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在考古隊工作是怎樣的一番體驗?


看到這個問題我很想回答一下,雖然都沒什麼人關注,不知道會不會有人看到。 自從開始學考古,就面對著各種「你們是不是和盜墓筆記里一樣」「我家有個罐子你什麼時候給鑒定一下」「最近又去哪盜墓了」之類的問題。很多人一開口就說我對考古也很有興趣,而接下來話鋒一轉就開始問你平時看鑒寶么。 所以說真心希望考古兩個字也能更多的得到大家的了解、關注和認可。

-------------------------------------------------------

----------------------------------------------------

這樣進入正題吧。 本科時候的實習,就是第一次的在考古隊工作。當時全班同學坐著大巴,從學校出發,一路從柳暗花明進入窮山惡水,開始了四個月的田野工作。 慶幸的是我們當時去的工地條件相當好,駐地在一個小鎮廢棄的小學裡,每頓飯都有肉而且能吃飽,鎮上有澡堂超市網吧KTV溜冰場,雖然比不上城市裡,但比起一般的工地吃不飽沒地方洗澡這就已經是天堂了。 駐地的南方有一個小山,吃完晚飯有時候大家就提著啤酒上山聊天喝酒看星星,在野外才能看到如此燦爛的星空。駐地北面,穿過一片玉米地就是渭河,有時候走到河邊,吹著風,在濕漉漉的河灘留下一排腳印,撿起石頭打水漂,打鬧著抹對方一臉稀泥。 作為從小在城市裡長大的孩子,這樣的生活自然有一種新鮮的感覺。「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也是我那是反覆回味的句子。

當然日子不會是這麼舒適的。 田野的發掘工作是相當辛苦的。我們採用的是探方發掘的方法,就是把一片發掘區分成一個一個5×5的探方,每個人負責一小塊。布方完成之後就開始挖,這個挖,是活生生的拿著鐵杴挖土,俗話說考古的女生是當男生用的,男生是當牲口用的這話不是開玩笑的,考古工地上你來不得半點嬌氣。當我談起發掘的時候總會有人問我,你們就是拿個刷子刷是不是?每次我會哭喪著臉告訴他們,我幹得跟民工一樣,那鐵杴挖土,拿推車運土,風吹日晒,尤其是有風的日子,幹完一天活頭髮上沾滿塵土用梳子都梳不通,幹了幾個月變得又黑又壯,已經完全忘了平時穿著高跟化點小妝的自己是什麼模樣了。

白天在田野進行挖掘,晚上還要整理各種資料,發掘的過程進度,發現的遺迹遺物都要一一記錄,需要有文字的記錄,也要繪圖記錄。工作量也很大。考古挖掘一時爽,室內整理累死人。而且長時間對著電腦也是很枯燥的事情。

在遠離了喧鬧城市幾個月後,寂寞的心情也會逐漸湧上心頭。俗話說考古工地有三寶,抽煙喝酒吹牛逼(打飛機)。就是這樣,腦補一下也知道會很寂寞了。

當然還有很多考古工地的條件很差,位置偏遠,伙食品種單一還有可能吃不飽,住宿條件差,沒地方洗澡等等。當然最苦的是遠離家人朋友的那種感受。

先說這麼多吧。


自從看了盜墓筆記之後,就對考古產生了興趣,總想著能夠親身實踐一次,如果找到寶貝咱就上交國家,就算找不到寶貝,如果能遇上一個像小哥一樣的神人,也算不虛此行。在網上搜索考古項目時,發現我們學校暑假就有一個在belize的瑪雅遺址項目。看上去天時地利人和,我就心頭一熱,定了機票出發了

先說裝備。

女同志們絕不會是安吉麗娜朱莉一樣。真穿成這樣,不是被蚊蟲咬的不成人形,就是被晒成非洲兄弟。

必備的是長袖長褲。像我們隊的妹子和漢子以及我們的領隊這樣,

其次是hiking boots,高幫,因為你可能需要hike四十分鐘才能到達發掘地。hiking boots在正式使用前一定要break,在一般的路上走幾天,直到鞋底變軟合腳。

至於襪子,我用的是一般的襪子。但是腳底容易出汗的人可以買hiking socks。長水泡的原因就是因為腳底泡在腳汗里摩擦摩擦不停的摩擦。hiking socks能夠吸收多餘的水分。

如果在叢林里作業,襪子一定得包著褲腳,否則的話鬼知道什麼東西會爬進去呢。。。

寬檐帽子也是必備。像我一樣走鄉村狂野路線的可以買草帽,走學術派路線的一般都帶下圖這種,可摺疊方便攜帶。

還有一個神器叫bandana,沃爾瑪1元一條。實際上就是一條方巾,可以當頭巾,頭繩,頸巾(把bandana浸濕後圍在脖子上可以降溫),手巾(裝飾加擦汗),以及作為萬能的抹布。價格低廉,敬請蹂躪。

水壺/瓶,很多很多水壺/瓶。工作一天一般需要飲用4-6升水。考古面對的最常見的危險,不是被蛇咬,不是閃到腰,而是脫水。一定要不停不停的喝水。同時,為了防治體能鹽分過低,可與喝運動運料或是吃很鹹的東西。

防晒霜/噴霧。因為防晒品會被汗水沖走,所以需要不停不停的補充。

防蟲噴霧。如果是在叢林作業,防蟲噴霧必不可少。被森林裡的蟲子咬了可不僅僅是癢的問題。防蟲噴霧一般分含有deet和不含deet兩種。deet防蟲功能更強,但是對皮膚有損傷。一般30%-40%是可以接受的範圍。同理防晒,需要不停不停的補充。

雖然有了防蟲噴霧,但是不可能不被咬的滿身是包。所以無論是風油精,花露水,還是cortizone都是必備的。

這是我們常用的工具

再說住宿

我們的半永久營地搭建在森林的中心,美其名曰野外度假村(private resort)。因為我們有廚師,有寵物,還有bar,同時也有不需要衝廁所的馬桶,沒有熱水的澡堂,雙人間的帳篷。

營地里里最華麗的建築是我們的實驗室,佔地兩百平米的雙層躍層複式別墅。裡面都是要上交國家的骨頭和文物。

再說任務

我們的一個領隊說過,一個考古學家的生活只有考古學家,軍人,和囚犯才能體會。住在野外,無網無熱水,與世隔絕的生活:五點起床,六點半出發,12點吃中飯,6點吃晚飯,9點睡覺。

我的第一個任務是在La Obra的叢林里。第一個任務是挖掘出上一季的坑。

第二個任務是做Shovel Test。類似於用洛陽鏟鑽探。當然,我們沒有那麼先進的工具。所以我們的土辦法是找一塊地,挖出大約30cm*30cm的坑,採取土壤樣本用於檢測,進行石片和陶片的採集。根據挖出的數量來決定是否該在附近進行挖掘。

這個test pit採集一共122件石片和陶片,所以我們的領隊大手一揮,我們就哼哧哼哧的又開始挖土了。

第三個任務是開一個新坑。我們花了一個上午完成了paper work,花了一個小時向下挖掘了大概5厘米,然後繼續用了一個下午做paper work。因為考古一旦開始挖掘就沒有辦法還原原始的狀態,所以及時記錄挖掘的進程和發現是非常重要的。這也確保了下一季回來的時候你能夠正確定位這一季的坑。

第二個任務是在實驗室。實驗室應該是整個營地最值錢的建築。不僅僅是因為她是佔地兩百平米的雙層躍層獨幢大別墅,而且裡面收藏著數量巨大的出土文物和骨頭。我們的鎮館之寶是收藏在層層疊疊的啤酒中,是一個能裝的下一個成人的陶盅。之所以能確認可以裝的下一個成人是因為在挖掘的時候,的確有一個人被埋在裡面。可惜因為這個發掘成果還沒有被發表,所以無法上圖。

兩天的時間我們都在清洗出土的文物。石片用牙刷洗,陶片用手洗。

風乾後分門別類的儲藏在這些桶里。

出土的文物,起碼是我經手的,大部分都是碎片,有大有小,數量巨大。因此文物儲藏是一項大工程。你需要保證這成百上千的碎片在幾十年後人們依然能夠知道他們是什麼時候從哪裡被什麼人挖出來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有數不清的paperwork要做)

我的第三個任務是在Tzak Naab (Conjuring Water)。距離營地約有30分鐘的車程。每天我們就這樣坐在皮卡的車廂里一路顛簸狂奔。

Tzak Naab在一片平原上。這裡沒有蚊蟲,沒有蜘蛛,沒有一大群spider monkey朝你扔樹枝。有的是狂風,烈日,持續一分鐘的陣雨和一望無際的視野。

這是發掘必備的另一神器,tart。能擋風遮雨,能當坐墊,能遮陽,能擺造型。每天最後一項工作一定是把整個發掘現場用tart蓋起來,以保證坑不被破壞。

這是我們的發掘現場。我們一共開了五個坑。四個南北朝向的3*1m的坑和一個東西朝向的2*1m的坑。我們還發現了一個looter"s trench, 也就是所謂的盜洞

一般的發掘過程是定點,拍照記錄,開始paper work。然後開始挖掘。挖掘出來的土壤都要進行screening,來辨別出石片,陶片以及其他不尋常的special finds

我的第四站在Hun Tun,是瑪雅語」第一塊石頭」的意思。整個發掘地點是瑪雅末期(terminal classics)的一個村莊。我們的領隊在Hun Tun已經發掘了十三年。雖然不是一年到頭都在挖坑(而且一般領隊都不需要親自參與挖坑這種苦力活),一般每年大約兩至三個月是用於挖掘的,但是可見考古是一個需要極大耐心(和體力)的活。

挖到一塊陶片。

這是我們在畫plane map,一人畫畫,兩人測量數據。

在項目快結束的時候,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backfill-把挖出來的泥土和石頭埋回去,盡量減少對當地環境的破壞。

雖然我很想跟大家展示我們辛辛苦苦挖坑的成果,但是因為這些都是新鮮出爐的坑,還未發表,所以不能在網上公布。見諒!

p.s. 如果有人知道有在國內考古的機會,請一定私信我!謝謝!


想起了一部小說:長篇小說《博物館考古隊》(1)


2016.9更新

這一次直接被從工地打包寄回家了。

沒做好防護,粉塵過敏犯了。打噴嚏流鼻涕咳嗽發燒,我剛開始還以為是感冒…結果誘發了哮喘…【哭】現在想想似乎清理地表植被的時候,我枯草熱就犯病了QAQ。

所以,在考古隊工作,並不容易啊【滄桑】

每天的工作量不小,也比較單調。簡單概括地說,五米乘五米的探方,按照土層一層一層往下揭,每挖開一層用小鏟子把地面刮成平的。……累成屎好嘛。

還有人說,歸隱田園感覺也不錯。

——大兄弟你是種田文看多了嘛?連廁所都沒有,個人問題得找個偏僻地兒就地解決這種荒村野橋杳無人煙的地界,

不錯在哪裡?

最開始的感覺就是不習慣,吃的不習慣,睡的不習慣,打井水不習慣,上廁所不習慣……

後來探方里出一點東西就很開心,慢慢把它清理出來的過程很幸福。

剛剛布方開挖的時候:

順便再跟大家分享一下只有考古人才懂的段子。

圖源水印。

沒錯我事業就是一片廢墟啊~

我記得我們老師有一次上課的時候講某個遺址,說出發掘出了多少多少枚陶片,好像是兩萬多枚,記不太清了,反正是個有零有整的具體數字,還特別大。我們老師說「這些傻子還真數了?!也不知道是咋數出來的…」【沒有惡意,就是調侃一下,他當年也是數陶片的哈哈哈哈哈】

下雨了就可以不上工QWQ!

而探方已經回填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不管你笑沒笑,反正我是要笑瘋了。

還有就是,下雨的時候不上工,所以我們閑著沒事就祈雨,結果今年的第一場雨下來,我們就傻眼了——不用上工非常…好…但是!我們住的地方漏雨!漏雨!雨!QAQ尼瑪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我特么的睡哪裡啊?!嗷!—————————————————

原答案

沒有什麼太多感觸,就是有點懷疑人生。回來就開始思考考研要不要轉專業了。【笑哭】秋天去的工地,到處都暴土揚長的。從最初打探洞(沒錯就是用大家都熟悉的那個洛陽鏟)到布方開挖間隔了挺長時間。要說都幹了什麼大概就是挖坑、刮土、畫圖、紀錄、提水、清淤、挖坑、刮土、畫圖、紀錄、提水、清淤、挖坑、刮土、畫圖、紀錄、提水、清淤…無限循環。

就那麼一天一天地蹲在跪在坐在土堆里拿著手鏟刨,按著地層一點一點清理,一般情況下刨不出東西是正常的,一旦發現點什麼那就是非常值得慶祝的大事。在發掘現場要隨時拍照,發現什麼東西一般都是先拍照記錄、畫圖,然後再拿出來。

提水清淤這件事一直記著,不知道咋回事我們在工地的時候雨水特別多,下雨就沒法下工啊。然後終於有一天雨停了大家到地里一看就傻眼了,這探方里全是水啊!這咋整?於是甭管男生還是女生統統拿來當畜生用,都拎著桶往外提水。再加上這邊地下水位高,所以好多墓裡面都是泥,水滲進去就出不去了,不知道多少年了,那個味道喲,沒法形容…泥水混濁看不清楚裡面有啥不敢隨便清,條件和時間有限也不能全部過篩沖洗,就只能下手去撈,伸手在泥沙裡面攪和,我見過有人撈起髮髻簪子什麼的…

btw,從工地回來之後原先怕蟲子怕的要死的女孩兒都變成了能面不改色抽死蟑螂的真·漢子。


這是我在知乎的處女答,雖然不是專業人士,但機緣巧合在考古隊打過幾天醬油,所以就以非專業體驗者的身份來回答一下吧~~~

那年生日,我一個人在某處遺址公園裡逛。意外的遇到考古隊在進行考古挖掘。心中那幻滅多年的「成為一名考古學家」的夢想啊,就在那一瞬間被重新喚醒。

考古隊隊長是位40歲左右的大叔,他看我的眼光明顯帶著戒備,在對我進行了一番身份詢問之後,態度依舊是禮貌疏離。好在他沒有再多說什麼,也沒有趕我走,我也就心安理得地賴在那裡,和隊員們打招呼閑聊。

或許因為我長了一張單純無害的臉,也或許我不時發出的讚歎和一臉崇拜的表情讓他們很受用,總之沒過多久就和大家混熟了。手機里探訪唐十八陵的照片幫了大忙,連隊長看了後都朝我豎起大拇指,說一個女孩子怎麼喜歡這個啊。到那天離開時,我的身份儼然已是考古隊的編外見習隊員,隊長允許我有空時來工地義務幫忙。

興奮得不要不要的,簡直覺得這是上天賜給我的生日禮物啊!這就是考古隊工作現場。出土了很多板瓦,花紋地磚和一些瓦當的殘片,都被整齊的碼放在工地一角。

後來就一直利用周末到考古隊來當志願者。感謝考古隊的老師們,耐心的交給我很多以前不曾了解過的知識。

第一次去的時候,老師讓我在一個已經挖好的探訪里作業。先用手鏟把最上面的一層土刮掉,就可以看到古代建築的地面。我一面想著動作要領,一面賣力地「刨土」。又不敢動作幅度太大,怕破壞文物。不一會兒,工具觸到一個堅硬物,看著像磚的一角,心裡忽然就緊張得砰砰跳。扔下工具,興奮地直接用手去撥拂厚厚的泥土,精美的花紋隱約可見。

老師拿來竹刀和刷子,我蹲在那裡,專心致志地鏟、掃、刷、撣,連呼吸都變得小心翼翼,難以置信地看著那塊在黑暗的泥土裡沉睡了上千年的地磚,一點點顯露出最初的容顏——那是一塊蓮花紋地磚的一角,釘鈕狀的突起和線條優美的雲紋造型無比清晰,那份沉寂而又深刻的美,令我震撼到幾乎要落下淚來。

我覺得吧,考古其實是一份要耐得住寂寞的活,幹起來其實也比較枯燥。但是,所有的辛苦,都會在文物出土的那一刻煙消雲散。因為真的太激動了,也太美了!彷彿能感覺到那種時間磨滅不了的生命力。我想,這就是考古這份職業的魅力所在。後悔當初沒學!!!

這是我親手清理出的第一件文物。雖然只是不起眼的建築殘塊,但,足以讓我一輩子都以此為傲。

當然,這只是考古隊里最輕鬆的活,確實如上面幾位答主說的,要是干體力活能把人累死。即便是女孩子,也得揮舞鐵鍬鏟土,有一次,老師讓我試試用一個小推車,把清理出的土倒掉,結果,我根本推不動,上一個坡的時候,那車土直接我推了下去........

某天,我忽然想起來,便央求老師給我看看傳說中考古盜墓第一神器洛陽鏟。那位老師很厲害,可以做到單手打洞,直直的打到地下好多米深。

鏟子本身並沒什麼特別之處,之所以覺得它神秘實在是受了太多盜墓小說的毒害,以至於老師給我演示它的使用方法時,我指著剛打好的3米多深的孔洞說了句:哇,這就是盜洞!惹得老師哭笑不得地糾正我說:這叫探孔。我暗自吐舌,頓覺無地自容。

在考古隊待久了,見到的「寶貝」也多了,各種精美的花磚、瓦當自不必說,還有帶款的宮廷瓷器、玉器、金飾。面對著如此誘惑,實在是對人性嚴苛的考驗。像是之前我親手清理出的那塊殘磚,其實我非常想帶回家收藏,可是隊長堅決不許我動一下。

他告訴我說,考古是一種考察更是一種保護,要讓一切盡量保持原貌,每樣東西都有它原本的歸宿,據為己有並不是你喜愛它的最好方式。我們參與了挖掘它的過程,欣賞過它的美,已經足夠。至少那份身心的震撼,會讓你銘記終生。我們的角色是保護者而不是掠奪者。

所以我覺得我還是不適合干考古,因為我怕我會忍不住犯錯誤啊!真是各種誘惑。

干考古久了,人都會產生某種奇特的感應和直覺。隊長給我講過他自己的一件事。有次,在挖掘一個古墓的時候,他們里里外外清理了3遍,都確定沒有啥東西了,但是他直覺還沒完,還有東西。

所以,當大家準備收工的時候,他一個人就在工地上來來回回的走,走了N遍,後來一下子發現一小搓土裡貌似有點亮光,過去一挖,竟然刨出來個品相特別好的銅鏡。

還有一次,就在我們這個工地上,也是通過這種奇特的直覺,他從已經傾倒的土裡,又找到了一對玉鴛鴦!!!真的覺得很神奇(邪乎~~~)

最後再說一下我了解的考古隊的工作人員構成。除了專業的人士外,其實真正幹活的也會有當地的施工隊。這些人是沒有編製的,按天結算工資。但是經驗很豐富。都是幹了10幾年的。我理解屬於雇的外援。他們專門給考古隊打工,雖然沒有在學校了經過專業培訓,但是實戰經驗非常豐富,文物知識也很強大。我認識的隊里的幾個老師,就是城中村的村民,但是幹這一行已經N多年,幹活很專業,我朋友在某皇陵附近的農田裡撿了一小塊瓷片,給他們一看,就知道是敞口瓶的瓶口。還有我們根本看不出形狀的東西,他們打眼一瞧就知道是什麼東西上的什麼部位。

我還有個朋友,在古玩市場上花500塊買了個據說是唐代的胡人俑,他自己覺得和博物館裡的特像,後來我給老師看了照片,老師一看就笑著說,假的。

嗯,能想起來的就是這些。最後想說說,我自己一直以來的一個疑問,就是考古界有沒有貪污腐敗的黑暗面?比如把文物私藏,販賣.....據我自己推理分析,答案肯定是呵呵的。不過我相信,大部分從事這一行的人還是有良好的品行和精神情懷。不然真的很難堅守這個辛苦,又不時髦,又不熱門,賺錢又少的行業。

總之我很喜歡這樣的工作,今生可能無緣了吧,希望來世還有機會。嘿嘿!


感謝我萌萌的對象的邀請 @段雪婧

剛剛從工地回學校三天,睡了兩天還是很困…

作為本科是博物館學 研究生是文博專碩的我 今年第一次下工地 在工地度過了三個半月生不如死卻又豐富多彩的生活

說生不如死 工地真的辛苦 每天要發掘 拍照 畫圖 整理資料 說豐富多彩 每天在一塊吹吹牛逼 扯扯淡 喝喝酒 打打牌真的很歡樂

我們工地在河西走廊中部 素有金張掖之稱的甘肅張掖市 距離市區有二十幾公里 雖然不算遠 但是為了方便工作 我們還是在工地不遠處住著活動板房 剛去的時候是夏天 板房裡悶熱後來到了冬天板房裡又冷到不行 以至於在撤回前的一個禮拜全部的人都感冒了 只有資料室裡面架了爐子 回房間睡覺的時候大家各自抱個熱水袋然後蓋兩床被子 還是冷的不行 野外遠比城市裡要冷的多 廁所也是在房子後面有個活動板房搭起來的裡面是木板的旱廁 廁所的信號是最好的 哈哈哈 有人雙十一的時候距離十二點三分鐘的時候去廁所搶東西

我們工地上今年人比較少 只有五個學生 一個領隊 一個教畫圖的老師 一個做飯的爺爺

做飯的爺爺真的做飯超好吃 什麼都會做 平時吃的麵條 麻花 油餅 饅頭 餃子 包子都是他自己做 每頓基本保持在四菜一湯 頓頓有肉 有客人來的時候還會做一大桌子菜各種花樣 早餐每天都有粥 煮雞蛋 還有炒菜 饅頭 他會每天五點多就起床給大家炸麻花和油餅等著我們早上起來吃 也會在我們生病的時候噓寒問暖熬制白米粥 還會問我們喜歡哪樣的早餐 粥要稠一些還是稀一些 還會在我們最後忙的沒時間洗碗擦桌子端飯菜的時候默默承擔起這些 而我現在剛回來沒幾天就拉肚子到不行癱在宿舍床上最想念的還是做飯爺爺做的飯菜 食堂的飯菜簡直是餵豬啊啊啊啊啊

我們領隊也是個生活中開朗 工作中超級腹黑的胖子呢 生活和工作分的特別開 也許他前一秒還在工地罵你這不會那不會 下一秒下工回去就滿面春風催你多吃點讓你吃飽了不想家 每次辦完事回去都會給我們在超市買一大包零食或者是鴨脖子雞爪子之類的吃的 只要他覺得好吃的東西會帶給我們 我們喜歡吃的東西他會想盡辦法給我們買或者讓做飯爺爺做給我們吃 偶爾帶我們打打牌給我們放鬆一下 關心每個人的身體狀況 秋天的時候我臉沒捂住的地方被風吹得有一點紅紅的 他問了我好幾次 眼睛周圍怎麼了要不要去看一下 哦對了他家有一對龍鳳胎 特別可愛

工地的生活單調又乏味 經常會感覺自己工作不能按時完成耽誤大家的進度 有時候一個遺迹單位的確定往往需要很長時間不斷的刮面和判斷 一個灰坑挖起來也許很快 三天甚至更短 但是從確定遺迹單位的範圍到拍照 繪圖 清理 記錄每個過程都不允許有半點馬虎 做田野是一個理論技術方法經驗缺一不可的工作 也是一個考驗良心的工作 你可以輕易的將一件出土的文物丟掉或者藏進自己的口袋 甚至根本不會被人發現 可是你的老師肯定曾經教導過你文物上交國家 這是每一個田野工作者應該遵守的信條

~~~~~~~~~~~~~~~~~~~~我又來補充乾貨了…

在工地三個半月的時間有三個月都是在發掘 去到工地的時候 工地已經開始發掘有十天左右了 我們去了之後每個人負責兩個探方 因為探方在之前已經布好了所以直接開挖 like this

這個胖子就是我們領隊……

因為周圍是莊稼地 所以我們這裡人為墊土比較厚 上面的土都是直接拿羊鎬掄 而且經研究得知這裡歷史上發過幾次洪水 雖然具體年代我不得而知 所以上面的淤泥還是很厚的 地層都是幾層沙一層膠泥然後又是沙然後才是文化層這樣 有的探方淤泥要挖掉一米多深才到文化層 地層也很是複雜 因為發過洪水的緣故 很多遺迹單位被破壞的難以看出原貌 疊壓打破關係複雜 往往一個灰坑挖下去以後才發現下面竟又有一個灰坑 通俗的講就是大坑套小坑

房址多以柱洞房屋為主 也有土坯房屋 有的土坯特別實 直到現在還保持著原來的模樣

在學校的時候 老師上課放出來的圖片 疊壓打破關係往往一目了然 到了實際發掘的時候 並沒有那麼順利 有些遺迹單位的確定得刮面好久才能刮出來 有些表面上看起來很小挖下去卻越挖越大 有的口小且深 只能一個人勉強站進去 甚至都蹲不下去 只能彎著腰干 我們每天都一身土 夏天由於紫外線太強 衣服都曬掉色了

工地也有小動物?

工人對我們也特別好 他們都是附近的村民 家裡種的蘋果 梨 葡萄等水果都會給我們拿好多 嘿嘿嘿

工地上除了發掘就是繪圖和拍照 要對我們發掘的遺迹留下圖片以及圖畫資料 這是練習畫的石器

這是爬到高空拍照的我

趴著挖灰坑的我

在刮面的民工 他們有的在工地已經幹了五六年了 刮面還是掌握了的

我被晒傷的腳背

布鞋

工地圍欄外的紅柳

工地的日子雖然單調又枯燥無聊 但是大家只要在一起就是快樂的 就像一個大家庭 現在回想起來很多情景都會不由自主笑出聲來~


看到這一題的時候,答主正在工地實習呢。

不過工地的雨下了有半個月了,探方都泡湯了,壁都塌了,因為已經開工,帳篷什麼的都支好了,只有每天上午下午考古隊隊員按時換班看工地。

在考古隊體驗是什麼嘛,說一下我自己的感受。

當初對考古不是太熟悉,以為人人都可以像新聞裡面發掘兵馬俑,各種大型宮殿等等,然而來到了考古隊你會發現,你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發掘一個車馬坑,一個大型遺址,有可能用三個月發掘一個近現代的垃圾坑。就問你刺不刺激,激不激動?

田野功夫,老師教,師兄帶,自己領悟,七八月份驕陽似火,樹木都曬蔫兒,我們在大太陽下一遍一遍的刮壁鏟面修壁劃線,幾個月下來,非洲黑人,嘿嘿。如果沒有這樣幾次的田野實習,田野基本操作技能不能掌握,談考古只能是空中樓閣,發掘墓葬會認識許多器物(和新的漢字,哈哈),發掘遺址對自己田野功夫幫助最大,認遺迹劃分地層,同時也為以後的後期整理做準備。

在考古隊,你會熟悉從遺址布方,發掘,一直到後期整理,器物描述,拍照繪圖,出版發掘報告等等一系列事情,這樣對於考古這件事你就會有一個宏觀的認識與把握。考古隊大家各司其職你會發現自己要學的好多!理論和田野都要加強!

再說三遍,考古絕對不是盜墓!考古絕對不是盜墓!考古絕對不是盜墓!

對於考古的理解,對於考古現象的理解,切實需要多見識,多發掘,多接觸才能夠建立自己的思維體系和思考方法。正如考古大家張忠培先生所說的那樣透物見人,替死人說話,通過所發掘遺址,器物等等所有一切,來描述先民的所思所想。

考古切實是一項值得我們投入的事業。

自己在工地作答,難免有失偏頗。歡迎指正。


是一種遠離城市與學校的喧囂,能真正沉澱自己的一個過程。

天天過著非常簡單,但卻充實的生活。

白天發掘,晚上整理資料。

閑暇時候吹吹牛逼看看書。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會有人認為考古等於盜墓?事實是怎樣的?
學考古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世界歷史中有沒有像海賊王中消失的100年那樣,出現了明顯的斷層?
考古人員怎麼防範墓中暗器的?
為何要考古?考古的終極意義是什麼?

TAG: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