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工業設計的發展史也是建築設計的發展史?
不是的,建築設計的發展比工業設計滯後得多。雖然現代建築設計和現代工業設計,起點是相同的。但是建築設計歷史包袱太重了,迭代速度太慢。最近60年就被工業設計給超過去了
1、在現代之前的古典時期,是不存在工業設計這回事,只有手工業。而手工業中高端部分,也是專註於裝飾,服務於達官顯貴。而建築設計在古典時期也是服務於達官顯貴的樹碑立傳式的設計,建築設計學術的說法叫做紀念性,然後衍生出一串的啥內涵,文脈,歷史記憶之類的概念。其實本質都是樹碑立傳。這種思維在現在是建築師價值觀中還佔據主導。
現代社會是個反權威的時代,進步太快,昨日的權威今日就成笑話,昨日的業界巨頭今日就破產。這種快速變化的世界,你要紀念什麼!!!你能紀念什麼!摩托羅拉的大哥大和水果的劉海X手機,有會因為為紀念性選摩托羅拉大哥大嗎?
為什麼就有 建築師會因為紀念性,要求別人住在沒衛生間沒廚房,衛生採光都不好的老房子里呢!!!!
誰有病呀
2、消費主義,對工業設計的影響比建築設計大的多,建築設計整天扯百年大計,中國現在拆房子拆的快點,一堆建築師都呼天搶地的好像天塌了一樣。
要那個搞工業設計的,提出來設計一款產品10年不時,保證被同行毆打致死。10年都不過時,搞工業設計的早餓死了。搞工業設計的巴不得年年出新款,消費者年年換新款,大家才有活干,才有錢拿。
建築師天天抱怨市場不景氣,錢少,還YY自己設計的房子百年大計,還整天在商業還是樹碑立傳之間糾結…………說白了還是中樹碑立傳傳統的毒太深,算不清楚賬。在工業設計師看來,要設計吸塵器講紀念性是很扯的事情。問題很多建築師跑去鄉下建一巴掌大的房子,就沉浸在 自己臆想出來的紀念性中無法自拔。然後把大堆說不清楚是為什麼的做法,扯成內涵,文脈,歷史記憶…………。說句實話 ,我一直很不理解很多建築師做奇奇怪怪的構造肌理,以及奇奇怪怪的平面布局,當時是以為自己水平低不懂,現在明白了這麼干他們也不知道自己在幹啥。
工業設計不是這樣的,每一個構造,每一個形狀,每一個顏色,每一個線條都能說出理由,為什麼要這麼做,雖然理由不一定邏輯嚴密,但是言之有理符合常理。知乎上專門有一個說怎麼做汽車曲線的。非常好,
公認外形好看的汽車有哪些共性?
還有很多怎麼做平面,怎麼做拍版的。對哪怕一個點都能說清楚這是為什麼。建築設計什麼時候才能做到工業設計這樣!。除了古典學院派,給圓圈八邊形三角形開腦洞腦補神聖性的,現代建築設計有幾個說得清楚,自己為啥要畫這根線
3、性能設計,工業設計很早就進入了性能設計的方式,對一個產品是否滿足需求,是否好用,有什麼優點和缺點。都可以用一套業界達成共識、科學客觀、可比較的標準來衡量。這種衡量標準和設計方式,給工業設計的快速迭代和工業化,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而建築設計呢,還在腦洞階段,一個設計好不好,看建築師腦洞開的大不大。然後對同一個方案,兩個腦洞開的不一樣的人,就互相撕逼,誰也說服不了誰。哪怕業界大師設計的方案,面對另外一個腦洞的質疑,也無法提出有力的反駁。而且最有意思的是,對於佔了90%的住宅,商業中心,辦公樓等等這些對建築性能要求遠遠高於紀念性的大部分建築,建築理論界有意無意的忽視。而把研究範圍集中於剩下10%不到的,啥紀念館,博物館,教堂之類象徵意義紀念性大於建築性能的建築上。
工業設計,對我是誰——設計為商業而生
從哪裡來————從市場需求來,從大規模生產來
到那裡去——往美好生活去,往更高生產力去
回答的很清楚,建築設計對此的回答基本是在失語和胡言亂語之間跳躍。
造成這種分野是二戰之後,二戰之後,資本主義之所以很少爆發經濟危機,就在於資本主義找到了克服經濟危機的方法。消費+科研。
所以消費主義,是時代發展的需求,只有消費掉不必須的產品,生產才能繼續,大家才有工作。而科技發展給消費不斷花樣翻新提供基礎。
到了90年代之後的信息化,又給消費主義和科研提供的強勁的動力,互聯網+這種模式,給迭代演進提供了一種更高效更經濟更科學的方法,讓工業設計有了年年出新款的可能。
擁抱消費主義,用信息化武裝自己,使用互聯網+的方式運行,讓工業設計遠遠的遠遠的甩開建築設計兩個時代。這個看很多理論著作和文獻就可以明顯的感覺到,談現代設計的開端,建築設計大師作品頻頻出現,問題等談消費主義和互聯網時代的工業設計,就基本是不談建築設計了。
建築設計對新技術,新方法,時代的演進非常遲鈍。同時以逃避來面對改變。比如虛擬化設計在其他領域早就是成熟技術了,一大堆建築師,確假裝這個技術不存在,然後大談他們自己也不說不清楚到底是是什麼「設計本質」。
建築設計怎麼發展呢,吸取工業設計的經驗,走一遍工業設計走過的道路就可以了。別去扯什麼紀念性了,趕快把90%的住宅、商場、辦公樓評價標準弄出個共識來。然後趕快推進標準化工業化,為快速更新迭代提供技術基礎。
比如這個拼裝式建築,全面的鋼結構化,弄一堆標準尺寸的模塊,然後全面鋼結構輕型材料化,想要啥功能,往裡面塞就可以了。按照這種弄法,中國每年7億噸鋼,還不夠用。未來AI和物聯網模式帶來的生產力爆發。社會必然會尋求更多的消費渠道,來消費掉因為生產力爆炸,多出來的商品。基礎設施的快速迭代是個很好的方向
……………………
補充一點,某些建築師不要用一個玄學概念去解釋另外個玄學概念,啥均質,然後每個概念都是說不清楚,邊界模糊,定義稀里糊塗,隨意性很大的東西。中文說不清楚還換個英文。以為這叫有學問???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大道至簡,複雜的是形而下的結合現實落實的過程。所謂大道易得小術難求,講的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這個形而下落實的複雜過程。問題連妝模作樣的形而上都搞得那麼複雜,其實就是自己都沒搞清楚,圓不過來的,所以只好用一個堆各種變換替代扭曲映射,去掩蓋自己邏輯的混亂和思想的膚淺。我小時候不懂這個道理,後來各種理論書籍看多了,就明白這種套路了。凡是看到那名詞和邏輯雲山霧海的繞的,就知道沒幹貨,是玩玄學的。文人之間互相吹捧的路數。不是幹活的路數。
在這種稀里糊塗的玄學名詞里繞圈子,無助於建築師解決實際問題,只會越來越脫離實際,越來越變得迷惑,找不到出路,進而憤世嫉俗。
建築師行不行,看出來什麼東西。那種在牆上畫個窟窿說是太湖石的符號,是營銷是勝利,不是建築設計的勝利。
吶,一個錯誤的問題等待正確的答案,就像....
就像在飛機場等待一條不歸的漁船?不問「是不是」,直接來「為什麼」的都太....
工業設計發展史不是建築設計發展史,85%不是吧,剩下的15%是因為最早的一批工業設計師是從建築設計跨業過來的;因為房子早都有了,而工業產品卻是工業革命後慢慢興起的;現在....這是兩個不同的專業好嘛~雖然觸類旁通,設計師們偶爾玩玩跨界,但是....它們已然相忘江湖...
目測許久之後,可能會會有另一個問題:交互設計發展史也是工業設計發展史嗎?
OMG,歷史總是相似的~題主的意思大概是講的現代工業設計與建築設計的聯繫。
在工業量產化以前,工業是小作坊,建築是個人志趣,兩者但影響不明顯,頂多也就是你產品洛可可了我也洛可可一個,你建築哥特了我產品也哥特一個,就是在互相蹭熱點。
但是。
自從工業開始進入量產時代,一路飆車,和建築發展水乳交融,這時候工業設計的發展就跟建築密不可分了。學建築的娃腦袋裡應該有一句話「住宅是居住的機器『』,而學工業的娃一翻工業設計歷史發現這設計師都是建築師,so.
阿爾瓦·阿爾托的建築和傢具▼▼
講講兩個比較大的歷史節點:
20世紀20年代年
柯布西耶參觀了福特的工廠發現這就是他想要的!然後柯布到處宣講機器美學,所有的建築師都懷著一種革命式的熱情,希望創造出一種可以量產的建築類型,幫助締造一個全新的世界,所以你看現在的房子都長得一模一樣,其實就是學了量產的統一外觀,但事實上也不是工業量產那麼回事。
20世紀70年代
歐洲人打造的現代建築開始被後現代建築所代替,出現了大量的復古的質疑的符號化的奇怪建築,比如文丘里的建築【他的思考能力一流但實踐成果嚇人】,同期在工業領域中表現為,人們厭倦了那些類似福特T型車一樣又丑又千篇一律的設計,儘管它滿足了人們的功能需要,可以代步了,但毫無個性帶來但壓抑還是擊潰人們但接受度,人們開始轉向一種表面裝飾、絢麗的折中主義,出現了大量狂野古怪但汽車設計。
量產的工業不只是風格上影響建築,更是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又通過生活改變了建築。
工業設計涉及量產,不是隨便一個工人出一個原形就能搞定的,審美那麼差,萬一市場不接受不就全虧了,這是工廠聘用了大量的藝術家給自己畫好看的產品【你沒看錯,這就是工業設計師的原型】。
工廠出了大量的產品便宜賣了,那普通手工藝人就活不下去了,你不可能賣的比工廠便宜,那失業了失業了沒辦法,就只能應聘工廠的工人了,這樣就出現了大量的工人聚集,但這麼多人聚集在一塊兒需要廉價的住房提供,建築師跳出來,我來,柯布等人又開始設計廉價又實用的高層建築,方便一大票人居住。
馬賽公寓▼▼
再比如,工廠有錢了之後需要在市中心找點存在感,建築師說,我來,然後密斯就給很多工業巨頭設計了很多高層炫酷的大廈,還採用了大量的工業原料,符合機械美學。
再往後,大家看見這些鋼筋裸露的大機器住宅,受不了了,去到工廠這樣,回到家還這樣,文丘里走了另外一條路,當下不滿意,我們就一起穿越到古代吧,走上了後現代主義;
而庫哈斯一眼看準大家的香菇藍瘦,用美麗的建築表皮掩蓋了原來裸露的結構,試圖撫平人們心中對當下的絕望。
這就是工業和建築的發展歷程中的故事。
何人可教授的《工業設計史》把工業設計定義為3個階段:
1手工藝階段(從原始階段生存設計,新舊石器,唐三彩,宋瓷,漢漆,還有外國手工藝設計等等)2工業設計階段(20世紀以來機器化生產下的產品生產製造)
3信息設計(最近二十幾年的互聯網發展)工業設計與建築設計的交集,最初發生在第二個階段(工業設計階段)的前期。
在機器化大生產普及之前(蒸汽機投入生產,產品能被批量製造),根本沒有工業設計師一職,早期的物品(傢具擺件五金件)都是由工匠設計並手工生產,設計者也就是生產者,叫工匠比較合適。直到機器生產代替了手工生產,設計師可以專心只做設計,不手工生產,設計師這個職業才漸漸獨立出來。而最早由機器生產代替手工生產的物品主要是布料印花,五金件,茶具陶瓷器皿,這些設計主要由當時閒情逸緻的建築師完成。由於他們極強的設計控制欲,建築設計好以後,順便把傢具也設計了。所以最早一批工業設計師主要是建築師出生。
另外,還有最重要一點,建築師帶給工業設計領域的重要影響,就是包豪斯。
193x年(沒記錯吧),主要由建築設計師和一些藝術家組成的包豪斯設計學院,研發設計了最早的設計課程,構成了現代設計教育體系,例如三大構成,一直到今天設計專業(包括建築設計和工業設計)都還在用這套設計基礎的課程體系。再後來,生產技術蓬勃發展,更多的工業產品能夠被大量生產出來,針對工業設計也發展出了多樣的設計思想,工業設計逐漸獨立出來和建築設計分道揚鑣。工業設計師需要積累大量的加工工藝/商業營銷/多種設計思想,很難同時精通建築設計和工業設計兩個領域。市面上雖然有不少建築設計師插手工業設計,基本上也是茶具,傢具等偏向手工藝小批量生產的物品,而機械批量生產的產品就很難掌握。也幾乎沒有工業設計師會涉及建築領域,因為需要複雜的工程知識。早期工業設計萌芽的時候確實是從建築設計分流出來的, 當時一批建築師領頭開始接觸工業設計或者說是引導了工業設計的開端, 而工業設計真正成型應該是 1851 年英國第一節世界博覽會開始人們才意識到有工業設計這個概念. 同時這屆博覽會世界反響都很大, 包括建築圈內都有被影響, 之後建築師 Philip Webb 設計的 Red House 對之後工藝美術運動也有重大意義, 同時讓建築圈也沸騰了. 這個意義上來說, 早期工業設計史確實和建築設計史是密切相關的.
寫的有點亂... 總的來說, 工業設計發展的開端是離不開建築設計的, 無論從設計師的角度或是人們關注的角度. 建築設計在當時大背景的潮流下啟蒙了工業設計, 後期工業設計完全獨立了之後, 和建築設計的聯繫就是一種設計風格上的共鳴.
建議去看一下 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1.現代設計的啟蒙和工藝美術運動大概是因為早期好多建築師也是非常優秀的工業設計師吧。。。他們在設計建築的同時把室內傢具一併給設計了。比如阿爾瓦?阿爾托等。
「建築設計」是不是應該改成「現代建築設計」?工業設計20世紀才出現,建築設計或許從人類蓋第一棟房子就有了吧~現代建築倒是和工業設計一脈相承。必然的是它們都是 20世紀初工業與科技巨大變革的必然產物,偶然的是第一個創辦工業設計學校——包豪斯的校長格羅皮烏斯同時也是開創現代建築的四大師之一。
工業離不開建築行業的發展
包豪斯學校 工業建築不分家
推薦閱讀:
※各大音樂平台有哪些好看的封面?
※室內設計師怎麼樣提高cad平面布局能力?
※如何用ps或ai做出這種字體效果?
※服裝(服飾)的款式設計,布料花紋(底紋),印刷圖案可以通過什麼法律手段進行保護?
※這種字體鏤空的立體光影效果怎麼做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