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許小年的演講「中國已經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許小年的演講,主要判斷是中國已經掉入中等收入的陷阱,資本投資邊際效益趨近於零,國企效率低下,國家不該制定產業政策,國家法治不足,保護私有產權不利等等。我以為他講的是經濟,其實他講的是政治。大家怎麼看?

背景信息:許小年最新演講:中國已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了

許小年表示,中國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人均收入停留在大概1萬元美元左右的魔障中。這樣的情況意味著宏觀政策失靈,政府的擴張性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只是為了拉動投資、刺激需求,而「脫實向虛」作為宏觀政策另一種反映,其產生的後果就是把投入實體經濟的錢轉向了房地產市場。


許小年的觀點向來如此,他比較偏自由放任。其視角有合理的,有誇大的。

個人的看法是明年是比較關鍵的一年,今年不那麼重要。今年經濟已有復甦跡象,進出口、鐵路貨運量和企業訂單都開始增長。然而由於債務風險以及選舉年問題,國家開始收縮信貸,許多企業債已經停了。短期內這會造成兩個問題,一個是今年很多企業可能因此死掉,經濟復甦跡象被掐滅,一個是明年信貸會必然放水,許多劣質企業因此起死回生。這兩項都可能造成短期經濟波動,一個是蕭條風險,一個是過熱風險。

當然,許小年擔心的不是短期問題,「中等收入陷阱」本身也不是短期問題。我也一直強調,短期經濟波動不可怕,任何一個經濟體都會有這個問題。即便是政治周期帶來的經濟問題,美國也有。經濟危機本身就像炎症,是經濟體的一種應激反應。在蕭條中淘汰樂視這類劣質企業,讓好企業獲得更大市場份額,自然會促進經濟更高速的發展。因為經濟危機不可怕,可怕的處理危機的方法。

中國經濟也是一樣的道理。《管理世界》今年有一篇論文實證了經濟周期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發現78年前和2008年後經濟波動都和經濟增長負相關,而78-2008年間的經濟波動和經濟增長正相反。經濟波動對中國經濟影響之所以如此,就是處理危機時對改革的態度不同。

從四萬億來,由於鼓勵地方債,現在中國的債務問題非常嚴重,其中許多是以土地質押的形式獲得貸款。為了防止政府債破產,需要限制債務增長,防止抵押品貶值,和拍賣劣質資產。因此去年開始中央摸底地方債,並作出相應規範,這就是限制債務增長。同時中央層面鼓勵PPP,這就是拍賣劣質資產。至於今年大批量的限購,一方面是限制地方債,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防止土地貶值,也就是限制抵押品貶值。因為短期限購雖然會對需求有影響,造成市場成交價貶值,更供給的減少或造成長期增長。《世界經濟》有相關論文,各位不妨一看。

政府土地收縮,會極大的影響城市化進程;企業信貸收緊,會極大的損害民營企業發展。如果信貸泡沫在今年沒有緩解,這兩項政策不得不長期化,那麼中國經濟增長就不會那麼樂觀,「中等收入陷阱」也就並不是危言聳聽。

個人認為短期唯一可以極大促進經濟增長,緩解短期經濟緊縮的,就是汽車行業的整改。限制地方保護,特別是各種採購政策,允許更加寬鬆的併購、兼并等等。以汽車行業為視角,改革上游信貸、能源和金屬行業,規制下游物流等行業。簡單地說,就是用汽車行業的改革爭取時間和增量,短期應該沒問題,類似於當年的家電下鄉。

最近忙,就先說這點。


先看看中央銀行的存款和貸款數據,單位:億(截止到2016年12月):

(一)境內存款 Domestic Deposits:1551494.07

1.住戶存款 Deposits of Households:606521.64

2.非金融企業存款 Deposits of Non-financial Enterprises:530154.91

3.政府存款 Deposits of Government:271063.35

(一)境內貸款 Domestic Loans:1085459.31

1.住戶貸款 Loans to Households :329543.65

2.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 Loans to Non-financial Enterprises and Government Departments Organizations:727230.30

3.非存款類金融機構貸款 Loans to Non-depository Financial Institutions:28685.36

中等收入陷阱國家的幾大特徵:

1.生產投資的邊際效應遞減近乎零

2.企業、政府高額負債

3.內需疲軟,產能過剩

4.經濟陷入兩難,產業鏈總體在中低端水平,成本比低收入國家高,上不去下不來。

產業升級對應的是整個發展模式的轉型,這裡涉及國家制度、法律等等諸方面的變化(改革),絕不簡簡單單是生產企業的事。

中等收入陷阱是一個現象,並沒有精確嚴格的定義,它的邊界是模糊的。

有人認為中等收入陷阱是不發展科技的原因。反向思維一下,那些陷阱中國家的政客和科技精英難道不知道科技的作用嗎?他們為何無作為?或者說作為了,但效果不彰?

拿美國來說。美國毫無爭議是全世界科技進步的領袖,但新技術革命沒能增加多少美國的就業崗位,相反,互聯網泡沫破裂,還產生不少失業的。

作為發展中國家,若想人民整體收入水平上一個台階,必須是全面的產業升級才行。問題是空間多大?中國至少5億以上的農民,他們中的絕大部分勢必從農業中轉移出來,什麼產業能讓這些人迅速把收入向目前城鎮居民看齊?哪種科技可以做到?

我認為,近30年代新技術革命,是以信息技術為主,這種科技的進步,雖然對傳統產業提高生產率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但根本不足以推動傳統產業有革命性的升級和變化,相反,這種信息科技產業本身對就業人口的素質要求極高,即就業崗位的門檻極高,非普羅大眾能普遍參與的,同時它甚至還會降低傳統產業對人力資源數量的需求。

這種科技對實現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收入全面上一個台階的拉動作用是十分有限的,萬不可抱不切實際的幻想。剩下的,看某個貴乎大咖舉的高鐵、航母、大飛機、航天技術等例子,和信息技術存在同樣的問題:就業崗位門檻過高,吸納的就業人口數量十分有限。

目前世界科技發展的趨勢非常明顯的表現出,人類社會的財富分布越來越趨向圖釘化,甚至連金字塔都不是。發達國家的紡錘形收入分布結構將面臨嚴峻考驗。川普為何拚命鼓噪讓製造業迴流美國,這是一個重要原因。

所以我預計,中國靠這些科技進步最終只能實現少部分人的富裕,多數人仍停留在中低收入水平。所以科技進步對於中國越過中等收入陷阱僅僅是一個必要條件,遠非充分。中國若想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必須補完所有高收入國家(刨除賣自然資源的國家)在經濟發展中上過的課,尤其是傳統產業。

中國現在處於中等收入陷阱現象所描繪的發展階段,能否越過並不確定。對普通人來說,並非你拚命努力了,就能成為富人(當然不努力更不能致富),致富是需要很多外部條件的。對發展中國家也是同樣道理。

某報一個勁的拒斥中等收入陷阱說,但是人類社會往往就是這樣,你越不喜歡的東西,它越會找上門來。因為人性所決定,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律所描繪的現象。

繼續補充:

中等收入這個詞並不可怕,如果全體中國人真達到世界平均收入水平,那還真不錯。說明中國至少有上億人過著發達國家水平的生活。

可怕在「陷阱」二字。陷進去很長時間(20年以上)拔不出來。這種危機的苗頭在中國有沒有?貴乎大咖漫天飛,就是不願面對現實中的不利面:

國內資本外流。高收入階層向國外轉移資產成風,導致國家從去年開始進行嚴厲的外匯管制。一個充滿發展機會的國家,怎能是這個樣子?

以東北為代表的國企占壟斷地位的地區,經濟全面下滑,人口自然增長率超低。投資界有句笑談「投資不過山海關」。這說明,沒有行政壟斷權的國企在市場中的發展前景多數非常暗淡,一胎化造成的勞動力失衡的惡果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東北是嚴格一胎化的地區)。整個國內還沒停下國進民退的腳步,一胎化惡果在不斷發酵。打個比方,我們正在奔向懸崖,但車上大咖告訴我們「沒事,這裡離懸崖遠著呢,而且要相信掌舵人不會把我們帶下懸崖」。

這種下滑狀態,已經蔓延到民企。傳統生產型產業已經到了投資基本無收的地步。不知道的同學請了解山東近年的破產大案。山東,是中國經濟最強的三個省之一。

這個時期,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已經世界第一,移動支付人數也是世界第一。但這對那些企業和地區有何用處?

知乎有個問題是「中國房價漲成這樣,為何沒有任何經濟危機的徵兆?」。我說的是:你看不見的不代表它不存在。你看見的也不見得讓你能得出正確結論。大多數人看的是統計局的數據,那是做給全國人民看的,當然要做的花枝招展,妖妖嬈嬈。如果你看我上面的央行數據,你應該就能發現問題:我們國家的企業和政府正在負債經營。天量的M2,世界之冠。

然而,投資生產的邊際效益正在趨零。轉型了嗎?或者說,看到轉型趨勢了嗎?別跟我說BAT、華為,它們遠未到轉型的時候。資產增值,玩泡沫,那是少數人的遊戲。您的存量資產轉成實際的貨幣並花出去,那才算你的收益。估值是沒用的,那僅僅是個指標而已。錢越來越沉積到資產上,資產泡沫觸目驚心。

泡沫這東西很有意思,它並沒有明確的劃分標準,然而又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是泡沫,就破滅的那一天。中國的房產泡沫還沒有破滅,是因為中國的居民資產負債率還算能看。

還有一個問題,我們國家的外匯儲備為何這些年收益為負,還要繼續買美國的國債等各種債券(等於向美國投資)?搞外匯的人是傻子嗎?一點也不傻。我們的3萬億外儲,按官方匯率大約20萬億人民幣,可我們今年的M2增量就是16.3萬億。

我們的總債務相當於GDP的282%多(2014年數據),自2007年以來增長了3倍,這個值比美國還高。理解為何中央出台房地產新政了吧。

經濟危機的徵兆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中國的騰挪空間是越來越小的。

搞投資的人,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們活在當下」。意思是指,預測對於操作並無真正的指導意義,指導當前操作的唯一指南就是現在的趨勢。趨勢無非有三種:向上、向下、橫盤。

中國的趨勢是什麼?


除了中國,還有很多國家被指跌入中等收入陷阱:

讓人困惑的地方在於,什麼是中等收入陷阱,誰提出,根據什麼提出?全球200個國家,這個概念是不是經驗歸納,具不具備普遍性?近30年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進入高收入行列的國家,如韓國、日本、新加坡又怎麼說?

1)中等收入陷阱概念由誰提出?

「中等收入陷阱」最早出自世界銀行《東亞經濟發展報告(2006)》。報告出版後引發極大關注,許多媒體相繼引用、闡述並演繹發揮。

2)中等收入國家、高收入國家標準

按世界銀行的分類,人均國民收入(即GNI,約等於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低於每年1006美元為低收入國家,高於12275美元的為高收入國家,介於兩者之間的為中等收入國家。

也就是說,每個國家都被劃分到一個區間。按這個標準,中國屬於中等收入國家。阿富汗屬於低收入國家,日本屬於高收入國家。

3)中等收入陷阱概念存在哪些問題?

第一,定義區間跨度大,包含國家眾多。人均國民收入1006美元到12275美元範圍非常大,全球近一半的國家地區都落在這一區間。既包含坦尚尼亞、柬埔寨等人均GDP1000美元左右國家,包含牙買加、安哥拉等人均GDP5000美元左右國家,還包含人均GDP12000美元左右的俄羅斯、巴西等國。國家之間差異極大,很難提煉出共性問題。

第二,中等收入陷阱未得到大範圍的事實檢驗。流行觀點認為,南美國家跌入中等收入陷阱,從而很難向高收入階段攀升。但你從全球範圍看,歐盟大部分國家、東亞的日本韓國新加坡等並未經歷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這些國家順利步入高收入區間。

考慮到中國很多城市就相當於歐洲一個國家,以城市的尺度看中國的中等收入問題更有趣:2014年,中國已有48個城市跨越所謂「中等收入陷阱」(現在3年過去,超過50個)。

2014年中國人均GDP超過12275美元城市:


這裡大家可以驚喜的看到,中國已有48個城市、超2億人進入「高收入區間」。排除克拉瑪依、大慶這樣的資源型城市,還有深圳、無錫、蘇州、廣州等33個城市,這些城市總人口超過2億。

作為對比,韓國總人口5000萬。也就是說,中國的這些城市,已經創造了4倍於韓國的跨入「高收入國家」奇蹟。

所以對中國的很多城市,尤其是經濟發達城市,早已跨過中等收入門檻進入高收入階段,再談中等收入陷阱沒太多意義。當然對一些落後城市、對一些資源枯竭城市,收入水平很難上升、很難越過人均12000多美元,那也幾乎是必然。

總體來說,說中國所有地區都越不過12000多美元高收入線,明顯不符合事實,因為現實中有幾十個城市已經越過了;說最落後的地區都會越過12000多美元,這也不符合事實,新疆戈壁灘、青海鹽鹼地總會有些地方收入水平低,越不過。


「中等收入陷阱」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 2006,7左右搞出來的,基本是是世行和IMF的經濟學家在自High的一個東西,學術理論界並沒有對這個概念很感興趣,因為證據實在不足,而且理論定義實在不清,和主流的新古典體系其實沒有辦法很好的結合。中國突然在炒「中等收入陷阱」主要是樓繼偉喜歡這個概念,前兩年派了好多的體制內經濟專家出國考察這個概念,其實裡面很多明白人都知道這個屬於可以隨便往任何中等收入經濟體上套的偽論題。

跳開這個概念將中國發展理論問題,可以有幾個方式。如果你要講全球產業分工、產業升級這些問題,恐怕需要往政治經濟學轉。如果要說創新體制,恐怕更不是現有經濟學能討論的問題,現有經濟模型傾向把創新作為一種簡單的函數或者變數解釋或處理。私有產權和計劃經濟問題現有轉型經濟文獻已多有討論,和中等收入這件事關係不大。僅僅站在現有主流經濟學體系的角度講,除了生搬硬編統計關聯做emprical討論,「中等收入陷阱」很難說是一個有意義的議題。如果從其它非主流體系來說倒是有很多可以討論的東西,展開來講比較辛苦,如果感興趣還可以再回答--要回答也只能說說其他國家的經驗,很難成體系有理論深度地講。

拋開學術,我覺得中國突出的一個問題經濟官員非要裝學術界人士,學術界人士又非要討論非學術問題,而真正兩者都通的人其實沒有,精通自己的專業的也不多(比如許小年)。這搞得大家都很奇怪,好像讓化學家非要討論做菜,廚子非要討論有機化學,莫名其妙。


教你一招判斷經濟學家和政治學家的辦法,你去看他5-10年前發表的文章,看一下他的預測是否正確?如果他的預測是正確的,比如朱雲漢2012年台大演講時的多個預測,那麼他現在的預測也很可能比較準確。如果他的預測都不對,比如章家墩2001年預測了中國經濟要奔潰,那麼他現在的預測很可能也不對。

去谷歌了一下,發現了一些有趣的東西,比如04年對設立新三板股市的看法,再比如03年深圳富士康離開的時候,輿論反應和今天很像啊。

那麼我想問一個問題,14年後今天的深圳,深圳是不是可以說擺脫了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也不錯啊,大概人均GDP1.2萬美元以上,主要指「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如智利(1.35萬美元)、阿根廷(1.25萬美元),到達中等收入水平,中國就和美國差不多了總量。

中等收入陷阱這詞都已經過時了,經濟學家們還是趕緊針對中國發明一個「中高收入陷阱」吧。比如你看人均GDP在2萬左右的,葡萄牙(1.98萬美元)、台灣地區(2.2萬美元)、沙特(2萬美元)。它們也在經歷「中高收入陷阱」,所以中國即使突破了「中等收入陷阱」、還有「中高等收入陷阱」,還有「高等收入陷阱」。

哇,經濟學家錢太好賺啦!


許小年:實體經濟才是中國經濟最大的泡沫

MBZZ


除了房子的投資性收益,中等收入在哪裡?


中等收入陷阱,其實是個偽概念。

實際上,不管是什麼高中低收入,只要大搞干預主義、國有化、工會特權、過分福利和貿易保護。國家經濟肯定完蛋。

歷史上阿根廷曾經是發達國家,結果以上招數齊出,到最後活生生搞成發展中國家了。

我理解許小年的話的意思。也同意 國企效率低下,國家不該制定產業政策,國家法治不足,保護私有產權不利等判斷。

但是在去年,中國依然是一個GDP增長接近7的國家,CPI也只有2。這樣的國家根本不能說掉入了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

而且橫向對比來看,中國其實是全球最傾向市場的國家,換句話說,最資本主義的國家。可以說是華盛頓共識的最好貫徹者。中國不是福利國家,工會、農會等完全沒啥作為。中國的勞動法雖然在近年有所偏向勞方,但是依然比很多國家要自由不少。

世界上很多國家倒向市場都是一步三回頭,好不容易搞個改革,剛發展了幾天,結果左派政府立刻就回頭了,又回頭搞那一套左派的愚蠢老做法。而中國從來就是緊抓發展,一切以GDP為第一。

許小年一直熱衷推廣市場的理念。這一點我非常同意。

但是不知道他有些過分滿足於批評家的榮耀了,有些時候,我覺得他已經有些為噴而噴了。

比如什麼把投入實體經濟的錢投入房地產市場, 「脫實向虛」 。這種話跟那些左派的噴子說的有什麼區別,房地產市場難道不是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

以前他還攻擊互聯網行業,說什麼「 互聯網思維、共享經濟、彎道超車是誤導性概念」,這些概念確實有些時候被誇大,然而互聯網行業依然是中國最具有創新精神的行業。作為一個市場的提倡者怎麼會對此視而不見。

總之,對許教授的觀點好的地方,可以學習,但是為噴而噴的地方,大家也不要接受就是了。


看不過這回答下的宵小之徒攻擊我的偶像,為許教授辯護一把。還有人說他是吳敬璉的徒子徒孫?搞笑么?人家八九十年代在米國讀的博士,師承壓根兒不是吳。

你問許教授的預言準不準?行啊,我們捋捋。

1999年-2004年,擔任中金首席經濟學家,期間最有名的預言是A股千點論,內容包括:

A股要跌破1000點,引入做空機制,解決國有股法人股流通股同股不同權的問題;

到了2006年,預言陸續兌現;

2008年,預言四萬億最終會一地雞毛,引發產能過剩,銀行資產質量惡化等一系列問題。

預言兌現;

2014年,譏諷互聯網+,預言大部分P2P公司會死掉。這個結果大家都知道了。

而這次他的說法,當然也是對的,因為做出這樣的判斷,不需要什麼天才一樣的頭腦,

有基本的經濟學和經濟史知識就可以得出答案。有這種水平的人,在行業里多的是。

對於第一個預言,了解當年國有股法人股問題的人自然心裡有數;

對於第二個預言,了解凱恩斯主義六七十年代怎麼完蛋的人,也能做出這個預言;

對於第三個預言,也不需要什麼特別牛逼的水平,因為國內P2P公司有兩個巨大的致命弱點,

剛兌,徵信難導致無法對風險定價,又做不到too big to fail,死掉太正常了。

至於中國會怎麼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了解日本當年歷史的人自然也能了解原因:

人口急速老齡化;債務過高,去杠杠不力導致的資產負債表衰退;

這兩個問題,當年的日本有,中國也有,並且問題更嚴重。

拿第一個問題來說,日本沒有計劃生育,並且是鼓勵生育的。出生率是富裕後才下滑的。而國內是在窮逼狀態出生率就降下來了。除非社會發生巨大倒退,否則這一下滑不可逆。

第二個問題,你們注意到最近股市債市和大宗商品市場的持續下跌了沒?其實,國內最近的政策並沒有真正降低杠杠率,只是降低了杠杠增長的速度。市場就是這個鳥樣了。而中國由於政權本身的特點,維穩的壓力特別大,這必定妨礙去杠杠和市場出清。許教授自然也清楚這一點,所以他才敢說買深圳房子問題不大,因為這個政權在經濟領域必定是不見棺材不掉淚的。

另外,高票答案提到了「 今年經濟已有復甦跡象,進出口、鐵路貨運量和企業訂單都開始增長。」,我個人不認可這個說法,這些跡象很可能只是一輪存貨周期帶來的反彈而已,2010年左右的美國也出現過這種現象。


他都沒弄清楚什麼叫中等收入陷井,

以及中等收入陷井發生的原因。(或揣著明白裝糊塗)

在知乎混這麼久,怎麼也該知道:中等收入陷井是因為沒有掌握核心技術和先進科技。

只能靠初級加工和人力資源優勢完成最初的工業化,達到中等收入後,發展乏力。加上政府管理水平低下,規劃不了現在和未來的利益。也就是經濟不再增長,政府收入不再提高,但是福利不能降低甚至要更高,否則下台。

最終進入中等收入陷井,經濟不再增長。

以上憑印象,沒查資料,不一定對,有空查了更正。

中國現在的年增長率是6.9%。

對比下印度,2014、2015增長6.9%,世界已經感嘆是經濟奇蹟了!

中國雖然低於原來的百分之十幾和百分之七八的增長。

但是原來1萬億美元年增長百分之十幾,現在如果十萬億美元還年增長百分之十幾,太不現實。

中國政府在經濟發展降速的前提下,沒有追求眼前利益,而是提出供給側改革,去產能,優化經濟結構……這種遠見是其他政府少有的。

而科學技術方面,不管是最前沿的量子通信,量子計算機還是軍用的航母、大驅,民用的大飛機C919剛剛首飛。高鐵也賣到全世界。

手機從高端到低端全面開花。

國企和民企也都紛紛開發海外市場。

房價方面,根據媒體報導是降了,實際上我個人覺得北京還在漲。

基礎設施建設,科研投入、福利方面也都有增加。

經濟增長主要是消費、投資、出口。

說中國經濟增長停滯或降低,數據呢?

那些盼中國崩潰的,見到中國負面新聞就點贊的。

這種沒頭沒腦的中國怎麼怎麼的負面消息,你們也算身經百贊了,哪一次准了?

繼續點贊吧,會有準確的一天的。畢竟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只增不減,只漲不跌。

在發展過程中總會遇到困難和波折。

你們點贊下去總會有對的一天。

不是在此時,不知在何時,我想大約在本世紀。

本世紀只剩80多年了,慢慢等吧。

許小年給供給側改革提供的藥方如下(原文):「由此他為供給側改革提出了四大舉措:

1、保護私有產權。保護產權有助於企業家建立起對於未來收益的穩定預期,使其在穩定預期的支配下做長期投資。保護私人產權是進行長期研發投資的前提條件。保護產權最有效的方法是司法改革;

2、縮小國有經濟範圍。國有企業不可能是創新的主體,因為他們既沒有創新的動力,又沒有創新的壓力,創新的主體必然是民營企業。為了建設中國的創新經濟,一定要縮小國有經濟的範圍,國有經濟越大,這個國家創新越沒希望。

3、放鬆和解除管制。管制是創新的大敵,創新不需要政府的扶持,但是需要一個自由的環境、資源的自由流動,這是創新的必要條件。

4、全面減稅。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把資源更多地從行政性配置下解放出來,也就是從政府的手裡解放出來,在市場上由企業來進行配置。這是減稅最重要的意義,而不僅僅是減輕一些企業的負擔。」

其實他根本的目的就是這個:私有化、民進國退、保護財富傳承,減稅。

總之:讓富人更富,而且代代相傳,窮人?管他呢!

鄧小平說過:中國改革是先富帶後富,共同富裕。如果出現了一個固化資產階級,那改革就是失敗的。

許小年之流其實什麼都懂,畢竟號稱經濟學家。

有的人就是揣著明白裝糊塗,拿中等收入陷井的借口來推銷那套私有化的實質罷了!


  1. 騰籠換鳥。籠子是騰空了。鳥都還沒有來。
  2. 東莞,高峰時期1200萬人,繁榮程度直追北上廣,騰籠換鳥。現在只剩下800萬人,昔日繁華已成過眼雲煙。
  3. 北京上海廣州,嚴控外地人口,發展已入瓶頸。同樣的錯誤。
  4. 戶籍制度,剝削外地人,又不給基本市民服務,造成幾千萬留守兒童,骨肉分離。簡直就是作孽!
  5. 這些蠢蛋在明白人力資源是第一生產力之前,還要再折騰20年。
  6. 產業升級:產業只能在發展中升級,而不會在衰退中升級。外資工廠由於缺工都跑的差不多了,內資工廠直接關門倒閉,哪裡的來的升級?恐怕只有在新聞聯播里升級。我每天都要看10分鐘新聞聯播,來平息下憂慮和憤怒。
  7. 15年股票瘋狂開上天,然後股災割了民眾的現金的韭菜。16年房價瘋狂上天,這是要割未來20年收入的節奏啊!財富高度被聚集在少數人手裡,普羅大眾吊蛋精光。經濟缺乏消費需求面臨崩潰——沒錢買啊!怎辦?賣給外國人啊!否則就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啊!
  8. 勞動力每年減少四五百萬 + 胡折騰。還能繼續發展才是奇蹟。
  9. 請問誰來代表普羅大眾的利益?人家憑什麼要考慮你的利益,而不是他們自己小團體的利益?你什麼都沒有,甚至連自己的思想都不能擁有。
  10. 一會兒大水漫灌,一會兒去產能。折騰過來,折騰過去。反正錢也不是自己掙的,花著也不心疼,折騰完去球。我就怕改革開放30年幾億人的血汗錢折騰完了,又迎來的計生人造的超級老齡社會,那就真的悲劇了。
  11. 天天看看觀察者網打打雞血,麻醉自己一會兒。也只能麻醉一會兒,過後清醒了,還真樂不起來。


先說一個「概念陷阱」問題,這個問題其實挺普遍的。

比如,就像已有的答主已經指出的,「中等收入陷阱」這個概念,是國際銀行這樣的機構提出來的,這些機構高大上、也往往會搞出一套數據及其解釋來支持這個概念。然而,真正的老司機,遇上這些時髦概念的時候一點得小心,概念和能指的不匹配不是靠一些數據和論述就能撫平的。

經濟學上的概念和純粹學理概念不一樣,它不是純粹的邏輯推演,它與事實的關係太密切,這就使得我們必須非常小心這些概念的經驗來源,它如果太普遍和太局限,都會面臨解釋力不足的問題。

同樣的,其實像現在很多跨國機構、外國學者搞出的概念,粗看很牛掰,細看問題重重,比如OECD 搞出的統計體系、國際銀行搞出的經濟方法和排名體系,它們背後的經驗往往是以中等國家(如歐盟諸國)為藍本和基礎的,你隨便拿來用於解釋中國經濟往往就會有問題。

這也不是說非要讓國內經濟學家搞什麼本土經濟理論,而是說,你既然叫個經濟學家,不管是拿來的概念還是自造的概念,總得有一套相對靠譜的經驗和數據分析方法,這可是你的吃飯傢伙。


胡說八道,滿嘴放炮.中等收入陷阱你沒個10年神都看不出來。目前正在產業升級,更不上的企業自己死掉,舉個栗子,現在黑車摩的計程車都覺得生意不好了,自行車也賣不動了。現在OFO單車是漫天飛啊!新代舊這叫中等收入陷阱?產業淘汰好不好。但是高端的自行車上萬買的人大有人在低端車是一輛也難賣出去了。


別看許小年。

在中國鼓吹自由主義的基本都是吳敬璉的徒子徒孫,水平一個不如一個,問題誰都知道,但是有誰給過解決辦法嗎?放任自由?政府不干涉?私有化?放開管制?取消產業政策?

呵呵,是不是聽起來很像休克療法?

當代經濟學幾乎都快變成玄學了,那麼怎麼判斷誰是真人,誰是跳大神?前面已經有答案說的很好了,去翻幾年前的預測,看看他說的準不準。

逐個去搜下面幾個的演講:

陳平 複雜經濟學家 物理經濟跨界 (我對他的評價是鬼才。。。)

1968年畢業於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
1987年獲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校區物理學博士。GPA:4.0(總平均成績為滿分);
博士論文:「非線性動力學與經濟周期理論」。
導師:普里戈金 (Ilya Prigogine) 教授,1977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非平衡態統計物理與耗散結構理論奠基人。

陳平-現有經濟學理論都經不起現實社會的檢驗_演講?公開課_科技_bilibili_嗶哩嗶哩陳平:亞當斯密和科斯是最大的空想資本主義_高清_演講?公開課_科技_bilibili_嗶哩嗶哩

溫鐵軍 三農問題專家 視野更宏大 比較經濟學 農行和新希望集團獨立董事

溫鐵軍《戰略轉型與社會企業》西南大學20170416_演講?公開課_科技_bilibili_嗶哩嗶哩

(溫是我最喜歡的實踐型經濟學家,去過很多發展中國家農村實地調查,好像光墨西哥就去了6次。他在蘇東劇變時買了張機票去東歐親歷經濟動蕩。)

林毅夫 農村經濟研究 跟張維迎辯了十年 (傳奇人物,知名度比較高)

1979年9月至1982年9月,北京大學經濟學系政治經濟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1982年9月至1986年9月,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系師從197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芝加哥大學榮譽教授西奧多·舒爾茨(Theodore W. Schultz),學習農業經濟博士研究生;
1986年9月至1987年9月,美國耶魯大學經濟發展中心博士後;
1987年9月至1993年9月,任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發展研究所副所長、農村部副部長,兼北京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1993年9月至1994年8月,任北京大學經濟系教授

朱雲漢 國際政治經濟學 被金燦榮譽為台灣唯一清醒的人

中國大陸興起與全球政治經濟秩序重組 - 台大政治系 朱雲漢 教授

(差不多5年前的台大公開課,裡面的預言幾乎全部成真,台大政治系教授,北大給他搞了個「大學堂」頂尖學者榮譽,謝謝評論區指正)


覺得新加坡的鄭永年有句話說的很好,全國有2400多個智庫,絕大部分屬於有庫無智那種。
他們很多人就是在杞人憂天,下了場雨就要懷疑洪水要來了。這種人說白了,其實就是整天待在辦公室里看數據,不肯邁出空調屋做調研,弄個大新聞嚇唬你,然後讓你給他撥款的那種研究宅。

以前聽過溫鐵軍的演講,他說即使現在的房市泡沫爆了,都是投機性需求破裂,損失並不是血汗錢,而是余錢,中等收入陷阱對中國來說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單單拿中國的市場開放程度來說,改開到目前為止,市場化的程度相對西方仍然較低。中國目前貨幣化的資產,包括股市房市期市在內的虛擬資產,大概在150萬億人民幣左右,而西方都是幾百萬億上千萬億。但中國最主要的財富並沒有貨幣化,這些資產主要是包括土地、森林、礦山、公共交通設施等等在內的土地資產,市場價值大概在500萬億左右,並且絕大部分為國有資產所掌握。如果把這些土地市場化,得創造多少流動性?又能創造多少GDP?開句玩笑話,如果我們真生氣了,美國人拿頭跟你PK?

而我們目前並沒有這麼做,是因為我們有著200年王朝周期律的歷史經驗,土地一旦貨幣化就會走向集中,結果就是無地農民鬧革命,重新分配土地。從目前來看,我們的經濟雖然遭遇很多問題,但並不是根本性的,還不至於動用土地資產這個壓箱底的法寶。何況我們的中西部、我們的農村仍然需要繼續投資,我們還有幾億人沒有城市化,怕什麼?溫鐵軍還說,現在的西方就是經濟高度貨幣化,虛擬化,我們不會走他們的老路,所以我們要創新經濟學,構築中國的話語權。潛意思在說,西方那一套經濟理論在中國水土不服。

我一平民老百姓,雖不懂什麼經濟學,不過誰說的更有道理我還是能看出來的。中國未來的路有波折,但大趨勢還是向好的,所以要對中國的未來有信心。

反過來看這些叫囂的人在說的什麼呢?

放鬆或者解除管制。

縮小國有資產範圍。

嗯,您看您這話說的,讓我下意識的去查了查我們那500萬億的資產究竟在誰手裡。

===========================================================

另外,原連接的意思有點斷章取義,大家還是看這個:

許小年:中國經濟處在一個轉折點上 - 中國鋼鐵新聞網


有人跟我一樣對「陷阱」這兩個字感興趣嗎?這個詞精妙得讓人想鼓掌,因為它點明了「中等收入陷阱」的問題本質。

忍不住先評價一下大部分的回答:你們知道自己說的是什麼嗎?你們真的研究過「中等收入陷阱」嗎?你們真的不是在討論「中等收入瓶頸」嗎?

什麼叫陷阱,就是等你發現你陷入陷阱就已經晚了。陷入陷阱是一個果,就必然有埋下陷阱的因——對於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原因早就在很多年前的打下國家經濟發展基礎的時候,就一起埋下了。

中等收入陷阱的本質,是一個國家經濟結構存在嚴重缺陷,無法支持經濟繼續發展。而直接表現的地方,就是市場上的行業數量(對外依賴度,獨立度)和行業組合(行業升級和模式升級)。判斷是否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或者判斷是否已經陷入了,也應該是從這個角度切入去分析,而不是存款、外匯、放假等數字——中等收入陷阱問題是結構性的問題,僅僅擺一些數據是遠遠不夠的,更別提沒啥關係的數據。

不要真的以為政府比你們傻,目光短淺好嗎?企業的發展也好,國家經濟的發展也好,都有不同的層次,初級階段模仿出道價格開路,高級階段品牌和創新收割市場。總是有人恨不得中國在30年前就往死里搞品牌喊創新,有沒有成功的可能性不說,初級階段有初級階段的操作方式,用高級階段的操作方式操作初級階段的市場,死得更快。

中國擁有最齊全的工業體系,這意味著我們在初級階段能夠獲得比別人多的多的發展空間,通過這麼多年的積累,各個行業都達到一定水平,足夠支撐中國經濟跨越到高級階段。而中國這幾年已經開始動作了(這一個就不展開了)。

對於中國來說,中等收入陷阱從來都不是問題,如何在未來搶佔更多市場才是我們的目標。但就算中國發展實現突破,巨大的人口數量分薄發展的成果,國民收入的增長速度會比較慢,某些人就各種不平衡,認為自己被壓榨了。


恨鐵不成鋼的恨,也好過假惺惺的愛


我感覺,我們家的狗都比他有發言權。因為長期吃狗糧和肉類,這狗現在奸的狠,會把他不愛吃的東西挖坑埋起來,免得我訓斥它。

消費升級是不可阻擋的浪潮,狗都如此,何況人乎?

人民群眾日子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和中國人民強大的製造能力相結合【感覺缺一不可】,陷阱你個大頭鬼啊。關於中國的需求有多恐怖,參考這個管中窺豹:有哪些圈子裡才知道的小秘密? - 知乎

電視里和新聞里看過他不少報道,早期還信以為真,現在看起來他就是個不食人間煙火熱衷於刻舟求劍的書獃子。

真不是我噴他,不信去搜搜他幾年前甚至十幾年前對中國經濟的評論,再對比下中國的現狀。

對比他和林毅夫的文章,先不說觀點,他要能像林毅夫那樣,添加十分之一實際調查研究的內容和數據,我都大寫的服氣。


其實現在就是中學政治書里說的經濟危機嘛,只是官方不敢公開承認。經濟危機的特徵是需求不足,根本原因是剝削導致窮人購買力不足。

初中學的知識終於用上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日本崛起過程中沒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是什麼?
未來哪些國家會成為發達國家?

TAG:經濟 | 中國 | 中等收入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