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只有一個home的設計是怎麼產生的?

只有一個按鍵,很容易與其他手機找出的不同?


我的理解,

第一,iphone上需要這個按鍵么?答案是不需要的。因為iphone基本上所有的操作都可以在觸摸屏上完成,這個HOME鍵完全可以取消掉,但蘋果還是在正面加上了這麼一個按鍵。

第二,蘋果添加這麼一個按鍵的目的是什麼?大家都知道這個按鍵的主要功能就是回到HOME界面,這可以有多種方式實現(輔助觸摸功能,ipad四指五隻捏合),但添加這樣一個實體的按鍵相對觸摸操作來說是讓人心裡產生踏實感,我確確實實是按了,這在機器操作不靈的時候非常有用。

第三,設計上的平衡,按iphone一直以來的設計,前面板上下兩部分都是對稱的,但由於攝像頭跟聽筒的需要上部就需要開孔,相比較下面如果沒有HOME鍵就是空白的,這樣會讓產品有失重的感覺,所有加一個HOME鍵是為了平衡上下的比重感。當然平衡比重的方法不止這一個,像大多的Android機器都是絲印觸摸按鍵,但相對於一個透明圓形內絲印倒圓角矩形的實體鍵,哪個更好看點呢?(這也就是為什麼魅族MX的正面只做一個圓形按鍵而把另外兩個觸摸鍵故意隱藏起來的原因。)

其實第三點我覺得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因為從iPhone4開始就有傳言蘋果要取消掉正面的HOME鍵,但到現在iPhone5了馬上還是沒有取消(據可靠消息),更多的應該是從設計美學上面的考慮,讓產品外觀豐富又不失簡約。


據說喬布斯說:偉大的產品都是只有一個按鍵的,例如抽水馬桶。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iphone只保留了一個物理按鍵。

當然以上說的都是傳聞,未經證實,即使喬布斯的確說過這樣的話,也只能看做是一種理念或者姿態,如果沒有蘋果設計師高超的設計技巧,一個按鍵的蘋果手機還是不能問世。

從蘋果產品的發展脈絡來看,是可以清晰的看到iphone是怎樣成為只有一個按鍵的手機的:

喬布斯回歸蘋果後,發布的第一款震驚世界的產品是ipod。說到震驚世界,實際上這款產品倒也沒什麼特別的功能,只能說是個高級的mp3.但是蘋果把這個mp3做到了極致,比如他的容量竟然高達5-10g;而另一個極致之處就是 他的操作極其簡便,只使用一個轉盤就代替了其他mp3上的播放、停止、前進後退等等功能按鍵。正是這種超強的用戶體驗,為ipod的贏得了市場。

之後的shuffle、nano都在不斷的優化用戶體驗。當蘋果決定推出一部手機的時候,究竟將操作全部移到觸屏上還是保留成熟的轉盤成為擺在喬布斯面前的一個兩難選擇。於是他決定讓公司內部的兩個團隊獨立研發,在兩者中選擇最好的一種方案。研發觸屏的團隊解決了很多技術難關,最終讓喬布斯相信通過滑動屏幕,絕大部分操作都可以優雅的完成。於是蘋果設計團隊採用了更為大膽極端的設計方案:拋棄幾乎所有的物理按鍵,只保留一個home鍵。這樣的設計讓用戶操作起來更簡單,更有控制感。

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蘋果會找到更優雅的方式代替home鍵,那時也許會有更加大膽而驚艷的交互方式產生出來。

iphone將手機帶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無論安卓或winphone能否擊敗ios,我們都應當向iphone致以最高的敬意!


所有App的入口:圖標

所有App的出口:Home鍵

這樣設計可以最大限度降低用戶學習成本。

反觀安卓的3、4物理鍵設計:拿到一款新手機,你永遠無法僅使用一次就搞清楚哪個是退出鍵,按了某個鍵,有的程序需要確認退出,有的程序直接退出,還有的返回上一步,或者彈出菜單,極為混亂。無論從用戶體驗還是操作便捷性來說都很糟糕。


目前沒有任何手機只有一個實體按鍵。

iPhone 有 4 個物理按鍵以及一個撥碼開關:

Home,Power,音量加,音量減,撥碼開關(可用於切換靜音,鎖定屏幕等功能)

從人體工學來講,有幾個鍵不適合作為虛擬鍵:電源鍵,音量加減,照相鍵。

電源鍵必須實體,是因為手機在關機狀態下無法檢測屏幕,必須有一個開機按鈕。

音量加減鍵必須實體,是因為在通話狀態下通常人們不需要看屏幕。

照相鍵必須實體,是因為照相快門鍵具有雙行程,前半行程為對焦,後半行程為拍照。這不是虛擬按鈕可以替代的。

Home 鍵其實目測沒有實體的絕對必要性,放在那裡純粹是工業設計的需要。當然如果這個鍵可以自定義功能就更好了。

至於那個撥碼開關倒確實很有用,尤其是一個可以自定義功能的撥碼開關。


為了多方向把持的方便性,在屏幕面設置一個物理按鍵是最佳和唯一合理的設計選擇。

(看過很多對這個問題的討論,答案都不令我滿意。大部分討論都不涉及細節的設計理由,而是很泛泛的。這裡我從一個設計目標的細節上,談為什麼要這樣設計。)

第一代的iPhone,認為重力感應是相當重要的功能,在設計上要求從4個(多個)方向把持手機,都可以利用重力感應自動調整屏幕的方向。在這樣的設計目標下:

1: 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理按鍵是不合理的。對於3個並排物理按鍵A,B,C設計來說(比如象安卓設備),正常豎向設備把持時候是ABC橫向排列,倒著就是CBA橫向,橫著就是CBA豎向,或者ABC豎向。對於按鍵不在中軸線的平板設備,位置還有左右變化。這顯然不是個乾淨的設計,是個很亂的設計。所以安卓和WP7設備其實只適合一個方向,最多2個方向把持,而不是四方向把持。

2: 沒有物理按鍵是不合理的。不要忘了,設備的側面一般都有如開機按鍵,音量按鍵等物理按鍵。如果屏幕面上沒有物理按鍵,那麼在把持設備時,不容易感知側面按鍵的位置。需要試探觸摸。當然在屏幕面印上品牌標記可以作為定位標識,但是蘋果是向來不這麼做的。

3. 既然不能沒有,也不能是2個或者2個以上。那麼一個物理按鍵是最優和唯一合理的設計選擇了。證明完畢。

什麼時候多方向把持不再是需要,或者多方向把持使用其它非屏幕面的視覺標識做方位識別,那麼也許以後蘋果iOS設備會沒有Home鍵。但是從目前的情況看,一個圓形的Home鍵是最佳設計。

有人說:多方向把持很重要麼?

老實說,對iPhone來講多方向把持不太重要。因為近乎100% iPhone app都是為豎屏設計的。所以我本人也是豎排鎖定。但是對iPad來說,多方向把持就很重要了,因為第一很多iPad app是為橫屏優化的,第二每個人用iPad的方向偏好不同。所以我自己用iPad一般是橫向鎖定,但鎖定並不表示我不需要iPad多方向把持的方便性,相反,我很需要這個方便性。我用的app橫豎都有,多方向把持的方便性在鎖定情況下也很重要,因為有些app只有豎屏,哪怕橫屏鎖定,它打開時也是豎的。


一個物理按鈕更容易壞。你懂的。哈哈。

另一個未經證實的傳言是說iPhone的主設計師原來設計廚衛產品,參考現在的馬桶就是一個按鈕的。

按鈕越多,用戶思考成本越高,使用起來就可能越複雜。

而簡單到極致,另一種說法是很難讓競爭對手超越。


給用戶的選擇越少,可能遇到的麻煩就越少——無論是對用戶,還是對設計開發人員


  • 減少入口

  • 操作時無需思考


只有一個按鍵,不是為了與眾不同或者標新立異。

而是真正的讓使用者感到簡單。

曾經的操作過程是:你想點擊屏幕上的某個位置,需要用方向鍵控制先去定位,其次是點擊。也就是說你要達到的操作結果要經過手接觸按鍵,按鍵控制游標來完成。

iPhone的操作流程:你想點擊什麼地方,就直接點擊什麼地方,想的位置和你要點的位置可以一次吻合,操作更直接,不需要其他的轉換。無論用什麼軟體,都是同一個按鍵完成同一個功能,那就是退出,不夠簡單易懂么?


現在我覺得一個按鍵也是多餘的


據說靈感是源於馬桶:iPhone 只有一個按鈕的靈感來自馬桶,你知道嗎?

以下文字完全摘錄於此篇微信文章。

----------------------------------------------

雖然在斯坦福有關創業的課程有很多,但真正令我印象深刻的並不多,Fred Gibbons 的 EE204 算是其中的佼佼者。這門課是專門針對理工科背景的學生講述基本商業知識的。

Fred 是一位連續創業者和投資人。最為大家津津樂道的一個片段就是在 1983 年 Apple 的產品發布會上,喬布斯請上三位軟體合作方的 CEO,最後一個人是微軟的比爾蓋茨。這是一個極具歷史性的一個畫面,而 Fred 則是排在第一個的那個 CEO。每次有同學問到當時對喬布斯和比爾蓋茨的印象時,Fred 總會有點靦腆,「Steve 是藝術家,Bill 是一個商人,但他們都很偉大」

Fred 另一個廣為人知的故事是他在哈佛讀商學院的時候跟小布希總統是室友。所以 Fred 最喜歡說的口頭禪就是:「要相信這個世界上什麼事情都是有可能發生的,真的,因為我不僅見過,還睡在一起」。每次都是全班的哄堂大笑。

不過大家最喜歡的聽的還是他會不時的爆料喬布斯的一些趣事。「你們知道嗎,最早的 iPhone 是有好多按鈕的,結果被老喬罵死,老喬說只要一個按鈕,研發的同事說辦不到,大家吵的很兇。有人反問老喬這個世界上有什麼東西是只有一個按鈕的?於是氣急敗壞的老喬帶著所有項目組的人去洗手間,指著一個馬桶說,我只要一個按鈕,我再說一遍,我只要一個按鈕。結果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 iPhone 只有一個 Home 鍵」。

Fred 笑笑說:「他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看到不同事物之間的相關性,從而做出純粹直覺的判斷,並且最後被證明是完全邏輯正確的。當然這件事也得感謝首席設計師喬納森,他之前在歐洲是專門設計浴具的,對馬桶很有感覺,他倆很般配」。

自從聽了這個故事之後,每次去上洗手間我都充滿了深深的敬意。想像一下當年蘋果 iPhone 項目組的人齊刷刷站在一個馬桶旁的場景,突然覺得手上的 iPhone 有了一種驚艷中透著一點點親和力的感覺。

私底下 Fred 也是一位非常熱心的人,聽說我要去 pitch VC,他就幫我做預演。他早年投資了雅虎,也遺憾錯過谷歌。還記得有一次我們在計算機系的 Gates 樓下的 cafe 做模擬 pitch,他突然停了一下,看著我說:「當年 Larry Page 就是坐在你現在的位置上 pitch 我的,結果我沒有投」。說完他就大笑起來。我也笑了起來,指了指自己說:「您應該不會想再錯過一次吧」?

「要相信這個世界上什麼事情都是有可能發生的」是一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事。因為真正的相信,不是聽到了,看到了,感受到了之後的隨波逐流。真正的相信,是聽不到,看不到,也感受不到的時候,選擇的義無返顧。


用最簡短的語言 解釋最複雜的問題 是銷售的最高境界


用最簡單的操作 解決最複雜的功能 是產品的最高境界


home鍵是伴隨著第一代iPhone出現的。在當時,iPhone帶來了全新的產品,全新的交互方式。對大家來講是有一定的學習成本。當用戶上手iPhone時會去點擊那些icon,此時對於很多用戶來可能不知道是做什麼的,也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茫然無助,對未知恐懼的情緒此時是需要宣洩的,而此時在屏幕下方,拇指極易觸及的home鍵就提供了很好的宣洩方式。輕輕一摁,就回到了最初的地方。又回了熟悉的地方。這給用戶在心理上帶來了一種非常微妙的感覺。


減少用戶的學習成本。。。不過實在太容易壞啦。。改成觸控的就好了,而且放在屏幕下端

的誤操作率也不會很高


在用戶不想過多關注【屏幕】時用【純觸感】完成或者簡化部分簡單操作。同樣是進入播放器,雙擊圓形物理按鈕就比進入界面再操作要簡便不少,不失為一種需要。


大多以前的觸屏手機都會採用三個按鍵:DialKey,HomeKey,EndKey。

其中HomeKey進主菜單,EndKey退出程序返回待機,DialKey進入通話記錄一鍵接聽來電。

iPhone中HomeKey和EndKey可以統一,DialKey則完全可以用觸屏操作替代。

註:ID,MD,SW,HW,PM會有一系列的溝通來決定外觀設計,按鍵布局和軟體交互流程。


喬布斯喜歡簡練,早期的時候看見了最初的三鍵滑鼠,覺得成本貴並且不夠實用,所以讓自己的設計師設計了只有一個按鍵的滑鼠。

漸漸地這也成為了蘋果的企業文化。文化一直在傳承,簡練易用便是蘋果的符號。所以iphone也傳承了這個理念,並且一直有傳聞說,iphone連唯一的(除開機鍵和音量鍵以外)一個物理按鍵都要去掉呢!


你見過哪個手機有兩三個home鍵……


推薦閱讀:

用戶體驗設計師現在面臨怎樣的機遇和挑戰,如何規劃個人成長?
計算機專業學生轉行交互設計應該怎麼做?
如果設計一款停車APP,你期待有什麼功能?或者怎麼設計?
為什麼沒有一款很好用的電腦桌面日曆軟體?
扁平化設計中適用的中文字體?

TAG:iPhone | 人機交互 | 用戶體驗設計 | 蘋果產品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