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李成寫的深度學習、優化與識別這本書怎麼樣?


我想回應一下 @ile ile 的觀點。本不應在這個話題上接著糾纏,但是我在amazon上看到了他在我的書評下的回復,很長,提出的觀點很有意思,講通俗點就是「看不懂不是因為書爛,是讀者蠢」。便不忍不答。

這是我的回復:

您好,謝謝您的回復。

您寫的十分客氣。我複述一下:教科書以其陳述方式來分類,可分成高深派和小白派,前者有蘇俄,後者如美國。而國內教科書作者/編者,介於二者之間,基本屬於蘇俄那種。看不懂他們寫/編的書,大可能是因為根本踏不進這門學科的基礎門檻,蠢貨而已。讀不明白,而大呼爛書,止增笑耳。

從我自己的角度下判斷,國產教科書當中屬於您說的這類高深(學霸)派的,袁亞湘老師的《最優化理論與方法》當之無愧了。而與之對應的,就拿美國小白派的《numerical optimization》這本吧。一個要做優化的學生,看不懂前者,起碼能從後者起步,找找方法,補一補薄弱的知識。而後再從袁老師的書裡面反省自己讀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叫書山有路勤為徑了吧?

反觀焦老師團隊的這本書,號稱「深度學習的入門書,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參考書」。如我提原評論出的第一點和第二點所述,該書名不副實。就如同市場上翻天覆地的各校老師編纂的《C++入門》《資料庫基礎》《自動化控制理論》,舊瓶裝新酒的出版垃圾而已。

所以看不懂國產書,是一個信號,就是我們可能又再一次地踩在了國內教師/教授的出版垃圾上面了。當然,我們要警惕,是否讀者自身不符合作者的預期。當我們轉向別的書,我們能看懂的國產書,或者外國書,收穫一些該學科的知識。之後,可以再反觀該書,是否觀點偏頗。這是一種小心翼翼的鑒書態度。但,大概率地,如果一個寫書團隊在該領域無甚產出,如果一個寫書團隊在許多不相干領域都寫(編)了籍籍無名的書,那麼該書基本上是爛書了。

再多說一句,關於免費閱讀這點。在深度學習的領域,讀者可以獲取的大多知識是免費的,不僅是deep learning這本書,也包括一些review,paper,technical report,都是可以在網路上免費獲取的。讀者如我,花了錢,買了焦老師這本書,無非想看看一個大學教授如何系統性地、詳略得當地陳述這一領域,沒想到,再一次地,以熟悉的面目,撞見一本國產的垃圾出版物。

書山有路勤為徑。讀者在一個爛書堆成的山上,就是勤快到跑斷腿,也沒有出路。

是的,而且可能變成一個真正的蠢貨。

------------以下為原回答-------------

爛書。(從程序員、研究生、野外自學者的觀點。)

第一,這本書不適合本科生和研究生自學。零基礎的同學,絕對讀不懂他在寫什麼,有基礎的(讀過一些paper)同學,自己懂的部分還是懂,不懂的部分還是讀不懂。

第二,這本書不適合作為本科生或者研究生的教材。

·首先,第一章開頭,講了矩陣論,從範數一直說到SVD分解,用了2頁……(deep learning這本書用了22頁)

·然後又用了1.5頁,講了交替迭代乘子演算法(ADMM)、用了10.5行,講了梯度下降法。

·然後又用了1頁,講了小波分析、框架分析和多尺度幾何分析……

·反向傳播演算法寫了1.5頁。如果你事先沒有從別的資料上學習過推導過該演算法的話,祝你好運:)

·這本書沒有索引,從內容上來看,119頁花了1.5頁的篇幅介紹了深度ADMM網路,用到了ADMM的知識,但並沒有關於該演算法再多的解釋了。

這本書不是一本內容自包含(self-contained)的書,需要讀者先對這些內容有所了解。那麼那這本書當教材,估計要準備一堆的外部教材和paper。但是,有這功夫,還要這書幹啥?

第三,程序員千萬別買,程序員千萬別買,100塊錢也是錢(流淚)。

它的價值,最多作為一個深度學習脈絡的索引(只看目錄就好了)。《深度學習、優化與識別》 焦李成【摘要 書評 試讀】圖書

Goodfellow,Bengio,Courville所著的Deep learning,內容豐富翔實,一步一步引導,是一本適合本科生和研究生自學,適合作為本科生或者研究生的教材,適合程序員自學深度學習的好書。

而他們的書,卻可以免費閱讀。唉。

英文版 Deep Learning 。

中文版 exacity/deeplearningbook-chinese


針對某些答案說些自己的感想。其中部分內容取自在卓越亞馬遜上的發言。很多話也不是針對這本書或者某個答案的具體評論,只是互聯網上充斥著看不起國產書的風氣,我也談談自己的看法。

--------------------------------------對 @nipan 觀點的回復在此開始-------------------------------------

其實是我寫遠了,有些話回過頭來看,不是對你說的,也不該放在這本書(和你抱怨的問題)的論題底下。關於你最後說的所謂免費這一段,其實我原來的回復中提到了,後來覺得扯太遠在http://z.cn這裡就刪掉了。我認為不少計算機領域相關題目,很多時候嚴格說就是不用買書,買點數學書培養些基礎數學能力,大多數時候就是看點綜述、報告、論文就夠了。書更多起的是一個輔助作用,在很多時候讓我們避免就一些基礎東西還得四處查詢費力。

那你說我給焦某說話幹嘛,我其實不是特意給他說話,具體到咱們這次這個討論,我是給你所謂的「熟悉的面目」說話。你管它們叫做國產的垃圾出版物,我就是想說明在主觀上,我為什麼認為這些出版物不垃圾。我前面的帖子說的太遠,涵蓋了很多其它話題中存在的所謂好書爛書之爭。收縮一下,只集中在你這次抨擊的這些問題上。

讓我們來確認下你的這種書:第一,它有個目錄;第二,它對目錄里的名詞總歸都碼了一些字、有所介紹。無論這些介紹是有的沒的扯兩句、還是數學化的(有時還以一種讓人看不懂的方式展開)、或者是抄來的。所謂舊瓶裝新酒,你拿《自動控制》之類來舉例,這讓我也能更好的理解你的意思了。

主觀上對我而言,這些書真的有用。它經常包含了某個題目的內容、方法,有時候還能論述些意義,無論這些東西是原創還是編篡,對不同的讀者來講質量如何(當然不能有明顯錯誤)。對於我早前熟悉、現在生疏的東西,這種書正好能幫我過一遍、或者直接尋找眼下要用的一些基本知識;對於完全不熟悉的題目,無論是針對未來的需求做個預習、還是純粹就是興趣,我可以用它們產生一個初步的印象,比如這個題目大概是說什麼的、需要哪些數學,等等。無論是熟悉還是陌生,有時候對某題目要求的某種能力,我們本來是具備的,這種書中圍繞具體問題提上幾句,一切就都回來了;甚至某些能力是本來不具備的,正好手頭這本某段講解某個例子都對胃口,直接就有了初步掌握。這種便利性讓我感到滿意。更何況有的教材、半教材類,雖屬低水平編篡,但其實幹貨很多,很適合各種場景下翻閱。

至於很多類似的書內容重複,難道我們會買很多這樣的書嗎?不能因為這種編著者沒怎麼費心、這種對付事的書很多,就認為全都是垃圾。相反,我傾向於認為,它們全都是有用的書,用處在上面一段已經說明。把它們都當成一個佚名作者寫的同一本書的不同版本,不是很好嗎?既然這位「佚名」能滿足我一些使用需求,又何必管別的。我有時候甚至會故意去買一兩本這樣的書,因為對比那些以這樣或者那樣的方法做出很多傳幫教嘗試的書和另外那些我所謂的「學霸爛書」,這些書在一些場景下太好用了。馬桶上、旅途中不提,對一些手頭要做的事,常常翻開一看腦海中思路就有了。你說這種情況下,我為這些書說話,不正常嗎?

我能理解你的期望和最終得到手一本佚名讀物之間落差,但這更多是宣傳上的無恥,而不是書本身的錯誤。正確的信息本身自有價值,並不因為這些佚名實在有點不上心,知識以及其某種展現方式就變得毫無價值,即便這種展現方式不是我們想要的。實話,如果這些佚名和這個風格的著作全部消失,我相信一大批像我這樣用書的人會感到不便。包含著正確的信息、有它的使用場景,這樣的書稱作爛書或者「垃圾出版物」不合適,這就我想表達的意思。

------------上面是在卓越亞馬遜的回復,下面是在此處就一些具體觀點的商榷---------------

對於 @nipan 對我的回復,我首先要說一句,我一開始就把這個話題扯的太遠而且有點沒邊,很大程度上已不適合討論下去。但有幾點我要啰嗦(我覺得自己確實很啰嗦)一下:

1. 首先我無法具體的評價焦某這本書,因為我根本沒看,我只是就對國產書的印象來說,我猜測它屬於學霸類爛書的概率不大,最有可能的是四處弄些知識按照一定的線索組織起來的那種東西。我的出發點很簡單:像焦某這樣的作者,如果你們所言屬實,那麼他在這個題目上很難具備真正的學霸水平;就我看各種所謂「爛書」的經驗,這種書不太可能有複雜到讓人讀者無從下手、作者又處理的極爛的內容(最多是缺斤短兩罷了)。我在這裡也許犯了經驗主義的錯誤,也許沒有。

2.@nipan 所謂「書山有路勤為徑。讀者在一個爛書堆成的山上,就是勤快到跑斷腿,也沒有出路。」,這一點我說的很清楚。我們可以看各種各樣的書,而不可能只看起碼以某些人標準定義出來的爛書。一個讀者只在(任何一種標準定義的)爛書成堆的山上跑的概率非常的小,他既如此勤快,看到(任何一種標準定義的)好書的概率並不比別人更低,所以 @nipan 的這個說法是不成立。

3. @nipan 所謂「而且可能變成一個真正的蠢貨」,我不知道這句話是不是因為他認為我暗示任何人是蠢貨。我確實明說了美國紅脖子農民有很多蠢貨,其實我這種「蠢貨」的說法,沒有太強的惡意,只是隨手撿起的一個略帶貶義的辭彙,也許用「麻瓜」更合適;其次,我所謂的蠢貨或者麻瓜,一般是指從主觀意願上就不學無術的人。我從來沒見過任何人,他十分願意學習,結果卻在爛書堆里跑斷了腿,反而成了蠢貨。這不僅僅是經驗性的看法,而且有其理由,詳見第四條。

4. 如果一個人真正追求知識,甚至達到了願意「跑斷腿」的程度,哪怕他只看爛書而且裡面不少內容是錯的,通過他自己的勤勉,他最終也能把這些錯誤挑出來。如果所謂爛書只是一時讀不通,(任何一種標準的)好書爛書結合、甚至爛書爛書結合,往往花點功夫也就過去了。更進一步說,和所謂爛書較勁,甚至可能比碰到好書得到更多,因為學習其實就是一個找到正確的腦補的過程,而且訓練強度越大,印象和理解往往就越深刻。我不是說看爛書勝過看好書,因為訓練強度不是非需要爛書,也可以在實踐中提高,但所謂看爛書變蠢貨,杞人憂天。反過來對於達到同一認識水平,想通過一兩本好書就容易很多,對很多人恐怕也只是一種幻想。

5. 這個看法分歧的關鍵,@nipan 和我之間,有個重大不同,我覺得是你沒有重視的。我把書看作資料,而你把書看作傳道授業解惑的東西。你們的期望值太高了。需要說明的是,我所謂資料,不僅僅是我已經比較擅長的領域,我才把書看做資料以便用時查閱提示自己。那些我甚至完全不掌握的學科,我也只把書看做資料。所謂學習資料,不是有這個詞嗎?

我把學習看作自己腦子裡的組織過程,各種資料,有的看著容易些、有的看著甚至很不通順、還有的讓人昏昏欲睡,主觀上說,我從來就沒當個事。一本書看不下去,換一本,來來回回的,尤其是對那些我也親自實踐的題目,逐漸的我就建立起自己的模型,短時間內不再需要任何系統性的資料了(比如類似教科書這種)。有時發現自己哪裡缺了點,這種時候很多所謂爛書在提示方面起到的作用,比好書效果還高,因為他們相對淺薄,很容易找到我想要的名詞解釋,而這足夠我重建我本來就有所了解的模型乃至比較大的知識體系。

在這個過程中,我才產生了我在這個帖子里表達的那些觀點。

如果說我嫌你們摳門,這好像有點不合適。不過,我確實是這樣想的:我從來沒指望一兩本經典就能滿足我所有的需求,而且我感覺一些「好書」反而不適應於某些場景。對我來說,我還看重作者看到了什麼(然後放到書里),而不僅僅是作者如何把我教會。有些書發揮後者的作用,但如果一本書發揮了前者的作用,對我而言就是有價值的。

最後我要說明, @nipan 和我之間,還有一個比較大的差別。我只是表述自己的主觀看法,希望這些看法對別人有用。我不想也不認為能客觀評價一本書。如果我明天買了焦某這本書,我覺得挺好,能改變 @nipan 的看法嗎?我當然可以認同 @nipan 的主觀看法,但因為我的其它主觀看法,我不能贊同 @nipan 的看法是有積極意義的。也許更積極的說法是,我需要什麼什麼樣的書(把有共性的需求彙集起來,呼籲有能力的作者往這個方向發展),而不是我覺得這樣的書是垃圾(否定某個我稱之為資料的東西的價值)。

所謂和而不同,其實我的很多話,更多的是說給其它觀眾,就是主觀看法本來就是多種多樣的,就買書而言,就算囊中羞澀,大不了七天無理由退換貨,沒必要參考任何人的意見,因為我們不是別人,就是這樣。

--------------------------------------對 @nipan 觀點的回復在此結束-------------------------------------

不同的書適合不同的人,甚至適合同一個人的不同階段,不同應用場合,沒有上來就說是爛書的。我手頭一些書,明顯有抄襲的章節,甚至抄襲的還是同一來源,我也沒有產生這是爛書的感覺。很多國內的書(寫「編著」的書,別忘了那個「編」字),提煉了編著者認為重要的內容,而編著者這種看法,肯定會和很多讀者重合(基於人的相似性),幫助這些讀者在不同的工作中減輕查閱理解的工作量,這些書自然就有他們的受眾群。

有人提到程序員(其實大多不是Programer,只是Coder或Developer),那麼就說大名鼎鼎的TAOCP,其買家有幾個人通讀了?這能說是虧了嗎?真像那個愣頭青王垠罵的一樣?反正對我來說,有時候是就某個主題查閱、有的時候瞎翻翻,其中某個段落,比如Knuth簡單提到的演算法,我就可以作為線索去看相關的東西,就這一點,就值回那幾百塊錢了。所以對傳播信息的東西,我覺得還是不要花點小錢就錙銖必較。

再說國產書,早期很多演算法書,就是抄的TAOCP加上簡化,那些書因為有作者自己的理解和「翻譯」,實際上使得很多概念更加清晰了,因為沒有那麼「掰開揉碎」,內容少了,其實核心的東西反而突出了。對於一部分人或者一部分人的某個認識階段,看這些二次創作,反而省得看很多也許只有初學者才需要看的廢話(但實際上,作者自認為有必要的那些多餘的論證、說明,初學者也未必受用)、以及作者覺得有意思或者有必要告知的背景。即便這些廢話和背景有用,我們看第一遍的時候很爽,看第二遍第三遍的時候呢?此時那些言簡意賅的書其優勢就出來了。

舉這些個例子是說明,無論是啰啰嗦嗦的巨著,還是編著、簡化的書,甚至抄襲的書,都有其很大價值,更何況大多數處於兩者之間的書呢。

再說國外的書,尤其是90年代以後出版的演算法書。這些書中非常大一部分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垃圾,即便是所謂的一些經典(看清楚,這裡是存在不是全稱)。這裡所謂垃圾,就是幾乎一點用也沒有。更別提其中一些作者拿出來在教材中賣的東西,在實踐中根本毫無價值(因為沒有考慮到工業界實踐的實際前提條件,甚至某些美國工程院院士寫書也這德行);而大多數學生在具備實踐經驗之前,只會覺得內容充實,而不會覺得內容充屎。

這些作者,一般都是學術圈出身,博士-&>教授,寫的書要麼完全不顧直觀(無論是對工業界而言操作的直觀,還是類似幾何直觀之類的意識上的直觀),要麼就是不會說人話,越解釋越讓人煩躁。這種人,就不應該出來寫面向公眾的書,完全背離了美國教育者們應有的面向蠢貨的傳統;但現在美國很大一部分書都是這種既沒有論文清晰明了、又完全不接地氣的東西。

與上一段提到的學霸寫出來的垃圾書相反,為什麼美國一些經典的基礎教科書或者講義被很多人追捧?比如什麼《托馬斯微積分》、什麼《費曼物理學講義》,因為這些書,完全都是給美國人看的。而美國人的一個特色,就是缺乏科學素養,紅脖子農民嘛。當然有人覺得這與他自己的印象不符,因為美國STEM都顯得很強大,但是他們完全忽略了,即便算上各種學霸移民,在美國強大的是少數,弱智的是多數。美國沒有真正的科學氛圍,所以過去的美國教育者們假設自己的學生都是毫無數學科學素養的蠢貨。

反過頭看俄羅斯的書,這一點就越發明確。俄羅斯理工科教育者們都假設自己的學生可以比較順利的操作各種該學科所需的數學符號、能比較清晰的理解各種過程和技巧。但和美國一些學霸作者不同的是,他們一般都會講人話,即俄羅斯作者相對美國不少學霸類作者,更懂得站在目標讀者的角度來設置議題並展開討論,而且不失連貫性和嚴謹性(而很多美國學霸作者寫的書,有部分論文風格但論文的嚴謹性卻喪失了,這可能是因為他們沒有耐心在一部書這樣的尺度上貫徹嚴謹性,而讀者也不是審稿的甚至很多都是小白,他們也就放鬆了要求)。

無論俄羅斯作者還是美國傳統作者(區別於目前很多學霸類作者),這種對自己讀者的假設並不是拍腦袋瓜子出來的,而是基於對自己國家STEM素養的了解和統計。

中國呢,也有自己的國情,一方面,我們的爺爺奶奶很多人斗大字都不識幾個,要不是共產黨非要讓群眾快速脫盲我們的父母能懂多少現代常識也是個疑問(什麼讓十年給耽誤了的在全體國民中其實是少數),這樣一種人文環境造就了我們的起點;另一方面,我們中很多人從小又受到蘇式教育,考上大學的,哪怕比較渣,也或多或少受到基本訓練的影響;這就導致,我們的教育者們,既不敢像蘇聯、俄羅斯那樣教學,又不把我們看做美國大多數人那樣的蠢貨。

另一方面,在學者們看來,實實在在地說,如果連他們寫的那些東西都理解不了,那這就是被淘汰的貨,起碼是走不上學術道路的、進工業界也是個禍害的(當然這種看法可能存在一幫子打死所有相關群體的問題),他們也不關心這部分人(其實是很大一部分)到底是不是能在學業上達到他們要求的那個水平。而這就好比柏拉圖的驢橋,對學界(降低成本)和被淘汰者(及早認清自己),都有好處。這對於美國也是一樣的,如果連費曼、伯克利教程這種難度的都看不懂,難道還會有正牌學者為這些低於平均水平的去寫更弱智的大學物理教材嗎?

所以看不懂國產的書,是一個信號,就是我們可能低於國內相關群體的平均水平了,學懂對我們來說有點困難。即便我們費盡心力,讀了某些掰開揉碎的國外教科書,自認學懂了,可能也不適合干這行。畢竟,很多書的作者認為「顯而易見」的事情,對我們卻需要費很大功夫。另一方面,即便我們下決心干某一行、而且要干到某種水平,通過努力我們也做到了、或者起碼懂了一些東西,這也不說明當年我們看不懂的書是垃圾。

當然,國內學術圈的書籍現在也出現美國學術圈的那種(學霸寫書)問題,我很個人的看法,是堅持它們中很大一部分是真正的垃圾的。但因為中國學者和美國學者腦迴路不一樣,所以即便從作者那邊去衡量嚴重程度相似,對讀者來說是好過一點的。所謂腦迴路不一樣,看看國內的一些論文就知道了,說實話我很難理解為什麼國內學術期刊會認為這些文章是論文。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國內學者,拿中文寫書時,還是能有個「說普通話」的思路的。

沒想到寫了這麼多字,也不想繼續寫了,最後需要提醒一句(事實證明這不是最後),不要拿特例來說事。比如什麼我家書香門第父親少年天才,上山下鄉把他的青年時期耽誤了,去看49年的文盲率和79年的文盲率;比如美國某某某某某某大學比清華北大強多了,去做做美國平均水平的高中試題;比如「而他們的書,卻可以免費閱讀。唉。(github還有中文版的翻譯。)」這樣奇怪的話,畢竟大多數你我他想買的書,美國原版都貴到天上去了。

還有一個很個人的建議,如果比較摳門,其實計算機領域的大多數課題,不見得都需要看本領域的書學習。看代碼、看論文就夠了。不了解其中數學,可以去買各類數學入門書看。再重複一下的是,買美國人的書,請分清楚是學霸寫給未來學霸的,還是學霸/學渣寫給學渣的,而且最好先確認它做到了沒有。

如果你看不懂中國人的書,很大概率你也看不懂美國那些各國學霸寫出來的書(就是「美國那些各國」,沒有語病);或者自以為看懂了,其實只是看懂了科普部分。當然,互聯網很大,必然有不少讀者屬於就需要某種寫法點醒他的人,而恰恰某本書做到了。問題在於,這種人有多少?我自己是這種人嗎?那個嗷嗷亂叫的,他的說法對我有參考價值嗎?

當然寫給學渣的書(主要由美國人創作),你可以期望它把一個梗概給你說清楚,但你不能期望更多,即便看完真懂了不少,從20分到50分,連及格都不一定,還是學渣一個。說這話是什麼意思,不是貶低誰,我自己也不擅長學習。我只是說,如果想要有所作為,很多東西是繞不過去的。像愛因斯坦這條「不懂數學的懶狗」,前兩天還有文章說他腦子的重量低於平均水平,最後他搞廣相,再艱苦不也得把數學課補回來。愛因斯坦對哥廷根數學的評價,在不同時期就天差地別。

關鍵在於,我們不能因為讀懂一本學渣讀物,就自以為自己真掌握了多少東西,那對我們自己有害。當然我們也不能因為自己學渣,需要學渣讀物墊腳,就去罵其它書不是學渣讀物。當然,如果你是一個學霸,你就更沒有必要去罵某些不符合你預期的書連學渣讀物都不如,你都學霸了還亂買書?

我哐哐哐哐寫這麼多,其實一開始只是為國產書鳴不平來的,所以再加幾句。對國產書,尤其是你認為就是寫的不好才導致你看不懂的書,最好也不要著急把這話說出來,萬一讀不懂其實是因為我們人不對,說這話不是把自己暴露了么。另外我觀察到一個現象,就是一些國內的讀者當成寶貝的外國書,真到美國亞馬遜讀者評價卻十分的低。這又說明什麼?

我就是覺得,別簡單被一些惡俗出版社給一波帶著走了,也別因為一本書對自己來說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點,就著急宣揚,跟魯迅發現了舊社會人性的惡似的,沒那麼誇張。相反,如果我們的言論妨礙了別人做出正確判斷,甚至我們一時的看法妨礙了日後處境水平變了的我們做出正確判斷,這是有害的。

那些願意在STEM上下功夫的,好歹你們也是社會進步的真正原力,都走點心吧。說的太多了,滾了。

-------------------------------------------補充:學霸爛書 和 爛書-------------------------------------------

像學霸爛書這樣的詞,確實因為包含「爛書」二字,存在語文上的問題,在這裡說明一下。學霸爛書和爛書是並列的,沒有包含關係。我的觀點是:除了傳播錯誤信息的,沒有爛書。學霸爛書作為一個整體辭彙,在此文內只能指代某種雞肋的書,不能認為是爛書。

就我而言,論文、所謂「深入淺出」的各類書籍(很多人認為是好書)、抄襲羅列簡化二次創作的編著(有些人認為是「爛書」)、詞典或其它工具書,已經構成了完整的、不同層次的資料庫。但這只是我主觀的看法,我認為雞肋的對別人可能有用、所以並非爛書。


焦教授出過好多書,有一年就好像出了四五本。內容驚人的廣: 神經網路,信號處理,免疫計算,數據挖掘,數字水印,多智能體系統,什麼都有,…… 買過他一本神經網路書,一個字,爛,後來聽說被清華某院士痛批誤人子弟,後來沒再看過他別的書。


西電智能所的學生強勢圍觀,作為他學生的學生,我就看著不說話,逃


啥熱寫啥書!只能說明有好生源可以壓榨!


2017年8月19日更新。

學術圈的一個基本規則:緊跟領域前沿,簡單地說,就是要學會跟風。要在這個圈子混,必須向同行充分展示你對前沿方向的深刻理解,雖然實質上你只是流於表面形式的了解。出本專著就是一種比較廉價、比較容易的展示方式。一個簡單的比喻,當年我還是涉世未深的小學生時,為了獲得老師、家長的認可,也必須寫探尋人生和思考生活的作文。

非學術圈的人了解了這個規則,就應該對這種低質量的專著報以理解和寬容的態度,圈內的人實在不容易。圈內的人也不必作太多解釋和辯解,因為學術界和工業界各自有一套自己的玩法。說到底,不管是工業界還是學術界,真正將深度學習做到極致的也就是那幾家。

一個典型的略微偏激的觀點來自豆瓣用戶lynn,引用如下:

低質量國內學術專著的典型!唯一適用的讀者是欲報考作者實驗室的研究生,用來了解該實驗室的研究方向之用。

很明顯本書第一作者是靠其行政職級才得到署名的,書籍的實際作者應該是後面的幾個教授(其實更有可能是其帶的研究生)。書籍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基本理論的簡單複製粘貼;作者團隊的水平參差不齊論文的小結。

對於有心寫就或者認真翻譯的書,不管水平高低,我都給予較高的評價。但這本明顯不是,更像是作者為了擴大其學術影響而催促團隊成員匆忙拼湊而成的任務式書籍。章節安排毫無條理性,內容含金量低且行文缺乏嚴謹。感覺很多時候純粹是為了用深度學習而用深度學習,缺乏對所研究問題的深刻的見解,更遑論理論上的突破。

一部高質量的學術專著,不僅關係著作者的學術聲譽,更凝聚著作者數年甚至數十年的心血和心得。因此國外的知名學者撰寫自己的學術專著,都是用心寫就,反覆斟酌修改。不幸的是,只有小部分國內知名學者重視專著撰寫,比如南京大學的周志華教授,中國科大的陳希孺教授,從而使得我們只有寥寥無幾的值得品讀的中文載體。而像這種質量的專著的出現,恕我直言,不外乎兩個原因:第一,作者水平實在太低,只能寫到這種程度;第二,作者根本就沒打算認真寫這本書。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低質量學術專著的大量湧現呢?


沒看過這本書。

但是以我的經驗來說,國內的大老闆親自操刀寫書的可能性很小。這本書很可能是讓底下學生,小老闆們一人寫一章拼湊起來的。我還見過很多國內老闆搞封閉式寫書,把學生集中到賓館一個星期,不讓出門,熬夜寫出來的。

寫書的目的當然不是為了教書育人和傳播知識,寫書的目的更多的是在評職稱和評獎的時候可以在著作教材一欄添加些東西。由此可想,這類著作的質量怎麼樣就知道了。

此外,焦老師的水平不知道,但是評上了IEEE Fellow,那文章應該還是很多的。我只想知道,最近這些年,焦老師還在搞科研么?還是文章都是底下人寫的?

國內特別不好的一點就是一個大老闆的實驗室,底下人發文章都必須要掛大老闆的名字。而是事實上大老闆連文章做的工作是什麼都不知道。希望焦老師不是這樣的大老闆。


人有名,但,沒看過任何他組有影響力的關於深度學習的paper…


讀者嘛,,,焦老師的書,整體框架很清晰,從理論到應用,指明方向和方法,這就剛剛好,然後具體推到細節,實驗參數,再去看paper,效率反而高效。科研第一線發來拙見


學習機器學習,不要看中文書,包括翻譯的,更別說中國人自己寫的了。


老焦是在教育我們好好學英語


作為一本大綱書還是不錯的啊。有些東西只能作為綜述吧,點到即止的那種,況且文章肯定好幾章不是出自他本人,引用了很多csdn上的文字。然後呢,除非去看原論文,否則國內的某些論文也是一樣的效果啊。。。只是覺得有點把價格定高了,作為綜述不值得這麼多錢。不過花書的譯本都賣這麼貴也情有可原了。。。比起某些某某實戰強太多了,然後我剛入門也傻逼逼的看了。。。md,反正沒那麼差,也沒那麼好,如果真想看推導就去看原論文啊。。。。。。。。


放著那麼多經典的英文著作不看,看這種跟風拼湊一知半解的書,恐怕會事倍功半


這個作者寫了不少各種方向的書籍啊,要不就是全才。要不就是⊙﹏⊙


說焦老師三流學校牛鬼蛇神然後被摺疊的那個朋友

焦老師google scholar被引26000+,獲得過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常年入選中國高被引學者。

您自己是個什麼水平呢?是兩院院士還是被引6w+堪比bengio,lecun?

就事論事,書編的好不好大家各抒己見可以,直接人身攻擊可真是有魄力有水平,勸您去xx社區,某微博噴水過嘴癮去吧


說認真的,科技書籍建議保留英文術語或者音譯,如果能邁出這一步,一定大力支持,即使每個技術只有10行,也功不可沒。

另外希望有人大膽嘗試一下,科技文章不要拘泥於從句前置的語法,大膽的用「之...者」語法將從句後置,應該能把長句可讀性提高不少。支持翻譯最新科技的學者。


推薦閱讀:

面試有多年從業經歷但是基礎不好的程序員,是否需要詢問基礎演算法的問題?
做一個簡單的搜索引擎,需要哪些知識和技術?
有哪些好的編程學習,演算法學習,以及學生練習的網站推薦給學生?
如何證明實現的演算法和數據結構是正確的?
機器學習中的邏輯回歸到底是回歸還是分類?能否用邏輯回歸實現連續目標的預測,比如說時間序列?怎麼實現?

TAG:人工智慧 | 演算法 | 機器學習 | 深度學習DeepLearning | 電子計算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