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 BIM 的應用和前景如何?

基本上搞建築,結構設計的應該都跟這方面有關係吧,想問下現在BIM大家看好么,打算走這條道路的話將來發展前景怎麼樣呢?謝謝!


0213更新

關於在本市推進建築信息模型技術應用指導意見的通知[滬府辦發(2014)58號]_最新文件

2017年上海政府投資工程將全部應用BIM技術

為確保2017年上海規模以上政府投資工程全部應用BIM技術,規模以上社會投資工程普遍應用BIM技術,應用和管理水平走在全國前列。日前,上海市建設管理委在上海中心大廈舉行新聞通氣會,要求全力推動、繼續執行《關於在本市推進建築信息模型技術應用的指導意見》,通過BIM技術與綠色建築、建築產業化的深度融合,實現建築業向信息化和工業化轉型升級。

People need a 3D informational World

這是這段時期以來我對BIM的個人想法。

說到做BIM有沒有未來,在我要進入BIM這個行業也曾想過。

我並不是建築類專業,以前的項目也沒有建築類的,civil倒是做了一些。那時的發展路徑1是在本單位往上走;2是幹個4、5年拿個中級職稱,再考個建造師,然後找個甲方單位。但是第一種路徑我不喜歡,第二種我也等不了那麼久了。於是在兩種都不具備的情況下,我還是出來了,我覺得天下還有別樣的天空。

然後找了一家單位繼續工作,和運維相關,這時了解到了BIM。首先當然是被其理念深深折服,因為我干過實際工程項目,所以我對其體會尤深。不像現在很多學生都是在學校時還沒有實際項目經歷時了解到BIM,更糟糕的是很多培訓公司把市場瞄準了學校,給學生催的天花亂墜。然後這些學生出來只會幹什麼呢?只會翻模,只會照著CAD圖去描圖,圖紙錯了,自己也錯了。問為什麼要這樣,說圖紙上就是這樣的。這種你自己都不去問為什麼,你覺得做BIM前景如何?

現在再回頭來說說我了解到BIM後的事情,自然也是各種資料、種種信息的找、看,當然也要學BIM軟體。這時我也去考了一級建造師(建築專業)。一年後,考試也過了,對BIM也解了一些,也自己試著去做了一些小項目。這時我覺得現在做的工作已經不太符合我的想法了。

此時我有兩種選擇,1考慮去房地產公司工程部;2進入BIM行業。

考慮了很多以後我選擇了BIM。其實此時我對其前景也不是很樂觀的,為什麼還是選擇了這個呢。1是我對BIM的初心,當時給我的感覺是,哇!原來工程項目還可以這樣乾的;2未來肯定是一個3D的世界,People need a 3D informational World。

然後就進入了這個行業,在初時,我就非常喜歡這個觀點,並把這個當成一種告誡:

還可以加一點:業主不做BIM,業主用BIM來做項目管理。在我看來,BIM應該是計算機圖形學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出現的東西。

可見,Chris I. Yessios 說在1970』s就討論過 BIM,,那個時候這個詞還沒有被創造出來。後來,它被(筆者註:BIM,應指 BIM 理論)是後來被 Charles Eastman 所創造的,並且 Jerry Laiserin 在他的其中一個Newletter進行了描述。

我們來看看BIM這個理念在20世紀70年代就有了,而為什麼到了21世紀10年代了大家還在這抱怨、吐槽BIM不好用,還沒落地,還在問「請問現在BIM的應用和前景怎麼樣啊?」那是因為那個年代計算機技術無法支撐這個理念。至於以後的發展,還是留給自己來做判斷吧。

在第二家公司時,一位領導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公司的職位都擺在那的,有能力你就去應聘、競爭。這話不好聽,會把噎得你無法反駁。

最近看一個討論說什麼才是好BIM,

好BIM要具備可視化、能出施工圖、自動生成工程量、參數化設計、施工及維護運行階

看吧,現在的BIM距離這個目標可能還有些遠,問題擺在那了,你有能力去解決掉一個問題嗎?你有對BIM的熱愛嗎?還是僅僅是被培訓公司給坑進來的,進來後發現不是這麼回事啊,看不到未來啊。然後就問為什麼BIM技術這麼利害,我們還在加班? - BIM。或者被業主、被領導倒逼了,趕鴨子上架了?

想到哪寫到哪,沒有文筆,還望見諒!

未完待續。。。

看看我們天天走的大馬路下都有些啥。

這麼多東西在下面,不先搞個BIM來看看,你敢隨便亂挖嗎?

而現在市政BIM應用基本為0,從長遠來講,這些地下管道都應建立BIM模型進行維護管理。這些管道可比建築那些管道複雜多了。


今天剛好有時間就把埋了好久的坑填一填,把答案整理一下

------------------------------------------------分割線--------------------------------------------

先說結論BIM就是未來。而且BIM已經落地了。

BIM主要從

首先是設計階段(沒有在設計院工作過這方面得描述可能不太準確)。最大的變動就是協同設計,以revit為例(如下圖),cad時期機電等其他專業至少要等建築、結構完全畫完之後再畫本專業布置圖(系統圖可以同時繪製).

這樣的協調工作效率至少能提高一倍,建築、結構、電氣、設備等圖紙的錯誤率能至少降低一半(本人施工單位,我想很多的施工單位的小夥伴們很清楚這個事,經常是機電與建築結構的圖紙不對著,施工的時候機電管線更是打架嚴重)。但是這也提高了設計院設計難度,以前的管道只是一條線,現在他是一個實體,需要各種姿勢的上翻下跳,設計時的難度可想而知。

而且配合各種計算插件能更好的控制能耗,改善建築內部通風,控制商場等公共場所的人群流量等等。

(網上的圖片,侵權請通知)

------------------------------------------------分割線--------------------------------------------

其次是招標階段,甲方拿到設計院的BIM模型圖了,完全可通過BIM模型中的工程量進行招標,(如果模型準確的,而且後期沒有修改的話完全就可以結算了)這樣如果工程量明確了的話,施工單位以前在這裡邊玩得貓膩就無影蹤了。(但是甲方只是知道BIM是個好東西,但是要怎麼用很多單位還是一知半解的,不會玩。)而且現在國內的施工速度越來越慢,以後的趨勢很可能是甲方把施工圖完全優化好之後再交由施工單位來做,這樣施工單位的原來在圖紙變更,圖紙會審上賺到錢都會灰飛煙滅〒_〒。

不過我想國內以後也會有epc大總包的出現,甲方只管出錢,總包負責設計施工,最後交給甲方鑰匙(拎包入住*^_^*)。

------------------------------------------------分割線--------------------------------------------

再次是施工階段,總包單位入場之後對設計圖紙進行深化設計,比如最基礎的機電管線的優化。

鋼結構的優化,等等

其實BIM在施工單位最主要的是整體管理問題通過BIM5D軟體的施工模擬我可以很好的安排我的人工、材料、機械的進出場時間,合理的安排我的工期,減少窩工短工,材料供應問題,機械進出場等導致的工期延後現象。

@Mo jf的答案有一句話很好,設計院不做BIM,設計院用BIM做設計,施工企業不做BIM,施工企業用BIM做施工。

施工單位的話在BIM上不是簡單的排布一下管道的事情,而是用BIM來解決整體施工問題。我的老師曾經跟我說過,不要做什麼BIM畫圖員,而是要有整體的管理思想。

------------------------------------------------分割線--------------------------------------------

最後是BIM在運維方面,BIM越到後期顯現價值越大,實時的三維影像及三維斷面顯示,節約後期管理成本,實現管理信息化、樓控自動化平台基礎,設備信息及參數錄入能詳細追蹤到提供廠家及保修時間,節約後期成本投入在20%左右。

Ps.Thinkpad 被聯想收購之後,已經沒有了之前的味道了,聯想對他的優化真是蛋疼。

PPs.這個坑終於填完了,準備去填下一個坑。


從我目前了解的情況來看,BIM是大勢所趨。

先佔個坑,雙休日仔細理一下,好好回答這個問題。

實在是沒有時間來詳細答這個問題,推薦大家看一下這個:

中國BIM應用價值研究報告_China_2015_百度文庫

-----------------------20150520-----------------------------


1、我相信包括我在內絕大部分的人都看好BIM。BIM技術在國內推廣到現在,它的科學性,先進性及其高價值已經人所共知,就算有不清不楚的個體,也會意識到它是個好東西。最簡單來說,不管政府出於是什麼狀態去推行BIM技術,相信都是以提高社會發展的目的為基礎的。所以你問我看不看好,我會給你肯定的回答。

2、發展前景問題。我不清楚樓主是什麼專業出身,如果是建築設計,結構力學出身的話,最好是先把主業搞好,把BIM作為副業。等BIM能兼容到國內的設計標準後,再去著力搞BIM設計。如果是造價,項目管理專業,這些專業現在跟國內的BIM是扯不著邊的,基本就是二選一。其實BIM前景非常好,因為BIM包含了整個建築生命,不管在設計方,施工方,業主方都有用處,加上目前BIM人材的短缺,就業前景比較明朗。

PS.不要相信什麼BIM落地,從來沒有誰說過「落地」的標準是什麼。做什麼,怎麼做,做到什麼程度才算「落地」,都是沒有一個界定的。而且目前國內BIM能解決的工程問題還是有所局限,一般的項目BIM的應用到施工階段完成就終結了。(除了有錢任性的SOHO,人家是真的運營維護都搞上,但很砸錢。)


只能說時機不成熟吧,bim,更喜歡百度中給的翻譯,建築全息模型,涵蓋了時間的概念。但是bim於中國,有點十年趕超英美的感覺。新東西的推廣,在行業的穩步發展時最容易推開,在房地產下坡路的時候,其實進展會很慢的。國家在強推,而設計院在賠本賺吆喝,施工甲方只是覺得他很高端,很多完全不明就裡,加上bim技術其實並未成熟。對於現在的中國來說是步子邁的大了,有點扯淡的感覺。

bim其實很好。但是不適合現在的中國。bim中有個對建築時間的管理,稱作生命期,但是在此我覺得,對於一個城市來說應當更有生命周期。因為對於一個建築群是有更替周期的。故此,bim大的可以對一個城市的建築進行數字化的管理。所以,bim其實精於管理,卻不適合製造。

反觀現在,關於城市建築檔案管理這塊。對於公建,已經成型,對於大型住宅,相應的甲方,也有相應的措施了,可是對於民宅這塊,並沒完全管理。當前首要應該實現對現有建築的全面管理。通俗來說就是備案。

bim,從二維到三維,跳的太大,對於市政應該更合適。對於房建,感覺也就這樣吧。


BIM (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築信息模型技術,指的是包含建築物全部信息的模型系統,在建築物設計、建造、維護、管理的全生命周期發揮作用。作為新一代設計理念和技術,其已被國外諸多著名的建築、結構、施工公司在項目中成功應用,是設計行業繼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後的第二次設計革命。

BIM的概念和過程已經存在將近40年了,但直到2002年創立Revit軟體的公司被Autodesk公司收購後,BIM才被應用於商業產品中。 2002年後,BIM技術逐漸被國內設計行業所接觸,並得到了持續的關注。近年來,BIM在建築設計、機械設計行業的應用越來越深入,鐵路設計行業也進行了積極嘗試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公路行業由於自身特點的一些限制,BIM系統的應用起步較晚,應用較少。

一、BIM設計特點

BIM理念和地理設計思想應用到道路設計過程中,結合先進的三維地理信息技術,提升設計的科學性。和傳統的CAD道路設計軟體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基於BIM的面向對象參數化建模,實現道路設計信息和模型的統一,實現道路快速模擬與調整;實現在BIM模型框架下的場地、交通、照明的協同設計,減少方案衝突,提高設計效率;

結合三維地理信息展現和分析技術,實現在道路BIM基礎上的項目策劃、成本估算和施工過程模擬;實現設計方案的互動式調整和實時模擬、分析,及可視化和量化的分析成果指導方案的優化;

實現在道路BIM基礎上的項目決策、施工模擬、交通模擬和道路信息管理等項目管理功能。

二、應用現狀

大多數世界著名建築、結構、施工公司,幾乎所有項目都已運用BIM技術,其他公司也都處在從CAD向BIM轉變的過程中。在公路行業,美國多個州的運輸局都已經將BIM應用於基礎設施解決方案,日本政府已經把基於BIM的三維CAD推廣列入了政府信息化規劃。

近年來我國的一些大設計院在某些大型項目中也已開始應用BIM技術,但不管是應用範圍和應用深度,總體上與歐美等國家仍有較大的差距。在公路設計行業,雖然進行了諸多有益的嘗試,並於2014年首次系統應用於邢汾高速建設管理中,但遠未達到成熟、廣泛的應用程度。本文就BIM理念在設計、施工、養護中的應用進行概述。

三、BIM解決方案

公路工程中實現BIM的主要軟體是Autodesk公司的AutoCAD Civil 3D和Bentley公司的Power InRoads以及最近國內基於BIM二次開發的道路軟體(鴻業科技的Roadleader路立得等)。

我國公路、道路工程設計中目前使用的軟體有緯地、鴻業等。相比緯地等二維軟體,BIM軟體在很多方面有其突出的優勢:如界面更加友好,信息更方便傳遞和存儲,設計三維可視化,有利於造價控制和後期運營管理維護等。由於國內軟體解決方案並不徹底,而且AutoCAD Civil 3D和Power InRoads在中國已開發有擴展包,符合國內的設計習慣樣式和規範需求,這使得國內道路BIM的發展更加接近工程實際。

四、BIM 在公路設計各階段的應用

4. 1規劃階段

建築信息模型(BIM)流程,有助於縮短設計、分析和進行變更的時間。最終可以評估更多假設條件,優化項目性能。

4. 2勘測階段

多年來,國內外學者陸續將 BIM 技術及 GIS 、GPS技術引入到公路勘測中,勘測和設計工具可以自動完成許多耗費時間的任務,有助於簡化項目工作流。使用BIM可以在更加一致的環境中完成所有任務,包括直接導入原始勘測數據、最小二乘法平差、編輯勘測資料、自動創建勘測圖形和曲面;能夠以等高線或三角形的形式來展現曲面,並創建有效的高程和坡面分析。

4. 3設計階段

(1)道路建模。可以幫助我們更高效地設計道路和高速公路工程模型,例如創建動態更新的互動式平面交叉路口模型。同時可以利用內置的部件(其中包括行車道、人行道、溝渠和複雜的車道組件),可以根據常用設計規範更迅速地設計環島,包括交通標識和路面標線等。或者根據設計標準創建自己的部件。由於施工圖和標註將始終處於最新狀態,可以使設計者集中精力優化設計。

(2)工程量計算與分析。利用複合體積演算法或平均斷面演算法,更快速地計算現有曲面和設計曲面之間的土方量。使用生成土方調配圖表,用以分析適合的挖填距離,要移動的土方數量及移動方向,確定取土坑和棄土堆的可能位置。從道路模型中可以提取工程材料數量,進行項目成本分析。

(3)自動生成施工平面圖。如標註完整的橫斷面圖、縱斷面圖和土方施工圖等。使用外部參考和數據快捷鍵可生成多個圖紙的草圖。這樣,在工作流程中便可利用與模型中相同的圖例生成施工圖紙。一旦模型變更,可以更快地更新所有的施工圖。

(4)輕鬆處理變更與評審。因為數據直接來自模型,所以報告可以輕鬆進行更新,更迅速地響應設計變更。如今的工程設計流程比以往更為複雜,設計評審通常涉及到非CAD使用者,但同時又是對項目非常重要的團隊成員,可以利用更直觀的方式讓整個團隊的人員參與設計評審。

(5)多領域協作。道路工程師可以將縱斷面、路線和曲面等信息直接傳送給結構工程師,以便其在軟體中設計橋樑、箱形涵洞和其它交通結構物。

4. 4施工階段

目前,BIM的應用在歐美髮達國家正在迅速推進,並得到政府和行業的大力支持。如美國已制定國家BIM標準,要求在所有政府項目中推廣使用。IFC ( 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標準和BIM技術,並開始推行基於BIM的IPD ( 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集成項目交付)模式。IPD模式是在工程項目總承包的基礎上,把工程項目的主要參與方在設計階段集合在一起,著眼於工程項目的全生命期,基於BIM協同工作,進行虛擬設計、建造、維護及管理。如今,引入IPD理念和應用BIM技術,已成為當前國內施工企業打造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舉措。

另外通過基於BIM的碰撞檢測與施工模擬,進行結構構件及管線綜合的碰撞檢測和分析,並對項目整個建造過程或重要環節及工藝進行模擬,可以提前發現設計中存在的問題,減少施工中的設計變更,優化施工方案和資源配置。目前常用的碰撞檢測與施工模擬軟體主要是Autodesk Naviswork和Bentley Navigator。

4. 5運營養護階段

多年來,國內外學者陸續將BIM技術及GIS技術引入到公路信息化管理,在公路建設、路政執法和資產管理方面取得較好的效果。美國聯邦公路局將GPS ,GIS及多媒體視頻等技術應用到公路資產管理,可以迅速的定位查看損壞的公路資產視頻,保證了道路的安全性。

目前我國公路養護系統一般採用傳統的二維地圖顯示方位信息。公路系統內包括運營、路政、養護等多個部門,各個部門有各自的信息系統,彼此之間的數據也是由各自部門維護,採用不同的數據格式和交換格式,導致無法整合到統一的地理數據平台上進行有效數據共享,從而使得部門之間難以實現高效協同。

目前最有效的方式是將BIM和GIS結合起來,利用移動數據採集系統提供道路養護檢測所需要的數據,再通過利用統一的數據標準,實現地理設計和BIM相結合,在此基礎上建立基於BIM的交通設施資產及運營養護管理系統。利用整合後的BIM模型信息,將公路資產管理與養護集成到三維可視化平台,同時基於BIM模型,提出預防性養護決策模型,為公路資產管理、道路養護管理等提供管理決策平台。

五、BIM技術在我國實際工程中的應用

為提高邢汾高速公路建設工程的管理水平,項目建設方與清華大學合作,首次將BIM和4D-CAD技術系統應用於高速公路工程建設管理中。針對高速公路點多線長特點,提出了多細度BIM施工模型以及相應的多層次4D施工管理技術,開發了「基於BIM的邢汾高速公路4D建設管理系統」,並應用於實際工程中。通過創建邢汾高速公路整體線路、工程標段、重點橋隧/路段等不同細度的BIM施工模型,實現了基於BIM的宏觀、中觀和精細化管理相結合的多層次4D施工管理和可視化模擬。

應用表明,通過構建不同細度的BIM施工模型,可有效地展示高速公路工程不同層次和不同局部的動態施工過程和施工狀態,實現高速公路工程的動態、集成和可視化的施工管理和工程模擬,為高速公路工程建設的BIM技術應用提供了方法、技術、系統和應用示範,可明顯提高工程建設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效率。


正好吃飯玩知乎碰到,我也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湊下熱鬧。

本人就職於國內某機電顧問公司,項目基本上是各地比較大型商業綜合體。碰到的情況和歐特克每天在描述的bim還是有一定差別的,項目體量大,設計階段上bim的話,基本是趕不上時間安排,十五萬平米以下的項目個人覺得比較適合嘗試bim,大於這個的,基本上都是施工深化階段施工單位翻模了,各種項目目前基本應該都是這樣,聽些朋友說一些在天天露面演講bim技術的項目也是這樣,體量大,玩不動,待相關人士證實吧。

我在12,13年接觸bim,那時應該是bim的再次火熱開始吧,公司有籌建bim小組打算,我也參與其中,用的revit,為什麼不是其他軟體?因為我們只有這個bim工具,用下來當然都知道了,族都比較欠缺。但是不同的是不同人用rv,速度不一樣,我當時用下來,感覺還是可以,和CAD差不多,現在年紀大了多年不畫圖怕沒有當時精力了。不得不說,領導還是有想法的,後來被他說服開始研究bim相關拓展,那兩年公司bim相關技術研究拓展很快,國內還在討論族的時候,我們在對bim模型的利用做了很多分析研究,跨地域協同,cfd,能耗,採光,火災模擬,人流分析,運維等,當時國內資料比現在少,書籍也少,每天基本都是打開電腦先搜索一遍最新bim消息,查閱國內外bim新聞,查找各種資料,bim規範還沒出來,雖然後來出來了不少,但是真的沒什麼特別用,不過那時的日子過的還是比較開心,感覺充實。

後來也陸續在項目中實施bim,從基礎的翻模開始,第一個項目比較順利,領導特意請我們團隊吃了頓韓國菜,但之後有個項目好像實施不順利,我沒參與其中,之後到現在,bim開始了長期的停滯,除了cfd和能耗以及局部區域bim優化我還在做以外,基本沒有再發展,

公司對前沿技術的投入也開始減少,很多不錯的工具沒有資金投入購買和發展業務,可能公司的文化還是偏向於保守,感覺很可惜,不過畢竟我們做機電賺不到幾個錢。

現在在業主或者別處場合聽到bim內心還是會激動,但是心累,已經不想說任何話,聽了笑笑了之。

這兩年行情不好,很多同行bim組已經拆分併入設計組,不知他們以後前途會怎麼樣,也只能祝好了。

後來年輕人也不要灰心,基於設計結合bim起碼還是可以提升個人競爭力的,再多掌握一些其他技能,能讓你在同齡里脫穎而出,加油吧!


個人覺得BIM是趨勢!但是目前相關的軟體一個都不好用!

現在BIM應用更多還是工管方面吧,結構設計或者其他核心設計部分,還沒見過用BIM做的,估計也做不太清楚靠目前的水平


按照中國房地產開發商這個尿性的程度,BIM是沒什麼未來的。也就是翻模做個管綜。

出圖速度上遠遠慢於cad,總說我們設計師建築結構對不上機電管線打架,這個問題不是CAD跟bim的問題,這個是工期的問題。工期給的夠,二維圖紙也能做的一點問題也沒有,但是現實是畫了三天圖甲方就先要一版圖,看了就改,改,改,出了藍圖也能改,改,改,萬達更可怕,都封頂了業態也能改,加幾十把樓梯,一個郵件過來讓你第二天就給個方案然後出圖。這個時候你用BIM?呵呵了。

當然說起工程量統計,各種計算,信息維護後期運營,這些都需要靠BIM,但是中國現在還沒誕生這樣的甲方,你覺得什麼時候能誕生呢?我覺得是一萬年。


實習汪只弱弱地說幾點感受。

最近在甲方工程部實習,在敲定一些方案的時候參加了幾個和設計院、機電分包方一起開的小會。這些會上我們設計部有一Revit小擼手,而讓我驚訝的是設計院總設計師竟然說:「這個軟體我們這都還不會用,還得回去學學。」

現在的情況是機電分包方建模,提問題,設計院改CAD,再發給小擼手建模審閱。很多比如橋架標高出現的問題,建模是最直觀看出問題的,而且不限於管線部分,而且現在是只要會用BIM,甲方是超級樂意乙方廣泛用的,大家做更細膩些何樂而不為。


這幾年BIM概念風吹的太狠了,以至於兩極分化很嚴重,有人樂觀有人悲觀:樂觀的不多說,都是那幾句「是趨勢」「是方向」;悲觀的要麼宏觀上覺得不行,要麼微觀上覺得弊大於利。

總的來講,我認為BIM是有很好的發展空間的,但目前的行情並不樂觀:

(1)BIM現狀

BIM全周期概念太深入人心了,但實際上做不到,主要還是上下游的信息無法溝通。簡單的例子,設計方做好的模型施工方會用嘛? 不會,因為施工方不信任設計方模型算的量,都是錢啊,他得重新建模自己算。 而且施工方也有自己的施工組織、特殊施工方案等等。 所以,所謂的BIM的全周期流程(目前來看),就是一個假命題,大家還是各干各的,沒有一個統一的model,更不要談building infromation modelling了。

(2)解決途徑

從整個流程上看,不管是BIM還是項目建設,最基礎最關鍵的還是模型(modelling)。模型哪裡來?設計,其他都是在這個基礎上去施工去運維。所以,設計方才基礎與核心,其他環節在竣工後都只是在這個模型上添加信息(information)。建設過程中的施工、管理等,應該單獨配備BIM輕量化軟體,專項專用。

(3)落實方向

工程領域最終還是要落到實際使用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嘛,也是現在BIM應用的實際弊病。BIM軟體還是那幾家公司,Autodesk Bentley 等等,大平台是搭建起來了,但在大多數設計院的阻力都非常大,為什麼?因為還差「最後一公里」——專業定製化。

大設計院大專業有財力有實力跟軟體公司聯合開發定製化工作,中小型公司小專業就要自己想辦法了,否則還是跟不上,跟上了也是抓著尾巴,最終影響的還是經營。

(4)發展趨勢

如果能做好「最後一公里」,BIM毋庸置疑就是未來的方向。

如果做不好(概率很低),也很難排除他的長期存在感,因為這是一個被科技推上火箭的時代,汽車可以autopilot了,手機可以smart了,購物能夠bigdata了,砌磚都是automatic了。

真的,沒有什麼能阻礙人類科技的進步,努力吧,少年們!


當施工人員拿著平板 看著3維圖紙 翻轉 透視 放大再放大 直到節點構造 遇到問題圈出直接推送回設計院

多麼狂拽酷炫又效率

希望那時我還沒轉行。


目前還只是主要效果圖地在用,以後能不能成為趨勢甚至取代CAD目前還不能完全確定。但是作為領先CAD一代的三維信息模型系統,它的直觀、高效(前提是人的水平要跟上)和交互性等等,個人很看好其前景。


很強大,能解決很多現實問題。

才不久土建工程完工的世界第4高樓——上海中心大廈就得力於BIM系統的幫助。

BIM系統讓建築在設計完成初便能預見其今後的樣子。(手機碼字,先佔坑)


bentley公司在BIM的產品推薦。

Bentley BIM 解決方案


bim是一種信息化技術,而目前國內大部分人把它等同於模型了!說通俗點就是個模擬施工!bim該怎麼用,國內外都在探索!發展前景還是很大的!


肯定是趨勢,但是有幾個問題:標準、軟體和政策驅動。住建部相關部門一直在琢磨這個事,可能時機還不成熟吧。


推薦閱讀:

求助,上海現代建築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國家標準建築給水排水設計規範管理組,排污管從卧室穿越?
各類工程(建築工程、橋樑工程、安裝工程等)中的鉸接是如何實現的?
連梁配筋中,交叉斜筋的作用是什麼?
BIMer,你在做什麼?
為什麼從事建設施工行業以後,就很少有轉行和跳出來的呢?難道真的那麼難?

TAG:建築工程 | BIM | 結構工程 | AutoDeskRev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