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醫院麻醉科發展方向,選擇哪些麻醉亞專業比較好?
可能不專業,見解也不深,試著答一下。
麻醉亞專業發展到今天,基本上都能獨立成單獨的學科了。最為典型的就是重症醫學。疼痛近些年也發展迅速,稍微好一點的三甲醫院疼痛學科也已經初具規模,有的甚至開了病房。並且,亞學科的對應的學術學會也基本建立,全國年會規模基本都是幾千人,所以,獨立是大趨勢,這是麻醉科必須接受的事實。
但這並不能改變以麻醉醫生為中心的圍術期醫學的現實,即不論是重症醫學還是臨床麻醉,圍術期醫學的概念逐步深入的結果就是三個亞學科的深度融合。所以,儘管亞學科逐漸獨立,主角仍是麻醉醫生,或者是有麻醉背景的臨床醫生。那麼,我認為麻醉科向前發展的趨勢,是不斷擴大圍術期醫學的拓展範圍和深度,用曾因明和王景陽兩位老教授的話來說,一是促進亞學科之間的融合,二是建立麻醉科門診,將患者決定手術後的圍術期醫學任務統統納入到圍術期醫學的管理下,使得圍術期乃至快速康復外科等等理念能落到實處。
那麼這些理念怎麼落實?麻醉科的亞學科發展具體怎麼做?
我想用我們醫院的例子來說。
今年初,長海醫院成立麻醉學部,下轄臨床麻醉科,重症醫學科,疼痛中心,手術中心,日間病房,麻醉學教研室與實驗室。學部主任鄧小明,各亞學科再分設主任副主任,日間病房和手術中心設護士長。
雖然這不及圍術期醫學要求的涵蓋手術決定後的所有圍術期任務,但理念已開始付諸實踐。以日間病房為例,日間的短小手術首先納入到麻醉科管轄,其實關鍵就是把外科手術作為整個治療的一個環節,統一術前術後的管理。日間手術通常周期短,管理不複雜,這就可以積累一定的經驗來涉足整個圍術期的管理目標,不會出現術前一套,手術一套,術後一套,銜接不起來。
第二是涵蓋重症醫學科進行危重病患者的綜合管理。使得危重病人的交接,轉運和圍術期監護,都是一個科室的同事交接,用藥方法和理念相對一致,特別是術後蘇醒拔管放到ICU而不是PACU,可以很大程度保證患者整體的生命體征穩定。
目前,除了長海醫院成立了麻醉學部,還有西京醫學成立了麻醉中心,華西醫院成立了華西麻醉手術中心,設置理念都基於此。而另一方面,瑞金醫院副院長,瑞金分院院長,中華醫學會麻醉分會前主委於布為教授,更是敢為人先的在醫院設計上就充分考慮了麻醉的圍術期需求,產房,ICU,手術室,DSA導管室等等圍術期任務學科統統相鄰設置,使得不同學科聯繫更加緊密,工作效率更高。
因此,在我看來,麻醉科的發展不應著眼於單獨的亞學科,亞學科都是為了麻醉的圍術期目標。麻醉科是平台學科,是一個醫院的核心樞紐學科,因而麻醉科的發展應該著眼於整個醫院的需求,重症醫學欠缺麻醉科就要補上,圍術期疼痛管理不足麻醉科也要能拿出方案來。因此,綜合考慮醫院的需求來制定個體的發展方案,應是尚未完備的三甲醫院麻醉科的建設方向。
一點拙見,草草寫完,還請指教。
無痛分娩、骨科快速康復、普外科快速康復都是以後獨立執業的好出路
我是一名麻醉小碩啊 目前已輪轉2年。臨床麻醉、ICU各輪轉例1年,個人感覺,三甲手術量太大,麻醉科基本20:00-21:00才下白班,ICU的話,和普通病房一樣,按時交接班。麻醉工作強度大,時間不靈活,幹完一台基本也就不操心了。ICU時間比較靈活,重病人比較多,與家屬溝通技能要求大,知識需要量廣,且夜班值班一晚上被叫幾次酒天亮了,沒咋睡。都是比較費心的科室,目前個人還是偏向ICU,上海這邊每周能休兩天,但據我所知,不是每個地方都能做到,例如武漢,我知道某所知名三甲醫院ICU幾乎每天查房,主治大夫是一線班,工作強度極大。明年找工作,目標在上海或武漢,湖北人。上海的話已有目標醫院,想了解一下武漢的「四大家」,不曉得重症醫學科的要求是不是比麻醉科要高?知道的呼友們可以給我解答下哦~
好像記得幾年前還在學校時教麻醉的老師說過:現在麻醉科的定位是圍術期的監控和術後鎮痛,那到底是說我們越來越精還是越來越沒地位只能自己定義呢,現在我也還在探討。 麻醉簡單來講就是1.監護,2.鎮靜,3.鎮痛。我們注重監護,然後icu就誕生了,但也漸漸離開了我們成為獨立科室(不排除個別醫院還捆綁在一起)。現在我們注重鎮痛,疼痛科就此日益壯大了。雖然越來越多職能離我們而去,但不是也恰恰證明了麻醉學還有很多有待發掘的地方嗎?尤其鎮痛方面遠不止疼痛科,還有門診無痛胃鏡、無痛纖支鏡、無痛分娩等很多很多。 當然,我們麻醉科的正職還是回歸到圍術期監控身上,如果想發展不妨從這裡再鑽研。要想麻醉科得到尊重,我覺得還是首先要得到手術醫生的尊重,那我們就應該在專科麻醉上下功夫,例如小兒麻醉、骨科麻醉等,能夠在專科麻醉上做好也是件偉大的事情。不知道題主是科室大佬還是像我這種還在奮鬥的一線。 小小見解,大家交流交流
最近火的是圍術期醫學,快速康復,日間手術等方向。搞研究就找基礎。。。有成就感的,心臟和器官移植。按照發展趨勢和執業特點,未來錢途我看好疼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