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極簡主義生活方式盛行,面對日益繁雜的生活,你是如何斷舍離的?


思考物品與自己的關係,不盲目追求媒體所宣傳的「全部都扔掉」的斷舍離。

斷舍離的對象不僅僅只是物品,還有時間/精力/金錢等。

在捨棄物品的時候,不主要考慮「我在這個物品上花了多少錢」,而是考慮「繼續持有這個物品會消耗我多少額外的時間/精力/金錢」,以及「轉手給需要它的人會給對方帶來多大的價值」,以及「捨棄這個物品能讓我釋放出多少精神負擔,能給我創造多少『給予』的愉悅。」

考慮自己的物品/行為和環境之間的關係。旅行的時候除必需品外多帶的每一樣東西,都會成為交通工具多燃燒的燃油,成為不必要的碳排放。每天隨身攜帶的東西每多一件,都會讓你自身消耗更多能量,吃更多食物,消耗更多的資源。雖然說這樣看起來有一點極端,但這並不是因噎廢食。比如有些人旅行兩三天箱子里要放十張面膜,沒有生病的日子出門手提包里要放至少三包滿滿的餐巾紙,這就是我認為的「不必要」,也就是「極簡生活」可以努力的方向之一。

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一點點小環保,積少成多,我覺得還是很有意義的。


不需要的不買,需要的買最好的。


不喜勿噴。謝~

2016.09.30

都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把自己的事情寫下來,作為一個旁觀者去看,也許會更清晰明朗一些。

在一個陌生的城市,學習、工作,一晃就是八年。八年,說出來嚇自己一跳、、、這麼長時間,也積攢了很多生活相關的物品,被褥、衣服、鞋子、七七八八的好多。最悲催的是,房子是租的!!! 每次搬家就好痛苦,大大小小的袋子,箱子,包 and so on. 走到半路 真想把那些都扔了!!

開始接觸斷舍離,極簡主義。開始扔東西。

很多衣服不經常穿,也不捨得扔。送人?對別人也是雞肋。

小區有舊衣物回收箱,放進去一部分。

有些打算掛閑魚二手,但是一直沒去做,懶癌晚期。。這個一定要實施!!

還有一些偶爾穿一下的衣服,真心不知道該腫么辦??一周穿一次?穿舊了,才捨得扔??好像也只有這樣了...

馬上國慶節七天假期,29號晚上興起,把所有東西擺到床上,開始 斷!舍!離!

逛街看到就想買回來的記事本,買買買!!!裝了半紙箱,比囤積的書都多。各種零零散散的散頁紙。有的寫滿了,有的隨便塗塗畫畫,總覺得以後還會用得著,就一直攢著。

這次就下決心扔掉!!!

散頁 紙上有字,但沒用的,扔!

一個記事本,用了一半,記錄的字沒用的,撕掉,扔!

剩下空白頁用訂書機解決!(原諒我的窮酸相)+白眼

一些發票,賬單,紙質准考證,沒用的全部撕碎碎的,稀碎稀碎的...

整整折騰了三個小時!!! 扔了一大袋子的廢紙!!! 這次真的都當成廢紙,毫不心疼的扔掉啦!看著箱子里整整齊齊的書,本,心也清凈了許多~~

轉身看到旁邊堆著三個包包,突然覺得,真踏馬浪費!下一步準備扔包包!!!


非經本人同意,不得轉載。

我從2012年開始知道斷舍離,並且被其深深影響,連續多年我在買買買與扔扔扔中徘徊反覆,並讓斷舍離成為自己的習慣與信念。

我必須得承認這是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期間有我多個至親親人的離世,及我對他們遺物的整理。讓我一次一次的感慨,人生在世真的不需要這麼多的物品,讓我們不停產生購買行為及囤積行為的,不是慾望就是恐懼。

上周,我把《我的家空無一物》又看了一遍,心頭千絲萬緒,第二天就清理了爸爸的遺物,手錶及褲子都不要了。他去世後,我沒有看過一次這些物品,留與不留對我的情感沒有影響,我還是捨棄吧。爺爺的遺物我留存了聖經、讚美詩及一塊他常常佩戴的手錶,我清理掉了手錶。做完這些事情,我的內心是平靜的。我知道自己從哀傷中走出來了,有沒有遺物,他們在我心裡的位置及距離就在那裡。

8月23日,這兩天我的鹹魚成交量比較大,我賣掉了大寶寶的一些玩具及用品,高興家裡的東西進一步減少了,但心裡卻有一種莫名難訴的情緒。中午我走在路上時突然明白了,這種情緒是傷感。那些賣掉的物品起初都是我為寶寶精心挑選,用很高價格購買的,很符合自己審美,很喜歡的東西,現在看著這些美好物品的離去,我心很難過。同時我才明白堅持了這麼多年,其實自己能做到的只有相對減少物品。

我一直把那些符合自己審美的東西當成是必要的物品,也一直把那些體現了審美的物品當成自我的延伸,所以在捨棄時才如此難過。這個是多年來阻擋自己更進一步的原因,而現在由於需要搬家才不得不賣掉物品的這個行為,讓我產生了窘迫感,甚至加深了對自我的懷疑。

喜愛的+優質的=必要的?這個答案顯然不正確。

每次親人的離世都會促使我進一步的清理物品,這也許是我逃離悲傷的一種方式,是對世事無常的一種感嘆。死離我這麼遠又這麼近,如果自己哪天離世,即便心愛之物也無一能夠帶走。


首先整理收拾房間,特別是塵封已久的箱子,不收拾不知道,原來自己不知不覺中堆積了那麼多東西,甚至有些清單上要買的東西都能找到;第二步,該捨棄的就捨棄掉,實在是有點猶豫不決的東東,收藏在一個大箱子里,如果隔了三個月我還沒想著要找起來(這點對衣服尤其適用),就果斷捨棄;第三,在不斷的捨棄中,我的購買慾望也在不斷減少,買東西時多問問自己,這是你現在需要的嗎?這樣東西你是真心喜歡嗎?不要因為打折買一些可有可無的東東,因為這些買來的東西,使用的次數很少,甚至於從未被使用。在斷舍離的道路上持續前行


不剩菜,真的爽

做一頓吃一頓,保證吃的食物永遠新鮮

最近從學校搬回家住,我逐漸發現,家裡每天對剩菜的處理讓人抓狂,不管是誰做飯都不愛翻冰箱,於是一盤剩菜經常能在冰箱里放上好幾天,到有天突然想起來,或者冰箱沒地兒,或者乾脆等到壞了時才會去處理;

也有時候早上吃剩的小菜,放在小碟里一整天,直到晚上幹了也沒人想起來吃掉

剩菜當擺設只會佔冰箱,外帶串味,相信我,比冰箱味道還難聞的可能也就是垃圾堆了,說明我們多麼忽視那裡……

而隔夜的美味如果已經讓人視而不見,也就不可能好吃,扔掉算了

此外,「先吃新菜」的想法也是很要命的,菜會剩下的原因就是對菜量把握嚴重不準,在此之上又做了過量的新菜,說明又沒考慮到原來的剩菜,這已經是兩次錯誤的累加,此時決定把剩菜再剩一頓是相當沒有道理的,剩菜只能變難吃、變壞,不容易壞的菜也不會變好,頂多頂多新鮮度維持不變,那反正都是放著,何必多一道加工工序ㄟ( ▔, ▔ )ㄏ


每隔一段時間,整理一次房子,清掉一些東西!


正在清空雜物,已堅持兩個月不買除必需品以外的任何實體物品。目標是堅持半年不購物


我有想變成的樣子,想要的生活,我把我需要的東西挑了出來,其他不需要的正在慢慢處理掉,已經處理了大半年了,還在進行中,不過我不急。

在這段時間,我能不買的盡量不買,比如書,可以圖書館借,我學會了做讀書筆記;能買小的絕不買大的,比如牙膏,市面上一般100克以上,感謝馬雲爸爸,我買的40克的,我經常搬家,以後也想過一個拉杆箱裝下全部物品的生活,所以還是考慮便攜性;入一出一,這個很多了,都是必需品用完了或者壞掉了才會補倉。

在這段時間裡,我越來越小氣了,畢竟我什麼都不想持有,但不代表我不想體驗。

比如我想出去玩兒,自己沒車也不會開,邀請同事當司機,我負責租車的錢,我們倆女孩倆路痴非常開心且安全的玩了一天……幸哉。

其實我是因為生病才開始接觸這些的,一直自己在外面漂,除了朋友圈,父母親人並不了解我現在的生活狀態,補充一下,想要持有最少的物品真的是擔心自己有一天倒下了,會給他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而真正接觸後發現這種生活太爽了,最起碼我自己搬家和整理家務就深有體會。

現在我想要一種生活,物質簡單,精神豐滿。


一個月前接觸了斷舍離,感覺家裡乾淨了許多,連親戚來我家,都說很乾凈。我覺得我做不到極簡,但可以過簡單的生活,扔了三大包衣服,是運到了娘家,因為母親大人一直說,不用的衣服,鞋子,都給我送來,我看看有沒有能穿的,很多年沒穿的衣服,一個星期都整理出來了,但是感覺還是有很多衣服,慢慢整理吧,還有棉被,有的都蓋了十年了,等天晴拆了賣錢,因為還有好幾床新被子沒有蓋,還有夏天的涼席子,都爛了也沒捨得扔,我已經收拾出來了,這都是要扔的,廚房裡的缺口的碗,碟子,杯子,扔,用不到的鍋,送人。


賣書 賣可回收的物品


我看到這個題目,想到的是另一個思路。

我們說極簡,其實是因為無窮無盡的慾望和有限的個人能力之間的矛盾,導致了我們對於海量信息和資源的無能為力。

如果你用最好的,也能用得起最好的,也有地方放一大堆最好的東西,那麼你很難有這種矛盾。

所以說我們的各種想法,只因為我們自身的兩個弱點。

一是我們無法追求最好,包括最好的物品和最好的物品倉庫。

一是我們無法根據自身條件挑選最好的東西,所以只能用一堆東西來組合出一個最好的感覺。

其實很多時候這就是滿足囤積慾望而已,就像我一次買十本書,最終只看一兩本。

在最開始的時候就要警醒,不要成為慾望的奴隸。


推薦閱讀:

如何成為一個精緻的女生。?
有哪些適合女生冬天穿的服裝品牌和款式?
怎樣吃西紅柿才能不濺身上?
如何過一種清貧而又精緻的生活?
就 2017年中而言,知乎的「政治正確」是怎樣的一種標準?

TAG:生活方式 | 極簡主義Minimalism | 斷舍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