覺得是窮久了。中國人都窮久了。除了買車,似乎找不到證明自己的理由了。車,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車商更是敏銳的看到中國巨大的市場,別管你有多少錢,總有讓你錢花出去的一款車等著你。車,成為了炫富一大利器。

當然,豪華車並不是可望而不可及,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及房地產業產生了越來越多的財富新貴,幾百萬的豪車對於他們的財富來說九牛一毛。對於富豪來說,更加重視的是身份的象徵。

延遲你的購車決定,雖然我們每個人都有權利購買自己心中的DREAM CAR, 但不用太動用你的情懷,你有10萬的身價卻開著50萬的車,我認為是自討苦吃。

所謂物以稀為貴,當寶馬賓士路虎爛大街的時候,證明了這個收入階層的人多了,但並不會因此而顯得尊貴。多和尊貴有時是一種悖論,社會會更理性的看待高收入群體,豪華品牌越常見,證明其可供消費的群體越普遍,人們對其品牌的崇拜感和敏銳感就會降低。當你費盡心思掙夠了買車錢並傾其所有購買,也並不能給你帶來尊貴感,滿足的只是自己的虛榮心而已。因此,買豪華車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真正進入可以消費豪華車的人群。

延遲你當下的衝動購車決定,將你的購車款分開來用,你一定會輕鬆很多。

我看了汽車論壇很多購車的朋友分享,有很多得到父母的支持購車,但卻很少能夠根據自己或家庭的預算購車。10萬的預算往往以上提高至12萬,13萬乃至15萬。汽車廠商推出了N多個車型,你總能夠在自己和家庭尚可以承受的範圍找到更好的車輛。15萬的預算,經過眾多對比,發現再多2萬到3萬便可以買到20萬級別的車,這事實上是多數購車族的購車經歷。預算之所以不斷被調整,是因為你總是驚喜的發現你可以再多1到2萬便可以買到更好或完全高一個級別的車輛,這非常讓人心動。但捫心自問,我們到底為什麼買車,而我們卻總是發現我們可以買到更好的!

我不排斥我們應該追求更好的,但我排斥傻瓜式的追求更好的。特別是當人們偏執的認為購買某一樣產品會提升自己的地位而傾其所有,這完全是虛榮心在作怪。

幸福感應該作為我們畢生追求的東西。珍惜你現在擁有的,哪怕只是一輛自行車,因為若干年後,開起車在中國不再變成人們炫耀的工具而只是代步工具,自行車將成為新的風尚,它健康綠色環保。

汽車,不應該作為一種單純的身份象徵,它會使人迷失。市場會告訴我們,未來的消費者一定會更加理性,豪華車越來越普通,也不再作為所有人的奮鬥目標,轉而人們會購買更加多樣化的,實用的,個性化的車輛。

那時候的車輛,不會給你任何負擔,卻會給你帶來幸福。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白開水廠長

更多正能量!

http://weixin.qq.com/r/oTqNlWXEIjhdrSH292_z (二維碼自動識別)


這個問題真的很有意思。

1.沒錢買車的會以各種理由作為道理,告訴你應該配置多少資金買車。

2.有錢的會覺得不就是買輛車?哪這麼多JJWW的?

買車這個東西,真心和收入比沒有什麼關係。

舉2個我朋友的例子,他年收入30W,又是房貸又是家庭開銷,一年剩下20W不到,他買了朗逸,別人都覺得很奇怪為什麼買這麼差的車,他說自己壓力大。

另一個朋友,年收入15W,沒房貸,老婆也就年收入8W,他買的是奧迪A4L落地30W,他貸款買。現在小日子過得也是拉風瀟洒。

所以,買車,真的和收入一定要成正比嗎?就拿我自己來說,我自己辦廠的,年收入好的情況下上200W都有,普通情況下都是在120附近,我自己也是A4L,雖然後面有購置XF,但是你能說30w的A4L沾了多少收入比嗎?

好比我這2個朋友都是一樣的情況,但是心態和結果截然不同。

所以買車和這些都沒關係,只要你買的起,只要你養得起,只要不在買了後大幅度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質那就行

PS:樓上幾位大神都買過車嗎


&<=個人財產的10%


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

車亦同理,做到循分稱家即可。


我覺得大家大談特談用車成本和錢不多該不該買車,很多說法我是不贊同的。

1、首先車能給你帶來交通方便的便利,比如我在A城市上班,老家在B城市,距離大概100-200公里,有車、我可以隨時周末說走就走回家看爸媽,如果我沒車,我就會想,我還要坐公交去買票,買了還要等車、然後還要坐兩個小時高速,下車還要坐公交或打的回家,好麻煩,那我就不回去了。這樣是不是就沒有常回家看看:)

2、車等於節約大部分時間,比如我從A點到B點開車十五分鐘,我如果沒有車,選擇打的的話,就算等的士時間為10min,那我也節約了10min,這個帳不可細算。

3、車能提高你的生活質量,車就是你移動的家,你可以在裡面泡妹、可以車雨辰:)可以帶家人郊遊等等等等太多好處。

……………好像偏題了-_-#

不過我覺得,只有不啃老,自己喜歡什麼車,自己逛逛論壇,看看自己能不能負擔,如果可以,那就放心大膽的買買買( ̄▽ ̄)


說家庭收入很不準確。主要看誰支付這筆錢。

我家年收入父母10萬我6萬弟弟5萬。共21萬。

我買的16萬的。父母只首付了4萬。

我每年要還4萬。(*"へ"*)我負擔這筆錢大部分費用。按照排名第一的答案。我這車是我收入的2倍。但是我有點想哭。

因為我壓根就不喜歡這車,太丑了。購車的時候一點話語權也沒有。但是卻負擔了大部分費用。

看到車的時候絲毫沒有開心的感覺。


光考慮上班的省錢就不是思考成熟的表現,汽車不僅僅是代步工具,可以帶來生活質量的提升,不過中國的國情大多人會花2倍的家庭收入來買車,不過一般後悔的多。正常不影響生活的花一年左右的年收入買車就行。


= =寫給自己,最近想買Q5

40w,年化收益5%,10年複利,本息=65w

養車,一年2.5w,10年,25w

10年後車的殘值算10w,-65-25+10w=-80w

= = 粗略算的

合計一年花8w,每天在車方面支出200+

非處兇殘的負資產……

自由職業者,沒個300w就先別想買這種級別的車了,先解決好養老和失業時的基本生活費吧。


用五個月收入買一台四到五年的二手,輕鬆達到別人用一年收入買車的效果,車子新,經濟還毫無壓力。三年之後再換,打七折出手,經常有不同的車子開。十萬買B級,二十萬開ABBL。

二手日本車,你值得擁有。

(自從我的德國車6萬公里就波箱壞了之後,我就是堅定的豐田粉。新車只買日本車,二手嘛德國車玩玩可以,長期開還是不成啊)


買2手車比較划算


跟年收入關係不大吧。

想買車,存了一段時間錢,然後去買,只要能負擔日常費用,又不至於影響正常生活就沒事。

車真正的負擔是日常費用,不是買車價本身。


如果你看過 Dave Ramsey 就知道,汽車是貶值資產。最好不要超過年收入的 50%。更不要貸款。


只要不是買車之後衣食住都變拮据了,什麼價位的車都行,人么,最重要的是開心(對有些人而言虛榮心也算心)


推薦閱讀:

相比較男性,女性在購物時需要更多信息嗎?
如何看待孩子「有錢就該花、享受」的觀點?
那些難看的奢侈品最後都被誰買了?
逛超市本來你只想買10塊錢東西的,是什麼促使你最後買了遠遠不止10元東西的呢?
有哪些日常經驗或者習慣,會在提供短期收益的同時,成為我們完成長期目標的阻礙?

TAG:汽車 | 理財 | 消費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