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北京下暴雨,故宮不會積水?

北京下暴雨,多處積水嚴重。為神馬故宮卻幾乎沒有積水呢?


1.故宮內前三殿和後三宮等主要宮殿庭院之內都有一條南北向的御路,東西六宮等院落中也有南北向的甬道。御路甬道位於院內東西正中,並要做成中間略高、兩邊偏低的形式。這種中間凸起所形成的弧度在工程營造上稱為「熊背」。御路確定後也就確定了這個院落的分水線,在鋪砌地面前確定水流方向並找好坡度,將雨水彙集到東西兩側的明溝內,引入院東南角的水溝門,經暗溝流入內金水河。內金水河與故宮周圍的護城河相通。
——李宏偉·《故宮為什麼不積水》,引自《紫禁城》雜誌,1997年第4期

2.如果遇到短時強降雨,故宮還是會有積水的,只不過會很快排出。此外,如果遇到特殊情況,還有排水泵來幫助排水。

3.孔廟與國子監的排水能力和故宮相當。


作者:馬良行

鏈接:穿越六百年風雨,揭開故宮不積水背後的秘密 - 馬良行的文章 - 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翻閱史料我們會發現,自故宮建成以來,縱使北京城的暴雨再怎麼大,其他地方再怎麼被淹,故宮被淹次數卻是屈指可數。

答案自然也很明顯,皇城重地,天子居所,如果連故宮都被水淹了,工匠們肯定就得提著腦袋來見皇帝了。俗話說人定勝天,上至督辦工程的官員,下至親身上陣的工匠,無一不是戰戰兢兢投入到排水工程的建設中,人為的因素首先決定了工程的質量,絕非現代的豆腐渣工程可比。

再說到具體的建造過程,首先離不開主導的工匠,他們也曾是南京皇宮的建造者,以香山幫為名號的江蘇望族——蒯氏

建造故宮匠人蒯詳畫像香山幫,形成於春秋時期的太湖之畔。江南多雨,水系縱橫,又出於長江下游口,因此,這群匠人們對如何排水有著上千年經驗。在設計故宮排水系統的時候,他們把這套經驗逐一應用。

工匠們深知,如何讓一個建築物最大程度不被水淹沒,最重要的一點是地勢一定要高,再高,繼續高!

因此,故宮的每一座宮殿下面,都有代表帝王權威以及具有佛教意義的須彌石座,同時也具備了防止木建築被水浸的作用。

可以觀天、望氣、觀敵、檢閱,

並能抬高木建築,免受水浸。

關於石頭與水,這三層台階還有更巧妙的設計。

除了增高地勢,聰明的匠人還將排水溝同金龍吐水結合起來,既體現故宮身為皇家園林的尊貴,又能快速排出雨水。

石欄杆的每塊欄板邊都有小洞,用來排水。

每根望柱下都有一個石雕獸頭,嘴裡有穿透的圓孔。

它叫「螭」,傳說中龍的一個兒子,喜歡水。

這既是一道難得一見的景觀,又是古代造園匠人的智慧體現。

大雨白如練,小雨如冰柱。

1142個螭首,宛若千龍吐水,這些奇妙的部件,將實用和審美融為一體。

故宮中有遍布各地的明溝,錢眼下面,是東西南北縱橫交錯的排水溝渠,如同一張巨大的網,將雨水都吞入其中

明溝與錢眼所有的水流先彙集到乾溝,然後流向故宮內河——金水河。雨水再彙集到護城河,即外金水河。

詩人筆下的玉河,就是皇宮裡唯一的河流,金水河。

金水河的河水來自北京西北的玉泉山。

小河從西而入,進入紫禁城的這個庭院,在冷峻威嚴的皇宮前庭,留下這條柔軟的弧線。

這條弧線,像一把拉滿的弓。

五座金水橋,像是搭在弓上的五隻箭。

金水河在故宮排水設置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外金水河

金水河連接著後海太平湖等「蓄水池」,將雨水排入到湖中。

除了這種密集排水的網線設置,故宮不容易積水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故宮佔地的面積大,且始建於永樂初年的地基是夯實的泥土,相當於一塊巨大的吸水海綿,將雨水吸收,匯入地下河。

除了宮殿本身的排水系統外,故宮自身定期的保養、維護工作也相當重要。就連現代,2010年~2016年,故宮每年開展與養護、疏通古雨水溝相關的日常工作有20項左右。

2013年以來,故宮博物院系統對臨時建築進行整治,先後拆除59棟彩鋼房和大量臨時建築,共計建築面積1.48萬平方米。這不但使紫禁城壯美環境得到恢復,消除火災隱患,而且糾正了部分建築佔壓排水設施、影響排水功能的問題。

本文原載於公眾號:【馬良行mlhang】,歡迎關注交流~


因為比周圍地勢高,淹也是最後淹。

有網友的圖也看得到,故宮還是會淹水的。


中南海也不積


不邀自來

故宮的三大殿三重台基上有1142個龍頭排水孔,瞬間將檯面上的雨水排盡,並形成千龍吐水的壯麗景觀。這些被排出的水,通過北高南低的地勢瀉入內金水河流出。故宮的排水,正是綜合了各種排水法,既有地下水道,又有地面明溝,這些或大或小、或明或暗、縱橫一氣的排水設施,能夠使宮內90多個院落、72萬平方米面積的雨水通暢排出。

由此可見,古人很有智慧(`?ω?′)


故宮的排水設施充分利用北門神武門與南門午門的地坪標高差而建。

故宮外至少有三道防線。一是明內城護城河及大明濠、太平湖。二是西苑太液池和後海。三是外金水河和紫禁城的筒子河。

而疏通各個宮殿院落的排水系統有幹線、支線,有明溝、暗溝、涵洞、流水溝眼等。每年有固定的時間淘挖養護。

院落和道路的建設多注意流水落差坡度的設置,多條縱橫溝渠內外排水,故宮想積水還沒那麼容易。

都是當年學的了,大概也就還記得這麼些了。


地勢高吧,而且每個宮殿本身又高於故宮自己的水平線,加上護城河快速泄洪。

當然,我覺得為了保護文物,故宮附近的水道應該也是重點被清理的範圍吧。


不會的,故宮的排水系統炒雞棒!如果說全北京只有一個地方不會積水,那就是故宮

這是前幾日7.20北京暴雨那天同學去故宮拍的照片,足以見這種幾千年前為皇上建的房子還是比我們現在居住的更牛逼一點

這是因為故宮很多地方都有輸水渠,如果仔細觀察完全可以發現很多的,我幾年前參觀故宮時就專門就故宮的輸水渠做過ppt,但是同組的人沒有重視所以。。。


難道不是因為故宮那麼大,又不住人又不開車么。。。要分析個啥。。。


推薦閱讀:

清朝的皇帝為什麼不在乾清宮居住,皇后也不在坤寧宮居住?
故宮博物館裡的文物都是真的嗎?
故宮為什麼不全部開放?
水在文物保護中的作用是什麼?比如博物館有的展櫃里文物後面要放一杯水?
故宮為什麼一直很多人去?哪裡來的這麼多遊客?

TAG:故宮 | 北京故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