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ofo 完成 4.5 億美元 D 輪融資?

https://36kr.com/p/5065383.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這筆錢會怎麼花?會對行業有什麼樣的影響?對競爭對手們有什麼樣的影響?


不到32億人民幣吧。不知道夠燒多久,但前面進去的人害怕自己的資產貶值,就拚命創造假想。我都無法知道這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是誰,誰在對這家公司負責,誰現在能夠對這家公司負責。

但凡看不懂的時候,我都選擇退後一步。實際上,摩拜和OFO都是在想像,包括滴滴,那麼短時間,那麼多資本,那麼大的企業,好比一個催熟的孩子,是極為不穩定的,現在快速發展,融資「順利」還好說,未來呢,哪怕就是看看三年前如日中天的小米,360們,我們就應該保持足夠的警惕,離得遠遠的。而小米,如果不是雷軍,不是那個經驗豐富的人和他的核心團隊,沒有今天。

老話說,來得快,去得快。楠樹長百年,密實!竹子一年生當年死,一陣春雨就起來了。這個世界不會容許太多違背自然規律的事情,歷來如此。


說明兩點:

1,創業領域缺乏大風口,美元大機構的錢沒地方去,憋得難受

2,以這種投資的額度和頻度,兩大單車應該今年差不多可以合併了


就我感覺,ofo有點車輛白送,推廣APP的意味。

一個APP下載後,停留在用戶手機當中,現在的推廣成本是非常高昂的。

ofo在這方面,是完全做到了。在加上勉強還有一些押金停留在賬戶里,這個經濟賬能不能算過來,並不好說。

根據網上一些數據,一台小黃車的採購成本只有200多,按照20%的故障率。只花費40多的成本,就獲得一個用戶持續使用的APP,推廣成本是可以接受的。

加上車輛損壞前的收入,一輛小黃車,只要能夠保證兩三個月的生命周期,就足以維持項目的持續。至少在大城市,是有可能達到盈虧平衡的。

公共自行車,在出行上,確實有極大的優勢。一年花200多用於租車,在方便程度上,是遠遠高過多花幾百買一輛自行車的。

公共單車對於大眾來說,算是很少見的真正有用的項目。去年我才在知乎上看到這方面的提問,不到一年時間,公共單車已經改變了城市裡很多人的出行方式。

相比其他不靠譜的項目,公共單車確實方便了很多人。


我是從事傳統行業的,看著小黃車這麼糟踐東西,真心心痛。

一輛車,需要挖鐵礦,煉製鐵礦,做車架,噴漆,輪子也要種橡膠樹,煉製橡膠,做輪胎。無數的人付出看了自己的勞動,汗水,甚至鮮血(工傷),還有生命。

卻被小黃車這麼糟踐。

各大城市小黃車屍橫遍野,我們傳統行業的勞動成果被揮霍。最後,該上市圈錢的圈錢,該大罵中國人沒素質,賤的罵舒服了,掙到粉絲了,一地雞毛。


OFO作為最不具備公共自行車屬性的產品,居然能混到D輪,只能說現在投資項目的匱乏,投資方的盲目、瘋狂,以及資本能夠顛倒黑白的鍊金術了。。。

所有的人都在談論資本運作,正如最初的鬱金香騙局一樣,所有的人都在談論鬱金香還能漲多少,某某某炒賣鬱金香掙了多少錢,以及不買鬱金香虧了多少,就沒有人關心到底有多少鬱金香以及這都是些什麼鬱金香。

(此處不必拿房地產來做比較,房地產本質是政府做局)

OFO是我見過的最不具備公共自行車屬性的,就這樣一基本思路都沒捋順強行上馬的玩意,基本一路風光到現在我也是大寫的服。

該車使用打氣車胎(第一次看見公共自行車使用打氣胎的),這使得我第一次見到OFO單車時就對它作出否定性評價。充氣車胎和其他設計使得這些自行車最多只有寥寥數月的壽命(別告訴我這些車會有人去打氣,公共產品很少會有私人去主動維護,公司主動維護的話,怎麼去找到這些沒有定位的車輛都是個問題,如何判斷車輛是不是該打氣又是一個問題,能不能支持龐大的產品維護團隊又是一個問題)從現在來看這些車輛在投放後完全處於放棄維護狀態,聽任其車胎癟掉,不能使用。

這就產生極其大量的問題,故障車輛帶來的安全隱患,損壞車輛的法律狀態(是否屬於拋棄物?歸屬誰?)不明,大量投放車輛對公共資源的佔用甚至阻礙。。。

除了車胎,該車其他方面基本不存在什麼反破壞設計和耐久性架構,,使用普通自行車構造,輻條車輪,簡易密碼鎖(最新版本使用了大型密碼鎖,但是依舊是TM要命的充氣車胎),可調式車座可以被隨意破壞,車架構造脆弱。

以及該自行車的APP更是一個神奇的東西,不能計時收費,存在的目的僅限於收押金、收款、收款後從密碼庫調取密碼,考慮到OFO就是普通家用自行車結構(懷疑就是從哪個產能過剩的自行車廠倉庫里拖出來刷上的黃油漆)上加了簡易密碼鎖,APP結構簡單到只能收錢和分發密碼,找個外包就能設計出來。就現在來看,OFO值得稱道的就是其公司內部安全機制了,那條底褲(不密碼庫)到現在都沒被盜(以公開消息為準),看來最起碼在資料庫維護上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到現在為止我都拒絕承認OFO的公共(共享)單車的身份,不說別的,你閉著眼抄也不會抄出來一個到他誕生為止在公共自行車上從來沒存在過的充氣車胎來。。。


ofo的策略就像星際爭霸中的蟲族策略,雖然我的產品不夠好(不能定位單車、車容易壞、車鎖破解容易、維護困難),但是我的車輛數量夠大,車輛成本夠低,我先儘快搶佔這個市場,擠死其它競爭者,等只剩下我一個再說!

我們就等著看看這個策略最後是不是能不能成功吧。


OFO這一輪融資之前,摩拜也剛剛完成D輪融資,新引入新加坡投資公司淡馬錫(Temasek) 的股權投資。同時,此前領投摩拜C輪的高瓴資本再次追加投資。OFO與摩拜正在資本市場展開一場融資大戰。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投資人都能理解OFO與摩拜這場競爭。一位知名投資人說,這是一場瘋狂的賭博。如此猛烈的燒錢模式是不應該予以鼓勵的。「即便是獲得龐大大數據、即便可能作為『入口』疊加或衍化出其他業務模式,即便是再有社會價值和社會意義,如此靠瘋狂地燒錢建立「競爭門檻」模式,也還是應避免和警惕。」
本人專註投資,可為創業小夥伴提供路演平台(恩美路演),創投BP請投 zhouyz@myenmei.com


一個K策略和一個R策略佔了同一個生態位,而且都是一級消費者……這特么怎麼玩?……

咳,這個吐槽有點太專業了?

形象的說,設在某草原上有一堆蝗蟲(ofo)和一個牛群(mobike),一起吃草(燒投資人的錢,收用戶的錢)。

推論1:設草是無限的,且捕食者(車輛損壞)對雙方造成的傷害,並沒有偏離雙方數量比,那麼蝗蟲由於其數量優勢,比牛更具有種群的穩定性。因此ofo先天具有一定的優勢,處於進攻姿態,而摩拜處於劣勢。

推論2:但是問題來了,雖然牛很顯眼,但是相較之下捕食者還是不願意獵殺一頭牛,而是獵殺反抗能力較弱的蝗蟲,所以捕食者對蝗蟲的傷害遠遠的高。被吃掉的蝗蟲到底有多少?蝗蟲群能頂住被吃掉的壓力,擴大種群數量,佔有更多的草嗎?這是第一個問題,ofo在維護損耗上要花多少錢?如果ofo的維護損耗過大,那麼ofo會有一定的劣勢,反之摩拜劣勢。

推論3:若草的生長速度慢於被吃的速度,由於蝗蟲群整體吃草量太大,就有可能不小心把草原吃沒了,大家都無草可吃。對應於投資人沒錢燒了,用戶不想付錢,等等。注意到ofo近期實施的價格補貼,再想想美大、滴滴快的,因闕斯廳。

順便說一下我所住的上海共康地區情況。我早上8:00左右出門,小區門口有停留的摩拜,但無ofo,且時有發生一路走到地鐵站,20分鐘路程,小區門口眾多但始終無ofo的狀況。地鐵站可見ofo停留的數量遠大於摩拜。結論是從用戶角度來看,偏好ofo的應該較多。

我不清楚摩拜的收費情況(因為沒有下載摩拜app,只有ofo),但自從小區門口的公交修改路線,我換用騎車/走路之後,大概一個月時間,沒有付過ofo一毛錢。

關於共享單車的合併,設草整體是夠吃的,那麼合併是沒毛病的,可以和諧共處。如果草不夠吃了,再合併就是逗逼了,大家都餓死?必然要消滅一個。簡單來說就是,如果車輛已經大大超出當地所需,合併就沒有意義(買過來一堆多餘的廢銅爛鐵幹嘛?這和美大、滴滴快的不同,畢竟是重資產的),只能打死一家。所以個人建議是儘快合併,爭取在惡性砸錢開始之前就合併,不要投放超出當地接受能力的車。

還有就是,參考滴滴快的,優酷土豆,合併後會有一個品牌慢慢淡出。這裡一定是ofo品牌消失,因為摩拜的gps和自動鎖是持續經營的保證,肯定是保留這個功能的。但是問題來了,如果摩拜優勢ofo劣勢,摩拜要ofo的垃圾車幹嘛?如果反過來ofo優勢,人家能接受自家品牌消失么?


ofo現在的車子、模式還能走多遠,需要深思。在大街上,近兩周小黃車的數量少了很多,僅有的幾輛車大部分也壞了,小黃車都去哪了,看到新聞,都壞了,壞的車子堆積如山。周末想騎小黃車,找了五輛車才有一輛能騎的。大部分的問題是車牌號碼被刮、被上私鎖、車胎沒氣。注意觀察了一下,車牌號碼被刮或者上私鎖的車子好多都沒氣了,問題來了,你可以刮號碼、可以上鎖,把車子霸佔住,不讓別人用,但是別人把車胎氣放了,你一樣也騎不了。小黃車,科技含量還需提高,不然終將會被其他共享單車甩在後面。


計程車沒得玩了,這次換成了自行車。

前期已經燒了不少錢,沒熬成行業壟斷者,錢回不了本,只能接著燒。以上!·


ofo現在還是免費騎車,摩拜這兩天不免費了,但是我還是願意選擇摩拜,因為小黃車的壞車率實在高的可怕,還有好多刮掉二維碼的,上私鎖的。而摩拜每找一輛基本上都可以正常騎行。所以我寧願徒步也不想浪費那麼多時間去找可以正常騎行的小黃車了。


就產品體驗來說

ofo完爆摩拜(只騎過摩拜的去騎下ofo就知道,摩拜也就lite稍微還算可以)

就產品策略來說

ofo想的就是車子鋪開來就不管了(也沒法管)

這種融資速度,應該是逼著摩拜和ofo合併去的


2017-3-31

——

假設昂,假設,不針對任何公司。

想聯控股有個子公司,叫想聯投資基金。

想聯高管老張下令給想聯投資基金髮2億要投資出去。

想聯投資基金選中OGO共享單車,投資了1億人民幣。

OGO共享單車老闆小王 拿到1億人民幣後,去自行車廠下單16萬輛。

記賬600一輛,實際支出訂購價100一輛,16萬台自行車花了1600萬,還有400萬是打算1年的公司運營支出。

這樣8000萬從賬面蒸發,小王留下1000萬存私人銀行卡上,然後7000萬匯款到想聯高管老張私人銀行卡上。

OGO共享單車故意搞了機械密碼鎖,以報密碼的方式租給客戶,漏洞百出。

客戶可以交押金申請用車,馬上點停止用車但不自覺上鎖,然後退還押金。

客戶可以拿螺絲刀取下小鎖,或者鋸掉號牌,來試圖佔據這輛自行車。

OGO共享單車送去各個大學,各個小區,把16萬輛都發出去,很快就被糟蹋完了。

其中小周是遊手好閒之徒,發現這OGO共享單車的漏洞,就天天搜刮自行車來賣錢,一台賣30,很快倒了100輛之後,OGO共享單車公司報警,警方抓走小周之後,OGO共享單車公司出示成本價是600一台,小周導致OGO共享單車損失6萬,情節惡劣,金額巨大,判刑3年。

OGO共享單車公關部門召集記者,痛訴頑劣分子破壞自行車,並且再次重複公司初衷是想方便大家,是很高尚的,希望大家也道德高尚不要破壞自行車。

各大門戶網站首頁都出現了該報道,網友十分同情OGO共享單車,紛紛為他們點贊。

名聲大好的OGO共享單車的自行車被糟蹋完,又得到了假格基金的5000萬投資,故事還在繼續……

——————————————————————————

我一直就是個陰謀論主義者,看似傻不啦幾的事一定不要線性思維,不要以為人家是人傻錢多,迂迴一下,用陰謀論的角度去看去猜,可以找到合理的可能性,很可能是事情的真相。

共享單車給自行車廠帶來第二春:訂單接到手軟

PS:搞一輛小黃車抬回家自己用是可以的,只要樂意拆鎖樂意鋸掉數字牌,我堅信人家巴不得那麼大量的自行車趕緊消化完,怕歹人不夠用自行車太多,畢竟這人貪便宜但他人只有一個,自行車一輛足以。也巴不得小周那樣的炮灰多來幾個,名聲有了自行車也消化掉了。


騎過三家,ofo,摩拜,小藍。就個人每周末的用車體驗來說,說ofo不錯的人應該都沒騎幾次ofo——找到10輛車,大概八到九輛都是壞的或被私用破壞的——沒錯,不是誇張修辭手法,這就是現實。摩拜老版真難騎,新版帶籃子的很不錯。小藍單車推出了機械鎖版本後,也開始出現ofo的體驗了。

綜上,機械鎖單車必敗,現在大量投放非蠢即壞——從小藍也開始投放機械鎖單車來看,這種行為應該就是為了圈錢了。至於用戶體驗?應該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內。

只看好摩拜。希望摩拜繼續發展壯大!


為什麼不用led燈泡呢?因為白熾燈便宜好用?

前面答主說得很在理,評論里大多沒細看就開始批判了。打氣胎是非常直接的證據,證明小黃車不是互聯網產品。就算有辦法解決一部分問題,比如設充氣樁,至少側面表現出團隊的追求押金和用戶量超過了運營和使用。小黃車最優的解決了冷啟動,導致需求暴增,正是因為他追求押金和用戶量,也將因此失去市場。

跟充氣是否好用,性價比高,用戶習慣都沒關係。用戶想:好騎,車多,不容易壞。小黃車:庫存多,便宜,用戶習慣。所以只是碰巧有兩個需求滿足了,有個需求碰巧有衝突。衝突的地方根本不考慮,毫不猶豫犧牲用戶。

還有說戰略什麼的,各種諷刺答主的。答主只是用文習慣跳了點,不代表邏輯不嚴密。

小黃車可能類似於癌症。吸引大量資源,成長速度喜人,格外引人注意。同時揮霍資源,入不敷出,無以為繼。

摩拜的融資是符合戰略需求,很可能有上限。

小黃車就是無底洞,沒有上限。關鍵,不管新客戶的信息價值多少錢。壟斷市場後2.5元一小時可能也不夠運營的損耗。這樣明顯的以有餘的損去換不足的補。恐怕最後也是癌症的結局。

問問各位,小黃車沒有讓大家佔便宜,也就沒有這麼多自來水的話。現在政府讓大家選擇,未來20年大眾募資公共自行車。A騎著不舒服,2000一輛。但是運行成本低。或者B,200一輛。但是20年總成本包括購車款要20倍。你選哪個?

那你現在為什麼要用led呢?


不看好ofo,產品實在太粗糙,反而是摩拜比較有希望。


夫物速成則疾亡,晚就則善終。朝華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是以大雅君子惡速成,戒闕黨也。


本人作為大學校園裡面使用小黃車的群體,不得不說一句,用車方便的同時小黃車真的存在很大問題。答主所在學校並不差,華五之一。但是依然有同學用完小黃車之後不上鎖,不打亂密碼,所以一個學期過去不說一半但起碼百分之二三十的車是沒有鎖的,大家可以任意使用,損壞甚至騎回家都沒關係,更要命的是APP根本檢測不到你有沒有還車,所以上述行為得不到任何懲罰。於是,,一些人開始肆無忌憚了,曾親眼見過有人在小黃車上上鎖,塗掉二維碼使其變成私人用品的,甚至有另一所高校的同學反應,某輛小黃車定位發現它在湖底......我只想說,這樣下去,這麼多資本不會被敗光嗎,完全沒有管理機制啊


小夥子,後面都是聯想系。

你可以從滴滴的大戰開始,滴滴出行三大創始人團隊中柳青加入看這個問題

相關帖子微信和支付寶為什麼燒錢投資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 - 知乎

這場打車軟體之爭的背後兩巨頭目的只有一個:培養手機支付習慣,為手機支付圈地

你最近看了滴滴收購了一家公司沒有?

但是我要告訴你,打車軟體所造成的是"行業變革",是一場由"技術進步"引發的,行業革命性事件.
"打車軟體"這種新事物的出現,足以顛覆一個用戶基數很大的傳統行業.
如果從這樣的角度看,那麼"手機支付",都可以看作這場變革的驅動因素

同樣道理,公共自行車領域是屬於國家管控的公共交通服務領域,現在自行車作為載體。那麼以後滴滴很有可能會全面進軍出行領域,將一家獨大的公共交通服務公司轉變為幾家科技類型的出行公司,以上是我個人看法,不喜勿噴


正好有人跟我討論了,我就隨口說幾句吧。關於在這麼高估值和投入的情況下,為什麼資本會參與?答非所問請見諒。

首先我們知道,資本總是往著高產出/投入比的地方去,哪兒錢可以生出更多的錢,錢就會去哪裡。而錢生錢的能力是跟運營效率和風險相關聯的。

1. 共享單車的商業模式是典型的有規模經濟效應的,資本投入越多,單車成本越低,曝光量和服務密度也就越高,加持的資本越多,確定性就越大

2. 國內的明星投資機構,由於他們有可能投到百倍回報的項目,所以即便單項目的風險極大,但也能夠支付創業項目非常高的溢價的,但這種價格換給二三流的投資機構就完全不可能了,所以創投界有明顯的金字塔結構,除了基金的回報率是頂尖機構享受最高回報之外,頂尖項目也可以享受最高溢價

上面兩個原因基本上能解釋最初的兩輪融資。至於後幾輪,憑什麼運營效率、政策風險都還沒打磨很好,還會有人願意投大錢呢?

3. 本質上就是錢多項目少。去年整個創投的投資額其實是比15年要多的,但是投資項目數量要少很多,就是資本愈加集中。一方面,因為普遍缺好項目,募來的資沒有特別好的通道能投出去,所以投明星項目,無論是品牌還是給LP交待至少都說得過去。另一方面,對風險投資來說,投資一個明星項目還是要比投一個便宜但是不為人知的項目要安全,這種項目雖然不一定很好退出,但是至少不會死掉了,畢竟還有一大堆的財主共同承擔風險和整合資源

4. 至於滴滴和騰訊參與,類似於此前快車大戰時先是騰訊阿里參與,後是新加坡和沙特國家主權基金參與的情形。至少我們公開知道的,騰訊阿里是為了推支付,哪怕投資的錢賠了,支付給推起來也算是成功的。到了這個層面,已經超出了我們說的風險投資獲得成長回報,PE投資獲得管理效率,證券化或周期行業輪替回報的範疇,是一個更大尺度上的博弈和利益設計。其實對於這些資源和資本的大玩家來說,這種事並不稀奇,只是偶爾釋放到咱們老百姓津津樂道的創業項目上,才感到了稀奇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在中國靠關係的潛規則這麼多?
初學投資理財者該看什麼書?或做些什麼?
一個手上有 40 多萬的投資小白該怎麼取得適當收益,跑贏通脹?
股票一旦出現什麼樣的信號代表牛股爆點?
2016年股市的趨勢會如何呢?對於投資有什麼建議呢?

TAG:投資 | 互聯網創業 | 出行 | ofo小黃車 | 共享單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