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Black Mirror》(黑鏡)第四季第二集《ArkAngel》?
剛看完,看了許多答案,都不贊同。
影片批判的不是高科技工具帶來的的侵犯隱私或者過度保護云云。影片批判的實際上是一種絕對錯誤的教育方式。
正確的教育方式:「孩子你看,打架、被狗咬就會受傷,受傷會流血,會痛,會死,死是無可挽回的,生命無價,所以無論何時都要保護好自己,避免受傷流血,懂了嗎。」
錯誤的教育方式:徹底屏蔽血液、痛苦、暴力、死亡,孩子不知死亡或痛苦為何物,無所畏懼,麻木不仁,大禍臨頭還懵懂無知。
正確的教育方式:「孩子,你現在大了,會對男孩子有好感了,健康成熟的戀愛觀是blablabla,未成年意外懷孕會blabla,流產會blabla,生孩子會blabla,吸毒會blablabla……」
錯誤的教育方式:發現孩子遇人不淑,去趕走那個壞孩子,對女兒依然假裝什麼都沒發生,不聞不問不教育不溝通,她下次還是在垃圾堆里找男人。不做性教育,閉著眼把她當小孩,直到發現孩子偷嘗禁果,默默哭泣之後竟裝作若無其事,在她飯里下藥中止妊娠了事,她下次還是無套性愛,再懷孕再吃藥。
(片中女兒的性知識竟來源於小黃片,知道帶套才怪。)
正確的教育方式:建立信任,及時溝通,關注引導孩子的興趣點,幫助樹立正確三觀。
錯誤的教育方式:要麼放屁都管,要麼閉目塞聽完全放任自流,屏幕一開一關之間,母女關係由密不透風馬上變為互不相干,最後釀成大禍才悔不當初。
片中母親就像一隻辛勤的雌鳥,把雛鳥養在絕對安全的窩裡,不教雛鳥飛行、抵禦天敵的生存本領,雛鳥長大了,只要往窩邊邁出一步,就是摔個粉身碎骨的下場。
綠壩花季護航,血液改成綠色骷髏改成盒子,這種掩耳盜鈴式的自欺欺人教育法該反省反省了。別等到孩子因無知而吸毒了殺人了,再去哭什麼「ta還是個孩子啊」
無知愚昧不等於純潔!無知愚昧不等於純潔!
所有回答好像都在圍繞孩子養育話題,講各種道理對錯。。。
可是這一集明明還有個更加宏觀的意義層面吧。
剛和ej一起看完;她的總結也跟我想法差不多了:
刻意去操控、干涉、保護一個東西,無論最早出於什麼樣的好壞心理目標,越是努力控制反而越容易漸漸失衡、以及失控。或許能夠方便解決/躲過許多表面短暫問題,但只要時間長了,持續搞得太誇張了,換來的只不過是幕後潛在默默積累的各種長期幻覺、長期矛盾、長期災難。甚至可以說,任何過分控制現象所塑造的最後結果,永遠只有那些最想不到的爆炸撕裂性大殘局。
特別是社會當中,人與人之間的所有控制關係和利用模式。不僅是題材中那種直觀上的母女關係,也可以大到國家與人民的關係。知乎經常出現把國家關懷比作家庭關懷(熱愛國家引申為熱愛母親),把老百姓責任比作孩子責任,等等文章。好像屬於比較受歡迎又普遍的比喻方式。所以很奇怪;為什麼放到這裡,就沒人反過來使用這個腦洞?
黑鏡作者 Charlie Brooker,必須是我的偶像之一啊。建議看看他在英國國內批評媒體黑暗、批評政治黑暗、批評社會黑暗的超多精彩作品。很容易發現他這個人到底想表達些什麼層面的東西。
其實,我們99%的人,現在生活所熟悉的環境,比起這集高科技環境,真的有那麼大區別嗎?我們目前多接收的信息過濾程度。。。可能早已超越這類腦子晶元。題材中媽媽各種偷偷強行干涉的行為,也都能在現代現實生活中找到不少對應的社會現象。我們能看到什麼能做什麼,已經各種明顯受控,往往都是別人說的算。
所以說,具體科技工具這一點並不是故事的重點論點。使用這種工具的那個人,她還做了些什麼?她還代表著什麼樣的真實社會角色?她最後的下場又是什麼?這些才是重點了呢。
人人都會偶爾有這類莫名其妙的恐懼下意識,我們或多或少都能深深感受到自己怎麼被控制,但是很少有人願意直接面對。也一直在乖乖等著矛盾壓力逐漸集中到徹底爆炸翻船的那麼一天?然而,無論作為「被控制」一方還是「去控制」一方,處理方式好像都有點消極放棄,不一定是長期最健康的處理方式。
Those who would trade in their freedom for their protection deserve neither and will lose both。
那些願意(隨便)犧牲自由而換來穩定的人,兩種東西都不值得擁有,遲早也都會丟掉的了。
Benjamin Franklin 說的。確實是近代越來越熱門的政治問題。同時,科技發展本身還在一步一步讓這種衡量問題越來越複雜,越來越難以預測人類自我控制能力。
還有下一句 Sam Harris 說的:
You are not controlling the storm, and you are not lost in it. You are the storm。
你們並不是在控制颶風,也不是在颶風中迷茫亂飄的。大家自己(的無為)本來就是颶風。
很多人認為這集劇情俗套,教育子女問題也好,家庭關係也好都覺得是老生常談了,毫無新意,但這只是一種逃避問題的態度,當遇到我們無法處理的問題的時候,本能的反應就是迴避或者是暫時放置,那麼這些問題被放置了無數年,形成了參差不齊的教育觀念和模式,從而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個體人,在人格上也就形成各種各樣的缺失。
劇中給我了我們一個答案:無論出於什麼目的,過度的限制顯然是不好的,並且往往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我現在沒有自己的孩子,但我身邊有小孩子,偶爾也面臨一些教育問題。我發現雖然我們生在不同的年代,但成長過程中面臨的一些煩惱、困惑、小心思都差不多,也就是說在ta身上我能看到我曾經在這些問題上的自己,所以本著處理問題的目的,我會理性的去與ta一起分析問題所在,並將ta向正確的方向引導,所以對待ta就像對待一盆植物而不是我創作的藝術品。教育,大抵都希望是這番景象吧?
但是,如果身為父母,面臨以下事情的時候,你該怎麼辦?
校園暴力、青春期叛逆、早戀、物質、厭學、單親……
怎麼辦?學跆拳道,打回去唄;還敢叛逆,我媽當初給我鎖家裡,如法炮製;早戀嘛,我得找對方家長嘮嘮;窮養兒,富養女啊,不能讓女兒受委屈,砸鍋賣鐵也得穿名牌;不上學腿給你打折……
理論上,我們都有一個嚮往的方向,我也能理解父母的這種心理,無論是出於保護還是出於愛,遇到了實際尖銳的問題,家長除了盲從、經驗差不多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其實還有一個辦法:學習。這個學習不是你有了孩子看多少教育書籍,不是懷孕聽了多少音樂,陶冶多少情操,而是眼下,每時每刻,通過學習豐富自己,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從前缺失的部分,通過學習彌補回來,只有你知道的更多,才能給予孩子更多,因為你的世界決定了你孩子的起跑線。
當然了,學習是痛苦的,但其實植物養好了,也是一件藝術品。
想知道這個問題下的回答,哪些是父母的,哪些是孩子的。
關鍵設定 暫且叫做視聽挾持
故事背景發生在我們的三色、其他色幼兒園 會更精彩?
這一集的設定 超過第一集 容易有話題性
在幼童安全層面屢屢爆發問題的現代社會 三色事件 父母群體都認同「孩子是我們的底線」這個觀念
那麼 為了這條底線 父母願意做到何種地步呢?
黑鏡設計成戲中媽媽經歷了女兒莎拉追貓走丟這一個事件後 在莫名推薦人的介紹下 帶女兒莎拉來到負責推廣方舟天使的智能診所 便開始了對女兒的視聽感官的挾持
因為很愛視聽挾持這個設定 所以我直說
太糟糕 即便是佛系媽媽 也不可能像戲中那樣 太過草率對女兒做出可能追悔莫及的行為
而且是免費
明白黑鏡想把父母對子女控制慾望 從對子女的愛上面找連接
可是戲中媽媽從頭到腳是不負責任的愚昧 如果這是她的人設 應該試著強調出來 也沒有
因此媽媽的角色弧是殘缺不全的 除了她用各種語氣叫喊著「莎拉」 再也別想從她身上獲得一絲一毫關於對女兒莎拉的愛護
視聽挾持 黑鏡給它藏了很有趣的一個點 其實如果好好利用 會更豐滿
女兒莎拉看到令自己皮質醇上升的內容 植入物會模糊掉接收信號 視覺上和聽覺上 但這屬於家長控制里的設置
這方面也是後來讓女兒莎拉過於嚮往叛逆生活的重要誘因
既有莎拉自我的開關(引發壓力上升) 同時要求媽媽開了家長控制設置 其實女兒和媽媽之間有一層微妙的可能
假設叛逆期的莎拉為了不讓媽媽干預自己 她必須得訓練自己和植入物如何相得益彰 不像結局那裡通過毆打媽媽來表示自己對植入物強烈的排斥慾望 相反 它已經是自己的延伸了 是她跟媽媽之間博弈的手段
假設媽媽很不喜歡叛逆期的莎拉若干行為 她希望糾正莎拉 是否可以把視聽分離 單純用聽覺模糊功能而且讓模糊效果更真實 利用其他自然、人為聲響覆蓋掉不想讓莎拉聽的內容
黑鏡讓那個診所脫離了角色的世界 「被關閉了」 這樣媽媽和莎拉處於必須接受植入物的境地
我不太喜歡植入物在戲中完全變成媽媽控制女兒的延伸 雖然這是它起初的設計
既然母女間的關係本來就比母子的要複雜 而且女兒莎拉在植入物陰影下成長的戲份必不可少(不然衝突性就減弱許多) 我認為想辦法讓植入物成為母女的雙方間諜 這樣戲的後半部分會更有層次感 就會有更多亮點
我認為第二集後半部分 平庸
上面提到了三色事件
視聽挾持不可否認 確實是父母為了保護子女安全 所能實踐的極致了——成為子女的一部分!
既能監視子女在幼兒園的一舉一動 還能幫助幼兒園補充「硬碟壞掉」丟失的監視內容
在學校和部分家長的共同努力下,這一切距離中國家長已經不遠了
其實我覺得結局可以更諷刺一點就是媽媽受傷之後誤觸屏蔽開關,然後機器徹底壞了,女兒和男友私奔,中途啪啪啪然後馬賽克。
wmagazine對這集的專訪:
Arkangel- 一個家長控制設備,用來保護孩子們的父母不希望他們看到的東西 - 這個設備可能是每個家長的夢想,直到成為他們的噩夢。 Netflix黑鏡的最新一季就是這樣,Rosemarie DeWitt是一名單身職業母親,在女兒差點走失之後,在女兒的頭上安裝了Arkangel軟體。
在查理·布魯克(Charlie Brooker)那本討厭的(有時是恐懼的)系列劇本中,「Arkangel」突出表現了對不久的將來的描述,或者至少比該系列其他劇集的世界更接近現實世界。在這集中,父母能夠在他們的孩子的腦中植入「Arkangel」的軟體,通過平板電腦的屏幕直觀地看見他們孩子看見的東西。這種結合了gps定位系統的軟體,給了這些沒有時間和資源保護孩子不受傷害的父母的終極監視武器。母親一直依賴於這套設備,直到某一天她發現是時候讓孩子自己成長了。這個情節確實會讓每個家長都感到恐懼 - 如果你失去了孩子,你會做什麼,或者至少以為你失去了孩子,會發生什麼?作為父母,你應該有多少孩子的青春期知識?當你過度保護你的孩子時,如果有機會這樣做,你怎麼知道他們不會更難?
與DeWitt的對話 - 出現在Jodie Foster指導的情節中,感覺更像是一部關於美國藍領社區的獨立短片,而不是展示的科幻幻想轉化的噩夢般的審美 - 揭示了當技術嵌入在我們日常生活的結構中,可以成為一個有用的養育工具,有時候最好只依靠我們自然的人類本能。這集的情節極有可能在不久的未來里出現,或許就是明年。
我們非常喜歡這種小角色驅動的故事,當然裡面有一些高科技的成分,技術是劇集的重要看點和組成部分。在這集中,非常的真實,只有幾分鐘的時間你會覺得那是未來。我認為查理用了一個非常有趣的視角探討了這件事,對他來說,深入你的恐懼是一件簡單的事。作為父母,對於養育孩子這件事,恐懼非常多,對技術的擔憂很有很多。在這一集中,他以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把這兩者融合在一起。孩子們被動地接受父母利用技術設備以保護他們免遭傷害,但是後果也十分明顯。
這一集中母親的角色,是否讓你記起一些私人的回憶和感情呢?
(節選翻譯,水平有限請各位見諒,如有建議和改進意見,請提出來)
原鏈接附上:
Rosemarie DeWitt Reveals Insider Secrets From the News Season of #x27;Black Mirror#x27;(需翻牆)
學校的壞男孩給她看毆打人的視頻,她看不到,因為那對她來說太刺激了;男孩給繪聲繪色給她講血腥的故事,但是她也聽不到;他們的世界是怎麼樣的?刺激的世界是什麼樣的?
她沒有告訴男孩,其實所有的髒話都被屏蔽了,
身邊的這個男孩,關於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他已經有了足夠多的體驗。每一個都像是繪聲繪色的故事。而這些,是她完全不知道的。
而這種對所有人都知道,而只有她不了解的東西,Sara想要去了解。她從來沒見過別人流血,那我就來自己感受一下。生活一直幫她屏蔽了刺激,現在她就想要去感受一下刺激——疼痛,所以用削尖的鉛筆扎破自己的手指。
打架的圖片對她來說不是暴力,而是說話。因為她從未見識過暴力,她只能用她能理解的那部分來解釋眼前看到的。暴力是什麼?沒有見識過,那這看起來只能是兩個人在「談話」了。
Sara在一天一天中長大,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了。
她想要出去和Trick一起玩,所以和閨蜜一起商量好了如何欺騙媽媽們。
她對一切都好奇,所以去看小黃片,學習裡面叫床的方式,想要讓自己更有吸引力
Sara是個非常天真的女孩,但是她渴望外面的光怪陸離和冒險。
毒品對她來說,是個被所有人都說不準碰的東西,但是她沒有真實地見到過毒品的危害,所以她想試試。
極有可能這種附帶的危險性,就是她選擇 Trick作為男朋友的原因。
母親的生活里,一直都是圍繞著Sara轉的。不喜歡吃綠葉蔬菜,就給她每天添加營養劑,甚至有時候還給她添加一些特別的營養劑,比如:讓她的大便變得緊實。Sara說謊去看電影的晚上,母親就打了電話約情人會面,然後覺得Sara快回來了,所以她就趕快回家。
她把Sara看得很緊,其他女孩的父母是因為她打電話去詢問,才發現自家女兒行蹤有點問題。這種周密的看護,變成了Sara的牢籠,所以她不敢告訴母親她出去和男孩約會,每次都用閨蜜聚會作為借口。
母女兩個人從來都沒有真正對話過,母親知道她的秘密,知道她做過什麼了,但是她從來沒有跟女兒Sara談過什麼,不像其他家庭的母親,會進行一次家庭談話,告訴女兒如何避孕、如何避免男生的傷害,包括Sara失戀的時候,Sara沒有告訴她真實的情況,而母親也沒有戳破她的謊言。
她怕自己的小女孩受到傷害怎麼辦?母親的做法就是默默保護她,細緻到不可思議。照顧生病父親的時候,還不忘去提醒Sara只能吃一塊餅乾;但是她沒有想過,這種禁制的保護,快要讓Sara窒息了。母親本來是想保護她,作為一個單身的母親,她的人生里,只有父親和女兒Sara。父親走了,這個唯一的寶貝女兒就更是她人生的唯一了。可是珍視的寶貝和男孩出去約會,說著放浪形骸的話,像個黃片的女主角,變成了她不認識的人;跟她說「晚安,我愛你」的那個寶貝,現在開始對她說謊;這個乖巧的女孩,已經沾染了毒品。
Trick在母親的眼裡,就是引誘Sara墮落的根源,那種母親想要保護女兒的責任感,連同害怕女兒離開她的恐懼感,讓她怒不可遏。
她能怒火中燒的去找Trick對峙,讓他遠離Sara,但是卻不會去找Sara談談心。像對待一個15歲的青少年一樣,兩個人坐下來,聊聊心裡的故事。
母親講講她年少的時候,做過的那些蠢事,交過的那些帥男友。還有少年時期,那些獨屬於少女的情愫。
但是她是一個單身的母親,除了一個曾經是她病人的騎摩托車小伙現在是她的炮友之外,她似乎生活里就只有sara。而她卻不知道如何跟這個女兒溝通。
她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媽媽是愛你的,所以就像是小女孩時監視她要少吃餅乾一樣,現在監視她遠離男孩、懷孕、毒品,也是理所當然的,因為是愛,所以保護Sara是理所當然的。因為沒有辦法替她過她的人生,所以藉助ankangel監視也是理所當然的。
作為母親,她不會想到,走失、壞人,沒有人讓她的寶貝女兒離開她,而是她自己親手把她推走了。
原本用來防止Sara走失的ankangel,現在變成了她們分裂的原因。這就像是Sara在課堂上的學到的關於俄狄浦斯的預言一樣,最怕發生的事情,是自己親手實現的。
老師講的關於俄狄浦斯預言部分,這是引用句段的節選篇
OEDIPUS
Let the storm burst, my fixed resolve still holds,To learn my lineage, be it ne"er so low.It may be she with all a woman"s prideThinks scorn of my base parentage. But IWho rank myself as Fortune"s favorite child,The giver of good gifts, shall not be shamed.She is my mother and the changing moonsMy brethren, and with them I wax and wane.Thus sprung why should I fear to trace my birth?Nothing can make me other than I am. (1077-1086)
Therefore, it is his fault that the tragedy is discovered, not the fault of fate.
就像片尾的那首歌中唱到的一樣:
I understand blood
And I understand pain There can be no life without it Never doubt it.
I"m a Mother
Song by The Pretenders
這是此首歌的演唱鏈接 (需爬牆)https://g.co/kgs/kjbMJy
當她遠離了真實的危險,她也就遠離了學會如何去抵制危險、跨越危險的方法。
當時朝她吠叫的小狗,那個讓她產生害怕而屏蔽的小狗,如今可以接受她的餵食了。
看,有些小怪獸也沒有那麼可怕。
時間再久一點,Sara在理解了生活的苦與痛之後,站在了真實的世界裡,也許就會慢慢學會與世界相處的方法,知道如何自己真正想要什麼,喜歡什麼,什麼該遠離,什麼該拋棄。
第一集男主是低配馬特達蒙,這集女主是低配斯嘉麗約翰遜
【補發一下分集評論吧- -】
《黑鏡》S4E2「方舟天使」:註定會被打開的潘多拉魔盒
這是我感覺最沉重的一集。
倒不是說此集的技術有多新穎、手法有多巧妙,相反,這集從很多方面來看都顯得乏善可陳,之所以說「沉重」,是因為它切中了當代人撫養教育孩子的焦慮感。
想想生活里的見聞吧,家庭中、教室里都開始出現攝像頭,定位孩子的電子產品日新月異……這哪兒是《黑鏡》啊,這分明是現實。
在自己擁有孩子之前,我們無法真正體會為人父母的感受(自家閨女一歲多了,活動能力和破壞力見漲,每天都能給人新的「驚喜」,不能讓她脫離視線成為了長輩們的共識),所以劇中薩姆布瑞爾女士患得患失的心情,許多人都能感同身受。
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家庭觀念的劇變,「少子化」(乃至丁克)已經成了愈演愈烈的趨勢(雖然還不是主流),面對自己僅有(無可替代)的孩子,每位家長都會傾注所有的心血和感情。
更要命的是,並非所有人都能接受這股風潮,上一輩人往往會對年輕人的婚戀觀、生育觀、教育觀嗤之以鼻,這種矛盾很難調和。
所以,「方舟天使」的故事不僅在歐美國家「有市場」,甚至在天朝都有一定程度的普適性。
這時候,突然告訴家長有這樣一種技術,能幫助自己更好地看管、保護孩子,就算有人能意識到它存在的隱患,我相信仍然會有許多人難以抗拒它。
不必對人性有信心(永遠也不要有信心),多數家長們沒有對孩子進行全方位的監控,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古今中外,真正能把孩子當做獨立個體的父母少之又少,畢竟「少不更事」的嬰孩還不具備獨立人格,家長作為監護人有全權處理的責任和義務……薩拉在不知不覺中,就被迫植入了將會伴隨她一生的夢魘。
這是此集最令人絕望的地方:由於技術的不可逆特性,母女倆的悲劇從一開始便已經註定。
或許在孩子年幼時,「方舟天使」技術利大於弊,能對孩子的位置、生命體征、視覺信號一目了然,家長還可以設定屏蔽內容,能和孩子親密互動(把孩子當「玩具」玩的都懂- -)……
但放在孩子整個生命成長過程中,它的弊端和害處絕對比預想的更嚴重。
薩拉雖然躲過了各種外界不安因素的侵擾,但隨著年齡漸長,她受到的全方位保護使她越來越像一個不知人間疾苦的「巨嬰」,她看不到外公被傷病折磨的痛苦,母親傷心欲絕的悲哀——因為她一直在快樂成長。
《頭腦特工隊》(Inside Out)中,人的大腦里有五種情緒,除了快樂之外,憂傷、憤怒、厭惡、害怕都屬於負面情緒——事實上,人類負面情緒的種類要遠多於正面情緒,它們讓人更強大並生存下去,缺乏它們的淬鍊,人遲早會出問題。
薩拉人生的前些年一直是無憂無慮且純凈無暇的,而真實的世界並非如此,她越長大、越懂事,這種可笑的屏蔽保護就越會刺激、擠壓她的神經——畢竟她連「發怒」都沒有過。
我想到了多年前曾經紅極一時但如今已沒多少人提起的養育觀念:無菌育兒。畢竟太乾淨的環境無法提高身體免疫力,適當接觸少量細菌能讓孩子更強壯。
事實上,在故事中「方舟天使計劃」沒有被推廣,不僅在歐洲遭禁,現存的也會被叫停,它的副作用有目共睹……因此,薩拉就是小白鼠。
明白事態嚴重性的薩姆布瑞爾只能停止使用「父母監視器」,強迫讓薩拉開始接觸正常環境,哪怕一開始有明顯的「戒斷反應」也得硬著頭皮挺下去。
對於明面上外界威脅的恐懼,只需時間和耐心就能抹去了。
比如薩拉從小就很害怕的狗狗,「掩耳盜鈴」式的保護確實讓她在幼時避免了大量騷擾。
代價是薩拉在8、9歲再次見到狗時,她依然會像3、4歲的孩子那般手足無措。
不過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尤其是對方無法真正傷害到自己,並且每天都不得不面對的練習之下……
當薩拉15歲時,她甚至能和狗狗成為朋友,這就是「熟能生巧」的練膽。
真正的禍根,其實是薩拉從小就被埋下的名曰「好奇心」的種子,這是她的「心理殘疾」。我們常說「三歲看老」,可薩拉從三歲開始就已經看不到很多東西了,她會對真實世界抱以多麼強烈的神往?
答案是非常、非常、非常渴望。
如果她從小對身邊的危險和黃暴信息有一個緩慢的認識過程,那麼她很可能會像其他女生那樣,對男生手中的限制級視頻敬而遠之,而不完全是天真好奇。
所以在被「解禁」後,薩拉找上壞小子崔克來作為自己的「啟蒙老師」是偶然中的必然。
因為在薩拉眼中,崔克懂得最多「限制級」東西,而崔克也很負責任地做起了補課老師,一開始就從高級教程學起——看黃片,血腥暴力電影,恐怖分子處決視頻……
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薩拉渴望儘快補上進度,儘管在崔克的幫助下她很快追了上來,但這會給她一種錯覺:成年人的世界就是那樣。
正常人都會有一個性覺醒、性啟蒙、性幻想、性接觸的過程,所以我們多少能夠區分A片與一般做愛的差異,但在這一塊上,薩拉是缺失的——於是,薩拉在初嘗禁果時就展現出了老司機的風範。
倘若薩拉的問題僅僅如此,那對崔克來說興許還能是件性福的事兒……
但「方舟天使」造成的隱患,真正可怕之處在於「遠高於常人的渴望,缺乏相應的約束和警醒」,簡單來說,就是薩拉根本不知道怕。
崔克雖然是個壞男孩,但他的成長曆程至少保證了他在運毒的同時還能保有一些底線,而薩拉卻缺乏這樣的顧忌,她前一天才剛剛破了處,後一天就開始對毒品產生興趣了……
無論是浮誇的初體驗,還是吸粉的慾望,都是薩拉空白期留下的後遺症,這是她命里註定的「揠苗助長」。
薩拉曲折的成長軌跡只是半出悲劇,另外半出得由母親薩姆布瑞爾配合才能補完。
其實這一半原本可以避免,就像心理醫生說的:你無法移除植入物,但可以丟掉父母監視器,問題就解決了。
……但我之前說了,許多時候家長沒去滿足自己的窺私慾,不是因為不想,而是因為不能。
這就像開啟潘多拉魔盒的開關就放在自己的手邊,只要人的慾念還存在,就遲早會有打開它的那一天。
薩姆布瑞爾有口難言的苦處在於,她根本不敢向女兒坦言自己還保留著父母監視器的事實,因為這違背了母女之間的承諾,她只能在暗地裡默默「守護」女兒。
再說了,只要能達成目的,過程似乎也沒那麼重要,之前那麼多年不也是這樣過來的嗎?
在主客觀因素的限制下,薩姆布瑞爾一直在悄悄驅除女兒身邊的不安定因素,警告崔克如此,給薩拉吃避孕藥亦如此……可她不能也不敢和女兒談心。
教育、訓導的過程通常是為了達成相應的結果,但有的時候,過程和結果同樣重要,甚至更加重要,或者說,教導的過程本身就是結果的一部分。
缺少了這個「過程」,一旦泡沫被戳破,任何過激反應都有可能發生。
坦白講,母女倆之間這種情況能有好幾種情景發展可能,小概率還能有happy ending,劇里選擇了最極端、最悲傷的一種……可必須承認,它也是結局之一。
這場悲劇,在薩拉三歲那年看動畫片的時刻就已經發生了。
更令人絕望的是:當薩拉痛打母親、離家出走後,薩姆布瑞爾醒來衝出屋子想尋找女兒時,她根本找不到切實有效能和女兒溝通交流的經驗和辦法,她只有手上那台損壞了的家長監視器,沒了「方舟天使」,她什麼都做不到。
人人都渴望捷徑,然而教育沒有捷徑……這便是此集拋出來的最大問題,就算人人都明白捷徑的缺陷,但誰能夠保證人人都可以抵擋住捷徑的誘惑呢?
話說回來,有些觀眾對此集並不太感冒,我細想了下,原因有不少:比如裡面的科技並無多少新意,無縫監控像極了S1E3《你的全部歷史》,而瘮人的屏蔽功能也有《白色聖誕》的痕迹;而且這個故事的發展是顯而易見的,結局不會有太大的意外或反轉,也就談不上有驚喜……
因此,單就客觀素質而言,第二集略顯平庸,可如果你對這個故事產生了共鳴,那它就是第四季最好的故事之一。
剛看完,並不是很喜歡。
首先感覺腦洞不夠大,不過是一個能夠全方位窺探孩子生活的系統,現在的很多工具不都有這種功能嗎……
其次探討的問題也比較淺,可能看了開頭幾分鐘,就大概知道這一集要說什麼了。女兒和媽媽的形象都比較單薄,前者一直不諳世事,肆意妄為,系統關掉的那些年彷彿不存在一般;後者在教育方面就一直沒有合格過……
個人看法。單親家庭,成長的過程沒有父親的陪伴,謹小慎微的母親讓孩子有叛逆心又缺乏正確的引導特別容易被成長過程中的壞孩子所吸引事情發生之後,採取的手段有很大隱患,缺乏溝通女兒最後的反叛有一定的必然性這一集故事很弱,不是很滿意
現實生活中,每個家長都有那個系統,開啟還是關閉也是他們的選擇。黑鏡只是把生活中存在的用高科技實物化,這才是令人感到恐懼的地方。
為啥莎拉和特里克小時候那麼好看長大就殘那樣了呢,特里克那張大長臉看得我糟心
Jodie Foster拍的很好,除了15歲的Sara長相有點顯老外,毫無尿點。比較真實反映了美國底層白人在現實社會中的境遇和命運 - 單親家庭,缺少工作,毒品泛濫,早戀早孕,教育乏力,代際衝突。不管怎麼復盤,用不用高科技工具,最後的結局都是一樣的。
ArkAngel系統再先進,再牛逼,也是灣區某公司設計的,中國某工廠製造的,兩小時車程外大城市某醫療中心植入的,就像現在的iphone x,其實跟他們的生活毫無關係。
該母親已經做的足夠好,再努力估計也無事於補。父母對teenager的影響有限。在一個典型的凋敝的中西部小鎮生活,在 一個毒販到處晃悠的學校讀書,上限不好說,但下限可以隨便推測。找不到合適老公的理療師,艱難地維持家庭;退學中學男找不到像樣的工作,當毒販維生;退學中學女離家出走,跟人隨便睡覺。這些白人不缺吃穿,缺少的就是希望,所以trump當選也是有理由的。
人口凋零。養有惡犬的那一家也離開了,留下待售的房屋。
回到教育問題,掙扎是沒有用的。Marie唯一的辦法,應該是中國人的思路,孟母三遷,上私校或者搬到10分好學區。可惜該母親沒有像有奧巴馬的外婆那種強力的經濟支持,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是一個無解的死循環。
最後的鏡頭,是在一個殘破不堪的鐵橋前,Sara搭乘一輛少有的嶄新的油罐車,前往未知的遠方。這也是一種逃脫的隱喻吧。
糾正一個錯誤,不是典型的中西部,應該算東部的銹帶。查了下717的area code,在Lancaster, Pennsylvania附近。The per capita income for the city was $13,955. 21.2% of the population and 17.9% of families were below the poverty line.
因該算美國最窮的地方之一,來美國讀研的中國留學生的獎學金也比這個家庭收入高。對應中國的地理位置,應該是大涼山吧?
既然大涼山的小孩可以學少兒格鬥技巧,直播喊麥竅門,美國Lancaster的小孩難道最需要的不是下水道管道工考證教程,或者Java入門到精通嗎?然而,Lancaster中學教的是恢弘的希臘史詩。這樣合適嗎?不可思議的美國教育。
平板的質量真的好,流暢不老化。想要
教育需要的是溝通而不是制約。片里的母親寧願每天對著平板偷看也不跟女兒聊成長的問題。。
我就想問 真要有這種科技。
你會給你的孩子植入名?我可能會。因為位置信息 身體狀態 是很有安全保障必要的。但我肯定不會模糊她的視覺畫面。
—————————補充,這麼多答案,我越來越覺得多數人被帶歪了節奏。「因為母親從小的過度保護和控制導致女兒長大更加叛逆和失控。」有人甚至引申到了某國和人民的關係,拜託,某國控制了好幾十年了,人民的生活總體來說是越來越好吧,沒見到失控吧。我倒覺得是成長環境和教育導致了最後的悲劇。男友那種low貨,慫恿著看黃暴,這內容對觀眾是有明確年齡限制的。還吸毒,不是大麻,是白粉!這就是犯罪。這難道不應該被嚴格管控嗎,我甚至覺得母親一開始就該報警。這種問題最好是當了父母的來探討,小年輕們真的還是算了。既然老媽已經向女兒保證關掉系統,那為啥不把那萬惡的控制器銷毀,以絕後患。
哪個當父母的沒有監控兒女一舉一動的衝動,尤其是青春期的時候;哪個父母看到孩子吸毒上床不得火冒三丈,如果女孩的父親看到,那個男孩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但是如果當母親知道女兒的所做所為以及其意外懷孕後沒有劇中自己擅作主張的行為,是否有更好的解決方案呢?
女兒在母親回來後,只是簡單的採取與母親對質,以激化矛盾,劇情稍顯單薄;衝動之下,女兒幾乎將辛苦拉扯自己長大的單親媽媽活活打死,太過殘忍。
期待的結局是最後母親亂點屏幕後打開屏蔽模式,然後機器死機,從此女兒活在馬賽克的世界。哎,這屆編劇跟我們不在同一個頻道。
這集是朱迪福斯特阿姨導演的哦,嘗試把女性的細膩帶到這個單親媽媽撫養女兒的故事裡呢。
女主媽媽是我親媽本人了。感恩我沒有活在幾十年後科技發達程度如此高的年代,以我對我媽的了解,不管多少錢,我媽砸鍋賣鐵也會給我裝上的,感恩。但是我還是很愛我媽的嘻嘻,我媽把我揍出鼻血我也是大氣不敢喘的,還手?你在開玩笑。(擦眼淚)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Black Mirror》(黑鏡)第四季第一集《USS Callister》?
※黑鏡第一季第一集如果發生在中國…?
※黑鏡第三季第四集是什麼意思?
※《黑鏡》第三季第三集中,男主角遇到的狀況在現實中有沒有可能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有哪些和英劇《黑鏡》(Black Mirror) 風格類似的劇集?
TAG:Netflix | 英劇 | 黑鏡BlackMirror系列英劇 | 黑鏡第四季英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