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房地產後,下一個經濟增長點是什麼?
朝陽行業,養老,有機農業。主要領域,城鎮化。
目前中國城市化率剛過50%未來要達到70~80%也就是還有4.2億農民要轉化為城市居民
這個消費的潛力
生產力出現實質性突破及生產分配模式出現實質性改變之前,大清經濟增長點主要依靠加債務槓桿,也可以叫貨幣型數字增長。
很多新聞聯播看多的人,覺得城鎮化是個很好點,而現實情況是只要沒有戶籍限制,大清的有效勞動力已經完成了城鎮化,再城鎮化進來的都是老弱病殘,這類城鎮化不是紅利,而是負債。其實代表人民的人主要意思是主要意思是要把原來供鏟來的農村土地進行資產化,只不過有些人理解錯了而已。
如果不談宏觀增長點,而具體到那個產業會有高收益來說,在實質性進步之前,包括大清朝國債產業以及其他類型寄生產業(如:青少年高端教育、癌症類醫療、高端養老、高端殯葬等);實質性進步之後,就是那個領域先突破就投哪個領域(如:智能機器人,全息投影,機械外骨骼,合成體等)
當然,在大清有一種產業永遠有高收益,那就是不參與生產而參與分配的代表人民產業。^_^
物流,網購,品牌,網路,高端製造業,金融,鐵公雞。
短期而言,汽車是唯一可以對沖房地產下滑的大產業,所有新興產業都遠水難解近渴。
城市化,依然是房地產,交通。中國還沒有完成城市化。發達國家完成城市化80%的人口住在城市,中國起碼也得60%以上吧。但現在大城市已經太擁擠,每個省再發展一個大城市(把省會搬過去,成立直轄市)才是王道。
我覺得互聯網—電商—物流的輪動還沒完,這個時候討論下一個增長點有點早了。房地產依然是中國經濟的支柱,儘管全是泡沫。未來發展最迅速的產業勢必是電商。應為電子商務的增長主要依託於理念和模式的創新。而這種創新遠遠沒有看到盡頭。為什麼電商最有可能成為下個增長點?應為它得益於互聯網和房地產的發展,互聯網為其提供實現可能而房地產的高漲增加其成本優勢。所以這一切其實都是有些邏輯關係的,又比如電商的成長帶動物流。總的來說這些增長點還是屬於一波里的,我們可以找到一切的源頭:互聯網和房地產。除非出現一個在這邏輯關係之外的「源頭」,那麼我猜測下個增長點才回比較靠譜,否則只能順著邏輯下去:物流可能會帶動什麼?我覺得帶動的效果到物流這已經很勉強了即使他還能帶動相關產業也不足以成為一個大的增長點。也就是目前為止個人看好電商能在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仍有比較大的作為。
最根本的是培養人才。提高人口素質。
外行,本不敢答題的,但是有點想法說出來,算是留個關注等高人來答吧~
目前國家的方嚮應該就是城鎮化,以及重工業。
重工業是因為之前做得好,中國製造從小商品開始慢慢走向大機械,高鐵、大型車輛機械、港口機械,甚至石油設備等等。 這些行業雖然高精尖上還是比不上外國,但是這麼多年下來,我們的質量已經達到了世界水平,再加上價格便宜,完全 可以走出去打市場。更別提高鐵還是國際一流水平呢。
也就是工業格局要轉型,從能源型轉向製造型。帶動起來的話,以後估計汽車行業、計算機行業等都會有起色。同樣,大飛機也是一個方向,這兩年國家的投入明顯比以前多多了。這些都是要做重工製造業大國的野望啊。
城鎮化,我不太懂,但是直覺上反應過來還是兩個字——基建。
城鎮化的目的就是讓農民脫離土地,變成工人,以此緩解人口紅利的下降,繼續保持人工的低成本。 同時,沒有了房地產業的拉動,鋼鐵煤炭產業幾乎崩潰,所以要通過城鎮化,在廣大內地及二三線城市,大搞基建,拉動對建材的需求,避免大崩盤。
同時城鎮化會大大的刺激消費,農民進城,不從土裡刨食了,那就什麼都要花錢,可以拉動內需。
同時,城鎮化的副產品,就是農業改革,把大量的的農村人口送進城,只留下少數人種地,那樣就可以將土地集中,搞大農業,以後估計會有農場什麼的出現吧。大農業還會刺激生物技術的發展,同時也能增加對農業機械的需求,從另一方面為重工業發展做點貢獻。
但是這些會成為經濟增長點嗎?
房地產之所以會成為增長點,是因為什麼? 不是因為房地產有前途,而是因為房地產有「錢」途。 國家大肆的鼓勵房地產,加上投資渠道的嚴重缺失,導致投資人只能把錢投入房地產,造成泡沫,泡沫意味著無法想像的快速增值,又吸引來更多的熱錢。
簡單來說就是,房地產漲價快,投錢進去賺錢也快,所以大家都來投,拉動了整個經濟活力。
重工業和城鎮化能有這種效果嗎? 重工業顯然不可能,實業是國家社會基石,但是無法短時間內造成財富的大量累積,而且越是高精尖的工業,普通的小型資金越無法進入。起碼在現代,重工業不具有經濟發動機的屬性。
城鎮化的基建,是無法跟房地產比擬的,因為房產可以轉賣炒作,基建卻很難,如果開放城鎮化過程中的房產建設,那跟放任房地產沒區別,是條不歸路。
農業也是見錢慢的行業。
要想作為新的經濟發動機,拉動全國經濟,在目前看來,我覺得只有兩個方面比較靠譜。
那就是美國人在告別實業和房地產拉動經濟年代後搞得兩件事:
1是高科技產業,包括醫藥、計算機、互聯網等。 特別是計算機和互聯網,爆炸式發展,快速消費,更快的更新換代,技術的壟斷等等,可以幾乎無限的吸納資金,並飛快的回報給投資者。無數個一夜暴富的神話誕生在矽谷,無數產品翻天徹底的改變著世界,這都吸引著大批的投資者投錢進去,從而拉動整個經濟。
中國在這方面這兩年發展迅猛,聯想收購IBM算是進了硬體的門。互聯網仗著龐大的人口基數也是井噴式發展。對互聯網我們是有優勢的。 但是技術方面的短板不是一朝一夕能趕上的,缺乏核心技術是個大問題。要想把這些領域變成我們的經濟核心,起碼要花一兩代人的時間,培養出一大批高科技人才才行。
2是金融。 美國人依靠美元的國際體系,在全世界縱橫捭闔,收割完了日本收割四小龍,轉嫁國內經濟危機,端的是穩賺不賠,風生水起。21世紀,是運營資本的世紀啊。
這點我國其實也在發力,全世界到處拉關係,提高人民幣地位,想要打破美元的壟斷地位,不僅是為了將來的野望,更重要的是為了經濟安全啊!
這個戰場是最恐怖殘酷的,一旦失利那就是舉國震動,勢必影響一大批人的人生。但是不得不打。目前我國還是處在四面防守,試探進取的地步。要以此來拉動國內經濟~ 不是沒可能,而是比較費力。相對來說,反倒是亞非拉廣大第三世界,是大有作為啊。
所以,以後很可能我們的經濟新增長點不是在國內,而是在國外,就在非洲、南美等發展中國家。製造業也好,金融也好,只有在那些未被完全開墾的土地上,才有更多的機會。
但是,一切的一切都有個大前提,那就是國家要開放投資渠道。 為什麼國人都去炒房?因為股市不完善,普通人沒有投資渠道。為啥沿海地方發達? 因為沿海地方活躍的經濟帶來了大量民間融資的渠道,只有能生錢的錢才真的是錢。不增加國民的投資渠道,國民手裡的錢只能等著貶值,一切都是空談。隨便談點自己的看法,不準不對別怪我。。
首先,一定得是一個能夠帶動就業,能夠適合國內勞動力技能的產業。這是作為政府首要關心的內容,一些高新技術行業,雖然前景很美妙,但是能夠解決的就業還是有限,對於整個社會的影響還是不足。第二,一定是和消費升級相關的產業。有2個原因,其一是人口紅利的效用已經遠不如前,但是中產階級將逐步崛起;其二是國內大部分製造業都產能過剩,國內一些基本層面的物質需求已經得到滿足。從大範圍上來說,服務業是最符合上述條件的。同時也符合第三個條件:消耗自然資源少,無環境污染。這個發展也符合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轉變的趨勢。但問題來了,服務業的門類太廣,有沒有哪一支能異軍突起還真不好說。拍腦門子感覺:應該是文化與娛樂產業(含體育、旅遊)——就業門檻低,自給自足,還正好符合中產階級生活水平提高後的裝逼需求,層次還很豐富。
生物工程吧。個人覺得計算機技術發展起來之後運用到生物方面會有大突破。當然這個突破現在已經有好多了。
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
不要問我從哪裡得知的。
沒事多看看新聞聯播,網上的言論80%是扯淡,剩下20%還不知道在哪個角落呢。
必須是朋友圈的代購,面膜,化妝品啊,沒看到別人月入上萬,發貨發的手抽筋啊。太掙錢了,年底了我要找那些發廣告的夥伴請了,你說你們都百萬富翁,不請客你們還是人么????
得看政府的政策傾向;財政分配(覺得啰嗦可以直接看結論)
政策傾向:長期以來政府一直堅持用GDP增速作為考核官員政績的直接手段,能夠快速獲得GDP增速的產業總是會格外獲得地方政府的「青睞」,從而獲得經營、稅收、審批等各個方面的優待,於是乎獲得快速成長的契機。
不可否認,現階段我們有著一大批有活力、有競爭力、有未來的產業,但是他們要麼有著漫長的研發階段、要麼投入產出回報太慢。說白了,地方官員一個任期里沒什麼大作為的傢伙怎麼能獲得足夠的政策青睞,沒有足夠的基礎數量,很難想像該行業能夠做大做強。(如果你參加過政府組織的地區房地產企業座談會你會驚訝的發現中小型地產企業多的讓你頭皮發麻)
在天朝,沒有政府的扶持想做大做強。。。我可以」呵呵「么。
財政分配:分稅制改革以後,中央很「自然」的拿走了稅收收入的大頭,最近又在搞」營改增「準備把僅有的地方稅收收入大頭也納入中央財政範疇。於是地方就緊張啦,你把錢都收走了我還怎麼搞政績、補虧空,這時候有個聲音悄悄的說」賣地收入及相關稅收中央拿不走的「。。。
要是換你你怎麼選,就算任期內辛辛苦苦扶持一個能搞成政績標杆的企業出來,結果企業的稅收收入都讓別人收走了,返不返還還得看別人臉色。這種買賣誰會去做,沒聽過」功利「這倆字么。
房地產的」興盛「不是自上而下的行政選擇也不是自下而上的市場反饋,而是。。。」呵呵「======================================================================結論:大裝備製造業、養老、生物科技都有可能成為新的經濟支柱,但現有經濟政策模式下房地產還是會死撐一段時間。。。另外現階段的金融領域也很「繁榮」,恩,繁榮的讓人「膽戰心驚"。。。
PS:還是多去關注關注整體的經濟形勢吧,「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未來的危機,如果1個農民可以養活10個人,剩下的9個幹什麼? 失去了勞動密集型的產業,這些人可以做些什麼?第一,這些人是農民,可以從土地買賣中收益。第二,這些人可以從事,餐飲,廢品回收,物流快遞,裝修建築。 去產能的工人能幹什麼?開專車,從事服務業?什麼類型的服務業?所以,未來物流服務,家政服務,養老服務,以服務為中心有許多新的東西出來,需要想想這裡可行的商業模型,推動服務消費。可以房價這麼高,哪裡還有錢費用這些個服務?矛盾啊。
跟著 阿里巴巴 小米走
產業升級,不幹擦桌子掃地的活了,把這些活交給比咱落後的國家。剩下的就是了
生活中避不開的昂貴的能貸款的可做投資的
車物流業,高附加值農業。
文化產業。
吃飽穿暖,就要找樂子了。每天的時間花在哪裡,哪裡就興旺。
除非有一樣東西需要貸款來買,並且是砸鍋賣鐵的背負貸款買,不然替代房地產是不可能的。說手機淘寶的可以歇歇了,國家看不上這點小錢。
我覺得,短期如果要取得最大的回報和拉動國內經濟,除非是國外發生大規模的戰爭,但我國作為亞洲國家肯定不可避免的會受到牽連,所以目前看來還是房地產最靠譜吧?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2月7日中國外匯儲備少於三萬億?
※東三省的實際經濟狀況到底有多差?
※是不是有一些人反對中國進行經濟改革,這些人會是什麼樣的人?
※日本GDP最高佔美國70%,中國談超過美國為時尚早嗎?
※福州的房價還會上漲嗎?