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禮儀如今是否適用?

如果選擇應該廢除,那該怎麼表述?


謝邀。

這個問題吧,我覺得應該反過來問,古代禮儀有多少在現在還適用,如果選擇保留,該怎麼表述?

想想就可以發現,從形式上,幾乎都無必須存在的理由。

倫理上,譬如語言和姿態上,有不少需要存在的理由。


不適用,你看見習近平,要磕頭么?

軍隊出征,還要殺幾個人祭旗?

夏商周三代之禮皆有不同,秦則又變,漢又易之,代代改易,代代不同,復禮,復哪一代的禮?樓上求汗青先生細講的朋友們,他要是細講的話,就可以出一本大厚書了。

然而禮者,規則也,行禮如儀,即遵守規矩罷了,代代情況不一,代代規矩不一,代代禮儀不一,而今的明規則潛規則,法律道德,規章制度,都算是禮,本就有禮,無需復古了。


這個問題應該有一個大前提為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沒有大前提,那就是吃不飽肚子的窮講究。

其次說古禮就必須說古禮的本質,我認為古禮的本質核心在仁,具以八端,即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禮是八端之一,更是八端的外在具體化。

所以,表象得體符合社會主流認知,古禮的很多流程,習俗是不符合當下主流認知的,比如男子留髮盤簪、蓄鬚等也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

現在很多人提倡行古禮,比如見面作揖等,還不如提一提何為八端,提一提何以為仁,提一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那方面的禮儀?


唔,我記得以前平頭百姓見官不跪是要吃板子的……

別說你上了大學算有功名……這年頭高考率取率都啥水平了……


就說一點,孝經里所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留長發算是對父母的禮儀了吧?如果放在現代工業社會,一不小心可能長發就被卷進紡織機/絞龍/傳送帶等等地方而且人很容易被機器拖進去絞死。

現代社會的服裝、禮儀都是為了適應現代社會而改良進化而來。連趙武靈王都知道為了國家崛起要胡服騎射改革舊制,作為新中國未來接班人的題主難道非要去開歷史倒車?

以前不是有故事說是幾個清國人去日本留學為了一張公交車座位鞠躬作揖推讓半天,惹得旁人發笑么。恢復那些古禮,可能真的要惹現代人的笑話了。「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拋開那些虛偽的表面禮貌,可能這才是真正需要當代中國人恢復和掌握的「禮儀」吧。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咯

禮儀啥的必須與時俱進。題主覺得被老師打手心能接受嗎?


不是完全適用,大部分適用。 應該根據現在的國內形勢進行部分學習。國際上不都說日本人素質高。他們的禮儀不還是跟咱老祖宗學的? 你們不覺得男子沒有加冠儀式對這一輩子是一種遺憾嗎? 成人禮都沒有。 很多老祖宗幾千年的禮儀很有必要留下來的。 你以為為什麼中國在國際上名聲不好?我們的禮節在文革那十年斷層了。


普通百姓吧。葬禮應該保存最完整。

人總要死的,死後,啥也沒有,直接拉去燒了埋了撒了,人嘛,感情上肯定受不了。

老祖宗留下的一整套儀式很繁瑣,又崇厚葬,比較費錢。

習慣成自然,是廢除不了的。抓核心,改造簡化下,使其符合現代人的節奏審美,宣傳機器宣傳鼓動下,或許能成新風俗。

社會日趨多元,不同信仰人群的儀式各有不同,崇一難免引起異議.各自開心,順其自然為好。


廢醫驗葯。

整體來說,體系架構和條條框框有必要,且已經荒廢了。然而核心的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己之間的忠、勇、恕、孝、悌、寬、敏、慧、敬、和、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之類的細節還是要看看效果,予以辯證地傳承。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古人二十歲行冠禮才成年,但十三四歲就能結婚了?
禪讓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同時期的西漢王朝和羅馬帝國相比,誰的軍事力量更強一些?
假如沒有侯景之亂,中國南北還會統一嗎?
古代的「流放」具體是怎麼執行的?

TAG:中國古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