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薪族的個人理財,哪些途徑最適合?

股票,基金,國債,貴金屬,...


本文主要針對新手(剛進入工作幾年,積蓄不多的年輕人),大拿老鳥別浪費時間直接忽略吧...

來一發總結貼,也算回顧一下這些年對個人理財市場的了解,帶了很多私貨,不求中肯,只求務實。

一、鎮樓結論:

1、任何投資,任何產品,不談風險,只談收益都是耍流氓

2、事出反常必有妖(收益與風險不匹配)

3、如果覺得是穩賺的投資,請再看第1、2點

4、低存款時,努力工作的收入增長遠超投資收益

二、分析邏輯:

對於某個個體,其實可以想像成一間公司,主營業務就是你的工作,經營成本就是日常支出,凈利潤就是存款了,當存款多的時候就可以投資,作為第二項業務提高公司的總體收益,對於剛出社會的大部分人來說,存款基數小,從而帶動的投資收益是遠遠比不過工作收入,例如一年工作收入是8萬,假設存款也有8萬,一年收益率樂觀預期15%,才0.9萬,而且這個收益率還是很難長期實現的,所以剛出來工作的人就不要花心思在折騰投資這一領域,當你存款能達到年工作收入時再花心思在思考投資上。請相信,當你儲蓄不多的時候,如果投資產生虧損,不但會對當期的生活產生影響,而且還會嚴重影響你對投資這塊的心理影響。

好好工作,多花心思在工作上,提升個人的職業素養,年底加個薪,或者跳個槽什麼的,帶來收入增長都比業餘時間都砸在想怎麼投資怎麼賺快錢上靠譜,而且想想在市場上混的都是多少人死剩下的人精了,憑什麼你隨便玩玩就能賺錢,除了真像07年那樣瘋狂的年代。

除了富二代,大部分人每一分存款都是血汗錢,也許是個老闆罵的狗血淋頭,也許是給客戶百般刁難,回過頭去細想都能想出每個銅板背後的辛酸,一般平時花錢很多人也不會大手大腳,但是在投資上就很隨意,給迷人的收益忽悠上了,就拿出大部分存款去買投資,最後也就是收益由天不由你了,珍惜血汗錢,投資需謹慎。

小結:當你儲蓄未超過當期年收入時,不要投入過多的精力在投資上,多看少動,淺嘗輒止。

雖然不要一頭扎到投資上,但是還是要關注投資理財方面的資訊,對主要的投資產品有所印象,了解投資中關注的主要問題,拿一點點錢試試水,為之後本金到位進行投資做好準備。個人感覺主要是樹立以下的意識:

1、風險意識,投資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投資是概率的問題,最簡單粗暴的教育就是去澳門賭兩手,看看有沒有發橫財的命。

2、合理預期,對主要品種的回報率有正確的認識,不要想拿著小米加**做坦克做的事

3、期限配對,剛工作的幾年,對資產的流動性要求很高,買個Iphone,旅個游,結個婚什麼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如果投資的品種都是流動性不好的品種,那就只能找人借錢了,或者是你等不到收益兌現的日子就下車了。

三、品種介紹:主要說說這幾年對這些投資品種的觀察

1、基金:

年收益率:-50%~100%都有可能,視基金類別而定,主要受大盤及基金經理影響

主要品種:

貨幣基金,絕大部分人都聽過的餘額寶,幾乎每家基金公司都有的產品,收益率大概比一年期定期稍高,其實各家的年化收益率也差不了太多,沒必要抓著7天收益率來浪費時間折騰,流動性在餘額寶的推動下已經是非常好了,主要的現金管理工具,功能性最好的就是餘額寶了,建議再配一個其他基金公司的貨幣基金,對沖一下。

債券基金,個人感覺很雞肋的品種,因為絕大部分債券基金都有加槓桿,增加了波動性,但是反應在凈值上的波動讓人很難受,如果要波動性還不如買股票型,如果要穩健還不如自己買些高評級的企業債。

股票基金,市場上的主要品種,類型多種多樣,主要是分為主動型和被動型,主動型基金的差別非常大,取決於基金經理,同一年中不同收益率可以相差很大,長勝將軍非常稀缺,個人感覺要做到年度排名前十的一定是非常出色而且在風格上非常極端的,剛好適應當年的市場風格,所以收益率領先,但是市場風格變化之快很難預測,個人風格也很難改變,今年的滿倉踏空就是這個劇本,就像很難要求一個用右手的人突然用左手寫字,還要寫得一樣漂亮,個人建議還是挑選寫能常年穩定在前1/3,業績回撤幅度小,這種一般風格比較穩健,適合長期持有,從長期來講,大起大落和穩步向前,個人還是喜歡穩步向前,拿得踏實睡得舒服。被動型基金一般都是各類指數型基金,跟蹤各種主要的指數,聽得最多的應該就是滬深300了,長期來看這是市場的平均收益,也是各類主動型基金基金經理鬥智斗勇的對象,要是相信中國股市長期看好,定投滬深300,適時兌現收益是不錯的選擇,當然還有非常多的了類別,還是那句話,要多看多了解你要投資的品種。

2、股票

年收益率:-100%~1000%都有可能,視持股集中度和投資能力而定,受影響因素就太多了...

一般我是不推薦別人來折騰股票的,因為這裡有留給曾孫的中石油,這裡有釋放流動性的減持,這有買自家勞斯萊斯的董事長,這裡還有有一夜回到解放前的獐子島,這裡歡樂多,一般人承受不了,而且這個市場也有這個市場獨有的有效性,新手進來是要交學費的,三年下來的幾點經驗是,1)不要集中持股,哪怕你覺得它比蘋果+google還牛逼...投資沒有絕對性,那怕判斷得在正確,也有黑天鵝,兌現收益的時間也是不可確定的,我死得最慘的就是在黎明前的黑夜,因為那會太集中,而且缺錢用;2)不要加槓桿,股票的槓桿是仆街了就直接平倉一分錢都回不來,消費性的槓桿,像房貸只要你還得起貸,那個房子都還是你的,不要借錢,用閑錢,那樣心態才比較好,而且萬一仆街了也不會影響日常生活,最近也看到很多這種新聞了,加槓桿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可能睡醒就啥都沒了;3)獨立思考,要知其所以然,知道你為什麼買,什麼情況下要走,預期收益是怎樣,不是因為同事說的內幕消息,天上不會掉餡餅,找到自己的風格一招鮮吃遍天,錢是賺不完的,不要想著全部都要。

先認慫,提高收益的集中持股和加槓桿都是會大幅度的放大收益的,但是也會大幅度的放大虧損,再刺激的都玩過,那種心跳的感覺受不了,穩健才是王道啊。

3、債券

年收益率:-100%~10%

國債企業債種類繁多,也沒深入了解就不多說,估計企業債之後會越來越多出現債務違約,短期還好,提醒一點是利息稅是20%,看收益的時候要看稅後收益才有價值,說說我最愛的品種可轉債,國內的可轉債條款還是很豐厚的,回售,跳轉股價等等都是對投資者很有利的條件,不過票面利息一般都不高,各個發行公司的價格、條款差異很大,需要具體了解,可轉債的價格走勢基本複製正股價格走勢,往下是債券,往上是股票,可以理解為有保底的抽獎,缺點是不溫不火,走的慢,利息也不高,抽獎中了才有驚喜。選了這個品種就要合理預期,求的是穩中有喜,大致的挑選標準是大盤的、PB低的看稅後年化收益率,小盤的、PB高的看絕對價格110以下,到了回購價左右再考慮,推薦一個網站:集思錄集思錄 - 低風險投資,裡面債券類資訊做的挺好的。

4、P2P

年收益率:-100%~20%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風險和收益不匹配的投資方式,一個個打著互聯網金融的名頭,美其名為創新,所謂的去中心化,要麼就是做資金池,其實仔細想想金融經營的其實就是信用,在這個信息不對稱的模式中,借出是極高風險的,二是這個收益是建立在借款人的收益能力的,沒有什麼生意能撐得起高利息的摧殘,本質上講我是不看好所謂的P2P的,退一萬步講,即使是模式是科學的,但是肯定會有壞賬的可能,把自己想像成銀行,本金要分成20份以上分散借出才可能緩解壞賬的衝擊,不分散,一筆壞賬就全部白做了,現在銀行壞賬率上升一點點都在罵街了,這個風險管控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再退一萬步講,銀行仆街了國家還會兜底,你仆街了就真仆街了。還不說P2P平台的破產風險。這就是操著皇帝的心,賺著賣白菜的錢,乾的火中取栗的勾當...

5、其他

年收益率:...

打開網頁經常看到,或者傳說中的大師推薦的各類外匯啊,黃金啊,恆指期貨啊,藝術品份額交易啊什麼的,其實都是電子盤的交易,這類才是真正的大坑,就連大央視都披露的這些坑就別碰了,想當年天津的文化產權交易所,開始的時候就真的號稱開著奧拓進去開著奧迪出來,不過,不過後來別人改交易規則了,一天波動1%還是多少忘了,還有各類奇葩規定,結果就是無盡的跌停,後來那個奧迪就再也沒開出來了,所以凡是沒聽過出處但是又很好賺錢的東西,都不要管就是了。

以上

隨便聊聊,見笑。


同意之前某位朋友說的,理財不是發財。理財也不是特指買股票、基金。理財是追求有規劃、有保障、豐裕的物質生活,更好的分配家庭(或者個人,如果尚未成家)的保障資產、投資資產,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提高家庭資產收益,同時,找到一些性價比高的消費產品,讓家庭成員在預算之內有好的物質享受。具體的:

1)檢查、了解自己目前的資產狀況和現金流狀況,分清楚哪些是可投資資產。

2)建立風險防範措施,即規划出家庭的保障資產,包括,檢查保險產品,安排合理的家庭保險計劃,儲備可供家庭使用一段時間的保障現金流,etc.

3)分析個人/家庭的生活狀況和需求,建立合理的理財目標,包括長期、短期、中期的。長期,一般包括個人或者夫妻的退休、養老計劃,越早開始越好;中期,包括子女教育費用準備、置換自住房等;短期,近期的一些消費或者投資計劃,etc.

4)根據理財目標和現有資產、現金流狀況,進行儲蓄、保險、定投等。

5)一定要記得投資自己,有一份好的長期收入,這相當於已經有了一大筆可給你每月帶來投資收益的無形資產了……


理財,不是發財。這個要分清楚。


1、搞清楚家裡誰管錢,總數如何匯總,支出如何控制。


2、做好規劃,老人、小孩、醫療、房產、旅遊、教育,未雨綢繆。


3、買點保險,不是投資那種,天有不測風雲。


4、工薪族,沒事別離婚,別搞婚外戀,太費錢。


5、辦幾張信用卡,經常刷刷,在控制支出的前提下積累額度,有事的時候可以周轉一下,還款可以分期,比問朋友借強。


6、花點陪陪小孩子,從小教育好,小孩子走錯路,更費錢。


7、要是有點閑錢,但可能臨時有用不能存定期,大家可以買點貨幣基金,比存活期強,流動性也好。


8、買點基金、股票,參與一下金融市場。


9、多交朋友,多跟朋友聊天,看看大家都在幹嘛。人從眾,也算跟上形勢。


首先我們明確一點:理財不是發財。理財並不是特指買股票、基金。理財是追求有規劃、有保障、豐裕的物質生活,更好的分配家庭(或者個人,如果尚未成家)的保障資產、投資資產,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提高家庭資產收益,同時,找到一些性價比高的消費產品,讓家庭成員在預算之內有好的物質享受。

作為公募基金的一份子,我覺得有必要對工薪族普及一下基金定投這個方式。因為絕大多數是依靠工資收入來生活的,每個月都會有新增的工資收入。這部分新增的收入,就可以提供基金定投的現金流。可以說定投就是為工薪族量身定做。

所謂基金定投大都指,定期定額,所謂"定期定額"就是每隔一段固定時間(例如每月25日)以固定的金額(例如500元)投資於同一隻開放式基金。它的最大好處是平均投資成本,避免選時的風險。

如果市場走出一波先下跌後回升的行情,就構成了我們所說的微笑曲線。在這個過程中,投資者如果一直堅持基金投資、扣款,那麼在市場低迷時將可以較低的成本獲取籌碼,攤薄成本,那麼當市場回升時,投資者將獲得盈利。

但要注意的是定投不一定能賺錢,基金品種的選擇和投入時機也很重要。

實現定投優勢的前提是,選擇的投資品種本身必須是一個高彈性的品種,比如偏股型基金,或指數基金。並不是所有類型的基金都適合做定投。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它們的凈值曲線幾乎是平著向上的,定投根本無法顯著降低投資成本,採取定投和一次性投資效果相差甚微,做定投就沒有太大的意義。

指數基金可以永續存在,且指數基金反映的是一個國家的整體經濟走勢,隨時間推移,國內大盤指數總是呈波浪式上升的,如果確定長期的投資期,選擇指數型基金是不錯的選擇。

就上證指數來說,從05年至今12年,指數從1088漲到3287.漲幅近3倍,平均年化複利率算有將近10%的收益。如果選擇跟蹤滬深300的增強型指數基金,那就可能超過這個收益。

如果選擇時機不好07年買的基金可能到現在還是虧的,雖然只差了兩年。

那麼選擇偏股型基金和指數型基金,可以參考以下這:

由於偏股型基金的配置中大部分為股票,與市場變化高度相關,我們更要能判別基金的投資方向、投資策略、風險與收益水平。國內市場牛短熊長,暴漲暴跌行情特別多,在這種情況下買偏股型基金,對基金經理的考核應該是一個獨特的視角。因為基金經理管理該類型的能力,對這隻基金的表現來說至關重要。

建議大家關註:

1.盈利能力:一個基金經理會不會賺錢的總體表現,就看這個

2.能不能扛風險:看夏普比率、最大回撤這兩個風險指標

3.穿越牛熊的表現:選股能力、擇時能力

同時,偏股型基金,建議可以採用定投的方式。定期定額的方式類似於銀行儲蓄的"零存整取"的方式。所謂"定期定額"就是每隔一段固定時間(例如每月25日)以固定的金額(例如500元)投資於同一隻開放式基金。它的最大好處是平均投資成本,避免選時的風險。

3.指數型基金。其中被動指數基金,可以看基金經理的跟蹤誤差;主動型指數基金,可以看基金經理的超額收益指標。因為基金經理的能力、素質和穩定性對於基金的運營有很大的影響。對於基金經理我們要看他的從業經歷,在做基金經理前都從事過什麼職業工作的內容是什麼,從他的歷史工作當中可以考察出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和運作能力。

比如這個增強型的指數,就可以看圖中的這類指標:

最後還有幾點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1、檢查、了解自己目前的資產狀況和現金流狀況,分清楚哪些是可投資資產。

2、建立風險防範措施,規划出資產分配。留有一定資金做生活急用。

3、分析個人生活狀況和需求,建立合理的理財目標,包括長期、短期、中期的。

4、一定要記得投資自己,有一份好的長期收入,這相當於已經有了一大筆可給你每月帶來投資收益的無形資產。


最近剛好為工薪族寫了一套「夠用的理財課」,感興趣的可以去看一看。

夠用的理財課1:為什麼你每天學習理財,還是不會理財?

夠用的理財課2:理財人必備的工具包

夠用的投資課3:為自己攢一份夠用的投資計劃吧

夠用的投資課4:適合普通人的投資操盤套路

市場上的理財產品看起來很多,但真正有性價比的其實沒幾個。比如國債,確實安全,但收益實在太低,而且流動性不強,機構投資國債,都是買了之後再質押獲得流動性,如此才有性價比。這裡羅列一下真正適合工薪族的個人理財產品,以及購買需要的賬戶:

這些產品是針對可供理財的資金量在50-70萬以下的投資者。當可供投資的資產投資量增加,那麼可以嘗試的產品也就更多了一些了。


眼下可選的理財方式看上去花樣不少,其實可選的就那麼幾種:買房,股票,基金,和放銀行。

買房的話是不是還合適,這個話題每個人看法不同。前面也有很多人建議繼續看好房市,但我們認為從宏觀的趨勢來講,房價的漲幅未來不樂觀 - 從下面這張中國人口的分析圖可以看到,現在2015前後,我國的勞動力人口達到頂峰,未來將是逐漸下降的趨勢,總人口數按照下面的模型將在2035年左右達到峰值,然後開始緩慢下降。人口老齡化和勞動人口總數下降對總體的房價走勢影響無疑是偏負面的。

股票來講,確實讓所有人都失望,預測未來股市可能比預測房市還難。:)

但從發達國家的例子來看,個人投資者參與股票投資的比例會逐漸下降,多數人會轉向基金這一類的投資工具。並不是說基金比直接投資股票要賺錢 - 這一點是很多人的誤解。基金比股票有優勢的地方在於:

第一:基金提供了貨幣,股票,債券和海外各種資產的投資工具,可以搭配組合投資,因此適合不同風險承受力的人,30歲的人可以做一個比較激進的基金組合;60歲的人則可以做比較保守的基金組合。

第二:基金相對股票操作起來更簡單。如果你買5隻股票,可能每天要少休息1個鐘頭,如果你真的想做的比基金好的話,不僅要花更多時間,做更多『家庭作業』,還要看運氣。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花時間買輕鬆是好事。

最後存銀行的方式,隨著餘額寶這些新產品的普及,1-2億人已經逐漸拋棄銀行存款這種傳統的理財方式。說的稍微學術一點,這1-2億人先實現了『利率市場化』:這個過程由信託開始,首先為100萬以上的人實現;接著是銀行理財產品,為5萬以上投資額的人實現;餘額寶(貨幣基金)為普通人實現。當這條路越往下走,銀行存款利率也就會逐漸放開,到時候所有人都市場化了。先市場化的人佔了後市場化的人的便宜。完全市場化以後,餘額寶比銀行定期存款的利息高一大截是不正常的,但在那天到來之前,存銀行是不划算的,特別是活期存款。

經營實體(開店,做買賣)應該不算理財 - 理財是讓錢賺錢,而實體則是投入了錢和你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因此實體的回報本來就應該比理財高。

希望對關心這個問題的人有所幫助。


我說幾點:

1、做基金定期定投。作為一名從業人員,我每個月做定投,我的絕大多數同事也做定投。 上面有不少否定定投的,我覺得大家可能需要思考幾個問題:是不是真正理解定投?定投是否真正研究透了?我研究三年多了,實踐了三年多,做過許多數據分析以及定性的分析。我有信心說我對定投的理解還是比較到位的。 如果你沒有研究過,僅憑感性認識,我們還是不要給一個事物輕易下結論。輕易下結論而且還向別人述說,那就是誤人子弟。

2、做債券。債券門檻低,平時大家比較熟悉的是國債,可以在櫃檯買,其實大家還可以開立證券賬戶買公司債,收益更高靈活性更好,風險非常低。目前到期時間3年以上的債券中有不少8%以上收益的債券。債券是T+0交易的。

3、短期不用的資金可以考慮銀行理財產品。

4、特別長期不動的資金在股市比較低迷的時候可以選擇投資股市或股票型基金。除非有高人指點,否則不要單一持有一隻股票,還是買ETF或指數基金較好。

微信公號:價值發現者(jzfx01),發現投資價值,分享投資機會。


很簡單!用「321」法則

1、將自己的工資分成6份

2、3份用作消費,因為一個不消費的人是不合群的,也不會掌握最先進的想法

3、2份用作金融投資,建議進行基金定投

4、1份用作投資自己,對自己投資是最好的投資!

另外還要記賬,並且多訂一些理財雜誌看,比如理財周報、好運money+、第一財經周刊等


從小白工薪角度來講,我其實更願意先聊聊你不應該做什麼:

1)不要相信你是最幸運那個:高風險類型的投資,是最後有錢多到沒地方花的時候,才建議你去嘗試的。貴金屬,股票,外匯,期貨,這些都希望你能夠謹慎,放在理財計劃的最末端。如果有人一直鼓搗著你去投入這些項目,請先想想他的目的是什麼。

2)不要因為錢少而不規劃:月入3000?5000?1000?如果因為每個月存不下太多錢,就覺得不用規划了, 規劃也沒用,還不如喝喝奶茶逛逛街花掉,那就大錯特錯了。設想一下,你的同事,和你一樣的月薪2000,一樣每個月最多省500. 一年後他就能拿到 6000塊錢去做個基金投資了,而你卻依然喝著奶茶逛著街想像自己能買上一個最新的大牌包卻最後只能去七浦路淘淘A貨。

3)也不要因為省錢而生活到窘迫:當然,不要把自己逼到覺得了無生趣的地步。省錢這事兒和減肥挺像,如果太過壓抑反而會反彈,讓你花的更厲害。省錢的訣竅是記賬,弄清楚自己的必要消費,非必要消費分別是什麼,然後在保障自己必要消費,和最重要的非必要消費情況下,延後消費某些可有可無部分(常說的「拿鐵因子「)。

最簡單的開始,建議如下:

1)首先,你用錢的順序要變,每個月先存20%,再花錢,所謂的「先支付自己」。

大部分人以前的順序是:

收入- 必要花費- 非必要花費= 儲蓄金。

所以,你有可能到現在一分錢都存不下來,因為你的花錢底線是你的收入總額!因此很容易月光。每當收入增加的時候,你就下意識地提高了自己的消費水平。

今後你要改成:

收入 -必要花費 - 儲蓄金 = 非必要花費。

每個月拿到工資後,先撥20%到你的儲蓄金賬戶去。對於這筆資金,安全性是第一位的,可以在銀行做零存整取(強制儲蓄的作用更高),也可以放在貨幣基金(收益和靈活性更好)。

2)其次,調整非必要支出,但同時不損失生活質量。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你一年花了多少錢在網購?多少錢在自己都記不住的事情上?記賬弄清楚,然後列出一個優先順序表。

有任何花錢衝動的時候,都記住上面的花錢順序:必要-&>儲蓄-&>非必要。不做超預算的事情。

3)最後調整必要支出裡面,可以花的更聰明地地方。

比如說租房,吃飯等等。

進階版:

當你手頭上有一定的資金,可以進行投資了的時候,建議的順序如下:

1)生活緊急備用金:3個月左右的生活費,放在活期或者貨幣基金裡面

2)重疾,意外險,消費型。年保費不要超過你收入的1/10,年保額在你收入的10被左右

3)尋找合適的股票或者指數型基金,定投。持有部分債券。具體比例,依據你的風險偏好而定。

4)進階自己的個人能力,尋找更好的工作機會和薪水。

最後,分享一些理財規劃的案例,希望對你有幫助:

案例8:5年後實現百萬可投資資產

資深粉絲案例3:87年mm月入3000,如何3年存5萬

資深粉絲案例6:17萬新傳――DEEP要向百萬進發!


1. 若所從事工作是鍾愛事業,未來希望成為行業精英並靠此發家立業,那麼理財最好的方式就是對你自己在業務相關領域投資,無論是學歷、技能培訓或者是到特定崗位上任職積累經驗也好,目的是儘早儘快地使自己變得在自己公司里不可替代,能獨擋一面。若是有了點兒存款,首先是節儉,閑錢可以放入「現金寶」里(流動性好,T+0,隨時可取回),或者收益更高的銀行理財產品中,當然前提是這筆錢短期不用。

2. 如果所從事工作僅是用以養家糊口的職業,那麼更重要的是找到未來自己的事業。可以是做軟體、辦網站、管論壇、和朋友一起開小店或者一些小打小鬧的創業積累經驗。

3. 炒股票,包括期貨,總被妖魔化。理由很多,如市場信息不夠公開透明(內幕交易)、管理不夠完善、散戶沒消息、公司上市多為圈錢、高管高位套現、大經濟環境不行.....等等,而且從以上回答來看,大多數人不建議炒股理財。這挺正常,因為符合市場上二賺一平七虧損的客觀規律。畢竟股市是不免費取款機,大多數人是要被割肉的,有時甚至是絞肉。若人人建議炒股,那倒要警醒了,可能市場短期已經見頂。所以,對於只是想來玩玩或賭一把的人,我也建議他們遠離股市。

相反地,如果你希望以股票投資為事業,或通過股票投資實現財務獨立,則需要有更大的耐心和勇氣去面對。無論你是價值投資也好,趨勢投資也罷,亦或是超短線漲停趕死隊一族,方法不分對錯,最重要的是適合你自己的個性,儘快找到炒股的感覺,若能做到人法合一,就能脫離虧損的隊伍。

前期的重點是控制倉位和學會止損,這一點可能要經歷過生不如死和絕望才能更深體會。作為80後一代,可能有很多這樣的年輕人,頭腦聰明、學業優異,一路走來順風順水,同輩中佼佼者。初入社會,感覺自己比別人強,有大材小用的感覺,天天要看領導眼色非常鬱悶,希望通過個人努力在股票市場上快速賺得個人財富,馬上向世界證明自己的價值。

在看了幾本(或幾十本書)並股票基本知識熟悉後,往往會自信非凡,滿倉操作。經過不斷折騰,直到出現巨額虧損才會停住。心灰意冷,心理底限完全被摧毀。一部分人這時會選擇遠離股市,還有一部分人會經過休整,重新檢視自己,再戰。為自己打氣,開始很謹慎,小心謹慎賺了幾筆,隨後又是繼續虧損。絕望,無助,自我否定。這時與虧錢相比,更要命的對年輕人自尊和自信的打擊,很多人會懵圈,因為發現自己原來這麼差,在市場上什麼都不是,完全是一個Loser.入市也有一兩年,還是虧得尿血,甚至會對自己的判斷和價值觀產生動搖。無奈、心痛和生不如死以後,又一部分人離開了,剩下的繼續扛,再戰!大概就是這麼個循環吧,至少經歷那麼四、五個循環。每次到谷底,其實都是一次洗滌,把那些表面的、虛的、不必要的、錯誤的概念、習慣、知識全部剔掉,這也是為什麼有人說在股票市場上時間長了,很難再相信什麼。不是失去信念,而是洗盡鉛華以後,優秀的投資者只能相信自己千錘百鍊的系統和直覺。

雖然在無數次失敗中,感覺自己血肉模糊、一文不值,但慢慢地卻能在每次跌倒後更快起身,做該做的事,愈發淡定從容。在賺錢以前,真的要給自己這些別人看不見的進步鼓掌,感謝自己的堅持,感謝自己還在遊戲里。慢慢學得要保護本金和積極止損(這一點明白得越早越好,否則你玩不了幾個回合),明白不能跟風必須獨立判斷,了解自己的卑微和無力、別老想當救世主只能跟隨大勢,了解空倉等待的重要性,通過不斷試錯尋找與自身狀況和性格最合適的操作方法(這一點最重要),從多維度分析一支股票,不同角度發現風險因素並盡最大努力避開它們。隨著經驗的不斷累積,操作變得更加沉穩、幹練和簡單,對於股票日間的波動關注得更少,而是把精力放在完善和提升自己的判斷和交易系統上,通過大量地復盤、閱讀,不斷將新知識和內容充實到自己系統中去,然後再驗證,力求自己的系統更加精確和有效。

這個時候,才終於開始慢慢賺錢了!可已經過了3年、5年或10年,這期間傻子一樣的堅持,不間斷地精力、時間和金錢(虧損)的付出,尤其對於在上班的工薪階層,基本需要奉獻大部分業餘時間,可能會引起家人、朋友和同事的不理解甚至嘲笑,心理承受的壓力和折磨是別人沒法明白的,投資是一項孤獨的旅行,必須有自己的信仰,有時甚至要極端。這樣漫長的旅程,沒有足夠的準備和堅定的決心,很難堅持下來。更何況,未來還可能會遇到虧錢、黑天鵝和失敗,還有新的循環。所以,股票投資是一項不太容易的事業,難度不比創業簡單多少,甚至更折磨人。但在那些少數的5%能做到持續盈利的人(20%的人能在市場中盈利,但能持續盈利的人肯定少於5%),將獲得讓一般人難以想像的回報,因為複利是世界上的第八奇蹟。

個人淺見,供參考。


工薪族,


第一,不要買股票,從6000點趴下、去年好容易到3000點,現在趴在那、那麼多股評叫著衝擊2500。所以在中國,股票只是強化馬太效應,工薪族進去,只會越來越窮。


第二,我看到工薪族發財的,只有:1、碰到拆遷了;2、自己經營小店,起早貪黑的,賺了點;3、買房趕上城市規劃大變動帶來的利好,賺了。


綜上,靠譜的是自己業餘投資經營小店,比如建材店(抓住了裝修客群)、服裝店(淘貨眼光牛或是運氣好代理了一個當地人很喜愛的品牌)、餐飲店(小情調經營到位了)……


其他,除非中個彩票暴富吧!


我也期待 富裕,但親身的經歷讓我再不相信投資股票、基金之類以理財名義搜刮錢財的忽悠


家庭理財要有目標,生活保障之外才好談掙錢目標。你的收入首先要保障家庭日用,小孩教育,老人生活。其次,你得量化和評估風險,不討論風險光想著賺錢那是要錢不要命。你投資任何理財產品時都要想著這產品的風險,能接受最壞情況呢就投資。

剩下的才是去想著如何的投資賺點意外的小錢,理財莫想大富啊!

投資上嗎!要把整個可投資收入分成一定的比例來投資,可投資比例是去除了生活開銷的,能剩多少完全取決於你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以下說的是按重要程度排名的。

第一,至少為家庭主要收入者買份人身保險,包括壽險,大病險和意外險。沒有保障光想賺錢的都是在耍流氓。這個占收入比約10% 較為合適,這是最重要的投資。

第二,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和投資管理能力,選一項主要投資品種。要知道但凡金融產品都無法兼具低風險,流動性和高收益。尤其風險和收益是對等的。一般老百姓能投資的產品中,高收益高風險的包括股票,股票型基金。這個投資的比例佔30%~40%,多少看你的風險承受能力。其實定投基金是一個懶人的投資方法,好處是省心省力可以調平漲跌周期,壞處是選基金有風險投資收益不算高。

第三,要投資一些中低風險產品。債券,債券基金,貨幣基金,銀行理財產品,定期存款什麼的。這個比例也是30%~40%,看你的風險偏好。

第四,要有夠一兩個月生活用的活錢。現金,活期存款什麼的。這就是你剩下的錢。

能搞定上面這些就差不多了,投資就是滾雪球,從小到大是要慢慢累積起來的,不能著急,一口吃不成胖子。


個人理財無非就是「開源節流」。工薪一族首先要做的就是記賬,了解自己每個月的生活花費,根據三個月的記賬記錄判斷自己的日常開支,然後存3~6個月的基本生活開支。這筆開支主要是為了預防自己大病、家裡出現缺錢、因為跳槽產生的離職成本等。同時,可以通過記賬記錄削減自己不必要的開支,適當調配開支傾向,這就是「節流」。

「開源」就是增加收入,你可以透過自我學習提升自己能力進而達到加薪;第二個就是開源就是投資啦。一般來說,我個人建議工薪族進行基金定投,一個月定投幾百,又能保值。開始的時候可以買貨幣基金,相對風險較小,收益會比利息高,但低於CPI,先謹慎中混經驗,中期可以嘗試炒黃金之類的,個人不建議玩股票,除非你是做銀行的。


首先要做好自己的資產管理和開源節流。

投資產品範圍,現在針對大眾的產品也比較多,一般來說以下幾種(雖然很多有歧義)

1、證券類(股票)

2、基金類(指數,債基,貨幣基金)

3、私募,信託類(私募基金,信託)

4、理財產品類(銀行理財產品,券商理財等)

5、銀行存款類產品(定存,通知存款等)

6、保險類(個人接觸不多)

7、實體投資(房地產,店鋪等)

8、貴金屬(紙黃金,白銀等)

說到工薪族,一般可用來在5-20W/年範圍。

考慮到操作方便(網上直接即可),保本能力,風險偏好低方面,個人建議如下:

1、貨幣基金;目前(2012-2)一般年華收益率到了5%左右;相比定期存款收益率好,資金靈活,一般購買贖回比較方便,銀行,券商,基金公司網上直銷均可;參考:http://baidu.hexun.com/fund/vr.php?t=3sc=3ad=0

2、銀行通知存款類;7天,1天,目前(2012-2)一般收益率也有3%左右了。不過相對日益高幅度的CPI漲幅還是讓自己的資產在縮水;

3、銀行理財產品類;(注意區分是否保本),一般做債券的和銀行市場業務,收益率一般也在5%左右;也許很多人不推薦,一般門檻5W以上,有些還是不錯的;

4、私募信託;目前信託產品一般門檻較高,一般在50-100W以上的門檻。信託產品很多收益率在10%左右,相對較穩妥。如果有能力可在相關的信託網站上進行預約購買;

其他未推薦的途徑的理由:

1、證券;證券投資波動大,收益小;大部分購買證券的人需要很多時間,而且很多是虧損的。

2、股票基金等;因為聯動證券市場,很多基金是旱澇保收,但給投資人卻沒能帶來 合理彙報;

3、保險類;個人接觸不多,有朋友提到能定期分紅的保險類產品,但因了解不多,不做推薦;

4、實體投資;門檻較高,步驟繁瑣;目前房地產市場調控較大,通過房產投資風險也較大,和前幾年的高額回報相比,近些年估計越來越難。

5、貴金屬投資;貴金屬不會帶來穩定的回報,很多依靠個人能力和技術,風險較高;


體力賺錢累死人,嘴巴賺錢騙死人

用錢賺錢笑死人……

理財理財,有財才能理!

工薪階層最重要的不是理財而是提高收入!!!

收入高了,理財又不那麼重要了!!

然後就會明白:普通百姓還是要靠勤勞致富,錢生錢這種笑死人的事謹慎為妙!!


這個框架應該是適合絕大多數年輕工薪族的理財規劃。

1.工作穩定性比較高,保持現金、活期存款及貨幣基金總額在xx左右,再辦點信用卡、申請貸款授信額度,緩衝臨時消費。這些是應對短期生活的風險的。

2.確保醫保,再買點商業保險,醫療意外重疾順序,壽險看情況,畢業10年以內的人總商業保費基本在3000左右足矣;

3.確定自己結婚買車買房這些大的計劃?沒有的話,每月工資那一部分(比例可以高一點)定投指數基金(設定好收益目標,到時間止盈),剩下的部分買些銀行理財產品或者國債這些安全性比較高的產品;年終獎這些可以去買分級基金A,如果不了解的話還是去買銀行理財產品吧。如果有大的計劃,定投比例適當縮小一些。還有,1,2是你能這麼做投資的基礎。

4.投資不是短期的。對投資有興趣的話,拿一部分錢,比例盡量小,做點長線投資,比如看好的股票或者基金,買了就等著。這個比例或者說金額是多少?就是做好損失打算,損失了對我影響很小或者幾乎沒有影響的數額。

5.時間就是資源,合理分配自己的資源。工作內漲工資難但是也是有機會晉陞的,難度確實大。另外,工資不漲不代表收入不漲,我不是說灰色收入。拿一部分錢不需要太多,空閑時間學習增值,創造其他收入。年輕人存量資本很少,學習提升收入能力顯然是更明智的,反對那種買一兩萬塊錢股票天天花時間去看盤的,或者去學一些無聊的理財課。

6.婚假教育等計劃與做好理財規劃並不衝突,理財規劃就是為這些計劃服務的。

供參考!當然,這是我認為適合大部分薪資比較穩定的人理財規劃理念,具體細節視具體情況而定!


1。減少債務。房貸什麼的儘早還。

2。增加收入。工資是工薪族的根本。工薪族45歲前一定不要有靠投資生活的想法,哪怕實際可以做到。因為工資包含社保、公積金等,這點很重要。

3。靈活投資,堅持原則。先別信什麼銀行的大堂經理,基金的銷售顧問之類的推薦話語,他們的水平和初學者差不多。真正的投資經驗是自己鍛鍊出來的。

4。盡量少操作。

5。多元化投資,降低風險。可以買賣股票,基金,外匯,白銀,黃金,郵票,房產等,帶槓桿,時機合適可以參與中線,獲取暴利,然後將利潤轉移到穩健的項目來。這樣一步一個台階,很快就能增值。

6。多閱讀各類文章,了解各行各業,少關注短期市場。對於股票什麼的,能看月線就不看周線。哈哈。


記賬吧,真的挺管用的,記了一年已經完全脫離卡奴了


記賬的九個步驟:


1.知道錢花在哪兒了;


2.分析花錢不合理的原因;


3.通過賬面數字產生的危機感約束花錢行為;


4.獲得省錢的快感;5.培養合理消費的能力;


6.通過積攢下來的錢來理財;


7.記錄理財收益來調整理財計劃;


8.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財能力;


9.全面掌握資產,分攤風險平衡收益。看來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啊


現在,理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別是對於工薪族工資不高,每月基本都是月光族的,如果想通過理財來額外增加收入,就必須選擇合適的理財產品。下面本人介紹幾種理財方式供參考:

 銀行定存

  銀行定存的方式有: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存本取息、整存零取。基本上收益很低,但是鑒於家庭儲備資金的重要性,它仍然是強制儲蓄的好途徑。投資期限可以有多種選擇,3個月,6個月,1年到5年不等,定存比較適合初學理財的朋友。

年化利率:1.5~2%。

收益:以1萬元本金為例,6個月收益是75~100元,平均每月收益12.5~16.67元。

貨幣基金

  區別於其他類型的開放式基金,貨幣基金具有高安全性、高流動性、穩定收益性,且有「准儲蓄」的特徵。貨幣基金這兩年很流行,餘額寶和理財通想必大家都熟知,提現當天就能到帳,很方便。

年化利率:2.5~4%。

收益:以1萬元本金為例,1年的收益是250~400元,平均每月收益20.83~33.33元。

國債

  降息潮來臨之後買國債是較優的選擇,而且長期投資風險較小。現在在網上也能購買。

利率:4~4.5%。

收益:以1萬元本金為例,3年期的收益是400元,平均每月收益33.33元。

P2P網貸理財

  p2p網貸收益高,投資門檻低,逐漸成為大眾理財工具。但是這一兩年曝雷的比較多,在選擇平台的時候不要只看重收益,更重要的還要兼顧安全。最好是選擇房易貸平台這種,信息高度透明,也已經接入銀行存管的p2p平台。

利率:8~15%。

收益:以1萬元本金為例,1年期收益是800~1500元,平均每月收益66.67~125元。

銀行票據、保險

  銀行票據、保險類理財風險比p2p網貸低,收益中等。現在一些銀行系的理財平台,推出一系列票據、保險等理財,但是投資周期比較長。

利率:6~7%。

收益:以1萬元本金為例,1年期收益是600~700元,平均每月收益50~58.33元。

  那麼在選擇出合適的理財方式之後,工薪族又該怎麼做呢?

1、制定財富目標

  財富目標就是你奮鬥的終點線,有目標才能有動力。對工薪族來說,設定財富目標,可以起到激勵的作用,也有助於激勵自己通過各種合規渠道去實現該目標。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該目標的設定過於不切實際,那很有可能起不到任何激勵作用。所以最好從設定短期目標做起,如每個月一定要存多少錢,用多少錢去投資理財項目,半年後要有多少存款、理財收益等等,一步一個腳印才是理財的長久之道。

2、花錢要有節制

  對工薪族來說,要堅持每天記賬並不容易堅持。但如果可以的話,還是建議去嘗試著記賬,這樣有助於清楚的了解自己的支出項,也容易調整自己的支出額,削減不必要的開支。?其實省錢不僅是實現財富目標的路徑之一,也可以為「錢生錢」積累更多的本金。

3、增加自己的收入

  此前就有人說,不要在該奮鬥的年紀選擇了安逸。作為工薪族,就更要趁著年輕的時候多掙點錢。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可以再為自己發展一份兼職,這樣不但鍛煉了自己的能力,同時也能為自己增加一份收入。

4、再進行投資理財

  投資理財是幫助大家實現「錢生錢」的重要途徑。即便大家都是工薪一族,但不同的人目前的經濟實力不同,風險承受能力也不同,所以還是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理財渠道。以上幾個理財方式,可以自由選擇,看看自己比較適合哪種就選哪種。


花時間,深入研究某個領域,然後買那種能夠讓你睡得著覺的股票,買好後忘掉,數年後看你的收成。這樣建議的理由:

1、工薪族畢竟以工作收入為主,所以理財不是主要精力投入方向

2、債券、國債、貴金屬都是短期波動獲利的品種,需要牽涉的精力太多時間太長

3、領域清晰,研究透徹了之後,基於基本面和長期因素購買某一支股票,這不是炒股不用在意短期股價波動,完全可以等幾年之後的長期回報。

4、基金定投,是將你自己的財富管理權交給所謂的專家。在國外有巴菲特,在國內有沒有不清楚,並且國內的市場是非理性市場和不成熟市場。


推薦閱讀:

工薪族的投資理財渠道有哪些?
新人如何學習投資理財方面的知識?
分析下各行的信用卡優缺點?
零基礎入門的理財的書有哪些?
貸款買房划算還是一次性划算,沒有投資經驗。?

TAG:投資 | 理財 | 個人理財 | 工薪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