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背古典書籍如《道德經》《論語》,就算似懂非懂;隨著時間和經驗積累,真的會慢慢理解透徹嗎?
01-06
有時候只讀後人對古人的言傳身教或者故事類書籍,不免有拾人牙慧之感,有沒有推薦如《老子》《莊子》《論語》《大學》這類書籍的好的權威些的注釋書籍,能夠幫助理解幫助背誦。謝謝~
「只讀書 不求甚解。」 這句話看似玩笑,實為大智
潛移默化的影響非常大……
第一次見,雲里霧裡;第二次見,不明覺厲
可能過了很多年,遇到了某些事,才忽然融會貫通。嘆一句:古人誠不我欺也論語中,那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都是小學四五年級就學過的傳世經典文章
但是,我清晰的記得,我很久很久都不知道這句話到底是什麼含義,雖然課本上的翻譯就是簡單的「自己不喜歡的,不要強加給別人」,但是我依然不知道到底為什麼這句能被奉為經典,甚至被稱為儒家經典的核心體現那時候還沒有網路,能接觸到相關的書籍也幾乎沒有。所以這句話我一直疑惑了好幾年
後來到了中學階段,接觸了一點點的哲學,才忽然明白,所為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當年用簡單的「自己不喜歡的,就不要強加給別人」這樣的解釋實在是太蒼白了,更不如說是「換位思考」更為貼切。。就像連話都說不利索的孩童就能背誦三字經唐詩三百首一樣大概中華典籍的精髓,就是在這樣不經意間,融入到了國人的血脈中吧只要真的能做到靜下心來,當時就能理解。其出彌遠,其知彌少。答案從內心找,而不是外界。
1、中國幾千年來不知道有多少人熟讀、熟背這些經典之作,如果說這些書籍沒有用處,也不可能經歷這麼長時間的洗禮流傳至今,而且被無數時代精英所推崇。2、熟讀、熟背這些經典之作,你的所想所做所為會潛移默化地受到這些經典之作的影響,也導致隨著時間和經驗的積累,你越來越覺得這些經典所言極是。而不是相反。換一個方面所說,這些經典本身就是對人生、對宇宙所做的一些總結和經驗,在我們這個被古典文化浸淫數千年的社會而言,這些經典中的思考和總結,早就成了我們這個社會的一部分,所以生長在這個社會中,我們更會覺得老祖宗所言極是,同時我們也需要通過這些著作,更好地理解我們的社會,更好地理解我們的人生,更好地理解我們的宇宙。3、中華書局的書精品頗多,很推崇其《中華國學文庫》系列例如【魏】王弼所注《道德經》、【晉】郭象所注《莊子》;還有《新編諸子集成》系列例如【宋】朱熹所注《四書章句集注》都是古代不錯的注釋書籍。而近代以來楊伯峻的《論語譯註》廣受推崇。同時南懷瑾的相關係列書籍涵蓋了儒釋道三家很多的經典之作。儘管南懷瑾的「國學大師」之名頗受爭議,但作為近現代以來為數不多通識儒釋道三家之說,又歷經當今現代化、工業化的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人,其所言所行,對於當今對於古典文化有所嚮往,又糾結於現代社會之劇變的人們來說,的確是不錯的選擇。
像我這種沒有悟性的人,我覺得吧真的可以…舉個例子吧……
二十幾年來一直到現在我對詩歌都很不感冒,而有一天我上班的路中,天氣比較陰,塞外的天,看著好低,黑黑的雲,我就突然想到了黑雲壓城城欲摧…你就會突然感覺到真的是誒……
(貌似跑題了 )
好吧所以依此類推,熟記,在某一瞬間用到它時,就忽然頓悟,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誇張誇張)
反正我是一個沒有悟性的銀~會的。我從高中開始對先秦文學哲學產生興趣,想著背下來還可以用在作文里,就斷斷續續把《道德經》和《論語》背得差不多了,其實很多話本來都是大約明白個意思,有時為了寫作文思考問題時對書中的話多了許多解讀,而隨著人生閱歷的增長,對裡面許多話有了更深的理解,對孔子的經歷感觸得更深。當然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讀這些書應以志趣為主,若實在看不下去暫時不讀也罷,想我初中就買了《論語》,可一讀就犯困,後來好似通竅般手不釋卷、如痴如醉,一本論語放在枕邊,幾近翻爛。書籍推薦的話當首推《中華書局》國民閱讀經典系列,《論語》讀過四五個大家解讀版,但楊伯峻版方最為適合,《道德經》、《莊子》這樣的神書建議看多些版本。現在在努力攻讀《周易》中。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望能與君共勉。
小時候爸媽讓多吃肉,多喝牛奶,多吃蔬菜,多穿衣服,多運動,少打遊戲。
那時我們都不懂,還嫌煩;現在,有些人開始原封不動說給下代,有些人做深刻反省;當初沒人煩的孩子,現在是胖子,現在是亞健康,現在遊戲迷。理解起始於親身感受,但身體感受到了,腦子裡卻沒有對應鏡像的存儲,腦袋也不會有理解。讀書如水 川流不息 潛移默化 潤物無聲
大學時,研讀過《道德經》,認真理解每句話的意思,仔細對比很多不同的大家的解讀,大部分章節能背誦。但不是很熟練的水平。
十年過去了。
還能記住三兩段吧。作用?我是程序員。道德經里對世界的認識,我大部分是不贊同的。作用為零。推薦閱讀:
※如何去讀道德經?
※如何理解《道德經》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怎麼理解道德經中的: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亦有三,人之生動之於死地十亦有三?
※怎麼解釋《道德經》中「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人,如何才能讓自己的每一個決定不偏不倚不循私心。怎樣才能評判一個選擇是對是錯是不是遵循天道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