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部分流行歌曲在一首歌曲里都要重複唱兩遍?
01-06
已形成嚴格體系的曲式結構,由古典音樂發展簡化而來。
比如,a+b+a"+b"。 「"」指的是稍作變化的 a 或 b。還有 a+b+c+d 啦,a+b+a"+c 啦,等等等等。而高潮通常遵循黃金分割點,在 0.618 處。
幾百年來形成的音樂進行體系,主 &> 屬 &> 主 &> 下屬 &> 屬 &> 主的 TSD 循環圈。這樣標準的音樂進行普遍人們都習慣也接受。如果誰在流行歌曲里不用這個套路,就會:1. 做得好,標新立異,很好聽;2. 大眾無法接受。
如果你在聽歌的時候仔細分分樂句(從音樂本身分析),結構就出來了。多分析幾首,發現大家都一樣啊。
P.S. 你問出這個問題,可能說明你對流行音樂有些厭煩了。歡迎換其他類型的音樂試試重複是音樂表明重點的主要手段!使聽者更容易理解和記憶。流行樂求好記好唱,以達到廣泛傳播的目的,重複更為不可缺少的方法。
流行歌曲的主要分段大致為:器樂前奏—主歌—副歌—間奏—主歌—副歌—尾聲。重複是為了加深聽者印象,副歌部分一般重複許多次,也就是全曲的高潮。
我買過盜版磁帶,一盤有20首歌的那種,你懂的,鬱悶的地方就是一首歌只放一半,也就是你說的「一遍」,很不過癮,第一遍覺得好聽,還想再回味一下,可惜沒有了。兩遍正好,三遍就多了,請參考電視上所有連放三遍的廣告(恆源祥,羊羊羊。。。)
流行歌曲喜歡反覆唱兩遍以上,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曲目本身短小,需要通過重複來增加容量,達到加深印象的目的。當然,歌詞一般不會重複,編曲上也會有變化。
似乎感覺上如果不重複的話,會比較像敘事性的東西。
另外,這種時間性的東西(小說、電影、音樂)好像都會有一個如何結束的問題。流行歌曲似乎比較難以用內容來結束。重複實際上是結束的開始吧,就是說藉助形式來給出一個自然的結束。
會被重複的段落叫做副歌。正副歌二段式是現在大多流行樂的主要形式吧,樂曲會比較有變化性。一般副歌的旋律、節奏會和正歌有反差,並作為表達情感的高潮部分,以其較高的概括性令聽者容易記憶。一般一首歌有多流行就取決於副歌,很多人點評也會先從副歌入手。
這個問題太好了,呵呵…
個人觀點, 唱兩遍原因有三:
第一,讓別人記住歌詞;(簡易點別人易聽易學) 第二。自己也能找到感覺;(唱完一遍第二遍肯定能調整很好) 第三,要是4分鐘的歌,詞曲不一樣的話難度很大的。(需要記住詞曲)我忽然想起再一再二不再三,兩遍剛剛好,呵呵
我是抱著問題來的 結果每次問問題的時候自己就有點想法了從不定量的主觀推測而言:首先,對藝術而言,科學是邪教,在我看來近乎褻瀆。再來,確實和很多人說的一樣,重複是一種使之流傳的必要手段。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重複兩遍?重複的內容為什麼又相對固定?扯遠一點來說,保守主義有一個概念:知識分為「科技性」和「實踐性」,科技性就是把一切都定性定量,這種知識幾乎是可以用來完美模擬研究對象的。實踐性簡單,比如掌握一種運動。那麼我覺得,音樂流傳至今一定也有它的知識,有一些是科技性的,估計題主可能也是想問這一類的。但我也不是專業的也無法解答。但很多東西,一開始都是實踐性的,無意識地在科學化,只有到達一定程度,人們才會去探索它,很少有現有理論後發展的事物(除了毛主席在抗戰時期提出的論持久戰,那是真牛!!!)既然是流行音樂,既要求傳唱度,又要走心,產率還不能太低(音樂界應該很少有十年磨一劍的情況吧),那麼認真寫詞寫曲,再複製粘貼一遍也是可以接受的。這樣的模式學起來也比較easy~有人說,我就是要跳脫出這個模式,有很多這樣的作品,也不乏優秀之作,這是小部分,大部分還是在按照ABAB來走,在這樣的模式(非貶義)下做到極致也是很值得尊敬的。
唱一遍你記不住
歌曲主要的作用是為了抒情,反覆的話至少在內容上會感情更強烈。但如果是《衝動的懲罰》這種敘事式的,自然就不會有重複的歌詞內容。
難道不是因為歌詞太短么...原因:比如作詞者覺得無法作出同樣好的或者符合氣氛的另一段歌詞,又比如說為了讓更多的人唱歌的時候更容易記住歌詞(像我這樣大部分歌只能記住一段歌詞的人應該不少...)求摺疊
推薦閱讀:
※鋼琴曲refrain的意境是?
※直接影響 Bob Dylan 的前輩是誰?
※有哪些旋律動聽的民謠?
※喜歡單曲循環嗎,為什麼?
※如何評價《夜話港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