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這樣的城市是否會衰落?

土地資源短缺,地理位置偏僻,房價高,工資低,環境差,缺少好的大學,人才流失,資本流失,企業外遷。

當然和西部一些小城比起來還是好些的,但是未來是否會向下走,尤其是北面有上海杭州寧波,南面有深圳廣州廈門,西面是大山,東面是大海。


從1985年開始,稍微富裕一點的溫州人就把孩子送大城市教育。從1992年開始,溫州人就到杭州上海北京之類的大城市搶購房子。那時候,買了房子就可以遷戶口。

所以,大多數早富一代的溫州年輕人,其實基本上都定居在北京、上海、杭州、廣州之類的大城市,或者在國外。

當嘉興工業地價每畝3萬元的時候,溫州每畝高達80萬。而內地一些地區一畝地只要幾千元。這導致大批溫州商人到內地瘋狂圈地,並把企業搬離到內地。比如某鞋廠在四川買了二千畝地。

幾乎所有的溫州大企業家,都離開了溫州。溫州三分之一的人都在外地經商,而這些人都給當地政府納稅,沒給溫州納稅。所以,溫州人手裡的錢很多,溫州政府卻沒有錢,市政建設永遠落後。

有些溫州人在外地創業,比如廣州的唯品會,更沒有給溫州地方納稅。阿里巴巴也有幾個骨幹是溫州人。

實際上,溫州是一個精英多數在外地的特殊城市,或者說溫州只是一個留守家園。

在外地的很多溫州人有錢。他們不僅在一線城市炒房,也偶爾在家鄉炒房,所以溫州曾經連續五年房價全國第一,後來某一天溫州房價腰斬,就淪為全國第三,僅高於深圳。再後來,溫州人當然是買漲不買跌,都繼續去北上深杭買房子,溫州房價繼續下跌,當然較之大多數省會城市,比如長沙、成都、武漢、西安之類的新一線城市,以及幾乎所有的二線城市,溫州房價還是很貴的。

溫州人和溫州是兩個概念。溫州人是有獨特語言和文化的人群,你甚至可以稱之為民族。而溫州是一座留守城市。

引用上面某人的回答:

只說一點:高中班級49個人,畢業後除了13人繼續讀研,5人出國或香港留學。剩下的31人裡面,留在家裡的只有不到10人,而且基本職業都是公務員或事業單位,醫生以及銀行。

溫州人的年青一代,絕大多數都不在溫州。溫州是老人和小孩留守的地方。

海外有人稱溫州是中國的耶路撒冷,意思說溫州基督徒在國內傳教的巨大作用。但是,同樣也可以用來類比猶太人和溫州人:

猶太人的鄉愁在耶路撒冷,但是猶太人精英都在世界各地,尤其是美國的華爾街。

溫州是溫州人的鄉愁,但是溫州人精英都在世界各地,尤其是中國的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以及義大利西班牙法國。

溫州或許早已不是一個城市,它只是一個鄉愁。

百年之後,世界各地的那些不再會說溫州話的溫州人後裔,回望故鄉,潸然淚下。


上次回溫州和家人去了一次江心嶼(東園),那裡本來閃爍著童年的美好記憶,因為小學的時候春遊不是去中山公園就是江心嶼,當然後來上中學了就是雁盪山。本來那麼好的回憶,結果上了島之後,確是難以掩飾的破舊感,還有遍地的垃圾。

細細回想起來,從2005年以後,貌似溫州就沒有出現新的知名企業了。在我的印象里,是正泰,德力西,森馬,美特斯邦威(可惜搬上海了),可是現在依然還是這些。說GDP,浙江省第三的位置很有可能被紹興超越(2014年只差100多億了,3.溫州4302.8億 4.紹興4265.8億,要知道紹興人口才是溫州的一半,而我們原來的比較對象寧波,更我們已經不是一個量級了,杭州就更不用說了),溫州模式不知道什麼時候變溫台模式了,不是說重商文化么,卻被家人一個個逼著考公務員,寧願拿著很少的錢啃老也不願換個有挑戰的工作,做實業的工廠里大門估計都生鏽了吧,靠著利息過日的人真不是一個兩個。身邊家境不好的同學苦於溫州這樣的發展環境,很多都無奈地離開了溫州,學習好的,大學畢業後基本上就留在了大城市,剩下的,基本上是一些不上不下的人,他們沒有了溫州老一輩人的那種奮鬥與拼搏,也沒有那種吃苦精神,而老一輩人對年輕人的普遍的態度就是求穩,更是這個城市的慢性毒藥,這個城市就像失去了靈魂一般。

改革開放初期的那種先發優勢在近些年已經消失殆盡,很多企業丟棄了實業,玩起了金融,舍了本,逐了末,回頭再看什麼都沒有剩下,只靠著舉債維繫著往日的榮光。城市裡充斥著暮氣,近幾年溫州市的人口每年都要減少十萬人左右,但進入溫州的人口,數量並沒有顯著增加(人口持續凈流出 樓市必現拐點)。即使房價已經被腰斬,仍然高於城市本身的定位,對於移民的吸引力有限。

哎,誰不願自己的家鄉好呢,可現實就是如此殘酷。

此輩溫州人(80,90後)如果不努力發奮崛起,溫州就可能會淪為一個普普通通的三流城市。


我算是鹿城區一個不能再普通的溫州人了。

我這個寒假去了一次五馬街。僅僅是一兩年前,五馬街仍然是一個繁華之所,這個城市的象徵就平靜的享受每日市民的慰問,然而這一次我去的時候簡直大變樣了,整條街全都是旅遊的外地遊客,而且因為疏於清掃而變得有些髒亂。最讓我不能忍受的,是許多店面又出現了在五馬街早已經不用多年了的大喇叭,而且裡面的聲音也從「大俠骨大俠骨(溫州話,大銷價)」變成了普通話的叫賣,好讓大家都能聽懂。我想在威尼斯當初繁華的日子裡,大概也不會有現在這麼多的遊人以至於擠走了街上的本地人吧?

不管你想不想,總而言之這座城市不可避免的走向了衰落。有幾個理由:

1.城市的規劃實在太爛了,檔次和品質不僅很低,而且看不到提升的希望了,這不是搞一兩幢炫酷的高樓就可以改變的,況且全國範圍內更牛逼的高樓簡直不要太多。高企的房價和短視無作為而貪腐的地方政府及規劃部門是主因吧。

2.從08年實業的衰退之後,大家把錢都投進投機事業來看,這個城市的大多數人已經因為生活條件的改善而失去了原來賴以成功的基礎,再加上內外部環境多年也不見好轉,於是進入了一個惡行循環,後來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房價的崩盤算是宣告這裡再也沒有啥投機的價值了。

3.縱然是跌跌不休壓滅跌了這麼久,這房價還是高的可怕。這樣的房價,這樣的城市品質,實在是沒什麼指望吸引人才了。

4.國家也仍舊像幾十年以來一樣當咱的後娘,給咱放養。放養歸放養,那幾個小胖子肥油都要爆炸了,奶水真是一點都不見少啊。

不破不立,這城市這樣屌絲樣,大概只有一場地震能救它了。

現在大家基本有一個共識:我手上有錢的話,其他地方(國外北上廣深或者其他)能為我提供更好的生活。而且,我的事業也能做的更成功。

你看那幫聰明點有遠見的早就都逃到外面去了。

在世界歷史上來看,和其他盛極一時的城市比起來,這個的時間和程度簡直是不值一提了。然而迅速衰落的是這座城市,我個人傾向於溫州人這個群體短期內是不會衰落的。

我有幾個依據。雖然極盛時間很短大概也就幾年,從我出生開始就越來越發展乏力,被身旁的城市一個一個的超過,然而這座城市仍然有一定的力量來維繫它的孩子。

1.雖然溫州地界上還有大片地方的人使用閩南話、蠻講之類的其他方言,但吳語溫州片無疑可以作為溫州話的代名詞。溫州話是一種比較特別的方言,雖然語法和廣為使用的各種漢語基本相同,但發音的差別幾乎是最大的,而且有一些文言的特徵。因為常常被人調侃,和使用人數相比知名度還是相當高的。

2.與溫州方言在國內的知名度相似,溫州這個城市的知名度也遠遠超過了他的人口在全國的比例所應有的。甚至於,在世界上,它也有相當的知名度,尤其是在研究和學習經濟的人和中國通中。除此之外,這種知名度還因為如同東南亞的廣府人和潮汕人所具有的因為經濟地位提升的原因而獲得。

3.在我這一代人小的時候,普遍接受了地方化的校本課程教育,我那時候課本叫《山水溫州》、《文化溫州》、《魅力溫州》,總共有三本,什麼包括了地方古代歷史,近代的輝煌歲月啥的。雖然書變了,這個應該一直有在搞,因此這些孩子基本都還是強烈地方認同的。

4.溫州人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處世方法和行事習慣,這套習慣雖然現在看起來有些老舊需要不斷更新,但是這種思維方式深深根植於溫州人尤其是商人家庭中。形成類似「溫州人要和溫州人」啥啥的這種訓誡,這些可以保證本地人和本地人的三觀比較「合」,也是凝聚力形成的來源之一。

基於上面說的這些形成的身份認同感,這個群體慣於在這個群體內部抱團(即使是現在的經濟形勢下還是這樣,參考唯品會),這種抱團取暖總體上為這個群體帶來優勢和利益,這些優勢和利益反過來又會強化這種身份認同。

熱錢是流向他處了,然而依據之前的理由,這個錢依舊是溫州人的錢,這種身份認同感可以保證這個群體不至於短時間內分崩離析。

但是長期來看還是不太確定,總體來說不太看好能有幾代。

因為使用價值的降低,會溫州話的溫州移民數量肯定會大幅減少。

城市都衰落了,誰天天沒事念著你。

思維方式也肯定會因為接受不同的教育和價值觀(比如美國夢啥啥)而改變。

畢竟我們不是猶太人,我們不靠宗教來維繫我們這個群體。大概除了信仰以外。靠別的長期維繫都不太靠譜。


作為小時候一直在魔都讀書的溫州人來說,上海這國際大都市和三線小城市的溫州是沒有可比性的。造成的落差感也是很大的。小時候寒暑回溫州,人力三輪車的混亂,街道的髒亂,市區旅遊景點、商業區少,商圈小。讓我的體驗感十分差。

後看到陳德榮上馬執政,撤人力三輪車、各種拆遷,興建公園。有人說他造成了溫州的經濟衰敗,可我卻覺得他只是提前結束了溫州經濟模式,早些將溫州城市的經濟模式進行轉型。現在溫州主城區的美景大部分都是他的成績。

很多人詬病市域鐵路的實用性,不鏈接主城區,可市域鐵路也正如他名字一樣 是加強與縣市的交通,今年 周江勇書記也正式確認了市域鐵路S線?地鐵M線的軌道交通模式,17年11月份規劃局也出了地鐵線路規劃網,雖然和其他城市慢了一拍,但有這個心總比沒有好,只希望溫州速度能夠提快,而不是瞎忽悠。

然後很多人說溫州第三位置不保,從14年說到16年。依然保住了,也開始小幅度的拉開了與第四紹興的差距。今年,世貿中心正式投入運營,置信廣場也建成投入運營,甌海商務區、濱江CBD、中央綠軸周邊都在有序建成,浙南科技成去年也已開工,甌江口新區招商引資計劃也在積極落實,我從溫州這麼多項目的新建及投入運營中看到了這座城市的希望,不覺得他正在衰敗。

有太多的溫州人對溫州太過苛刻,苛刻在希望省會和計單市的變化能在一個沒有任何政治資源的溫州上發生。當然啦,溫州的差也要講,但希望大家批評的同時也讚揚一下他的進步與發展。

溫州人的高人才流出不僅僅是溫州的問題,也是眾多二三線城市的主要問題。而市政府已在加強城市建設,加快城市蝶變。以溫州坐擁高教園區的補給,是有希望能夠留住一定的人才的。也希望能留住企業的外流情況。 這些是需要溫州去努力的。

剛評論里與人探討,突然發現竟忘了說最重要的區位問題了。溫州向來是不受政策照顧的孩子,雖處浙南閩北交通樞紐及中心城市,可浙南與閩北的城市實力一般,無法抱團。看看這幾年紹興、嘉興的發展速度,可想而知在長三角城市群的幸福了。但同時也換個角度思考,若溫州處於長三角城市群內,交通樞紐、區域中心城市都跟溫州無關,而機場也將不會擁有,這對於一個城市的地位是至關重要的。所以溫州作為一個浙南閩北中心,雖然靠不到長三角這座大山,但起碼也不會落魄至墮落的情況吧。

最後,希望家鄉能夠穩步發展,不奢一線二線大城市,只求穩保省第三,縮小與寧波的差距。

【以上個人愚見,有不妥處望指出】ˊ_&>ˋ


衰落是必然的,不用奇怪。

題主給的這些原因並不是溫州衰落的原因,因為這些內容在溫州成為私有經濟發展最快地區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怎麼說呢,溫州就像一個初中畢業就去打工的人,當別人還在用父母錢讀書的時候,他已經有自己的收入了。但當時間流逝,學歷不足缺陷限制了工作上升渠道一樣。溫州現在也面臨這樣的問題。

至於說溫州人外流的事兒。說實話,你們去查查溫州幾家著名企業的老闆,他們當年大多都有外出務工的經歷,有誰是只依託溫州本地市場變成大變強的?溫州人外出闖蕩,成功者衣錦還鄉本來就是傳統。怎麼以前窮的時候外出打工沒問題現在富了就不能出去了?

不再投資實業也是正常,經濟規模和實力到這了,自然會尋求金融方面的發展,不奇怪。問題只是如我說的第一條,溫州是初中畢業就工作的,學歷水平跟不上。所以在找新發展路徑的時候溫州需要比其他人交更多的學費。

以前溫州本地經濟能發展起來,是因為當時溫州整體狀態差,溫州人經濟起步初期需要的少量生產資料溫州本地也能滿足,但當經濟水平上升到一定水平後,溫州本地條件就無法滿足了,本來溫州人就已經全世界流動,離開溫州選更能提供匹配生產資料的地區也就是必然了。資本從來都是沒有邊界的。

但也不是說溫州沒前途了。溫州人作為一個經濟群體,金融需求其實就是個很大的發展前景。當然正如我前面說的,我們需要比別人付出更多地學費才能有可能學會。而金融可不是提供很多就業的行業。當然,溫州本地本來就不是有很多就業的地方,要不私有經濟也沒機會發展了。


17.5.14更

庸政王朝,連成你好

1、甌越大橋高速延長線下來三個方向均為兩車道,同時左右方向是老城主幹道。————建成至今未見道路拓寬,常人思維都能感受得到高速下來的路段具有交通壓力。

2、三都嶺隧道問題南北高速入口限流,對媒體的採訪是「上下班的民眾你們錯峰或者等等」————公共交通基礎建設薄弱讓人等,有想起光明區信訪辦嗎?

3、S2線線路是和S1交叉換乘站南段就是現在正在大興搬入的濱海工業區嗎?————迄今為止見過的第一個,地鐵中心換乘站隔壁就是工業區。

————————已經呈現明顯衰退,可以通過邏輯的遞進順序進行思考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如果你是「一線」請給人民一個一線的生活基礎環境,如果你是「三線四線甚至五線」請還人民群眾當有的消費水平。

拿著三線的工資,花著一線的消費。為什麼在這裡浪費青春?

1、為什麼行政區一定要劃分「楚河漢界」?——請問為什在一座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統會有如此明顯的運行區域劃分,直接一點是為什麼地圖軟體上有那麼多查不到的線路在運行?已交通的限制看管理的企圖。

2、延伸,為什麼brt只是從鹿城雙嶼到龍灣邊界(就是鹿城和龍灣交界區域)?——地域利益大於人民群眾的利益(「地域」二字可以更深入研究究竟是哪些群體的利益)

——更,BRT延長線由溫州站到農業開發區B101,道路右側存在快速公交路段

3、軌道交通時間一改再改一拖再拖的緣由何在?——軌道交通從2014年就已經全面鋪開的消息,如果真正追溯是可以追溯到12年以前。但是為何s1線完工時限從16年一直完後拖到18年(甚至首次查詢信息建成可能早於16年)?是哪些人在阻礙便民工程的建設?

舉個例子,每當下班高峰期牛山工業區到市中心人民路的開車用時是1h,而兩地的路線距離正常行駛十幾分鐘就能到達。我們在換個概念1h坐軌道交通(地鐵、輕軌等)能達到什麼距離,在上海從老城區「陸家浜」地鐵站到「楊思」地鐵站(浦東新區世博館再下去兩站地鐵路的位置。)地鐵時間20分鐘,加上正常3公里的步行路程。換一座城市從南京站做到南京南站地鐵1h以內可以到達。

這個距離的概念是如果在溫州牛山上班,附近1、2公里有軌道交通,那麼我房子買在甌北最遠可以到永嘉站

那麼勢必會影響的是什麼?房地產。因為溫州房產到底是那些地方高?是個在這座成為呆著的人都知道。再問區域性房價高是否是需要保護的對象?

4、赤裸裸的說,主城區了不起么?周邊縣城尤其是那些並不是緊挨著主城區的地區,如果出去過見過「世面」,誰還會甘心在邊上縣城被冷落,誰願意享受主城區三線的待遇一線的消費?


從08年開始衰頹就很明顯啊,市F都在賣地求生存,比如上一任總撫大力搞得綠化地,這一任又把綠化地重新賣給開發商建樓盤,相當於上一任總撫砸的鈔票都糟蹋了。

甌人還有個缺點,幾個人在某行成功了,所有人都撲進去做,比如炒礦、私貸,最後大家一起玩完。

我個人印象中,12~14年是最慘的,那段時間治安也變得混亂,15年開始又漸漸回溫,但是比起以前的盛況還是慘淡的。


溫州與溫州人是兩個概念;

溫州的先天條件不足,七山二田一分水;但是,因禍得福,正因為先天不足,溫州人特別努力,以至於溫州成為浙南經濟中心(寧波因為地理優勢---大陸第二大港口---成為浙東經濟中心)

溫州人就如建立以色列以前的猶太人

  • 追足財富是他們生活的唯一目標;溫州人就如來自赤貧地區的鳳凰男,具有相當的狼性(貶義詞就是窮山惡水出刁民);所以,乞丐很少來自溫州的。

  • 溫州人鑽到錢眼裡,哪裡掙錢,哪裡就有溫州人,八十年代,我的老家,一個窮鄉僻壤的地方居然都有溫州人做生意(彈棉花),但是他們沒有什麼生活情趣,感覺他們開口閉口都是錢;反過來說明溫州人浮躁,喜歡賺快錢,投機、模仿、打價格戰在行, 花很長時間鑽研東西不行,所以,溫州人沒有大商人、也沒有大的實業;

正因為溫州先天不足,溫州人對家鄉沒有感情(但是對家鄉人很有感情);這就如從大山裡走出去的大學生,在城市買房、根本不想回老家,即使回老家,也是為了生意,更談不上建設家鄉,但是卻善待自己的父母兄弟一樣

『對家鄉沒有感情』對做生意的溫州人來說,溫州只不過是個臨時租來的房子,不會投資裝修,更不會花錢去改善環境

  1. 大家看看晉商,有錢就衣錦還鄉,置地買房,架橋修路,而溫州商人不是;溫州人儘管有錢,但城建根本不入流,路窄河臟,交通狀況極差----溫州有些工業區和城市基礎設施富很有90年代懷舊氣息
  2. 溫州是文化沙漠(其實就是人文素質欠缺),平常聊天都是賺錢做生意,沒有人情味(眼裡都是錢),沒有人文底蘊,這就決定了溫州走不遠;溫州人就如沒有國家的猶太人,而猶太人最典型的是《威尼斯商人》里的夏洛克,安東尼奧不能如期償還借款,夏洛克居然從安東尼奧身上割下一磅肉

『對家鄉人很有感情』

  • 重人情,結婚彩禮,估計東南沿海以外的外地人都承擔不起

  • 抱團取暖,溫州人不吃獨食,一個人賺錢了常常帶親友一起賺,最明顯的是溫州炒房團,這點類似於福建人,一個村的人都從事一個行當,比如莆田東鎮的醫療,忠門的建材,北高鎮的黃金珠寶,常太鎮的重慶雞公煲;只不過福建人大多是「實業」.而溫州人大多是諸如炒煤、炒房、炒錢(民間借貸)的『』金融『』

與福州人相比,溫州人更接近猶太人,提醒一下溫州人(沒有惡意),猶太人之所以招人恨,以至於招來希特勒的屠殺,最關鍵的原因是兩點

  • 抱團,因此排外

  • 站在食物鏈的頂端:金融;

溫州人這兩點都有,甚至有一段時間,溫州的假鞋、溫州炒房團引起了公憤,希望不要太過分,以至招來集體排斥(莆田系的醫療也引起了公憤)

那麼,溫州的將來會怎麼樣呢?

溫州人在外面賺錢,會有少部分錢寄回家裡,家人過的很滋潤,因此,家裡人不會比周邊人差,但是也不比周邊人強(溫州的經濟是外源性的,不是內生性的,所以,不會比他人強好多);這有點類似於過去的福州人偷渡到美國,多少匯點美元回家接濟父母兄弟一樣;所以,我看好溫州人,但是卻不看好溫州這個地方

  • 溫州人錢多,但是有錢人都在上海、杭州,本地的不多。

  • 沒有文化底蘊,就如猶太人,眼中只有錢,對自己人很好,但是排外

這兩點決定了溫州沒有將來;所以,溫州要死不活,不會比臨近的寧波強,但也不會比台州差,不會衰落,但是也不會繁榮


因為沒有強大的基礎設施

生活成本過高 溫州下館子確實很鬧心 價格向上海看齊 分量向日本看齊 品質向西部看齊 就算自己買菜也會覺得菜價普遍偏高

房價水平居高不下

總體的城市規劃以及高端人才儲備較差

只能說溫州的地理狀況較差會限制第一產業的發展

第二產業因為高端技術型人才流入較少 而且較為單一 基層員工受教育程度以及企業培育員工的力度不強 在其他地區迎頭趕上的時候丟失了領頭羊地位 只能淪為中上游

第三產業簡直就呵呵了 錢都那去買礦炒房 公司不想上市的比比皆是 覺得自己錢夠花就夠了 所以溫州出不了大企業 出了也要往別處搬 小富即安 就是這種心態 勿噴


謝邀!看問題,首先要掌握普遍規律。私有制里一個普遍規律就是:貧富分化及貧富互轉。這個貧富分化,不僅表現在個人上,也表現在地區和國家上。貧富分化後會產生固化,但是還會產生局部的變化,即少數人少數地區少數國家由富轉貧,少數人少數地區少數國家由貧轉富。這是個固化里的微循環。富不過三代、十年河東轉河西等說的就是這個情況。但是這些局部的變化不能改變整體上的固化比例。就好比一個化學反應達到平衡之後,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比例就確定了,儘管每時每刻都有反應物轉化為生成物,但是同時也有生成物轉化為反應物,所以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比例是不變的。

所以長期來看,溫州一定會衰落,這是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太陽不能永遠在正午,這也是個普遍規律。


在今年浙江省兩會,提出了「鐵三角的概念:杭州-寧波-溫州;剛閉幕的黨代會,提出了建設浙江四大都市區:杭州-寧波-溫州-金華&義烏。既然省里在規划上,都把溫州當一大回事了,再大的困難,也是能挺過去的。更何況,這些年最困難的幾年,都過來了。還是要有信心!!


土地資源短缺,地理位置偏僻,房價高,工資低,環境差,缺少好的大學,人才流失,資本流失,企業外遷。

這些你認為的溫州衰落的理由中,剔除房價高這項之後,完全可以描述溫州當年崛起時候的場景。事實上,溫州一直面臨的都是這樣的條件。

溫州發展有千百條不利因素,但是溫州崛起的重要因素就是溫州人的品質。我認識一些溫州人,他們吃苦耐勞,擅於拼搏,用於探索,而且其中不乏天資聰明之輩。

溫州這座城市的發展從數據上看可能會越來越慢,這是大勢所趨,但是溫州人肯定會越干越好。


會的

作為一個生活在寧波的溫州人,稍微誇張一點說這麼多年溫州的變化還不及寧波一年甚至半年的變化大

溫商遍布天下卻沒有多少人回來建設家鄉,這是人之常情卻也唏噓

其實私心來說,我希望這個城市永遠和記憶中街頭巷尾的生活無二

無論怎樣我還是愛它


本人已經覺得他在衰弱了,如果不走一條新路呵呵。。。很多在外求學的大學生,尤其是名校的學生並不是非常想回去,杭州反而可能會是個更好的選擇。


威尼斯算不算衰落?目前的問題是溫州的活力被禁錮窒息,要麼找到突破口轉型,要麼放開市場,要麼坐等衰落,沒有第二條路。


我個人始終認為,一個城市的興盛與衰落最終取決於那裡的人,而不是表面上的房價,GDP,城建之類的。

很多人包括很多溫州人都對溫州近幾年的發展抱悲觀態度,我卻不以為然甚至為到來的危機叫好。為什麼?因為這才是當前經濟和社會的實質,即人口紅利褪去後繁榮的泡沫開始破裂。企業的破產促使資金向其他領域轉移,是市場競爭的結果只有非正常競爭的地方才會出現對當地大企業的高度依賴。

對於溫州城市建設的問題,我一個觀點就是該歇歇了,官員為了自己的政績舉債搞基建這在桂枝大陸早已經不是新鮮事,溫州既不是省會也不是大的交通樞紐,根本用不著那麼大力氣搞過度建設。

對於外來移民的看法,溫州不需要那麼多移民,我東甌民族一直秉持生育的美德,這也是溫州避免成為像杭州這樣被外來移民控制的悲劇。溫州迄今為止還是我東甌民族的溫州,溫州人外出打拚的歷史幾乎可以看作東甌民族對內亞費拉輸出美德的過程,只可惜跟費拉接觸久了,自己也慢慢被同化。

======2016-08-27 updated(摘自本人在別的答主下的回答)====

1,關於溫州先天條件不足一說。

確實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民眾生活水平不高,溫州也不例外。但溫州的自然條件絕不至於到窮山惡水的地步,相反溫州在歷史還算小有名氣。以下是我找到關於古代溫州的描述:

甌地繁華,北宋時就已有名氣。溫州臨海,興起了造船業,哲宗時,全國年造船二千九百餘艘,溫、明兩州各六百,並列第一,對於上河鄉來說,則意味著一家又一家造船廠。時人有「城腳千傢具舟楫」一說,可見其航運及造船業的發達。

溫州人在上河鄉造船,所造漕船,北駛吳越,沿汴渠而上,直抵開封。所造海船,經由閩粵下西洋,則過七洲洋,出馬六甲海峽,而至印度、波斯、非洲;走東洋,則前往高麗、日本。

詩《永嘉》云:

一片繁華海上頭,從來喚作小杭州。

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幃繞畫樓。

是處有花迎我笑,何時無月逐人游。

西湖宴賞爭標日,多少珠簾不下鉤。

所謂溫州的先天不足一說乃是很多人包括很多溫州人對於溫州的偏見之一。

2,對家鄉沒感情。

溫州人對家鄉的感情,我這個長年在外的溫州人再清楚不過了。先說我的父輩們,我所知的有在新疆待了半輩子的,有一直定居上海的,有在東北賣化妝品的,有在杭州做小生意的不在多枚舉,他們確實長年在外,但這並不代表他們不愛家鄉,相反他們對家鄉情感最深。溫州的寺院,教堂,中小學校很多都能看到在外溫州人的捐助。走在溫州的鄉間,很多村口的涼亭都是有人自發出錢建的,亭子後面的石碑上記錄了捐助的細節。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ZF要在我老家那邊建一個造紙廠,引起了居民們的反對,後來居然很多在外經商的人都趕回來,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打通各種關節和渠道,最終把事情給擺平了。很難想像,對家鄉沒有感情的人回如此在意家鄉的事業。

在一個例子,就是人們再熟悉不過的「金溫鐵路」。金溫鐵路是由旅居國外的溫州樂清籍學者南懷瑾先生提議並出面籌資4568萬美元建設,在建設完成之際,他提出「還路於民」,將股權轉讓給浙江省。

同樣對家鄉的情感也轉移到了對同鄉的情感上。抱團的現象,想必也不用我多加贅述。

3, 溫州是文化沙漠。

溫州是文化沙漠這種觀點很常見也很正常,因為在外打拚的老一輩溫州人受教育程度確實都不高。先說近的,溫州的中小學數量絕對不低於國內大部分三線城市。就高校而言,上溫醫自然不用說,溫師(後來併入溫大)也在省內小有名氣,其他大大專和城市大學(老溫大)就不多提了。

再說歷史,先舉幾個名人(個人比較認同其成就的,不一一列舉):

孫詒讓,南懷瑾,張璁等

當然,名人並不意味著什麼,充其量也就是個人名。溫州的人文氣氛可見於傳統的耕讀文化中,楠溪的古村落無不以耕讀著稱,永嘉的李氏,陳氏,樂清的南氏,永強的王氏,張氏等。溫州的童謠就傳頌著「十二月,搗糕印狀元」。每一家姓氏宗祠,無不以進士入第為榮。真正懂得一些溫州歷史的人絕不會認為溫州沒有文化。

現代溫州不僅僅只有土豪,還有很多真正的布爾喬亞,他們活躍在政,經,商的各個領域,可惜很多人看不到也不願意看到。

4,溫州的城建。

這可能也是人們吐槽最多的地方,但一個問題就在於人們老愛拿溫州跟北上廣深一線城市或者省會二線城市做對比。

我在杭州這個省會二線城市待了近九年(讀書+工作)了,你要問我溫州有沒有杭州這樣的城市輕軌,我說沒有;問我溫州的銀泰城和印象城有沒有杭州多,我說沒有;問我溫州的房價比不比得上杭州,我說比不上;問我溫州有沒有像阿里巴巴,華為,海康那樣的大企業,我還是回答沒有。

但你要問我,溫州的街道是不是都很臟,我相信你沒去過杭州東南西北汽車站的周邊;問我溫州的交通是不是很落後,我相信你沒有真正體驗過杭州的早晚高峰,中河路可以把車堵得比走得還慢;問我溫州是不是缺少便民設施,杭州市區的公共自行車有時候要麼沒的租,要麼沒的停,而溫州市區基本租停沒有問題;問我溫州的工業區和城區是不是有90年代懷舊氣息,我相信你沒去過杭州城北,城東和下沙的工業區,沒去過天目山路附近破敗的老小區,沒穿過上城區狹窄,陰暗的小巷。

我對杭州沒有惡意,但國內的大多數城市都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溫州只有作為三線城市的規模,卻要拿城建和杭州,上海比,本身就是一個缺少意義的討論。

再則就城建而言,鐵公基是officer們提升政績的主要手段,城建越是火熱,課稅也就越嚴重,goverment也越富有,民眾則未必。溫州當年舊城改造,市區的老房子基本在那幾年被轟了個遍,兒時的小橋流水再也看不到了,officer們的腰包也在那幾年鼓了何止一圈。溫州當前的建設水平就現在的城市規模而言已經足夠了,我從家裡過甌海大道到火車南站只用10分鐘,但從文三西路到杭州東站則要1個多小時不止。從溫州市區到雁盪山,百丈漈,洞頭,楠溪江都可以輕鬆找到大道可以通行,這種出行至少我在杭州沒有享受過。

5,炒房團。

時至今日,如果還認為房價是溫州人炒起來的話,那就只怪認知圖景太狹窄了。


衰弱是必然的,原先的發展其實就是一點先發優勢,隨著全國範圍的改革開放早就沒什麼優勢可言了。

致命的是沒有建立特別突出的優勢產業,後果是人才的外流,在外地入學的大學生畢業後多選擇不回溫州而是留在杭州、上海等大城市,等於被一線城市強制吸血。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由於地理位置等原因落選長三角城市群規劃。如果能夠入選,通過政策調整是可以從一線城市獲得反哺的,而落選意味著溫州對長三角一線城市變成了無償輸血,將加快城市衰弱。

而溫州現在被劃入了海峽西岸城市群規劃,這份規劃的主要目的其實是加快福建省的發展,橫向帶動內陸省份。溫州的位置使其未來最多成為一個連接福建和長三角的樞紐城市,而福建省實際的經濟發展水平決定了從該規劃中並不能獲得特別大的扶持,城市被邊緣化是既定事實了,衰落自然不可避免。不出意外的話,今後溫州市的經濟狀況應該長期會與麗水和衢州一同在浙江省內的處於倒數位置。

原先的「繁榮」本就是先發優勢所給的一點甜頭,現在的「衰弱」也不過是讓溫州重新回到它該待的地方去而已,不必擔心。


浙江人的成功流動是:本地-杭州-上海等一二線城市-澳洲或加拿大等

至於溫州本地,不少人還是一如既往地有錢,土豪依然大量存在,但是有點秋天蕭索的味道,城市不少區域也依然充滿了九十年代懷舊氣息。

真是一個時代與古典完美結合的地方啊!


溫州是個典型的資本主義發展後期自身動力不足導致自我衰退的例子。世界各國避免資本主義自我衰退的辦法無一例外都是走大政府行業規劃路線。可惜溫州地方政府90年代之後便失去自我進步能力,能維持現狀不倒逼企業自殺便謝天謝地了。在沒有中央政府或者民間強人牽頭作出明確的產業規劃路線之前,溫州將持續在浙江省11個城市中墊底。


身為一個普通的溫州人,我還是希望我的家鄉繁榮富強。一天好過一天。我愛她!

很多人說溫州人不注重教育。是不注重教育,但都是老一輩的情況了,依我所見。現在身邊的80.90.00後,依次排列,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

城區堵,差,舊,破等等等等,可以說是規劃差,也可以說是社會發展快,沒想到啊,沒想到。

四面環山一面靠水,也沒辦法成為一個經濟大市。

說到這,我倒希望溫州在乾淨整潔文明的情況下,發展成一個寧靜復古慢生活的城市...

福建人不是說一個台灣苦了一個福建么?可能溫州也有影響吧,以前大領導不疼我們,我們什麼東西都自己想辦法。

其他海外僑胞也好,在外富商也好,80.90年代打天下的這批人,還是挺多人支援家鄉的。。。。

溫州,加油!


推薦閱讀:

你所在城市有哪些你喜歡的書店?
如何評價上海這座城市?
哈爾濱給人的印象怎麼樣?
馬德里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金澤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TAG:城市 | 長三角 | 溫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