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和波斯薩珊王朝是種怎樣的關係?

重點是波斯656年亡國,王儲受唐朝保護到751年怛羅斯之戰之間,唐朝的波斯都督府是種怎樣的情況?和阿拉伯倭馬亞王朝之間有過為幫波斯復國進行過怎樣的外交或軍事行動嗎?波斯末代王儲卑魯斯再第二次返回長安之後,唐書只簡要記載了「其國遂滅,而部眾猶存」,是留在中國被漢化了嗎?躲過了安史之亂、武宗滅佛的誤傷和黃巢嗎?有族譜可循嗎?


謝邀。

薩珊王朝朝貢中國,當從北魏說起。

薩珊王朝崛起後,吊打羅馬帝國和貴霜帝國,幾乎是要恢復阿契美尼德王朝的世界霸主地位了。到了沙普爾二世統治期間,砍死了羅馬皇帝尤利安的波斯意識到羅馬雖然衰落但仍然有一定實力,於是將主力開赴中亞,在橫掃中亞後,他們招惹來了一群難纏的游牧民族。

就是嚈噠人……

嚈噠人自稱匈奴,但他們的首領不叫單于,官爵也沒有左賢王左谷蠡王左沮渠之類的東西,大概是冒牌貨。但這群冒牌貨是高仿的,跟匈奴人的戰術一毛一樣,騎馬來去如飛,波斯人的大軍無法對其做到有效打擊,反而大批駐防軍的開支加重了帝國的負擔。再加上南方阿拉伯人叛亂和西邊被羅馬人煽動的其他軍閥和臣服國的叛亂,大波斯感到有點力不從心。

這時候,北魏統一中國北部,並順著前秦和後涼的征討足跡開始經略西域,並在太延元年(435年)向西域派出六個使團,要求西域各國臣服,否則就哈喇。

就在這六個使團派出的時候,著名馬球運動員、綽號為「野驢」的波斯皇帝巴赫拉姆五世也在率大軍征討嚈噠人。他得到消息說嚈噠人正在中國的西域拜見北魏的使團,於是派了使者前去刺探消息,並沒有說我是來朝貢的。

在此之後,波斯國力一直昌盛,也懶得再去和北魏外交,當然更談不上朝貢。

到了455年,波斯皇帝伊嗣侯二世被亞美尼亞人的叛亂搞的焦頭爛額,嚈噠人又捲土重來,東邊又竄出個新的蠻族寄多羅人。伊嗣侯二世決定考慮下遠交近攻了,於是在西域的疏勒國的帶路下,朝貢了一次北魏,大略是想讓北魏出力打擊嚈噠人。

從此之後,嚈噠人越鬧越凶,波斯朝貢的次數越來越多,甚至還從海路打聽到了北魏南邊有個佛教腦殘粉梁武帝,還給梁武帝送了一顆佛牙。

原因很簡單,嚈噠人在此後不但完全奪取了中亞,甚至還一度通過扶持波斯王室貴族的手段粗暴干涉波斯內政,薩珊王朝是焦頭爛額,完全把消滅嚈噠人的希望寄托在了東方國家身上。等到波斯妥協,開始籠絡嚈噠人的時候,由不得不跟著嚈噠人一起朝貢北魏。

而從455年一直到522年,波斯前後派遣了十次使團朝貢,北魏卻沒有給波斯一次回禮。直到西魏時期,這個分裂的割據政權才想起西邊還有個大國或許可以幫忙打擊突厥,才給波斯回禮一次。

這時候。

阿拉伯人開掛了。

突厥人開掛了。

夾在中間的波斯和嚈噠人被一鍋燴了。

被阿拉伯人和突厥人打成狗的伊嗣侯三世連續向唐朝派遣兩次使者,當時唐軍最遠已至碎葉城,比北魏靠譜多了,然而西突厥新定並不安穩,李世民也不是齊桓公這樣的好人,根本不予理睬。

於是在651年,伊嗣侯三世逃出波斯領土,逃到了波斯的臣屬國吐火羅。

吐火羅國是西突厥統治時代貴族換血將中亞突厥化的一個典型,這個國家以前是吐火羅人和粟特人的國家,但現在他們的國王不叫國王,而是叫葉護……

這個葉護名字還叫阿史那烏濕波,是藍突厥阿史那部貴族,手握突厥雄兵,今日的吐火羅跟以前不一樣了。

果然,蠢萌的伊嗣侯三世還在擺波斯皇帝的架子,阿史那烏濕波跟他說:「你現在國家都沒了,還跟老子耍大牌,滾粗。」

於是伊嗣侯三世只得滾粗,被追擊來的阿拉伯帝國追軍所殺。

這時候阿拉伯人宣布波斯帝國滅亡,聖火已經熄滅,天下清真了。當時阿拉伯帝國還給唐朝派遣了使者,史料上沒說這使者是幹嘛來的,可能是通知唐朝波斯被我們滅了,你們不要管我們還可以交朋友之類的。

但其實波斯並沒有滅亡,伊嗣侯三世的兒子卑路斯在阿史那烏濕波的支持下,仍然據守著波斯的最後一座城,毗鄰吐火羅國的疾陵城。

卑路斯同時也向唐朝求援,但這時候阿史那賀魯在西域叛亂,唐朝就算犯傻想去援救都援救不了。於是卑路斯這個波斯末代皇帝,成了阿史那烏濕波的傀儡。

654年,阿拉伯大將愛彌兒渡過烏滸水,趁著滅波斯的餘威滅了昭武九姓中的米國。唐朝平定阿史那賀魯,西域道路重新打通。

這時候中亞各城邦震恐,因為眼前只有兩條出路了,一是投降阿拉伯,一是投降唐朝。再沒有第三條路了。

然後對比之後,覺得阿拉伯人賦稅重、又歧視異教徒。而唐朝只是象徵性地收一些土特產,行軍時征糧,最大的麻煩不過就是被強逼著參戰而已。

於是,幾乎所有的中亞城邦一邊倒,全部降唐。

包括那個還養活著卑路斯皇帝的吐火羅葉護。

這時候唐朝皇帝是李治,李治比李世民奔放多了,李世民時期中亞城邦早就有康國率先獻表歸降了,但李世民覺得西突厥問題複雜,西邊的阿拉伯情況不明,就拒絕了康國歸順。李治則全部答應,還讓他們提供兵力和國力的清單,按照實力安置官爵和羈縻州府。

661年,阿史那烏濕波就把自己能控制的十六個小城邦的兵力放衛星了N倍,上表聲稱自己手下的國王、都督、刺史有二百多人,每個國王兵力五萬到二十萬不等……

話說真有這兵力,阿史那烏濕波腦殘才降唐。

於是李治就按照他提供的國王名單,封他為月氏大都督,其他十六個國王為都督。這些都督都受他節制,他這個大都督則受安西大都護的節制。

很可憐的是……

卑路斯皇帝就在這個名單里,被封為波斯都督,受月氏大都督管轄……

這就是波斯都督府的由來。

其實當時的波斯都督,就管一座隨時都有可能被阿拉伯帝國擤鼻涕一樣抹掉的疾陵城。

662年,李治可能忽然知道了波斯的事,然後馬上廢除波斯都督府,封卑路斯為波斯王。這一下,算是公開跟友好多年的阿拉伯帝國決裂了。

雖然李治這一舉動太過輕率,但由於當時中亞所有城邦無一例額外都變成了唐朝的羈縻州府,原來的國王都變成了都督和刺史,這個變化讓阿拉伯帝國也嚇尿了,阿拉伯帝國並沒有為李治親率的舉動激怒,而是繼續遣使友好往來,卑路斯的疾陵城暫時維持了十多年。

675年,經過十多年的觀察,阿拉伯人明白了,中國人不過紙老虎,就算是真老虎,中國離中亞也是太太太太太遠了。

於是阿拉伯人一舉攻下疾陵城,卑路斯皇帝和泥涅師王子一路奔波逃到了長安,卑路斯皇帝就在長安駕崩了。

泥涅師王子還有利用價值。

679年,電視劇里是個耙耳朵,正史中想當地球球長的男人李治,派裴行儉護送泥涅師回國就封……

裴行儉率軍到了碎葉城,注意,碎葉城是駐守正規唐軍的最西邊了,再西邊雖然還是唐朝領土,但就都是羈縻之地了。於是裴行儉就告訴泥涅師:「你自己去吐火羅吧,吐火羅人要是難為你,我揍他。」

於是泥涅師就在吐火羅當了九年波斯王,最後可能受不了手握實權的突厥人了,於是又上表要求回長安,跟他爹一樣,最後死在了長安。似乎也沒留下什麼後人。

但波斯就這麼沒了嗎?

不。

還有。

阿拉伯帝國不是一個對地方有絕對控制力的帝國,而是有點類似漢武帝之前的西漢,分封諸侯和中亞直轄領土交錯的混合式帝國。但對分封諸侯的控制上,阿拉伯帝國真不如西漢,而是接近周朝。

阿拉伯帝國還有個叫陀拔斯單的諸侯,他們是波斯貴族出身,一直是那裡的諸侯,由於交通不便,且主動歸順阿拉伯所以沒有被清洗。阿拉伯帝國改朝換代阿拔斯王朝後,曾短期派遣總督對其進行管理,維持了十來年也不了了之任期獨立了。

這個國家,如果玩《十字軍之王》的朋友一定不陌生,想要體驗祆教國家的,獨此一家別無分店了……

這個國家名義上是阿拉伯的諸侯或者藩屬,但狂熱地給唐朝朝貢,而且都是以波斯王的名義……

開元年間,由於唐屬突騎施叛亂被平定,唐朝在中亞的抗阿拉伯代理人沒人做了,唐軍正式負擔中亞軍務。於是李隆基還給這個小小波斯國封了歸信王。

至於住在中國並最終漢化的波斯人,安息帝國時期就有很多,唐朝也有,而且還有很多有名的:

阿羅喊:長期為唐廷做使者,曾擔任過拂林國諸蕃招慰大使、拂林國,本指法蘭克,後被混同為東羅馬。大概是專門招待羅馬使者的。

李元諒,中唐名將,宦官駱奉先養子。在鎮壓朱沘叛亂和抗擊吐蕃中立功,後來擔任隴右節度使。

李珣,五代十國詩人。

李舜弦,五代十國女詞人,前蜀後主王衍的昭儀。


天涯有位網友,寫了本書:飛騰的火焰

是少有的關注薩珊波斯的數據,只是可惜沒出版,題主有興緻可以找來看看


推薦閱讀:

作為史書,《舊唐書》與《新唐書》有哪些不同之處,兩者的歷史價值體現在哪?
在中國歷史上,節度使是怎樣的存在?
唐末的遺留問題有什麼?宋朝又以何措施解決?
為什麼玄武門之變沒有毀掉李世民的形象?
唐朝為什麼要設立節度使的制度?

TAG:歷史 | 考古 | 唐朝李唐 | 中亞 | 波斯帝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