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否真的需要這樣的李開復這種「青年導師」?
今天讀到中青報《認錯的李開復 仍不愧為青年導師》的文章,上面寫道:所以我很欣賞李開復對待批評的態度,他認錯和道歉並無損其形象,仍不愧為青年導師。心中頗有疑問——「其形象」到底是什麼樣的形象?而青年是否真的需要這樣的「青年導師」?李開復所謂的「青年導師」的形象是自己吹鼓還是媒體吹捧出來的?李開復的「成功學」對青年成長有何意義?
文章鏈接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1-12/01/c_111207901.htm 2009年南方周末專訪《李開復:不想再管人,只想做青年導師》鏈接:http://www.infzm.com/content/34477
1. 樓主的提問角度。
如果李開復這樣的「導師」更多一點,知乎出現的類似「青年是否真的需要」的問題就會少一點。我們太習慣大而化之和絕對意義:」青年「包含了多少不同類型的人?而」真的「你又有什麼標準去界定?
2. 李開復告訴過我們什麼?
李開復在與方舟子一戰中已經告訴你:就是論事,讓「證據+邏輯」說話,直到最後的道歉;不貼標籤,不劃分陣營,不拋出個大而化之的問題「我們需要方舟子嗎」?顯然,「我們」這個概念界定前,對方舟子,一定是有人喜歡有人怨。
3. 修改提問
本題完全可以問:」哪些青年需要李開復這樣的導師?」而不是「青年是否需要?」 那麼答案可以是」內心有強烈的衝突感或迷惘感、希望人生能夠走出矛盾糾結走出精彩成功的青年,期待有人理性指導感情支持的青年,需要李開復的觀點做參考或指導。 4. 獨立人格也要靠自我努力,洗腦免疫的洞察力,是需要在凌亂信息中磨練的。李沒有說過你不follow my way就註定失敗。因此,對獨立人格負責,免洗腦,青年自己也要努力,不能說」我們不需要你李開復,因為你影響了我的獨立判斷「。
—— a . 獨立判斷正是在甄別大量凌亂信息基礎上作出的,否則無所謂獨不獨立判斷。
李開復的存在算是提供了你信息基礎。
b. 獨立人格也是在百花齊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否則無所謂獨不獨立人格。
你想做一個與李開復不同的人,就去做好了,用你的人生過程告訴大家:
我不做李開復第N,也很成功/快樂。
因此,回答樓主提問:先學會如何提問,再學會如何分析問題,是李開復帶給青年人的正面意義。 最後我想補充一條個人觀點:中青報這種洗腦報,也是磨練你獨立人格的試金石;雖然實際上除了所謂」政治家「,大部分人並不需要它:)
導師挺好的。
天天抨擊中國教育的我們,總說沒有好的導師。現在出現一個比較靠譜的,你們就說成功學。的確,包括我在內,自從開復哥離開谷歌開創新工廠以後,不少人都覺得他跑去做青年生意,從而對他好感大減。
但開復還是那個在我學網努力為學生解答問題的開復,還是那個推崇腳踏實地的開復。
成功學多指瘋狂、忽悠、雞血。開復哥一直都是鼓勵大學生務實,宣傳主流價值觀,怎麼就變成功學了。
再說,找不到方向的年輕人太多,需要導師。而校園裡靠譜的導師不多,所以我們需要這麼一個青年導師。也許一些文藝青年比較喜歡走自己的路,但還有很多普通青年需要引導。把更多的普通青年發展成文藝青年,這不正是青年導師要做的事情嗎?
寬容點,瑕不掩瑜方舟子那事我就不想說了,26歲AP是李開復,28歲AP還是這個李開復。這是個喜歡用標籤來定義人的時代,李開復從來沒說過自己是青年導師,卻被別人,媒體加上這個導師標籤。
諸葛亮死後,曾經有人把他「捧上神壇」貼上標籤,然後又有人拚命的要把諸葛亮拉下「神壇」,結果一位智者說,從三國到現在的這一千多年裡,不變的是諸葛亮,而變的是人心。
人無完人,孰能無過。用一個人的缺點去否定他的優點是心態問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如果你有一顆虛心求知的心,即便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你也會發現他/她有值得你學習之處。
在完成學業上,有導師如博士生導師之類,是可以的,因為這是完成學業的引導者。
在其他範圍內使用導師,需要謹慎,最好不用。
一導師,就難免會被求全責備,自己也不自在,而在人生方方面面堪稱他人導師者,幾乎沒有。
方舟子總喜歡挑他人的問題,尤其是名人,有這麼一雙眼睛盯這個事,讓人注意檢點自己的言行,沒什麼不好。何況方舟子這樣一做,自己也立即成為被監督的對象。
而對李開復這樣的人,也不必把他推到導師的台上去烤,我覺得他本人在對待這件事的態度上是做得不錯的,如果有的人心裡過不去,是把所謂的導師純化了,是自己有問題。
有一個李開複比沒有一個李開復好,在中國互聯網市場上,他做了一些開創性的工作,並因此而有了影響力,他因自己的貢獻獲得的讚譽,也不會因此而被抹煞。
一個肯出錢協助你創業的人,談不上是什麼「導師」、「舵手」。不妨當成良師益友。願意走這條道可以多交這個朋友。不願意走的,自己繞道即可。
還是那句話:見賢思齊,沒錯。需要。
在這個郭富城可以被稱作"表演藝術家"和芙蓉姐姐被奉為"成功女性"的時代尤為需要。
一直邪惡的認為各種「導師」都是藉此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以達到為自己公司更容易招人(李開復)、提高公司的營業額(俞敏洪、李開復)及提高公司及個人的影響力來是自己更安全(soho潘石屹)。還是喬布斯的那句話:「follow your heart."
我想是不需要的。青年只要有獨立思考的習慣,那麼從任何人那裡都可以獲得你想要的東西。一個人的眼界應該開闊,多去聆聽他人的經驗和感悟,然後總結反思,把各種資源整合到一起,得出自己的結論。而不是讓別人替你作出判斷。李開復做了很多有益大學生的事,我們很感激。也應該從他那裡學習。但是把他作為我們的人生導師,他還不夠資格。畢竟他不是魯迅那樣偉大的思想家。他是名企業家,善於經商而已。我想這是包裝公司或者說是公關計劃中給李開復加上青年導師這樣的說法的吧。
我是創業青年,大四馬上畢業。我感覺創業導師對我的幫助很大,包括線下的和看馬雲,李開復視頻那些的。我還記得原來「頭腦風暴」有一期就是講成功學到底有沒有用的。成功學和別的學科一樣,你學金融學,學完就可以做金融分析師了嗎?還不是需要自己參悟。馬雲也還是說過,學別人怎麼成功,也許死的更快。成功學不一定看人家怎麼成功了,而是看他走過哪些彎路。我避免去走。
要是一個人學習了一個東西,能把獨立人格都學沒了,他活下去都沒啥意思的。還有成功學不一定是對的,每個人都不一樣。你原來學的馬克思主義都是政治化的馬克思主義,還不是一樣學了。你可以說學了也不喜歡,但是因為你對現有的不滿,對真正的馬克思主義不了解而已。
成功學也要自己去參悟。成功是沒有偶然的,我當時跑一個項目,一直見不到能幫我的人,但是我到處去找,真的用心了,最後還是能找到。你說這是運氣?可我最少跑了十趟。我覺得是有用的,看你怎麼理解成功學了。
甭說他們,我覺得郭德綱對我的幫助就很大,前些日子看他人人更新,人有享不了的福,沒有受不了的罪。我覺得對我很有啟發。如果你沒創業,沒遇到那些困難。這些話對你沒什麼觸動,但是當你身處那個環境,一句話也許就給你啟發,一句話就給你動力。我們需要的就是這種。困難的時候,有人能幫你燃燒心中的激情,再勇敢走下去。成功學僅能幫你做此而已,難道學了他,就什麼都不用做了,就能成功?那就真的是偶然的事情了。成功並不是偶然,只要你努力,努力做事情,爭取資源。做任何需要你提升的事情。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他是一個IT行業的奮鬥偶像;是那一兩本被翻爛的大學必讀書;是一個天天刷著微博的意見領袖;但有1%的概率在對的時間,對的空間,有這樣的青年導師,也許會改變你一生 所以有總比沒有好
何必關心那些虛幻的稱謂,對你來說一無所用。
你應該想想他的言論,他的觀點,他的經歷對你是不是有啟發作用,能否改進你的學習、工作或者生活。我覺得得辯證地看吧,這類人物固有他們成功的地方,但人無完人,李開復也向公眾致歉他有言過其實的經歷。
我一直很奇怪為什麼那麼多人反感所謂人生導師青年導師,不需要的人可以不去聽不去看,但是還是有很多人需要的。退一步說,他的動機如何和受眾是否有收穫並沒有直接的聯繫。
完全不需要。需要的是文化的氛圍,積極社會的影響。而不是造神過程產生的導師,舵手。
核心需要的是獨立思考能力,不但絕不反對「導師」,更歡迎更多的人對青年人各抒己見有效交流
難道還非得靠誰嗎?越來越覺得,自己慢慢長大成熟,是一種對信息篩選能力的考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一項很重要的能力。我們跌倒爬起來,明白一點,再跌倒再爬起來,再明白一點。你可以讓人扶,但不能總想著會有人扶你啊。這是不對的。
成熟一點,就覺得李開復喜歡忽悠年輕人。
他說啥,年輕人都會覺得是中肯善意的。因為年輕人往往都不會重視數據。每個人都可以作為朋友的導師和參照,所以開復做導師沒什麼不妥
導師人人可為,傳遞什麼知識和價值才是評價導師的標準,我覺得開復傳遞的是普世的、正向的和積極的,這和所謂的成功學和傳銷有本質差別
因人而異,有人需要有人不需要.... 其實任何事情都是這樣吧
開復是個真實的人,在美國讀過phd,當過faculty,見的市面不比狂躁的成功學大師要多的多。錯就在混在中國的一灘渾水中,國內的人際關係沒把握准,有才,謙卑的人,土鱉們不欺負他欺負誰。他是好的導師,但缺乏江湖氣息,只能成為導師,而不能是師傅。 青年們需要他,真的需要他,看他真實的一面,而不是經過成功學鼓噪之後的開復。
推薦閱讀:
※方舟子在知乎形象這麼負面,是否跟知乎的投資背景(李開復創新工場)有關?
※同樣是青年導師,老羅和李開復,誰更靠譜,為什麼?
※李開復該不該針對方舟子事件道歉?
※李開復公開抵制《非你莫屬》,是得還是失?
※李開復經歷了身體狀況的事件之後,會不會來領導創新工場和中國的互聯網界實現事實上的 Work-Life Bal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