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的學生大學要怎麼過?
2016/11/22修改問題
之前的問題是「管理學有沒有存在的必要」答案是一定的,重要的不是問一個東西該不該有,而是說我們怎麼用。管理在生活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對於大學學生而言,學校開設課程的質量參差不齊,這種情況下,如何學習管理學,度過自己四年青春才是重要的。-------------------------------------------------------------------------------------------------------------------------之前問題如下任何行業都應該是有所謂的「技術」作為自己的依靠,而「管理」一個又空又大專業到底有沒有存在的必要/這裡指的「存在」即在大學開設各種管理學科。/(此問題針對一些管理專業但是對所學專業迷茫的孩子)
管理和管理學,還有管理科學與工程,不是一回事。
實踐中的管理,簡單說就是一個有控制許可權的人對一個組織或者個體實現控制並且讓這個組織實現某個目標。可能需要人格魅力,需要足夠多的資源,需要好的運氣。等等。在這個過程中,涉及對形勢的判斷;對未來的預測;對目標的取捨;與環境的博弈。人靠本能是可以做到這些的,而管理學,則是將這整個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儘可能的科學化。因此管理學中,囊括很多分支。比如西蒙認為管理就是決策。我們有決策科學,包括預測與控制;西蒙後來又將心理學引入管理學,開創了行為實驗作為主要手段的研究方法。另外,每個管理決策的提出,其實都有運籌學的身影,比如線性規劃,動態規劃,多目標優化,排隊論,對策論,圖論等等。管理學者通常是決策方案建議方,而不是決策方,這同時也產生很多有趣的管理-代理問題和博弈問題。管理學和經濟學諸多交差--因為要看清形勢,就要去了解社會資源分配的本質,了解個體和群體在時間和空間的最優決策,而這也是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內容。管理學作為一門學科是有用的。
但是作為本科生不準備繼續做研究,我其實不太建議學這個學科。因為決策權是在足夠有權力和資源的情況下才有用的,年輕的時候沒有人有這樣的條件。而且管理需要實踐出真知,這也是很多人強調的。說實話,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的研究,往往只是在靠本能做到80分的情況下,去找那最後的20分的改進。很晚了,就說這麼多吧。一年暑假計划去安徽省太和縣某監獄實踐,了解服刑人員再就業及相關培訓問題。
在實習之前,我們先去省司法廳找相關領導表達了自己的想法。省廳的某位處長是博士,接見我們的時候非常和藹,講了許多我們當時無法理解的學術問題,還給了我們各種實踐建議。後來的實踐報告,他還替我們修改了一部分。。。
得到省廳領導負責領導的支持後,我們分別去了阜陽市司法局和太和縣司法局,請求相關幫助。太和縣還好,因為同學的親戚在那裡有熟人。可是去阜陽市司法局,別說相關負責人接見我們,就是辦公室的辦事員都拽的要命。我們干坐了很久,對方才來了一個很小的官員和我們講沒法去監獄了。
受到冷遇後,我們的領隊非常生氣,大家也在思考這個問題:從省到縣,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辦事人員素質越來越差,大官反而比辦事人員和藹可親。我大學時候修過很多門管理學系的課,我就說這是管理學裡層級與權力關係的典型現象。
在管理學裡認為:高層的領導權力最有彈性,其負責的是戰略管理,責任本身就在修正組織制度,因此制度不會成為其行事的主要約束;中層領導彈性就差了很多,往往只有對自己部門制度修改的一部分權力;而底層工作人員,往往沒有任何權力彈性,更多的是只有事物權,必須依照現有的制度辦事。
曾仕強說過一個有趣的例子。一個經理去車間視察,剛好一個工人失手打破了窗戶玻璃。經理趕快走過去,問工人沒受傷吧,然後噓寒問暖。工人沒想到經理這麼關心自己,趕快說沒有、沒有。之後經理把車間主任叫到一旁,說管理要注意工人安全嘛,然後沖眯眼主任笑了笑。經理走後,主任把工人叫到一旁,問他是不是經理的親戚,因為經理囑咐不要盯著財產問題,不要怪你把玻璃打破了,安全生產首先要關注人身安全,擱別人應該賠玻璃的啊。工人一聽,對經理更加感恩戴德,感慨說:我不是他親戚啊,謝謝經理關心,我賠玻璃。
因此從管理學的角度,一個高層領導和藹可親從機構權力設置的角度看,這是必然的結果,評價一個組織制度的人性化,應該依據的是底層辦事員的事物權,而不是高層。就像評價海底撈和東來順,他們的老總對顧客可能都很可愛,可是評價公司本身的好壞依據的不是老總,而是底層的服務員。
所以說明白了管理學的一些道理,做生意你明白關注點不是自己多辛勞,而是關注底層辦事員的事物權問題。明白管理學的一些知識,你也就明白一些諸如「皇帝沒錯,都怪太監」論點的扯淡:皇帝仁慈、注重變革應該是常態,如果連皇帝都暴虐,那就大清就真的該完了。作為一個要拿到管理學學士的男人,我一定要來回答這道題。
標個記,考完過來扯。--------------感謝沒被摺疊的分割線-------------------
我認為有必要。判斷管理學是否應該存在,我認為判斷依據是它是否被需要。現在人類的知識量越來越大,工作內容越來越複雜,很多時候都需要協作完成,但我們的團隊管理工作普遍做得不好。eg:
大學的課程經常會有一些小組作業或比賽,比如五六個人聯合交一篇報告,而組長作為管理者,經常是發現組員根本沒辦法用,與其組織隊員完成任務,還不如自己單獨完成任務來得迅速和讓人滿意。這裡面原因很多,包括但不限於:1,小組成員動力不足,因為團隊作業無論付出多少,其收穫等值。(比如都得獎或相同分數)2,任務難以分解或任務連接效果差。(比如小組調研報告,整理資料的人發收集資料的人收集的資料完全用不了,只能自己收集並整理)。3,小組成員自身能力有限。有人覺得學校的學生什麼都不懂,工作之後的管理要容易得多,其實不然。對應上面:1,動力問題。我的管理學老師經常幫助解決企業的管理工作,他曾經說:「如果一個公司的員工有1/3是跟公司一條心,那麼這個公司就算非常非常好的了,但一般達不到這個比例。」所以,大學期間,組長要讓不那麼願意幹活的組員幹活;工作後,主管要讓夾雜2/3以上不和公司一條心的員工一起幹活,都不容易。有人覺得:學校里組員不幹活,組長一點籌碼都沒有;員工不好好乾活就不給錢,應該沒那麼難管理。但是事實呢?公司是用來盈利的,用人希望以80的價格得到100的產出,這樣公司才有可能生存。所以即使給工資,也必定員工收入小於產出,很難產生強大的動力。
2,這條很明顯,學校的任務太特么容易了,前面的工作做得不好,自己順便就給辦了。但工作後任務並不那麼容易,且往往隔行如隔山,很難順便給辦了。3,在學校有時候還能選相對優秀的隊友;而工作之後,大多數人只能是中層管理者,只能用員工,不能決定員工是誰。記得以前有個老闆吐槽學管理的,大意是:「你學管理的要做管理者,那我幹什麼?」特么的你認為做管理就是一句「我要成為海賊王」這麼容易的事嗎?管理是什麼?計劃、組織、協調、控制什麼的都是扯淡,這些不過是管理表面或工具而已。管理的實質是:輔助被管理者將能力變現。——— 錢正來管理的優越程度取決於員工整體能力變現程度,變現程度越高,說明管理做得越好。eg:一個團隊的能力價值1000元,但由於管理問題,只創造了100元的價值,公司開了200元工資,公司覺得委屈,員工覺得憋屈;另一個團隊能力價值800元,但管理較好,創造了600元的價值,公司開了500元工資,公司和員工都能比較滿意。很多優秀的人願意去外企,因為外企工資高。為什麼外企給高工資,而國內企業大都給不了?是因為外企開公司不為盈利、只為員工,還是因為國內企業太窮給不起?都不是,是因為國內企業管理做得不好,員工能力變現率實在太低,公司根據產出沒辦法給太高的工資。
吐槽學管理那個老闆:「你認為別人叫你一聲老闆你就算管理者了?還差得遠呢!別小看管理者。」我承認搞技術的人才很重要,你們會做一些我們不會但對公司非常重要的事。但請不要覺得我們搞管理的除了指手畫腳啥都不會,屁用都沒有。我們搞管理的要把複雜的任務進行有效的分解;要絞盡腦汁將你們創造的價值進行量化,用以作為支付薪酬的依據;要想盡辦法讓你們產出更多的價值,以便支付給你們更多的薪酬和為公司創造更多的價值;甚至要研究你們每個人需要的是什麼、忌諱的是什麼、哪種溝通方式能讓你確切理解我分配的任務內容......相比之下,我覺得搞技術的只要弄清楚自己要辦什麼事,然後完成它,這麼簡單的工作節奏實在太特么容易了。現在很多管理者做得不好,讓你們覺得懷才不遇,覺得有勁兒沒處使,我很抱歉。你可以吐槽我們管理者不夠優秀,但請不要質疑管理學的價值。只要「一個中國人是條龍,三個中國人是條豬」這句話還存在,管理學就有存在的必要;只要那些並不眼高手低的人覺得自己應該掙更多錢,管理學就有存在的必要;只要同一個任務,一群人比一個人完成得更費勁,管理學就有存在的必要。我不懂技術,我沒辦法給你提供「錢多事少離家近、位高權重責任輕」的工作崗位,但我會盡我所能輔助你發揮你的每一分才能和潛能,然後支付相應的報酬,不會讓你覺得一定要自己創業才能將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的變現。
我是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當然有存在的價值,因為它有用,非常有用!!當年選擇它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因為喜歡《管理學》這門課,也喜歡教授這門課的老師。當時選擇時,很多同學也都勸我,說它水的要死。學了也白搭。誰會給你一個本科生去管理企業啊,你家又不是萬貫家財的→_→但是,我學了之後特么越來越愛它了好嗎!對於國貿,物流,供應鏈、商業倫理等等的不談,確實我的經驗目前也無法充分理解其中的內涵、精髓。但我在管理這條路上漸漸發現我學會的時間管理、情緒管理、目標規劃、戰略制定,領導技巧,人際溝通等等都直接可以運用和作用於我自身,現在的每一天我都覺得自己在進步在越做越好,無論是做事還是為人處事。而且隨著對自身管理的加強,我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和對他人的求全責備值都在漸漸降低。心會越來越靜,當然不是沒有激情和夢想,而是相比之前或同齡其它的一些學生而言浮躁更少。管理也是一門科學,存在即合理。它也像任何一門其它學科一樣,有它自己的規律和價值。學以致用,別把管理想得虛頭巴腦,太過神奇。當然也別好像覺得人人都會管理,那樣就不會存在管理學,也不會有人來提這個問題了!!!
這是最後一次修改回答了,希望能夠對後來人有所幫助.......................................................................................................................
我念的是醫學院的公管專業,相對於其他努力在醫學海洋暢遊的醫學生,看著他們埋頭苦讀,我們更像是一個邊緣群體。
........................................................................................................................題目與回答會有些出入,畢竟不同的學校依據自己學校的特色開出來的課程也會有所不一樣,所有回答都只是個人看法。早些時候的會大更側重於說管理用來幹什麼,慢慢的到現在,做這些討論沒有意義,怎麼將自己的專業學好,並且能夠感覺的到自己的進步,這才是重要的事情。....................................................................................................................................................................................................................................................在我看來,大學的生活可以分為幾個階段。大一是參與,大二時學習,大三是沉澱,大四開始進入社會。一直跟學弟學妹講,進了大學要多參與大學的生活,不要從大學剛開始就埋頭苦讀兩耳不聞窗外事。首先,大一的時候隊任何事物都有好奇心,這種好奇心將會幫你建立新的世界觀。其次,班干,有些人不愛去多管閑事,但是大學的輔導員與高中的班主任是大不相同的,參與班級事務雖然比其他同學花費了額外的精力,但是卻可以讓你被更多的人記住,「優勢富集」效應,有更多的人了解你,通過你所做的一些事認識你的能力,你也將獲得更多的機會,這無形會形成一種督促作用,促進你變得更好。第三,提高鑒別能力和辦事效率,剛進大學會有很多事,雜七雜八的,要做好鑒別哪些是對自己有用的,哪些是額外負擔作了無用功。做好時間規劃,提高自己的做事效率,拒絕拖延。大二,因為大一參與了很多事,大二的時候就比較容易知道自己想要做的是什麼,隊以後的方向容易做出判斷。這個時候學校也會開始一些專業課,從大一上來很多基礎內容讓人覺得很水,大二了要慢慢開始看一些深入的書,重新塑造自己的知識結構。管理是學來用的,而不是記住一些名詞概念就可以的,多看些案例題,學著做些策劃,將學過的基礎知識在實踐中得到運用。多看,少說,多做。在此同時可以去參加一些招聘會,看看自己想要什麼樣的工作,做這些工作需要那些能力,比如說有些同學開始學習做PPT,學習視頻剪輯,使用Photoshop。。。這些都將成為競爭優勢大三,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對自己的行業也有了深入的了解,此時需要多關注自己的行業新聞,看些專業期刊,論文。大三之所以說是一個沉澱的階段,這個階段至關重要,相比大一大二成熟了很多,不會隨著人云亦云,對各種事情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如果說大一時候的認識是一個一個的點,大二是將點連成線的過程,大三則需要把線圍成面鋪展開去。現在是一個自媒體的時代,自我營銷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嘗試些論文,寫長文章,運營公眾號,不僅能夠讓更多的人認識,而且能夠系統有條例的梳理自己的知識體系。大四,考研,找工作,畢業論文,關緊的也就這三件事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打算,唯一要做的就是專註,別猶豫。調整好心態合理安排時間,就不需要我多說了。·····························································································結束語
Nothing just happens,it"s all part of a plan.管理學很有存在的必要,但不是說你學了就能用上,就能用的靈活自如啊。第一你適不適合當一個管理者,第二重在實踐啊。
拋開很多官方的概念,簡單地說一下,人無論何時都面臨的幾個基本處境:
1.時間的迫切
2.資源的稀缺3.秩序的混沌 4.工業化社會已經高度分工所以凡事不加以人為干預和調配,很難滿足人的需求,達到人的目的(無論是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宏觀,還是微觀的)。
而這一干預和調配過程就是管理。而與之相關的科學理論和研究方法就構成了管理學。至於大而空,可能是現在的很多管理學知識來源不考究導致的,尤其國內所謂的管理學往往和不牢靠的成功學混為一談,只要稍微賺了點錢有點名氣的的企業家都能來指點江山,而真正的管理學是建立在嚴格的定量和定性研究基礎上的,有特定的邏輯可依賴。
而且就拿題主所謂的「技術」依靠來說:
1.組織和行業未必依賴「技術」
2.反而是「技術」大多會依賴組織和行業的管理過程來實現其價值生成:1.比如技術由誰來投資?如何去融資?如何控制投資風險?
2.技術如何包裝自己,產品化,並在市場上形成差異並被客戶接受?3.實現和維護該技術需要如何的人員配置?技術知識如何傳承?4.技術如果和法律社會倫理髮生衝突,如何去處理和協調 ?5.技術如何藉助品牌進行推廣或者創造和其他資源組合創造投資概念?6.技術如何項目化,並在一定的時間節點內利用有限資源來完成?7.甚至技術淘汰,如何讓他在退出市場的過程中回收價值?8.與以上類似的其他與技術價值實現有關聯的一系列問題都是管理學要研究的說到底技術只是手段,管理學告訴大家如何成就一種手段,還有如何恰當地用一系列手段解決問題。學好管理學一生受用,不管是在哪個行業,甚至是自己的生活中。工商管理類學科一般包括:市場營銷、人力資源、電子商務、工商管理以及會計等,管理學的學生,大學如何度過?
我們先來看一看國內頂級商學院——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對管理學本科生的培養要求(光華管理學院2016級本科生培養計劃_百度文庫):
市場營銷學專業: 培養學生具有經濟學、管理學的基礎理論;培養學生具有國內、國際營銷管理的專業知識;培養學生具有市場營銷管理決策和實踐的能力;學生將適於在公司和跨國公司中從事國內國際市場營銷、開發、管理、預測工作。
以市場營銷學專業為例,我們可以看出:
1、培養學生具有經濟學、管理學的基礎理論。北大光華管理學院不僅僅要市場營銷的學生掌握其自身專業知識,還需要掌握經濟學、甚至財務知識等,這說明管理型人才是複合型人才,僅僅只掌握一門知識,是無法應對企業實際問題的;
2、培養學生具有國內、國際營銷管理的專業知識。作為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不能夠局限於國內的營銷管理專業知識,更要掌握國際營銷管理知識,有了理論基礎,在面對複雜的實際問題,才能做到心中有數;
3、培養學生具有市場營銷管理決策和實踐的能力。這句說明,學習理論終究是為提升學生的決策、實踐能力而服務,因此,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不要忽略自我軟能力的培養;
4、學生將適於在公司和跨國公司中從事國內國際市場營銷、開發、管理、預測工作。這一條可以看出,管理學與其他專業:計算機、機械等,在對社會服務功能上沒有本質區別,不是說你學了管理學,這個專業就是培養你去做一名管理者,如果有老師說這個專業就是培養你去做一名優秀的管理者,我不否認,但是這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景,而我更願意相信,該們學科更多的是去培養一批為組織服務的管理性質的員工,說的樸素一點,其實這個工作和技術工人沒有本質區別。
那麼,作為一名管理學的大學生要怎麼度過呢?
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創新這五種管理職能是一切管理活動最基本的職能,也是我認為一名管理學大學生的大學學習生活應該主要圍繞的五個點。
①夯實專業基礎。
大學,是學校,既然是學校,也就是需要我們繼續學習與接受知識,學習還是大家在大學做的首要事情。要學習好理論知識,多讀國內外經典教材(人大出版社翻譯了很多國外經典教材,如果英語水平足夠好,可以嘗試閱讀原版教材);切忌眼高手低,忽視理論學習。
專業成績:很多同學,尤其是初入大學的同學不重視學業成績,甚至對專業學習比較努力的同學表現出一定的鄙夷,請這部分同學一定要放棄該想法,因為努力學習會為你帶來很多機會:保研、就業、對外交流的機會等,更直接的是掌握了知識與技能。
關於考研,有很多同學是盲目的,要想清楚自己為什麼考研?是因為自己的學校不是自己青睞企業的target school?還是因為自己想利用研究生繼續進修?切忌因為羊群效應,卻又不夠努力浪費了時間。
對於學校一般的管理類專業本科生來說,想進入自己心儀的大型公司去從事管理相關工作,目前來看,畢業後直接去這些大型公司的路徑已經堵死(1、學校要求越來越高;2、學歷要求越來越高),可以選擇繼續深造(國內名校讀研、海外名校留學),畢業後去該公司的可能性大大提升。
②探索職業路徑。
1&>由於管理類專業就業方向十分廣泛,對於初入大學的本科生大多不知道自己喜歡哪個行業,更不用說適合哪個行業了,因為我也用了「探索」這一詞,探索的方式可以為:
實習。可以利用寒暑假,去一二線城市實習,感受一下各個行業的不同,體驗一下才是最好的。
尋求學長學姐的經驗。我相信,每個大學多多少少都會邀請一些求職不錯的學長學姐來分享他們的經驗,大家要利用好這樣的分享機會,多去問一下了解一下,會讓自己開拓眼界的。
網上資料。現在通訊很方便,可以多上網查閱資料,增強自己對職業路徑的認知。
如果有同學想提前了解就業的要求,可以百度自己心儀公司崗位的招聘要求,看看自己缺什麼,至少也讓你有個準備的方向。
③提升自身軟實力。
積极參加一些活動或課堂小組式作業,通過這些來提升Excel、Word、PPT、Visio等辦公軟體的技能,這些辦公軟體均是一名優秀的企業管理員工所必備的。
另外,也希望大家多與不同的人交流(切忌本末倒置,與不同的人交流不是經常參加聚會喝酒)、多讀不同學科的書,來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
④體驗大學生活
大學四年,是寶貴的四年,也是人生中最青春的四年,如果條件允許,我覺得財務或會計的大學生們應該認真的談一次戀愛、認真的培養一個愛好、認真的交一些真摯的朋友。
財管或會計的同學,要想不虛度四年的光陰,請記住3個1/3:
1/3的時間用來學習與成長;
1/3的時間用來吃喝拉撒;
1/3的時間用來體驗大學生活!
最後祝大家有人愛、有事做、有所期待!
——————————————————————————
會計專業的大學生大學如何度過,請參考:
知乎用戶:學會計專業的你現在工作如何?對高考志願填報相關專業的同學有什麼建議?
學了管理學,不要想其他的了,大學四年努力把自己變成全才吧,幾國語言會計金融計算機數學樣樣精通。至少精通以上兩種。不然管理的知識,只能用在自己身上了。
本科工商管理,研究生堅持轉專業的留個印
既然你問的是有沒有存在的必要,那我的回答肯定是有,存在即合理,任何事物既然存在那都是有存在必要的。不過,我不想從這個點來說,小小的學生黨自覺說來說去總歸是圍繞它如何有必要,說了也是白說。另外,我觀點明確,不建議讀。那就說說大學四年讀下來的感受
1. 感覺不到自身價值: 縱然上課討論的話題很高大上,學習的內容很博大,但總是找不到切合自身的地方。很多同學花了四年才發現自己的興趣點在哪,金融還是會計還是市場,當然這些人是幸運的。還有一部分人學完對於工管涵蓋的任何科目都失去了興趣沒有深入哪來的興趣?沒有研究哪來的成就感?什麼都讓你記住皮毛,背概念,剛剛明白了些,就開始切換到別的課程了2. 管理學真的讓你學會如何管理嗎也許吧。但是我四年來,對如何管理自身,包括管理自己的舉止,管理自己的時間,管理自己的情緒,管理自己的人際等等,沒有一項是能通過課上學的應用自身的。知和行真是完全不同的事情當你哪天被領導\公司制度逼瘋的時候,你就會知道了
我認為管理學是一門專業深度比較淺但涉獵面極廣的學科
管理學提供了一個平台 給你很大的拓展空間
這個拓展分別在於學術拓展和經驗積累歸納
管理學中包括了許多其他專業的知識 例如哲學 社會學 經濟學 數學等等
管理學是一門歸納型學科
管理學是科學 往大了說運用於整個人類世界運行往小了運用於中小學班級管理我個人認為沒有人答到點子上,這裡的邏輯是這樣的:社會組織必然存在,管理是組織的建立、運行的基石,但是人不能生而就會管理,需要以經驗和理性的方式進行傳授或學習,於是管理學就出來了。省去中間環節,我們可以直接得出這樣的結論:存在社會組織,就存在管理學。不管這種學問以何種形式存在。
管理學從來都不是又大又空的專業,只是題主目前沒有使用它的機會而已。
但等你發現你有機會用的時候,恐怕又沒掌握。管理學和經濟學差不多吧,就是為了實現「用最小的成本換取最大的利潤」
本科工商管理。現在大四。很多人質疑學管理有什麼意義,剛上大學我自己也質疑過,也被別人質疑過,但大學過下來,我讀得很開心,很喜歡自己的專業,也覺得學到了自己想要的知識。基本的經濟知識,人力資源的知識,如何進行品牌營銷,處理公關危機,跟商科有關的知識和行業我都了解一點點,也覺得自己有必要去了解。表達能力不好,說太深也不會說。不要限制自己,多看點書,多了解各個領域的知識(課程設置給你提供了這個便利),你起碼能在四年後大概明白自己對哪個行業最感興趣。
覺得管理學,社會學,心理學都是正在消亡的中間學科,隨著數學建模或者計算機能力的發展在哲學和科學之間的替代品終會消失
有。
任何一門學科,都不是題主所想。學不一定致用,但必須有思想史。而管理學存在的必要性,就源於其思想史。管理學誕生自1929年的一次法庭傳訊,而自從泰羅,甘特等人從社會經濟學分出管理這門學科開始,經歷了將近100年的演變。其中有一個命題,是和題主一樣的疑問。
那就是"管理萬能論"和"管理象徵論"。這個問題在剛開始學管理學的時候不太好理解,只能跟著結論認為兩種說法都對,和一和稀泥。而後你會覺得這個職業越發的假大空。
然而這兩個命題,實際上是管理學的核心命題之一。它很容易被忽略,但的確揭示了管理作為一種職業,管理學作為一種學術,存在於世的意義。事實上,這兩個命題,就是一個左右互搏的遊戲,而這個遊戲,在你作為一個對管理學有一定了解的人之後,才會顯露出它的意義。先提個問題。
在一艘船上,舵手,水手,輪機,各司其職。然而有個傻逼,他坐在操作間里喝咖啡,啥事都不幹。那麼他為什麼工資最高?或者說,他的工作是什麼?在人的腹部,腹肌籠罩之下有幾塊肌肉,在人的運動中起不到任何的發力作用。但是這些肌肉被稱作核心肌群。
這又是為什麼?而後,一個公司里,管理者除了喝咖啡看報表以外,坐在最大的辦公室里,要多瀟洒有多瀟洒。而且他們領著全公司最高的工資。
這合理么?其實,你沒看到,並不意味著別人沒有做。而工作的抽象,甚至會加強其難度和重要性。
留個坑,以後再更。管理學對於有一定實踐經歷和經驗者來說,有學習的必要性,會覺得原來如此,前人都總結了。
useful of useless knowledge
推薦閱讀:
※大學讀了幾本管理學教科書,發現沒啥啟發。各位大神推薦幾本西方好的管理學著作可好?英文版更佳。
※你所聽說過的最有趣最有啟發意義的管理故事是什麼樣的?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存在哪些缺陷?
※基於價值管理的財務分析方法具體有哪些?
※有什麼優秀的管理學教材?
TAG:管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