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安德的遊戲》的小說?


優秀的科幻小說,十分十分適合青少年。

安德的年紀和你一般大,天賦異稟生來就要是主角,心裡默默承受著不為人知的痛苦,欺負過你的人都會得到教訓並服氣你,愚蠢的大人解決不了問題你可以,最終拯救世界的那個人就是你。

而與此同時,這個主角他竟然那麼善良,甚至可以說是慈悲了。同系列《死者代言人》里更是如此。

更重要的是,這個故事竟然不止一個講法,原來你差一點就不是最後那個救世主,原來每一個人的世界都和你一樣豐富。同系列《安德的影子》是一般故事所沒有的B面。

《安德的遊戲》帶著一些天真的童話意味講完了一場太空歌劇,致中二病的同時又治中二病,能在少年時代遇到安德,悲傷就不會那麼容易逆流成河。


這部小說我覺得不能只看第一部,要結合後面的看,說實話《死者代言人》的風格和《安德的遊戲》我覺得已經有很大區別了,後面的書感覺才是作者真正的思考,《遊戲》這本書感覺就是作者構思了一個超級精彩的故事,把故事講的驚心動魄引人入勝就好了,後面的故事才顯現了作者的「趣味」,什麼是文明?什麼是尊重?誰有資格審判?就想前面有答主說的,傳教的意味開始出來了,不過我作為一個佛教徒並不反感這種傾向。

回到《遊戲》這本小說本身,真的很精彩,安德系列可以排在我最愛的科幻系列前五,和基地系列,沙丘系列,三體系列和邁爾斯系列並列,超過漫遊系列呢。至於有人說電影比書好看的,我不知道你怎麼想的,把安德的哥哥姐姐刪掉,把窺探安德靈魂的超級電腦刪掉,甚至刪掉了安德兩次殺人的情節,這都叫好看的話,誰要再說《銀河系漫遊指南》拍的不好我就跟誰急!


2017-1-7,補充恐怖谷,見第五條

先放事實:各種Top100 SciFi榜單都能進前十甚至前五的作品 個人分析如下:

1.其他穩進榜單的系列還包括三巨頭、沙丘系列、銀漫、嗑藥王PKD、海伯利安等。這麼一比較就更明顯了,安德系列絕對是全年齡向最適合入科幻坑的(捂臉)。畢竟凡爾納和HG魏爾斯有點太年代感了(逃走),而安德其實是表面硬科幻,實際鐵包肉(錫紙包肉吧呵呵)
倒不是對其它作品有意見,畢竟我正式入坑是2001太空漫遊,但我看2001是大一,而我現在可以給14歲小朋友推薦安德系列,還可以給物理沒學好的同學推薦安德系列

2.書里關於某些場景的描寫也的確是,呵呵,耐人尋味吧,「安德,一個可愛的美國富家子弟,殺死了想在浴室里毆打他的人,而豆子,一個大街上的無賴流浪兒,卻讓一個連環殺人犯最終受到法律制裁——《安德的影子》」,或者說十分寫實?安德 的聖母婊和豆子的痞子善良,說實話,很有衝擊力又在情理之中,至少我自己經歷過的觀察過的校園欺凌就是這樣

3.作為科幻小說的「暢想未來世界」部分,或者說幻想黑科技,有安賽波和「敵人的大門就是正下方」再加「小大夫」絕對是及格線以上八十分以下,超過80%用戶大部分理論解釋可以用「這是蟲族」一筆帶過,關鍵時刻推動劇情發展,這對於科幻就是達標了(至少沒銀英傳里那幾段尷尬)。

4.作者筆耕不輟,官逼同死。先正面描寫安德的遊戲,再寫安德後傳,安德的戀愛、安德結婚,安德一家老小的雜七雜八……再把人氣配角豆子扶正描寫安德的影子,再開支線副本、把著名配角之安德尼桑與豆子匯合(到這裡已經是同人界的著名套路了),果然,安德的尼桑與基友團一拍即合(某中國皇帝韓楚的那本,估計永遠不會出版吧)到這裡不得不感慨,原來某人才濟濟的軍事學校,之前幾十年都培養的是混吃等死腦滿腸肥的無聊成年人,真正的神童們都是集體投胎在安德這一屆

個人認為比較耐看的就是《安德的遊戲》+《安德的影子》,再加《死者代言人》。《外星屠異》已經有了狗尾的潛質但除了結尾之外不算扎眼,《霸主的影子》、《影子傀儡》再加《巨人的影子》三本完全是同人界翹楚的級別,其它新出的外傳就開始親自吃設定了(沒錯我說的是聖誕襪)
而且看得太多之後容易對卡德的套路出現反感,其他系列裡一出現少年天才、種族交流失敗、兄弟鬩牆就容易讓人跳戲
(PS:似乎《外星屠異》也不太可能再見光了,支線女主韓清照的老媽,當年的版本是叫「武曌」,英文版里是叫「敏感辭彙」)

5.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卡德神父自己說,當年就是為了寫《代言人》和《屠異》才寫了《安德的遊戲》,不管這是不是拿獎拿到手軟之後的傲嬌吧,或者說先不管屠異的結尾和《精神之子》到底是想表達什麼意思,這個系列裡的主角配角都是有些對所求求之不得又得不償失的,而整個大環境又是光鮮之下一地雞毛

人設:

安德的大哥十歲就能給弟弟妹妹下死亡威脅,卻又是所有人眼中的天才少年,而這家的親媽也就是在華倫苔和安德遠走太空的時候才對著外人說「其實我全知道」。

豆子差點橫死鹿特丹街頭,待他日月可鑒的修女奶奶相信豆子是欽定的救世主,不過因為安德已被欽定,所以豆子是備胎(我傾向於安德被高估、豆子被低估,豆子畢竟代替不了安德)。

整個經營學校的氣氛就是大人們其實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整個評級制度漏洞百出——《安德的影子》」,Bonzo這種完全是被逼出了蛇精病又被逼成了主角的「第二滴血」。基友團說實話只能代表「跟主角關係最好的一群,哈哈,剛好他們智商都夠用」,不得不懷疑有多少神童根本沒法發揮出實際水平又沒法和主角套近乎

軍校不是為了培養正常人類的,人一旦想贏就會有攻擊性,所以真是讓彼得上也不見得會輸,畢竟彼得也很善於拉攏人心,反而華倫苔,最多是高配版佩查,不會對人大打出手(畫風太美),甚至可能直接把Bonzo都拉攏到,但會在和談問題上太糾結,而人類是不可能與蟲子和談的。所以說,安德是聖母婊。聖母這個詞,畢竟在三體之前只有一個意思,就是一位善良且死了兒子的婦女。

背景:

豆子都差點橫死鹿特丹了,馬特丹驢特丹街頭又死了多少天才?

安德父母都是超生游擊隊出身

脆弱的世界和平不過是因為共同的敵人,蟲族一死,天下大亂

不論女王想交流是不是因為擔心只剩一個蛋(好奇怪)或者就是「開門,外星人送溫暖」,人類是不可能與蟲族正常交流噠,除非卡德神父開外掛為什麼感覺很多科、奇幻幻電影中的霸主都長得像章魚? - 何錫庄的回答 - 知乎

不過總而言之,這個系列算是很喜歡的了,畢竟當年望眼欲穿等電影版,還熱情安利過小夥伴


這書我十多年前看的科幻世界出的四本套,具體細節記不太清了,當年看的感覺大致是

《安德的遊戲》:有意思,找續作來看看。

《安德的影子》:好頂贊!卡德神父你寫這種腹黑小孩簡直絕了!

《死者代言人》:雞湯+吐槽+傳教,有搞頭啊!不過為啥為啥卡德神父你筆下小孩那麼腹黑而大人都這麼傻白甜?

《屠異》:你!特!么!在!逗!我!??這什麼鬼結局!傳教雞湯解決不了問題你硬搞個「神之空間」主角進去就能心想事成意念製藥我勉強忍了,你特么在最後復活兩個在這部作品裡完全沒用的角色是搞毛!為了強行出續作臉都不要了!

本來第一次看書是沖著《安德的遊戲》中「小孩子打戰爭遊戲結果是真的」的設定去的——那時的劇透就這麼兇殘——看下來才發現這個點子反而是書里比較平淡的情節,安德和他哥哥彼得的相愛相殺才是亮點。當年看到他哥哥把安德大肆凌辱之後半夜又跑去他床前說「弟弟我愛你」的時候還感慨米帝科幻就是牛掰,85年就這麼會玩了,結果後來發現卡德神父居然反同的……只能說說一套做一套這種事果然是傳教者的天賦嗎。

其他方面的情節只能說是稍微開了個頭,第一次看到蟲族和安德夢中神交洗白後還猜想作者來這一手之後接下來是不是該讓安德和太空艦隊(是這名吧?)對上了,至少也該去查查人蟲衝突的具體內幕以及太空艦隊是否藏有內情吧,結果作者直接讓安德一覺三千年跑去傳教了……不過從《屠異》來看,我就不該對卡德神父的成人社會描寫能力抱有太大期望。


高票某V的言論確實很讓人懷疑究竟有沒有看過書,not even wrong。

知乎上懟人不是好風氣,就澄清兩點:

1. 蟲族從來沒有想侵略太陽系。蟲族是巢群智慧,單個蟲子僅僅是沒有自我的終端,對它們來說死幾個蟲子就像掉了幾個細胞一樣無足輕重。它們也沒見過別的智慧種族,所以在探測太陽系遇到人類時,並沒有意識到傷害了人類個體是什麼大事,只是普通研究而已。這是誤解的開端,後來蟲後通過安德的夢境了解了人類,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也嘗試和人類溝通,但是只有安德可以與蟲後通過安塞波溝通(而且是隱晦的夢境),所以沒有什麼成果。如果人類不反擊,蟲族也不會第三次入侵太陽系,人類反擊而毀滅蟲族,正是一開始雙方文明差異帶來的誤會,最終釀成了悲劇。這就是為什麼安德了解真相後選擇了死者代言人之路,努力彌合溝通的鴻溝。

2. 《安德的遊戲》只是系列的第一作,後續有兩條線:《死者代言人》《外星屠異》《意念之子》系列是接著安德的故事,主題是文明觀念鴻溝帶來的溝通障礙以及為了跨越鴻溝作出的努力,這個主題是作者著力最多的,但是因為太哲思化,評價不高;《安德的影子》《霸主的影子》《巨人的影子》系列是比恩的故事,主題是蟲族戰爭後地球上的波譎雲詭,算是作者在商業化方面的努力,感覺評價也比另一條線更高。但是作者從來沒有說過蟲族邪惡,在他的設定里貌似就沒有邪惡的種族(或許人類除外?),只有文明觀念的碰撞。

回歸正題,我覺得《安德的遊戲》吸引人有兩方面,一是少年的成長,二是迷茫陰鬱的氛圍。

前者帶來的快感和《哈利波特》相似,很容易代入青少年的自己。

安德一開始被刻意孤立,憑智慧打破困境、破除陳規,成為空前絕後的天才,這個主線貫穿整個戰鬥學校情節,在飛龍戰隊被解散時達到巔峰。

安德承受的一切或多或少都在我們的青春中出現過:所愛之人(姐姐)的分別,親人(哥哥)的暴力,老師的「惡意」,同伴的冷漠和嫉妒,校園霸凌,過高的期望壓力……剝去科幻的外衣,這還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如何面對成長煩惱的故事,雖然煩惱的檔次比我們高了幾個量級。所以,安德的痛苦就像是我們的痛苦,而看到安德如何面對這些,就好像看到了一個聰明勇敢的自己,在另一條時間線能做些什麼。

而陰鬱的氛圍,是《安德的遊戲》區別於一般成長小說的獨特魅力。這種氛圍從一開始對安德哥哥的描寫就種下了,在整個戰鬥學校情節中,雖然最吸引人的是安德的成長,但陰鬱如同背景音樂一般持續循環著,安德兩次殺人更是兩個最強的音符。後半段安德離開戰鬥學校後,這旋律就從後台轉到了前台。

這個故事裡不光孩子們是迷茫絕望的,連大人也是,不知道蟲族的真正實力為何,不知道遠征軍到達蟲族母星後能做什麼,不知道培養安德的方式是否正確,不知道安德能給他們帶來什麼樣的奇蹟——回頭想想,他們如果不迷茫絕望,哪裡做得出親手將一群孩子扭曲為人造之神,再向他們祈求奇蹟這種事?反倒孩子們因為不了解真相而相對更加幸福一些。

而最終,神跡降臨了,他們的神卻被壓垮,又被拋棄了。世界得到了救贖,人類卻不想救贖這些孩子,他們只能依靠彼此。

正因為世界如此冷酷,少有的溫暖才如此可貴。孩子們的無比信任,比恩的智慧,教官的保護,蟲後的努力溝通,彼得的援手(雖然別有用心),以及蟲族留下的希望,都是黑暗中的光芒。華倫蒂和蟲後救贖了安德,遠走他鄉;彼得通過政治手腕暫時救贖了其他人,讓他們能返回地球。讀到安德帶著蟲卵和華倫蒂前往宇宙,孩子們紛紛告別的時候,還有《安德的影子》裡面比恩返回地球、與家人相見的時候,難道不覺得心裡有什麼東西被觸動了?

人心險惡,宇宙冰冷,但仍有值得為之努力的東西存在。對於安德來說,拯救他的是能理解他的姐姐和朋友們,而他決定投身於讓智慧種族相互理解的大業。如果要拔高一個主題,那我想這就是了。


看完卡德的安德系列,真為大劉感到惋惜。那麼長的歷史跨度,那麼多金點子,怎麼三本書就寫完了呢?就人類與蟲族那點破事,卡德翻來覆去寫了十二本書,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後后里里外外從不同角度把一件事講了十二遍!大劉啊,你但凡有卡德十分之一的雞賊,就可以把三體系列寫上一輩子了!


我覺得在科幻小說中安德的劇情也算比較中二的了,但是讀起來卻不討厭。

因為安德這個角色塑造得很可愛,他敏感內向,天性純良,而到了軍事學校之後,他理性機智,堅決果敢的一面也展現出來,靠著卓越的領袖氣質吸引了一批精英追隨者。他能讀懂別人的想法,回應朋友的關懷,會和對手討價還價,行動時殺伐決斷毫不留情,但其實他內心也會因此而難過。

這樣的角色怎麼能不可愛呢?

小說其實一開始就說明白了,ender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姐姐過於善良,哥哥過於殘酷,ender是感性和理性的完美綜合,是天使和惡魔之間的微妙平衡,所以組織上看好了他。

電影版為什麼那麼受好評,沒辦法,演員選得太好了,主角的氣質完完全全體現出來了。

如何處理人和外星人的關係是永恆的科幻主題,直到人類第一次接觸外星人之前,這個命題都可以寫出無數多個故事,不同的科幻作家有不同的觀點。


我總覺得是西洋斷罪小學的聖母系龍傲天故事……


我個人感覺第一部是傳統的科幻小說,後面有被輕小說腐蝕的嫌疑。雖然英語文學中好像不太存在輕小說這麼個形式,但......就這麼個意思。不過本來科幻就不是什麼邊界清晰的文學形式,個人作為傳統科幻小說愛好者不太喜歡續作罷了。


這是一本有足夠想像力,具備準確預判性,並且對社會、人性以及諸多狀況有著一定程度思考,可以讓人有震撼感的作品。

始終以為,評價科幻作品不能脫離其創作背景,比如凡爾納的作品如今看來也許稀鬆平常,但在彼時已經是想像力驚人的作品,對比當下堪稱是預言書的存在了。

《安德的遊戲》最初作為短篇小說發表於1977年的《類比》雜誌(Analog magazine),後於1985年發表了同名長篇小說。

前面已經有朋友說到了在那個時候作者已經對社交網路有了相當的認知和精確的預判,並且蟲族的設定也影響了後續諸多作品,比如星際爭霸、星河艦隊、上海堡壘等許多作品都採用了這種母蟲負責思維控制的設定(這一點其實我不敢完全確定是否安德的遊戲首創,只是就我接觸的作品而言,如有疑議希望指正)。

因此我覺得《安德的遊戲》實在是受得起科幻二字的,我覺得這種能夠自洽(甚至預言)的作品設定才是許多科幻小說最吸引人的地方。

就像《三體》的火爆基本是從第二部《黑暗森林》之後才開始的,許多人言《三體》必提黑暗森林理論,正是因為這所有的故事都是基於這個設定鋪陳出來的,這樣所有的一切才合乎邏輯,有了體系,更有了值得思考和討論的空間。

而回到故事本身,無非又是一個天才少年在歷經千辛萬苦打怪升級最後擊敗大魔王的故事,這麼看也許有些套路,但其中又有著許多值得回味的東西。

  • 校園霸凌

  • 不同種族之間的溝通和理解

  • 意見領袖對大眾的影響

無意劇透,但至少有這麼幾點是不用刻意解讀就可以從書中直接反映出來的。並且實際上也有許多跳脫於套路之外的東西,比如真正點了題的最終大戰。

其中關於異族問題在系列作品《死者代言人》中更深入了一層,第一次讀死者代言人時讀到2/3處時有了一些猜想,到最後真相大白之際又覺得原來如此,如今想來只有在讀東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獻身》時有過類似感受,讓你接近真相但最後還是會覺得恍然大悟,一下子想通了前面所有的謎團,並且不顯得刻意。

總之,個人認為是一部值得讀不止一遍的作品。


所有描述人類末日決戰的科幻中,安德算是最經典的一個。

對手不僅實力強大,而且完全無法交流(跟人類差了一個亞門,比人類和螞蟻之間的關係還遠)

人類進入了真正的極權主義時代,為了生存拋棄了道德、文化,只剩下科技還在發展。(這種情況下他哥他姐還能利用互聯網搞事,我只能說作者圖樣了)

人類的局面極端危險,最終戰完全就是神風自殺攻擊,比起潛入外星基地安炸彈時髦多了。(我看的是科幻世界譯文第一版,大殺器翻譯成小醫生,挺好)

安德最大的優點就是站在統帥立場上描述星際戰爭,而不是帶著幾個二等兵去踹門。這樣的故事在太空歌劇時代爛大街,但是到了硬科幻時代就很少見了,比約德的小說更側重於政治鬥爭,而田中芳樹的戰場是純平面的不太硬,還是卡德這部寫得好。

比起天天折騰納粹問題的星船傘兵,有太多現實政治色彩的光環,安德的故事更加乾淨純粹一些,也更對軍事愛好者的胃口。

然而安德故事最大的爆點是主題——互相理解。說真的,在日本動畫之外看到這個主題還是挺新鮮的。

安德的聖母與他身處的嚴酷現實形成了極端的對比,連荒謬感都消失了,反而有了那麼一絲禪意,就是這點,構成了安德獨特的魅力。所以對於這個故事,能接受的人就會無視它的一切缺點,而不能接受的人就一點都無法接受。至於續集死者代言人,作者就差把基督教聖經扔我臉上了,對這樣的傳教方式,我是拒絕的。

我過去對安德到沒有什麼看法,但是看了三體之後我的觀點就有了變化。

如果你選擇三體人攤牌之前的這個時間點切入故事,三體人的誠意比蟲族多了何止億萬倍。人家可是扎紮實實給人類送來了科技的。光憑智子表演了幾十年,說服力就比女王的託夢高多了。

很多讀者最大的問題是倒因為果。你們知道智子是騙子女王是真心的,是因為你們看了小說結局,但在蟲族被消滅和三體人翻臉前,安德和程心都只有有限的情報。在他們做決策的這個時間點,蟲族的可信性遠遠低於三體人,那麼憑什麼安德聖母就是對的,程心聖母就是錯的

全世界都相信三體是愛好和平的,只有羅輯不認同,全世界都認為蟲族是殺手,只有安德不認同,你們覺得他們都有道理。

很好,這很科幻。


這本小說看了很多遍,想了很多遍。

有很深的內涵,評價也是要麼捧上天要麼貶到地。

我倒是挺喜歡的。

另外我倒是真不明白為什麼要和三體聯繫起來。明明是兩個不一樣的故事。

拒絕撕逼。電影看了三遍,覺得還可以但是沒啥深度,到最後看電影的唯一意義變成了聽配樂和看男主。沒錯男主顏值不低,當然我的同學才是他的正統迷妹。

說起來,雖然這個系列我只看過安德的遊戲,安德的影子,死者代言人三本,但是我還看過他的沃辛系列。

卡德的小說里奇幻意味其實更多。背叛之星里幾乎沒有一點點科幻的影子了。一言不合超光速但是就是不肯用蟲洞躍遷,目的我覺得很明確。

在我的想法里,他偏愛於時間這個命題。他的小說里常常出現時間差異所導致的後果,安德和他的姐姐,沃辛系列裡的森卡,諸如此類。

這在科幻里是不常見的,特別還是這種太空歌劇類的小說。

但是即時通訊是必須的啊,那就搞個安賽波吧。

卡德所有的科技樹,全部都為劇情服務。

不要深究科技樹,這是軟科幻,並且偏奇幻。

故事內核我不想說話。

他的敘述風格也算是獨樹一幟。

順便,安德的遊戲雖然有點中二,但是我覺得這絕對是他寫的小說里三觀最正,最適合青少年(就是我這個年齡或者偏小一點)閱讀的一本。

沒有為什麼,死者代言人和沃辛系列看得我腦袋疼,安德的影子太黑暗。


《安德的遊戲》這本書,當初草率的看過,屬於匆匆一讀,沒有像《三體》系列那樣細細品味,我就簡略的說下我的觀點。

這本書我其實更願意評價為披著科幻外衣的社會小說。如果有好事者把他更換為玄幻魔法類背景的小說,也毫無違和感。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一部好的小說,要擁有好的點子。其中點子又分為科技點子(如三體),哲理點子(如阿西莫夫基地系列),還有方法點子。《安德的遊戲》,更像是方法點子。

第三,小說里涉及到的社會學、人性、倫理道德等方面內容,這是他出彩的地方,也是他獲得雨果獎的重要因素。

如果要和《三體》做個比較,我更喜歡《三體》。就像你問我排骨和螃蟹你更喜歡吃哪個,那我選排骨。

火急火燎的吃了一隻極品陽澄湖大螃蟹,只吃了蟹黃和蟹身的肉,蟹腿和鉗子都扔了。

這是我讀《安德的遊戲》這本書的經歷和感覺。


三部曲,基本上是一部比一部寫得好,一部比一部格局和思考更大,頗有初登高樓又上高樓之感。我是很推崇的。


流水賬


從教育培訓的角度來看,《安德的遊戲》裡面充滿了對於未來教學模式的想像。

一、智能教室:我們不妨試想一下,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學校能夠普及這種水平的智能教室:

1、牛X的智能學習反饋系統,能感知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誰走神老師都知道)

2、超現實的任務模擬教學:根據學習水平提供模擬的應用場景;(智商約等於靖哥哥者的福音)

3、真人與計算機混合授課模式:即提供主觀經驗傳授,又有幾乎不會出錯的客觀知識內容;(再也不用扯淡、背段子了)

二、遊戲系統:在遊戲中主人公獲得了與外星生物的聯繫。這個事情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任何一種生命,都無比的熱愛遊戲!

1、第一人稱歷險:提供足夠的視角獲知所需信息,我們都知道,第一視角的遊戲如果設計好了,會很有代入感,那麼也隱隱約約的增強了孩子在不同身份下切換的能力,培養了同理心。

2、心理-生理雙反饋:科學的心理分析再加之結合人的正常生理周期的生理體征反應,讓學習事半功倍;

三、體能訓練:如果用它來代替傳統體育課,會充滿樂趣,並能激發潛能。

1、奪門:是一種空間模擬,四肢是機翼,胸部是機身。打遊戲的屏幕是平面視覺思維,宇宙戰鬥的的是三度思維,兩者觀看思考模式完全不同。兩者互相補充;

2、徒手搏擊訓練:每個學員每天必須在體育館裡鍛煉至少一個半小時,一方面是體格和身體素質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因為人體在太空中需要做肌肉訓練防止身體機能下降之類的。

最後,總結一下,如果我們真的能實現這種教學模式,那麼人類的知識繼承水平和實際使用情況會提升一大步!


安德的遊戲,以下有些許劇透。

在不劇透的情況下讀完整本書,讀者會隨著劇情的深入逐漸變得精神緊張起來。但當你精神繃緊期待著最後的大決戰之時,忽然告訴你結束了,這種感覺就像……嗯,準備了好久的考試,比如高考,之前一直一模二模…忽然之間,在某一次模擬考試之後,老師告訴你你剛剛考完的就是高考,這種感覺。

另外強推《安德的影子》,是從Bean的視角看整個故事,感覺別有一番滋味。


《安德的遊戲》和《死者代言人》是科幻史上迄今唯一的同一作者連續兩年同時獲得星雲獎和雨果獎。這項成就的達成,可以說不言而喻了。

《死者代言人》是對我個人觀念影響比較大的,先留個名,待更。


反對 @孟德爾 的回答

安德的遊戲的安德和三體中的程心不是一個類型的

安德的遊戲是:A(人類)突然被B(蟲族)貼臉用高級武器開了一槍,打傷了A,但是沒死,然後A用低級武器回擊,B也傷了,跑了。

A於是努力研發,研究出了頂級武器,然後找到了B,安德表示不需要打死B,只需要用槍指著B然後兩方合作就好,結果高層使詐,讓安德一槍崩死了B(但是沒死透,留了個卵) (後文省略)

三體是:A(三體)拿高級武器指著B(地球),B試圖用低級回擊,被重傷,最終B用盡各種方法做出了個大炸彈,一引爆AB都死,於是AB(表面上)和諧共處。(此時是羅輯時代)

然後A突然開了一槍,再次重傷B,這時B(程心時代)本應該引爆炸彈,結果程心解除了引信,於是A再次補刀。 (後文省略)


非常值得一讀的科幻小說,配合《安德的影子》一起食用,效果更佳。

對我來說,這兩本書的有趣之處主要在於描繪了兩個看上去非常真實可信的智商超群者。安德和bean相比普通人來說相當於萊納爾德和謝耳朵比之物理學渣,只不過他們的情商是正常的。


推薦閱讀:

三體和光暈二者在星際戰爭的幻想誰更有科學引導意義?
為什麼三體人不把行星做成一個流浪地球里的地球一樣的東西?
如何評價《地球紀元》這本網路科幻小說?
為啥有恆星際旅行能力的文明,科技一定大幅領先於地球?

TAG:科幻小說 | 科幻 | 安德的遊戲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