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幼兒園的環境是怎麼樣的呢?

例如幼師的學歷及工資問題,幼兒園的環境設施,以及家長是否可以調取幼兒園的監控等等。我懂的的也不多,如果各位答主還有其他方面的描述來補充就更好了。單純想了解一下,也給別人一個了解的機會,真好的話有能力的家長也有個更好的選擇,畢竟是自己的骨肉。


說實話丹麥幼兒園的話題我一直想寫,因為真的非常…特別。然而開始動筆以後剛好出現了攜程事件,我害怕這個話題被時事熱點帶歪,就暫時停筆了,沒想到最近又多了紅黃藍…深思熟慮之後,我覺得還是拋下雜念,想說就說。但需要特彆強調,這篇文章的初衷是為了介紹丹麥的幼教系統里那些「非常有趣的部分「。丹麥和中國不僅發達程度不同,更關鍵的是在政府投入方向上也有本質區別,所以希望大家理性看待,不要僅僅拿著表層的事情就進行比較。

丹麥的幼教系統已經非常成熟了。小孩從六個月開始就可以報名參加託兒所或者家庭幼師,兩種教育機構的收費都在2700~3000元一個月之間,對無業低保人員則可以大幅減免到幾百塊。其中託兒所一般是十六個兒童和四個老師,地點在政府提供的幼兒園,有巨大的活動場地和各種設施。家庭幼師則是四個兒童和一個老師,地點在老師自宅,要求家庭的居住面積不能小於一百七十平,花園面積不能小於一千平,有一些小型的設施比如蹦床鞦韆滑梯等。兩個教育機構的老師都需要大學或專科學歷,專業對口。同時家庭幼師的開辦人必須有七年以上在幼兒園工作的經驗。我們在丹麥的中國人曾經也想辦一個中國媽媽收中國小孩的家庭幼師,終因沒有資質而作罷。

整體上講,丹麥的老師給我的感覺非常專業。我們的兒子十一個月的時候去了家庭幼師,對方是一個丹麥中年婦女,名叫Henriette,有九年幼兒園保育經驗,居住在本市的富人區,硬體也很好。童童去了三周之後,已經能做到下車自己跑進老師家門,把奶嘴帽子都取下來交給老師然後求抱抱。同班小孩有一對丹麥雙胞胎和一個印度籍小孩,彼此看起來相處融洽。那段時間裡兒子的各方面表現都很不錯,我們也曾經希望能在Henriette家長呆。可惜因為她家太遠,加上丹麥大風多雨,老婆沒車很難接送,我幾乎每天都得三點半下班去接娃(家庭幼教持續到下午四點一刻),久而久之,老闆對我有了意見,最後只能忍痛決定從老師家搬走。

當我們和Henriette解釋的時候,她還頗為不忿,覺得童童在她家裡會比在幼兒園好得多,彷彿我們為了工作犧了牲孩子的快樂。之後老師還來我們家看過童童一次,並送了一張光碟,裡面是我們兒子在她們家的照片。

離開家庭幼教以後,我們去了門口的幼兒園。那裡的配置是十八個小孩和四個老師,多出來的兩個(包括我們)都是因為情況特殊只能選擇臨近的幼兒園,家長在和政府部門溝通後硬加上的。因為超過編製,幼兒園方和其他家長解釋說會額外僱傭一個兼職的實習生保育員,雖然這個人我只見過一次…

相比家庭幼師,幼兒園裡「家的氛圍」就差了一些,四個老師一般會用連續不斷的活動讓孩子們充實起來,降低管理的難度。上午老師會演兒童木偶劇或者去森林,中午睡覺,下午一般就是手工活動和戶外運動。Henriette那邊讓孩子圍著一圈聽她講故事的情景就不太看到了。另外,孩子生病不能被及時發現並送回家,計劃外拉屎有時也換不到額外尿布。總而言之,照顧得似乎沒有家庭幼教那麼仔細。但也有優點,那就是託管時間從7:30~16:15變成了6:30~16:30,同時完全不會被老師本人的情況影響,可以說非常適合工作沒有靈活性的家長。而且我兒子本身對幼兒園也很喜歡,雖然動力好像是在同班的Amy身上…

以上,就是丹麥幼教的概況了。然而不管哪個幼兒教育系統,都有一些非常有趣的特點。

首先是老師的培訓。從我們的經驗來說,丹麥的老師每個月最少有兩天會參加培訓和總結,不管是家庭幼教還是幼兒園。而家庭幼教每半年還會有一個整周的培訓時間,到外地去進修最新的育兒理念、教育方式和推薦硬體等等。這個情況對我們來說是喜憂參半,喜在覺得老師真的非常專業,憂在這段時間裡就得自己帶娃了…事實上,家庭幼教最大的問題就在老師的穩定性上,我們計算下來六個月里童童在Henriette家度過的只有剛好一百天而已。老師生病/休假/進修都會直接讓小孩打道回府。

其次就是丹麥人很奇特的「親近自然」理念,並且在幼兒身上也毫不留情的徹底實施。在丹麥,不管是哪個幼教系統,都有很多很多的戶外內容,並且不隨著天候和氣溫的變化而變化。在她們的觀念里,除了那種雨刮器開到Max都無法看清前路的暴雨天氣,其他時候都是「適合」戶外活動的。我不止一次在中雨甚至凍雨中看見老師推著大號電動嬰兒車走在去往森林的路上。車裡,四個一兩歲的小娃兒穿著衝鋒衣(幼兒連體衝鋒衣是家長必買的裝備之一),凍得紅撲撲的小臉上,滿是懵逼的表情——我的感覺可能也和他們差不多。而庭院里的戶外活動那就是雷打不動了。每當我因為暴雨瑟縮在辦公室,不知該怎麼走去停車場的時候,腦海中就浮現齣兒子正在幼兒園後院挖泥挖沙的情景。有一次,我甚至還看到一個兩三歲的小男孩在院子里穿著雨衣整個人平躺在地,側臉貼住泥水,任憑雨滴打在身上也不動彈。而他的老師正從一旁走過,對這個情景視若無睹。換在國內,你說這個是虐童我覺得一點也不過分。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個理念和丹麥的文化以及醫療系統都是自洽的。丹麥人非常相信人自身的恢復力並且排斥頻繁用藥。感冒咳嗽這種小病在這兒,治療手段基本就是不停的跑診所檢查,只要沒有癥狀惡化,醫生是死活不會開藥的。也許正因為如此,他們需要從很小就注重體質和抵抗力的培養。我的兒子在這個系統里的確適應得不錯,生病頻率遠低於我,同時恢復的非常快。數次感冒高燒都是一覺痊癒,到現在二十個月大了,還從未打過針,只有一次使用了處方葯治療。就我所見,丹麥的小孩一直到十三四歲都是比較瘦弱的,這和他們運動量過大以及食物熱量不多有關。但同時無一例外的,他們的身材都如杉木般筆直,這應該也是拜戶外運動所賜。當然再大一點就不好說啦,大學裡沉迷動漫遊戲的肥宅也很不少...

最後就是丹麥幼兒園超級多的活動了,這時給我最多驚喜的部分。夏至的海灘日,會把孩子們都拉到海邊的度假別墅里,大一點甚至可以過夜。農場日和牧場日,會讓小孩子直接去丹麥最大的乳業集團的牧場遊覽,騎小馬看小牛。還有非常特別的森林日(聽說又叫維京日),需要父母一起參與,活動包括榨果汁生篝火烤麵包這種比較普通的,但也包括現場活殺小鹿小雞剝皮炒肉這種相當血腥的部分,據說是為了保持維京的文化傳統...甚至,在丹麥還有一種特殊的幼兒園叫森林幼兒園,裡面養羊養馬,小孩子能和動物生活在一起,雖然我們並沒有勇氣把孩子送過去就是了…就此打住,就此打住,否則又是一篇萬字長文。

這些特殊活動,一方面證實了丹麥幼教系統的投入之大,另一方面也和他們嚮往自然的理念相輔相成。這個理念即使在歐洲的很多國家也未必常見,好比我們義大利的大老闆,搬來丹麥後就一直在抱怨他的雙胞胎女兒,兩個亞麻色捲髮的小天使,現在每天回家都要「扒開泥才知道裡面是誰」。

農場日。「我沒有文化,連小學都沒上過,沒有一技之長,甚至生活都不能自理。現在還要靠啃老和政府補貼生活。周圍的女孩子都不和我說話。坐在拖拉機上,我感到深深的迷惘…」——童童的內心獨白

牧場日。騎小馬的童童。這些小馬只有三個月大,牽馬的則是當地小學生活動組織者。

森林日。偷喝鮮榨蘋果汁的童童。

森林日。一臉淡定烤麵包的童童。

森林日。慘遭毒手的一隻雞和一隻小鹿。

森林幼兒園。

森林幼兒園。

森林幼兒園裡的羊只。

最後,我打算消除一下部分讀者的疑惑,那就是為什麼丹麥的幼教系統看起來這麼先進?事實上答案很簡單,除去我們的三千元月供以外,丹麥政府為每個上幼兒園的兒童補貼一萬九千元,每月。這些錢大部分是老師的工資(幼師月薪四萬五左右,一般是當地前20%收入人群,當然他們自己也得交兩萬多的稅),剩下的則是場館和硬體費用。試想一下,如果國內補貼每個兒童的錢超過當地稅後收入平均線(也就是一個大人的全部收入拿來補貼一個幼兒園的孩子),我覺得接近丹麥的幼教水平應該不會太難。

很多人可能會繼續問,為什麼中國不能拿同樣多的錢來補貼孩子呢?原因也很簡單,首先是丹麥的稅收遠高於中國,這個我在不同答案里多次提及了,其次就是丹麥的財政收入嚴重向各類社會保障傾斜,教育和其他社保占財政收入的46%,而中國只有16%。但相應的代價也是很大的,比如丹麥只有一條鐵路線,時速90公里,一旦大修則全國鐵路停運。比如丹麥的首都一直到2003年前都是孤島,離開哥本哈根去丹麥其他地區需要四十分鐘的輪渡,最早把哥哈和其他區域連接起來的竟然是一條瑞典人修的通向瑞典的橋樑...所以,教育和社保完善的後果往往是基建老舊(當然也有美國這種雙不沾的),中國政府並不是在揮霍收入,而是做出了和丹麥不同的選擇——這個事實有時候離開了中國才能看得更清楚。而且從理性的角度講,這個選擇很可能是正確的。沒有優質的基建,中國很難藉助全球化的浪潮成功蛻變為世界工廠,錯過這個機會,發展的速度可能會被大大減緩。

說實話,每當我寫下一篇介紹丹麥的文章時,心裡想的往往不是和中國分高下,而是僅僅希望告訴大家「世界上還有很多人活法和我們不同」。知道這一點,其實很有助於當下哪怕是在中國的生活。因為我覺得這樣的思考能讓人脫離身邊的環境,直視內心真正想要的東西。偶爾,在行文中我會忍不住強調丹麥的優勢,但那更多的是對中國這兩年流行的「歐洲藥丸論「的一種直覺上的反感和反擊,並不代表我對中國有任何意見。

最近虐童事件一出,很多人又一股腦的開始擴大化宣傳中國的缺點,在我看來,這也是一樣不公平的。中國某些領域的落後和歐洲的基建差從根源上說就是一回事,都來自於不同文化不同環境中不同的最優選擇。任何把這種區別上升到「歐洲人懶」或者「中國人壞」的總結,都是草率和武斷的,而且往往包藏禍心。

全文及照片版權所有,轉載請聯繫本人。嚴禁未經許可以及斷章取義的轉載。


傳說中全世界幼兒園最貴的國家——瑞士。

收費的標準是根據家庭收入:

每天不含飯費約700人民幣,一個月20天加上飯費就是近2wRMB。

就這個價格,還要排長隊,等一年才會有幼兒園的位置。

如果家庭年收入不足3.3萬瑞郎,即23萬人民幣,幼兒園費只用交個零頭,政府每天給補100瑞郎。

如果家庭收入超過12.5萬瑞郎,即87萬人民幣,納稅社區給你補個零頭。但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納稅社區沒有幼兒園,那上隔壁社區的幼兒園就要交全款了。

1. 幼兒園情況

因為產假3個月,所以幼兒園接收4個月到4歲的孩子,4歲以上就可以免費上公立的學前班/小學了。

一般說來4個月到一歲的寶寶在小班,平均一個老師帶兩個寶寶,幾乎是全天掛在身上的那種。幼兒園有各種哄寶寶睡覺的設施,搖椅、吊床等等。

會走路之後,大概一個老師帶三四個孩子。

早上給奶喝,上午圍在一起唱歌講故事,上午茶喝果汁,上廁所或換尿不濕,然後出去散步曬太陽,或者找個地方玩一玩、排隊拉手逛逛街,中午有肉有菜有湯有主食有甜點,刷牙換尿不濕之後午休哄睡覺,然後下午茶吃零食,再換個尿不濕,在屋裡畫畫玩遊戲或院子里玩各種玩具車和滑梯蹺蹺板直到家長來接。

老師會跟每個家長彙報孩子一天的情況,玩了什麼、有沒有好好吃飯、有沒有摔跤或生病、午休睡得好不好、大小便是否正常、有沒有把衣服弄髒給換新衣服(幼兒園常備一套衣服換洗)。

幼兒園自備濕紙巾、尿不濕(仍鼓勵自帶)、果汁零食、圍兜圍嘴、床單被子和必備藥物。

圍兜圍嘴和床單被子每天換洗。

為安全起見,藥物需要家長簽字才能給孩子使用,主要是外傷、退燒、防過敏等藥物。

家長每學期要填寫一份調查表,孩子的生活習慣、過敏物品以及病症情況都在幼兒園歸檔。

讓我們放心的是,幼兒園門口就是兒科診所和藥店。如果嚴重,先就醫喂葯,同時給家長打電話。

為了照顧上班的家長,幼兒園的開放時間為6:45-18:30,非常適合上下班接送孩子。

另外,幼兒園活動是嚴禁拍照的,為了保護其他孩子的隱私權。所以這次真的沒什麼照片可放了喔……

2. 教師收入情況

剛才網上確認了一下,幼兒園全職幼教的年收入與瑞士平均收入相當,約50-70wRMB。不過我們幼兒園的老師們很少有全職工作,跟大多數瑞士女性一樣,大多工作60%.

另外,幼兒園的老師不只是有相關學歷學位的職業幼教,也有部分收入較低的助理和實習生。一般一個班6-15個孩子,會有2-3個職業幼教並配備1-2個助理或實習生。

一個瑞士平均收入的幼教帶兩個孩子,也就是說,如果一家有2個孩子同時上幼兒園,不足瑞士平均收入的父母一方(往往是女方)要支付將近全部的收入給幼兒園。

考慮到幼兒園價格昂貴,很多中低收入的母親就放棄上班時間,在家帶孩子。或工作40%保持與社會接軌,每周只送兩天幼兒園,用來適應集體生活。幼兒園也很樂意接收每周只上兩三天幼兒園的孩子。

這也是瑞士政府變相鼓勵中低收入階層盡量自己帶娃的一種方式吧。

(但造成的結果是,瑞士家庭平均只有1.75個孩子,大家都被育兒費用嚇怕了)

3. 除了幼兒園以外的托兒方式

前面說了,瑞士的幼兒園又貴又少,需要提前一年排隊。那麼上不了幼兒園怎麼辦呢?有家庭託兒所。

正規的家庭託兒所由官方組織進行考核上崗。尋找託兒所也需要繳納幾百塊錢,才會得到官方提供的信息和服務。

家庭託兒所的價格略低於幼兒園收費。開放時間相對更加靈活。但是就算有統一管理,質量還是參差不齊。

有的家長會發現家庭託兒所不給按時喂飯、經常讓孩子自己看電視、不及時更換尿布濕或臟衣服……所以這還是看人品和運氣的。要挑過幾家才能比較出來。

如果是非官方的,那糾紛就更加複雜。

家庭保姆據說提供食宿還要一個月3000-5000瑞郎(2wRMB以上),如果家裡只有一個娃肯定是不划算的。

4. 幼兒園之後的煩惱

幼兒園基本上是一筆最大的支出,比房租/房貸還要貴。等孩子四歲之後免費上學,財務上就輕鬆了許多。

但是!痛苦才剛剛開始,四歲的小盆友每天只上8:30-11:30的課,五歲的小盆友周三不上課,六歲以上每周三下午都不上課……

家長如果要接送上下學,是沒辦法上班的!

所以瑞士的爺爺奶奶們都很忙碌,並不是只有中國老人才帶孫子……

如果家裡沒有人接送或帶孩子,那還要繼續支付託兒費用。這個世界就是如此的麻煩而昂貴。果然是沒有「完全免費」的教育……

對於孩子的這種慘絕人寰的上課時間安排,和各式各樣的放假不上課,作為上班族家長我簡直不敢想……(為啥當年留學自己當學生的時候就覺得沒課那麼爽呢?!)

以上,是一位在瑞士養娃的家長對大把扔錢的現狀的抱怨,以及對難以工作的未來的恐慌。

這個世界上總是有各種各樣的不如人意。

就連高價(非正規家庭託兒所或保姆)都難以保平安,更何況廉價的勞動力。

就算天價保了平安,身為家長也不可能能完全自由的安心工作。

各有各的苦衷吧。

寫這些文字,也是希望那些考慮砸錢保平安的家長們看見這些「天價」能心裡平衡一些。

如果有一天,天朝真的像月嫂那樣天價砸幼兒園了,真不知道是該哭還是該笑。說不定也像瑞士一樣,是另一種方式的計劃生育了呢,哈哈。


就職於紐約一家head start幼兒園,班主任。Head start是針對低收入家庭的福利,根據收入水平收取一點點學費或者學費全免。

簡單介紹一下幼兒園的情況。

1. 師資。班主任必須本科學歷或以上,具有教師資格證。助教則要求Associate,相當於大專或以上學歷。保育員則要求高中或以上學歷。

2. 入職審查。所有人必須通過背景調查(不能有跟兒童有關的犯罪記錄),必須到教育局錄入指紋。必須有體檢報告並接種相關疫苗(比如麻風腮和水痘)。必須參加成為兒童虐待和忽視照顧的強制報告人。必須參加防止傳染病和急救的培訓。

3. 師生比。3-4歲為15個孩子三個老師(班主任,助教,保育員)。

4-5歲為18個孩子三個老師。

4. 家長可以調監控嗎?可以。但是必須要有適當的理由,不能隨便調著玩。另外教室內禁止家長照相錄像,主要是考慮到孩子的隱私問題。

5. 如果有老師虐待學生會怎麼辦?

首先,美國的報告人制度里有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如果報告人沒能及時報告對兒童的侵害行為,報告人需承擔法律責任,可獲一年監禁或者5000美元罰款」。

也就是說,如果我看到隔壁班老師針扎學生,我必須要報警。否則家長看見針眼並要求調取監控,發現其他老師雖然目擊但是無動於衷,我們這些看客也是會獲罪的。

因為虐待兒童被定罪的教師基本上沒有可能再做這一行了,因為會留下犯罪背景。

6. 那你是不是上班都擔心受怕?

不是的,其實美國Head start幼兒園的管理非常成熟。只要你嚴格按照操作手冊處理各種事件,並和團隊教師和主任保持良好溝通,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教幼兒園其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特別是剛剛入職的年輕新老師,很容易情緒失控並做出一些過激行為。因為孩子和世界交流的方式跟成人有很大不同,有經驗的老師知道怎麼去理解和應對孩子的各種行為(包括好的和不好的),新老師就比較難掌握這個要領。

我所在學校的管理方式是這樣的,我認為這是目前比較好的安排:

-把新老師和有經驗的老師放在同一個班裡。這樣有經驗的老師可以對新老師進行一些實地培訓。

-僱傭1到2名自由人。方便隨時補上人手不夠的班級。

-有心理輔導員和社工(這個是標配)。

-教學主任是非常有經驗的帶班老師出身,主任會幫忙協助處理大部分家校問題。

-允許員工每月一天無條件病假。三天以下年假可以隨時請。

-允許情緒不穩定的老師離開教室稍作調整。

-如果孩子有較大的問題,學校會積極勸說並幫助家長申請特殊教育服務。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MsX的小黑板 (公眾微信號:msx_prek)分享我在美國做早期教育的經歷和感悟。


坐標德州,糖城。

一個月不到$1200,附近很好的私立幼兒園也就這個價位。地大,房價便宜,收費也自然貴不上去。雖然不算貴,但是一個月就扔出去一個包也是挺不爽的...離家開車五分鐘,走路也不過十幾分鐘,溜達著就接了。

幼兒園從六星期大的嬰兒一直收到六歲。如果夫妻兩人都要上班,父母也不能幫忙帶的話,幼兒園至少可以幫助解決照顧孩子的問題,而不必夫妻一人犧牲工作照顧孩子。費用是孩子越小越貴,也合理。

門口有一整面牆,各個教室都有監控,家長不嫌累可以坐那看一天...小朋友打架的話老師會寫報告給雙方家長並存檔,給家長看監控錄像。我看過幾回,畫面極其清晰。打人或者咬人的小孩會被教育,或者隔離,或者帶回去給家長看管,直到被開除,懲罰政策都是非常清楚的,不存在和稀泥現象。

上課嘛就每家幼兒園都差不多,每天幹了什麼學了什麼老師會寫報告給家長。

小班老師不清楚,從三歲開始,老師都有蒙校認證和十年以上工作經驗。但是說實話,我們對老師也沒有太高期望,能吃飽睡好有禮貌懂規矩老師就已經超額完成任務了,父母的影響比老師還是大多了。

順便說一句,完全不存在給老師送禮問題。也就逢年過節帶點小零食,因為不給錢不拍馬屁就對你家孩子不好或者虐待,簡直是不可想像的事情,村裡人都比較簡單淳樸,沒這個風氣。給老師送禮反而才是破壞了規矩。


謝 @文藝工程師 邀請。我就講講加拿大溫哥華,我所在的兒童學校的情況。

我現在在加拿大大溫哥華地區工作,眾所周知,溫哥華的兒童早教機構的價格之昂貴和入學輪侯時間(Waitlist)之久,都是出了名的。我所在的學校學費更貴(嬰幼兒班每月$1700左右),比市場價格貴了一半有餘,但每年的入學機會還是供不應求。

是什麼因素導致家長願意花費高昂的代價把孩子送過來呢?原因就在於家長們中意這所學校的品牌和教師資歷,也認可學校專門設計的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課程活動。

學校的老師,每一位都經過專業訓練,都擁有加拿大BC省的兒童執業資格證;另外,老師們還要額外通過學校更嚴格的關於如何為兒童設計課程活動的培訓,拿到學校本身的培訓合格證才會正式開始工作。老師們本身都多才多藝,一個教室里的3名老師除了會英文外,往往還懂得至少一門其他語言,例如法語、漢語、西班牙語、韓語,等等。

學校專門招收一歲到五歲之間的孩子,將孩子們按年齡編排進大班(4~5歲)、中班(3~4歲)、小班(2~3歲)和小小班(2歲以下)四個年齡段。在大班和中班,教師和孩子的比例是1:8,意味著一個大班由3名老師照料24個3~5歲的小朋友。在小班和小小班,教師和孩子的比例是1:4,即一個小班由3名老師照料12個3歲以下的小朋友。

我和兩位同事共同負責的,正是人人談之色變的「糟糕兩歲」和「可怕三歲」的小班。

每個九月的頭兩個禮拜,是我們最忙的新生入學季,這段時間裡教室往往被一片哭聲淹沒。然而,兩三個禮拜之後,孩子們都能快樂的安置下來(Settle down),積極配合老師,愉快的參加活動,一切一片祥和。

西方人有種說法,小朋友都有「糟糕的兩歲」和「可怕的三歲」(Terrible two,

horrible three)的成長階段。這個階段的小朋友,剛剛脫離嬰兒期,能夠搖搖晃晃的走路和口齒不清的說話了,他們的自我意識也開始迅速擴張,自己獨特的個性開始毫不掩飾地嶄露頭角。從兩三歲的小朋友身上,已經能看出他們將來發展的傾向性:是內向還是外向?是開朗還是沉鬱?是渴望社交還是享受寧靜?我們中國人常常說「三歲看老」,也是這個道理。

如果你的孩子剛好是兩三歲,常常無緣由地哭鬧不休、索需無窮,導致父母不斷產生焦慮和自我懷疑「是不是我哪裡做得不對?」「我是壞媽媽/爸爸嗎?」……也許不是你的錯,他/她只是剛好到了這個「糟糕兩歲」的發展階段。

這個階段的小朋友,在身體和大腦極速發展的同時,往往充滿著內心衝突:既想與母親合為一體,又想與母親脫離發展自我;既是完全的自我中心,又突然發現這個世界的規律不是圍繞自己運行的。所以,我們可以想像,他們的世界有多麼困惑,在遭受打擊的時候有多麼憤怒。然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語言能力還不足以表達自己的需求,一切都導致孩子內心很焦灼。這麼一來,「小惡魔」們就出現了……

然而,我最喜歡的,就是兩歲和三歲的小朋友。我喜愛他們純凈的眼睛裡折射出的更美麗的世界,敬佩他們天然的好奇心和決不妥協的勇氣,也欣賞他們勇敢發掘自我的決心和天真熱情的赤子之心。

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來具體說明,我是如何幫助兩三歲的孩子化解內心衝突,建立安全感和規則意識,展現他們「天使寶寶」的那一面的。

1. 老師的作用:與小朋友及家庭建立關係,幫助其適應學校的環境

首先來講講,怎麼樣才能算教師與孩子「相容」,怎樣才能和孩子打好關係的基礎。按照慣例,以真實的事例(當事人名字均為化名)說明問題。

按照自己和小朋友打交道的經歷來看,我自認為在和他們建立關係的方面是比較順利的。具體表現如下:

(1)新來沒多久的小朋友C和J,在難過時願意告訴我他們內心的感受,並要求一個擁抱;

(2)另外一名小朋友E,在午睡中途醒來之時,會主動爬到我腿上求安慰。我悄聲告訴她別的小朋友還在睡覺,要求她保持安靜,她就乖乖的靠著我坐好,安安靜靜的看圖畫書,一聲不吭;

(3)新來的小朋友C從一開始的整天嚎啕大哭,轉變成後來的笑靨如花,天天告訴外公外婆她有多喜歡上學。這畫風清奇轉變太快,外公外婆簡直都不敢相信。

我看似很輕描淡寫的做到了這些,但是,為了建立好和孩子們的關係,我也是花了不少時間精力去鑽研和經營的。經過實踐認證,比較有效的是以下幾條:

(1)必須是真心的關愛這個孩子。「假裝感興趣」和「假裝關心」也許能暫時糊弄得了家長,但卻騙不過孩子的敏銳。你是不是真的關心他/她,是不是真的在乎他/她心裡好不好受,孩子一眼就能看穿,並且第一時間決定了你這個人是否值得信任。

(2)公正的對待每一個孩子。雖然老師也是人,一定會在心裡有自己的傾向性,但要極力剋制自己不把對某個孩子偏愛表現出來,要給予每一個孩子公正的對待。

(3)外貌和行為上具有一致性,穩定、溫和、無攻擊性。一個情緒穩定的成年人能夠幫助小朋友建立對陌生環境的安全感。

(4)隨時關注每一個小朋友。「關注」是指常常注意(遠遠注視)著他們,並給予積極反饋(微笑、點頭或者揮手)。不一定要走過去打擾他們的活動,但要讓孩子感受到他們是受到重視和關愛的。

(5)尊重每一個孩子。我們需要把兒童當成成年人一般地尊重,卻又要把他們當成兒童一樣去理解、愛護和寬容。這一條說起來簡單卻最難做到。和孩子們說話時,我會蹲下來或坐下來,以保持我的視線和孩子們的視線處於水平狀態。我會認真傾聽孩子們告訴我的事,哪怕只是幼稚的隻言片語。

(6)積極的幫孩子挖掘自身的優勢和天賦,並鼓勵他們發揮自己的潛力。欣賞他們獨特的個性,並將有關孩子的重要的信息(喜歡的食物、是否有過敏反應、睡覺規律、排便頻率等)記錄下來,給父母參考。

(7)和孩子的父母/家庭建立互相信任的關係。父母和家人對於學校/老師的感受會迅速的傳遞給孩子,如果父母信任我,孩子們很快就能對我表示親近。我工作的地方是加拿大的大溫哥華地區,華人家庭比較多,因此我在語言上具備天然的優勢——如果家長(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不諳英文,我會用中文和他們交談,給他們一個大驚喜。這樣一來,和家庭的關係就迅速拉近了,我也能獲得許多關於孩子的重要信息,形成一個關係上的良性上升循環。

如果您對北美幼兒教育理念和課程設置感興趣,下面幾篇文章也許能夠幫到您:

「天使寶寶」的日常作息表 (教師篇)

「天使寶寶」的日常作息表 (閱讀篇)

「天使寶寶」的日常作息表(寫作及科學篇)

「天使寶寶」的日常作息表 (家庭親子篇)

喜歡我的回答和原創文章?歡迎點贊、轉發和留言。有趣的留言會入選精選哦!

我是加拿大的兒童教師陳棉棉(Alice),堅持每周更新兩篇原創文章,和大家分享我的工作趣聞、育兒經驗和原創童話。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AliceandMagicBeans,或知乎專欄「愛麗絲與奇妙豆」,實時接收我下一篇文章的推送。

如果有育兒方面的疑問,歡迎從知乎的「值乎」向我在線諮詢。


挪威幼兒園,像生存訓練營:

1. 每周一出去走,路上吃午飯,不管天氣怎麼樣

2. 每天都要有室外活動,在泥沙里翻滾

3. 沒有床,午睡就在自己的嬰兒車裡,在室外!昨天中午零下5度,大雪,我在開暖氣的食堂吃飯,兒子在風雪裡睡午覺

4. 小病不看醫生,不請假,這兩天全班學生一起咳嗽

5. 只要發現孩子出汗,就給減衣服,每天下午接的時候,都看他穿一件單衣,屋裡有暖氣,倒是不冷,但開著門!

再補充一些題主的問題:

學歷:小班(0-2歲)平均一個老師2-3個孩子,有一半的員工有幼教學歷,另一半是助手,不需要相關學歷

工資:有學歷的平均一年45萬克朗,無學歷的40萬克朗,換算人民幣的話要打八折。在各行業里算平均水平吧。相當於全科醫生平均工資的2/3。工作時間和其他行業一樣,每天八小時,每年有一個月年假。好多不是全職的。

監控:我們去的幼兒園沒有監控。老師會偶爾拍些照片放到網上。


美國 教堂辦的co - op

co op的意思是家長協助管理小孩。 一個老師7-8個小孩,每天有一個家長來值班。

教室就一點點大,收7-8個小朋友,每天25美元算很便宜的了。而且只收能自主上廁所的孩子。

9點整開始收小朋友,9點15講故事15分鐘,然後是自由活動半小時,然後會有一個主題,畫畫或者小手工,然後再自由活動半小時。11點去小遊樂場活動至12點結束。家長晚來接1分鐘罰1美元。

就這麼點大的屋子

玩的東西不貴,但是確實能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

裝飾薑餅屋

不知道在搞啥

裝飾松果

亂塗亂抹

有必要提一下這個可水洗顏料。 小畫家們把染料甩的到處都是,用水一下就洗乾淨了。

硬體很差,能看出來玩具傢具都很破舊了,而且有些桌角也沒包起來。不過老師有耐心,而且有家長在。

我們是半天班。我家娃不睡午覺,不能讓他上全天。

攜程那場景我看著就覺得不對勁。二十個兩三歲的小朋友乖乖坐一排,怎麼可能。

而且攜程的幼兒園太乾淨,玩具太少看著不太像幼兒園。

這也太整齊了。。。


孩子現在在新加坡上幼兒園。

涉及錢的直接都拿新幣說了,匯率是4.85:1,CNY:SGD。

我孩子幼兒園學費一個月1000新幣,半公立性質的,如果是公民,並且媽媽不工作的話,政府給補300.

這個價錢算是中等的吧,好一點的幼兒園基本上是2000. 差的幼兒園大概是700左右。中位數基本上就是1000.

班級有Infant Care(12個月到2歲),PG(2歲到3歲),N1(3-4),N2(4-5),K1(5-6),K2(6-7)。其中K1和K2是政府強制的,我沒記錯的話是去年開始強制的。

1。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跟中國沒法比,如果中國是10,新加坡幼兒園頂多是5. 及格都算不上。我孩子這個幼兒園是一個大的一層屋子大概300平,裡面隔出小屋子作為寶寶的上課活動地點。一個班10個孩子左右,大概是4x4這麼大的區域。沒有地板,用的是地磚。在幼兒園裡面孩子不可以穿鞋,也不可以穿襪子。最開始的時候姥姥心疼壞了,2歲多小孩光個腳在地磚上待一天。後來也習慣了。屋裡有空調,但是每天只能開3小時,因為密封環境孩子容易生病。中午睡覺需要家裡自己帶來被子褥子,然後孩子睡在地上。N2開始有室外活動,用的是社區的公用滑梯和公用大型玩具。另外,有一點跟中國很不一樣,新加坡幼兒園是不可以監控的,家長不可以拍照,也沒有攝像頭監視。白天上課的時候,窗戶是掛百葉窗的,一般看不到裡面。主要是怕侵犯孩子的隱私吧。

2。飲食

飲食如果不考慮造假乾淨等因素,如果中國是10,新加坡最多2分。簡直是差到了極點。每天一頓午餐,不能吃豬肉,因為馬來族是穆斯林,不能吃牛肉,因為印度人不能吃牛肉,不能吃羊肉,因為,這個我也不知道因為什麼,不能吃魚肉,因為有刺會扎到小朋友。天天就吃雞肉,米飯,西藍花,西紅柿等所有種族都能吃得飯。所以,每天回家我兒子都特別能吃。因為幼兒園吃的實在是太清湯寡水了。下午有下午茶,一般是一小片麵包和薏米水或者是菊花茶。

3。 教育

新加坡典型的雙語環境,從孩子會說話開始,就有兩個老師上課,一般是半天英語,半天中文。目前我孩子馬上4歲了,雙語交流沒有太多問題,跟我們說中文,跟馬來小孩印度小孩等說英文。老師也偶爾會留一些家長的作業,比如跟孩子做手工什麼的,但好像沒有中國網上說的家庭作業那麼嚴重,又是抓蟲子,又是抓魚的。新加坡基本上就是剪一剪,畫一畫就好了。定期還搞點什麼親子互動,比如母親節,父親節之類的。

4。教師素質。

教師素質感覺很好。老師基本上都非常有耐心。這邊當幼教其實很簡單,只是需要考一個試就行了,也不需要科班出身。其實他們工資也不高,一個月也就是1500左右,在新加坡屬於低收入階層了。但感覺這邊老師普遍都更愛惜這份事業。孩子哭鬧之類的老師也就是抱著來回勸,而且說話普遍都很溫柔,沒有很兇的對待孩子,至少我見到的都是這樣的。我孩子目前N2了,遇到的所有老師他都很喜歡。這邊有一點非常好,就是老師絕對不可以收紅包。法律有規定,教師收禮物或者錢超過等值20新幣,就可以算做受賄罪,可以判刑了。所以,到了教師節,新年等,基本上我們都是買一個賀年卡讓孩子給老師送去。

總結一下,中國幼兒園硬實力是很佔優的。但是軟實力跟發達國家差很多。畢竟百年樹人,提高人文素質比富起來還是要難很多。


國外涵蓋了了亞非拉歐美。從世界最窮的國家到最富的國家。


說說我在美國讀一年幼兒園的經歷吧。

在記憶中幼兒園的環境是特別好的,很大的操場,一排一排的銀杏樹,真的不亞於國內的高中建築設施。

上課的話就是四五個學生圍著一個桌子坐,有很溫柔的老師也有很嚴格的。

我那個幼兒園只有兩個中國孩子,我媽媽本來想讓我跟那個中國孩子走的,但是老師不讓,說這不利於我融入集體。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時候我不會說英文,大家為了照顧我,復活節找雞蛋的時候故意把雞蛋放在顯眼的地方讓我找到,然後那天我用雞蛋兌換了一堆獎品哈哈哈。現在想起那時候我可驕傲了。

那裡的老師對性方面的知識比較看重。當時有一個男孩喜歡我,總是親我的耳朵摸我的頭髮,老師也是笑嘻嘻的。但是後來我才知道那個老師跟男孩說,你親她要經過她的同意才可以。然後也懵懵懂懂地聽過老師說關於這些方面的東西。

當時我身邊的人都很熱心,都很關心我,所以我的過渡期也就一個月左右。當時我才五歲,一個月已經算是較快的破冰時間了吧。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挺暖的。

也許是我很幸運,能遇到這麼多這麼好的人


坐標:新加坡

我的兩個孩子,大方向:他們鼓勵孩子成為自己,發現孩子的優點鼓勵孩子自信樂觀向上!一個內向的女兒被老師鼓勵成自信勇敢,一個淘氣的兒子被老師鼓勵成熱心幫助別人的人。

小細節:1,孩子身上有出現紅點什麼的,老師在我們接孩子的時候會單獨和家長解釋說明什麼情況,她們是怎麼解決的。記得有一次,接了孩子匆忙回家了,到家了老師還發信息說我的孩子今天在學校和別的小朋友有衝突,孩子的手有傷,我看到一個小紅點,問了孩子,基本和老師說的情況符合。

2,孩子有情緒問題,她們提醒我們然後告訴我們比較專業的方法,我是屢試不爽。

3,有外出活動都有義工家長幫忙,這個和國內一樣。

4,這裡的老師非常怕家長投訴,如果她們被家長投訴到教育部,那是一件大事情,所以我看到一些家長非常強勢的對待老師,老師還是要耐著性子和家長溝通。

5,有的學校有監控有的沒有,我孩子的沒有,不過她們一個英文老師一個華文老師,一個手工製作老師,輪流上課,每個老師上一個小時,還有助教,中間吃點心半個小時(阿姨照顧)。一共18個小朋友,所以應該不會焦慮吧(我個人猜測而已)!

6,幼教在新加坡也算是收入比較低的,有聽說不好的老師不好的事情,只能慶幸我的孩子沒有遇到。

7,教師節禮物的問題,老師不收超過兩新幣的禮物(怕教育部門查),而且他們鼓勵孩子在家裡發揮想像力做漂亮的卡片給老師,覺得這樣的禮物更有創意。為什麼寫這個,原因是我的居住上海的同學問我:你們新加坡教師節送禮物嗎?我就如實回答了,他也說了他孩子學校送的禮物的情況,然後說了一句:我們這裡的父母自己把社會規則搞成這樣了,以後吃虧的是我們孩子啊!(這些僅僅是我們的個人感受和觀點,不喜勿噴)!


美國情況了解一點,這邊管理正規一些,工作人員比較盡職,畢竟關係到工作,沒有工作在美國是沒辦法生活的。不過孩童之間的凌虐還是有的,尤其是你一個黑頭髮黃眼睛的,不怕別的小孩子欺負,你家孩子那就送吧。周圍一個華人家長,就在幼兒園的視頻中看到孩子(女)經常被其他孩子(女)毆打,扯頭髮一類,都是四五歲小孩子,投訴也沒什麼用處。

我覺得,

(1)國內也應該發展實時監控,讓家長能實時觀看,協助監管;

(2)提高幼師待遇,我以前認識幾個幼師,在北京居然就給個兩三千塊錢,都是干兩三年就走了,你想他們上心也真的不大可能啊;

(3)可以考慮走美國高檔社區的路子,社區自己籌備自己的幼兒園,由家長們選擇教師,購置器材,不過這樣會加劇社區房價分化還有教育不公平。

(4)千萬不要迷信美國的基礎教育……


看到問題我第一想到的是羚羊夫人開的幼兒園


柏林幼兒園不收園費,吃午飯要交餐費一天一歐這樣。理論上孩子兩個月開始就可以送了,正常是一歲到三歲之間開始送。小孩出生之後政府會給你發幼兒園劵。還會給一張列表,標註你家附近所有幼兒園的聯繫方式。

目前了解情況就這麼多,我還在排隊中。


我也不知道我一個單身狗為什麼要不請自來,估計是周圍新媽媽們太多了,同她們聊天除了娃兒也只有娃兒

坐標米國東北,不是紐約波士頓那種寸土寸金的地方,但是也算個大城市

  1. 費用問題。我了解到的,最便宜的是一個月一千刀左右。我們學校的類似附屬幼兒園的地方,好像是2000,還是加了員工折扣之後的價格。這個費用只是最基礎的費用,你還要另外交餐費,興趣班費用,手工材料費,還有不定期的捐款。我認識的一個姐姐,家裡有一個三四歲的女兒,好像上了兩個興趣班,一個是舞蹈。上半年兒童節匯演,需要門票。一個娃娃至少分發四張票,一張十幾二十幾刀吧。表演服是金光閃閃的小裙子,六十刀,淘寶估計二十幾就一套。節目表演期間,不能錄像,不能拍照,想要照片,可以,花錢買。哦,對了,一個朋友的娃娃上了一個猶太人辦的幼兒園,一到猶太人的節日,幼兒園就放假,他或者他愛人就需要留一個人在家看孩子。還有,託兒所基本是六點關門,如果超過時間還沒去接孩子,肯定是要多交錢的。所以,一到五點,這些要接娃娃的人就都不見了。
  2. 好的學校,提前一年就開始排隊了。報名的時候,會對家長進行類似考試的問卷調查。今年夏天,看到同事在填一個表格,是升班用的,裡面除了孩子對什麼過敏,興趣愛好之類的調查外,家長部分就是家長職位,工作時長,每天能陪孩子多久。具體的沒問,這些只是聊天說到的
  3. 孩子兩個月就可以送託兒所,這種是最貴的,一個老師最多照顧兩個孩子。隨著年齡增長,費用也降低,老師比例也下降。每天接孩子的時候,老師會給你一個記錄,裡面有今天吃了什麼,吃了多少,做了什麼遊戲,學了什麼內容,很詳細。
  4. 米國也有虐待兒童的事情發生。只不過,如果被發現,處罰力度會比國內大很多。
  5. 託兒所老師的工資不清楚。
  6. 不考慮矽谷和華爾街的牛人,大多數人的年薪是稅前六到八萬,還有就是十到十二萬,大概要交25~33%左右的稅。所以好多媽媽就選擇全職媽媽。

暫時想到這麼多,嗯,就這樣吧


歐美等國的幼兒園特點並不是什麼設備多麼先進,實際上中國有些幼兒園硬體設施也相當給力,真正的差距在於

幼師的收入和社會對幼師的尊重程度!

幼師的收入和社會對幼師的尊重程度!

幼師的收入和社會對幼師的尊重程度!

三色幼兒園收費也高啊,但是幼師的收入你看的下去么?另外社會對他們的認可程度如何你自己不清楚?

三色幼兒園性侵我是不信的,但是虐待我是相信的……

這本質上就是無產階級盲目的反抗!

就像一百多年前,工廠里的工人不知道誰在剝削他,故意弄壞機器是一個道理!

他們真正的敵人是資本家,和政府里的官僚資本!

沒弄清這個,你永遠解決不了問題


我沒有孩子,是去幼兒園做項目的時候稍微了解了一下他們的體系。

坐標北歐,跟其他人講的也大同小異,北歐幼兒園特別注重兒童跟自然的接觸,三歲小孩穿著連體衣在室外玩泥巴玩沙子,不管颳風下雨下雪都得去玩。我有時候看著覺得有點嚇人,那麼冷的天不說,很多小孩手在積水裡摸完下一秒就把手塞進嘴裡…這要在國內老師孩子都得被家長罵死吧。

幼兒園環境非常好,一般的畫畫講故事就不說了,學校還有瑜伽室(給三歲小朋友玩的瑜伽室你敢信),還有教邏輯能力和簡單編程的課。

一個老師帶六個到十個小朋友,至少本科學歷。老師不會否認學生,小朋友做的任何事情都能獲得表揚和鼓勵。家長跟老師定期見面,討論孩子在家裡和在學校的表現,各自給出對孩子的希望,然後共同協助幫助孩子成長。這一點是我我覺得非常好的地方。


新加坡-雙語教學-來自幼師的內部觀察

雖然國內很多人對新加坡並不陌生,但還是覺得有必要稍作解釋一下。新加坡作為海外華人相對密度最高的國家,街頭巷尾碰到華人的概率多到讓人難以置信。無論是新移民還是本地local,實際上和國內害怕自己寶貝們輸在起跑線上的父母們一樣,信奉技多不壓身多多益善,重視學前教育,特別是課外輔導班。

不同的是,新加坡從幼兒園開始就貫徹落實了李光耀極力倡導的多語種教學,而這正是新加坡人作為亞洲英語最好的國家特別引以為傲的一點。中文,特別是口語,除開中文俚語,網路用語,以及不常見的成語外並不存在顯著意義上的交流障礙;另外有意思的一點是,從幼兒園開始就有很大比例的拿中國國籍的中國人,做為全職或兼職教師。英語則是一脈相承自英佔時期,遣詞造句的能力比中國海外英文版不知道高到哪裡去,相對美版直白通俗的表達也是各有高下。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其實不難理解新加坡力圖做為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前線,以及教育為本的宏偉計劃。針對幼兒園而言,全島五百萬人口,幼兒園,或類似託兒所的地方數以千計。新加坡勞工總署下屬大多數,另外純私立的也有很大部分。價格質量跨度巨大,風格各異,比如會有德國幼兒園,早稻田幼兒園,印度幼兒園之類。針對的幼兒年齡也多種多樣,甚至有些幼兒園還負責教會小盆友走路。服務時間針對不同社會階層有不同選擇,比如針對周日休班的工薪階層,提供周一到周六的全日托服務。

身邊的中文幼師大多打心底喜歡自己的工作,一般也會和另外一個英文幼師共同管理一班24人。就日常工作而言,同樣是對調皮搗蛋不服管教天真爛漫的小盆友,相比紅黃藍以及很多扎針喂葯毆打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方,她們的工作風格可以說特別親民了。不打,不罵,碰到搗蛋的也只能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碰到隨處亂跑的只能趕緊從背後靠近,從肋下抱起,專業的動作設計只為專業地把孩子請回指定的位置。這時候孩子肯定是不願意的,經常會再跑掉,所以只能再捉回來,反反覆復地一天又一天。偶爾碰到理解萬歲的時候,她們還得抓緊時間拍照,寫日記,記錄孩子們一生中的第一次右腳站立,第一次做了乖寶寶,第一次完成任務...

不過最令人咋舌的還是家長會,24個孩子自然是不少於24個家長。按規定一個家長至少15min,包括彙報孩子們的經歷成長,照片日記展示,以及問答環節。這樣算下來整整6個小時,她們講喝水的時間都沒有..

從工資水平來看,她們在新加坡全部全部屬於中等偏下收入。究其原因,拋開她們大多並非就職於頂尖貴族幼兒園不談,新加坡的勞工政策以及身份因素,趨於穩定的市場競爭,供過於求的外來勞工,學齡前幼兒園或者託兒所偏低的才藝要求都有一定影響。

鑒於幼兒園教育的特殊性,以及課外輔導市場的大量存在,其實不難釐清她們做為幼師工作的雙重特殊性,亦即與小盆友相處的正確打開方式,以及重在引導而非技能培訓的覺悟。

相較之下,國內形勢打擊有目共睹,紅藍黃事件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且不論事實真相如何,今天早上三部委更是聯合發聲,特此作為最後的話:

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傷害祖國的花朵,另

學前教育立法刻不容緩,另

造謠生事嚴懲不貸


坐標東京,孩子快三歲。

日本分保育園和幼兒園。

保育園大概一個月就可以開始,爸爸媽媽全職可以申請,就是幫你看看孩子吧,性質是保育,保證正常的發育成長,管飯管換尿布等等,一般是早上9點到下午5點,如果工作實在太忙可以申請延長保育到下班。

類型分國家認證的保育園和私立的保育園,價格根據收入有所不一樣,一般都會有相應的補助,一般一個月4-5萬日幣(3000RMB前後)。

東京因人口密集,經常會有進不去保育園的現象,有個媽媽因為孩子進不去保育園還在博客上大罵日本政府去死,引起社會討論。日本政府目前有作出近年內實現保育園幼兒園免費化的目標。

幼兒園分公立幼兒園和私立幼兒園。入學年齡為三歲兒,滿三歲兒和四歲兒,公立收費便宜,私立種類五花八門,公立私立大部分政府會進行一定程度的補貼,公立大概自己負擔1千人民幣以內,私立大約自己負擔2-3千人民幣每月。國際幼兒園貴族幼兒園沒有補貼。

時間大概早上9點到下午2點,周三是11點半。中飯有些幼兒園提供,有些需要帶便當。

根據自己考察附近幾種不同的幼兒園,可以分享一下他們的理念。

1,推崇自然而然,自由生長的幼兒園。

一家六十多年的幼兒園,院子里種了很多樹,橘子樹,柿子樹,櫻花樹,松樹等等,地面完全裸露呈原生態,有大的沙坑,大的木質的滑梯,輪胎做的鞦韆,木質的攀爬玩具,吊在樹直接的滑道,各種挖泥巴挖沙工具,小鐵鏟小推車挖沙運泥巴,地面被挖掘出各種河道,引水入渠道,孩子們在院子里熱火朝天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老師在旁邊觀察引導並不干涉大家的行動,組織的活動一般是烤紅薯剪羊毛打年糕。極度保護隱私,不讓拍照,孩子們的照片需要申請購買,沒有監控。

院子牆上都是畢業班孩子們的畫,每人一塊小瓷磚,畫著自己的天馬行空。

教室裡面可以自由活動,養了一些兔子,種了各種蔬菜水果,屋頂上全被泥土填埋,在裡面種水稻種紅薯,並且還有一個大大的屋頂滑滑梯。

教室裡面穿鞋到處跑,出院子需要換鞋,所以每個人都有幾套衣服在幼兒園換著用。每周有一次蒙特梭利教具的玩耍,另外也搭巨型積木迷宮(大概一個籃球場大小房間被積木搭滿),老師給讀繪本,一起畫畫玩黏土,不教數學英語之類的。老師說孩子們很小,不需要學太多,他們自己在大大的環境里去探索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也有研究表明,童年盡情玩耍的孩子反而會在之後的學習中有後勁,考入著名大學的比例也比較高。

2,帶游泳池外教的幼兒園。

也是有40多年的幼兒園,以有大大的游泳池受到家長們的青睞,每周一次的游泳課,基本上三年下來每個孩子都能游起來,鍛煉了身體學會了技能還不用辛辛苦苦送到外面的培訓班去學習,每周還有一次的外教一起唱歌跳舞的課,還有一種體操音樂課。

3,真正有錢人的私立幼兒園。

是日本有名的御三家幼兒園之一,他們的目標是讓孩子在他們的階層中順利平安地長大,這樣更能傳承家族的財富人脈與地位。需要考察家族史,看家長祖父輩是不是堅實有品的有錢人,孩子們需要念私塾才能進入,進入以後每天很早就放學繼續學習,天賦很高的自然進入很好的大學,成績最差的也能坐直升機進入他們所在階層的著名私立大學(如安倍晉三)。這種學校小孩的禮儀肯定是沒話說的,錢教育圈子都到位了,家族的財富地位就可以繼續傳承了。

其他還有各種國際幼兒園,考好學校的幼兒園,明星孩子扎堆的幼兒園。

在日本這種階級固化的社會裡,每個階層都能找到對等或者相應的幼兒園這一點是最大的感觸。家長的終點就是孩子的起點,一代代的傳遞能夠和平地過渡也是社會穩定舒適的一個原因吧。


沒監控


推薦閱讀:

這麼多兒童玩具,為什麼只有悠悠球長盛不衰?
蚌埠四歲女孩死亡,警察排除他殺?
該不該讓孩子知道乞丐可能不值得同情?
為什麼小孩喜歡追跑打鬧?
三歲的孩子,動不動就以哭來「威脅」大人,會主動打人,而且不懂得分享,怎麼教導?

TAG:兒童 | 兒童教育 | 國外 | 幼兒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