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左右)歲,博士(在讀或已畢業均可)畢業的你,現在工作環境、薪資待遇以及感覺怎麼樣?

包括但不限於35歲,包括但不限於已畢業博士,麻煩答主先簡單介紹下自己的學歷等情況,有答必贊


生物千老,事業進入瓶頸期。

人到了三十多歲,最重要的是

1 能不能用別人的錢給自己賺錢

2 有沒有別人給自己幫忙

千老么,看來是都沒有的。

最近正在試製涼皮麵筋準備轉行。

買的麵筋彈性太好了,冷了以後又縮回去了。


增補寫在前面的話

「...子孔丘者,兩千五百年前,有聖人言,「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學術從來就不是孤立存在,科學總有時代局限,對真理的關照才是信仰的源泉;積極實現自我價值進而社會價值應是我們不惘之初心...」

「文質盡失,則逆天悖命」

這是我在2017年新年給雲社區所有現在和未來的PhD寫的話。我想題主想要的是當今PhD全像的一個切面或者側寫,並且以這種切面和側寫來去將PhD由於互動累積而呈現出的社會層級和狀態來去做內部和外部的對照。既然是這樣,從此出發,就有必要在把握時代大趨勢的前提下,走好自己的路,並且要以一種入世互動的積極方式走好適合自己的道路。

科研是一種生活方式,是PhD階段被訓練而掌握,是思考方式是技能,是一種增益的普通人不具備的幸福,而不是其他;可以使我們的精神和生活可以稍微有一點理性的高度,去體驗不一樣的東西。

所以當我們因為無數偶然性而僥倖擁有他時,只要還不是太水的博士,我們應該考慮拿他去為自己和周圍做點兒什麼。你知道自己是不一樣的人,有著這樣一種和人類進步相關的社會分工和推動能力,應該考慮去做點兒什麼。除此而外,我們還是自己,我們只是多了一些東西的自己。

在我所認識的PhD中,有半道崩殂結果在企業直接起飛做到高管又跳出來創業財務自由的,也有本本分分念完生活每況愈下求職無門;我想說有些東西只是原本的自己,並不是PhD強加給我們的。既然多了一些天賜,需要善待之,積極過每一天,做更好的自己。

我確實很多時候都發自本能覺得 還能因為自己由於命運偶然所受的專業訓練 不管是物理的還是人文的 不管是MD的還是PhD的 能因此而對周邊有所貢獻和改變 真真切切被周圍人所需要 把事情做得更順一些更正一些 是比什麼都重要的樸實道理。

以下是與上面割裂的原答正文

-----------------------------------------------------------

2004 北京大學 臨床醫學7年制 本科

2006 北京大學 外科學(骨科)碩士

2014 北京大學 外國語學院 東語系(梵文)博士

35-36歲 從博士算起畢業3年 目前自有一家(60%以上股權)面向海淀區高校主要是北京大學出國人群的高級學術英語學習平台「雲英語」有兩個產品VBY-GRE VB是在二語習得上第一次系統引入歷史比較方法 是一次革命性的創新吧 反轉式教學也是我們最先成功嘗試的;Y-GRE是目前平均分最高(v157)的GRE備考平台。平台加周邊的流水在每年千萬級 多數收益用於捐贈資助科研項目和小型前沿創業項目 改善社區條件 以及股東權益 個人除必要工作開支基本不留存

手裡有若干在孵化項目 有技術轉化的 也有單純創業 並不盈利 有已經融資 有尚未融資 需要各種小筆投入支持 以及支持99級校友醫生集團活動的一些日常挑費 每項不多 加起來不少 總體基本正好是持平

有一支裝修施工隊 未註冊 不對外接活 工人都是好朋友 是個人愛好吧 每年收入-50萬至+50萬不等(因為有時會贈送 包括建材)

因為醫學院和骨科的經驗 也做過不少雜事兒 擔任若干顧問職能 多數是義務或免費的 也有一定收入 有一些幾千塊的工資 這一塊沒仔細統計 大概一年10萬 還有就是一些講課 每次大概1000-10000不等 看是公家請還是私人請 基本轉手就發給忙前忙後的助理做bonus了 自己一般是不留的

從05年開始做股票 趕上大牛市 530成功清倉 轉認沽權證鹽湖鉀肥 翻了幾倍 之後6124之前又成功清倉 當時房價不高 又沒把錢花光 所以北京有幾套房產 基本靠這個過活

13年的時候囤了一些比特幣 成本在2000左右 也沒多少 幾百個 實際成本比這個低 因為有超過一半是比特幣期貨來的(對 當時有比特幣期貨這個玩法 有點兒業餘時間就弄了幾天)我等著看它什麼時候歸零

15年入了黃金 2020年之前不出了 這個我等了5年 因為決定不再做期貨(只能等低點買入)股票從06年之後也沒再碰過 賬號都找不到了

對 我這就是個小型炫富貼 從教育線上算只畢業3年 實際已經工作不只13年了 很多科室的臨床項目都是我指導的 也給清華和周邊院所的博導每周開聯合組會 所以為什麼要邀請我回答這個題 完全沒有代表性

應該還有其他一些隱性收入 具體不能馬上想起來了

謝邀!

-------------------------------------------------

補充 我認為取得專業領域博士學位 35歲左右 在我們這一級最成功的是下面這位 已經拿到了和施一公院士和潘建偉院士同級的獎項 他提到的劉若川還有其他人他們都是99級那一撥IMO數學競賽的 在數學領域非常出色 多數從美國回來在數學系任教 安金鵬是97級稍大 當年是唯一一個數學物理雙科集訓隊

「良心是由人的知識和全部生活方式來決定的」,「科學也絕不是自私自利的享樂」,這是我們始終應有的基本態度。


三十不到,分析化學

環境一流,吃喝管夠包午飯,上下班時間憑良心,不過就是經常會被波士頓的辣雞地鐵坑。每天有效工作時間2-4小時,其中主要做research,副業做一點(別人以為)不怎麼好做的routine

一年base就那麼一百零幾k,公司給期權然而死拖著不上市,發不了財也餓不死的待遇

感覺就是藥廠真是養老聖地……


86年,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本碩博換了三個國家,加上進修,就是四個。目前還在當老師,月收入一萬上下,生活很慘。有計划去信託公司,但還沒有目標,總體說來人生迷茫。近一年天天失眠,因為別人欠我家本息近千萬還不上,暫時也沒有好的解決方法。最近環保風暴又把我爸的工廠停了,雪上加霜,每日如同嚼蠟。多數時候感覺自己很無力,讀了很多書,但就是沒有變現能力,但一切也沒什麼後悔的,因為路是自己選的。其實給學生上課挺開心的,可以忘掉很多不快,但下了課,一切安靜下來,生活還是彷徨。房車都有,但沒有自己的成就,始終還是覺得不愉快,不知道這輩子有沒有成功的機會。


33歲,博士畢業接近6年,在一家灣區硬體公司當Engineering Manager, 手下管幾人,基本工資19w刀,加上獎金,股票和其他福利能過42w刀,公司以工作強度大著名,但是做的工作挺有成就感,每天都笑嘻嘻的


nju本碩博,期間美帝訪問了一年多,16年七月畢業,到現在畢業一年多~所謂的偽科學專業

畢業後花了大半年邊實習邊gap year(玩兒)

今年六月加入了現在的公司 ,目前做政府ppp項目諮詢。由於定崗時候級別比較高,自己也不敢放鬆,七月工作時間240小時,八月255小時。這個月項目基本搞定,稍微少點,也有點時間自己學習相關知識,總體工作時間不少於220小時。(都是實打實有效時長)

工資不能說很高,但是說實話也絕對不算低;

主要在項目上,全報銷了,根本花不了什麼錢;

(你信不信呀~)

當初我自己是這麼考慮的:

一來從校園出來,又是廣義上的跨專業就業,所以剛開始工作,以學習積累為主,希望從事壓力大,難度大的綜合性崗位,不過剛開始嘛,做好龍套,提高自己,徐圖發展;

二來加入現在的公司,本來就不是為了錢和待遇,看重的是工作的自由度和開放性,能夠快速學習知識,而目前接觸的甲方乙方都讓我學到很多;

總體來說對目前的情況還算滿意,慢慢來,博士都讀完了,這點耐心和恆心還是有的


謝邀,自打畢業之後基本就沒答過題了啊,純潛水。不過也已經畢業工作一段時間了,隨便聊聊也當給自己個總結吧。

88年,末流985材料博士,延期半年,sci1234區各一篇湊合畢業。入行半導體,東北沿海三線混口飯吃。

工作的話,大型外企,環境還算不錯。雖然是半導體製造業,但職位關係不用進fab,所以每天就是坐辦公室看數據和開會。每天7點上班4點下班比較奇葩。在公司加班不算多,但很多時候晚上和周末在家還是要工作的。

待遇在本地還算不錯,當然跟一二線還是有不少差距的。所謂年薪20w,其實每月到手也就10k。不升職升grade的話工資漲幅不大。眼看要30了這點錢也就是混口飯吃。養活自己行,真以後結婚有孩子想必還是捉襟見肘的。題主說35,估計那時能勉強賺個30w?誰知道呢,還得看未來幾年的行業發展。

選擇進企業,一來是讀博的時候過的很痛苦,對科研失去興趣了。二來是手裡這幾篇破文章也確實不夠看,好些的高校和研究所人家也看不上。

女朋友是本科同學,博士畢業於隔壁211師範院校。一起來同一座城市工作,在某二本民族學院工作。教師編科研崗,跟讀博時一樣每天自己動手下實驗室,明年開始安排講課。每月到手7k多,也是很辛苦的。

————————————

哎,可惜準確的說現在是前女友了。兩個星期前被人家提出分手,已經搬去學校宿舍住了。都怪自己這些年對她不夠關心和愛護,甚至都沒有意識到太多太多的我以為的所謂小事都一次次傷了她的心。這些年她真的為我付出了太多,而我就這麼理所當然的接受。還有一些生活上的矛盾,雙方家庭的矛盾等等吧,所以在提到結婚的時候她思考很久還是選擇放棄了,已經這個歲數了如果彼此不適合結婚,還是儘早分開的好。不過我還不想放棄,畢竟這麼多年的感情,真的舍不下。先儘力的去改變自己吧,先把生活中的壞毛病治一治,學會認真用心的去關心她體諒她,希望彼此冷靜一段時間之後事情還會有轉機,希望她願意重新接受我,相信我。

就這些吧,跑題啰嗦了一堆也就是打給自己看的,亂糟糟。

最後希望大家都能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一個相愛的伴侶,這兩樣東西是作為馬上30歲的我體會到的近乎生活的全部了。

祝大家幸福快樂


86年, 海外,已婚7年,小寶寶也剛剛出生,博士畢業後工作3年了,大公司,年薪稅後到手30萬,每天有效工作時間1小時左右,長遠下去混吃等死,所以兼職又開始讀書了,雖然挺累的,但很充實和有安全感,至少確定被目前公司炒了後一定能找到不比現在差的工作。有比較明確的五年和十年計劃,dreamlist上有60多條想要完成的夢想。

短期內最大的夢想是後年去南極給老婆過十周年結婚紀念日,十萬一個人,真心不便宜,攢船票錢中。。。


更新12/23/2017:

明年回國回你麻痹!

------------------我是分割線----------------

博士已畢業,目前做博後,明年回國。三十齣頭。每天工作時間基本在10h左右,周末基本無休。倒不是因為老闆太push,實驗室氛圍就這樣,沒有辦法。

感覺還是國內好。可能跟自己出國時間比較晚有關,也有可能跟自己在國外處的環境有關。那些說美國沒有勾心鬥角的人都好自己去面壁了,我現在成天考慮的事情裡面這種東西必須是有的。圍觀各位老闆,人前笑嘻嘻,人後說壞話,算盤打得精,把我當槍使...這些事還少嗎?在國內至少自己熟悉自己人的那一套,在這兒,呵呵呵... 被別人牽著鼻子走,還得陪笑臉,真是不容易啊。

科研環境確實比國內好,雜事也少,大概是因為輔助人員比較多吧。各學術機構之間的交流也多,這是比國內要贊的。但升職稱就呵呵了,競爭太激烈。大老闆和小老闆差兩歲,一個運氣好已成正教授,一個運氣一般,現在還是AP。兩人那個相愛相殺... 我夾在中間也是蠻辛苦的...

收入嘛,基本入不敷出… 我承認自己也有問題,但拿著博後這種破收入,在波士頓這種地方不就屬於在貧困線上掙扎嗎?還累成狗,感覺真心不值。沒辦法,咬牙堅持到明年吧。回國至少教職和編製解決了,收入相對物價(除外房價)而言,還是比這裡有更多吸引力的。

起床準備出門幹活了,大家都加油吧……


25歲top2博士畢業。

在北上深之一的bat幹了一段時間。bat實力是真強啊,感受到大公司的實力了,api隨便調,非常順手。同事都是國內外top學校的碩博。工作也不算辛勞,工資水平,50±5w的樣子。感覺靠自己買房還是有壓力。所做的方向感覺也並沒有科研有意思,並且限制太多,公司還是要賺錢的嘛。深思熟慮後,覺得還是喜歡科研,準備辭職去美國頂級大學做博後了(已經拿到offer)。

雖然還算年輕,但總感覺自己水平太差,對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的認識過於淺薄,希望做兩三年能有較大進步,多發paper,多做出一些成績。以後的路數應該是專註在創業和拿教職這兩路上,房子倒不是著急買,等收入隨意買房的時候再買吧。還是想做出點有意思或者意義的事情,而不是去大公司做routine的事情。不過也是走一步看一步吧。


寫在35歲生日

今天是我生日。起床醒來老婆跟我說「王中年人,你好呀!」

好吧,她比我小兩歲,你等兩年以後的。但是看看自己的狀況,的確從書面上很「中年」(有家,有倆兒子,父母健在,算是上有老下有小,自己在職業發展上還希望繼續上升,有自己的公司,有教授頭銜)。可以說在我17-8的時候我希望在35歲可以擁有的我現在都有了。唯一不同的是當時我認為自己35應該退休了。現在別說退休了,除非做好勒緊褲腰帶喝西北風的準備!這是否可以說明我的心還是年輕的心?

畢竟現在人類壽命期望值都90+了,別說35不算中年,我爸媽都快六十了還幹勁兒十足要給孫子們完成小目標呢。他們可能覺得自己剛到中年。我現在就開始太多感慨是不是有點「少年不知愁滋味」呀?所以沒太多感慨,沒有任何抱怨,只有感恩。感謝父母給我提供的平台和對我的培養(小時候在家多被教做人,長大後在社會上被教做人的尷尬情況就少),感謝老婆,家人,朋友一直對我的支持和幫助。沒有這些人就沒有我的今天。

前幾天二兒子剛出生,每晚又開啟了起夜換尿布模式,但好像也沒覺得有啥壓力。白天覺得動力更足,精神倍兒爽。好好過日子比啥都重要。就像媽媽經常提醒我,別總想著什麼飛黃騰達,遇見不順心的事兒也是正常,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信心十足的去面對就好。我認為媽媽說的很對。好多同齡的80後,當然也包括90後,經常把自己這一代人遇到的壓力描述的怎麼怎麼大,怎麼怎麼不一樣,怎麼怎麼別人無法理解。這種帖子在網上也很受歡迎。留學生說自己苦,ABC也說自己苦。我不覺得我苦。並不是說我的生活一帆風順,那是不可能的,而是無限放大自己遇到的困難除了可以自己感動一下自己之外沒啥積極作用。再說了,我爸媽趕上了上山下鄉,也沒聽他們經常在網上說自己多不容易,再往上一輩子還趕上舊社會了呢(對!就是暗無天日的舊社會!),也沒聽長輩們說啥。為啥到了我這輩兒就各種抑鬱,各種不被理解,各種寶寶心裡苦呢?快拉倒吧。這個完全不符合經濟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呀。

幾周前不到兩歲的大兒子走著走著摔倒了,自己爬起來,拍拍手,拍拍膝蓋,沒有哭,繼續走。我檢查了一下,膝蓋碰破了。我有點心疼,但覺得這麼小就這麼有自制力以後兒子應該是個狠角色,又有點欣慰。所以我就算不跟老一代比,也要跟兒子多學習。哪裡摔倒了,爬起來又是一條好漢。

順便來張35歲生日5天前拍攝的八塊腹肌照片。對!這個很重要。

回到17歲的我,仔細想想好像也不是那時候想有的現在都有了,比如說17歲的我認為在35的時候應該有飛機,還有自己的島。現在就沒有。其實啥都準備好了,就差錢了。別說島了,飛機如果我把公司賣了也是買的起飛機加不起油的那種。好吧,看來在17歲的我眼裡我是一個loser。但這又如何?我得到了17歲的時候根本無法理解的幸福和快樂。每個年齡段就去享受每個年齡段的樂趣,這沒什麼不好。前段時間網上流行一句話,大概是什麼「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我希望我現在還沒有走出半生,但我也從來不嚮往歸來仍是少年。


匿一個

回答一下:

08年博士畢業,當時博士還是香餑餑,兩口子一起分在國營某諮詢單位,作諮詢工程師,大概兩人到手5W/月(我3萬多,她近2萬),平平穩穩做技術工作,幹活很辛苦,也沒有什麼大的發展。現在企業效益下滑,按理收入有下降,但這些年職位上升了,也算是小科長了,差不多還是這個收入。

當時由於在某一線城市,兩人一起努力,理財合理(說來不怕笑話,我們現在沒有自己的車,主要是沒必要,上班有班車,住市區黃金地段),買房比較果斷,現在一線城市2套房,似乎從數字看上去也算小有成就,生活無後顧之憂,收入也能保障有一個很好的生活,現在也忙孩子的學習,生活很簡單,沒時間花錢玩樂。對現在的狀態還是很滿意。

有人提起,這個收入在很多行業不高,甚至偏低,或者提及高薪企業以及自己創業的事情,收入不高的確是這樣,不否認也有不少樣這樣的機會(高薪,甚至還是很靠譜的創業機會),不過後面也拒絕了,還是喜歡樣這平平淡淡的生活狀態,大的國有企業穩定性還是較好,而且夫妻二人是共進退(我要辭職,她也會........這個大家都懂)。在穩定和「富貴險中求」的比較中,有家有小的我還是偏向前者,穩定的高質量生活比有風險的富貴更有吸引力。這是我的生活態度吧。

這回答可能會很沒勁,不過只是過日子,好好生活就夠了。

————————————————————————————————————-

補充一下,說起房子絕無炫耀之意,只是說一種生活狀態。作為外來居民,以工資收入,實現了這個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小目標,對於我並不很強的個人能力來說,已經很滿意了。

————————————————————————————————————

很多人問起我的收入及專業,正如很多朋友提醒的,這收入真不算高,其實作專業諮詢,稍微不錯的專業,一線城市都有不低於這個收入啦。金融,經濟,建築,電信,電力,IT等。


不請自來,88的。16年放棄事業編製來到房地產開發公司,開發部,具體就是報批報建,實際上像個公關部,鄙人內斂靦腆,埋頭苦幹默默無聞行,從0開始,拿到手現金5k,獎金什麼的在觀望,估計一年10w以內。今年年底要當爹。雖然這份工作有一千萬個不想干,離家遠,項目離公司遠,忙時在市內開車時間長達4小時一天,包括各種路怒情況和找車位。上班比上墳還壓抑,堅持的理由就是老婆孩子。身懷零技,發現辭職後啥都不會,沒啥興趣愛好,唯一的健身樂趣也被每日工作磨的沒了樂趣。

ps,好好健身長命,才能在那些B一樣的人墳前跳disco。


我82年的,11年博士畢業在北京一家小研究所上班,入職時工資到手五千,現在七千,職位嘛,一直是辦公室最底層。

感覺就是工作生活都還可以,無欲則剛嘛。在北京要跟人攀比,得累死。

職業規劃?準備混到退休。


09/14/2017更新:

多說兩句我關於海歸的看法,大家做個參考。

在美國有個說法,當年收入在25W以下,收入增長對生活水平有顯著影響。在25 - 100W會出現一個停歇期,收入對生活水平會變得影響不大。100W+又會重新有顯著影響。

我家現在年收入有20W,我預計在三年左右會達到25W。所以收入增長很可能並不會帶給我太多的幸福感。

海歸的主要好處是事業上的,也是收入上的。但是我不確定這些好處能反應到我真正的幸福感上。

有人問比較美國和國內的生活的比較。我的答案是沒法比較。兩者是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無法比較。不同的生活方式適合不同的人。對同一個人,不同的年齡段也會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我個人感覺美國比國內更適合養孩子。就拿幼兒園來說,我現在每月交1.7k能上我家附近最好的幼兒園。地點也方便。但是同等的價錢我上不了國內同等的幼兒園。我個人覺得原因也很簡單,美國畢竟是老牌發達國家,這裡很多標準化的東西在國內還很稀缺,所國內的價格就很貴。

再聚一個例子,我身邊一個年紀大些的朋友,小女兒去年剛上大學,今年就準備回國大幹一場了。畢竟國內機會多。而且他孩子全部脫手,真正的生活上無牽無掛,事業當然可以放手一搏了

---------原答案分割線--------32, 本科985,phd美國top50,化工專業,現在美國半導體行業工作3年

每年稅前90K出頭。存了401K和HSA啥的之後,每月到手也就4K。這個工資待遇算是中等偏下吧

工作不是很忙,一般不加班,但經常晚上和亞洲開會。周末肯定是不會加班的,但是收拾院子和帶小孩出去玩什麼的也是夠忙的。有的時候反而覺得周中上班時更輕鬆。說真的養孩子比科研難多了

短期目標是把綠卡弄了,中期目標是跟老婆結束異地,遠期目標/最重要目標是家庭和諧

工作都是次要的,家庭才是人生力量之源


2004年大一,本碩博都是985,2017年夏季剛博士畢業,單身(更新~已有對象)未婚。31歲總算領到自己的第一份工資。

單位是北京的事業單位,光學類的科研崗位。由於博士期間的大老闆禁止到相關航天院所工作,因此目前的工作與博士期間的方向不同,僅專業相同,正在幾乎從零開始學習。仍然要負責項目,發文章,準備2年後評副研究員職稱。除了工資低,其它方面都還可以~


這真是一道悲傷的題目。先佔個坑。


占坑了很久,博士畢業兩年,上個月正好過完35歲生日。昨天剛辦好離職手續從倫敦這家高頻數據處理的公司辭職回國,入職杭州螞蟻金服做數據處理工作。背景是信息系統本科+三年C/C++程序員+經濟碩+金融博,我來談一下讀金融學博士以及做研究的感受。

  • 不要高估對學術的熱愛。

學術研究是奢侈品。如果沒有足夠的實力不僅僅是經濟實力,每天享用奢侈品會給你帶來極大的負罪感。我博士讀的蠻爽的,真的爽。我老闆在我博士一開始得了腦癌(在和我meeting時抽搐發作,我打急救給送醫院),在我博士答辯前夕痊癒。基本上在我博士期間都是自己想題目然後自己做,很自由。博士論文是基於SEC EDGAR海量文本文件做投資組合分析。自己出資買個幾個T的SSD來處理存儲這些文件,廢寢忘食玩了幾年數據, 剛開始用Perl(代碼有點ugly)後來用Python。 水了好幾篇論文開了n次會拿了一些最佳論文獎,找到教職,老闆回歸,博士答辯前四個月我兒子出生。計劃帶我兒子參加博士答辯,然後帶我父母在歐洲玩一玩,給博士生涯畫一個圓滿的句號,計劃很完美。一輩子做有趣的工作還有工資拿,豈不爽哉?

可是博士答辯前兩個月家裡出事了,中間過程不表,每天住ICU錢就是嗖嗖的往外花。醫院是最費錢的地方。大部分家庭在疾病面前太脆弱了,不出半個月就能讓一般家底掏空。

可是我沒錢。沒錢做什麼研究呢?自己老爸都救不了,你還做毛的大數據分析、投資組合分析呢?突然之間所有這一切沒有了價值,緊接著開始轉型。

當時有兩個選擇,1. 立即回國找工作 2.繼續教職,然後慢慢找到合適的機會回國。我哥當時跟我說,你不要意氣用事,現在回國起不了任何作用也幫不了任何忙。的確,好的醫院床位是稀缺品,我回去只能給醫生磕頭別人還不帶搭理你。這些都是我哥給解決的。

學術研究當然爽,但是很可能對他人沒有價值,沒有社會價值、或者說感受不到社會價值。

深深的無力感,很挫敗。然後還要養家糊口,小孩才幾個月大,教職先干著吧。我的心理承受力還可以,答辯的時候小孩四個月大,過敏+濕疹,我和老婆每天都缺覺,同時老爸還在ICU躺著生死未卜,不過這些事情不會影響我答辯。玩了好幾年的題目當然我最懂、閉著眼睛都可以答辯。

答辯完然後就從歐洲大陸來了英國高校,職位是助理教授,title很好錢不多,適合不缺錢追求逼格的同學。不過我的教職生涯一開始,我就是知道這份工作只是個緩衝,權宜之計。學術生活節奏太慢了。每周有很多seminar,請的都是金融各領域的成名學者,聽seminar進行學術探討也是工作內容之一。每次seminar我都走神,我老爸還是醫院、還沒康復,我tmd在這聽這形而上的東西幹嘛!絲毫不能解決我的問題。另外,學術界太保守了,social+發論文+改論文是一個太無聊的過程,還有就是等級森嚴。

然後就是轉型之路,先在倫敦金融城找了份quant的工作,內容是高頻數據處理,不難很簡單。工作期間把比較火的機器學習、統計學習看了一遍,不難,有點優化基礎的很快就知道怎麼回事。同時一直就在找合適的機會回國,螞蟻金服的機會不錯,家庭團聚在杭州!很激動啊。

這期間的感受就有點像雙相情感障礙的癥狀,時而躁狂和抑鬱。家裡面門框上裝了一個簡易單杠,剛開始教職的時候可以做引體向上10來個,後來就能單次做25個,追求引體向上最後幾次全力以赴帶來肌肉的灼燒感,可以讓我暫時忘掉各方面的挫敗感。

最後,歲數越大,親情就越發重要,很多東西都漸漸變成浮雲。人生苦短,何必浪費時間在貌似好玩但不重要的事情?

這大概就是我這幾年的經歷,其他的想到再補充吧。


今年剛畢業的工科博士,27歲,高科技創業型小公司,老闆是位研究員,自帶核心技術,我主要做配套和集成。薪資不高,稅前20w的樣子,相對於這個學歷應該算很低的,不過好在離家非常近,工作安排自由。目前工作狀態極佳,白天幹活晚上翻文獻,因為產品涉及到包括我本身專業在內的多個學科,每天都在解決問題,產生新問題,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

看得到成長,看得到前景,只是和我曾經料想的下班看些文學書籍的生活狀態相去甚遠,這輩子估計還是跟文藝沒什麼緣分了。


博士,恰好也35了。

在北京,大公司裡面的工程師。

工作環境,外企都差不多吧。 我一般是4點半下班去幼兒園接孩子和老婆。代價就是早上8點20上班,晚上等孩子睡覺了,繼續開個半小時到一個小時的電話會。不過從不留在辦公室加班,我還得做飯呢。

然後偶爾實在情緒低谷了,就找個理由去國外其他分部開開會,增加聯絡。因為搞一些內部研究,相當於自己手上可以報銷費用。

工資待遇因為不屬於新興產業,工資屬於偏下一些的。固定的稅前一個月不到3w的樣子。其他就是一些技術方面的獎勵什麼的,得有硬東西出來評估的,可能平均下來一個月5,6k。

不算累,但是一直有新想法,多看文獻,多和全球不同的專家交流。寫報告就和讀博士時候的發表論文一個模式。

哪都需要真正沉下來從基本理論開始推導搞技術的。技術不停在變,基礎理論從來不變。

更新:

升了半級,轉職到技術專家崗。已經到了技術崗的天花板了。

然後成為 3GPP delegate。

今年發了10個專利。


29歲,國內某公認三本,常春藤博士,工科。在金融行業,以前在美國做過一兩年,現在回國了一兩年,大概兩百萬一年吧,市道一般,沒遇到過幾倍的分紅。一線城市有房,不是核心地段但是有差不多兩百平方,住得舒服,有機會還希望在最市中心的地方買多一套。

感覺挺茫然的,從事的工作其實不是原來讀的專業的,現在沒有從事學術,每每想起都覺得自己很沒用。至於賺錢,其實根本不需要這個學位,所以同齡人都已經做到我的領導了,追不上。還是希望學多點可以有機會自己出來做,很不習慣看人臉色尤其是同齡人臉色做事情。

我大概能猜到題主問問題的原因,以及想聽什麼答案。我想說的是,機遇很重要,你願意折騰也很重要,除此以外,幾乎沒有什麼人的回答可以給你些什麼特別的信息,因為大家的經歷都會很不同。有人勸你不要讀有人說讀了有多好多好,有人和你說只能讀什麼專業,有人和你說如果不是所謂top2就被歧視,有人說越讀越窮云云。都是bullshit。你聰明,你懂得上進和折騰,運氣好,就好了,別的都是secondary。但事業只是人生一部分,家庭幸福以及開闊眼界也極為重要,別顧此失彼,但也不是給自己借口懶惰。

祝好。


推薦閱讀:

科普一些關於現代前沿物理領域的知識是否真的有意義?
當溫度很低的的時候,一直燃燒的火會熄滅嗎?
如何評價「雙一流」建設學科中多所學校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入選?
素質教育是否對窮人不公平?
你見過哪些家長群里的奇葩馬屁精?

TAG:教育 | 職業發展 | 研究生 | 博士 | 博士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