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最前沿的研究有哪些?

如題


謝邀,來答一個,希望能引來更多好答案。

說一說 inequality 領域最前沿的東西吧。這是昨天在和老師聊天的時候,他聊 high 了,我意外 get 到的。雖然不是我的研究領域,但了解別人在做什麼也很有趣。

我們知道,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這個概念的提出是用來修正新古典增長理論中資本邊際報酬遞減假設的。20世紀60年代,經濟學家舒爾茨和貝克爾首創了較為完整的人力資本理論。但是,人力資本是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在實證上,該用什麼來刻畫,經濟學家一開始也是摸不著頭腦的。

現實中可以直接觀察到的是工資收入,於是一種比較取巧的做法就是用工資來近似替代人力資本。但這樣做的問題是,一來,工資是流量,人力資本是存量,屬性不同,怎麼可以直接劃等號?其二,財富分布大致服從一個 power law distribution(我們一般用工資來刻畫財富),而經濟學家對人力資本的假設是服從 log normal distribution,這兩者分布不一致,又該如何等價呢?

於是,如何把看得見的工資和看不見的人力資本聯繫起來,就成了不平等領域一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

從已有的文獻來看,把兩者聯繫在一起的途徑有三種:1,比較優勢理論。通過分工,從而拉開收入差距,分布可以由正態轉為偏態(skewed)。這樣會在工資和人力資本之間出現一個調整係數,很多經濟學家做的就是估計這個調整係數,同時,看看改變它會有什麼影響。2,Hierarchies。企業中的層級制度,也是造成收入差異的一個途徑。3,Contract theory。勞動經濟學中,經典的做法是採用 sorting 的機制來匹配僱主和員工。假設不存在 friction,立馬就能實現一個 self-enforcing 的安排。但是,在有 friction 的世界裡,常常需要簽訂 contract 才能達成合作。而引入 contract 以後會發現,僱主提供的工資水平並不等於 marginal product。

儘管有不少做 macro 和 labor 的學者在這個領域耕耘,但目前進展還是比較慢。就我知道的來說,我們系和多倫多大學經濟系聯合聘任的一位做 labor 的老師,和我們系另一位做 macro 的老師都想在這個領域有所突破,他倆還經常在一起討論。說到這裡,提一個有趣的點,師門傳承對一個經濟學者的影響真的很大。剛剛說的我們那位做 labor 的老師,正是貝克爾的學生;而做宏觀的老師,是薩金特的學生。

從理論角度做這個問題,對概率論功底會有比較高的要求。如果想做進一步的了解,可以參考這篇 NBER 論文:Theorie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Labor Earnings


簡單的說一下自己接觸到的發展經濟學目前的前沿方向。

背景:通過國家留學基金的項目,在Stanford的FSI(弗朗西斯 福山、羅斯高等發展經濟學大牛都這裡工作)做「建設高水平大學」聯培博士,也會在中心當一下臨時工作人員。

以下主要從三個方面談自己的所接觸到的前沿以及變化:

一、授課方式。發展經濟學的關注點變化的十分迅速,知識點更新的也快。在Stanford從本科到博士的發展經濟學授課已經不再採用教科書(至少是我上過的那幾門發展),一般狀況下都是授課老師挑選一些專題,用論文(基本上是近幾年的文章)的形式進行授課。在這一點,國內本科和碩士課程上還是無法相比,大多還是使用較為陳舊的教科書來進行授課;

二、框架、理論發展與關注點:發展經濟學作為諾獎和克拉克獎最為關注的領域之一,其變革程度十分迅速,從羅斯托,哈羅德—多瑪,索洛,劉易斯,到現在隱執牛耳的MIT大牛阿森莫格魯,又或者是林毅夫先生提出的新結構主義,其實每一代發展經濟學的進步都是一種「繼承中的打破」。就近幾年的走勢而言,之前的很多發展經濟學的經典理論已經是被否定,或者避而不談,而是轉向了兩個大方向:一、政治經濟學;二、實驗經濟學(簡要而言就是通過RCT實驗來評估某項政策的實際效果)。首先,為什麼會轉向政治經濟學?其主要是由於其他的因素的內生性——人力資本,教育,醫療,衛生,貧困其實都是內生於體制安排,只有解決了這一問題,其他問題才能根治。二、使用RCT(隨機干預實驗)最大的效果就是能解決內生性問題,明晰因果關係,缺點是貴,死貴,基本是按照百萬刀計價……中國沒有幾個團隊能做的起。目前世界級的經濟類TOP5基本上從IV群雄並起走向了RCT一統天下的時代(特別是發展領域),這也可能是為什麼國內出TOP越來越需要團隊化,資本支持化的原因之一;

三、差距有多大?國內國外的研究圈水平都服從正態分布,我們的中軸距離國外還是太遠,但是最頂尖的那一部分的水平已經相當受國外發展經濟學界的尊重。國內的《經濟學季刊》《經濟研究》《管理世界》也是研究中國發展問題的學者十分看中的期刊,老闆曾講其發表水平和難度不低於一般的國際A類。


研究政企合謀的,在尋找識別真正的「合謀」的方法。


簡單來說,經濟學近年最大的變化是向實證研究的轉變。很多領域,比如發展,勞動等,已經極少有純理論的研究了。大多數領域都向著側重分辨因果關係的實證研究邁進。從前做實證,一般要先有個模型,然後只要加入控制變數,發現相關性,就可以了。現在則認為相關性並不代表因果關係。之前的那種實證方法只能解釋variation但不能分辨causality。

要分辨causality,經濟學家需要向自然科學學習,採取純隨機實驗的方法。可以有兩種方式做到。第一是實驗經濟學。實驗對象是人。把實驗對象隨機分到實驗組控制組,把各方面都嚴格控制,並提供激勵(一般是現金),觀察某因素對人們做出選擇的影響。但是近年來實驗室里的經濟學則因為實驗室條件與現實往往差別過大而不流行了。僅在行為經濟學裡還比較流行。比較流行的實驗方式是田野實驗,走出實驗室,隨機實施某政策,觀測結果,檢驗假設。但是田野實驗往往對資源的要求很大。

第二種方式就是找到那種存在於現實社會中的隨機分配,至少是分組方式與自變數儘可能外生的數據。叫「自然實驗」。最著名的例子是一篇研究參軍對未來收入影響的文章。如果直接觀測當過兵的人退伍後收入低於沒當過兵的任務,有人會說,可能去當兵的人和選擇不當兵的人有什麼觀測不到的差別。觀測到的收入差距並不完全是因為當兵。然後這文章觀測美國越戰時期徵兵現象,因為當時的徵兵是根據生日隨機抽到的。是否參軍與其他能力沒有關係。再有個例子是你研究上重點學校和普通學校對學生高考的影響。直接比考分沒有說服力,因為考上重點的學生本來就學習好,不知道是老師教的好還是個人因素。所以你可以對比正好過線的人和差一點夠線的人高考有沒有差距,因為你可以說決定是否過線的那一分是靠運氣,並不能說明二者有顯著能力上的差別。

這兩種方式大概就是現在經濟學最流行的方法。說了這麼多,然而我是搞理論的。。


推薦關注微信公眾號「論文大燜鍋」的大學講座推送。

http://weixin.qq.com/r/NkyZgajEw-W8rezi9xkk (二維碼自動識別)

這些講座均來自於全球各大高校,其內容多為最頂尖經濟學者手中最前沿進行的研究介紹。關注該推送應該有助於你掌握經濟學各領域的前沿研究信息。

以上,祝好。


找你領域的領頭學者的網站看看working papers,再關注一下領域內著名的blogs,加上最近幾年出版的流行科學類書籍的經濟學相關的書你大概就知道了。舉例行為經濟學:stress, morality, belief formation, 我私心加上一個 poverty。


諾貝爾經濟學獎被頒發給法國經濟學家讓.梯若爾,以表彰其「對市場力量和監管的分析」。


研究他們的市場經濟,想方設法全盤私有化,推翻公有制


扯一下吧,專業人士勿噴。經濟研究最前沿的應該是及時對出台的政策作出反應,這個反應假若是對自己有好處的,那麼就及時的改變方向;假若對自己不利的,則尋找法律政策的漏洞以逃避監管。


謝邀。直接出貨吧,201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被頒發給法國經濟學家讓.梯若爾,以表彰其「對市場力量和監管的分析」。


比特幣境外結匯 安倍經濟學 川普新國際貿易論 人民幣保衛戰

這些都值得研究


空間經濟學


推薦閱讀:

什麼是理想的科研經費分配方式?如何評價現有的制度?
腸道微生物組增加宿主壽命的原理是什麼?人類能否通過某種益生菌來延緩衰老?
什麼是學術自由?
中南大學機電學院姜同學的絕命書對其導師楊忠炯教授會有什麼影響?
怎麼看待清華女講師因教書而延誤科研以致被辭退的新聞?

TAG:科研 | 經濟學 | 前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