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雙一流」建設學科中多所學校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入選?

共有29個學校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入選。

其中,有清華北大等高校,其中蘇州大學,安徽大學,鄭州大學的材料科學與工程為「(自定)」

這是否標誌著國家政策的傾斜?未來國家是否會加強對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的建設?


剛看到雙一流學科名單的時候我也嚇了一大跳,尼瑪,全是材料專業

果不其然,小木蟲上三大坑專業:材料,化學,生物勇奪三甲,可喜可賀,可悲可嘆,這下每年不知道又得忽悠多少學生往裡跳

從國家層面上向材料學科傾斜必然有其戰略意義,如下十三五規劃里的節選

再看看我國材料領域有多牛逼:

隨便找了幾個,是不是很自豪,咱們的祖國真牛逼

好了, 再看下面的圖

啪啪打臉,發現沒,雖然我國在材料各領域專利申請量遙遙領先,申請的專利可繞地球一圈,但是專利分散在各個大學和研究所,而國外則主要集中在幾個大公司手裡

簡單來說

我國的材料研發是由大學主導的,不是市場行為,難以快速產生經濟效益,同時不排除有大量水分,畢竟專利比paper好寫多勒呵呵

國外的材料研發是由企業主導的,能夠快速的服務國民經濟

當然國家也有這方面的意識,如下

前一陣子,國家專利局的材料審查處的人來我們研究所,開玩笑說:"覺得咱們國家的專利保護費太低了,要是像美國那麼高,估計每年能少很多垃 圾 專 利了「,大家自行體會吧呵呵

如果國家在企業研發層面不能徹底改變目前的現狀,每年的專利呈指數級增長到頭來也就只是個字數而已

而對於我這樣的材料博士而言

喜憂參半吧

國家如此重視材料發展,目測往後高校在材料方面的師資力量會擴容,對於想進高校的博士來說是利好,又能接著寫文章了哈哈

另一方面勢必擴大材料類招生規模,而基於目前的企業研髮狀況,對於想進企業的博士來說,能找到個工作就別挑剔了,畢竟狼多肉少啊

向來認為,我們國家的材料學科的發展不在paper, 更不在高校,而在市場引導,在企業投入,在產學研,也在論文導向評價制度的更正

但願雙一流能把祖國的高等教育越辦越好,而不是肥了一些教授的腰包


某雙一流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現在在本校念碩士研究生。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入選「雙一流」,以淺薄的認知,談談我的看法。我認為原因有兩點:

一、人需要材料;

二、材料需要人。

先扯遠一點,看一下幾個最近這些年迅速成長起來的公司:阿里巴巴,騰訊,百度,Facebook,滴滴打車,mobike,ofo等等。這麼多新生巨頭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靠著互聯網爆炸發展起來的。這些公司更多的是在虛擬的網路中開闢疆場,攻城掠地。不論是較傳統一些的微信和facebook還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共享經濟、掃碼支付和人臉識別,都極大的改善甚至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可讓我們仔細想一想,這些公司基本上都是以從事服務業為主;也就是說,在最近這些年,社會的財力物力人力有很大一部分集中在服務業上。我對服務業的理解是整合現有的技術手段和生產資料達到更好的效果。所以淘寶的賣點不在於淘寶自己要生產多麼齊全和高質量的貨物,而在於建立一個商家和買家間的溝通渠道;微信的偉大不在於用到了多麼複雜高深的技術(技術方面QQ不會比微信差,甚至有更多複雜的功能,但微信還是站穩了腳跟以及超越了QQ),而在於提供了更簡潔方便的服務。這一點在ofo上體現的特別明顯,ofo的共享單車技術含量非常低,不誇張的說30年前人們就能輕鬆造出同樣的自行車來,那為什麼30年前的技術能在這幾年突然爆發出這麼大的能量呢?就是因為ofo提供的不是自行車,而是一種共享經濟,一種以前沒有過的服務。

服務業迅猛發展是好事,極大提升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可問題來了,當服務業的發展速度遠超製造業的時候,就會出現服務業的加速度變小的狀況。還是舉共享經濟的例子,前幾年滴滴和Uber在中國市場爭天下的時候,兩家公司燒錢燒的叫一個痛快,我記得當時在天津叫車基本都是兩三塊或者免費,並且一下單馬上就有人搶單了,極大提高了我們消費者的出行質量。這時候服務業的發展速度是遠遠大於製造業的。經過激烈的競爭,Uber最終被滴滴擠出了中國市場;然後呢,滴滴開始全面漲價,並且隨著叫車用戶的增多,開始出現了乘客搶司機的情況,特別是當節假日、繁華路段或者是下雨天,一車難求的現象更加明顯,最後滴滴甚至推出了高峰時期加價的策略。瞬間用戶的體驗就降低了不少。再也不是那個「車、馬、郵件都多,一叫車就能打到車」的時代了。我想這個問題的癥結所在就在於在這個問題上,製造業相對於服務業發展滯後。在競爭初期,滴滴和Uber不計成本投入為了獲得用戶;而在後期競爭消失,滴滴這樣一個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就會考慮成本了,在用戶付給滴滴打車費後,要減去滴滴車主的油費、損耗費、酬勞等等很大一部分的成本,剩下的才是滴滴公司的利潤,所以漲價是必然的。當然滴滴也想降低車主的這一部分成本,一方面可以提高公司利潤,一方面可以壓低整體打車價格獲得更多用戶。但滴滴車主的油費、損耗費、酬勞等等不是由滴滴公司來控制的,而是由汽油生產企業比如中石油中石化、汽車生產企業比如說大眾力帆等等來決定的,也就是說這很大一部分成本是由製造業來決定的;當製造業沒有大的發展時,滴滴公司的成本就下不來。

所以話說回來,我們意識到了製造業的重要性。而我認為製造業就是材料本身和材料的加工,歸根結底兩個字:材料。服務業和製造業就像蹺蹺板的兩頭,可以一會兒你高我低,一會兒我高你低,但總體來看是需要平衡的。而在現在這個服務業發展大大超過了製造業的狀況下,人需要製造,人需要材料。

第二個方面:「材料需要人」,也很好理解。就目前我的知識和認知水平來說,我認為材料的研究有兩個特點:交叉學科和種類繁多。

材料絕對是一門交叉學科。就拿我現在從事的有機共軛材料來說吧。實驗室合成出一種有機共軛材料就不簡單,並且要應用就更複雜了。這類材料有不同的特性,可以分別用於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OTFT(有機薄膜晶體管),OPV(有機光伏)等等的器件;器件不是只有一種材料的,比如OTFT一般來說就包含了基底材料(有用矽片的也有用有機材料比如聚醯亞胺的),半導體材料(剛提到的有機共軛材料,也是OTFT中主體部分),導體材料(用於電極),絕緣材料(用於介電層)和其他一些修飾的材料等等。把不同的材料按照一定的順序組合在一起才能製備一個OTFT器件。當然這還只是在實驗室操作,在工業上需要更複雜更綜合的化學、物理學、電學知識等等。對於一個像我這樣的普通人來說,在材料的一個小方向鑽研下去就足夠消耗大部分精力了。

我不止一次被問到你們學材料的到底可以研究些什麼,這個以我現在的水平真的沒法回答。因為目之所及皆是材料,簡單點,書桌是材料,桌上的書是材料,檯燈的外殼是材料;複雜一點,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是材料,電腦裡面的晶體管、電容電感也都是材料。材料可以說是滲透在社會的方方面面。正因為材料的種類如此之多範圍如此之廣,而每一個研究者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們才需要很多的人力來從事材料科學與工程的研究。

話拐回來,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入選「雙一流」。我的看法也就是這兩點:

服務業突飛猛進,漸現疲態,製造業奮起直追,人需要材料;

強交叉步履維艱,難上加難,種類多求賢若渴,材料需要人。


竊以為,材料學科的設置,在精不在多。我們需要的是擁有很高的物理,化學水平作為支撐的高端材料研究與開發,而不是現在遍地開花,大批量招生的無機非,金屬等學科。


不知道今年跳出材料坑,選擇考法律碩士是不是正確的選擇。。。。


葛大爺這段話充分說明了我國材料行業的發展的現狀:

所以要建設呀,懂不?


先佔個坑吧,材料本科大二作答,以後讀研了或者有了別的理解再增加內容。

下文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給材料的同學們澆冷水;第二部分-給適合材料的同學鼓勁

以我目前能看到的現象分析:

1.材料領域人員飽和非常嚴重。我們課題組基本上每次在定課題之前看有沒有重複,都能得到肯定的答案……以我目前做的無機氧化物半導體為例,每年氧化鋅的paper能繞地球一圈……哦不,差不多幾千篇吧,每年都有氧化鋅大會,可見有多少人在做,這僅僅是一種氧化物!至於全世界多少材料狗,我不知道,但你們懂得。

2.科研和實際生產脫節。我現在做一個用生物模板製作複合材料,然而只有檢測結果出來以後我才能知道它是否有相應的功能。一般這種比較冷門(熱門的paper太tm多了,真心看不過來)的性能都有點……慘不忍睹,講真,不知道這東西怎麼投入生產,而且模板也不是可以定性定量製作的。

3.大學專業課設置寬泛而不深刻,我們學校的材料系相對偏理科,對物理化學的學習還算是比較到位的,但是跟物理,化學專業一比就被秒殺了。物理的四大力學我們簡單學經典物理和量子論,化學的那麼多課我們用一個材料化學基礎和若干類似的課替代,在深度方面欠缺很嚴重。這樣不管是跟物理還是化學的同學競爭,劣勢都很明顯-基礎不牢。

勸退和情懷的分界線~

材料屬於基礎學科(至少我們學校研究的都是),註定不是依靠金錢的誘惑來吸引人的。像我這種不會和人打交道的,在基礎學科里搬磚倒不失為一種樂趣。如果能做到比較高端,自然待遇很高,雖然這個比例相比經管cs要少很多。但從高校材料專業還在擴張這個勢頭來看,出路還是有的,當然我不建議非雙一流的同學進材料坑,因為學歷的原因,你們在這行先天是有劣勢的,想彌補必然需要額外的努力,這真的很難。欸?我不是應該談情懷嗎?

但基礎學科總要有人做的,如果你家境殷實(中產及以上),屬於雙一流學校,並喜歡自然科學,講真,材料真的挺適合你。材料的入門難度沒有數學物理那麼高,不至於動不動就是看天書,自然給喜歡的人降低了門檻。而且材料滲透了各行各業,選擇的方向和餘地都很充足,至少還過得去,當然前提是你做的不是那種毫無技術含量的體力工作,需要有自己在科學知識方面的深度和科研時的能力。隨著國內經濟發展和科研經費提高,材料的待遇還是可以繼續上升的。這次材料雙一流數量最多毫無疑問能體現這種趨勢。

最後,說句心裡話:我不希望更多的人來材料這一行,本來人就報滿,僧多肉少,真的很殘酷。但沒人來材料更不行,萬一你們都跑去cs和經管了,估計還是要gg,就沒法玩了。再建議來材料的給自己準備跳退路,不管是cs,金融,公務員,教師還是別的,總要有自己的判斷和想法,要保持理智,切忌跟風和放棄思考。

以上。


材料化學專業關係到到國防軍工行業的發展,國家對這些專業傾斜很正常


蘇州大學的特色是數學師範和血液病。材料學是為了發文章而搞的一個新專業,入選非常奇怪。學生就按照這個去報志願吧。


你和自己有仇啊,學材料學。你在吉大學車輛工程不是挺好么。現在製造業車企最賺錢。


以我為例,我學的材料,但我所研究的方向是能源脫硫,這裡涵蓋的學科有材料,化工,能源動力,環境等。它是個交叉學科,涵蓋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並且對人類社會發展起關鍵作用。但現實情況是,很多學生選擇專業時主動避開材料相關,無非是製造業發展緩慢,待遇比不上金融,互聯網這些,如果國家再不重視材料,說句嚴重的,中國藥丸。。


儘管開設該學科的學校眾多,學生數量驚人,但是不要忽略畢業以後的工作環境以及流失比例,還有多少人還在從事相關工作,是否真的能對材料工業發展起到建設性的作用。究竟還有多少人能在信息時代的快速沖刷下守著老一輩的艱苦奮鬥,仍是未知之數,具體參見http://www.zhihu.com/question/58879007和http://www.zhihu.com/question/57249911


因為材料是典型的各領域交叉學科,都有涉及。譬如:有建築材料,有土木材料,有機械,有航空,有電子,有生物……絕對的萬能膠


誰讀誰煞筆


一級國重 嗯哼 沒選上

牛逼壞了


嗯,剛公布的時候發的朋友圈。

找了一下,好像不是42.

原文的鏈接在這裡http://mp.weixin.qq.com/s/BKVPLWP7kTe2UeMkaoAzmA

發完朋友圈,一個今年畢業的博士師兄的回復。

之前做拉伸實驗的時候看到這個還和實驗老師討論了一下,擴招的事情,一致認為不明智,做材料的門檻高,學起來難度大,需要的設備多,這些擴建的學校,甚至已經有的小學校材料學院連個掃描透射都沒有,怎麼做實驗?難道光進行一下熱處理,拍個金相?那樣的話擴招有什麼用呢?

說影響,1.當前待畢業和即將畢業的博士博後去高校會容易很多,2.當前在讀的碩士和本科生找工作更加困難,多數有能力的會趨向轉行,餘下一些隨波逐流的人做材料,嗯,出不來成果。3.信息閉塞的在讀農村高中生,好像不絕對,大概就是那個意思,階級好的大佬能夠得到更多的信息和指導,有效的規避一些坑,窮人和父母無知識階級的孩子讀書的收益最小化,前景灰暗。

等會兒寫。嗯,我是某Top前500材料學院做高溫合金的。


我只是感覺。。現有的材料狗會越來越可憐


佔個坑,以後慢慢答。

首先想到的是這些人要吃飯。還有圈子。


我們班26個學材料的,最後干本行的不超10個,大部分轉行了


感覺不知道又得忽悠多少小朋友進入材料這個大坑。材料本來已經供過於求了,每年那麼多材料畢業生轉行了,只希望不要再擴招


材料科學與工程作為科研中的基礎學科之一,也作為各個行業的上游產業,是應該得到廣泛關注!國家的某些方面科技實力沒有達到世界頂尖水平,材料學跟不上是主要原因之一。

就比如電子信息領域,傳統的硅及其化合物、砷化鎵、氮化物等材料已經不能作為最新研究方向了,雖然電子產業看似蓬勃生機,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上游材料的研發及開發很大程度的限制了今後的發展!

————————————

補充:

評論說進入一流學科建設的大部分是金屬等非高科技行業,我是覺得,中國材料科學整體都相對落後,應該全面發展!不過還是希望高科技產業能夠快速發展,畢竟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能有這麼多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進入一流學科建設,終歸是對大局有一點點推動作用的。

本人小白,希望大神前來交流指正!


西工大學材料的,西工大材料入選了航空航天居然沒入,對於結果只想說,材料太廣了,是個學校都有材料,但是有航空航天的學校就那麼幾個。按前10%,出現這樣的結果似乎也不那麼奇怪。可見日後同行也好競爭對手也罷會有很多,而且都說自己是一流,只好呵呵了。


推薦閱讀:

素質教育是否對窮人不公平?
你見過哪些家長群里的奇葩馬屁精?
在南昌三中讀書是怎樣一種體驗?
兒子想學習曳舞,我應該贊成嗎?
為什麼中國人對印度會有巨大的認知偏差?

TAG:教育 | 大學 | 大學專業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雙一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