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主夫/婦這一職業是否廣泛受到歧視?其核心原因與人類的天性有關嗎?

「是不是」環節:

1.家庭主夫/婦這一職業是否廣泛遭到人們的偏見(指從認知出發的錯誤或片面的觀點,比如認為選擇該職業一定是為了逃避社會競爭)或鄙視(指一種發自內心的感覺,通常難以在認知上提供支持,比如感覺該職業「格局小」或不夠「高大上」)?

2.如沒有數據,可否請你分別談談你對這一職業的看法感受

假設「是」,「為什麼」環節:

1.如果人們對該職業的歧視普遍存在,那麼它主要來自偏見還是鄙視?

2.這種鄙視感是如何形成的?是否與人類的天性有關?比如「在外打拚」比「在內打拚」更能滿足人類的一些心理需求?

3.如果確實如此,「對內」類職業所不能滿足的心理需求是什麼?是類似「影響力」或「聲望系統」的東西嗎?(想法來自@吳值)

歡迎對問題說明進行補充和修改,但請別亂改,不要離題。

====================================================================

(2.11補充)

感謝大家的回答,這個問題中性別歧視和職業歧視是交織的,而我提問的重心其實是在職業歧視和「鄙視」方面,但又很難把性別問題剝離出去。

想在職業方面找原因是因為家庭主婦/夫確實和其他絕大多數職業有諸多關鍵性的不同,答主們提到很多,不舉例了。關注「鄙視」則是因為它是一種感覺,而我們的文化的壓抑導致大多數人並不擅長關注自己的感受(我在與身邊人、網友的交流中多次發現他們會把感受和認知混為一談),所以它是更隱秘的,我對它是否存在很感興趣。

兩位知友(@閔佳和提到自己母親的那位匿名用戶)的答案給了我一點靈感,就是主流價值觀的影響,很可能是它主宰了是否」鄙視「這方面(僅關聯職業特質)。價值觀不是憑空出現在人腦子裡的,而是從幼年起在外界影響下逐步形成的再紮根在人心裡的,換言之人們根本沒法選擇自己的價值觀。例如假設價值觀偏向獲取社會地位,家庭主婦/夫這種對內職業就更容易不討喜;如果偏向提升完善自身(像@閔佳描述的空閑時間可以學習),則反之。

補充新問題:那麼現在的主流價值觀是什麼?未來會向什麼方向發展?

希望能得到更多從職業特質出發的、和是否鄙視(即感受上)有關的答案。


家庭主婦要簽勞動合同嗎?老公給交五險一金嗎?老公給的零花錢要交個人所得稅嗎?受勞動法保護嗎?被辭退有n+1補償嗎?有技能培訓和個人發展規劃嗎?有國家法定假期嗎?


家庭主婦我認為是受到歧視的,尤其是部分家庭主婦的丈夫,從各種吵架中的「我辛辛苦苦在外面掙錢」到「憑什麼?憑我養你」正大光明地壓迫可見一斑。

而更多的不自覺的歧視來自家庭,「湊活過吧還能離咋地」和「天下何處無芳草」的勸說,你們覺得都是勸誰的?

家庭主夫我就不多提了,從下面的「男主外女主內」來看,不樂觀呀。


全職媽媽來回答。現在在學車,剛開好換人,坐車裡手機回答,可能會寫一半回家繼續。

首先,全職主婦的定義是很寬泛的,結婚後不上班待在家裡的就算吧,既然這樣,同樣叫全職主婦,也有很大不同。有沒小孩只是在家自由自在的,有需要買菜燒飯打掃衛生照顧老人的,有全身心帶娃的,等等等等。不同的主婦體現出的精神面貌是完全不一樣的,相應的周圍人的看法也會不同。這裡,我想談談我這個小圈子的情況。

本人屬於比較獨立的,大學期間申請交換生去歐洲讀書,一個人生活旅遊沒什麼問題,畢業工作不久就結婚了,懷孕後辭職,開始了全職主婦的生活。為什麼辭職?當時想自己帶娃,要好久不上班,占著名額不好意思,索性就辭了。現在兩娃一狗,小區好多全職媽媽,還有不少超級奶爸,有個奶爸一人帶三娃。有這樣一個生活圈,大家對全職主婦/夫的態度基本都是支持,上班的媽媽對全職在家更多的是羨慕,完全不會鄙視。

大寶去幼兒園前,白天或者帶娃去早教班,或者叫幾個鄰居小孩一起玩,或者去各種展覽啦活動啦遊樂場之類的,每天都能給娃講故事,討論各種為什麼,心情好帶著娃一起烤點小餅乾,懶得動就陪著一起睡午覺(家裡有阿姨燒飯)。娃睡覺的時候看自己狀態,好的時候看看書學學coursera(我比較懶,大概也就完整學了三四門吧)狀態不好就看看美劇什麼的,每個月總有幾次和其他全職媽媽或「任性辭職」的小夥伴喝喝茶聊聊天。

大寶去幼兒園後有了二寶,下午茶活動頻率降低,兩個娃一起鬧時偶爾會心煩,但自己調節的很好,兩個娃都愛笑。

為什麼會有對全職主婦的偏見?我只想說,我這個圈子裡基本沒有,還在上班的小夥伴時不時會來抱怨,最好自己也全職在家。

我覺得我運氣很好,父母身體都不錯,先生博學有聊脾氣好,努力掙錢的同時還抽空陪娃。我想學些什麼了都會支持,不想學了也不會說我什麼,雖然我認為公公婆婆身體不舒服了照顧他們是我的義務,但他會很感激。當你的另一半對你足夠包容,你是很難有機會變成怨婦的,而是會更自信從容,不斷學習,對自己對家庭對小孩都增益不少。

我想說的是,全職主婦/夫可以過的很滋潤,可以建立更好的親子關係(大寶母乳到2周歲自然離乳,身體很好,去幼兒園最多小感冒,除了疫苗沒打過針,沒吃過退燒藥),可以有更多時間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和社會脫節?我知道鐵匯套利的事,知道微軟推出hololens,也知道汪某求婚章某某。有網路有設備有時間,完全不用擔心沒法獲取信息啊。

暫時這些,學車結束了,有時間想到其他的再來補充。


人類的天性我不懂。

任何合法合規的職業都不應該被歧視。

只知道我朝對於某種職業產生歧視的原因有三個:

1. 被歧視的職業准入門檻低,執行操作簡單,付出與收入差大。

2. 對自己職業充滿自豪感,可能會歧視其他職業。

3. 政府事業單位里的婦女,會歧視其他職業。


我覺得說到底,就是人們對家務活的價值一直缺乏正確的評估和定位。這事如果等男人來做評價判斷不知道還得等多久。希望女權主義者們可以多多在這方面下手。

女權主義不是非要所有女性放棄家庭走入職場拼事業。有的女人也許可以家庭事業兩全,但那肯定是勞力勞心的。也有的女人天生喜歡做主婦,她們勤勞賢惠內斂,如果這是她們的選擇我們也不該隨便指責她們還甘心成為男人的附庸,男人也不該在工作煩悶的時候說她們像寄生蟲之類的話。她們並不是什麼都沒做。我們應該做的是明確肯定家務活的價值,提高家庭主婦的地位,減輕她們弱勢的心理負擔。

個人之見。


當家庭主婦,那得看當到什麼程度。高中一同學家長,決定當家庭主婦,刻苦研讀高中課本,研讀到可以給同學講題的程度。最後在母女的共同努力下,同學考入清華。

這家庭主婦當的,比工作上班有難度。讓我再回去做高中的數學題,我覺得這真的是極大的挑戰,比我工作提個職稱之類的難多了。

可見職業是一方面,在該職業上將自己的能力最大化是更重要的。


我想起一句話,現代之所以沒有孟子出現,是因為沒有孟母了。

雖然說的有點誇張,但是在理,操持家務的角色和外出工作的角色是同等重要的,沒有孰輕孰重,只是定位不同,沒有內,何來外;沒有外,何須內。


歧視本質上是強勢者通過對弱勢者貶低從而獲得心理上的優越感,例如有錢人往往看不起窮人,古代讀書人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社會對家庭主婦是存在偏見的,因為現在的社會歸根到底還是男權社會,這從國家領導人、公司管理層的男女比例里就可以看得出來了,佔據社會資源的大多是男性。在男權社會裡毫無疑問男性是強勢者,女性則是弱勢者。而一個家庭是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基本單位,自然也會體現這種現象。古代的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分工就是這一現象的具體表現,即使是如今的21世紀也仍然是這樣,當然現在隨著社會觀念 的進步,男主外女主內並不是絕對的了,也可以是男主內女主外。這是女性地位在社會中逐漸提高的具體體現。

但是在中國有趣的是,雖然在社會中是男權社會,「男尊女卑」,但是在家庭實際活動中,掌握家庭財政的往往是女人,而掌握家庭財政則意味著可以有效控制家庭支出和使用,在這裡女性是強勢者,男性是弱勢者。所以在家庭里往往是女尊男卑。但是這仍然無法消除社會對家庭主婦的偏見,反倒造成男性懼內是一件可笑的事,被認為是不光彩的事。

這是人的天性,在動物層次而言,人類是群居動物,而群居動物是必須得要有個領袖的,這個領袖擁有整個族群的最大權力,這樣可以有效組織群體活動,提高生產率。試想在一個人人平等,但是誰都不服誰的群體里,如何統一全體的行動?只能靠共識,但是人是不同的個體,不可能存在完全一樣的想法,但是有時候不得不統一全體行動。例如捕獵時,你喜歡吃兔子,想要捕獵兔子,但是我喜歡吃老虎肉,光靠我一個人是無法對付老虎的,必須得要群體行動。

說了這麼多,就是為了證明,在人類群體里是存在領袖的。而領袖的存在則必然導致群體被分為強勢者,弱勢者。而且這個領袖總是能夠得到群體產出的最好的收益。例如他不用出去捕獵,但是他卻能得到外出捕獵的獵物里最好的部分,當他挑完之後,其他人才能夠挑。


當你有能力不只是成為家庭主婦/主夫時,而你卻選擇成為上者,源於溝通,我想沒人敢歧視你吧?


這個問題的來源不好用線性思維來回答,我想統一回答下:

家庭主婦基本上是不受歧視的,反而讓人羨慕,丈夫不一定會領情倒是真的……

家庭婦男受歧視確實是普遍現象,原因呢,有生活水平、文化水平、地方風俗、認知、習慣、社會風氣等等。PS:懶人一個,就不挨個找資料去分析了。

本能(天性)影響是有的,比如對於強者的崇拜和依賴。但我覺得這不是核心因素。鄙視只是一種發泄方式,會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自我」方面的需求,更多的是偏見、標籤式的思維

另一方面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社會文化因素決定的(只論現在,我沒說以後也會這樣):

(1)母系社會的維持是基於人類對於母性的依賴和和養育恩情的重視(人類比其它動物更能主動意識到這一點)。父系的維持是建立在對勞務、資源、權利等的分配上。在大自然這個生存淘汰比賽里,男性的個體優勢為直觀,貢獻越來越大,越來越重要。對內體現在拾荒-採集-農牧-分工-集權;對外體現在團隊捕獵(早期的族群合作女性也有參與)、爭鬥、遷徙、建設、戰爭等。而女性,則在編織、種植採集、藝術、烹飪上體現了強大的天賦(你不家裡蹲誰家裡蹲?想干一些其它事情根本走不開好嗎?)。傳統延續下來了。這不僅僅是一種智能的進步,更影響了人類社會的文化歷程。

之後人類古代史對於男權的維護就不「多說」了。(只有一個概念,具體細節我不太清楚)

(2)現代社會是古代社會的延續,必然受到古代傳統觀念的影響,尤其是有一些文化隔離的地方,對於男性不工作而一心家務的偏見會更為明顯。但是……我記得我小時候有接觸過「家庭婦男」這個辭彙,但是提到的不多。未來嘛……咳。


和個人的價值觀有關。

說說我媽,就是個家庭主婦,現在的狀態就是越來越壓抑,原因是以前她有工作,能掙錢,但現在沒有收入了,她心理非常不平衡,覺得自己需要靠我爸來養活,在家裡沒有地位,其實這非常不可理喻,我爸掙錢全是給她,也從來不限制她花錢,經常鼓勵她多花錢給自己買買衣服什麼的,但她還是會跟我抱怨說掙不到錢沒地位。並且一直給我灌輸什麼以後我掙的錢沒有老公多,會被老公看不起之類的想法,說實在的,我很煩這種理論,一家人過日子,互相扶持著離了誰都不行,怎麼就來了個高低貴賤誰看不起誰呢?

我只能說這屬於個人價值觀問題,太過自傲,或者過內心太過強勢,這樣會過得很累,還會讓身邊人過的很累。

沒有什麼歧視不歧視的,我覺得更多時候是作為主婦的自己,在歧視自己


推薦閱讀:

如何從神經科學或心理學的角度解釋或描述 失戀或感情受挫之後心臟很痛,止不住顫抖的感覺?
如何評價 QQ 空間的最新功能「秘密」?
如何看待一群在知呼里裝逼的人們?
人類的終極慾望是什麼?
感覺在欺騙我嗎? 那麼理性是正確的嗎?

TAG:心理學 | 職業 | 女性主義 | 社會學 | 性別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