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的時候發現自己在生活,對同事,以及對很多東西越來越冷漠了?
感覺做什麼都覺得可有可無,有時候情緒都可以靠理智來調動跟克制了,七情六慾都可以靠理智來壓制住,這麼深的心連自己都有點害怕了。越想下去如果再這樣下去會發展成什麼樣,什麼人都不相信,一直孤獨?
無他,人性耳。
以下為自我理解和發揮,若不符合情況,請自動忽略。
缺乏生活的熱情,往往是因為自己無法做出自己的選擇。
你每天所做的事,有多少是自己想做的,有多少是不得不做的。
你一生中,稍微大一點的選擇,有多少是自己做出的。
熱情是什麼?就是我想要,並且我願意為我想要的負責。
前提是,自己能夠做出選擇。
----------------------------------------------------------------------------------自己無法選擇,所以自己無需負責,即使是對自己的人生,也是如此。
這就是人性。
自己無法選擇,也不想負責的人生,自然談不上什麼生活的熱情。
大鍋飯是不成的,要包產到戶。這是人性,縱然你天縱奇才,縱然你千古一帝,違背了人性,就是不行。
所以你要哭,老淚縱橫,與天地人斗,真的其樂無窮嗎?
----------------------------------------------------------------------------------------
熱情就是生命力。
生命力,既有建設性,又有破壞性。
我們的文化,太關注破壞性,忽略建設性。
因為關注破壞性,所以處處都要防著,不能做這個,不能做那個。
防弊做得很好,卻沒有了建設性。
沒有建設性,就沒有成長,沒有成熟。
建設狗屁文化強國,強國是建設出來的,不是怕這怕那怕出來的。
選擇了建設性,就要學會承受破壞性,慢慢完善,減少破壞性。
-------------------------------------------------------------------------------------------------
溫室里的花朵是成不了大器的。
問題是別人可能就只需要你做一個溫室里的花朵。
你想要如何?
野心要與才華匹配。
想成就自己,就不要唯唯諾諾,不要糾結,自己走出去,走出溫室。
你反抗過嗎?你選擇過嗎?
你能面對自我選擇之後的一切嗎?
很有可能,你不行。
不過趁早面對一下,哪怕最後慫了,起碼也認清了自己。
人,得自個兒成就自個兒。
人也不要過於高估自己。
--------------------------------------------------------------------------------------------------
你想要找回生命的熱情嗎?
那就自己去找回吧。
別人幫不了你,他們不拖後腿,已經很好了。
我只是勸你去試一試,試一試自己做選擇,試一試不鳥這個世界,試一試。
然後,若是真英雄,我稱你一句好漢,願你好運。未來很精彩,希望你看得到。
若不是,回歸生活,踏踏實實,不要多想,也是一種幸福,真的。只是暫時的一個情緒化階段罷了,繼續往前走,可能就會遇到讓你高興起來的事。誰都有低落或者死氣沉沉的時候,只是暫時的,壓抑的多了,不如意的多了,就連不滿就毫無意義了。覺得一切都無所謂了,這只不過是你一時蒙蔽了眼睛和心靈,感受不到讓你開心的人和事了。你自己把自己封閉了,關起門蜷縮在某處自我唾棄,看不到希望和將來。其實你只需要走出自己的心靈,像小時候走向田野那樣,盡情的去感受,去享受生活好了。
可能反思的種類還有方法不一樣思路不一樣就會導致不一樣的結果吧……也包括對人生態度的影響。
下面回答的主體部分是我自己寫的一篇關於反思的感悟。
-----------------
反思,就是承認自己做得還不夠好,還有「錯誤」,自己的思想語言行為還可以改進,還可以優化,或者往大了方面說是承認自己在某個事情中也是負有責任的,某件事情並不能完全指責他人抱怨環境。
這個是反思的方法論。具體的路徑選擇是反思?發現錯誤?及時調整或補救?下次同類事情主動調整自身?自身的行為語言越來越得體(與人有關的事件當中)、有效(注重效率的合作或是與個人目標有關的個體事務中)
而不反思要麼是無意識狀態,要麼是事情發生後在思想層面就趕緊撇清和自己的關係,眼光向外看,只顧著指責他人抱怨環境,路徑選擇分別為
?無意識自己出現了問題?一如既往的行為模式?尷尬或低效、無效?仍然無意識自己有問題?再次尷尬或低效、無效?【進入死循環】
?指責他人抱怨環境?從心底里無意識認同了這件事兒和自己沒有關係,自己沒有過錯或者無能為力or從心底有優越感(因為我沒有錯,都是別人的錯,這證明我是比別人優秀的)?錯過了提高的機會同時沒有意識到自己面對他人的行為和外界環境等客觀事實具有主觀能動性?下次出事兒繼續指責他人抱怨環境?再次覺得要麼自己無能為力要麼自己是較他人格外優秀的?
【進入死循環】綜上,反思可以促進我們及時的自我修復,不錯過在任何事情中勇敢面對自己從而改進提高的機會;反思可以讓我們減少抱怨,增加主觀能動性;反思可以促進我們思考進步從而減少我們無意識隨波逐流變成群體非理性人導致感情用事的幾率;反思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發生:無論是一個人為目標奮鬥還是和一群人在互相合作溝通,你都可以反思自己的做法或是思想狀態是不是好的,可不可以改進,有沒有更好的處理方法等等。
舉例:
早上媽媽弄好了早飯,我起床洗漱完沒有換衣服開始吃早飯,睡衣的袖口有點長也比較肥大寬鬆,於是袖口差點掉到盤子里,媽媽在旁邊看見了著急的大聲提醒我讓我把袖子捲起來,此時我剛剛夾了一口菜於是一緊張就把菜掉桌子上了,(錯誤狀況發生),我馬上很魯莽的指責媽媽說:「就不能等到我吃完這一口再說捲袖子的事兒嗎?」媽媽很尷尬的沒有再說話,我邊吃飯邊反思這件事情,其實媽媽並沒有錯,她也是希望及時制止我的錯誤行為以免弄髒衣服,如果一定有錯那就是聲音有點大,但是當時屬於「緊急事件」如果不大點聲音,估計也起不到作用。而我,在面對她的大聲叫嚷的時候會緊張會焦慮會想馬上做出反應,其實也是和我的性格有關,總是很魯莽很急性子,想趕快說趕快反應趕緊應對(讓我的大腦控制了我的行為)。於是同樣的事情毫無懸念的發生了,我因為緊張和焦慮就把菜掉桌上了(我平時經常因為緊張而在關鍵時刻發揮失常)。那這個事情表面上我完全可以指責說是媽媽聲音太大嚇到我,但是我也可以很客觀的向內反思明白是因為我自己很容易焦慮,收到指令受到刺激總是想著即刻做出反應。我反思時這樣想,如果放在一個心智成熟、性格沉穩的人身上,同樣的事情絕不會發生,比如面對這件事情,首先,他會很淡定的吃完第一口菜,因為他明白媽媽的緊張不是怕你沒有馬上捲袖子,而是怕你把衣服弄髒,那這好好吃完第一口菜的時間還是有的。其次,事後(吃完第一口菜後),他會馬上卷好袖子以讓媽媽放心。而且也絕對不會責怪媽媽的大聲提醒(因為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啊,菜沒有掉在桌上,自己更沒有因為媽媽的話而影響吃飯的心情,所以完全就不會產生指責別人的動機)。最後,他會在心裡記住以後穿同樣寬大袖口的衣服吃飯的時候事先要把袖子捲起並養成習慣,在家讓媽媽少操心,在外的形象也更為乾淨得體。於是同樣一件事情,成熟的人既避免了衝突,又收穫了教訓和經驗。我欣賞這樣的人,我會慢慢反思改變,以打磨自己莽撞浮躁的性格變成這樣優雅又優秀的人。當然,我邊吃飯邊反思完之後,馬上向媽媽承認了錯誤,我說,媽媽,剛剛那件事是我的錯,是我自己焦慮了,不怪你。你以後該提醒什麼還是提醒我,不要因為我這次魯莽的責怪了你,以後就不敢提醒我了。因為很多時候我都是需要你的,如果你因此不再好言提醒我,我會很自責很難受的。
於是,媽媽不但原諒了我,還認為我進步了很多,還說現在這樣的我一定會前程遠大!看,這就是反思及及時調整和補救的重要性。它將一件一開始事態急轉直下的事情拉回了正常軌道。
關鍵的是,經過這件事情,以後當我受大腦脅迫,很想馬上指責他人或者抱怨環境的時候,我自己就要開始警惕了。同時當未來我不由自主的開始焦慮的時候,我也會警惕這種焦慮是不是正常的,合不合理有沒有必要了。
因為一件事情的深度反思,就在大腦裡面裝上了兩個警報器,一個叫做抱怨指責,一個叫做焦慮。警惕從而可能會規避到很多未來的風險和錯誤,慢慢提高生活的質,而不是簡單的時間事情量的重複疊加,整個生命體驗和生活質感都從波濤式前進變為螺旋式上升。這就是時刻自我監控,還有不斷自我反思的好處啊。
以上。
PS:
說實話客觀來講我回答的有點文不對題,這篇文其實是我個人的一篇隨感。我答這題的思路是:同樣是反思,它對我而言就是一件非常積極的事情,用好了,甚至可以有多活了幾輩子的感覺,因為生命不再是簡單的每日重複,而是新鮮的每日更新、進步、改變,相對於重複過了365天的一年,我可能這365天在各個方面都有新的發現和進步(無論是自己學習新東西還是與人交往上),自己的生活質量也在以乘數甚至是指數效應提高,那就生命的質量來看,相同的量我積累的質就是不反思也不改變的人的倍數甚至是指數,如此這般,就整體質量而言不就是多活了好幾輩子嗎?
(更不必說反思的種類多種多樣,可以因為自己的切身經歷展開反思,思考別人會怎麼做(也是最多的),也可以是看到的別人的經歷思考自己會怎麼做然後展開反思了。)
如果我的這種反思的方式,還有這一則小故事可以讓題主對反思有新的認識我就覺得很好了。
以上。越來越理性是好事情。
很多事情都一個人扛著,覺得自己可以搞得定,不喜歡麻煩別人。足夠理性,太過於針對事情本身,缺乏考慮做事情時他人的情緒,覺得每個人都要有承擔事情的能力從而越來越冷漠 與題主一樣,想要去改變…
如同大池泡澡搓泥後,渾身骨頭都要輕幾斤,活著自然有污垢,會習慣,但沒有打破它、卸下它,你哪知乾淨是什麼味道,哪知對錯,哪知你要捨去什麼
其實我很納悶為什麼這句話能以問號結尾。
對生活進行反思是有必要的,並不是所有面向生活的沉思都只能叫心靈雞湯。
十多年前,我在鄭州第一次坐投幣公交,不知道要提前準備零錢,呆立在投幣箱前不知所措,這時候一個比我大不了幾歲的陌生女孩站起來替我投了5角錢,我現在還清晰地記得她從後排座位探身往投幣箱里投紙幣的樣子,我身處陌生環境時手足無措的無助感瞬間得到了化解。
這種來自於陌生人的幫助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你沒法回報,或者說他(她)並不是為了得到回報才幫你。這和我們「傳統美德」中所講的「感恩」建立起的是不一樣的倫理關係,因為「感恩」是有一個「恩主」的,會建立起一種微妙的「人情債」關係。而這種感激,你不知道要面向誰。
我後來到了北京,坐了無數次的公交和地鐵,我目睹過搶座、搶上搶下以及售票員和乘客、乘客與乘客的衝突,我覺得「公交倫理」簡直可以成為一個倫理學的研究題目。我曾經看到過彪形大漢從八九歲的孩子身邊把座位搶走;中年女售票員強迫瘦弱伶仃的小姑娘給老年人讓座,而旁邊其實有很多青壯年男人坐穩如泰山。有時候這些衝突也會發生在我自己身上。我給老人、孕婦和孩子讓了無數次的座,但慢慢地我也學會了搶座、以及對等著讓座的老人視而不見(目前還沒法做到對孕婦和孩子視而不見)。當然有人會說自己開車就沒那麼多事兒了吧,但事實上如果你在北京開過車的話,就會知道那種來自道路上的爭搶也並不省心。
大城市的公共交通空間其實就是大城市叢林法則的微觀模型。慢慢地我也習慣了這種叢林化。直到有一次,一個中年人上公交時沒有一塊錢的零錢,在車上問有誰可以幫他換開零錢。除了戴著耳機的人,其他人都聽見了,但沒有一個人吭聲或者去翻錢包看看有沒有零錢。在這種情境下我感到了壓力,於是我也沒吭聲。
但令我自己意想不到的是,這件小事居然在我心裡不舒服了頗長的一段時間,我認為自己不舒服的原因是血液中古老頑固的「道德自戀」又在蠢蠢欲動。但這說服不了我自己。直到我的記憶中出現了十年前那個幫我投幣的陌生女孩,我才意識到了這種不適感的來源並感到豁然開朗。令我不舒服的不是道德自戀,而是道德自律。就好像是有人把接力棒傳遞到你手裡,而你卻由於種種原因把它私藏塵封起來、並且漸漸遺忘了。好幾年前的另一件小事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有一個朋友曾經寫過一篇博客,整理了她在某一段時間內遇上的「溫暖」的小事,比如去書市買了一堆書氣喘吁吁趕地鐵時,有好心的人在地鐵里給她讓座。當時暗笑她有點濫情,現在想來,這是一個對「善意」多麼敏感和珍惜的人才會這樣收集自己的感受。
我一直認為,有些人總感到自己「不被善待」,是因為ta們由於種種原因、比如童年起就得到的「愛」太少而傷害太多,或者根本沒有被愛過。但現在我要補充一下,並不是所有的「不被善待」都只有這一種解釋,有些時候是因為對得到的「善待」不夠珍惜、過分挑剔或者總嫌不夠,被善待過,但自己選擇性遺忘了。更深層的心理是:像嗷嗷待哺的嬰兒和驕傲的公主一樣,認為自己被愛、被善待,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
還有,如果對自己和他人都有微妙的敵意和恨意,就會抵消別人對自己、甚至是自己對自己的愛意。有情感勒索創傷體驗的人,已經習慣了別人的恩惠里都帶著附加的條件、捆綁著隱秘的目的。受人恩惠千年紀,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是正向表達,但如果真轉化成了沉重的情感債務,還不如自己先從情感上破產的好。十年前的那個投幣女孩不經意的舉動,讓我意識到某種東西雖然微小但卻重要,就像生命中的微量元素。儘管這個世界預設了很多刻意做作的前提,使它被污染、綁架和利用,貼上標籤,標出高下等級,成為某種籌碼,顯得空洞、廉價、虛偽、膚淺,讓你忘了它究竟是什麼,是否真實存在過。事實上,它原本真的只來自一個人與生俱來的內心,樸素、乾淨而柔軟。那不是挺好嘛。歡迎加入豆瓣。
或許是你沒有目標和夢想,沒有找到自己活著的意義,像你這樣的理性,如果找到生命的意義,或許能有大的成就,既然可以反思情緒為什麼不反思自己對生命的理解呢?
理性導致脫敏 建議養只狗狗對沖一下。
跟人處不下去就先暫時跟大自然處處。等到你想念俗世生活了再反思一遍。
推薦閱讀:
※對於另一半,心靈的陪伴相比身體的陪伴,更重要嗎?
※在玄學的角度上,心靈(意識、靈魂等)與身體(肉體)是分別獨立存在並且可以相互作用的嗎?
※如何對過去對你不好的人釋然?
※《壓抑的來源》視頻中講述的社會型人格和反社會型人格真的存在嗎?這樣的分法有依據嗎?
※看到一句話。清福難享。需要福報。這個。您怎麼理解呢?怎樣才是享清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